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表时间:2010-03-31T22:50:07.31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下旬刊供稿作者:秦选年[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仍然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秦选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经济全球化催生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的困惑。但经济全球化并未带来国家及其利益的消弥,围绕国家利益的角逐较量却日趋激烈。

我们在加快融入世界的同时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爱国主义教育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伴随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向前发展过程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为显著最为重大的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它不仅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急剧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还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引起人们对自己与祖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新思考。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是否已经过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不要的迷茫。因此,我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阐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1 经济全球化给爱国主义提出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兴起,得力于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互补竞争的推动,顺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后,它以猛如潮水的势头超越国家和地区,加速着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把各国和各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为全球共享的东西。

仅以2000年为例,世界出口贸易额相对1950年增长101.39倍;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相比1982年增长22.3倍;世界外汇平均每天交易额相比1973年增长100倍。一架波音747飞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产自6个国家的成千上万的企业;中国的广东东莞生产着全世界90%以上的MP3。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已席卷半数以上的欧洲国家并实施了取消关税、边境,统一货币统一市场等重大举措。2008年末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很快时间内就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从未发生过象今天这样广泛深入的相互交流、合作、渗透并因此而溶为一个全球性的整体,而各国经济则成为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面对资源信息与科技成果的全球共享,面对商品的跨国界流动及大规模的人员跨国流动定居,有的人对长期以来以对祖国的归宿感与认同感为核心内涵的爱国主义产生了困惑。认为“国家的界限正在消失”、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主人公甚至告诫观众:“……你在高谈着美国和民主,但现在已经没有美国了。现在只有微软、杜邦、埃克森石油和可口可乐。这些才是现代世界的国家”。

2 经济全球化只是改变调整着人们先前关于国家的视角和视野,它非但没有带来国家及其利益的消弥,反而使之在获得新的活动空间与利益空间之后受到更加普遍的关注与追求其实,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仍然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国家利益在日益增强的国际交往中依然存在,甚至变得更加多样、敏感、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优势,竭力维护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发展模式和轨道。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绕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而展开的斗争,以及各国间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首先,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喋喋不休地埋怨中国贸易顺差而自身外贸输出增速放慢,一方面又继续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借口,对高新技术不解密、不输出、不合作。并在资本输出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大干损人利己之事,制造新的国际不公平。在《京都协议书》的签署和世界气候环境保护问题上,美国等国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所持麻木不仁、蛮横抵制,甚至反打一耙的立场,充分反映了他们拼命维护其先发优势,对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压造成发展中国家发展压力增大、发展受阻、利益受损的现实。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一向鼓吹自由贸易的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之时,几乎同时拿起贸易保护主义武器,向仅仅拥有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说“不”。从“中国造”的轮胎、防爆玻璃、无缝钢管、服装鞋帽,一直到“中国造”的美国国旗,均无一幸免。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来自西方的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挑战。其中,无孔不入的政治、文化渗透,特别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鼓吹煽动,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严重威胁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威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损害着国家主权与尊严。就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松自在地听百老汇摇滚、跳街舞、观NBA篮球、看好莱坞电影、嚼口香糖、喝可口可乐的同时,他们中很多人已经迷失在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激烈碰撞交锋的十字路口,不经意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信奉者、崇拜者和传播者。而作为民族“胎记”、“精神家园”,作为培养民族精神“摇篮”与民族凝聚力“基础”的民族文化则被抛弃脑后。应该说,正是这其中蕴含的危机与风险,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对爱国主义的思考与呼唤。

3 经济全球化必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赋予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价值和新的活力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围绕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与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的角逐较量,发展中国家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十分需要爱国主义这一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应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加深对爱国主义在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多方面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大力加强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牢固地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主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既要更加全面、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把握好发展的每一战略机遇,又要坚决维护民族利益与国家主权,始终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走自己的路。在这方面,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到2020年将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积极态度,以及“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的独立自主的立场,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了典范,也为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出了最经典的诠释。参考文献:

第20章__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教学安排的说明 授课题目: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课时安排:本章共8课时,理论课6课时,讨论课2课时。4个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战略;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总量平衡的条件和失衡的可能性;以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利用外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 教学难点: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条件,失衡原因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政治经济学》教案之二十三 (第12周第1次课2学时总46/64) 一、授课题目 第二十章第一节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二、授课类型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次课主要介绍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于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难点在于理论依据。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 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 (一)复习旧课 (二)讲解新课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以国际市场为纽带,与资本主义国家既联系又竞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国际交往。 ②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可以节省社会劳动,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如何爱国 我们,当而代大学生,祖国母亲活力四射的孩子,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应正确的认识毛阿敏在《绿叶对根的情意》里唱到绿叶总是深深依恋着根,唱出了游子对祖国的爱恋,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做到精神上爱国,行为上爱国,给我们的祖国带来活力和希望。那么,面对经济全球化的现状,我们如何爱国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而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挑战,这挑战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此外,正如课本上所说,我们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树立一些重要观念: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的,当我们怀着一颗平等公正的心去报效祖国时,其渠道更多,空间更广了。而科学是人类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与祖国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都对国家的繁荣富强担负着重大责任。世界是多彩的,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利用其带给我们的机遇发展自己,又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其次,坚定自己的信仰,做到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团结统一,有理想有行动亦尤为重要。如果我们只有着单一的一股爱国热情,而没有实际的行动和条件,我们又能给我们的祖国带来什么呢?如果说,革命年代战争年代对我

思修-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坚持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认识全球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树立民族自信心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只有积极、勇敢的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才能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安全,这些都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作为一个国民,需要有全球战略的眼光,用理性而积极的心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中,力争互利双赢。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发展中国家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不断开放市场,发达国家一方面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利用他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其政治观、文化观以及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更应该坚定爱国主义信念,捍卫国家利益,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促进祖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的发展。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应该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坚信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能够像过去一样,再次创造辉煌。我们要放眼世界,心系祖国,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使国家的安全、荣誉、利益高于一切,只有祖国繁荣,我们才能自豪;只有祖国昌盛,我们才能幸福。每一个公民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永远联结在一起。 2.正确处理好民族利益与世界利益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意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现阶段我们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关心一些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的问题与威胁:如生态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粮食耕地问题,水资源供应问题,反恐、贩毒、卫生安全、食品安全问题等等。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一方面,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也应该放眼世界致力于解决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为国际尽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力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同时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3.处理好爱国与做好本职工作的关系 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和觉悟,更是一种行动。爱国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建设初期,华罗庚、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一批爱国科学家,他们放弃海外优厚的物质条件,克服重重阻力和困难,历尽艰辛毅然回到祖国,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当代公民,在新的历史时期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履行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报效自己的祖国。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内容,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参加到国际分工体系中来,以及国家和地区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方面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某一环节。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步入新一轮调整,促进了全球生产力的快速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快速扩散,使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期利用信息产品和网络技术,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注入了新的动力。而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化运作,加快了发展中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的步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影响国际分工的多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技术 伴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科学技术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如果资本不断积累,而技术不发生改变,就会碰到投资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越来越低。从结构变迁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品和产业。因此,科学技术对一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纵向和横向发展,这不仅改变了世界的经济结构,而且也改变了以世界性工农业经

济对立而表现出的垂直国际分工体系和大工业时代局限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部门内部的水平分工体系。科学技术进步为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使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加入到国际分工的行列中来,它们中间不仅有发达国家,也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接近、经济结构相类似的国家间进行水平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垂直分工,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立体混合型国际分工体系。在知识经济的初级阶段,唯有通过这种混合型分工体系,才能在较大程度上发挥各种不同技术素质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国生产力要素配置的合理化、经济化和最优化。 在科技进步促进混合型分工成为国际化分工的主要形式的同时,也推动了国际分工形式的多样化。知识、技术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生产的范围,使原来一些非生产领域变成了生产部门或间接生产部门,如企业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实际上已从研究领域独立成为生产部门。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与其他部门形成的分工就带有新的特点。这种分工既不是部门间垂直型分工,也不是部门内水平型分工,因为研究与开发和信息处理,虽然服务于生产的各个环节,但又不能归入任何一个传统概念上的具体的生产环节,其本身已超出了传统的纯粹生产分工的框架,所以是一种具有新的内涵的分工形式。如一些跨国公司将研究与开发和信息部门留在国内,而将整个生产和销售部门转移到国外,就具有新的分工形式的特点。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爱国的思想和行为收到人民的褒奖和敬仰。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成,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中都涌现出了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他们的英雄业绩为历史所铭记。中华民族的爱国注意优良传统内涵极为丰富,要在新的形式下进一步发扬光大。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集成借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含公家丰富。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处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就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二,爱国主义和基本要求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和国家,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3)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吗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还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吗? 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各国的联系不断增强,世界日益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跨国组织很多,许多原来被视作为国家界限的东西也被打破了。于是有些学者认为,在今天还要大讲爱国主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不是与时代不大合拍?一个国家的人也可以到另一个国家去工作和寻求发展,这是很正当的。我们很多同学也在考托福,准备出国留学。对于他们来说,是应该做一个爱国者,还是做一个“世界公民”。 历史表明,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包括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深刻矛盾。如何使这两者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张力,始终是各民族和国家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仍然要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必须把它放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中去思考。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弘扬内在统一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如果说,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走向现代化都离不开本土资源和内在动力,那么就可以说,爱国主义是各个民族或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最基本的本土资源和最核心的内在动力,它是实现现代化和传统、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辩证统一的思想基础。之所以这样讲,是由爱国主义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优良传统、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爱国主义在实质上表现为个人与国家或民族间的一种价值关系,表现为一定民族在对待个人利益同国家或民族整体利益之间关系所持有的根本观念和态度。爱国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它才获得了全新的性质,成为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作为处理个人同国家或民族利益关系的价值准则所提出的价值导向是确定的,这就是把国家或民族利益摆在首要地位,并认定个人的价值只能在为国家或民族利益而奋斗奉献的过程之中实现,只有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才能获得关于个人素质、个人能力、个人品格、个人发展完善标准等诸多涉及人的内在需求问题的合理解答和实现途径,而这一过程,也就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得以形成和涵育护持的历史过程。 民族精神,一般地说,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优良传统所蕴涵的、通过其民族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而显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或精神状态。具体而言,通常指的是

经济全球化下的爱国主义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 ——谈中欧关系问题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古往今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人们所提倡的优良品质,它支撑中华民族走过风风雨雨数千载屹立不倒,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停的变化。在如今经济全球化潮流覆盖全世界的时代里,爱国主义就理所当然的和经济全球化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今天我想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来浅谈中欧关系及国民爱国方式问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经济都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影响到了各国的政治、文化和国民生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在这样一个潮流里,自然需要和很多国家打交道,而和世界上和最大的经济政治集团欧盟打交道就显得必不可少且举足轻重了。 中国与欧盟在多方面上有着密切的合作,中国需要向欧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系,而欧盟则需要中国来拉动经济发展。在当前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阴霾下,中欧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显得重要和突出。 在合作的同时,当然也会产生摩擦,比如法国接见达赖、欧盟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等。这些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欧友谊,也损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国人民有点抵触欧盟。 虽然有摩擦,但中欧关系还是以合作为主题的,双方密不可分,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而且中欧关系在世界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唯有中欧关系良好稳步发展,才能使世界经济复苏,步入正轨。 所以中国人民应该重新评价爱国主义的含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不应该过于激进,意气用事,比如对法、对日的打砸事件,这样不仅不能缓解国家间的关系,保持经济较快发展,而且会影响地方经济,影响人民生活,甚至使国家关系恶化。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我认为我们应该服从国家的安排,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根据国家的要求做好自己的事情,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在世界的舞台上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世界之林中屹立不倒,永远辉煌。 2013年11月28日 物理学院一班 薛焓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一)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一) 内容提要]人的发展与社会交往有密切的关系,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而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对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消除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个人发展的畸形状况,人们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社会交往的水平。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交往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过程中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除了生命本质外,还有社会本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各种潜能获得不断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完善,人的劳动能力得到不断发挥,人的社会关系不断趋向和谐完美,人的个性不断彰显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呈现不同的阶段。当前,人类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时代使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等都具有不同特点,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 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而一切社会关系不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所有关系的概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交往”(Verkehr)有较全面的概括。就一般意义而言,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互相沟通、相互作用、彼此了解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过程,是人们之间实现了的社会互动。 马克思把交往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因此,一个人若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多种领域和世界范围的交往,就会同无数其他个人甚至同整个世界进行普遍的交往,使个人摆脱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发展。 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交往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必然推动人的发展进程。人们的交往形式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存在与发展状况相适应。当社会历史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的交往形式必然或迟或早地得以改变,从而形成了有一定特征的交往形式的序列,“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由于生产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的发展的过程性、上升性。人类的交往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交往。“虽然个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较明显的人的关系,但他们只是作为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而互相交往,如封建主和臣仆、地主和农奴等等,或作为种姓成员等等,或属于某个等级等等。”这种交往“表现为人的限制即个人受他人限制的规定性”。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交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交往充满了物化、异化情形,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商品货币关系表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影响(一)

浅谈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保障不平等风险论文摘要:当前,全球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为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社会保障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导致了中国内部不平等的扩大,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其次,经济全球化带来不稳定的风险,将使失业率持续攀升,要提升劳动力的素质,积极培养人才;最后,经济全球化要求有规范的社会保障立法,要大力推进中国的社会保障立法工作。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个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文化、跨越了民族和种族差别的时代。从逻辑关系看,国内学者一般将经济全球化看作是全球化的一种核心表现形式。在逻辑归属上,经济全球化隶属于全球化,与全球化是一个有机整体。经济全球化是整体社会变迁的基础,它必然导致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构成了我国跨入新的发展时代后的基本国际背景。无论我们是否喜欢全球化,也无论全球化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时代的变革都已经非常清晰地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只能别无选择地融入全球化进程,并在面对诸多新的挑战的同时,努力抓住能够跻身先进国家行列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浪潮并正在向其他领域扩展的国际背景下,在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和城乡居民对社会保障需求持续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如果我们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缺乏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不能尽快选择并确立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持续带给我们30年的繁荣后,可能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而陷入危机与灾难之中。因此,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社会保障带来的影响就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经济全球化正在对中国社会保障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导致了中国内部不平等的扩大,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 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商品和要素的全球流动,具体表现在贸易自由化、全球生产体系、资本的跨国流动、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等相互关联的几个方面。目前,全球自由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已经越来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劳动力的跨国流动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并没有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说,现阶段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对外贸易不断发展的过程。贸易是全球商品流通、服务增长的关键机制,同时它还是技术转移的核心机制。对外贸易增长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因素。很显然,中国各省区在进出口贸易中明显地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这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基本上是吻合的。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日益接轨,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对外贸易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对外贸易和外国资本的流入重心将仍然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尽管国家在政策层面采取西部重点开发等一系列措施,但市场经济的强势作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府失灵,使梯度转移难以在近期内完成。 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加大了吸引外资的力度。但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地区、城乡、行业之间的不平衡,这种影响又会相应地带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极度不平衡。这种不平衡进而会影响人们在社会分层中的位置,并影响到整个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从总体来看,我国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明显高于国有、集体等其他企业的工资水平。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奖金和福利待遇也普遍转好。与此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还将企业内部的不平等模式带进了中国。在外资企业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工资福利较高,其高级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工资甚至是比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而其大量雇用的普通劳工则参照本地工资水平。外商投资企业内部的收入差异本身就加大了国内总体上的不平等,它另一方面还给国有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示范效应”,促使国有企业内部原来比较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也迅速向不平等方向发展。随着贸易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批传统国有、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20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国际竞争与合作 答:国际竞争与合作是指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为了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及在与他国的经济往来和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积极参与全球化,国家间进行合作的同时又参与竞争的活动。竞争与合作是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特征。全球化在有效地促进国际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各国间的竞争。各国总是在竞争(甚至对抗)与合作之间权衡,在每一件相关的国际经济事务中衡量本国的利弊得失,选择采取竞争或者合作。国家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矛盾始终存在,在竞争中有所合作是为了避免对抗带来的损失,而在合作中的竞争是争夺主导权,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国际竞争与合作总是同时并存,如何处理其中的关系就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 2.国家经济安全 答: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其主要内容包括:(1)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2)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3)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4)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1)国家支付危机;(2)金融风险;(3)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4)资源被侵害;(5)信息和技术损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在对外开放中,要十分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二、问答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与客观依据是什么? 答:(1)对外开放的含义 对外开放是指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地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其它方面的往来活动,它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 (2)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①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当一国国内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品交换就要突破一国的界限,产生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

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谈谈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发表时间:2010-03-31T22:50:07.31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2月下旬刊供稿作者:秦选年[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仍然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秦选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要:经济全球化催生出“爱国主义已经过时”的困惑。但经济全球化并未带来国家及其利益的消弥,围绕国家利益的角逐较量却日趋激烈。 我们在加快融入世界的同时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爱国主义教育 0 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伴随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向前发展过程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最为显著最为重大的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它不仅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急剧改变着世界的面貌,还有力地冲击着传统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引起人们对自己与祖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新思考。从而引发了爱国主义是否已经过时,爱国主义教育还要不要的迷茫。因此,我们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高度,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影响,阐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切实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意义重大。 1 经济全球化给爱国主义提出新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兴起,得力于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互补竞争的推动,顺应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后,它以猛如潮水的势头超越国家和地区,加速着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员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把各国和各民族创造的一切物质的、精神的成果,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变成为全球共享的东西。 仅以2000年为例,世界出口贸易额相对1950年增长101.39倍;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相比1982年增长22.3倍;世界外汇平均每天交易额相比1973年增长100倍。一架波音747飞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分别产自6个国家的成千上万的企业;中国的广东东莞生产着全世界90%以上的MP3。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欧盟成员国已席卷半数以上的欧洲国家并实施了取消关税、边境,统一货币统一市场等重大举措。2008年末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很快时间内就酿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世界经济从未发生过象今天这样广泛深入的相互交流、合作、渗透并因此而溶为一个全球性的整体,而各国经济则成为这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面对资源信息与科技成果的全球共享,面对商品的跨国界流动及大规模的人员跨国流动定居,有的人对长期以来以对祖国的归宿感与认同感为核心内涵的爱国主义产生了困惑。认为“国家的界限正在消失”、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一部美国电影中的主人公甚至告诫观众:“……你在高谈着美国和民主,但现在已经没有美国了。现在只有微软、杜邦、埃克森石油和可口可乐。这些才是现代世界的国家”。 2 经济全球化只是改变调整着人们先前关于国家的视角和视野,它非但没有带来国家及其利益的消弥,反而使之在获得新的活动空间与利益空间之后受到更加普遍的关注与追求其实,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仍然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国家利益在日益增强的国际交往中依然存在,甚至变得更加多样、敏感、复杂。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方面的优势,竭力维护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发展模式和轨道。发展中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绕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而展开的斗争,以及各国间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首先,美国等西方国家一方面喋喋不休地埋怨中国贸易顺差而自身外贸输出增速放慢,一方面又继续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借口,对高新技术不解密、不输出、不合作。并在资本输出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中,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上大干损人利己之事,制造新的国际不公平。在《京都协议书》的签署和世界气候环境保护问题上,美国等国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所持麻木不仁、蛮横抵制,甚至反打一耙的立场,充分反映了他们拼命维护其先发优势,对发展中国家保持高压造成发展中国家发展压力增大、发展受阻、利益受损的现实。尤其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一向鼓吹自由贸易的国家,在遭遇金融危机之时,几乎同时拿起贸易保护主义武器,向仅仅拥有劳动力价格优势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说“不”。从“中国造”的轮胎、防爆玻璃、无缝钢管、服装鞋帽,一直到“中国造”的美国国旗,均无一幸免。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来自西方的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挑战。其中,无孔不入的政治、文化渗透,特别是对西方民主政治的鼓吹煽动,甚至发展成为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严重威胁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威胁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损害着国家主权与尊严。就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轻松自在地听百老汇摇滚、跳街舞、观NBA篮球、看好莱坞电影、嚼口香糖、喝可口可乐的同时,他们中很多人已经迷失在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激烈碰撞交锋的十字路口,不经意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信奉者、崇拜者和传播者。而作为民族“胎记”、“精神家园”,作为培养民族精神“摇篮”与民族凝聚力“基础”的民族文化则被抛弃脑后。应该说,正是这其中蕴含的危机与风险,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转向对爱国主义的思考与呼唤。 3 经济全球化必将进一步深化和丰富爱国主义的内涵,赋予爱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新的价值和新的活力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爱国主义并没有过时。围绕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与不同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的角逐较量,发展中国家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和安全,十分需要爱国主义这一巨大精神力量的支撑。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的核心也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论价值与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我们应根据这一要求不断加深对爱国主义在今天作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多方面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大力加强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牢固地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处理好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与尽国际主义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对外交往中,既要更加全面、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把握好发展的每一战略机遇,又要坚决维护民族利益与国家主权,始终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作出判断,走自己的路。在这方面,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到2020年将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积极态度,以及“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的独立自主的立场,为我们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旗帜树立了典范,也为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做出了最经典的诠释。参考文献: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如何理性爱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如何理性爱国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一种潮流。贸易、投资、金融、跨过公司生产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错综交杂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智慧爱国主义 当今世纪 经济全球化已经逐步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 它在引起社会物质层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 也对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毫无疑问 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繁荣富强的建设机遇 并加强了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交往。而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对祖国对民族对百姓的深厚感情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也无可避免地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那么 我们大学生应该如何理性爱国呢? 首先 我们必须充分认清“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依赖连成一个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协作的扩大,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成为当今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从根本上说,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是: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跨过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 但事实上它却是一柄双刃剑 既是强国机遇 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 所遭遇的困难挫折将更加严峻苛刻。 显然地 经济全球化既然导致区域全球经济联系加深 便意味着加强民族与国家之间的交流 故在多方面促进了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认识与认同以及生活和心理上的亲近与理解。文化方面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大学生往往只看到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一面 而没有看到其中蕴涵的深层次问题和潜伏的危机 比如文化传承上可能出现的断层 或者是新旧文化的冲击所造成的丧失抑或重生。在新世纪接受外来思想如潮涌入的同时自我思维也迎来了与时俱进的革命 那么爱国主义与传统的狭隘的地方主义、民族种族主义相比 以及传统经济下的爱国主义相比 就将呈现许多新的特点。我们爱国再不应该仅是单纯爱国盲目爱国 更应明智理性爱国。 然而.理性爱国也绝非只是泛泛长篇理论,反观现实 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却有诸多非理性表达。比如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期间 在伦敦、巴黎和旧金山等地曾受到严重干扰 甚至是暴力性冲击。同时一些居心叵测的西方媒体不顾事实真相肆意歪曲并进行诽谤性的报道 种种行径激起了国内外中国人的强烈愤慨。但是不少被激怒的网友和白领竟通过抵制某些外资商业连锁卖场来表示抗议 却是非常不理智的。我深深明白当国家利益受损时人们迫切想要寻找一种世人看得见的方式来表明民族血性 但是经济全球化蔓延导致外资需要依赖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而中国经济也要依赖外国资本。若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之中 只能伤及自身利益 抵制自己分享全球化的合作盛宴。 在我个人看来 爱国主义的新特点以及我们应该所做的理性爱国可以存在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的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此外,正如课本上所说,我们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树立一些重要观念:1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2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3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的,当我们怀着一颗平等公正的心去报效祖国时,其渠道更多,空间更广了。而科学是人类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理应为全人类服务。科学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已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从二十世纪后半叶开始,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到如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跨越民族、国家的地域界限,超越制度、文化的障碍,使人类逐渐形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是,经济全球化绝不是政治一体化,爱国主义仍是当代维系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不能放弃、也没有理由忽视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经济全球化下必须发扬爱国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它导致主权概念、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矛盾复杂化,这种情况使一些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事实上,爱国主义并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甚至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他们的政治观、价

是开放的、兼容的,而不是封闭的、排他的,其内容应该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而非单调的。 由此看出,当代的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我们建立在对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国情及其现实客观的认识基础上,允许并鼓励人们对国家和民族文化进行理性的分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使爱国热情持久不变,落到实处。新时期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应该是科学的爱国主义,要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爱国主义,使其具有丰富政治内涵和鲜明伦理特征。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应该是我们秉承的精髓。弘扬爱国主义有利于全球化条件下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处理,既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既不盲目排外,又不盲目崇洋,这样才能塑造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良好形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全民教育,全球化背景下尤应如此。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向来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性工程。就目前来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如: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现象,而有的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都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一部分人爱国

(完整版)20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2)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1)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2)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即使在各个领域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国家,通过生产和出口那些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以换取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仍然可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2.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 随着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延伸,商品价值表现为国际价值,商品价格就转化为国际价格。国际市场商品价值不是由个别供给国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国际商品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具体表现为,商品的价值由商品所有供给国在现有国际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国际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该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