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方案设计(doc 34页)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方案设计(doc 34页)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方案设计(doc 34页)

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方案设计(doc 34页)

高层建筑结构方案设计

占全部面积% 5.

1

6.

5

9.

1

10

.5

13

.2

15

.5

14

.7

14

.1

13

.1

10

.9

15

.7

20

.1

12.

4

到1999年末,全国国有和集体建筑企业累计建成10层以上建筑估计在3亿m2左右(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

当今国内最高100栋建筑中,1985年建成的仅1栋(深圳国贸大厦,159m,50层),1989~1995年建成的有14栋,而1996~1998年建成的有85栋。1990年建成的北京京广中心是我国大陆首栋突破200m的超高层建筑,1996年的深圳地王大厦其高度已达325m、81层,1998年的上海金茂大厦又有突破,达421m、88层。

国内已建成最高100栋建筑见附录(截至1998年末)。

对高层建筑的界定,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例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属的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的建议,一般将9层以上(含9层)称为高层建筑,并划分为以下四类:9----16层,高度不超过50m;

17---25层,高度不超过75m;

26---40层,高度不超过100m;

40层以上,高度超过100m;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1.0.2条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超过27m为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1年版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为高层建筑;

1.2 高层建筑结构作用效应的特点

1.2.1 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

建筑结构所受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在低、多层建筑中,由于结构高度低、平面尺寸较大,其高宽比很小,而结构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也很小,故结构以抵抗竖向荷载为主。也就是说,竖向荷载往往是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建筑结构的这种受力特点随着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发生变化。

在高层建筑中,首先,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由图1.2.1-1所示的框架可知,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框架柱轴力为:

边柱 N=wlH/2h

中柱 N=wlH/h

即框架柱的轴力和建筑结构的层数成正比;边柱轴力较中柱小,基本上与其受荷面积成正比。就是说,由各楼层竖向荷载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很大,建筑物层数越多,底层柱轴力越大;顶、底层柱轴力差异越大;中柱、边柱轴力差异也越大。

其次,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作为整体受力分析,如果将高层建筑结构简化为一根竖向悬臂梁,那么由图1.2.1-2、图1.2.1-3所示其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为:

水平均布荷载 M max=qH2/2

倒三角形水平荷载 M max= Qh3/3

即结构底部产生的倾复弯矩与楼层总高度的平方成正比。就是说,建筑结构的高度越大,由水平作用对结构产生的弯矩就更大,较竖向荷载对结构所产生的累积效应增加更快,其产生的结构内力占总结构内力的比重越大,从而成为结构强度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

1.2.2 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特点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主要是竖向构件的压缩变形。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应力大小不同,因而其压缩变形大小也不同。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的找平,

同时由于各竖向构件的基底轴力大小不同,若不对基底应力进行调整,也可能导致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最大的顶点位移为:

水平均布荷载△max=qH4/8EI

倒三角形水平荷载△max= 11qH4/120EI

式中EI为结构的

从以上可看出,结构顶点位移与其总高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则又比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累积效应增加更快,这就说明,高层建筑结构对结构的水平侧移是相当敏感的。水平荷载作用下所引起的结构内力及侧移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构应具备较大的抗侧刚度,而不仅仅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要求。

在地震区,还要求建筑物能抗震。由于地震是一种瞬时作用,但作用所产生的效应非常强烈,故结构的过大变形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形在不发生地震时是不允许的),这就要求结构有较好的延性,能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虽产生较大变形而不破坏。

基础的转动

1.2.3 高层建筑结构的P-Δ效应

如上所述,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将产生侧移,由于侧移而引起竖向荷载的偏心又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这个附加内力反过来又又使结构的侧移进一步加大。对非对称结构,平移与扭转耦联,当结构产生扭转时,竖向荷载的合力和抗侧力构件的形心将产生偏心也会产生附加内力。这种由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内力和侧移增大的现象称之为P-Δ效应。

1.2.4 高层建筑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

构成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有剪力墙、框架柱、梁和楼板。剪力墙、框架柱是竖向构件,它们是形成结构抗侧力刚度的最主要构件,承担着整个结构的竖向荷载和绝大部分水平荷载;框架梁、楼板是水平构件,结构各楼层的竖向荷载通过楼板传至框架梁再传给竖向构件,同时,对结构抗侧力刚度也有贡献颇的框架梁,还和竖向构件

一起承担整个结构的荷载水平荷载;次外,有些高层建筑结构还有斜向构件,它们对结构抗侧力刚度贡献很大,对构件之间的传力起着重要作用,除自重外,一般不直接受荷。

1.2.5 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强度

刚度

稳定性

2.2 控制结构侧移大小保证建筑使用功能和安全的主要相关因素。

1. 结构在水平阵风作用下,当振动加速度α超过0.015G时会使人的正常生活受影响,因为加速度α=A(2πf),当频率f为定值时,α与振幅A成正比,因此结构的侧移幅值的大小要受限制。

2.过大的侧移易使隔墙、围护结构以及高级装修受损,地震或阵风引起的过大变形也会造成电梯轨道无法使用。

3.结构过大的变形会引起结构的二阶效应,造成结构杆件产生附加内力,影响结构承载力。

虽然受上述因素的影响,但考虑到钢结构自身具有很强的变形能力而且在钢结构中采用的隔墙、装饰材料又多为较轻,采用的幕墙、悬挂板、铝板等变形能力较强,所以钢结构JGJ99-98标准中规定的限值标准要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规定的限制标准宽松。

2.3 我国现行规范中规定的主要限定标准

1.风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点质心位置的侧移应H/500(总高),各层质心层间位移H/400(总高)且结构平面端部构件的最大侧移值不得超过质点侧移值的1.2倍。

2.地震作用下,第一阶段抗震设防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位移应≤h/250,且结构平面端部构件最大侧移值不得超过质心位置侧移的1.3倍。对于框架—支撑(剪力板)体系中总框架所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得小于结构底部总剪力的25%,当对结构平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效应时,要求角柱和两个方向的支撑(或剪力墙板)所共有的柱构件应在这地震剪力的基础上再将杆件内力提高30%进行设计。

3.在第二阶段抗震设计时结构层间位移应≤h/70,层间侧移延性比(指结构层间最大侧移与其弹性侧移之比)不得超过下表中

结构种

结构体系层间侧移延性比

全钢结

框架体系 3.5 框架偏心支撑 3.0

框架中心支撑 2.5

钢骨结

构型钢—混凝土框架 2.5 钢—混凝土混合 2.0

求:

对公共建筑 a w(或a tr)≤0.20m/s2

对公寓建筑 a w(或a tr)≤0.28m/s2

5.园筒形平面的高层建筑容易因横向风引起的涡流共振,为防止横风向引起共振,因此JGJ99-98中采用房屋顶部风速来限制要求:

顶部风速V n < U cr临界风速

V cr = 5D/T1(T1为直径D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当满足不了V n < U cr时应增大结构刚度或进行横风向涡流脱落试验。

6.为了较合理选择适宜的结构方案规范对不同的结构种类提出了结构高宽比限值。

1.3 高层建筑的作用

1.3.1 高层建筑的静荷载

1.3.2 高层建筑的活荷载

1.3.

2.1楼面和屋面活荷载

第3.1.1条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50009-××××(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的第4.1.1条的规定采用,该条无规定者,可按本规定表3.1.1采用。

项次类别

标准值

(kN/

m2)

组合值系

数φc

频遇值系

数φf

准永久值

系数φg

一酒吧间、展销间 3.0-4.0 0.7 0.6 0.5 二体操房、娱乐室 3.5-5.0 0.7 0.6 0.5 三宾馆、饭店建筑

1 宴会厅 3.0-4.0 0.7 0.5 0.5

2 厨房:中小型 4.0-5.0 0.7 0.6 0.5

大型 6.0-8.0 0.7 0.6 0.5

3 洗衣房 4.0-5.0 0.7 0.6 0.5

4 贮藏室 5.0-8.0 0.7 0.6 0.8

四电子计算机房

1 一般微机 3.0 0.7 0.6 0.5

2 网络中心 4.5 0.7 0.6 0.5

五电梯间机房 6.0 0.7 0.6 0.6

六图书馆档案的

书库和档案

1 一般排列时 5.0-7.0 0.7 0.6 0.8

2 密集排列时≥10.0 0.7 0.6 0.8

七电话交换机房 6.0 0.7 0.6 0.6

八多层停车库的

5.5 0.7 0.6 0.6

车道

九医院建筑

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2)第五项活载应按电梯产品规格规定采用。

(3)第八项活载只适用于停放轿车的车库。

(4)医疗建筑的活载按实际情况采用。

(5)本表各项活载未包括隔墙自重。

第3.1.2条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民用建筑楼面均匀活载标准值的折减系数应按《荷载规范》第4.1.2条规定。

表3.1.1中的楼面活载标准值按下列规定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

一、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一~七项和第九项,当楼面梁的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取0.9。

2.第八项取0.8。

二、设计墙、柱及基础时的折减系数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第3.1.3条工业建筑楼面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系数,应按《荷载规范》第4.2.1~第4.2.3条及附录C采用。当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其楼面活载标准值的折减系数,按表3.1.3的规定采用。

类别折减系数备注

生产车间>10kN/m20.6~0.8

≤10kN/m20.7~0.8 折减后不少于4kN/m2

仓库按实际情况定

当缺乏资料时,对一般管道采用0.5~1.0kN/m2,其组合

值系数Фc=0.7,频遇值系数Фf=0.6;准永久值系数Ф

g=0.6

第3.1.5条作用在多层工业建筑的板面和次梁(肋)上的非承重隔墙荷载,可按等效均布荷载的确定方法,求得构件上的隔墙荷载增值标准值,为了简便计算,可根据隔墙重量和楼面活载标准值,按表3.1.5确定隔墙荷载增值标准值,并应注意下列条件要求:

一、任何情况下,布置在板面和次梁(肋)上的隔墙宜采用轻质隔墙;应尽量不采用重隔墙。

二、适用于现浇板或具有良好整体作用的装配整体式楼板。

三、双向板及无梁楼板等上的隔墙荷载增值标准值,应按等效原则另行计算。

四、隔墙尽量布置在次梁(肋)上,或布置在距次梁(肋)中线左右1/5板跨范围内(即避免在板跨中3/5的范围内布置)

隔墙荷载增值(kN/m2)

隔墙重 kN/m

注3.0

4.

5.

6.

7.

8.

9.

10.

11.

楼面活荷载(kN/ m2) 3.

1.0

1.

5

2.

2.

5

3.

3.

5

4.

4.5

5.0 4.

0.5

1.

1.

5

2.

2.

5

3.

3.

5

4.0 4.5

5.

0.

5

1.

2.

2.

5

3.

3.5

4.0 6.

0.

5

1.

2.

2.

5

3.0 3.5 7.

0.

5

1.

2.

2.5

3.0 8.

0.

5

1.

2.0 2.0

9. 0 0.

5

1.0 1.0

10

.0

0.5

可根据隔墙重量和作用位置,按等效原则计算确定其隔墙荷载增值标准值。

对直接设置在主梁或框架梁上的隔墙荷载,可不考虑楼板的整体作用,全部由主梁或框架梁承受。

第3.1.7条用等效均布荷载进行计算时,仍可采用实际连续结构的计算简图。对于仓库及活荷载的分布可能出现较大变化的楼层结构,应考虑荷载的不利布置影响,可以采用简单方法,如对框架梁可将按满载计算的跨中弯矩乘以考虑活载不利布置影响的内力增大系数1.1~1.2。

第3.1.8条高层建筑结构的活荷载在计算内力时,可不作最不利布置,按满载计算。

第3.1.9条居住建筑的非人防地下室顶板,若考虑作为地震时疏散用,其顶板活荷载应按倒塌荷载30kN/m2计算。

第3.1.10条采用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平屋面,宜考虑有增设防水措施的可能,一般可按0.3kN/m2采用。

第3.1.11条平屋面兼作公共活动场所用途时,其屋面均布活荷载应根据使用性质类别,按相应的楼面均布活载采用,但不应小于2.5 kN/m2,组合值系数0.7,频遇值系数0.6,准永久值系数按相应的楼面均布活荷载采用。

第3.1.12条作屋顶花园使用的平屋面

有草皮部份:其屋面均布活载应按其实际复盖的草皮构造类别,厚度等而定。除考虑屋面承重构件,建筑防水构造等材料自重外,一般考虑100mm厚卵石滤水层,300~500mm厚浸水饱和土层(或其它轻质培养粉)等材料重。若无具体资料可按12.0kN/m2采用,其组合值系数0.7,频遇值系数0.6,准永久值系数0.6。

无草皮部份:屋面均布活荷载可按不小于4.0kN/m2,其组合值系数0.7,频遇值系数0.6,准永久值系数0.6。

第3.1.13条当高层建筑的平屋面作为直升机停机坪时,其直升机平台的活荷载应采用下列两款中能使平屋面产生最大内力的荷载。

一、直升机总重量引起的局部荷载,按实际最大起飞重量决定的局部荷载标准值乘以动力系数1.4确定;当没有机型技术资料时,局部荷载标准值及其作用面积可根据直升机类型按表3.1.13采用。

直升机类型局部荷载标准值

(kN)

作用面积

(m2)

轻型20.0 0.20×0.20

中型40.0 0.25×0.25

重型60.0 0.30×0.30

第3.1.14条平屋面,雨蓬,屋顶游泳池等应考虑泄水孔有堵塞可能产生的积水重量,积水深可按边缘构件具体情况考虑。

第3.1.15条屋面、楼面活荷载,设备荷载及施工、检修荷载等应在施工设计图上注明。

第3.1.16条对屋面、楼面活荷载不同于设计规范规定值时,可按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或可靠依据后确定。

第3.1.17条对于活荷载占总荷载之比例少于25%,以及活荷载不大于0.5kN/m2的构件,宜在设计中适当留有余地。

1.3.

2.2施工和检修荷载及栏杆水平荷载

第3.1.18条计算叠合梁的框架第一阶段的内力时,施工荷载一般按1.0kN/m2采用;当为悬挑结构时,按1.5kN/m2采用。

第3.1.19条采用滑升模板工艺施工时的各种滑模装置荷载,建议按下列参考数值采用。

一、操作平台荷载:

模板、围圈、提升架自重1.5~2.0kN/m2;

操作平台自重0.6kN/m2;

吊脚手架自重0.3kN/m2。

二、操作平台上施工荷载:

施工人员、工具和存放材料:

设计平台铺板及檩条 2.5kN/m2;

设计平台桁架 1.5kN/m2;

设计围圈及提升架 1.0kN/m2;

平台上放置设备时,应按实际重量计算确定荷载。

三、振捣混凝土时的侧压力6.0~7.5kN/m2(按模板面积)

四、模板与混凝土的摩阻力:

钢模板 1.5~3.0kN/m2;

木模板 2.0~3.5kN/m2。

第3.1.20条采用滑模、大模板、全现浇等工艺施工时,材料、构件、施工设备的重量,一般按2.7~3.0kN/m2考虑。

第3.1.21条附墙塔式起重机在建筑物的附着装置所传给结构的水平

反力,应考虑非工作状态时的最大风荷载及满载起吊时的两种情况。此时可视塔式起重机为悬臂连续梁,附着装置为梁的支承点,按此计算图式分别求出、取其较大值。

第3.1.22条 高层建筑装饰阶段的施工荷载,建议取2.0kN/m 2。 第3.1.23条 多层停车库的栏杆水平荷载可取2.0kN/m 2,作用于离地(楼)面0.5m 处。

1.3.

2.3其他荷载

第3.1.24条 高层建筑的结构自重(单位面积),在方案或初步设计阶段时,可按表3.1.24估算:

结构类型 墙体材料 自 重(kN/m 2) 框 架 轻质墙 8.0~12.0 砖 墙 10.0~14.0 框架—剪力墙

轻质墙 10.0~14.0 砖 墙

12.0~16.0

剪力墙 混凝土 14.0~18.0

第可将无洞口砖墙(包括内外粉刷)的重量乘以洞口折减系数φ,对于民用建筑,φ取用0.65;对于一般厂房,φ取用0.7;对于仓库,φ取用0.85。

1.3.3 高层建筑的风荷载

第3.2.1条 垂直于多层和高层建筑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当计算主要承重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20/—)1123(m kN W k z s z k 风荷载标准值式中ωμμβω---= βz ——高度z 处的风振系数;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μ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W 0——基本风压值(kN/m 2) 当计算围护结构时应按下式计算

05W z gz k μμβω= (3.2.1-2) 式中βgz ——高度Z 处的阵风系数见表3.2.1

离地面高度

m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B C D

5 1.69 1.88 2.30 3.21 10

1.63 1.78

2.10 2.76

15 1.60 1.72 1.99 2.54 20 1.58 1.69 1.92 2.39 30 1.54 1.64 1.83 2.21 40 1.52 1.60 1.77 2.09 50 1.51 1.58 1.73 2.01 60 1.49 1.56 1.69 1.94 70 1.48 1.54 1.66 1.89 80 1.47 1.53 1.64 1.85 90 1.47 1.52 1.62 1.81 100 1.46 1.51 1.60 1.78 150 1.43 1.47 1.54 1.67 200 1.42 1.44 1.50 1.60 250 1.40 1.42 1.46 1.55 300 1.39 1.41 1.44 1.51 350 1.38 1.39 1.42 1.47 400

1.38 1.38 1.40 1.45

450 1.37 1.37 1.39 1.43

0 D.4中给出的风压(1/50)采用,但不得小于0.3kN/m 2。

基本风压是以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上离地10m 高统计所得的。50年一遇10分平均最大风速U 0(m/s )为标准,按W 0=1/2 ρU 02确定风压;ρ为空气密度(t/m 3),可按《荷载规范》附录D 第D.2.2条确定。

对风荷载敏感的结构,基本风压W 0可适当提高。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和准永久值系数分别取 6.0=c φ 4.0=f φ 0.0=g φ 第3.2.2条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应按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3.2.2确定,地面粗糙度分为A 、B 、C 、D 四类。

A 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D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表3.2.2

离地面或海平面高度

m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B C D

5 1.1

7

1.0

0.74

0.6

2

10 1.3

8

1.0

0.74

0.6

2

15 1.5

2

1.1

4

0.74

0.6

2

20 1.6

3

1.2

5

0.84

0.6

2

30 1.8

1.4

2

1.00

0.6

2

40 1.9

2

1.5

6

1.13

0.7

3

50 2.0

3

1.6

7

1.25

0.8

4

60 2.1

2

1.7

7

1.35

0.9

3

70 2.2

1.8

6

1.45

1.0

2

80 2.2

7

1.9

5

1.54

1.1

1

90 2.3

4

2.0

2

1.62

1.1

9

100 2.4

2.0

9

1.70

1.2

7

150 2.6

4

2.3

8

2.03

1.6

1

200 2.8

3

2.6

1

2.30

1.9

2

250 2.9

9

2.8

2.54

2.1

9

300 3.1 2.9 2.75 2.4

2

7 5

350 3.12 3.12 2.94

2.6

8 400 3.12

3.12

3.12

2.9

1

≥450

3.12 3.12 3.12

3.1

2

第3.2.3s 有关,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园形和椭园形平面建筑,风载体型系数取0.8。

二、正多边形及截角三角形平面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由下式计算 ημ2.18.0+=s (3.2.3)

式中η——多边形的边数

三、高宽比H/B 不大于4的矩形,方形、十字形平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3。

四、下列建筑的风荷载体型系数为1.4

1.V 型、Y 型、弧型、双十字形、井字形平面建筑 2.L 型、槽型和高宽比H/B 大于4的十字形平面建筑

3.高宽比H/B 大于4,长宽比L/B 不大于1.5的矩形,鼓形平面建筑。

五、迎风面积可取垂直于风向的最大投影面积。

六、在需要更细致进行风荷载计算的情况下,风荷载体型系数可按《高规》附录A 采用;或由风洞试验确定。

在较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体,其风荷载体型系数,必须由风洞试验的实测数据来确定。

第3.2.4条 验算围护构件、水平悬挑构件及其连接件时,可采用下列局部风荷载体型系数

一、对墙面μs 取-1.0;及μs 取1.5

二、对墙角及墙附近屋面(作用在宽度为1/6的山墙宽的带条上)μs 取-1.5

三、对檐口、雨蓬、遮阳板、阳台上的上浮力μs 取-2.0

第3.2.5条 对于高度大于30m ,且高宽比大于1.5的高层建筑,应采用风振系数来考虑风压脉动的影响,其在Z 高度处的风振系数βz 可按下式计算

z

z z V

μξ?β+

=1 (3.2.5) z ?——振型系数,可由结构动力学计算得出,计算时可仅考虑第一

振型的影响。当剪力墙和框架均起主要作用时也可近似按表3.2.5取用。

Z/H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z ?

0.02 0.08 0.17 0.27 0.38 0.45 0.67 0.74 0.86 1.00

第210

T ω值按表3.2.6确定。

()22210/m kNS T ω

地面粗糙度类别

A 类

B 类

C 类

D 类

0.1 1.25 1.23 1.19 1.16

0.2 1.30 1.28 1.24 1.20 0.4 1.37 1.34 1.30 1.24 0.6 1.42 1.38 1.34 1.27 0.8 1.46 1.42 1.37 1.30 1.0 1.48 1.44 1.39 1.32 2.0 1.60 1.54 1.48 1.40 4.0 1.70 1.65 1.59 1.47 6.0 1.77 1.72 1.65 1.53 8.0

1.83

1.77

1.70

1.58

10.0 1.89 1.82 1.72 1.62 20.0 2.03 1.96 1.85 1.74

第均匀,可根据H/B 和地面粗糙度确定,见表3.2.7。

H/B 粗糙度类别 房屋总高度H (m )

≤30 50 100 150 200 25

300 350

0.5 A

0.44 0.42 0.33 0.27 0.24 0.21 0.19 0.1

7 B

0.42 0.41 0.33 0.28 0.25 0.22 0.20 0.1

8

0 40 34 9 27 23 2 0

D 0.3

6

0.

37

0.

34

0.3

0.

27

0.

25

0.2

7

0.2

2

1.0 A

0.4

8

0.

47

0.

41

0.3

5

0.

31

0.

27

0.2

6

0.2

4 B

0.4

6

0.

46

0.

42

0.3

6

0.

36

0.

29

0.2

7

0.2

6 C

0.4

3

0.

44

0.

42

0.3

4

0.

34

0.

31

0.2

9

0.2

8 D

0.3

9

0.

42

0.

42

0.3

6

0.

36

0.

33

0.3

2

0.3

1

2.0 A

0.5

0.

51

0.

46

0.4

2

0.

38

0.

35

0.3

3

0.3

1 B

0.4

8

0.

50

0.

47

0.4

2

0.

40

0.

36

0.3

5

0.3

3 C

0.4

5

0.

49

0.

48

0.4

4

0.

42

0.

38

0.3

8

0.3

6 D

0.4

1

0.

46

0.

48

0.4

6

0.

44

0.

42

0.4

2

0.3

9

3.0 A

0.5

3

0.

51

0.

49

0.4

5

0.

42

0.

38

0.3

8

0.3

6 B

0.5

1

0.

50

0.

49

0.4

5

0.

43

0.

40

0.4

0.3

8 C

0.4

8

0.

49

0.

49

0.4

8

0.

46

0.

43

0.4

3

0.4

1 D

0.4

3

0.

46

0.

49

0.4

9

0.

48

0.

46

0.4

6

0.4

5

5.0 A

0.5

2

0.

53

0.

51

0.4

9

0.

46

0.

44

0.4

2

0.3

9 B

0.5

0.

53

0.

52

0.5

0.

48

0.

45

0.4

4

0.4

2 C

0.4

7

0.

50

0.

52

0.5

2

0.

50

0.

48

0.4

7

0.4

5 D

0.4

3

0.

48

0.

52

0.5

3

0.

53

0.

52

0.5

1

0.5

8.0

3 5

4 53 1 48 46 3 2 B

0.51 0.53 0.54 0.52 0.50 0.49 0.46 0.4

4

C

0.48 0.51 0.54 0.53 0.52 0.52 0.50 0.4

8 D

0.43 0.48 0.54 0.53 0.55 0.55 0.54 0.5

3

表1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 331/1053.025.0B H T -?+= (3.2.8-1) 二、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包括筒中筒剪力墙)结构 31/03.003.0B H T += (3.2.8-2) 式中H —房屋总高度m ;B —房屋宽度m

基本自振周期T 1,也可根据实测资料的经验公式,按下列公式采用:

框架结构:T 1=(0.08~0.1)n

框架—剪力墙和框架—核心筒结构T 1=(0.06~0.08)n 剪力墙和筒中筒结构 T 1=0.05n 式中n —结构层数

1.3.4 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

1.3.4.1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第3.3.5条 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各楼层可仅取一个自由度,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列公式确定(图3.3.5)

eq EK G F 1α= (3.3.5-1)

)1(1

n EK j

n

j j

i

i i F H

G

H G F δ-=

∑= ()n i 2,1= (3.3.5-2)

EK n n F F δ=? (3.3.5-3)

图3.3.5结构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简图 式中EK F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1α——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值,应按

本节第3.3.4条确定,多层砌体房屋、底部框架和多层内框架砖房,宜取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eq G ——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单质点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i F ——质点i 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i G 、j G ——分别为集中于质点i 、j 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应按本节第3.3.3条确定;

i H 、j H ——分别为质点i 、j 的计算高度; n δ——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多层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房屋可按表3.3.5采用,多层内框架砖房可采用0.2,其他房屋可采用0.0;

n F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n ()s T g g T T 4.11? R T T 4.1≤ ≤0.35 0.08T 1+0.07 0.0 <0.35~0.55 0.08T 1+0.01 >0.55 0.08T 1-0.02

注:1第3.3.6条 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间、水箱间等小塔楼的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突出屋面的小塔楼可作为一个质点参加计算;所计算求得的小塔楼水平地震作用应增大,增大系数n β,可按表3.3.6采用。

n β结构自振周期T 1(s ) G G n

K n /k 0.001 0.01 0.05 0.1 0.25 0.01 0.05 0.1 2.0 1.9 1.9 1.6 1.8 1.8 1.5 1.6 1.6 1.5

1.6

1.5 0.50 0.01 0.05 0.1

2.6 2.1 2.2 1.9 2.4 2.4 1.7 1.9 2.0 1.7

1.8

1.8 0.75 0.01 0.05 0.1 3.6

2.7 2.2 2.3

3.4 3.3 2.2 2.5 2.5 2.2

2.3

2.3 1.00 0.01 0.05 0.1 4.8

3.6 2.4 2.9

4.3 4.1 2.7 2.9 3.2 2.7

2.7

3.0

土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详细版)

目录 一、编制说明 (4) 二、编制依据 (4) 三、施工方案具体方法及步骤 (4) 1、工程概述 (4) 2、工程特点 (4) 3、组织措施 (4) 4、管理措施: (7) 5、施工步骤及内容 (7) 四、项目质量监控与验收 (8) 1、质量方针与目标 (8) 2、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及分工 (8) 3、质量保证措施 (9) 4、质量过程控制与验收 (9) 五、HSE组织与措施 (10) 1、项目HSE概述 (10) 2、安全承诺 (10) 3、HSE管理体系 (10) 4、HSE技术措施 (11) 5、风险评估及安全措施: (13)

6、应急预案 (15) 7、文明施工管理: (17) 8、环境分析 (167) 施工进度表 (23) 附件1: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 (19) 附件2:工作危害(JHA) 分析记录表 (20) 附件3:环境因素清单 (21) 附件4:项目HSE评价表 (21) 企业资质 (23)

一、编制说明 本施工方案只适用于********************、*****、*****装置及**********的检修土建项目施工。 二、编制依据 1.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 2.《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 钢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5--2001) 6.《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环境与(HSE)管理体系》Q/SHS0001.1-2001 7.《施工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规范》Q/SHS0001.5—2001 8.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HSE实施程序编制指南》Q/SHS0001.9—200l 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0.《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B50484-2 11. **********相关规范及制度文件 三、施工方案具体方法及步骤 1、工程概述 *****检修施工,主要施工为:*****低压控制柜的土建施工需要拆除铝合金隔断,拆除地砖及混凝土地面做电缆沟(*****);腐蚀地埋管线更换土建施工需要拆除混凝土地面,挖土更换部分管线后回填,重新做混凝土地面;*****装置机泵基础制作,地沟回填等施工。 2、工程特点 2.1此次施工在*****及*****、*****和*****装置区,*****不能停电、*****装置带料,作业人员需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2.2本次施工需要拆除室内及装置区混凝土地面,防止人员砸伤,碰伤,装置区内施工需

专升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试卷_答案

专升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_试卷_答案

专升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一、(共75题,共150分) 1. 将高层建筑等效为固定在地面上的竖向悬臂结构,则水平位移与高度的()次方成正比。(2分)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D 2. 下列关于剪力墙结构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剪力墙结构的抗侧力构件为剪力墙 B.剪力墙结构的侧移曲线为弯曲型 C.结构设计时,剪力墙构件即可抵抗平面内荷载,也可抵抗平面外荷载 D.短肢剪力墙受力性能不如普通剪力墙 .标准答案:C 3. 由密柱深梁框架围成的结构体系称为()(2分) A.框架结构 B.框架-剪力墙结构 C.剪力墙结构 D.框筒结构 .标准答案:D 4. 为了减轻结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结构缝为()。(2分) A.防震缝 B.伸缩缝 C.沉降缝 D.以上均不对 .标准答案:B 5. 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为()。(2分) A.小震 B.中震 C.大震 D.强震 .标准答案:B 6. 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2分) A.5 B.10 C.15 D.12 .标准答案:C 7. 底部剪力法中,考虑高振型对水平地震作用沿高度分布的影响而采取的措施是()。(2分) A.在顶部附加水平作用力ΔFn B.对计算结果乘以大于1的增大系数 C.提高抗震等级 D.提高重力荷载代表值.标准答案:A 8. 在风荷载及多遇地震作用下,应进行结构()变形验算。(2分) A.弹性 B.塑性 C.弹塑性 D.重力二阶效应 .标准答案:A 9. 一般住宅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为()。(2分)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标准答案:C 10. 延性指屈服后强度或承载力没有显著降低时的()变形能力。(2分) A.弹性 B.塑性 C.线性 D.以上均不对 .标准答案:B 11.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度45m(丙类建筑),7度设防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为()级。(2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C 12. 下列关于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假定,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平面内刚度无限大指在侧向力作用下,楼板只发生刚体平移或转动 B.当楼板开洞口较大时,仍可采用平面内无限刚度假定 C.各个抗侧力构件之间通过楼板相互联系并协调工作 D.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标准答案:B 13. 大型博物馆,幼儿园、中小学宿舍的抗震设防类别是()(2分) A.特殊设防类 B.重点设防类 C.标准设防类 D.适度设防类 .标准答案:B 14. 柱抗侧刚度D值的定义为()(2分) A.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 B.使柱端产生单位水平推力所需施加的水平位移 C.柱抗弯刚度与柱长度的比值 D.EIc/h .标准答案:A 15. 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相比,下述概念哪一个是正确的()(2分)

结构设计方案说明

结构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XX省XX市XX区,位于XX街路南,XX路东,地块总用地面积1A32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13A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A1A00平方米(其中金融科技服务平台A300平方米,科技资源服务平台A50平方米,创新孵化服务平台A50平方米,配套服务A0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A0平方米(其中地下停车场A00平方米,半地下绿地覆盖商业A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B层,裙房商业2层。 二、设计依据: 1、本项目的结构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 2. 本项目依据国家及XX省现行建筑结构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设计,依据的规程规范主要有: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3)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J186-2010 (8)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 (11) 《灌注桩后注浆技术规程》 (12) 《湿陷性黄土场地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规范》3.竖向荷载 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楼面活荷载取值如下: 4.地震作用 本项目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5.风荷载 本项目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刚度和强度设计均采用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取为B类。由于建筑单体距离较为接近,确定风荷载取值时,需考虑相邻建筑干扰效应的影响。 6.其他荷载及作用 基本雪压为0.40KN/m2(100年一遇),与或荷载不同时考虑。温度作用考虑计算温差+30度/-30度。地下室人防区域按照平战结合的人防设计考虑设计荷载取值。本工程人防为核5常5,甲类二等人员掩蔽所或甲类人防物资库。 7.场地条件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建设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住宅建筑越来越普遍,不仅缓解了城市的建设用地,还最大程度运用了空间,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的设计是项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的基础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基础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construction economy,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mon, not only to ease the city construction land, but also maximizing the space, the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infrastructure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 this articlethe basic structural design of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Keywords: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frastructure; design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住宅建筑被建设,这种高层住宅建筑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用地面积,还最大化地运用了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迅速发展,人们对高层住宅建筑要求越来越高,进行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对其合理性及经济性的把握是很重要的。 一、基础结构设计概述 1.高层住宅总体指标控制 在高层住宅建筑设计时,要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下的水平位移限值进行计算,从而判断其结构抗震是否符合要求,并对地震及风荷载作用之下建筑物底部的剪力及总弯矩进行判断,还有自振周期及结构振型曲线等均应进行计算判断,这些相关的总体指标能够对高层住宅建筑进行总体判别,当周期太短及刚度太大时,会造成地震效应增大,并导致不必要材料浪费,可刚度太小的话,结构变形就会增大,影响其使用性能。对结构布置扭转实施控制时,需要考虑偶然偏心对地震作用的影响,高层住宅建筑竖向构件最大层间位移及水平位移不能比该建筑楼层平均值1.2倍要大,对于顶层构件可暂不考虑。 2.高层住宅建筑中的基础结构设计 在基础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注意构件延性,可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梁内恰当钢筋的配置,现在短肢剪力墙高层住宅为满足埋置深度要求,通常会设置地下室,其基础所采用的是桩筏基础,对桩给予合理选型,能够对整个高层住宅地下室设计经济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基础选型上可进行方案比较,并选出较为合理经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二章施工部署 (4) 第三章施工准备 (7) 第四章施工平面布置 (10) 第五章施工进度 (10) 第六章主要机具计划 (11) 第七章劳动力安排 (11) 第八章主要施工方法 (11) 第九章质量、安全、消防、场容、环保管理措施 (21) 第十章降低成本技术措施和成品保护措施 (25) 第十一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26) 第十二章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计划: (26) 第十三章本工程采用和推广新技术项目: (26)

第一章工程概况 ㈠工程特征: 本工程位某某大街西侧,某街南侧,用电总面崐积约为7240m2,建筑物占地面积约为1934m2。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是一座多边形高层现代化建筑,结构形式为现浇框架──剪力墙结构,崐南北长50.4m,东西长50.4m,地下两层,地上十四层。总建筑面积为33240m2,?其崐中地下5300m2,地上27940m2。±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49.600M, 基底标高为-?11崐.600M, 建筑物最高点52.10M. 自然地坪约为绝对标高47.200M。 地下一层为地下停车场及其它备用房,层高3.9M, 地下二层为变配电间及其它崐备用房, 层高5.0M。首层为展厅及办公用房,层高4.5M, 二层为电话机房及办公用崐房、三层至十二层为办公用房,十四(最高层)设有电梯机房及水箱间,其中二至崐十一层高为3.6M, 其余层层高分别为3.4M、3.3M、3.5M。

本工程外墙面装饰为蓝色玻璃幕墙、灰色磨光花岗岩及灰白色面砖,坡屋顶及崐首层门厅外檐为蓝色琉璃瓦。 建筑物内设有4部电梯,4部现浇楼梯。 工程结构为现浇框剪结构,板柱梁全为现浇砼,基础采用筏形基础,抗震设防崐为8度。 钢筋为Ⅰ级钢,Ⅱ级钢。 砼:±0.00以下采用C30砼, 掺加UEA防水剂。基底垫层为C10,100厚。±0.000崐以上采用C20砼浇筑。 墙体材料为陶粒砼砌块,砼加气砌块及GY板。 总之,本工程难度较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狭小,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场地面积比1/3。 2、建筑物较高,垂直运输困难。 3、地下室基底深,有两层地下室,总控土量达2万多立方米,?浓度为-?11崐.600M。 4、建筑物北立面与东立临街,与街道边人行道距离很小。 5、图纸提供较晚,工期又紧,属“三边”工程。 ㈡场地及勘察情况:

钢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二、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三、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四、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五、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六、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七、资源配备计划 八、成品及半成品保护措施 九、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十、确保报价完成工程建设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十一、施工总进度表或施工网络图和施工总平面图 十二、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应用 附表一拟投入本项目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拟配备本项目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一、容完整性和编制水平 一、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有关技术规、规程和相关文件。 (2)依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施工能力、施工机械设备、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及现场勘察实际情况。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的各项规定及要求,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施工;主体工程与附属、辅助工程施工相结合,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重点突出;科学组织,平行作业;全面展开,均衡生产。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及窝工、待工现象,确保施工连续、均衡、有序的进行。 (3)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措施,在施工组织中,利用先进技术和施工手段促进技术进步。 (4)严格施工管理,开展创卫生产,从施工方法及施工技术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慎重考虑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与施工顺序,创标准化施工现场。 (5)因地制宜,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三、编制目的 为本工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管理,并确保能够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本工程施工任务。 四、质量控制目标 本工程质量目标:,合格,达到国家最新验收规标准。 五、建设工期目标 我公司经过精心组织、合理调配,确定本工程工期为70日历天。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中震设计概念 发表时间:2016-06-27T14:51:54.5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隆凡梅 [导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摘要:对于普通建筑物的结构抗震设计,目前我国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是对于较重要的、超高的、超限的建筑物则需要进行中震和大震的抗震计算。本文主要阐述了中中震设计的原理、设计方法及软件操作,并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震设计概念;地震影响系数;荷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2008年版)(下简称《抗规》)中对中震设计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设计要求和判断标准。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现行《抗规》存在几个问题: 1规范未对结构存在的薄弱构件进行分析并作出专门的设计规定,仅对框架类剪切型结构适用的薄弱层作了一些规定; 2在中震作用下,规范仅提出“中震可修”的概念设计要求,没有具体的抗震设计方法; 3“中震可修”的技术经济问题:可修的标准决定工程????造价、破坏损失、震后修复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建筑物体型复杂,结构新颖,超高超限越来越多,因此要求对结构进行中震的设计也越来越多。 2 中震设计 2.1 为何要进行中震设计呢? 《抗规》条文说明1.0.1条指出,对大多数结构,可只进行第一阶段设计(即小震下的弹性计算),而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但前提是建筑物的体型常规、合理,经验上一般能满足大中震的抗震要求。反之对于一些体型很不好的甚至超限的建筑物,在大震下的结构反应和小震完全不同,不进行相应的中震和大震计算是没法保证结构安全的。 为达到各阶段抗震要求,须对于上述体型异常、刚度变化大、超高超限等类型建筑物进行中震抗震设计,其余类型建筑物建议可按中震抗震进行验算。 2.2 中震设计的基本概念 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是在不同频数和强度的地震时,要求建筑物具有不同的抵抗能力。中震设计就是为了使建筑物满足该地区的基本设防烈度,即能够抵抗50年限期内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中震设计和大震设计都可称为性能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新的重要发展,它的特点是使抗震设计从宏观性、规范指定的目标向具体量化的多重目标过渡,业主(设计者)可选择所需的性能目标,而不仅仅是按现行规范通过分项系数、内力调整系数、抗震构造措施等粗略、定性的手段来满足中震和大震的设防要求。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 2.3 中震设计的分类 中震设计就是结构在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75倍(αmax=0.23)取值下进行验算。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首先明确一点,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者所采用的设计方法与设防目的均不相同。中震弹性设计,设计中取消《抗规》要求的各项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保留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仍属于弹性阶段,属正常设计。中震不屈服设计,设计中除了地震内力不作调整,同时也取消了材料、荷载等分项系数,对应地不考虑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结构已经处于弹塑性阶段,属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由此可见,中震弹性设计接近于平常的小震弹性设计,而中震不屈服设计则与大震设计同属于基于性能的设计。 3 基本方法及应用 根据中震设计的分类,以下分别阐述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的具体设计方法,介绍如何在satwe、etabs、midas等软件中实现中震设计。 3.1 中震不屈服设计 3.3.1 不同抗震烈度下的各级屈服控制 若场地安评报告提供实际的地震影响系数,则应取用所提供的多遇地震、设防烈度地震下相应的地震影响系数,屈服判别地震作用1、2 的地震影响系数可相应插值求得。 3.3.2 SAWTE计算:地震信息中抗震等级均为四级;αmax按表3取值;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勾选地震信息中的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其它设计参数的定义均同小震设计。 3.3.3 MIDAS/Gen计算: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定义抗震等级:四级;主菜单→荷载→反应谱分析数据→反应谱函数:定义中震反应谱,在相应的小震反应谱基础上输入放大系数β即可,β值按表3计算所得;总信息中风荷载不参加计算;主菜单→结果→荷载组合:将各项荷载组合中的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取为1.0;主菜单→设计→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参数→材料分项系数:将材料分项系数取为1.0;其它同小震。 3.3.4 ETABS计算:选项→首选项→混凝土框架设计→定义抗震设计等级:四级;定义→反应谱函数→Add Chinese 2002 Spectrum→定义中震反应谱,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取值,其余参数按《抗规》;静荷载工况中不定义风荷载作用;定义→荷载组合→各项荷载比例系数均取为荷载分项系数1.0x荷载组合系数φ;定义→材料属性→填写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其它同小震。 4 工程算例 4.1 示范算例 4.1.1 基本参数:二十二层框支剪力墙结构,三层楼面转换,无地下室,首、二层4.5米,标准层3.5米,总高79m。结构平面布置如图一所示。结构高宽比3.76,长宽比1.22;抗震参数,7 度,第一组,0.10g;场地II类;风荷载100年一遇为0.9kN/㎡。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资料

名词解释: 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2. 房屋高度:自室外地面至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3. 框架结构: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4. 剪力墙结构: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5.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6. 转换结构构件:完成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的结构型式转变或上部楼层到下部楼层结构布置改变而设置的结构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7. 结构转换层:不同功能的楼层需要不同的空间划分,因而上下层之间就需要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轴线的改变,这就需要在上下层之间设置一种结构楼层,以完成结构布置密集、墙柱较多的上层向结构布置较稀疏、墙术较少的下层转换,这种结构层就称为结构转换层。(或说转换结构构件所在的楼层) 8. 剪重比:楼层地震剪力系数,即某层地震剪力与该层以上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的比值。 9. 刚重比:结构的刚度和重力荷载之比。是影响重力 P效应的主要参数。 10. 抗推刚度(D):是使柱子产生单位水平位移所施加的水平力。 11. 结构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刚度的中心。 12. 主轴:抗侧力结构在平面内为斜向布置时,设层间剪力通过刚度中心作用于某个方向,若结构产生的层间位移与层间剪力作用的方向一致,则这个方向称为主轴方向。 13. 剪切变形:下部层间变形(侧移)大,上部层间变形小,是由梁柱弯曲变形产生的。框架结构的变形特征是呈剪切型的。 14. 剪力滞后:在水平力作用下,框筒结构中除腹板框架抵抗倾复力矩外,翼缘框架主要是通过承受轴力抵抗倾复力矩,同时梁柱都有在翼缘框架平面内的弯矩和剪力。由于翼缘框架中横梁的弯曲和剪切变形,使翼缘框架中各柱轴力向中心逐渐递减,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15. 延性结构:在中等地震作用下,允许结构某些部位进入屈服状态,形成塑性铰,这时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在这个阶段结构刚度降低,地震惯性力不会很大,但结构变形加大,结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的。具有上述性能的结构,称为延性结构。 16. 弯矩二次分配法:就是将各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同时作分配和传递,第一次按梁柱线刚度分配固端弯矩,将分配弯矩传递一次(传递系数C=1/2),再作一次分配即结束。填空:1、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规定:把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建筑物 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 面的高度。2.高层建筑设计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安全适用, 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 3.复杂高层结构包括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带加强层的高 层结构,错层结构,多塔楼结构。 4.8度、9度抗震烈度 设计时,高层建筑中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 作用。 5.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承重体系有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 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板柱 —剪力墙结构体系;水平向承重体系有现浇楼盖体系,叠 合楼盖体系,预制板楼盖体系,组合楼盖体系。 6.高层结构平面布置时,应使其平面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 心尽可能靠近,以减少扭转效应。 7.《高层建筑混凝土结 构技术规程》JGJ3-2002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 度超过28m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 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 9 三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体系是指框架结构、剪 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地基是指支承基础的土体,天然地基是指基础直接建造 在未经处理的天然土层上的地基。 2.当埋置深度小于基础底面宽度或小于5m,且可用普通开 挖基坑排水方法建造的基础,一般称为浅基础。 3,为了增强基础的整体性,常在垂直于条形基础的另一个 方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拉梁,将条形基础联系起来。 4.基础的埋置深度一般不宜小于0.5m,且基础顶面应低于 设计地面100mm以上,以免基础外露。 5.在抗震设防区,除岩石地基外,天然地基上的箱形和筏 形基础,其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箱或 桩筏基础的埋置深度(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8—1/20。 6.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高层建筑 的基础埋深应大于裙房基础的埋深至少2m。 7.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时,宜在裙 房一侧设置后浇带,其位置宜设在距主楼边柱的第二跨内。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不设置沉降缝和后浇带 时,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9.基床系数即地基在任一点发生单位沉降时,在该处单位 面积上所需施加压力值。 10.偏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应力应满足maxpaf2.1 、af 和2 min maxppp 的要求,同时还应防止基础转动过 大。 1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 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1/6柱距时,地基反 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当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12.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在设计时,忽略地基梁扭转变形和 相邻节点集中荷载的影响,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 条件,进行各类节点竖向荷载的分配计算。 13.在高层建筑中利用较深的基础做地下室,可充分利用 地下空间,也有基础补偿概念。如果每㎡基础面积上墙体 长度≮400mm,且墙体水平截面总面积不小于基础面积的 1/10,且基础高度不小于3m,就可形成箱形基础。 1.高层建筑结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 2.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框架、框架—剪力墙结 构体系单位面积的重量(恒载与活荷载)大约为12~14kN /m2 ;剪力墙、筒体结构体系为14~16kN/m2 。 3.在框架设计中,一般将竖向活荷载按满载考虑,不再一 一考虑活荷载的不利布置。如果活荷载较大,可按满载布 置荷载所得的框架梁跨中弯矩乘以1.1~1.2的系数加以放 大,以考虑活荷载不利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4.抗震设计时高层建筑按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 建筑、乙类建筑、丙类建筑等三类。 5.高层建筑应按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地震作用计算方 法:①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刚度与质量沿高 度分布比较均匀的建筑物,可采用底部剪力法;②高度超 过40m的高层建筑物一般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③刚 度与质量分布特别不均匀的建筑物、甲类建筑物等,宜采 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6.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物重力荷载代表值为永久荷载 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7.在地震区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实现延性设计, 这一要求是通过抗震构造措施来实现的;对框架结构而言, 就是要实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和强锚固。 8.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时,平面宜 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9.高层建筑结构通常要考虑承载力、侧移变形、稳定、倾 复等方面的验算 问答: 1.我国对高层建筑结构是如何定义的? 答: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 于28m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此处房屋高度是指室 外地面到房屋主要屋面的高度。 2.高层建筑结构有何受力特点? 答:高层建筑受到较大的侧向力(水平风力或水平地 震力),在建筑结构底部竖向力也很大。在高层建筑 中,可以认为柱的轴向力与层数为线性关系,水平力 近似为倒三角形分布,在水平力作用卞,结构底部弯 矩与高度平方成正比,顶点侧移与高度四次方成正 比。上述弯矩和侧移值,往往成为控制因素。另外, 高层建筑各构件受力复杂,对截面承载力和配筋要求 较高。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样本

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 第四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六章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第七章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第八章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第九章安全管理体系及措施 第十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及措施 第十三章季节施工措施 第十四章分包管理措施 第十五章与业主、设计、监理的配合 第十六章工程交付与保修 第十七章施工信息化管理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招标文件 2、施工图纸 3、工程建设标准 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国合同法》 《中华人民国建筑法》 其它法律、行政法规。 2)工程建设规、标准及行业的有关规定 按国家现行的技术规及有关规定执行。 4、其它 1)我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保证手册; 2)我单位质量保证手册及程序文件;

3)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调查记录; 4)建筑业十项新技术; 5)其他相关图集、规、标准等。 二、编制原则 1)安全第一、质量优先原则 坚持“技术可靠、措施得力、安全第一、质量优先”的原则,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技术方案可靠、质量有保障、确保工程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施工中强化标准化管理,控制成本,控制工程造价;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最优方案选取;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进度,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2)科学配置、经济合理原则 坚持“科学组织、合理配置、优化方案、节约投资”的原则,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专业化施工队伍,投入高效、先进的施工设备,使之匹配合理;对工程项目的关键工序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优化施工方案、强化质量管理、合理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工期。 3)合理布局、优质高效原则 坚持“避免干扰、就近布置、方便使用、优化设置”的原则,在规定的施工围合理布置临时设施;全面贯彻执行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标准及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确保创优规划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积极推行较先进项目管理模式,调动现场人员积极性,确保优质高效的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4)均衡生产、确保工期原则 坚持“科学管理、统筹安排、强度均衡、留有余地”的原则,合理安排进度,网络控制,搞好工序衔接,实施进度监控,确保实现工期目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管理

高层结构设计管理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成本控制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地产公司所重视,由于结构成本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成本,所以如何优化控制结构成本,成为了时下地产业内普遍关心的话题。笔者根据在设计院、房地产工作的经验及相关报告、书籍,将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方法、技术关键点,在这里作一简单介绍。 一、结构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践表明,前期策划和设计阶段(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影响整个房地产项目投资在80%以上,而结构成本占到建安成本的40%~60%,同时结构成本还常常由于策划及设计管理的好坏出现非常大的波动,常常造成上千万元的造价差别;因此结构成本的管理就成为整个设计阶段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结构成本管理的市场状况 1、三种认识:首先认为建筑方案一经确定,结构成本基本就确定了。其实建筑方案确定之后,结构方案仍然有一个优化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成本会相差30%;其次是认为结构成本的降低必然会导致结构安全储备的下降。这种理解也有偏差,结构成本的降低是指积极化的设计,降低无效成本。三是对于建筑这样的“百年大计”,一定要保证“安全”。这里的“安全”是指满足规范、结构合理,与其增加结构的安全储备,不如使结构成本显性化,如提高抗震等级,显示给业主,更有优势。 2、一个现状:仅从经济指标上对结构成本进行控制。应该说事先控制和过程控制更重要。 3、一种思路:非常重视和强调结构成本的控制,认为含钢量、含混凝土量越低,结构设计越优秀。这种思路有点走极端,如果设计中稍有一点纰漏,结构容易出问题,再者这么精确的设计需要时间和周期,应该把握一个度。 三、成本管理的内涵 成本管理的总目标: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最小投入产出比。 成本管理的控制过程:项目论证、项目策划阶段、设计准备、设计、招投标、施工、投入实用阶段。 成本管理的控制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合同措施。 成本管理的工作性质:技术工作、经济工作、管理工作。 四、结构成本控制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结构成本控制必须贯穿整个设计和策划的全过程,包括前期论证及策划阶段的地质情况调查、规划阶段的初勘、方案阶段的结构介入、扩初阶段对结构方案的优化、施工图阶段给设计院灌输成本意识及施工图配合阶段变更、签证的管理。 (一)事前控制的几个要点 1、设计院的选择 应选择易于管理、态度重视,并且服务意识和市场口碑好的设计院,另外应视设计院当时的项目情况,要能抽出足够的人力。 2、专业负责人的选择 专业负责人应有2、3个以上的业绩、经验,市场反馈图纸质量好,负责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强,在图纸修改配和、专业配合、现场配合方面做的好,且专业负责人对项目有影响力和控制力。 3、与设计院沟通并灌输工程成本控制的意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论文 1结构分析及设计分析 1.1分析三种重要的体系 1.1.1剪力墙体系 剪力墙结构是利用建筑的内、外墙做成剪力墙以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剪力墙的变形状态和受力特性同剪力墙的开洞情况联系密切,其中依据轧受力特性的不同,单片剪力墙可以分为特殊开洞墙和单肢墙。类型不同的剪力墙,对应的也会有不同的截面应力分布,所以,在对位移和内力进行计算时,也应该对不同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进行使用,将平面有限元法应用到剪力墙的结构计算中。此种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完成计算,能够应用到各类剪力墙之间,然而,也有一定的弊端存在于这种方法中,其有着较多的自由度。所以,在具体的应用时,较为普遍地应用了开洞墙这一类型。 1.1.2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分为框架—核心筒、筒中筒等结构体系,其中框架—核心筒受力特点为框架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筒体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变性特点类似于框架剪力墙,但抗侧刚度较大。依据不同的计算机模型处理手段,有三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主要为离散化方法、三维空间分析和连续化方法,其中三维空间方法的精确性会更高。 1.1.3框架—剪力墙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若干个框架和剪力墙共同作为竖向承重结构的建筑结构体系。此种结构位移和内力等计算方法尽管种类较

多,然而,连梁连续化假定方法会经常被使用,在对位移协调条件进行计算时,应该按照框架水平位移和剪力墙转角进行设计,将外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用微分方程建立起来。然而,应该考虑需求和因素量会存在的差异,所以,也会有着不同形式的解答方式。 1.2具体的设计与分析 1.2.1合理地确定水平荷载 每一个建筑结构都应该一同承受风产生的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对于抵抗地震的能力也应该具备。高层建筑中,尽管结构设计会较大程度上受到竖向荷载的影响,然而,水平荷载却占据着重大的比重。随着不断增多的高层建筑层数,在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水平荷载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首先,由于楼面使用荷载和楼房自重在竖构件中发挥的功能,对应水平荷载会将一定的倾覆作用施加到结构中,并且竖构件中就会出现高层建筑结构的作用力;其次,就高层建筑结构而言,地震作用和竖向荷载,也会跟着建筑结构的动力情况而出现较大的改变。 1.2.2合理地确定侧控 同低层建筑不同,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经成为 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不断增加的楼层数量,结构侧移在水平荷载侧向变形下会逐渐增大。在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中,不但规定结构要有一定的强度,对于荷载作用带来的内力能够有效的予以承受,同时,还应该确保具备一定的抗侧刚度,确保在某一限度内控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出现的侧移情况。

山东某工程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某工程总施工组织设计 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LJA3—1—1

一、工程概况及特点: 1工程概况:工程位于,建筑面积约2394平方米。 本工程是由公司开发建设,砖混结构,六层带阁楼,标准层层高2.8米,总建筑高度为19.7米。 2工程特点: 2.1本工程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该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工期较短,三大材,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的投入量相对较大。 2.2本工程为条形基础,控制好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尤为重要。2.3本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密度相对较大,合理布置施工现场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2.4控制好砌筑质量速度,强化提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砼工程的节奏,做好工序穿插,是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工期至关重要的环节。 2.5屋面砼、屋面保温、外墙和楼面防渗防漏,将是工程的重要环节,应格外引起重视。 2.6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正在该年度汛期高峰,重点抓好雨季施工的控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期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制定可靠的工期保证措施和技术措施。 2.7保证结构质量安全,保证使用功能质量是施工的控制重点。 二、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工程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合格目标。(附工程质量目标一览表) 2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1认真学习领会掌握《公用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措施》,市建委、市质监站有关公用建筑工程综合治理文件及培训班讲义容精神。 2.2建立以公司为首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质量处对工程进行定期检查,控制宏观质量状况,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总负责人,项目工程师协助项目经理抓好质量管理,各专业工程师和质检员对工人操作过程的质量状况进行巡回跟踪检查,班组质检员对工人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从而形成专管成线、专管成网,人人都有质量责任和质量目标,严格而又科学的质量保证体系。上下通力合作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2.3强化质量意识,认真落实质量责任,在公司“以质求生”的思想指导下,对项目全体员工进行强化质量意识教育,使大家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立场上充分认识质量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责任感、紧迫感,自觉从本职工人做起,形成一个“人人为企业、全员管质量”的大好局面,推动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全面提高,同时层层签定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责任,奖罚分明,同各级工作人员的收入挂钩,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 2.4按照本企业管理规定编写本工程质量计划,制定详细的创优计划,制定质量控制点严格实施,使分部分项质量有目标,有标准,把质量目标的实现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5强化质量技术工作,严格按照《规》、《规程》、《标准》组织施工和验收,做到施工按规,操作按规程,质量达标准,层层把关,一抓到底。各级质检人员和专业工程师必须严格执行公司各项技术管理制度。项目经理检查落实情况,严格图纸会审,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做到先进合理切实可行,重要方案请专家论证,搞好

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范本

四季花园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第1章工程概况 (3) 第2章施工总体部署 2.1 施工部署 (4) 2.2 工期控制 (5) 2.3 施工准备 (5) 第3章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3.1 基坑支护工程 (6) 3.2 安全、文明施工保障措施 (8) 3.3 施工测量 (9) 3.4应力钢筋施工 (9) 3.5 地下室和主体框架结构施工 (11) 3.6 砼泵送技术 (12) 3.7 砌体工程 (13) 3.8 楼地面工程 (13) 3.9屋面工程 (16) 3.10 外墙面真石漆施工 (17) 3.11防水工程施工 (17) 3.12 抹灰、油漆工程 (19) 3.13 门窗安装工程 (21) 3.14 玻璃幕墙安装工程 (23) 3.15 外排栅搭设工程 (25) 第4章施工进度安排 第5章施工总平面布置 5.1 施工平面布置 (28) 5.2 施工临时用水计算 (28) 5.3 施工临时用电计算 (29) 第6章设备配置及材料进场 6.1 主要施工机械计划表 (30) 6.2 主要材料进场计划 (30) 第7章人力配备 第8章质量保证措施 8.1 质量控制程序 (32) 8.2 质量保证的检测、试验措施 (34) 8.3 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35) 钢筋工程 模板工程 混凝土工程 砖砌体工程

抹灰工程 楼地面工程 门窗安装工程 油漆工程 第9章对专业施工单位的配合 第10章文明施工及安全保证措施 10.1 安全施工管理体系 (49) 10.2 安全施工措施 (49) 10.3 临时用电安全 (49) 10.4 机械安全 (49) 10.5 施工现场管理 (50) 10.6 施工现场的料具 (50) 10.7 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 (50) 10.8 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 (50) 10.9 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措施 (51) 第11章工期保证措施 (52) 第12章降低成本措施 (53) 第13章成品保护措施 (54) 第14章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和网络图 (55) 第15章施工平面布置图 (56) 第一章工程概况 四季花园小区,位于市沙溪镇龙门路与规划路交界处,该小区由市海河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居民住宅和沿街商铺一体的小区,市宏远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该小区由5#、6#、7#居民楼沿街商铺组成。5#、6#、7#居民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框架结构楼,建筑高度16m,地上总建筑面积为3352.65㎡,地下总建

高层建筑结构六个比

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六个比如和控制? 高层结构设计中经常要控制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周期比、位移比和刚重比“六种比值”,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5、周期比:主要为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 6、刚重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稳定性,以免结构产生滑移和倾覆 1. 位移比(层间位移比): 1.1 名词释义: (1)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 (2) 层间位移比:即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与平均层间位移角的比值。 其中: 最大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 平均水平位移:墙顶、柱顶节点的最大水平位移与最小水平位移之和除2。 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与层高的比值。 最大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 平均层间位移角:墙、柱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除2。 1.3 控制目的: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 1 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1.2 相关规范条文的控制: [抗规]3.4.2条规定,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当存在结构平面扭转不规则时,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高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高规]4.6.3条规定,高度不大于150m的高层建筑,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间之比(即最大层间位移角)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 结构休系Δu/h限值 框架 1/5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 1/8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