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中国风”取代“西北风”的思考

摘要:一方面,流行音乐风格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征;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产品,其存在方式必然受到消费者习俗和偏好的影响,流行音乐对听众审美情趣的追逐是由来以往的,而听众审美情趣又产生于一定时代背景下。本文对“西北风”和“中国风”这两种不同时代音乐风格的流行、演变和取代过程进行分析,试图获取一些有关社会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产生作用的新认识,并探寻听众审美对于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启示与影响。

关键词:创作;演唱;听众审美情趣;流行音乐

社会文化环境是多元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他们对存在其中的流行音乐有着立体的、综合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中又有一种或几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的文化因素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心理需求的产生,这就是文化产品受众的审美情趣,这种文化心理需求又是某种流行音乐出现或走红的内在动因。“西北风”和“中国风”是产生于不同时期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风格。从音乐本体上来说,二者都是在欧美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人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创作而成,其所处年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异。笔者试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听众审美情趣对二者的文化存在方式进行分析。

1从“西北风”到“中国风”

1.1“西北风”

“西北风”产生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采用陕北黄土音调,同时借用流行于欧美的摇滚、迪斯科节奏特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粗犷豪放的流行音乐风格。此类型的作品以《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为代表。黄色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根,“西北风”立意于黄土高坡,立意于黄土高坡上嘶喊的信天游,立意于西北人心中热恋的故乡,更不用说电影《红高粱》中三首纯正的西北风味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颠轿歌》,歌中浓烈的乡土气息让人们一下找到了久违的文化归属感。“西北风”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契合,加上民族风味的“黄土音调”和强劲的节奏特点,配以激越的喊唱,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不可遏止的火爆起来,最终成为1986--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高潮期的代表性音乐风格。

1.2“中国风”

流行文化总是喜新厌旧、求奇求变的。历经了近三年R&B歌曲的狂轰滥炸之后(甚至还应包括更早就流入我国的日、韩舞曲),听众的忍耐虽然还未达到极限。但对市场反馈非常敏感的周杰伦们已经捕捉到些许抱怨的声音了。变化势在必行,惟一的问题是方向。2003年,周杰伦首先给出了答案——“中国风”。周杰伦本人并没有在当时就明确地提出“中国风”的概念,但他的专辑《叶惠美》中的《东风破》却足以称得上是对“中国风”概念的完整表述了。他后来的作品《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以及王力宏的《花田错》、陶吉的《苏三说》、后弦的《西厢》等一批作品的问世,使“中国风”迅速占领市场,形成一股新的流行势力。

1.3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听众的审美情趣

“中国风”成为R&B音乐在中国乐坛的一个新品种,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原因:一方面,主流文化阶层虽然无奈何于流行音乐市场的疲软,但对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却丝毫没有放松过,政府行为、舆论导向、民间自发都有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的举措。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对本民族固有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搜集发掘“原生态”民族音乐等等事例无不体现出政府文化部门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在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上的良好表现(收回香港、澳门主权,

成功申奥,顺利加入WTO,国际体育赛事上取得优异成绩等)、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国际政治影响力加强、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也使中国人民包括港、澳、台同胞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空前高涨,民族凝聚力大大加强。

这样的社会形势使大众在面对来自欧美文化工业产品所裹夹着的西方意识形态冲击时。能够以一种较为理性、自主的心态处之。具体到流行音乐来说就是既能够欣赏时尚、新潮的R&B、Hip—Hop音乐,又不会对其文化内涵完全认同。一种希望听到本民族熟悉亲切的声音,而这种声音又要符合当下人们追求时尚、动感审美趣味的心理趋势日渐形成。当这种心理需求在以周杰伦为代表的一批R&B歌手的“中国风”作品中得到回应,甚至得到满足时,新的流行热潮便不可阻挡。

2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2.1听众审美疲劳后“西北风”盛行

市场销售状况是听众欣赏心理的直观反映。1985年港台流行歌曲基本上占领了全国音带市场。改变了三年前海外制品充斥市场的状况。质量低劣或过时的通俗歌曲出现滞销局面。

当时那种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的港台流行歌曲在风行大陆十余年后。听众出现审美疲劳。以邓丽君为代表的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已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同时。摇滚乐、迪斯科这些来自欧美的音乐风格。正以其强劲的节奏敲打着中国的大门。改革开放后,欧美流行音乐源源不断地通过各种官方或非官方、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流人大陆。到了80年代中期,摇滚乐、迪斯科一类的“劲歌”虽尚未形成气候。却也有了一定的听众群,并且这部分听众大都是文艺圈内的,更有不少从事音乐创作专业人士。而普通听众也渐渐不满足于只有《阿里巴巴》《热情的沙漠》等屈指可数的几首华语劲歌了。听众对港台柔婉风格的腻烦、对欧美劲歌风格的新奇,在当时文艺界整体的寻根热、反思热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了对风格粗犷、豪迈,节奏铿锵有力,又能充分体现民族文化传统的文艺作品的审美期待。1986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女歌手王斯首唱了由刘志文作词、解承强作曲的《信天游》,这首歌后来又经程琳在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后一炮打响。此后,一批“西北风”歌曲纷纷涌现。流行音乐界和广大听众都找着了感觉。“西北风”横扫电影、电视剧配乐,刮遍了大街小巷。笔者对当时的盛景仍存有模糊的记忆,当时年龄虽小,却已能在大人们的鼓励下,在饭桌前为大家演唱《黄土高坡》了。至今,父辈们在唱歌助兴时,仍会选择《少年壮志不言愁》《心中的太阳》这样的歌曲,“西北风”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可见一斑。

2.2 9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跟风”与萎靡

十余年后的中国流行乐坛。虽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音乐风格也趋向多元化,但整体上仍是以大陆模仿港台,港台跟风欧美、日韩为主。文化缺位、思想浅薄、品味低俗、风格雷同的作品大批量的生产着,鲜有佳作问世,卿卿我我的男女情爱主题依然是最主要的创作题材。精神文明建设搞得有声有色,但文化市场,特别是音像产业仍比较薄弱。因为虽然有市场,但是既疏于管理,又缺乏必要的引导,以至于盗版、翻版、简装、打口等各种渠道来源的文化商品混杂其中,曲作者、词作者、歌手、经纪人、制作人、矨*******公司、发行单位等各类流行音乐从业人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自生自灭。互联网在世纪末的迅猛发展无疑又给了本已虚弱不堪的流行音乐产业当头一棒—Download For Free!以港台流行音乐为主体的华语流行乐坛陷入低谷。

听众同政府机构、文化事业和产业单位一样,对音像市场的混乱和由此引发的歌坛创作状态低迷。“只见偶像不见歌手”的现象感到无可奈何(甚至一些听众还因为得到了某些暂时的利益而幸灾乐祸)。但是毕竟大环境已经开放了,我们可以选择了,听中国流行音乐没意思我们可以听外国的。于是“哈韩”“哈日”成了“一景”,欧美流行也大有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风行世界的R&B、Hip—Hop音乐风格得以在中国培养出较早的一批听众。

2.3“中国风”歌曲缘何吸引受众

21世纪,周杰伦等一批创作型歌手因其本身对时尚抑或是对市场的敏感、关注。纷纷采用R&B这种新奇的、具有舞曲特点的曲风进行创作,发行了一些质量较高的音乐作品。这些用中文演唱的R&B歌曲着实让听众们感到欣喜和新奇:一是旋律、节奏、配器、编曲等音响形态富有动感,时尚,与以前的华语流行歌曲截然不同:二是歌词用中文演唱,减少了语义交流的障碍。

这种完全来源于异文化的歌曲风格在中国风靡了两三年后,不可避免地也将进入“疲劳期”,因为其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听觉感官刺激的基础上,中国听众对此种流行音乐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没有切身的感受。已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的流行音乐从业人员毕竟也不是当日吴下阿蒙。他们尊重市场规律、主动出新。继周杰伦首先抛出《东风破》之后,一批来自港台、大陆的创作性歌手纷纷跟进,《花田错》《苏三说》等“中国风”佳作相继问世。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R&B歌曲使得听众群中最主要的部分——青少年——找到了新的“发泄对象”。“中国风”歌曲对受众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歌曲旋律采用中国音乐传统曲调谱写而成,即熟悉又新奇,编配中也经常加入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这对青少年听众来说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太有个性了。流行音乐居然可以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出人意料的、充满挑战性的搭配造成了很大的听觉冲击。

2、歌词多用文白兼杂写成,融入古诗词、民间传说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指向的歌词,使歌曲具有一种古朴典雅的美学意味。“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在梅边落花似雪纷纷绵绵谁人怜,在柳边风吹悬念生生死死随人愿,千年的等待滋味酸酸楚楚两人怨,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这样的歌词不但文学性较之早先歌曲中的世俗语汇高很多,其中委婉、隽永的情意绵绵也与许多歌曲中男女情爱的赤裸表达大异其趣。

3、民族音调的采用、民族乐器的使用、具有古文化意蕴的歌词的融入,使歌曲呈现出一派中华文明气象。将来自西方的文化中国化、民族化,与中国人民近年来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不断上升的总的心理趋势是合拍的。与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民族情感是吻合的。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众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意识或下意识的抵触心理。3结束语

由以上对“西北风”和“中国风”两种存在于我国流行音乐不同发展时期典型风格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社会心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样式,其发展是同听众审美情趣密切相关的,而听众审美在很大程度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为音乐对听众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听觉感官刺激的基础上,中国某一时期的听众对某种流行音乐异常热衷。若干年后,听众无法体会以前那种音乐风格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并缺乏切身的感受,这样,一种歌曲风格风靡了两三年后,不可避免地也将进入“疲劳期”,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风取代西北风是必然的,是听众审美知觉演变的结果。事实上,“西北风”和“中国风”都在之前的音乐风格已经经过了一个时段的流行,不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听众感到重复、雷同,甚至产生厌烦情绪时,以一种全新的风格、理念满足了受众的审美期待。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流行音乐发展的明证。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流行歌曲与诗歌文化 陆政豪18556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古诗词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柳永的《雨霖玲》(寒蝉凄切),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等,由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著名曲作家谱曲与诗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加之有婉约清新唱腔的邓丽君演唱,使得这些曲目成为现代音乐史上传颂的极品。曾被《音像世界杂志》评为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可谓评价之高。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属于声乐作品的范畴。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由何占豪作曲,用的是李商隐《无题》前四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词人借千古英雄的是非成败,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在浑厚的音调之下,表现对世事沧桑的超然和感悟,雄浑而深沉。《三国演义》电视剧将词谱曲,杨洪基演唱,为电视剧增色不少。 梅艳芳的《床前明月光》:“是你吧/高高挂在穹苍千年啦/看尽了人世离与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古诗直接谱曲,在诗的前半部分,也可以看作是对李白的《静夜思》做的全新注释。 著名音乐人宋柯曾说:“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古诗新唱还是意译古诗,都是适用了经过上千年有中国特色检验的文学精品,它们具有广泛的认知度和群众基础。借用古典诗词来表现流行歌曲的主题和内容,既给予了流行歌曲一表现空间,广泛的也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找到了一条将歌手推进众人的捷径。”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歌曲创作有着深远的的影响。 意境是诗词作品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营造意境是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歌词作者来说营造的意境是否感人,是否新鲜独特,决定了一首好歌的成败。反之,有独特完美审美意境的曲词,一定是一首好歌。 如李海鹰创作的《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展现在人民眼前的是一副南国水乡风情画,对那一种有距离的爱情的重温和怀想,言词简洁、真挚,没有审美高深词汇却让人感到一种任性的温馨。 “月亮”,古典诗词中多是以思乡、思家的意象出现的。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面对寂静的夜月,思乡、忆弟之

流行音乐演唱审美特征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c9280128.html, 流行音乐演唱审美特征研究 作者:常砚溪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6期 【摘要】在众多音乐种类当中,流行音乐可谓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广泛性的乐种之一,在整个音乐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艺术鉴赏能力有了更高的标准,尤其对于最具普及性的流行音乐,要想推进流行音乐的发展,无论从鉴赏方面还是音乐演唱方面对其审美特征有一个深度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也正是以此作为探讨核心在全文中进行全面的剖析与研究。 【关键词】流行音乐;审美;特征;价值 音乐不仅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乐趣,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叙述表现形式,从音乐的形成至今已经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变化着,其乐种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流行音乐作被誉为“后代文化形式中最杰出的代表”,不过它过于贴切人们的生活,曾在早期艺术鉴定中被视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庸俗产物,由于当时艺术家并不认同艺术来源于生活,导致流行音乐受到了严重的批判与否决。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角色,对流行音乐的关注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使流行音乐在国家的发展于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出重要意义,需要进一步了解流行音乐演唱的审美特征。 一、流行音乐概念及定义 所谓流行音乐指的就是以音乐发行时间为蓝本所创造出的具有流行趋势的音乐。流行音乐它的起源主要来于都市,它的受众群体也是以都市居民为主,主要是为了娱乐全民。流行音乐对其音乐制作者没有限制,他可以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演奏家,也可以是仅仅是热爱流行音乐的业余爱好者,早期对于流行音乐的演唱者都定义为偶像明星,但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发达以及越来越多人的对流行音乐的了解与制作不亚于专业作曲家与明星,如网络歌手和街头艺人以及业余音乐爱好者等。流行音乐的寿命并不长久,多数仅为昙花一现,作为某一时代的缩影或记号被划分至“经典曲目”与“成名作”当中,这主要源于流行音乐的曲目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 二、流行音乐演唱审美标准 其实对于流行音乐的审美标准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为艺术并不像理科数学题,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来判断它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一点从很多综艺选秀节目就可以认证,基本所有的艺术类选秀节目是不会以单一评委来对参赛选手的艺术表现进行定夺的。评委们经常会因流行音乐演唱审美能力的差异而对演唱者做出不同的判断,由此可见,流行音乐演唱审美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那么上述一切行为都不会发生和存在,鉴赏艺术只需答辩机器一样去验证即可,而流行音乐的审美特征同样如此,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审美标准作为参照依据。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对当代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与中学生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对中学生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人生阶段近乎狂热的偏爱流行音乐!成为流行音乐文化的主要消费者。 流行音乐一方面可以丰富中学生的音乐感知,流行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形式有其显著的特点,而这种特点恰巧是中学生所骗爱的,流行音乐的音乐感知是丰富多彩的,首先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所以在中学生繁重的学习之余,成为消除疲劳的最好的“轻松剂”。其次流行音乐唱起来朗朗上口,同学们由此可以表达一下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之情的流露、对友情的珍惜、对伤感的抒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还有对神圣爱情的羡慕和向往。有些同学由于自尊和自信种种原因,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流行音乐便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最好的工具。中学生的情绪比较内隐,因此流行音乐在某些时候还被用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活动!再有,流行音乐本身就就是十分情绪化地音乐类型,绝大部分地流行歌曲都就是以抒情为主要内容这就是流行音乐能够和中学生产生心灵共振地根本原因。 流行音乐对学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音乐——这门艺术。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以上是流行音乐对中学学生的正面影响。 当然流行音乐也有其负面的影响。近几年来类似于《超级女声》等平民选秀活动特别火爆,无论就是参赛者还就是观众,学生都就是活动地主体。不少中学生逃课去参加比赛,希望有机会圆自己地歌星梦。他们只看到歌星们那光彩照人的一面,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在背后有付出了多少艰辛的汗水和泪水啊!中学生们会认为成功更多来自于运气,成功有捷径可寻,不必经历艰苦与漫长地奋斗。中学生处在为自己将来地人生打基础地阶段,这些不劳而获地侥幸心理极不利于中学生地成长。流行音乐的内容比较丰富。这也是他的一个缺点对于情绪情感本来就不稳定、容易走极端地中学生来说,这些歌曲就成了“假恶丑”地诱因,成了情绪情感极端化地催化剂。有些同学在学习上遭受了挫折,学习成绩老上不去,同时还面临着家长、老师和班级环境地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他地情绪情感开始动荡不安,意志力也经受着考验,如果他能及时调整变压力为动力,勤奋刻苦地学习,一段时间后,成绩进步了,不但精神愉悦,还获得了战胜困难地成就感。但就是如果他意志不够坚定,同时又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地影响,这时候就可能造成学生情绪地不稳定和极端 因此对于流行音乐,中学生应谨慎而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浅析流行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现代信息传递技术的跨越性发展,人们交际沟通的手段以及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娱乐的触角渗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电视、歌曲等各类娱乐元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的调节部分,而最受追捧的莫过于流行音乐了。在行走的人群中,青年人戴着MP3 听得不亦乐乎;最红最热的歌曲响遍了大街小巷。超级女生、快乐男生等节目的出炉,更促使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热潮。对于有一定思想和辨别能力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的特点 流行音乐英译为POP MUSIC,意为时髦、现代、时尚的音乐。众所周知,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尤以欧美国家的流行音乐最发达。其范畴所指极其广泛,在器乐方面,它包括诙谐幽默的轻音乐、爵士乐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配乐等,特点为: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风格风趣轻盈,色彩丰富,织体简练,乐队编制规模一般不大;在声乐方面,曲调顺口,歌词生活化,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者接受和传唱,演唱者在风格上自成一格,发声方法各不相同,不受所谓声乐规范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自由不羁,自然亲切。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并被之接受。在此,我们主要谈谈声乐方面。 欧美流行音乐的种类及发展 欧美流行音乐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较为完善和科学的风格体系,而且具有其娱乐性和商业性,影响最大的如爵士乐(Jazz)、乡村音乐、摇滚乐、Hip-Hop、R&B等,都起源于黑人音乐。 1、爵士乐 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的新奥尔良,其主要来源是布鲁斯——“蓝调”英文Blues的直译。蓝调起源于过去美国黑人奴隶的灵魂乐、赞美歌、劳动歌曲、叫喊和圣歌,其中混合了在教会中类似朗诵形式的节奏及韵律,其原意是哀怨、忧郁的音乐,是从黑人的劳动号子演变而来,歌词内容以反映黑人的生活为主。每段歌词采用AAB的结构曲式,节奏常为慢4/4拍,音阶使用降三音和七音。并较多使用切分节奏。演唱非常自由,演唱者可以根据演唱内容模仿一些其它日常生活的声音来表现演唱者的情绪。伴奏乐器一般有吉它、班卓等,后来逐渐加入其他乐器。爵士乐自诞生以来,风格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发展又经历了农村布鲁斯、古典布鲁斯和城市布鲁斯等不同发展阶段。早期的爵士乐比较简单,后来越来越多的受过专业训练的音乐家们的参与,使得专业音乐创作技巧与爵士乐的创作相融合,才逐渐发展成比较复杂的结构形式。尽管如此,以黑人音乐为基础的爵士乐特点依然存在——连续的切分节奏、特殊的乐器音色以及演奏法和表演上即兴性等。 2、乡村音乐 乡村音乐最早叫山区音乐,该音乐形式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南方地区。它是英国移民流传下来的,自然也就带有许多英国民歌的风格。其曲调一般都很流畅、动听,曲式结构也比较简单,多为歌谣体、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后来又受到其他民族音乐的影响而发展起来,再后来流行全美国,才被称作为乡村音乐。乡村音乐形成的初期,其风格带有些许的乡土气息,歌词内容涉及家庭、恋爱、流浪、宗教等,其歌曲带有一定的叙述性和分节歌的形式,音乐伴奏常用小提琴、班卓或吉它等。 3、摇滚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声乐器的出现以及大批农村居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流行音乐注入了丰实的乡村音乐和一些其它民间音乐的新鲜血液,促进了摇滚乐的发展。此时电影《一堆混乱的黑板》片中的主题歌《震动、嘎嘎作响的摇滚》迅速窜红,标志着后来风靡世界的摇滚乐产生。摇滚乐的主要音乐风格是黑人音乐与南方白人的乡村音乐的融合。持续不断、向前推进的舞蹈节奏,由爵士鼓奏4/4拍中的第一和第三拍,其它乐器如电吉它等奏第二和第四拍组成。 4、Hip-Hop 流行音乐包括了所有民间音乐种类,发展风格也不受局限性,它是随着当时社会的发展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精)

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在电视里、电波中、internet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和网页,其数量以及被点击数超过其他的节目与网页,而且这些节目的数量、与时间也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blue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在大街上,在公车里,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带着walkman的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中学生也迅速的成为了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他们追求流行音乐的活力让人欣赏,可是也不得不问上一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钟爱流行音乐(或者叫通俗音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流行歌曲与诗歌

流行歌曲与诗歌 课题成员: 指导老师:所属学科:语文 正文 研究目的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也逐渐走向现代化。可是,在电视娱乐蒸蒸日上的今天,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古代文人留下的精华——诗歌。有人提出,古代生活离我们太遥远了,了解这些又有何用。但其实诗歌和我们的当代流行歌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决定对流行歌曲与诗歌的联系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 一、诗歌与乐曲 诗歌是现代流行歌曲的远祖,有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藕断丝连和“抽刀断水水更流”的一脉相承,这是事实,不可否定。这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底蕴与文化传承的结果。前苏联词作家萨柯夫斯基明确指出:“好的歌,它的词都具有不依赖音乐的独立艺术价值。”因此,研究诗歌的承传与转化,对当代歌坛的开拓价值,具有畅通古今的现实意义。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辞海》解释“吟”为:“吟咏、做诗”。《孔颖达疏》又对“吟”作了明确解释:“动声曰吟,长言曰咏,做诗必歌,故言吟咏情性也。”实际上吟诗的过程也就是品诗的过程,吟出其情其感。吟诗有三品:一吟一品:品物境;再吟再品:品情境;三吟三品:品意境。从原始歌谣、《诗经》、汉乐府、直到词曲,声诗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一种诗体产生民间时,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也好,唐诗宋词也罢,其实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宋词就是配合乐曲而唱的歌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由此可见,没有诗歌,就没有当今的流行歌曲。 二、诗歌对流行歌曲的影响 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套严格的理论,是字字珠玑,千古传颂。古典诗词非常强调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结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这是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许多音乐创作人采用挑选经典的古诗词,谱上曲,诠释千古佳句。

谈我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谈我对流行音乐的瞧法 流行音乐就是一种特殊音乐形式,它的节奏明快富有动感、旋律优美容易记忆、内容通俗易懂、具有时代感。在大学生校园生活当中流行音乐已经被大学生所青睐。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有些大学生盲目追随流行元素,沉醉在理想世界之中,流行音乐中所表达的诸多元素,脱离了现实世界并没有音乐中所描述的那么理想化,所以,我觉得,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以一种欣赏的客观眼光瞧待流行音乐,不要盲目追随。 如果说纪录一篇文章只就是对事物进行细节的描写的话,那只能算就是记叙文,评论一件事情或者就是一个人的文章应该属于评论文,可就是夹杂着主观的心情随意的描写,我们就很自然的把它归类为散文或者就是随笔之类的。音乐只不过在这个层面上用音乐语言记述文章罢了。 古典音乐:最直观的办法就是采取音色的沉重例如大提琴,单簧管作为演奏主旋律的主要音色进行描写。进入一种规则的小调式的织体语言,然后缓慢的向前走。 爵士音乐:在与弦的编排上面始终保持着苦涩的滋味,旋律时不时地跟随着与弦,贝斯声音加大。只用低音鼓不规则的若隐若现,远处还能听见沙锤的哭泣声。 宗教音乐:不管您在哪种调式的冲击下,主旋律音往往拉长到极限,然后渐起渐弱。 摇滚乐:把那个无休止的发泄音永远的压抑在灰色的空间里,那样会让人更难受。 通俗歌曲:把综上所述的音乐形式都归类为自己的音乐元素,用这些表面的东西再加上感性的歌词,注重于音色的搭配,从而形成的另一种形式。 理性的理解 我们从概念上去分析流行音乐的字面含义,其重点表现在流行于非流行这两个反向思维的词汇上面。也就就是说流行音乐的存在价值从整体而言与流行这两个字就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什么就是流行?什么又就是非流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取决于她们所受的外界因素。 社会角度: 从社会大众化口味而言,流行最直观的定义就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物与人,也就就是家喻户晓,而流行的音乐又称通俗,基本上这并不难理解为通俗易懂,那么重点在哪里呢?可以这么说这个概念就是个绝对性的概念,也可以这么说,这种想法有很大的片面性质就在于:其一,这个人群的范围有多大? 其二:社会群体的层次需不需要分开。其三:刻意的用一些非音乐的手段来代替流行这个词的含义算不算就是其范围之内?其四:流行与音乐的比重应该如何去衡量。这些问题直接或者间接的都可以影响到流行与非流行之间的界限。 历史角度: 有关历史角度瞧流行音乐的定义就更为复杂化。我们可以这么说,探讨流行音乐的历史性第一就是探讨流行音乐这种形势风格,第二就是探讨流行主义音乐(不同流行风格组成的群体)其三:单独可以探讨一下流行这个词在历史上面的价值意义。也就就是说,流行音乐在历史上的价值不会只出现在单一的概念 上面。甚至概念性的比例占据的位置很渺小。 个人角度:

学习_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结.

中学生眼中的流行音乐(结题报告) 执笔人:李浩东 学校:深泽中学 班级:10—09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摇摆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生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流行音乐是中学生放松心态,开导心灵,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作为音乐中的一支劲旅,流行音乐早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一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们有听说过少数同学沉迷音乐甚至因为沉迷音乐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精神状态等问题。作为同样喜爱流行音乐的中学生,我决定从这以及其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2011.9-2011.11 地点:深泽中学 人物:研究性小组成员——李浩东 过程:研究阶段一:选题以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阶段二:任务安排 研究阶段三:观察附近中学生的相关情况 研究阶段四:校内调查与数据分析 研究阶段五:资料查找与分析 研究阶段六: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流行音乐赏析

中国流行音乐的前景-中国的即是世界的 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较为优越的物质基础上,对意识领域中的各类艺术形式也尤为关注。那么,在众多的艺术领域中音乐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更为大家所接受和喜爱;而通俗音乐由自己本身朴素简洁的的音乐语言、流畅易记的旋律、活泼而富有特点的节奏以及更加贴近生活的情景和感受,为大家所喜闻乐见。 不同地域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也是一样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那么探讨为大家所喜爱的通俗音乐的民族化发展更是尤为重要。说到音乐的民族化,首先应该提到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民歌。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说过“创造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把它变成曲子而已”。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的确如此,世界上许多民族的音乐作品如波兰音乐家肖邦的52首玛祖卡舞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有民族性格的作品,这些舞曲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俄国十九世纪下半叶民族乐派鲍罗丁、里姆斯机-柯萨柯夫等人的“强力集团”,他们在音乐创作中力求运用民间歌曲和民间音乐语言,旋律中渗透着民间的素质,对俄罗斯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再如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壕、陈刚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依据民间戏曲——豫剧的音调和旋律因素创作成一部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交响音乐作品。这不胜枚举的一系列音乐作品都与其民族的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植根于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并都表现出各国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越是能冲破民族和国家的界限,为全国人民接受的音乐作品,越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的民间音乐,历史悠久、蕴藏丰富、浩如烟海。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的风土人情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音乐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争妍夺丽、相应生辉,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音乐更象一朵朵奇葩,绽放异彩,把中华民族的百花园装点得更加瑰丽多姿。她们不但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时代印痕,更具独特的民族风格特色,他们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成长的摇篮和发展的沃土。那么,中国的通俗音乐应该如何汲取民族民间音乐的营养发展自己?我们又是如何看待中国通俗音乐民族化的必然性和意义? 纵观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程,的确走过了不太长但很坎坷的路。如果说对通俗音乐的认识和理解,各个时期、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无论是通俗音乐或者是叫流行音乐,在我国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是被称作的“鼻祖”三十年代音乐家黎锦辉先生,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他曾创作了一些让人颓丧萎靡的音乐作品,诸如《毛毛雨》、《桃花江里美人多》等一类的歌曲,但就他的旋律也的确产生了很多曲调优美、流畅,富有民族化的歌曲,时代和历史使之没有得到进一步向正确、进步的方向发展,相反在台湾、香港倒是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黎锦辉先生的音乐民族化创作方向,以至于后来当中国大陆刚刚打开一点儿对外的窗口,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一些新的文化、理念和思潮一涌而进。音乐领域人们在疲倦了“强、硬、响、快”的风格后,很容易或者说一古脑儿就接受了港台音乐的“清新、温和、优美、流畅”和“软绵、颓废、情爱、小资”等音调和思想。无论如何,中国大陆乐坛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受到前所未有的震撼。使大陆音乐在一段在时间里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都一味地模仿或照搬港台音乐。 中国通俗歌曲继港台一段“软唱”之后,终于陷入了一阵沉默,音乐家们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的音乐何去何从?…… …… “我曾经问个不休???!!!……”,一声惊天动地、反叛性的呐喊,终于从中国摇滚乐先锋崔健那嘶哑、爆破而又富有磁性的喉咙里蹦出!是啊,人们是应该问一问,什么是我们自己的音乐、我们的音乐怎么了?“脚下的路在走,身边的水在流”,难道我们还仅仅是“总在笑,一无所有”吗?崔健那

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研究

目录 一、序言 (2) 二、流行音乐简述 (2) 三、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构成 (3) 四、流行音乐的当代文化价值 (4) 五、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特征 (5) 六、结语 (5)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研究 摘要流行音乐演唱会是构成当今文化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在的审美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并且能够反映出一定时期内,人们思想、审美、价值观等的变化,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从流行音乐以及相关内容的概念出发,对于流行音乐演唱会的构成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对音乐会在美学上的定义和体现进行一个界限上的划分,并且对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取向进行分析,以此来展示流行音乐演唱会的现代价值所在。 关键词流行音乐审美特征当代意义 Abstract Pop music concert is an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in today's society, the 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op concert is the aesthetic taste tendency which has caused the people to gai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op music as well as the related content, and the form of the concert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aesthetic degree of the concert is clear, and the aesthetic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op music concert is discussed. Key words pop mus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第1 页

研究性学习_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结题报告)

关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结题报告)时间:2013年8月 学校: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 班级:2011级1班 指导师:王志强

【摘要】: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在今天,流行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在器乐作品中,它包括丰富多彩的摇摆舞曲,探戈舞曲,圆舞曲以及各种不同风格的舞曲和各类小型歌剧的配乐等。流行音乐中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关键词】:流行音乐中学生影响 一、调查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中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流行音乐是中学生放松心态,开导心灵,陶冶情操的良师益友。作为音乐中的一支劲旅,流行音乐早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校园一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我们有听说过少数同学沉迷音乐甚至因为沉迷音乐而影响到学习效率,精神状态等问题。作为同样喜爱流行音乐的中学生,我们几个小组成员决定从这以及其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时间:2010.9-2011.5 地点:校园及周边 人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全体组员 过程:研究阶段一:选题以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阶段二:小组分工与任务安排 研究阶段三:观察附近中学生的相关情况 研究阶段四:校内调查与数据分析 研究阶段五:资料查找与分析 研究阶段六: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小组主要分工: : 统筹整个小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负责对每次活动后的结果进行总结。负责活动的准备,任务的分配以及数据的复查。 : 负责文字处理,包括调查表的编写,表格的填写以及书面报告的校正工作。同时负责书面材料以及其他资料的查询。负责调查结果的数据处理,负责网络调查的发布以及网络信息的查询,同时负责PPT制作。 方法: 1、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瓯海中学各年级学生,总共参与人数127

关于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分析报告

关于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今年寒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围绕“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这一主题,先后对部分青少年和家长及部分人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走访调研。通过走访调研,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流行歌曲已经深深的烙印在当代青少年的思想中,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激励了青少年的成长,又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我们只有对其正确定位,引导其健康发展,克服其弊端和不利影响,就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流行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 流行音乐,最早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起初,它只是在一小部分人中传唱,其目的也仅仅是闲时的娱乐而已。后来它逐渐与爵士乐合流,一方面促进了唱片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唱片的广泛发行,流行音乐也日渐为人所知、传唱。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已经成为在普通民众中广泛流传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流行歌曲是流行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流行音乐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中国流歌曲的起步是相当晚的,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在“文革”前和“文革”中,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社会原因,流行歌曲一直是被禁唱的,是被批判的对象。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的解放,流行歌曲才逐步起步,但很快在在内地发展起来,而且传播速度相当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形式。20年,流行音乐从兴起、繁荣到多元化发展,所带来的时尚、文化、思想、色彩,直接改变了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态,其影响如水般无处不在。 第一,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通俗性。这是流行歌曲的基本属性。与高雅歌曲和传统民俗歌曲相比,流行歌曲的歌词浅显易懂,没有任何理解的障碍,这是流行歌曲得以流行的必要条件。但也有少部分流行歌曲歌词意义隐晦。流行音乐之所以流行,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它真正地走进了人们的内心,音乐内容通俗易懂、贴近人们生活是流行音乐得以流行的另一重要原因。从专业演唱的角度看,流行歌曲音域较窄,适合未经过专门声乐训练的普通听众演唱,这又促成了“流行音乐”的流行。流行音乐很多作品都是抒发自我的真实感受,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是如同自己身边的氛围,听到的是如同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唤起广泛的情感共鸣。流行音乐所表现的是真实的生活与生存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流行音乐把艺术生活化了,同时也使生活艺术化了。 第二,流行歌曲具有大众娱乐性。流行歌曲在大众文化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歌舞厅、卡拉OK、“练歌房”的兴起,使得流行歌曲越发成为大众的娱乐方式。在现阶段,人们对流行歌曲的接受主要是娱乐,而非教化。听众所希望获得的更多的则是感官刺激。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卡拉OK、音乐磁带、CD、VCD、DVD、SVCD的流行更加强了流行歌曲的娱乐性功能。它用自娱、自我表现的方式替代了充当听众的被动角色。人们在流行歌曲中得到的最主要是“快乐”。一般听众很少对它的内容进行思考,而是从其优美明快的曲调和浅显动人的歌词中,获得轻松与享受。 第三,流行歌曲是青年人的歌曲,是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的。时尚歌曲是一个时代的代表,这是流行歌曲的根本文化属性。流行歌曲属于青少年亚文化,记载着青少年的故事,诉说着青少年的心情,这是与中老年人所喜欢的歌曲截然不同的。青少年往往不满于现状,

大学选修课流行音乐与鉴赏论文《论中国流行音乐》

论中国流行音乐 中国流行音乐现状 纵观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流行音乐似乎是从八十年代开始流行。在这一时期,中国流行音乐歌曲创作领域以传统的抒情歌曲为主,港台流行音乐开始传入内地,同时,校园歌曲也成为了当时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时期可谓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巅峰时期。 这一时期诞生的大多数情歌都比较高质量,歌曲歌词简单平淡却又真实深刻的折射了人生,曲调悠缓动听并且总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抒发了大众的真实情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歌手,例如王菲,陈奕迅,张雨生等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如今仍在乐坛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还有很多经典的歌曲,诸如《红豆》之类的经典情歌至今风可以在大街小巷听到……而校园歌曲大多成了永恒的经典流传下来,像《同桌的你》,《想把我唱给你听》……这些歌曲每在毕业之际几乎都可以听到。 以上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全胜时期的一个简述,这个时期的大多数音乐都成为了经典,但现在的乐坛情况却不尽人意。如今的乐坛出现的歌手一批又一批的,却只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有歌手能长久屹立不倒,由此可见经典的歌曲更是少之又少。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一个感觉,似乎每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种形式的音乐成为流行,随后这种音乐中好的就会成为经典流传下去,而不好的就会被遗忘被另一种代替,依次类推下去。在前几年,这种感觉依旧很强烈,一提到当时的流行总能很快的想到几首歌,而当这个时期过去,就会有几首歌被人们所铭记;但现在,我却不清楚这个时代的流行在哪里?似乎音乐的世界变得很复杂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几乎将它染得看不见原有的颜色了。以前提起流行就很自然地将它与好的经典的联系在一起,而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提起流行我们想到的总是一些恶搞的歌词很恶俗的或根本没有内涵的歌,而这些歌人们却甘之如饴。像《爱情买卖》,这首歌的曲调算是不错的,歌手的声音也很有穿透力很有特点,但是我却不明白它的内涵到底在哪(这里并不是批判也不是讽刺这位歌手,只是单纯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很直白的歌词,到底是要讽刺爱情的背叛还是要抨击现实的黑暗呢?而流行还有另一种形成方式,那就是人们的“恶作剧”。《最炫名族风》可以说是一首不错的歌,但是网上各种各样的恶搞却让它面目全非失去了它原有的韵味完全变成了一首搞笑供人娱乐的所谓的“神曲”。总结而言,音乐的本质没变,但流行的本质却变了。人们不再仅仅追求好的经典的有韵味的有内涵的,而是把眼光放在了恶搞的能满足一时之乐的或是歌词很极端的这些歌上面,至于歌曲本身的歌词曲调内涵感情就完全忽略掉了。

创作歌曲的六个方法

1.想好要写什么。在你写歌之前,你需要考虑好这首歌是什么类型?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情感是什么?要有一个大概的框架,这会对你的写歌进程有很大影响。 ●如果你要写一首带歌词的歌,首先你需要在写歌时考虑歌词。你可以先开始写歌词,或者写完旋律后写歌词,或者你可以二者结合。这此将歌词置入歌曲的方法取决于你的风格与能力。你也需要考虑音乐的风格,确保风格与歌词匹配,反之亦然。 ●如果你要写的是不带歌词的背景音乐,主题音乐或其他类型的器乐,选择合适的乐器和音乐类型更能传递情感。但也要提前规划好。想想你为什么写这首音乐,你想传递什么样的情感。 2.乐器的使用。如果有乐器的话,最好是边用乐器边写。有的人可以在头脑中想象就能完成,假如他们想要知道效果如何,他们只需哼一小段就好了。但如果是写特定乐器演奏的歌曲,会在创作的过程中运用到哪种乐器,试听效果如何,想一想你是否需求一个乐器来创作,都应该提前做出相应的计划。通常在写歌中用到的乐器是吉他和钢琴,虽然有的人会使用某些特定的弦或乐器。 3.记录歌曲的方式。想想你打算用什么方式把歌写下来,包括最终的格式和你的创作。那些接受过更多音乐训练的人会想写乐谱,而那些受音乐训练较少的人可能会写出和弦。 1.创建一个基调。在开始写一首歌前,你需要有歌曲的基本思想,基调应该是这首歌的精髓,你写的一切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旋律是音乐的主线,通常被认为是“可唱”的部分。这一段曲调你可以很容易把歌词写出来。 ●和弦一系列的和弦可以让你对整首歌有一个整体感觉。如果你对旋律没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或者遇到了麻烦,这是别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开始这首歌的创作。 2.创作副歌或即兴重复段。副歌是歌曲中很容易记住的一行或几行歌词,把它想成卡在你

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听众审美对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影响 ——“中国风”取代“西北风”的思考 摘要:一方面,流行音乐风格是时代文化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特征;另一方面,流行音乐作为文化产品,其存在方式必然受到消费者习俗和偏好的影响,流行音乐对听众审美情趣的追逐是由来以往的,而听众审美情趣又产生于一定时代背景下。本文对“西北风”和“中国风”这两种不同时代音乐风格的流行、演变和取代过程进行分析,试图获取一些有关社会环境对流行音乐发展产生作用的新认识,并探寻听众审美对于流行音乐创作与演唱的启示与影响。 关键词:创作;演唱;听众审美情趣;流行音乐 社会文化环境是多元文化因素的复合体,他们对存在其中的流行音乐有着立体的、综合的影响。在这诸多因素中又有一种或几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的文化因素必然导致某种社会心理需求的产生,这就是文化产品受众的审美情趣,这种文化心理需求又是某种流行音乐出现或走红的内在动因。“西北风”和“中国风”是产生于不同时期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流行音乐风格。从音乐本体上来说,二者都是在欧美流行音乐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融人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元素创作而成,其所处年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相异。笔者试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听众审美情趣对二者的文化存在方式进行分析。 1从“西北风”到“中国风” 1.1“西北风” “西北风”产生于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大量采用陕北黄土音调,同时借用流行于欧美的摇滚、迪斯科节奏特点,创造出的一种新的粗犷豪放的流行音乐风格。此类型的作品以《信天游》、《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等歌曲为代表。黄色文明是中华文化的根,“西北风”立意于黄土高坡,立意于黄土高坡上嘶喊的信天游,立意于西北人心中热恋的故乡,更不用说电影《红高粱》中三首纯正的西北风味歌曲:《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颠轿歌》,歌中浓烈的乡土气息让人们一下找到了久违的文化归属感。“西北风”对社会文化心理的契合,加上民族风味的“黄土音调”和强劲的节奏特点,配以激越的喊唱,一下子抓住了听众的心,不可遏止的火爆起来,最终成为1986--1988年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个高潮期的代表性音乐风格。 1.2“中国风” 流行文化总是喜新厌旧、求奇求变的。历经了近三年R&B歌曲的狂轰滥炸之后(甚至还应包括更早就流入我国的日、韩舞曲),听众的忍耐虽然还未达到极限。但对市场反馈非常敏感的周杰伦们已经捕捉到些许抱怨的声音了。变化势在必行,惟一的问题是方向。2003年,周杰伦首先给出了答案——“中国风”。周杰伦本人并没有在当时就明确地提出“中国风”的概念,但他的专辑《叶惠美》中的《东风破》却足以称得上是对“中国风”概念的完整表述了。他后来的作品《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以及王力宏的《花田错》、陶吉的《苏三说》、后弦的《西厢》等一批作品的问世,使“中国风”迅速占领市场,形成一股新的流行势力。 1.3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听众的审美情趣 “中国风”成为R&B音乐在中国乐坛的一个新品种,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原因:一方面,主流文化阶层虽然无奈何于流行音乐市场的疲软,但对大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却丝毫没有放松过,政府行为、舆论导向、民间自发都有加大文化建设力度的举措。文化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对本民族固有文化遗产的发掘和保护。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搜集发掘“原生态”民族音乐等等事例无不体现出政府文化部门对民族文化的重视。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我国在一系列国际重大事件上的良好表现(收回香港、澳门主权,

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

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影响 一、小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成因 按照通常的说法,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根植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小,旋律简单,音域不宽,和声上较少用特殊和弦,主要强调歌词小情感的流露,特别是西方摇滚、爵士等不同音乐风格的融入,现代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得动感有力。 1、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有一部分小学生并非本身喜欢流行音乐,而出于从众的需要。“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体制,能与群体保持一致性,反应则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偏离者,反应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流行音乐成为了小学生的一个明显标志,他构建起小学生联系交流的桥梁,有些小学生认为如果自己不喜欢或懂得很少会被其他同龄人孤立,所以,他们不得不做出一种喜欢流行音乐的假象,来保持小学生群体的这种特征,在小学生群体小找到他们应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2、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 流行音乐器乐作品的特点是:节奏鲜明,轻松活泼或抒情优美,演奏方法多种多样,音响多变,色彩丰富,织体层次简明,乐队规模不大,现代作品多使用电声乐器。声乐作品的特点是:生活气息浓郁,抒情风趣,音域不宽,手法通俗,曲调顺口,易于传唱;歌词多用生活语言,浅显易懂,易为听着接受和传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发声方法各有千秋,不受声乐学派的约束,演唱时感情重于声音技巧,动和自由不羁、自然亲切,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小乐队的强声伴奏与歌声融为一体。由于流行音乐具备上述特点,所以就能够和群众连在一起,无论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于接受。 3、民族性与地方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会经的住时间的考验。许多以民族元素为素材的流行音乐也颇受欢迎。比如: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就是民间曲调《锯大缸》的动机与作者创作的音调相融合成的;台湾著名女歌手邓丽君的许多流行歌曲的词就取自古诗词,像《但愿人长久》、《在水一方》等;《说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浅谈对流行音乐的看法 流行音乐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自然不会陌生。事实上它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补课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大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非常喜欢的流行音乐。 在苏联的《音乐百科词典》中,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但发展到今日,流行音乐以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商业行为,在它之中已经慢慢的衍生出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流行音乐是根据英语popular music翻译过来的。流行音乐歌词大多通俗易懂、旋律也较为简单,大多朗朗上口。不过发展到今天,流行音乐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也不乏标新立异、艰涩难懂的歌曲。流行音乐四个字已经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了。如今的流行音乐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及其巨大的影响力,在很多人的心中流行音乐的地位远远的超过了其他的音乐。而现在,流行音乐中的一些优秀作品也拥有者不输给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 提到流行音乐,有一个人就不得不谈。他是一名在世界各地极具影响力的歌手、作曲家、作词家、舞蹈家、演员、导演、唱片制作人、慈善家、时尚引领者,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魔幻般的舞步更是被无数明星效仿。他就是迈克尔·杰克逊,全名迈克尔·约瑟夫·杰克逊,简称MJ。杰克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称为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被誉为流行乐之王,是流行音乐和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起为整个现代流行音乐史缔造了一个传奇般的时代。作为一名极为优秀的艺术家,出色的音乐全才,他在作词、作曲、场景制作、编曲、演唱、乐器演奏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舞蹈、舞台表演、时尚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非凡的影响力,他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人,亦是世上为人所公认最受欢迎和最多支持者的艺人。他拥有15座格莱美奖、26座全美音乐奖(全美音乐奖历史上获奖最多的艺人,包括“世纪艺术家之一”)、拥有17首美国billboard榜冠军单曲。他的专辑《Thriller》是世界销量第一的专辑,总唱片销量已达亿张(截至2006年底)。2012年官方公布迈克尔·杰克逊唱片总销量已近10亿。这一切都表明了,他的音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商品,他的音乐已经成为的一种无形的艺术品。他充满磁性的声音、他的摇滚中的激情洋溢、他慢歌中的真挚情感都深深的打动了他的每一个歌迷。我个人也非常的喜欢他的音乐,事实上,比起传统音乐我更喜欢像他的音乐这样的流行音乐。我相信现在大多数的大学生和我观点是相同的,流行音乐与我们更为特近,也更能打动我们。 流行音乐大多取材于年轻人的生活,以年轻人的视角去叙述一个故事、一种观点,贴近于我们的经历,因此也更能打动我们。周杰伦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出生于中国台湾,祖籍福建泉州,华语流行歌手、着名音乐人,2000年后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创作歌手,唱片亚洲总销量超过3100万张,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其音乐突破了亚洲原有单一的音乐主题形式,开创了多元化音乐创作和现代流行乐“中国风”的先河,为亚洲流行乐坛翻开了新的一页。2000年出道至今人气长盛不衰,稳坐如今亚洲流行乐坛第一把交椅。 他的音乐大多都是描写年轻人的爱情故事,内容真挚、动人。就像《七里香》、《后退》、《半岛铁盒》、《彩虹》等等,至今仍然广为传唱,是很多人播放列表中反反复复循环的经典歌曲。而他所开创的“中国风”流行音乐也开创了流行音乐的先河,创造性的把中国的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了流行音乐之中。在加之方文山通俗中又带有诗词韵律的唯美歌词,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带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艺术价值。比如《青花瓷》、《东风破》、《兰亭序》、《烟花易冷》等等。 流行音乐中虽然不乏精品,但是作为一种商业产物,其中却也充斥着相当多的粗制滥造的作品。而为了迎合大众对快餐文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借助于网络的普及,网络歌曲也就诞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