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红学家的最后终结!-----李洪涛另类解读《红楼梦》

2百多年前,寒士曹雪芹著小说《石头记》,后名《红楼梦》。奈何曹氏后半生穷愁潦倒、英年早逝,小说80回后章节佚失,留下千古之谜,于是,2百多年来,总有那么一些

没有创作能力的庸碌文人,以考证《红楼梦》为借口忽悠学界混饭吃----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由此,《红楼梦》以及后来无休止的红学考据索隐,成为中国最庞大的文化产业种群之一,200多年间养活了一代又一代庸碌文人,解决了他们的谋生就业问题直至今日。这或许是当年喝粥度日的曹雪芹本人万万想不到的!

一、《红楼梦》究竟是部什么书?

《红楼梦》是部什么书,这个问题原本不需要笔者回答,中外文学史基本上都定位他是小说!异议很少。

然而,两百多年间,几乎所有红学家都没有按照小说规则研究这部千古奇书----这就是所谓的“红学”真相!

在此,我们不得不为天下红学家们,补上有关小说常识的基础课!

“著小说以穷传奇”中国人关于小说的定义自唐宋已明确!小说者,传奇也!传奇是小说的本体!至于过去所谓的笔记文章,早已退出小说行列,成为稗官野史之类,所以,历史的选择再次证明,传奇是小说的唯一本体!

中国北方农民对于小说创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有一个更为生动的比喻,叫做“吃柳条拉鸡笼”---编出来的!

然而,绝大部分红学家自己没有小说创作经验,甚至连很多北方农民都懂得的小说常识不甚了了,所以才出现了天书般的所谓红学考据与索隐。

从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看,几乎所有的红学考据文章都是违反创作常识、随心所欲、望文生义和想当然的“再创作”,然而数百年来,中国文化界竟把这种以《红楼梦》为素材的再创作称作“学问”,这不得不说是中国文化的可悲!

其次,《红楼梦》不仅是小说,而且用今天的创作理论来衡量,《红楼梦》不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红楼梦》的主语是“梦”!其原名《石头记》,讲述女娲补天遗留的一块石头,目睹尘世间儿女情长与世故人情的传奇故事,这个情节框架不是现实主义的。后人将其取名《红楼梦》,不是说主人公在红楼做了个梦,而是把红楼里的一切人情世故、儿女情长全部当做梦来写。应了“人生如梦”这样一句古话。因此,《红楼梦》和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是写梦,但含义恰好完全相反----一个以梦为梦;另一个则以现实人生为梦!

数百年来,很多文学史家极不负责地把《红楼梦》说成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其实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中国现实主义小说有很多经典:《水浒》、《三国》、《七侠五义》、《金瓶梅》、《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但惟独《红楼梦》不是!《红楼梦》的整体构思不是现实主义的!

《水浒》虽不乏公孙胜妖术之类,但其整体构思是现实主义的,非现实主义元素明显处于边缘地位。但《红楼梦》相反,她首先有一个非现实主义的基本情节框架,而后才是儿女

情长和人情世故。忽略了这个非现实主义框架对全篇的深远影响,我们永远没法从真正意义上解读《红楼梦》!

遗憾的是所有红学家彷佛都是从第三回开始读《红楼梦》,严重无视开篇最重要的情节框架,因而几乎所有红学家对于《红楼梦》的主题诠释,也都是极其幼稚的!

《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于其现实主义深刻性与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完美结合!中外文学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魅力能够企及《红楼梦》,其根本原因在于《红楼梦》是一部既有现实主义文学价值,同时又超越了现实主义羁绊的优秀作品!因为现实主义文学在具足现实深刻意义的同时,艺术想象力和表现力都是有局限的!而古今中外唯独只有《红楼梦》突破了这种局限!

《红楼梦》隽永的艺术魅力来自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在极尽儿女情长、人情世故的同时,作者以红楼一梦概括被文人们神化的“现实意义”,这是一种颠倒执着的佛家视点、也是其他现实主义作家无法企及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高度!

以考据历史的眼光看待《红楼梦》无疑是一种愚昧!

完全以现实主义的价值观念诠释《红楼梦》无异于盲人摸象!

《红楼梦》原本是作者对于人生的大彻大悟大智慧!然而所谓的百年红学,其实只是中国文人百年执着与妄念的精华之所在!

二、第一位红楼旅行家秦可卿回归之谜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夭亡的美女,因此秦可卿之死历来成为红学家们考据争议的热点。然而,笔者阅遍整个《红楼梦》才惊诧地发现,荣宁两府根本没有一个名叫秦可卿的女人,只有个不知名号的秦氏,是宁国府贾珍儿媳妇、贾蓉妻子。秦可卿是她在警幻仙姑那里的名字,只有天人知道这个名字。所以贾宝玉第一次叫唤此名秦氏很吃惊!

根据小说家描述,秦氏身世来历不明,只知道是养父当年从孤儿院里收来的,后嫁贾蓉为妻。死后葬礼极为隆重,甚至惊动了圣驾。于是数百年来,围绕秦氏的生世与死亡,文人们展开了诸多猜想,进行了大量托学术之名的再创作。最极端的说法认为,秦氏出身皇室,因事涉宫闱权力斗争被迫自杀;还有些文人依据焦大酒后之言,认为秦氏死于和她公爹贾珍之间的私情。

如果《红楼梦》研究允许望文生义,这些说法或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惟独秦可卿之死是纯粹子虚乌有!因为贾府根本没有秦可卿,所以她根本不可能死!

秦可卿是警幻仙姑手下女官,她去人间旅游,假期结束必须回去,本无所谓死亡。根据小说家曹雪芹安排:秦可卿进入贾府的任务应是巡查女娲补天遗留的那块石头,让他和主人公贾宝玉一同体验人间荣华富贵、儿女情长。当贾宝玉进入青春期后,秦可卿的任务基本完成,她通过午睡安排贾宝玉面见警幻仙姑,并窃读作为天机的金陵正副十二钗秘密档案,这是秦可卿人间之行最后的圆满。“三春过后诸芳尽”则算是她极尽人间富贵之后的一种善意警示吧?

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动作法则,秦可卿的最高任务和贯穿动作是很完整的,不存在大的缺损。秦可卿有无亲生父母并不重要,她未必一定要经过胎生程序才能嫁入贾家。

此外,出于对贾蓉的夫妻之情,秦可卿临走前做了件份外之事:使丈夫后来得以晋升皇帝侍从----龙禁尉。《红楼梦》中有一回名“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被文人们认为是病句、逻辑不通,其实不然,贾蓉出任龙禁卫和妻子秦氏无关,但和天上的秦可卿有关,这一回暗指秦可卿神助贾蓉获得这个职位。逻辑很通畅,绝对不是病句!

秦可卿本是天人,她降临人间未必一定要通过胎生程序,所以她最后也无所谓死亡。秦可卿的出场和结束,似乎正好应了佛教《心经》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然而数百年来,围绕秦可卿身世与死亡的考据,却充满污垢!

特别是焦大喝醉酒之后说的“扒灰”或养小叔子之类,令无数中国文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不得不说这是中国文人的一种集体变态之垢!

笔者仔细阅读《红楼梦》原文,发现焦大醉酒骂人和贾珍、秦氏并没有必然情节联系,这段文字应是作者用来渲染环境气氛的笔墨,目的是让读者在贾府最热闹、最极尽荣华富贵时,看到他们私生活变态的那一面。并不特指某个具体人。就像我们今天用下流话骂人,但未必人家真像你骂的那样。

研究红楼女性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研究曹雪芹笔下男人的文章历来很少。笔者认为,曹雪芹笔下的男人虽个性迥异,但也有很多共同特点,即他们最终都成为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即便最横行霸道的薛蟠终不能摆脱这种苦果!曹雪芹对他笔下每个男人都给予深深的同情和怜悯,但同时,按照今天的心理学分析,曹雪芹笔下几乎所有男人都是变态的。所以有乱伦也不足为怪,这种态度绝对不是体现在贾珍一人身上:

《红楼梦》中贾赦和贾敬这两个老辈的男人都写得很神秘:

贾赦在娶邢夫人之前似乎已经历过两次不成功的婚姻,晚年仍寻花问柳不断,最后把老夫人身边的红玉闹腾得上吊自杀。最无法解释的是,作为老夫人的长子,他把侍奉母亲的权利拱手交给弟弟贾政,自己和邢夫人另门而居。这个男人在选择另门而居之前,感情究竟受过怎样的伤害没有人知道!他和邢夫人是否幸福更没人知道。百年红学对于贾赦的情感生活似乎严重缺失考据!?

贾敬晚年有官不做,有家不回,沉溺于道家修炼,这个男人为什么变成这样?究竟是像贾宝玉那样历经生死之痛后大彻大悟,还是像惜春那样具足天缘?同样没有任何人知道!我们只看到贾敬的今天,便是贾宝玉的明天!

贾琏是宝玉同辈人中另一个重要男性,他沉溺于王熙凤的美貌,却终不是恩爱夫妻。王熙凤性器官曪患重疾后,贾琏便四处寻花问柳,最后闹出了人命官司。封建包办婚姻赋予了贾琏绝伦美貌的妻子,但并没有为他们奠定感情基础。如果不是林黛玉之死让贾宝玉大彻大悟,贾琏和贾珍的今天未尝就不能成为贾宝玉的明天呢?

《红楼梦》中最正人君子的贾政,未尝不是值得同情的变态男人?他在家期间整日与幕客厮混,私议朝政,野心勃勃,竟至夜不归宿,他和王夫人的婚姻是否幸福,同样没人知道!我们只看见赵姨娘母子的变态,却常常忽略贾政作为丈夫和父亲的冷漠偏执!贾政人格又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同样不得而知;我们只惊异地发现:贾宝玉和贾环竟然都是贾政亲子,如此遗传岂不怪异乎?

荣宁两府作为封建婚姻受害者的男人比比皆是,同样,荣宁两府可能出现乱伦的男人比比皆是,又岂独贾珍是焉?

数百年来文人们鄙视贾珍的人格毫无道理!殊不知贾珍和贾家所有男人一样,也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曹雪芹以大慈大悲的人文情怀和俯视红尘的气度,讲述他笔下每个男人情感生活的不幸;而百年红学家们则以严重的道德分别心,把贾府男人分成好人坏人,特别是百年来的红学家们,如此热衷在百万字巨著中刻意放大“扒灰”二字,这只能说是中国文人满嘴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集体变态人格的真实映射!

三、《红楼梦》佚稿与爱情主线的非完整性考辩

曹雪芹80回后的手稿究竟到哪儿去了,这成为文人们孜孜不倦考据《红楼梦》的原动力之一。

那么,曹雪芹80回后的手稿究竟到哪里去了呢?笔者认为:

第一、曹雪芹确实有80回后的手稿,而且有人读过,这个人是脂砚斋!

第二、曹雪芹的手稿没有佚失,而是被人为毁弃了。

第三、现在流行的高鹗版《红楼梦》后40回,体现的仍是曹雪芹本人的创作意图,高鹗生前很可能看过曹雪芹后40回手稿!今天的120回《红楼梦》因此仍具有相对完整的文学结构和主题延续。

第四、高鹗、程伟元是《红楼梦》的修改者,不是创作者!

现在具体的问题在于:高鹗、程伟元为什么要修改《红楼梦》?

答案很简单:为了出版、为了获得统治者合法的“出版书号”;为了把手抄

本《红楼梦》变成商品!

《红楼梦》在乾隆初期一度被列为禁书,首先是由于乾隆皇帝和他哥哥泓皙亲王之间的权力斗争使然。但此后近半个世纪,《红楼梦》在民间一直屡禁不止,手抄本价值昂贵,添油加醋者众,乾隆晚年妥善处置泓皙遗案后,便推说《红楼梦》写的只是满清文人纳兰性德家事,默许开禁。

此时作为书商的程伟元觉得《红楼梦》有利可图,所以曲意逢迎统治者的需要,决定重新修改《红楼梦》后40回并正式出版。

高鹗版后40回对于曹雪芹原手稿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淡化政治斗争内容,刻意靠拢言情小说。特别是淡化和隐匿了历来被认为以泓皙案为原型的宫廷斗争,只留下“双悬日月照乾坤”之类的暗喻。这部分修改不止于后40回,也可能涉及前80回。

2、砍去了史湘云这条主线。曹雪芹的原著最初打算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的四角恋爱作为情节主线,但到了高鹗的后40回,只剩下贾宝玉和钗、黛二人了,史湘云这条次主线被生硬砍去,仅以她远嫁病夫草草结束。

3、强化了封建文化、科举考试的内容。强调了真假宝玉这条情节线。

以上三方面的重要修改,淡化政治斗争显然是逢迎统治者的需要,争取该书合法出版;强化封建文化与科举考试的内容,显然是为了逢迎封建意识形态的要求;那么,恋爱主线上的四进三出,又是逢迎谁的需要呢?

这就涉及到《红楼梦》传播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神秘人物----脂砚斋!

脂砚斋是《红楼梦》最早批注者之一,与其他批注者不同的是,脂砚斋字里行间曾流露出她与作者早年生活情感的记忆,同时也有意无意透露了曹雪芹原稿80回后的部分情节。毫无疑问,脂砚斋是《红楼梦》小说创作的知情人,同时她也极有可能是《红楼梦》80回后原手稿的保存者。

很多研究《红楼梦》的学者认为,脂砚斋是《红楼梦》书中史湘云的原型、曹雪芹的表妹兼红颜知己、原江南富豪李徇孙女。在诸多关于脂砚斋的身份考证中,笔者比较相信此说。

脂砚斋作为曹雪芹终生的红颜知己,见证了《红楼梦》创作全过程,并且她最有可能向高鹗、程伟元提供曹雪芹80回后的手稿,并授意修改。而在脂砚斋与高鹗之间搭桥牵线的神秘人物,则是高鹗的红颜知己、脂砚斋外孙女婉君。

已作外祖母的脂砚斋无法面对早年和曹雪芹间的爱情悲剧,所谓往事不堪回首,授意强砍史湘云这条主线,使全书情节有头无尾,脂砚斋可能性最大!

第二种可能是高鹗修改后40回时,脂砚斋已不在人世,由丈夫畸勿叟提供曹雪芹手稿,砍掉史湘云这条线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120回《红楼梦》正式出版后,曹雪芹80回后的手稿为何失踪,自然也就不需要笔者多加解释……

笔者无意步考据学家的后尘,再去考证脂砚斋的身世,笔者只是想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红楼梦》后40回情节不是高鹗自己懵出来的,而是对曹雪芹原稿的理性化修改,并且修改目的非常明确。但除了刻意修改的部分之外,《红楼梦》后40回基本上仍是曹雪芹本人的作品。

第二、高鹗和程伟元都是《红楼梦》的修改者,不是创作者,或者说是编辑身份。近年有些出版社出版全本《红楼梦》时,不再打高鹗的名字是合理的。

第三、高鹗本人除《红楼梦》后40回和一些诗作外,未见其他小说作品,说明他并非一位成熟的小说家。他没有能力在独立创作的前提下,把《红楼梦》后40回续写得如此完美。

第四、事实证明,后来很多人续写《红楼梦》均未超越高鹗,按理这些人不仅站在巨人曹雪芹肩膀上,而且也站在高鹗肩膀上,为什么一个个雄心壮志者都折戟沉沙了?这说明《红楼梦》根本无法续写,就像断臂维纳斯无法再生一样!

由于120回全本《红楼梦》基本仍出自曹雪芹之手,因此,《红楼梦》后40回除刻意修改之外,其他情节仍是曹雪芹原创,特别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最终结局,应该与曹雪芹原稿同等完美;大观园的抄家、自抄、倾覆应与曹雪芹原意相去不远;甄士隐、贾雨村这条情节线,以及非现实主义的情节大框架,也符合曹雪芹本人的最初设置。

站在200年后的今天、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看,120回全本《红楼梦》应该被视作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而不是80回残稿加后40 回续作。外国人很少以残稿的概念来解释《红楼梦》,他们似乎比我们更懂得尊重文学的完整性和文化整一感,中国文人就不要自己给自己添乱了----毫无意义!

没有世界文化传播视点的红学研究,等于没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因为《红楼梦》早已成为了全世界的文化遗产!

四、女娲补天不知多少年后的真事假语之辩!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是地地道道的清朝人,生于清代死于清代。但《红楼梦》写的不是清朝的故事!也有人认为《红楼梦》和《儒林外史》一样,写的是前朝事,但《儒林外史》有明确的时代背景,《红楼梦》没有明确时代背景。

笔者读遍《红楼梦》120回,唯一涉及时代背景的文字是“女娲补天之后,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哈哈。

很多《红楼梦》改编的中国戏曲作品,让剧中人穿上明朝的服装,唯独元妃省亲穿的是满族女人的高底鞋,实不伦不类。倒也难为这些编导们。

《红楼梦》涉及官场的描写,官制极其混乱,有清朝的、明朝的、汉朝的……,高鹗的后40回里还出现了节度使这样的职务。当然,更多时候作者选择各朝通用职务,例如知府、知县之类。

大智慧者评价《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个评价很准确,《红楼梦》确实以汉唐以来的中国封建社会为背景,这应该没人怀疑,但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具体时代背景无疑比《西游记》更模糊!

就是这么一部时代背景模糊的长篇小说,200多年来被中国文人当做考据历史的依据,岂不咄咄怪事儿吗?

作为大清国公民,曹雪芹的创作毫无疑问受到自己生活经历的影响,但这些生活经历如何体现在小说里,即便脂砚斋也仅略知一二,因为从生活到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积和情绪记忆复制。

前几年四川盆地发大水,领导安排剧作家魏明伦深入生活,写抗洪救灾的舞台剧。然而时过多年,魏明伦没有写出抗洪救灾的剧本,他抗洪救灾的生活体验,却铸就了反映晚清知识分子命运的《巴山秀才》。可见作家的生活体验和最后的作品差距有多大?

曹雪芹如何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搞创作,完全是他的私事儿,考据学家们的咄咄逼人,说难听点儿就是挖人家的隐私,侵犯别人的隐私权。但捕风捉影200年,又能捕捉到多少真风实影呢?恐怕不足10%吧?

曹雪芹祖上历任江宁织造,官品不高,但无疑肥差,锦衣玉食当然不成问题,但书中描写的荣宁二府和大观园,未必是曹家真实写照,其中多有艺术夸张。其次,曹雪芹姐姐嫁泓皙亲王,曹家受泓皙逆案牵连一蹶不振,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史实。这些人生的大起大落,或多或少会在作品中有所反映,继续研究这些问题已经不会有任何新意了!而且我们不应该忘记:第一、《红楼梦》是小说;第二、《红楼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第三、《红楼梦》不是以清朝为时代背景的小说。

曹雪芹个人经历与作品的关系,不可能是简单的情景对应关系,所以考据学和索隐派的研究基础是荒唐的!

近年又有人搞《红楼梦》符号学研究,甚至认为刘姥姥进大观园折射了吕四娘暗杀雍正的隐秘节奏,但笔者必须强调:《红楼梦》首先是部文字作品,不是交响乐曲谱,更不是间谍用的密电码,符号学上的偶然巧合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其次,雍正暴死时曹雪芹根本不在宫内,关于这段历史他本人也是道听途说,没有直接情绪记忆,所以不可能用交响乐的符号排列方法来表述这种记忆。

中国红学200年,绝大多数研究成果都经不住科学检验和逻辑推敲!总的来说垃圾多于成品,严重违背低碳原则!

所谓“真事隐”和“假语存”,一直是考据学家们为自己行为辩护的挡箭牌。然而,洋洋百万字的《红楼梦》,何为真事?何为假语?红学家们几乎全部搞颠倒了!

书中象征“真事”的甄士隐,是位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的旧知识分子,最后遁入空门,使真事隐匿于无尽虚空;而象征“假语村言”的贾雨村,原是葫芦庵隐士,因不甘寂寞投机官场,飞黄腾达,流连尘间,说了不少假话,干了不少坏事,使假语村言流传俗世。俩人性格流转正好相反。根据人物性格,曹雪芹的真假观其实已一目了然:即以世俗为假;以虚空为真!这里的真,即佛道之九九归真是也、是无尽虚无!佛教称为真如!

具体到《红楼梦》的人物情节和象征标识:大观园的歌舞升平是假;三春过后诸芳尽是真;贾宝玉是假,神瑛侍者是真;林黛玉是假,绛珠仙草是真;宝玉身上的玉石是假,女娲遗石是真;贾蓉夫人是假,天上的秦可卿是真;金玉良缘是假,警幻仙姑是真,儿女情长是假,前世姻缘是真;人情世故是假,终归太虚是真……

曹雪芹的真假观原已非常分明,如果连这些最基本的真假都分不清,那他就不可能是曹雪芹了!

而百年红学则把《红楼梦》中的真事和假语,做了一个彻底大颠倒!以假语村言为考据历史的依据;以太虚真如为小说家戏言,开了一个遗笑千古的大玩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昧?

《红楼梦》的百年遭遇,真是不幸被作者自己言中了!呜呼!

细说红楼梦:红说专家解读《红楼梦》

细说红楼梦:红说专家解读《红楼梦》 书摘《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单名一个霑字,字芹圃,别号雪芹、芹溪。生于清雍正二年(甲辰,1724),卒于乾隆二十八年除夕(癸未,1764.2.1),曹雪芹的家世既辉煌又奇特。他家上古始祖是周武王之弟名振铎,先秦时祖上名曹恤,身列孔子门下为大弟子之一,至汉代始祖是开国元勋丞相、平阳侯曹参,以后世代诞生精通诗、礼和建筑“石仓’藏书的鸿儒学士和杰出的武将。至宋代开国功臣武惠济阳王曹彬(河北灵寿人)的第三子名叫曹玮,任彰武军节度使,卫国名将一一就是雪芹的中古始祖。宋代曹氏宗谱的名家序言里已点明这一氏族的特色是“诗礼簪缨”,文武全才。而在《红楼梦》开卷不久也叙明了“石头”投胎之处是一家“诗礼簪缨之族”。此为点睛之笔,意味深长。曹玮的后代因做官落户隆兴府(今江西南昌),至明代永乐年间,一支北迁到河北丰润,是为雪芹家明代的关内祖籍。其后一支出山海关落户辽东铁岭,为守边武职,事在明英宗正统初年(丙辰,1436)。及至明末,女真(满族)的努尔哈赤入边侵掠时,击破铁岭南郊的十几个堡(pt),戍守点),世居腰堡(亦作腰铺)的P28曹世选被俘,成为满兵编制“八旗”中正白旗的一名“包衣”(奴仆)(事在[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清)天命三年,1618)。这就是雪芹的清代始祖,而努尔哈赤入关建立清朝之后,他家成为皇家奴仆,隶属“内务府”的正白旗籍。从此,世代为奴,身为“下贱”。努尔哈赤之孙成为人关后清朝的第一任皇帝,年号顺治。顺治帝少亡,其第三子玄烨继位,是康熙大帝。康熙幼居宫外。全赖一位保姆(宫廷的“教引嬷嬷”)孙夫人带领抚养成长(康熙生母佟太后早逝),是以孙夫人即是这位三皇子的真慈母,终身感恩难忘一一这孙夫人就是雪芹的曾祖母,她的劳绩,是康熙日后始终百般照顾曹家的关键因由。由于孙夫人的特殊恩情关系,康熙二年即派遣孙夫人的丈夫曹玺(雪芹曾祖父)到江南江宁府(今南京)去做织造监督,织造官虽是内务府一名派员,却具有“钦差”的高级身份。织造官执掌江南为宫中所需的一切衣服、缎匹、封诰等等诸般特级珍贵织品,本是一年轮换职,而曹玺却荣膺终身职的特典一一并且他的子、孙也特例继任,先后共达三代四人,历时几近60年之久。此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也可以说是“奇迹”。此一奇迹,直接关系着伟大作家曹雪芹的身世、禀赋、才华、命运,更是他的创作小说的真正渊源。曹玺的继任者:子曹寅,孙曹颥,过继孙曹頫。曹頫即雪芹之……

红楼梦人物简介及判词解释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金陵”是“南京”的法定同义词,所以《金陵十二钗》又可以称为《南京十二钗》。这部巨著借女娲补天的神话为引子,作者曹雪芹以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李纨、秦可卿为主线,描写当时的社会生活、婚丧祭祀制度、服装穿戴、饮食药膳、建筑亭阁、舟车行轿、等等层面。全书中有很多关于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的描写与戏谑。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即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玉良缘》、《警幻仙记》、《大观锁录》),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也指书中与主人公贾宝玉(沙中土)有密切关系的十二名女子,号称太虚幻境薄命司厨金陵十二钗正册: 林黛玉(子鼠大林木)薛宝钗(丑牛钗钏金) 贾元春(寅虎正月)贾迎春(卯兔二月) 贾探春(辰龙三月)贾惜春(巳蛇四月) 王熙凤(午马五月霹雳火)贾巧姐(未羊六月) 史湘云(申猴七月)妙玉(酉鸡八月) 李纨(戌狗九月)秦可卿(亥猪十月)。 “金陵十二钗”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薄命司”里记录的南京十二个最优秀的女子。宝玉问道:“何为金陵十二钗正册?”警幻道:“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作者以十二个女子这样的拟人手法阐释了周易理论中的十二地支的轮回关系,是《红楼梦》一书的主旨所在。 【金陵十二钗副册及又副册】 除了正册外,金陵十二钗还有副册及又副册。 金陵十二钗副册:香菱、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夏金桂、秋桐、小红、龄官、娇杏;(书中只点香菱一人,其余根据香菱的特征猜想)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袭人、平儿、鸳鸯、紫鹃、莺儿、玉钏、金钏、彩云、司棋、芳官、麝月;(书中只点名袭人、晴雯二人,其余根据她们的特征猜想) 其中副册之中的香菱、尤二姐、秋桐、娇杏是妾;其余之宝琴、三姐、岫烟、李纹、李绮、金桂是亲戚,而小红因为贾芸,龄官因为贾蔷之故,也都可归入亲戚之行列;又副册之十二人皆为比较重要之大丫鬟。 人物介绍 林黛玉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瑕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今世林如海与贾敏的独生女,贾母心爱的外孙女。少时因其母贾敏患重病身故,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后又因其父林如海思虑过重也因病身亡,黛玉便一直居住在荣国府。林黛玉之于曹雪芹,意味着女性的最高价值。绝丽脱俗,雅若天仙,丝毫不沾染人间烟火。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更是群芳之冠。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因懂得宝玉的精神内核,深得宝玉之心。她和宝玉有著共同理想和志趣,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

]《红楼梦》解读之十大细节 一首回开篇之反语; 二“瑛”为何物? 三“哪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贾雨村; 四伶人琪官蒋玉菡之争——忠顺王; 五“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孙绍祖; 六“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探春; 七“粉红信笺绿玉斗”——妙玉; 八赵姨娘的心机; 九“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十焦大醉骂。 一《红楼梦》以神话开篇。首回中空空道人阅过《石头记》后,对其的评价为“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观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看过前七十八回后再回想这句话,很明显能够看出这句话是反语。若说“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那么如何解释后文中种种对现实中丑恶现象的无情地鞭挞与嘲讽,又如何解释后文中不断提到的“末世”“衰世”等词语?至于“君仁臣良父慈子孝”更是莫大的讽刺。君若仁如何能听信谗言查抄贾府?臣若良如何能有人公报私仇诬陷中伤?父若慈如何能险些将自己的儿子活活打死?子若孝如何能有长子于中秋和家团圆之时出言讥刺母亲偏心?什么“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际上是断情绝义,不堪与之多为伍一时一日。 开篇写下如此违背主旨的语句,唯一所愿的只是能够使《红楼梦》得以流传于后世,而不为妄人所毁。曹雪芹先生著书之时社会大环境的恶劣可见一斑。为著书必须做出牺牲。牺牲的可能是精力,快乐,甚至是原则乃至于生命。这是一切作家与一切试图成为作家的人们的必由之路。 二一直在争论宝玉与神瑛的关系,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个“瑛”到底指的是什么。“瑛”的意思是有玉的光彩的似玉的石头。这也就是说,“瑛”既不是玉也不是石,是处于玉与石之间的过渡体。“瑛”似玉有玉的光彩,所以宝玉有如玉般美好高贵的品德;同时“瑛”的本质是石,所以宝玉不可避免地带有一些贵族公子的顽劣作风。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宝玉的前身是石而非玉,这也就是“贾宝玉”三字的含义。不过虽然宝玉只是石头,但也强于世间万人。宝玉的前身顽石是在女娲炼石补天之时因“材料剩余”而遭到丢弃的。虽然遭到了丢弃,但终究是补天的材料。所谓的“无材补天”,这个“材”指的应该是机会而不是才能,即顽石是“没有机会补天”而不是“没有才能补天”。之所以引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实际上是指现实社会弊病百出。有能力补天的顽石(即现实中的宝玉)被女娲(现实中的正统) 轻视而不得利用,用以补天的又都是些没有多大作用的材料(例如贾雨村之流)。这就难怪作者在十三回“王熙风协理宁国府”之后赞道“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顽石无材补天这个神话,一方面点出了作者对宝玉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揭示了“末世”的根源——“亲小人远贤臣”。 三平儿在《红楼梦》中堪称第一贤惠之人。她出言一向谨慎,几乎不曾出过什么恶语。一个例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解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解! 《红楼梦》是我最崇拜的小说,先后读了三遍,第一遍是慕名而读,属于看热闹、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主要关注宝黛钗爱情故事,记得是在初中时代阅读的;第二遍是在大学时代,电视剧《红楼梦》正播出火红,当时我还订了《红楼梦研究季刊》,尤其关注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刻画等;第三遍阅读是在工作后,从教学到机关,间断式阅读,重点关注红学家们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比喻高鹗续后四十回和雪芹的判词之间的微妙区别等,后来心武说红楼后又引导我重点去翻阅了一些有趣的章节…… 《红楼梦》记叙的是清朝中期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最吸引人的当然是书中的人物,主要人物就不用说了(见下分类),有的仅仅是露一次面,有的甚至只是从别人的口中提了一下,留给读者的却是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个性……。书中到底写了多少人物,众说不一,记得曾有人统计说有1200余人,好像是把贾府里所有家丁的数量都计算进去了,也有人统计说有700余人,那是指有名有姓的。比较准确的说法是书中共写了975位人物,其中有名有姓或称谓的732人。《红

楼梦》的作者将这么众多的人物名字起的各有特色,很多与性格、命运、身份、隐喻等相匹配,对于整部小说的故事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让读者们一提起名字就有一种亲切可感、招手即来的熟悉感。 为了让榴友们方便查阅,也为了存档方便,本人将收集的<红楼>人物汇集如下: 无有称谓者243人; 荣府、宁府两府本支及贾家本族119人; 贾府联姻95人; 丫环73人;仆人260人;小厮27人;

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临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 医生14人;门客12人; 优伶31人; 僧道17人;尼婆84人; 外国人2人; 其他48人。 现将《红楼梦》主要人物归类如下: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可卿。 十二著名丫环:晴雯、麝月、袭人、鸳鸯、雪雁、紫鹃、碧痕、平儿、香菱、金钏、司棋、抱琴。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课教案 教学目的: 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着《红楼梦》的掌握情况; 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着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着,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着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着作阅读和文学名着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着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着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 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着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着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着作《论语》。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学生课前讲话 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 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着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 (名着缩微及答案要点) 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 ……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 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 ……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 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 政老爹便大怒了, 说:"`将来酒色之徒耳!' 【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 】 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 展开<<会真记>>,(《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 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红楼梦经典赏析

■13级经典文学《红楼梦》赏析 红楼一梦,难解其中味 但凡爱好文学的人,都会爱上《红楼梦》这本巨著!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诗词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作品中的大量诗词曲赋,犹如镶嵌在碧海青天里的珍珠和明星,闪耀出奇异的光芒,在中国小说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有口皆碑,无人不晓。如果不能很好地读解书中的诗词曲赋,你就不能真的读懂《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集建筑、美术、服饰、音乐、诗歌、饮食、陶艺、园林、心理学、管理学为一体。其中规模宏大、人物众多、情节复杂,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典范。 “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 贾: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史: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找金陵王。 薛: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线索人物—— 甄士隐(真事隐):历经梦幻,将故事的真相隐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中一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甄士隐是和贾雨村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白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人物。 贾雨村(假语存):用假言村语,敷演出一段故事来。 《红楼梦》提纲挈领式的人物,以“假语村言”提醒读者,统率全文。贾雨村,名化,字时飞,别号雨村。原系湖州人氏,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做了知府。不久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师。在贾政的极力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贾雨村是封建官僚的典型代表。后因婪索属员等罪,审明定罪。遇皇上大赦时被释放,递籍为民。 人物作用:串联整个故事,衔接前后情节。对四大家族,尤其是贾府的叙述,主要是通过两人的对话及来往引出来的。贾雨村因为做过林黛玉的老师,又与贾家同宗,故为后文林黛玉进京做铺垫,不仅引出主要人物林黛玉的身份家世,还引出黛玉和宝玉相识的经过,从相识到相爱,摆脱不了封建势力家族的束缚,作者是通过他们两个人,先从外部介绍四大家族、荣宁二府,是铺垫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故事悲惨的结局,给全书定下了一个基调,也埋下了伏笔。 还有一种解读:说是“真石隐”“假玉存”,用来折射小说中的关键人物贾宝玉,说他不是一块名副其实的真宝玉,而是一块假宝玉,暗示小说最终的悲剧结尾。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贾家 贾演(宁国府) 贾源(荣国府) 贾代化 贾代善 妻子:贾母 鸳鸯(女仆) 贾敬 贾赦 (邢夫人) (王夫人)) 丈夫:林如海 (贾珍 贾惜春 贾琏 贾迎春~~贾雨村(老师) (尤大姐) (王熙凤、平儿) 入画(女仆)(尤二姐) (秋桐) 女仆) 贾蓉 司棋(女仆) (秦可卿) 贾巧姐~~刘姥姥 尤三姐 柳湘莲

史家 史湘云爷爷贾母(嫁入贾家) 史湘云父母 史湘云(女) 王家 王夫人之父 王熙凤父母王子腾 (王子腾夫人) 王夫人(女) 薛王氏(女) 贾政(薛姨妈) 王仁巧姐二舅王熙凤(女) 贾链贾宝玉母亲薛宝钗母亲 贾巧姐 薛家 薛蟠之父(薛姨妈)薛宝琴父母 薛蟠(夏金桂)薛宝钗薛蝌(邢岫烟)薛宝琴(梅翰林之子)(香菱)贾宝玉妙玉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谱 贾府旁支:贾代儒(司贾家私塾)(孙--贾瑞)贾琼母(贾琼--子,四姐儿--女)贾王扁之母(贾王扁--子,喜鸾--女)娄氏(贾菌--子)周氏(贾芹--子,)五嫂子(贾芸--子,五嫂子的兄弟--卜世仁)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贾府宗族:贾敕,贾效,贾敦,贾衍,贾珖,贾璎,贾琛,贾璘,贾菖,贾菱,贾蓁,贾萍,贾藻,贾蘅,贾芬,贾芳,贾菌,贾芝,贾荇,贾芷;贾氏族亲:香怜,玉爱 宁国府: 贾演(宁国公)--焦大(奴,老仆)--来(赖)升(宁国府总管,来升媳妇) 乌进孝(黑山村)--俞禄(小总管,张财家的,丫环--万儿,兴儿)贾代化(贾演子,神威将军) 贾敷(贾代化长子)(无情节) 贾敬(贾代化次子,进士) 贾珍(贾敬子,威烈将军)(妾--佩凤,携鸾) (妻--尤氏,尤氏继母--尤老娘,丫环--茄官--优伶之一) (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 (尤二姐--贾链私房妾--吞金自尽)

感悟经典 每个人都是一本《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

感悟经典每个人都是一本《红楼梦》 ——87版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 由王扶林导演执导的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即使时过近三十年,依然观众如云,韵味十足。这部电视剧我是与原著同步欣赏的,不得不说受到了其强烈的心灵震撼,产生了极大的灵魂共鸣,甚至不亚于原著。心有所感,付之以文才能铭记更久。无论这篇文章是否有人看到,我还是希望能借此抒发一下看完这部经典巨著的感悟。 在这部电视剧之前,根据《红楼梦》摄制的电影、电视、黄梅戏等艺术作品已经多达十余部。而她却能脱颖而出,也证明了有很多的过人之处。我想首先就是演员。以陈晓旭、欧阳奋强、张莉为主的一系列表演者,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10版的《红楼梦》我在之前就看过,但没看完,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演员缺乏那一种韵味。而第一次看87版就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们的每一段台词,每一个动作,尤其是每一个眼神,都让人宛若置身红楼世界,将红楼之美感诠释的淋漓尽致。有人说陈晓旭的逝世是世界难以愈合的伤痛,的确,或许就是时代的原因。现在纷纷攘攘的市场经济社会,已经很难再造就出八十年代那样纯粹的人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演员都并非专业出身,能被导演选中,也说明了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气质。而这些气质,绝非美貌和表演技巧所能替代的。有时候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它带走的,谁也留不下。我们只能从影视作品中寻找当年的痕迹,所以,这是87版《红楼梦》最珍贵之处,也是她广受现在的人喜爱的重要原因。我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就不能出好的作品,但是,像《红楼梦》这样的古典美感,可能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的专利。 除了演员,配乐更是脍炙人口,传唱不衰。当听到《葬花吟》时,我想不管是多么铁石心肠的人都忍不住想落泪。凄婉的旋律,仿佛在诉说心中的愁怨,又如同预示将来的悲剧;《题帕三绝》用同样的曲调演绎三首诗,余音绕梁,各有千秋;《枉凝眉》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原著第五回说的“竟能销魂醉魄”,只要听过一遍,就回荡在心中再也无法忘却。作曲家王立平真的是读懂了红楼,才能写出如此登峰造极的绝妙华章。王立平水平极高,但还有一个人水平更高,他就是导演王扶林。就拿《枉凝眉》来说,这首曲子的旋律早在第二集就出现过,而真正配上词是在很多集以后。当我们正沉醉于曲子的优美时,忽然发现它还能配上歌词唱出来,而且恰恰是曹雪芹原作的词,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给观众惊喜,这就是其高明之处。刹那间,词、曲、意三者融为一体,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接,这种审美的享受,才是能真正进入人心的。 还有一点,无论是初读红楼,还是深入研究,上至专家学者,下至网友平民,都最喜欢谈论的,就是对原著八十回以后的修改了。电视剧中的后7集,并没有沿用高鹗的续作,而是由周汝昌、曹禺等当时的红学家重新构建。这在《红楼梦》的拍摄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创举,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对其勇气与魄力表示赞赏。而且,还是有许多成功之处,比如香菱之死(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凤姐失势(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贾府败落(好了歌注)等处原著都有伏笔,按照电视剧的情节确实更能让人信服。然而,还有一些地方,个人

对红楼梦的解读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籍贯沈阳[1](一说辽阳[2]),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居北京。曹雪芹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3],曹顒遗腹子(一说曹頫之子)[4]。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5]。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3]。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出身豪门 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职期间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顒堂弟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是年三月初七,曹頫奏折:“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此遗腹子即曹雪芹[4],于四月二十六日(公历1715年5月28日)[6]生于南京江宁织造府[7]。 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6]。“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8]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母,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康熙六下江南,曹寅接驾四次。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天下推为望族[3]。 秦淮残梦 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康熙帝之恩,曹玺、曹寅之徳),在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花柳繁华地(南京)、诗礼簪缨之族(江宁织造府)、温柔富贵乡(西园)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6],日子过得心满意足,“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只在园中游卧,每每甘心为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他终生都对这段幸福生活记忆犹新,亲切地呼曰“梦幻”[5]。 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頫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祖母李氏溺爱,每每护着小曹雪芹[5]。幸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在扬州曾管领《全唐诗》及二十几种精装书的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与导读设计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知识清单与导读设计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导读清单 作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整本书”,《红楼梦》这部小说对中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即使不为考试,它也应该是每个人首选的人生必读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但是,除非像张爱玲那样的天才,对大多数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来说,阅读这部小说确实有点勉为其难。为缓解这种畏难情绪,我们特意列出这一“清单”,虽然必定是挂一漏万,但可为中学生们提供一面窥视红楼的窗口。 【作者与版本】 1.虽然钱钟书先生认为“吃了鸡蛋感觉良好,却不必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但了解《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小说中处处有曹雪芹及其所处时代的影子。 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使小说具有跨时空的永恒意义,曹雪芹故意模糊了小说所反映的朝代纪年、地舆邦国,但其实写的就是他祖辈、父辈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和地域。 在阅读小说之前,你应该对曹雪芹及其家世做一番了解。 2.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曾属“簪缨之族,诗礼之家”。 曾祖曹玺之妻孙氏,做过康熙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亲信;父辈曹顒、曹頫袭父职,一家三代任江宁织造达58年之久。康熙南巡时4次住在曹家,曹家地位可见一斑。

雍正时曹家受冷遇,雍正五年被抄家,曹家从此败落。曹雪芹主要生活在家道中衰之后,从而写下这部带着幻灭悲剧的小说。 3.《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 《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 【整体把握】 4.《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 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 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 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 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5.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 其中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姓名: 2010年12月25日

红楼梦人物性格分析 【内容摘要】 人物是小说组成的主要要素,人物言行思想是小说的血肉,正因为有了栩栩如生人物性格的塑造,才让小说活灵活现,有了生气。我国古代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更是堪称一绝。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也是首屈一指。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为典型。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续作是由高鹗完成。本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一书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写出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落史,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典型人物形象。 贾宝玉:反抗封建道德,但又趋于消极。 林黛玉:才华横溢,尖酸刻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薛宝钗:端庄从容,随分从时,城府极深。 王熙凤:泼辣爽朗,为人狠辣。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性格,贾宝玉,林黛玉 一、贾宝玉 贾宝玉是主要中心人物。作为荣国府嫡派子孙,他出身不凡,又聪明灵秀,是贾氏家族寄予重望的继承人。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 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封建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但他的思想性格却促使他背叛了他的家庭。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说充分描写造成他的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他的具体境遇的各方面特点,深刻揭示了他性格成长的主客观原因。 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活动。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他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亲近和尊重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女性。他说过“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与此相连,他憎恶自己出

红楼梦重要回目解读答案

《红楼梦》重要回目解读 1.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简述“识通灵”的具体经过,怀闺秀所指何事 识通灵:甄士隐梦中听闻一僧一道谈论人间一段风流公案,并见到了一块刻有“通灵宝玉”的美玉;后来甄士隐经历了失女、毁家等人生剧变,听到一僧一道高唱“好了歌”,由此看破红尘,飘然离家。 怀闺秀:贾雨村落魄之时,至甄士隐家中做客,一丫鬟(娇杏)回头看了他一眼,令他心动并念念不忘,考取功名后,专门回来娶了娇杏为妾。 2.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薄命女”和“薄命郎”分别指谁为何是薄命葫芦僧是谁葫芦案指什么 薄命女:甄英莲;薄命郎:冯渊。原因:甄英莲自小就被人贩子拐走,不知自己身世,还被卖给了两家人家,命运完全不由自己做主;冯渊买下了甄英莲,却无法顺利娶亲,被薛蟠活活打死。 葫芦僧:甄士隐家旁边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后来做了应天府的门子,在贾雨村手下任职。 葫芦案:甄英莲被人贩子同时卖给了冯渊和薛蟠,薛蟠打死冯渊,强抢英莲一案。“葫芦”有“稀里糊涂”之意,指贾雨村不敢得罪四大家族的薛家,又想巴结讨好贾家,胡乱判案,任薛蟠逍遥法外。 3.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金莺是谁露何意比什么 金莺:薛宝钗的丫鬟黄金莺。露出了“金玉良缘”之意。比的是宝钗金锁和宝玉通灵宝玉上的字:“不理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4.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如何弄权,有什么恶果 王熙凤假借贾琏的名义,修书一封,给长安节度使云光,令他逼原任长安守备退掉儿子与张财主女儿金哥的婚事,因为现任长安太守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了金哥。凤姐由此得了三千两银子。 恶果: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自尽殉情。 5.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花解语”指何事宝玉答应哪三件事表现了宝玉什么性格 花袭人劝诫贾宝玉。 三件事:不再动不动就说身化飞烟之类的不吉利的话;不再胡言乱语不认真读书;不许调脂弄粉,偷吃胭脂。 表现了宝玉任性妄为、离经叛道的性格特征。 6.第二十回王熙凤正言弹妒意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妒意”指什么“俏语”是什么 赵姨娘和贾环嫉妒宝玉得宠,贾环处处受挫。 俏语:我说呢,方在哪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以此表达对宝玉流连于宝钗处的不满。 7.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贤”在何处这里如何“箴”宝玉的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定稿

荒唐言,辛酸泪,惹人醉,自是千古文章美名垂 ——《红楼梦》导读教学设计 江陵县第一中学沈献毅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及其它经典名著的兴趣,了解《红楼梦》的大致内容; 2.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3.了解《红楼梦》的思想,理解当下语境下阅读《红楼梦》的意义,感受《红楼梦》恒久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探究阅读《红楼梦》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从《红楼梦》所写的琐细小事中了解其丰富的意蕴,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教学创意】 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抓住了一个“导”字。“名著导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的重要栏目,设计这一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以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读物(主要是文学名著),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阅读能力,如此大的阅读量没有一定的方法是无法完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只有“导”还不够,还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体现现代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谈一谈《红楼梦》,说高兴呢其实是有一点

勉强的。因为《红楼梦》艺术精湛,思想深邃,是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自从她问世以来,几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出过精彩的论述,比如说王国维、蔡元培、胡适、鲁迅……有关《红楼梦》的电影、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讲座办了一期又一期,最终产生了一门学问——红学。我实在害怕自己一不小心玷辱了我国艺术宝库中这样为数不多的瑰宝。但这样说吧,如果《红楼梦》是一座让人流连忘返的艺术宫殿,我愿意当一个实习导游,和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看一看,争取能领取一点旅游纪念品。{出示课件1(《红楼梦》有关图片音频)} 二、交流探究读书方法 在我们讨论如何读《红楼梦》之前,同学们先交流一下读书的方法。学生合作交流。(出示课件2) 当然,并不是阅读每部作品都要用到上面所有的方法,具体到《红楼梦》,我们该如何阅读呢 三、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 按照上面的方法,我们先了解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学生读课本查找资料作答。(出示课件3)

《红楼梦》的文化解读

《红楼梦》地文化解读<上) 课程前言 《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多年地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地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地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地教研工作,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案优秀奖、优秀党务工作者奖和工作实绩奖.二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地方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词典》<文教卷)、中央党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年地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地《金瓶梅》,与此前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从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地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观照中国人地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中蕴含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地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地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地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地解读与阐释也应该由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认证、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富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地《四书》,中国人地精神家园.该套讲座即以上述原则为出发点,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红楼梦人物分析点评 薛宝钗 红楼梦是我国不可多得的一块文化瑰宝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着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本书前80回由曹雪芹所着,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 刚知道有红楼梦时是在幼年,拜读红楼是在中学,沉醉于宝黛美丽而含酸的爱情故事,喜欢黛玉的灵气、湘云的酒脱、探春的才干,凤姐的世俗,只是不太喜欢宝钗,认为她是个不光彩的“第三者”。而现在,当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当初的反感和厌恶已不知何时被另一种特别的情感所取代? 纵观整篇小说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是薛宝钗,她容貌美丽,在大观园中与林黛玉并称双美;她才学之高,也只有林黛玉可与比肩;而她丰满的多棱形的性格,不仅在贾府大观园独一无二,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将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喜欢的是薛宝钗的才情,气质,端庄稳重. 薛宝钗的学识,在大观园中算是最扎实、最全面的。她虽然没有黛玉的作诗的巧,每每作诗也逊黛玉一筹。但她对文学、艺术、历史、医学以至诸子百家、佛学经典,都有广泛的涉猎和渊博的知识,连以“杂学旁收”着称的贾宝玉也远非所及。这是作者在作品中队宝钗的肯定。

宝钗的性格,宝钗较黛玉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但有人认为宝钗性冷无情,虚伪奸险,是个“女曹操”。同一人物形像,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一则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像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 林黛玉 母亲早逝,父亲不在身边,命运挺可怜,再加上当时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她又不是贾母嫡孙女,多少有点觉得不自在,而又偏偏寄人篱下,估计黛玉心理承受能力也不太好,就造成了她压抑的性格,很多心,又很爱想太多。”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往往说话过于尖锐有意无意中刺伤他人。很多心,很爱想太多,也是她早逝的原因之一吧!她又重感情,很叛逆,又有点偏执。而且对感情也是很专一的,喜欢宝玉也喜欢了很久。她追求自由的生活,她的爱情她希望自己能做主,所以她对那个时候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应该也是有意见的,而且意见很大。 黛玉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离情别绪。她所写的多是些哀伤的诗句,想到的往往是死、老、分散、衰败。正是由于身体上的先天虚弱,黛玉对事物的反应比较消极,什么事多从其反面来考虑,这也导致了黛玉在思维方式上极为消极和被动。人的气质是和性格联系在一起的,某种气质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如多血质人的容易形成乐于助人,活泼好动的性格,而黛玉属于抑郁质这使得她“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这些姐妹们喜欢薛宝钗的多于喜欢黛玉的,每次湘云来贾府总是爱找宝姐姐玩,而不会首先去找林黛玉,这使得黛玉与别人的社会性的交往逐渐减少,也促成了她更加忧郁的性格。家道中落对黛玉造成的影响就是:敢爱而不敢言,只有把爱深深地放在心中,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把自己的爱情寄托于别人的怜悯,形成了强烈的依赖感。只把着了一个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正所谓,爱至深,伤也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贾家三小姐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红楼梦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③《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④了解贾府及四大家族主要人物。 2、过程与方法:阅读――探究梳理――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封建社会的现实生活及其腐朽性。 学习重点:前五回的作用,画与判词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是否认真地考虑过这样两个问题: 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 明确:古代小说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明、清时代出现了许多长篇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我们阅读古代小说有什么意义呢?由于小说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我们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看到它所展示的历史画卷。它不是告诉我们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变化多彩的场景,错纵复杂的社会关系,各具个性的人物。这对于我们了解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情况,了解在那个社会或那个时代中的人们是怎样生活、怎样斗争,以及社会发展的趋势,都有积极的意义。我们还可以从优秀的古代小说中认识到我国古代小说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是长于人物行动、语言的描写,用人物的行动、

对话来展开情节,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故事完整。这对于我们学习写人记事无疑地有借鉴作用。 怎样阅读小说?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一样,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此,阅读小说首先应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认识作品反映的现实生活和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小说以人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优秀作家总是追求写出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这种典型性格既表现出某个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人们共性,又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中理解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及其社会意义。小说又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它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展示他们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认识现实社会。小说要给人物提供活动场所,也就是故事发生的地方,这就要写环境。环境对人物起制约作用,存在决定意识;人物也会对环境起反作用,改造客观世界。我们阅读小说就要从典型环境中理解人物典型性格的社会意义。 二《红楼梦》的地位、作者、版本及脂砚斋 (一)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世界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代表作。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产生于18世纪中叶。她是世界文学中一颗最灿烂的明珠。世界文学史上为一个作家专门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只有两个:一个是红学会,一个是莎学会。可见她的影响之大。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有专门的学术杂志《〈红楼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