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最新中国古代格斗兵器:矛、枪和戈等

篇一:中国古代兵器

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

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义, 用来扎取鱼类。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劭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义,一般称作「虎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义。

「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耙等杂兵器并论。宋代有义竿,长二丈,用来义飞梯与登城。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义的士卒。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义人,下可义马。」是步兵所用的长兵.

国剧《金钱豹》里,有飞义的特技,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义法,虽分路其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干戈”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对兵器的总称,它们分别代表两种武器。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干”和“戈”两字。随着文字的演变,“干戈” 已成为战争和斗争的代名词,如我们所熟悉的“大动干戈”和“化干戈为玉帛” 等。可见干和戈这两种兵器在我国已有着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干,据说是一种分义的木干,用来抵御野兽和敌人的进犯,是人类最早的防御武器,也是打猎用的猎具。

戈,最初是一种在木杆上绑上石刀用以打击猛兽的猎具。后来被青铜材质的戈头所

取代,正式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器之一。

在以战车为主的商周时期,戈被列为战车五兵之一。所谓战车五兵就是指:戈、殳、戟、矛和夷矛(另外还有其他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戈由極(柄)和戈头两部分组成,極(柄)多为竹、木制作,长度通常为1米左右,最长超过3米。戈头多为青铜材质。其攻击方式为:勾、啄两种.

下图为秦代青铜戈头,其出土于一号坑T10方六过洞,戈头为长“胡”四“穿”,弧“援”无脊,刃“内”,“内”上有条形“穿” 一,戈通长26. 7、援长16. 1、胡长12. 5、内长10厘米。出土时有極和青铜戈头。松为木质(已朽),通长288厘米。

在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戈数量十分少,多少说明戈在秦代兵器中的地位已不像商周时那么重要了。到了西汉后期,山于铁制兵器的逐渐增多,青铜戈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另外当戈与矛组合,便成为了一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种不一样的兵器,那叫"戟”。

戟,乂写作孑、棘、医、鰻等等。它是戈与矛的结合体。所以其攻击方式集合了戈的勾与啄和矛的刺、割。

西周时期使用戟体与刺合铸在一起,整体呈十字形状的青铜戟,但因铸造困难, 而且本身易于残损,因而使用不够普遍。春秋以后,改用把刺(矛)和戟体(戈)分别铸制,然后用極联装而成的戟,解决了铸造方面的困难,乂具有戈、矛两种兵器的优点,因此大量用于战争中,成为主要格斗兵器。战国时代,曾经出现过两戈一矛同松,甚至三戈、四戈一矛同祕的戟。这样的多戈戟中,除最上的戈有"内”夕卜,下面的戈头一般无"内”。戟前有的有矛有的无矛,说明戟的真正特点是“有枝兵”,并非一定要有刺兵。

隋唐以后,戟从实战兵器转变为表示等级身分的礼兵,称为“槃戟”。宋以后铁戟演化为月牙式,一般为两枝。乂因为戟的读音跟“吉”字相近,于是逐渐成为陈设的吉祥物品。华堂宴室,设立朝和碧,取其“吉庆”之义。新婚拜祖,也在升和瓶中插上三支戟,取其“平升三级”的意思。制戟的原料也由铁铜变为金玉玛瑙等质料,棋至成为妇女头上的首饰。戟头在商周时期用青铜铸制,战国末年出现钢铁制品。戟柄为竹木质,其长度按不同使用情况有所差别:车兵用戟柄最长,骑兵用戟柄稍短,步

兵用戟柄更短,称为“短戟”。汉朝还出现一种单手握持的短柄戟,称为“手戟”,一人可持两戟并用,故乂称为“双戟”。

在商朝,戟还处于萌芽时期,现仅在河北省藁城县殷墓中发现过一件。西周时期,出现把刺、胡、援、内合铸成“十”字状的青铜戟,但其战斗效能并不突出,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绝迹。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山青铜矛头和长胡多穿的青铜戈头联装在一起的青铜戟。据《考工记》记载,它同戈、殳、夷矛、酋矛一起被称为“车之五兵”,是车战的主要格斗兵器。春秋晚期步骑战兴起,青铜联装戟乂成为步、骑兵的利器。在中国南方的吴、越、楚地区,还流行一种独特类型的联装戟,即在一根长柄上装有2个或3个戈头,称为“多戈戟”。

战国晚期开始,钢铁兵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兵器,产生了刺、援合铸的钢铁戟头, 由于取消了青铜戈类兵器传统的后内,故成为“卜”字形。在西汉,“卜”字形钢铁戟是步骑兵装备的主要格斗兵器。

戟在古代十八般武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外观兼有戈和矛的特征(单戟形似汉字“卞”,画戟形似汉字“幷”)。其格击功能实在也是戈、矛的合体,既能直刺, 乂能横击,奋扬俯仰,身兼五兵之利。追溯戟的产生,当在戈、矛之后。据《管子》载,制戟的祖先是蚩尤,他好兵喜乱,善作刀兵,曾采雍孤准、雍孤山之金以制戟。

《增韵》上说,单枝为戈,双枝为戟,是指横刃而言的。戟刃一般广寸半,粗者称为鰻胡戟,横刃弯曲者称为钩矛。械长一般为丈三,丈六的为大戟,乂叫车戟,通常是随护战车用的。传说中的古代名戟并不多。史籍有记载覘仅战国时楚的“哪戟”,东晋时成都王的“火戟”(逢夜戟锋有火如悬烛),南北朝时宋的'‘瑞及戟”而已。善使戟的武将也不多。著名的如三国的典韦、吕布、甘宇,唐朝的李文忠等。

典韦是使双戟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帐下壮士有典韦,提一双戟八十斤。”在曹操伐吕布的濮阳之战中,典韦手持双铁戟击退四将,高超的戟术不在吕布之下;他还能飞刺人坠马,“立杀十数人”。

此主题相关图片

矛是古老的兵器,其使用时间可能比戈还要早。东汉以前因各地方言不同,乂称“錠”(后俗写为“枪”)、“镰”或“鍵”等,柄称为“矜”。骑兵用矛乂称“狷”或“槊”。远古时代,人们将兽角或尖石旅绑在木杆或竹竿上,用来猎捕陆上野兽或

水中鱼鳖,这就是矛的雏形。夏代是否有铜矛,至今还没有出土文物可以证实。但是,殷墟出土的商代前期青铜矛不仅制造工艺精致,而且类型很多,可以推测商代青铜矛在军队中已被大量使用。周武王伐纣大军所使用的主要兵器就是矛与戈。西周的铜矛分为酋矛和夷矛。酋矛柄长二丈,是步兵使用的武器。夷矛长二丈四尺,是车兵使用的武器。周代的尺较今天市尺为短,一周折合公尺为2 3厘米左右,折合后代的尺来计算,约在一丈八尺左右。这是有关古代“丈八矛”的一种说法。

在商周,格斗兵器中矛的重要性仅次于戈,矛是用于冲刺的兵器。商代的青铜矛常常铸成具有长“懺” (qiao 一声)和宽“叶”的形状,在“散”部两侧带有半圆形的双环,既可以把篇二: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lo 8米的重剑那么猛。

3o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

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二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枪(投矛)叫枫。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 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枪,钩镰枪等。5。戈:中国的特色是杀伤很强的武器,戈的种类繁多,从夏朝倒汉朝都一直在流行,到隋唐基本绝迹。戈是中国的兵器,它和古埃及的镰头剑一样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兵器。但是实话实说,戈并不老兵器,因为是横刃,所以以钩,啄, 挥,推为主。

6。戟:戟是矛和戈或者是枪和刀的合体,它的杀伤力是很强的,既可以象矛一样刺击,也可以像住,而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大批装备部队,到中古已经从步兵到骑兵了,步兵则以轻便的长枪代替戈和刀一样钩,挥和劈砍。在欧洲,戟的装备和中国是不同的,欧洲中世纪以装备步兵为。中国的戟主要分3种,一种是最老的戈戟,这种种类最多,装备最广,也是最先淘汰的;二是南北朝出现的门戟; 还有就是武将最喜欢的方天画戟了。

7。斧钺: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在实战中使用的时间不长,估计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开国元勋程咬金用的宣花车-斧,还是绿林中梁山好汉李逵用的板斧,可西周是战车上的具有巨大威慑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后来由于太过笨重变被淘汰了,从此后钺只能作为礼仪武器。而斧的发展就比大头的钺幸运得多,中国历代都有以马上的大斧,也可为双手拿的板斧,种类很多。斧的杀伤很强,属于重兵器,以劈砍为主。

8o弓弩:这个不必多说,我只说一句,那就是中国的古代远程杀伤兵器一直比外国的厉害得多。

9。鞭:大家可别为住的像铁棍一样的兵器。鞭就像钢铁做成的竹节,所以乂叫竹节钢鞭。历史上的伍子虚,大唐元帅搞错了,这个鞭可不是软行像绳子一样的鞭子,我们所说的鞭是一种以劈,扫,捅等尉迟恭,以及宋朝的呼延家族都使用过鞭。鞭是对付比锁子中更坚固的盔屮所产生的兵器,并可以一举打碎护心镜,威力极大。属于

重武器。

10。铜:和鞭一,但是杀伤比鞭大,破甲力比鞭小。历代武将都是以枪或者戟为住战武器,而背上就背着2根样是破甲的武器,不同的是铜有3?4条刃,所以有三楞铜或四楞铜之说,通常铜比鞭轻铜作为铺助武器,出其不意地给敌人致命杀你所以有“杀手铜”之说。

11。X:这不必我说了把,就是三叉戟,中国也有马义,九股义,托天叉等许多种。和枪一样是以刺为主,不同的是义的杀伤范围大,能有制约敌方武器的效果。12。挝:说口了就是以和绿林游侠的敲打为主的轻兵器,再说穿点就是,三节鞭,双节棍,九节鞭之类的武器。是刺客喜爱武器,方便灵活,但是身为武侠大作的剑网居然没有这类武器,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3。棍棒:棍棒,最基本的武器,也是古代最实惠的防身武器。从棍来看,有乌有棍,齐眉棍,盘龙棍之说,从棒类看有哨棒,铁箍棒,狼牙棒等总之棍棒可以混为一类。

14o fl:重威力武器,古今使用的人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比较笨重吧。大家看过《隋唐演义》吗?天以上,虽然小说夸下第二猛将宇文成都和笫六猛将伍天锡分别是用的锚金镇和混金镇,都重达200斤张了点,但是真个一锤砸下来,戴着头盔也能把天灵盖砸碎。锂就是义的加强般,比义更重,更具杀伤,一般镇的逢刺多达5个,最边逢刺上都有反刃,凶啊“!

13。役:这种武器,我是没见过,但是书上说是以竹子为柄,金属刺刃的兵器, 可能是暗器吧。

16。锤:估计是古代最四子李元霸手拿具杀伤的单兵武器了,不但从外表上能看出锤的威慑,最主要是锤是能对付身穿盪屮的武士。不管是在中国或是欧洲骑士,都有用锤的记载。中国隋唐笫一猛将李渊笫一对每个重达400斤的金瓮破天锤打遍天下无敌手;大唐薛家将的薛奎用的八棱金锤打得突厥闻风散胆:南宋名将岳飞的长子岳云也是使用的银锤横扫金军。在欧洲为了对付穿全身板屮的骑士,许多军队装备巨重,没儿个人能拿锤。从而有了“皇家之锤”,“铁锤查理德”等词语。其实锤不能算完美的武器,正因为它太得起,所以在中国古代在部队里是准备不多的。

17o拐:怎么说呀?各位应该有人看多圣斗士吧,最强的黄金圣斗士天平座童虎

(也是咱们中国的,嘿能攻是相肖嘿),他的圣衣由6种武器组成,依次为枪,剑,三节鞭,双节棍,盾,拐。这种武器能防不错的防身武器,一般正规部队是不装备的,只有那些绿林好汉,江湖豪杰才用。

18。流星:这并不说就是流星锤,而是绳索武器的总称,比如绳枪,流星锤,链锤。在欧洲有种叫枷连流星锤是一个道的武器,其实就是装有柄的链锤,能绕过敌人的盾,或者防御姿势对其进行打击,其实和理,。这种武器攻击性很强,对手很难防御,但是山于自己的武器是软性的,所以自己的防御也不怎么好。这样的武器在部队里除了某些有性格的武将当铺助武器外,是不进行大规模装备的。但是一些的强盗倒是用得长兵器:戟刀

笔刀

凤嘴刀

偃月刀

眉尖刀

三尖两刃刀

春秋大刀

钩镰刀

乾坤日月刀

长枪

古矛枪

花枪

单牙月

九曲戟

短兵器:九环刀

大砍刀

马刀

连环刀

七星剑

龙泉剑

方节鞭

达摩杖

铁扇子

少林板斧

软兵器:九节鞭

大扫子

三节棍

软鞭

流星枪

绳镖

龙头杆棒链子剑

剑鞭

流星锤

双兵器:鸳鸯刀乾坤日月轮刀龙凤双剑双棍板斧

双板斧

少林双戟梅花匕

子母鸳鸯钺

奇门兵器:判官笔宫天梳

峨嵋刺

子母刀

鸳鸯钺

日月轮

龙凤扇

双拐

月牙刀

铁扫帚

暗器:摔手箭金钱镖

梅花针

篇三:【20121125】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

一、定义

狭义上冷兵器是指不带有火药、炸药或其他燃烧物,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近战武器装备。广义的冷兵器则指冷兵器时代所有的作战装备。

二、发展史

中国古代兵器的历史,以火药开始用于制作兵器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北宋正是前后两大阶段的转折期,从史前直到北宋是冷兵器时代,北宋开始为火药兵器和冷兵器并用时代。1.石器时代

(1)远射兵器

弓箭是古代一项重要发明,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器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弓箭最原始的形态,正如《易?系辞》所说"弦木为弧,刻木为矢。”仅是用单片的木材或竹片制成,箭则仅仅是削尖了的木棍或是竹杆。后来为了增加弓体的弹力,由单体弓发展成复合弓。乂为了增强箭的杀伤力,在前端加装更为坚硬锐利的箭头一一緘,通常用兽骨、石材等制作。乂为增强箭的稳定性,在箭的尾部加装箭羽。弓箭在新石器时代有了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箭緘的选材加工和形制变化两方面。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选用易于加工的兽骨为原料,后一阶段随着石器磨制技术日趋成熟,开始大量使用磨制的石旅。新石器时代骨箭詆形制的演变,大略分成三个阶段,先是扁体三角形旅,也就是简单使用三角形骨片,磨出锐利的侧刃和前锋;然后是圆锥形饌;最后发展到有铤的圆锥形旅,锋尖磨成三刃。石碱形制的演变,先是扁体的三角形或叶状有铤旅;然后是圆锥形有铤緘,锋端磨出三个刃棱,再前聚成锐锋。

(2)格斗兵器

史前工具中,石斧可以算是万能的工具。因为它是当时成年男子从事生产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当时男女社会分工的标志,当成年男子死后,下葬时石斧是必不可少的陪葬品。作为工具的石斧,一般斧体厚重,剖面多呈扁椭圆形,曲两面斜磨成斧刃。在东南地区的一些原始文化中,不使用石斧而只用只有一面磨成斜刃的石铮。石斧使用时要安装木柄,通常是在柄端凿出近长方形的槽或透孔, 将石斧上端垂直嵌进槽或孔内,再以绳索等缚紧。江苏海安青墩遗址出土的一件有柄穿孔斧的陶质模型清楚地表明了斧的装柄方法,且柄长与斧身长比例为三比一,即石斧装柄后,正好让

人用一只手操持使用。正由于石斧是当时男子随身的工具,所以在发生争斗时,它也就首先被用于劈砍伤害对方,因此它也可能是最早转化成兵器的一种带锋刃的工具厚体的石斧便于劳作,但并不适于劈砍杀人,所以在转化为兵器以后,就要在形体和功能方面加以改进,第一是山厚体改为薄体;第二是加大锋刃面,为了尽量加阔刃面,就使两端尖侧上翘,形成更阔的弧刃,经过这样的改进以后,外貌和功能都有改变的斧就改称为钺。

矛是最原始的刺兵,最原始的形态是削尖前端的木棒,到了新石器时代,开始安装了更坚硬的矛头,有的用硬木制作,更多的是骨致或石制的矛头,以增强扎刺的效果,是狩猎时的利器。(3)卫体兵器

匕首是贴身搏斗时的主要兵器,在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岀土过制丄精致的骨匕首, 长18厘米,体呈扁平的三角形,一面中央有凸起的脊棱,两侧磨出利刃,前端聚成尖峰,后端镂有一个大的长方形透孔,便于握持。

(4)防护装具

为了抗御原始兵器的攻击,史前的战士必须设法保护自己,或许是从有些动物用坚卑的屮壳保护自己得到启示,也就采用各种材料防护自己,制作出原始屮冑。20世纪初台湾兰屿耶美人使用的藤甲,可以视为原始中胄的标本,是以藤条和藤皮编成,藤甲后背编成整体,以纵横各3根藤条作框架,然后用约30根缠着藤皮的较细藤条,由上向下横编在框架上,形成大约高50厘米,肩宽37. 5厘米的略呈长方形的背屮。前胸是开身的,分成左右两部分,编成后从两侧肩上与背中编联在一起,然后留出臂孔,并把腋下部分与背甲编联成一体。这种藤甲,实际也就是在战士赤裸的身躯上套了一件仅及腰部的短藤背心,从腹脐以下到双足依然是赤裸着,尽管如此,再戴上藤冑,藤制中冑已经开始保护了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即头和胸、背,避免了原始进攻兵器的伤害。为了增强藤甲的防护能力, 有时还在甲的表面蒙上一层腕鱼的硬皮

除了穿着于身上的防护装具外,以手握持的是盾牌。原始的盾牌,也多由藤木皮革制作,台湾兰屿耶美人使用过的藤盾牌,可以用作了解原始盾牌的标本。盾牌用粗藤条编成,较小的用14根长约40厘米的藤条,与5根约长30厘米的横藤条绑在一起,从而编成一面长方形盾牌,面积约有1200平方厘米。在盾牌背面居中处,纵缚一个木质的把手。较大的藤盾,制法和原材料相同,有的藤盾高83厘米、宽近50厘末,可以有效地掩护战士的半个身躯。除藤牌外,更多的是用木板制作盾牌,例如台湾高

山族过去使用的原始木盾,盾面呈长方形,上面绘有各种图案花纹。以后,乂在木盾面上再蒙上坚韧的兽皮,以增强防护能力

2.青铜时代

(1)远射兵器

远射兵器包括弓、箭、旅、弩。弓改进为有弓弓付的复合弓,据《考?工记》记载, 弓以“干、角、筋、胶、丝、漆”等"六材”制成。。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锹,有的是扁平的园叶形,尾部有不规则的铤,形态拙陋, 代表着铜旅的早期形态。另一些饌形态规整,在凸起的旅脊两侧,伸出扁平的双翼,向前聚成锐利的尖峰,整体呈顶角为锐角的等腰三角形,两翼末端还做出倒刺,敏尾有用以插入箭杆的园铤,代表着比较进步的形态。商代的铜緘在沿袭这种扁平双翼凸脊的形态的基础上,两翼夹角逐渐增大,翼末的倒刺日趋尖锐,沿着两翼的侧刃呈现出明显的血槽,杀伤力增大。

弩装有张弦机构(弩臂和弩机),可以延时发射的弓。在木制的弩臂询端横装弩弓,后端安装机括,弦张开后先管在机括上,形成准备完毕的待机发射态势,可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扳动机括即可释弦放箭。因此既可从容瞄准以提高命中率,还可以形成多弩齐射突发而威猛的袭击。此外,射手还可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动力, 如足踏、腰引其至绞车等张弦,从而达到比弓更远的射程。从春秋开始,弩上安装了青铜铸制的弩机,使它正式成为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兵器。春秋战国时的弩机,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望山(瞄准器)、悬刀(扳机)和牛(钩心),用两个铜枢(键、栓塞)结合在一起,然后装在木弩臂后端的槽中。战国末年,为了增强弩力,开始在弩机外加装铜廓,然后再装嵌入木弩臂中,但这种改革到汉代才普遍使用。弩箭的长度一般短于弓箭的箭长,同样装有青铜的箭旅,都是锥体三棱形的样式。

(2)格斗兵器

格斗兵器主要有戈、矛、戟、披、殳、钺、剑等。

戈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兵器,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备格斗兵器,由长松(柄)和横装的戈头组成,主要用于勾、啄的格斗兵器。起源不明,可能山镰刀类丄具演化而成,是商周时期儿乎每个战士必备的兵器,因此凡与战争有关的象形文字,大都绘有戈的图像。最早的铜戈出现于“二里头文化”时期, 是直援,具有前面的尖锋和戈援上下的利刃,援后有用于安柄的“内”,援与内的分界不明显,尚无阑

(栏),有的戈内后尾微向下曲。由于戈以勾斫为主,为了使戈头和松结合得更牢固,以避免战斗进行中戈头从祕上脱落的缺点,殷商时曾采用3中不同装祕方式的戈,即崟内、曲内和直内,并开始在援与内分界处设阑,乂增加了阑前?下刃向下延伸的“胡”。由于直内而在援内之间加阑的戈用于实战性能最佳,商殷以后醴内和曲内的戈都消失了。

商代已普遍使用装有青铜矛头的长矛,它用在战斗中仅次于铜戈,是重要的格斗兵器。商、西周时期的青铜矛,一般是有中脊,两侧是扁平宽阔的矛叶,两侧有刃,前聚成尖锋。

春秋以后,矛叶渐窄,更加锐利。且随着车战的需要,矛矜增长,岀现积竹矜,长一般在320~380厘米之间.

戟是由戈与矛结合在一起而发展成的新型兵器。商代已出现过把戈和矛用祕联装在一起的武器,构成戟的雏形,但极罕见。西周时期开始使用一种整体铸造的十字形铜戟。春秋以后,改用将戈形的戟体与矛形的戟刺以祕联装的戟,解决了铸造方面的困难,乂具有戈、矛两种兵器的优点,因此大量用于战争中,成为主要格斗兵器。此外还出现有在祕上自上而下联装二至三重戟体的“多果戟”,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有戟祕完整的多果戟实物

披是东周时开始出现的一种阔刃矛,矛头形似短剑,中脊扁平,两侧设刃,前聚成锋,后端与剑同,设扁平的短茎,插合于长柄内。

殳是用于撞击的长柄兵器,乂称“投”,为车战五兵之一,用于砸击敌方和退档对方战车。其形制长祕前端装青铜殳首,一般是平顶或有棱角的圆套筒状。也有的殳前制成矛尖形状,下面带有旁伸尖刺的圆球状物,可以扎刺或锤击敌人。殳松皆作八棱形,积竹祕,末端装铜徹。通长327~340厘米。

剑是以刺为主、直体尖锋、的手握短柄格斗兵器,也称为“直兵”、“三尺”。

体侧有刃,也用于劈击。?西周时的柳叶形铜剑是青铜剑的最早形态。

(3)卫体兵器

主要是青铜制作的匕首、短刀和短剑,它们不适用于在正式的战争中格斗厮杀, 仅能用于在特殊危急情况下,护卫自己。商代常见一些柄端作成马头或其他兽首的短刀以及铃首的短剑。西周时期的青铜兵器中,有长度仅20厘米到30厘米的短剑,以及形状特殊的匕首。

(4)防护装具

盾也称“干”,是青铜时代主要的单兵手持防护装具。殷周时期多使用呈长方形的大型盾牌,以皮革、木材制作,表面糅漆彩绘,乂常在盾面上装有青铜的盾饰以增强盾的防护功能和威吓敌人,简单如圆形的铜泡复杂的盾饰则有呈现狰狞的人面或兽面形象。

在殷墟发掘中,发现有青铜铸造的冑以及皮甲的残迹。青铜胄的数量较多,胄上饰有牛、虎形图案等纹饰,顶上竖有装冑缨的铜管。西周和春秋时期的青铜胄也有发现。在各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常发现有糅漆的皮质中胄,都是先将皮革裁制成屮片以后,再编联而成的,表明当时主要使用的是皮中胄,在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皮屮胄,已经复原,一顶皮冑一般由不同型式的十八片皮屮片编成,一领皮甲由不同形式的一百八十三片皮中片编成,具有甲身、甲裙和屮袖三部分,犊带子编联,外表糅黑漆。

3.铁器时代

早在商代,人们已经懂得利用天然的陨铁,经锻造后用于制作兵器的刃部。在河

北藁城台西村的商代遗址中,就曾发现一件青铜钺,以锻成薄片的陨铁作刃,浇铸成一体。至于真正懂得以人匸冶炼的铁来制造兵器,是迟到春秋时代晚期的事。通过对LI前考古发掘中所获得的中国早期铁器资料的科学检验和分析,表明中国的冶铁技术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六世纪末叶)有很大突破,可以用低温固体还原法或块炼铁法炼成“块炼铁”,并可利用它再渗碳锻造成钢。同时从春秋末叶起,生铁在中国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到战国中晚期,中国已进入大规模用铁时期。铁的冶炼和使用,标志着新的主产力的出现,促进了社会发展,中国历史进入了铁器时代。

(1)远射兵器

山于钢铁兵器远比青铜兵器锋利和坚韧,以及骑兵和步兵新的战术需要,汉代兵器从类型到具体形体特点都有新的变化。

(2)格斗兵器

西汉时期出现了新型的手握短柄格斗兵器一一刀。刀体修长。宽脊薄刃,柄的后端作成扁圆的大环,所以一般称为“环首刀”。这种用于劈砍的环首刀,更适应骑兵和步兵的战斗需要,逐渐代替了铁剑,东汉以后成为主要的手握短柄格斗兵器,与盾牌

相配合,一直到南北朝时仍是标准的步兵装备。

(3)卫体兵器

(4)防护装具

汉代除大量地以木材、皮革等制造盾牌外,也制造铁盾,以增强防护功效。同时在东汉时还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盾,在铁盾的上下各伸出锐利的铁钩,成为既可进攻又可防护的新型兵器一一钩镶。

铁制的铠屮已经用以普遍装备部队,都是以铁中片编缀制成的,比较大的长条形中片编成的称"札中”,比较小的叶状中片编成的制作细密的称'‘鱼鳞中”。在满城西汉墓中出土的一领铠中,由2859片屮片编成,重16. 85千克,工艺精细,是西汉铠甲中的精品。皮中也还使用,但也仿照铁铠甲片的形制,先制成皮甲片,然后连成整领皮甲。

汉代钢铁兵器的发展,使得钢铁兵器到东汉时期终于代替了青铜兵器,除部分铜弩机和箭锹以外,全被钢铁兵器所取代,至此青铜兵器向钢铁兵器的过渡已告完成,钢铁兵器进入它的发展期。

《》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七绝三首) 女娲补天 苍穹罅漏万民灾,忍教慈亲不自哀。 彩石补将天一角,九州从此笑声来。 夸父逐日 傲气由来不服天,踏云追日试争先。 此身何惧成灰烬,化作青山到永年。 精卫填海 发鸠有鸟唤其名,衔尽西山欲海平。 休道精灵微薄力,总缘水滴石穿成。 1、神话的产生与神话的本质特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她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与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与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她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她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她们又依据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这就就是神话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对神话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与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与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与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中国上古神话按内容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战争神话与自然神话等。这七类神话虽不能说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说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却就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就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就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就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成了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神话传说故事 【中国古代四大神兽】 在中国古代最令妖邪胆战心惊并且法力无边的四大神兽就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兽了。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 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在上古时代,古人把天分为东西南北四宫,分别以青龙(苍龙)、白虎、朱雀、玄武(一种龟形之神)为名。实际上是把天空分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个主要星宿连线成形,以其形状命名。 东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状如龙,所以称东宫为青龙; 西方七星奎、娄、胃、昂、毕、角、参形状如虎,称西宫为白虎; 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称朱雀; 北方七星斗、牛、女、虚、危、室、壁,其形如龟,称玄武。 于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又成为镇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恶、调阴阳。四神之中,青龙与白虎因为体相勇武,主要地被人们当作镇 邪的神灵,其形象多出现在宫阙、殿门、城门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最后一种场合里,龙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镇慑邪魔,保卫墓主 的灵魂安静。 青龙白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四灵圣兽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虽然在欧美奇幻中很少出现,但是在中国和日本的神 话传奇中,它们却以尊贵无比的四圣兽身份出现。 青龙,亦作“苍龙”,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龙是中华民族的 图腾,自黄帝授命于天,威泽四方,龙就成为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中国

的象征,而比较明确的定形是在汉代,从大汉朝开始,龙就被确定为 皇帝的象征与代表。在东方传奇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而在西方神话里,龙更像 是长翅膀的蜥蜴。 白虎,古代神话中的西方之神。形体似虎,白色,凶猛无比,因 此成为尊贵的象征。同时白虎也象征着威武和军队,所以古代许多以 白虎冠名的地方都与兵家之事相关,例如古代军队里的白虎旗和兵符 上的白虎像。 朱雀,亦称“朱鸟”,形体似凤凰,古代神话中的南方之神。因 其形似鸟状,位在南方,火属性,所以在游戏中经常以凤凰的形状出现。但其实朱雀和凤凰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凤凰是百鸟,而朱雀却是 天之灵兽,比凤凰更稀有尊贵,破坏力也更强。在日本的漫画和游戏里,朱雀都是作为强力呼唤兽或者妖兽出现的,比如漫画《幽游白书》和依据漫画改编的同名游戏。 玄武,也叫“真武”,俗称“真武大帝”,是道教所奉的神。相 传古净乐国王的太子,生而神猛,越东海来游,遇天神授以宝剑,入 湖北武当山修炼,经四十二年而功成,白日飞升,威镇北方,号玄武君。但宋朝忌讳玄字,因而改称真武。玄武又相传本身是北海一只大龟,此龟以前被当作柱子支撑整个蓬莱仙山,因其灵性深觉,历经多 年的听道闻道,终于修得正果。所以帝王陵寝多有驮碑之龟,正是以 此暗寓玄武。另外玄武又叫玄冥,故又称北冥,听到这个名字估计许 多读者又联想起北冥归海,还有金庸老先生笔下人物逍遥子的《北冥 归海》。 【神女峰的神话故事】 人人都知道,世界上的山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可是 你知道吗?很久很久以前,那里是一片浩瀚的大海,终年四季如春, 是一片富足漂亮的乐土。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是从一些小说和文献来看,把矛和枪完全归于一枪(投矛)叫枞。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如,蛇矛,刺矛等。 4。枪:可以是这么比较矛和枪,抛开柄,只看刃部,刃长者为矛,刃短为枪。枪头无疑比矛头要轻,马长枪来的方便,机动也高了不少。枪有许多种,绿沉枪,鸦角抢,虎头枪,提卢抢,还有宋朝为抵抗杀伤却一样,都是以刺,冲为住,再者,由于战车的退役,长矛的用处也少了,杀人不如纵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倒马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一、《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

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尽头,世界的末日,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做“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炎帝的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炎帝的故事 太阳神炎帝是女娲升天若干年以后,出现在大地上的又一位大神。他和他的玄孙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大地,主宰着南 方的生命。 炎帝是一位慈爱仁厚的大神。当他在世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因 为持续的生息繁衍,自然界生产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了,于是,仁爱的炎帝便教给人类如何播种和收获五谷,用自己的辛勤劳 动来换取生活所需要的一切。 当他要教给人类种五谷时,从天空纷纷降落下很多谷种,他收集 起这些谷种来,播种在已经开垦出来的土地上。一次,他看到一只浑 身通红的鸟,嘴里衔了一株九穗的禾苗从空中飞过,穗上的谷粒落在 地上,炎帝便把它们拾起来种到了田里。 这些谷物长成后,人们吃了不但能够充饥,而且还能够长生不老。人类从此有了充足的粮食,生活非常安定。 那时候,人类共同劳动,互相协助,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 收获的果实大家平均分配,人们的感情像亲手足一般亲密。 为了能让人类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炎帝又让太阳发射出充足的 光和热,使五谷更加茁壮地生长,使人们生活在灿烂温暖的光明中。 从此,人类再也不愁衣食,人们非常感谢炎帝的恩德,便尊称他为神农。相传炎帝的样子是牛头人身,这大概与他的这个贡献是分不开的。 太阳光是健康的源泉。所以炎帝是农业之神,同时又是医药之神。炎帝有一根神鞭,被称为赭鞭。他用这根鞭子抽打各种各样的药草, 药草经过赭鞭的抽打,有毒无毒或寒或热的各种药性就很明显地表现 出来。于是,他就根据这些药草的不同药性来治病救人。为了更加确 定药性,他还亲自去品尝百草。为了尝药,他曾在一天里中毒过七十 多次。一次,他尝了一种有剧毒的断肠草,竟然被烂断了肠子。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中国古代兵器分类大全 一、长兵械 1.朴刀2.象鼻刀3.双手带4.春秋大刀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7.龙头状元刀8.三尖两刃刀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12.凤枪13.拐枪14.抓枪15.线枪16.锥枪17.棰枪18.铁枪 19.旗枪20.梭枪21.花枪22.拐刃枪23.拐突枪24.短刃枪25.短锥枪 26.单钩枪27.双钩枪28.板门枪29.鸦项枪30.蒺藜枪31.九曲枪32.三眼枪 33.雁翎枪34.虎牙枪35.梨花枪36.环子枪37.透甲枪38.火焰枪39.金钱枪 40.蛇镰枪41.铁构枪42.欺胡大43.巴尔恰44.留客住45.竹条镖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48.十字镰枪49.太宁笔枪50.苗族村枪51.太极大枪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54.少林挠钩枪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60.青龙戟61.三戈戟62.九曲戟63.典韦戟64.月葫戟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70.少林殳71.齐眉棍72.夹刀棍73.连珠棍74.梢子棍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77.杵棒78.马棒79.抓子棒80.狼牙棒81.牛头杆棒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84.武当玄武棒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87.月牙斧88.凤头斧89.鱼尾斧90.鳌头斧91.长柯斧92.宣花斧 93.矬子斧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97.套钺98.铲钺99.降魔钺100.月上钺101.双手钺 102.马叉103.火叉104.飞叉105.叉杆106.苗叉107.三头叉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110.三股叉111.四平叉112.五股钢叉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116.笔挝117.鹰爪118.朝天爪119.金龙抓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122.悬星锤123.朝鲜打糕槌124.燕子125.燕咀126.金牛 127.雷震128.阴阳129.夜战130.风翅131.九曲132.五齿1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txt台湾一日不收复,我一日不过4级!如果太阳不出来了,我就不去上班了;如果出来了,我就继续睡觉!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七绝三首) 女娲补天 苍穹罅漏万民灾,忍教慈亲不自哀。 彩石补将天一角,九州从此笑声来。 夸父逐日 傲气由来不服天,踏云追日试争先。 此身何惧成灰烬,化作青山到永年。 精卫填海 发鸠有鸟唤其名,衔尽西山欲海平。 休道精灵微薄力,总缘水滴石穿成。 1、神话的产生和神话的本质特征。 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科学地了解自然规律和生产中的矛盾与变化,如宇宙的起源、日月的运行、火山的爆发、洪水猛兽的危害、暴风骤雨的袭击等,都让人们感到惊奇、恐惧与神秘,因而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被一个至高无上的神指挥着、控制着。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依据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英雄人物,通过新奇奔放的幻想而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人们的口头广为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2、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对神话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四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以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即原始神话)、奴隶制社会神话(即帝王天命神话)和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以把神话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以把神话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和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可以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等。 中国上古神话按内容分为以下七类:创世神话、洪水神话(鲧禹治水)、民族起源神话、文化起源神话、英雄神话(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十日)、部族战争神话和自然神话等。这七类神话虽不能说把中国上古神话包容净尽、毫无遗漏,但说它概括了其主要内容却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清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浊的气往下沉,就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古代冷兵器介绍大全 在中国古代,中国的冷兵器可谓是品种繁多,眼花缭乱,虽有中国18般武器之说,但是真个数起来,中国的武器远远多于18种,不管是从常规武器,特殊武器,暗器,绿林武器来看,这比同时代的欧洲的不管是罗马军团还是十子军,还是哥特骑士远超过中世纪的欧洲要先进得多,这里鄙人就凭着平时积累的关于冷兵器的,条顿骑士,圣约瀚骑士团等等,任何军事集团都无法比拟的。再者,当时中国的冶炼技术和制弩技术远一点点知识,向在座的各位英雄好汉,江湖豪杰述说一下。所谓18般兵器之说,应该是只限于中国古代军制中规定的18中正规兵器。 1。刀:一边开刃,以劈砍为主的武器,历代不管是军队还是绿林好汉都用,大批流行于汉朝的环,环刀,朴刀,还有首刀(就是这刀赶走了匈奴,构成了横扫欧洲的“上帝之鞭”),其分很多种,如腰刀,柳叶刀一些武将所爱的骑在马上使的大型刀。 2。剑:两边开刃者为剑,在欧洲剑和刀是没有区别的,它们都是一个单词,中国的剑的历史很久,可以为的就是在战车上发展更大的杀伤(当时只有赵国是以骑兵为主,大多国家仍是以战车为主战兵),后来由于刀的盛行,在部队离逐渐代替了剑,使剑只成为将军的武器或追索倒商朝以前,大批装备部队是在东周时期,特别是象秦朝的剑,长达1。5米以上,者是装饰。在明朝有例外,当时戚续光为了摆平倭寇,从而制造了重剑来对抗倭猪的锋利的太刀,但是这种重剑还是没有德国条顿十子军骑士1。8米的重剑那么猛。 3。矛:有的书上也说体恐怕是不对的。矛最长是长达4米的,主要是用于车战的,骑在马上的矛通常叫槊,短矛和标矛=枪,这点我至今也不太清楚,但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史的长河中有灿烂、辉煌的文化,也有受尽外敌侵略的屈辱,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历史。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一: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二:西圣王母《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

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三: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四:北溟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有关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篇五:千年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地上有了、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火神和水神展开激战,结果水神失败了,他恼羞成怒,用头撞断了支撑天空的一根柱子。 3、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放在大火上煅烧,熔成五彩的,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4、原来天上的十个太阳被射下来九个,他的妻子嫦娥最后飞到了上。 5、西王母居住在上,她那里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便可以长生不老,去那里的路非常遥远和艰险,要翻过烈焰焚烧的,渡过连鸟毛都浮不起来的,还要战胜看守进山大门的。 6、教人们开垦农田,打井取水,种植五谷,人们感激他的恩德,尊称他为“ ”,为了给人们治病,他还遍尝百草,曾一天内中了次毒,他还中过一种野草的毒,肠子都烂断了,人们叫这种草为“ ”。 7、黄帝,名轩辕,由于崇尚黄色,便号称,他曾经战胜了同为华夏民族祖先的,还曾经战胜了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领。 8、燧人氏发明了取火的方法。教会人们烹制美味的食物、

结网捕鱼和采桑养蚕。 9、愚公立志要移走的两座大山是山和山,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命令夸父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10、 大禹治水是用的方法,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用堵的方法,他治水期间曾经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共用了年时间才治好了洪水。 11、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地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日见一次面,这一日全世界的喜鹊都去为他们搭鹊桥。 二、判断题 1、传说中的尧帝在位时,发生了很多天灾,他不去治理让别人去治理,说明他不是一个不贤明的帝王。 2、吴刚是为了盖房子,不得已才在月宫里砍伐桂树的。 3、牛郎的名字叫董永,织女的名字叫七仙女。 4、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是老槐树。 5、哪吒闹海闹的不是东海。 6、炎帝的三女儿死后被天帝封为巫山女神,炎帝的小女儿死后化为一只小鸟,名字叫精卫。 7、鲤鱼跃龙门,龙门指的是河上的一条瀑布。 8、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作了一对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9、沉香劈山救母时劈的是华山,不是泰山。

兵器发展史

旌旗金鼓——古代战争指挥中的“潜规则” ========================= 旗鼓列为第一章,其意义在于古今中外所有人类战争中最重要的事便是“明号令”,用现代信息学、自动化、自组织理论等观点来看,信息的有效传递,是系统能发挥有效功能的基础,很像生命科学中的“细胞信号转导(cellular signaling / signal transduction)概念。旗鼓常并称,再加上“鸣金”之“金”,才凑齐了三大战争指挥工具,古称“三官”。 基本常识中,“击鼓出战,鸣金收兵”,但试想千万人参与的大规模械斗,其指挥的复杂程度自然远胜于一场奥运开幕式的大型表演,怎可能只有“始动”和“终止”两类信号?类比生命科学中繁复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和神经传输网络,更加宏观的战争游戏该如何准确传递诸多信息? 《吴子兵法》云:“夫鼙鼓金铎,所以威耳;旌旗麾帜,所以威目”,意义甚明,战争指挥工具无非就两大类:光讯号(视觉信息)和声讯号(听觉信息),其重要性如《孙子兵法?军争》所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目不相视,故为旌旗。”显然,金鼓和旌旗是战场上视觉和听觉的延伸。关于这两大信号在本书中被归为三大类:旗、鼓、金。下面将逐一总结: ===旗之源流、种类、功用=== ◆起源甚早:《列子》中记载的阪泉之战中,黄帝曾“以雕鹖鹰鸢为旗帜”(奇怪,起源于河北一带的黄帝部落不是龙图腾么?怎么倒像是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部族?难不成这支部队是蚩尤投诚部的收编?) ◆原始形态:并非纺织品,而是一把茅草或动物的长毛之类系在一根树杆上。这便是成语“名列前茅”的典出,见《左传?宣公十二年》的“前茅虑无”。这样也不难理解为何牧野之战后的殷微子投降时要“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 ◆基本种类: 按形状颜色分类简直不胜枚举,指挥信息的复杂性决定了旗子的颜色、形状、旗语(借用现代概念)的多样性。《周礼》载周代专门管理旗帜的官署为“司常”,所管之旗有“常、旆、旜、物、旗、旌”等九类,不同的形制和图案决定了不同之用(估计旗的形状不限于我们普遍理解的矩形或三角形);《墨子》有《旗帜》篇,其中关于守城的指挥旗就有十种;在后世兵书《武备志》中就更多了,所绘之军阵用旗有88种之多…… 关于形状分类是徒劳的,那么就根据军中的用途分吧,基本两大类——牙旗和望旗。牙旗也叫纛旗(这个“纛”字我最早竟然是在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小说中见到的…),《三国志》载:孙权做“黄龙大牙”。之所以将这种前军大旗称为“牙旗”,一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教学设计 ——《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推荐并指点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2、指点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提升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4、通过阅读,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母语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课前准备: 1、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2、要求学生准备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神话故事,并向别人推荐这个神话故事。 指点过程: 一、创设情景,走进神话。 1、播放PPT,出示神话故事图片:《哪咤闹海》、《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后羿射日》…… 2、看图说出神话故事名称,并简要介绍故事内容。 3、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并简要介绍。 盘古开天地——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大禹治水——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后羿射日——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嫦娥奔月——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精卫填海——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 4、师:这么多的神话故事,你们都在哪儿读到的?(引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书。)出示PPT课题 二、初读,了解这本书 1、师:这本书你准备怎么读呢?(生答) 2、师:我们首先能够从书的封面、扉页、简介、目录等方面来了解这本书。 3、师: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个个生活而神奇的故事。快速浏览一下目录,看看你最想读哪个故事。 (学生浏览后指名回答) 4、刚才同学们说的故事题目很有特点,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从这些题目我们就能够了解故事讲了谁,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看题目知内容”的方法。】 5、师:书中故事内容丰富,塑造的人物形象各不相同。如盘古、大禹、女娲、夸父、精卫……你们发现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本领大,呼风唤雨,神仙神人,神化的古代英雄,乐于助人,与自然作斗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人定胜天……) 5、小结: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与美好向往。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神奇的想象力”,读这些神话能够扩大我们的想象空间,为历史与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找到追溯的基础,如读“燧人氏钻木取火”知道“火”使原始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6、在读这些神话故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 交流: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txt 中国古代用于近战刺杀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分剑身和剑柄两部分,剑身细长,两侧有刃, 顶端尖而成锋。剑柄短,便于手握。剑常配有剑鞘。中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以 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剑和钢剑。 越王勾践剑 中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使用的一把青铜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现 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越 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即“勾践”,“乍”即“作”)铭文。该剑出土时置于黑色漆木剑鞘 内,剑身光亮,无锈蚀,刃薄锋利。铸造工艺达到相当高水平。 矛 吴王夫差矛 中国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由矛头和矛柄组成。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 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材料的。矛长通常为1.8-2.7米,有的达4米多。矛 头一般长40厘米,有的达80多厘米。早期的矛头为石头或兽骨,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 青铜和铁制矛头。 吴王夫差矛 中国春秋末期吴王夫差使用的一把青铜矛。于1983年11月在湖北省江陵县的楚墓出土,仅 存矛头,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矛头为青铜铸造,长29.5厘米,宽5.5厘米。剑身有黑色花 纹,材料为铜和锡,正面有“吴王夫差自乍(作)用”)铭文。矛刃锋利。其铸造工艺之精细 为同类兵器所少见。 斧(钺) ↑商代妇好大铜钺 中国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由斧身和斧柄组成。斧身为石质、铜质或铁质,斧柄为木 质。钺与斧形制相近,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主要是作为军权的象征,所 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商妇好大铜钺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女将,曾率军征伐夷、羌、土等方国,战功卓 著。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了4件青铜钺。其中一件大钺长39.5厘米,刃宽37.5 厘米,重达9千克。钺上饰双虎扑噬人头纹,还有“妇好”二字铭文。该钺并非实战兵器, 而是妇好统帅权威的象征物。 戟 中国古代将矛和戈攻能合为一体的格斗用冷兵器。由戟头和戟柄组成。戟头以金属材料制作, 戟柄为木、竹质。戟最长可达3米多。既能直刺,扎挑,又能勾、啄,是步兵、骑兵使用的 利器。早期使用的戟是青铜戟,以后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戟。 →战国三戈戟 刀 ↑“登州戚氏”军刀 中国古代用于近距离砍和劈的单兵格斗冷兵器。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身狭长,刃薄 脊厚。刀柄或长或短。其种类很多,有大刀、腰刀和环首刀等,是中国古代军队装备的主要 兵器。早期为石刀,后来发展为青铜刀、铁刀和钢刀。 “登州戚氏”军刀 中国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使用的一把军刀。通长89厘米,柄长16厘米。刀上部刻“万历十 年,登州戚氏”八字,说明这把军刀是万历十年(1582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铸造的。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_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有哪些 清朝末年,蜀中折弓镇金刚寺住着一户姓任的人家,夫妻俩老来才得一子,自然对儿子万般宠爱,一心想让他科举做大官,便给他 取名任显贵。这任显贵从小到大就一件事——读书,一转眼,显贵 快到而立之年了,还只是一个秀才,不管如何努力,再也爬不上去了。任秀才着急起来,眼看父母一天比一天老,家境一日不如一日,自己却还是光棍一条,除了读书什么也不会。说媒的人也不愿意踏 进他家门,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到这样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家里来呢? 又过了几年,任秀才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伤心过度,很快也跟老头子走了,秀才失去了双亲,伤心欲绝。第二天,好心的村民帮助 他安葬父母,在他家祖坟的那块地上挖坟坑时,一个村民挖到了一 个布包袱,大家好奇,打开来一看,是一本书,封面上写着“天书”两个字。村民们迫不及待地翻开来,可是里面全是白纸,一个字也 没有。大家觉得奇怪,以为是谁在搞恶作剧。想到是从任秀才祖坟 地里挖出来的,就交给了他。任秀才拿到书一翻,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竟然看到那书上满页满页都是字!他开始以为自己眼花了,揉 了揉,没错!是密密麻麻的字。他又叫来村民们看,大家看见的还是 白纸。 晚上,任秀才暂时忘记了失去双亲的痛苦,在昏暗的油灯下翻阅起那本天书来。打开第一页,上面写着一段话:凡有缘者方可见书 中字也,既见字则说明有缘者已现也,四句话,切莫忘也。下边是 四句话:无字天书非无字,字字可改凡尘事,识字君子需正直,作 法之前请三思。再往下翻,里面全是教人作法的口诀。任秀才半信 半疑,恰逢邻居端来一碗稀粥叫秀才吃,秀才想想自己已经揭不开 锅了,不由得悲从心中涌起,看看邻居的那碗粥,也是清得可以照 出人影来,秀才叹了口气,想到天书中有教人如何饱肚的方法,秀 才想,我何不试一下呢?于是秀才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子,投入碗中,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指导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阅读指导教案 肖筠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知道我国古代都有哪些神话。 2、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3、阅读《哪咤闹海》,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神话故事。体会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质;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美妙的神话故事,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2、神话故事是那么神奇,那么美妙,给人以无限美好的想象。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出示课题)读课题。 3、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说说你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着《中国古代神话》。全4、阅读故事前言 5、了解书籍目录 二、阅读故事《哪咤闹海》 观看动画《哪咤闹海》,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分享故事 1、动画片好看吗?你觉得这段动画片还缺点什么? 解说词,课文就是我们的台词。 2、学生打开书,自己阅读故事。 3、指名读故事片段,其余学生听后评价。(肯定学生认真倾听) 4、复述故事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讲述的内容,可以是片段,可以讲全文。 (2)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 四、小结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韧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3.喜欢神话故事,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更要领会故事丰富的深刻内涵,要结合语言文字,展开大胆想象。精彩的情节可以反复地阅读,重要的词句可以做批注,有了感受可随时写下来,有了疑问还可以讨论讨论,读后还应该交流一下阅读体会,写一写读书笔记。 附:板书设计 神话故事 关注情节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中华路小学唐东 内容简析: 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1950年商务印书馆初版,后多次增补修订。1984年经扩充修订,易名《中国神话传说》。全书凡7篇:导论篇、开辟篇、黄炎篇、尧舜篇、羿禹篇、夏殷篇、周秦篇等。中国是亚洲世界的神话宗主国,从《山海经》开始有描述神话的故事,一直在历代文学著作方面都有作品,袁珂先生将中国各时期经史子集中有关故事的零碎片断系统严谨地加以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组合,使其成为一部具有汉民族风格特色的中国神话典籍。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神话的一般知识。 2、通过朗读、复述、背诵和比较阅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掌握本文文言词语的意思。 3、把握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学习人物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边看边思考: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动画故事)这个故事不是真实的,是神话。 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二、交流感知:以《女娲补天》为例 1、自由读故事,如果有读不准的地方,标示出来。

2、朗读展示 三、互助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1)女娲为什么补天? (2)女娲补天采取了哪些行动? (3)女娲补天的结果如何? 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回答问题。 各抒己见,谈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2、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女娲这个人物的理解。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题。 3、把握文章主题 4、赏析写作特色 书中除了具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外,还有哪些地方吸引你? (多媒体提示:可以从语言特色,修辞方法等方面谈) 教师深入到各组与同学共同探讨。 5、交流展示。 四、巩固拓展:采取分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 1、“迷你考场” 各组根据文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然后向其他组提问。 学生从字、词、句、人物、主题等各方面自己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要求其他组回答。 2、“故事擂台”

中国古代兵器

我花了一天时间编辑的一些关于古代兵器的知识! 叉的起源很早,六千多年前的陕西半坡村遗址中,就曾发现过原始的骨制鱼叉,用来扎取鱼类。不过,居住在森林旁的猎户们,为了猎杀大型野兽如勐虎、花豹等,需要保持安全距离,所以使用三股长叉,一般称作「虎叉」。 《水浒传》说道解珍、解宝两兄弟,收了知府的捕虎文状,要捉山上大虫,于是「拿了钢叉,两个径奔登州山上」。可见「钢叉」是捉虎的利器。有时为了便于远掷以确保安全,又改成了投掷用的飞叉。 「叉」后来发成兵器,种类很多,大致可按长短分,或以叉股分;历代都不是主要兵器,而与钩、镰、钯等杂兵器并论。宋代有叉竿,长二丈,用来叉飞梯与登城。南宋宗泽的偏将张纯善使飞叉,能在二十步外取人性命,并且教出很多使飞叉的士卒。明代又有丈余长的「马叉」,茅元仪的《武备志》说:「上可叉人,下可叉马。」是步兵所用的长兵. 国剧《金钱豹》里,有飞叉的特技,叉头分成三股,股与叉柄连接处,套上钢片两片,随着演员舞动、抛掷时,铮铮作响,增强了惊险与娱乐的效果。这些其实都是从民国初年江湖杂耍卖艺者学来的身段。 另有一说: 叉之由来,较各种兵器为后,宋元以前,初不见用诸战阵,或谓汉时蛮人,皆以此为利器;又谓叉为古时猎兽之器。如上说,则叉实创自南蛮;如后说,则叉创于猎户;孰是孰非,亦未能断定,始自何时,亦无从稽考,姑置不论。 至飞叉之法,宋代以前,迄无所闻,相传创之者为宗泽偏将张纯。纯为花县人水镜明月老乡也^_^!)力猛侞虎,善使飞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发无不中;时行伍中从而习者,颇不乏人。据此说,则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创始而推诸叉,即谓为叉亦创于是时,亦无不可;惟其法初甚简单,不过抡、盘、飞、掷、打击、抢接诸法而巳;其后代有增减,然皆从以上各法中变化而出;即今日所传之飞叉法,虽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杂乱而复叠行之耳。惟习此者,以南人为多,北派武术中习此者甚少;岂发源之处,视为不足贵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传乎?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神话大全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断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 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 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 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 一颗颗小石头, 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 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炎帝不仅管太阳,还管五谷 和药材。他事情很多,每天一大早就要去东海,指挥太阳升起,直到太阳西沉才回家。 炎帝不在家时,女娃便独自玩耍,她非常想让父亲带她出去,到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去 看一看。可是父亲忙于公事,总是不带她去。这一天,女娃便一个人驾着一只小船向东海太阳 升起的地方划去。不幸的是,海上起了风暴,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了,女娃被无情的大 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自己的女儿,但却不能用医药来使她死而复生,也只 有独自神伤嗟叹了。 女娃死了,她的精魂化作了一只小鸟,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发出 “精卫、精卫”的 悲鸣,所以,人们又叫此鸟为“精卫”。 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 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 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嘲笑她:“小鸟儿,算了吧,你这工作就干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 海填平。”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 “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 一万万年, 干到宇宙的尽头, 世界的末日, 我终将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这么恨我呢?” “因为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你将来还会夺去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我要永无休止地干 下去,总有一天会把你填成平地。”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她衔呀,扔呀,成年 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后来,精卫和海燕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 的像海燕。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直到今天,她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人 1 / 13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内容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内容 中国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各种典籍记载的历史故事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经典。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篇一:盘古开天 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篇二:女娲造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篇三:伏羲画卦 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篇四: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篇五:雷泽华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