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答案(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A) (2008年考研题)

A. 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 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 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2. 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2009年考研题)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B ) (2007年考研题)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B)(2004年考研题)

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

5.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2003年考研题)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BCD) (2010年考研题)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2010年考研题)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3."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已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AC)(2009年考研题)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4. 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ACD)(2006年考研题)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5.下列有关历史创造者的观点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BCDE)(2003年考研题)

A.人人创造历史

B.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C.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D.人们总是在既定条件下创造历史

E.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三、辨析题

1.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案要点:

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人与人之间联系和交往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答案要点:

这是恩格斯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的正确论断。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同一时代的不同国家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并不一定处于时代前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其社会意识不一定滞后,有的还超过生产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如18世纪末的法国之于英国,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德国之于英、法两国,前者的经济发展水平均不及后者,但在思想领域的发展却是领先的。

四、材料题

材料2(2008年考研题)

现在国际上担心中国很快就会成为世界头号污染物排放国:而且再过25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总各。……中国的高速崛起,会用掉全球大半的能源,加重能源危机;由于巨大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污染源,中国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威胁。

材料3

从1950年到200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占世界同期累计排放量的9.33%(同期发达国家排放量占77%,而此前的200年间,发达国家更是占到95%);1950年到2002年的50多年间,中国人均排放量居世界第92位,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1990年到2004年的15年间,单位GDP每增长1%,世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增长0.6%,中国增长0.38%。

(摘自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刚刚参加完印尼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来到中国,针对近年来中国为节能减排所付出的努力,佐利克说,中国已经形成强烈共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关注环境保护,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他认为,中国政府在降低能耗、提高车辆能将标准,以及发展全球碳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中国本身发展意义重大,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做出贡献。

(摘自中国广播网有关报道)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气候变化的严峻事实对我们理解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何启示?

(2)评析“中国气候威胁论”并指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

答案要点:

(1)从材料上看出来,自然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有限度的;同时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当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时,就会造成各种危害.人类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当代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2)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地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在工业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全球性经济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应负主要责任。在气候问题上,有些人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这既不客观也不公正,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事实上,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不论从中国的历史累计排放量、人均排放水平或者从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看,宣传"中国气候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都是错误的。

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尽管目前中国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采取了一系列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①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③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保护;④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人口增长;⑤加强法制建设,开展全民教育。

五、论述题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

该规律基本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该规律客观要求: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当前社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热统第三章作业答案

3.4 求证: (a ),,;V n T V S T n μ?????? =- ? ??????? (b ),,.T p t n V p n μ?????? = ? ??????? 解:(a )由自由能的全微分(式(3.2.9)) dF SdT pdV dn μ=--+ (1) 及偏导数求导次序的可交换性,易得 ,,.V n T V S T n μ?????? =- ? ??????? (2) 这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a ) 类似地,由吉布斯函数的全微分(式(3.2.2)) dG SdT Vdp dn μ=-++ (3) 可得 ,,.T p T n V p n μ??????= ? ??????? (4) 这也是开系的一个麦氏关系. 3.5 求证: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解:自由能F U T S =-是以, ,T V n 为自变量的特性函数,求F 对n 的 偏导数(, T V 不变),有 ,,,.T V T V T V F U S T n n n ????????? =- ? ? ?????????? (1) 但由自由能的全微分 dF SdT pdV dn μ=--+ 可得 ,,,,, T V T V V n F n S n T μμ??? = ? ????????? =- ? ??????? (2) 代入式(1),即有

,,.T V V n U T n T μμ?????? -=- ? ??????? (3) 3.7 试证明在相变中物质摩尔内能的变化为 1.m p dT U L T dp ?? ?=- ?? ? 如果一相是气相,可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试将公式化简. 解:发生相变物质由一相转变到另一相时,其摩尔内能m U 、摩尔焓m H 和摩尔体积m V 的改变满足 .m m m U H p V ?=?-? (1) 平衡相变是在确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发生的,相变中摩尔焓的变化等于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即相变潜热L : .m H L ?= 克拉珀龙方程(式(3.4.6))给出 ,m dp L dT T V = ? (3) 即 .m L dT V T dp ?= (4) 将式(2)和式(4)代入(1),即有 1.m p dT U L T dp ???=- ?? ? (5) 如果一相是气体,可以看作理想气体,另一相是凝聚相,其摩尔体积远小于气相的摩尔体积,则克拉珀龙方程简化为 2 .dp L p dT R T = (6) 式(5)简化为 1.m RT U L L ???=- ?? ? (7) 3.9 以C βα表示在维持β相与α相两相平衡的条件下1mol β相物质升高1K 所吸收的热量,称为β相的两相平衡摩尔热容量,试证明: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题库

绪论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C A.工业手工业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 )B A.实事求是的精神 B.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远大而崇高的革命理想 D.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B.可知论和唯物辩证法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辩证法与认识论 4、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品质是( )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 ( ) 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共产主义社会 C.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6、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 7、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B A.辩证分析方法 B. 剩余价值学说 C.理论联系实际方法 D.社会主义学说 8、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C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D 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工人罢工和起义 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B

单片机课后第三章习题答案(DOC)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作业 第三章 1 设内部RAM中59H单元的内容为50H,写出当执行下列程序段后寄存器A,R0和内部RAM中50H,51H单元的内容为何值? MOV A,59H ;A=50H MOV R0,A ;R0=50H MOV A,#00H ;A=00H MOV @R0,A ;50H=00H MOV A,#25H ;A=25H MOV 51H,A ;51H=25H MOV 52H,#70H ;52H=70H A=25H R0=50H 50H=00H 51H=25H 2请选用适合的指令对P0口内容作修改(例如使P0.0~P0.3不变,P0.4~P0.7为0) mov A,P0 ANL A ,0fh mov P0,A 3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可以用哪些指令来实现?举例说明。 答: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指令有: MOVX @DPTR,A MOV DPTR,#0100H MOV @DPTR,A MOVX A,@DPTR MOV DPTR,#0200H MOV A,@DPTR MOVX A,@Ri MOVX A,@R0 MOVX @Ri,A MOVX @R1,A 访问程序存储器指令有: MOVC A,@A+PC MOVC A,@A+DPTR 4设堆栈指针SP中的内容为60H,内部RAM中30H和31H单元的内容分别为24H和10H,执行下列程序段后,61H,62H,30H,31H,DPTR及SP中的内容将有何变化? PUSH 30H ;61H=24H PUSH 31H ;62H=10H SP=62H POP DPL ;DPL=10H POP DPH ;DPH=24H SP=60H MOV 30H,#00H ;30H=00H MOV 31H,#0FFH ;31H=0FFH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题库

21、只有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才能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1、答:错误。(3分)(1)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应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而不是彻底否定。(3分)(2)借口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在理论上是否定一切,从而否定发展的形而上学观点;在实践中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全盘肯定西方文化的崇洋媚外思想。(2分)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2、答:错误。(3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1分)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3、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也成了商品。 23、答:错误。(3分)劳动在任何条件下都是劳动力的使用,能够成为商品的只能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3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向工人购买的是劳动力。(2分) 21、唯物主义都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错误。(3分)唯物主义一般都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认为这种反映具有能动性。(3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一般会否认这种能动性。(2分) 22、人的现实本质是由他/她的选择决定的。错误。(3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体系。(3分)人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到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的限制,所以人的选择并不能决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2分) 23、剩余价值不产生在流通领域中。正确。(3分)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3分)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产生剩余价值,但可以实现剩余价值。(2分) 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错误。(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不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存在于整体之中,且只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才能存在。不能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相混同。(2) 22、真理没有阶级性。正确。(3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3分)因而真理的内容不因任何认识主体的意志和要求而改变,这就是所谓真理没有阶级性。(2分)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错误。(3分)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乃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材料分析题 1.分析下列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不同观占 ? 八、J ? 【材料1】 孟轲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认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2】 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舍英雄几无历史” o胡适说:英雄人物“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 【材料3】 黑格尔认为,历史不是个人随意创造的,而是决定于某种“客观精神”。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驰骋全世界,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

【材料4】 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材料5] 马克思指出:“如爱尔维修所说的,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恩格斯也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它,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

请回答: (1)材料1思想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2)分别指出材料2和材料3的思想倾向,说明材料2和材料3的共同点。 (3)材料4是什么观点?材料5体现了什么思想? 2.用有关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有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第三章作业及参考答案讲解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 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 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 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 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 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 (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O—烯烃(Olefin); 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 答:(1)高温: 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 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 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为获得尽可能多的烯烃,必须采用尽可能短的停留时间进行裂解反应。 从动力学的角度:由于有二次反应的竞争,对每种原料都有一个最大乙烯收率的适宜停留时间。 温度--停留时间对产品收率影响 (a)对于给定原料,相同裂解深度时,提高温度,缩短停留时间,可以获得较高的烯烃收率,并减少结焦。 (b)高温-短停留时间可抑制芳烃生成,所得裂解汽油的收率相对较低。 (c)高温-短停留时间可使炔烃收率明显增加,并使乙烯/丙烯比及C4中的双烯烃/单烯烃的比增大。 6.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在何处?应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答:裂解反应的技术关键之一是采用高温-短停留时间的工艺技术。提高裂解温度,必须提高炉管管壁温度,而此温度受到炉管材质的限制。因此,研制新型的耐热合金钢是提高反应温度的技术关键。 当炉管材质确定后,可采用: (1)缩短管长(实际上是减少管程数)来实现短停留时间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提高裂解温度。 (2)改进辐射盘管的结构,采用单排分支变径管、混排分支变径管、不分支变径管、单程等径管等不同结构的辐射盘管,这些改进措施,采用缩小管径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共 30小题,每题 1分,共 30.0分 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A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特殊性 B 、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 、夸大了事物发展的反复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趋势 D 、夸大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连续性,否认了新旧事物之间的间断性【正确答案是】:C 2. 规律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A 、主观性和个别性 B 、客观性和普遍性 C 、社会性和历史性 D 、稳定性和不变性 【正确答案是】:B 3. 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 、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正确答案是】:A 4.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可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B 、形而上学的错误 C 、经验论的错误 D 、唯理论的错误 【正确答案是】:C 5. 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 、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 、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正确答案是】:D 6. 社会意识是 ( A 、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B 、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 C 、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D 、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正确答案是】:C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B 、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 、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 、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正确答案是】:A 8. 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排斥了主体选择的作用 B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 、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 D 、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答案是】:B 9. 从历史上看,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 ( A 、唯一形式 B 、辅助形式 C 、必要形式 D 、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是】: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3章_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两种完全正相关股票的相关系数为( B )。 A、r=0 B、r=1 C、r=-1 D、r=∞ 2、已知某证券β系数为2,则该证券的风险是( D )。 A、无风险 B、风险很低 C、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 D、是市场平均风险的2倍 3、A公司1991年发行面值为$1000的债券,票面利率是9%,于2001年到期,市场利率为9%,定期支付利息。债券价值为( B )。 A、951 B、1000 C、1021 D、不确定 4、某公司每股普通股的年股利额为4.2元,企业要求的收益率为8%,则普通股的内在价为( A )(假定股利固定不变) A、52.5元/股 B、33.6元/股 C、5.25元/股 D、48.6元/股 5、两种股票完全正相关时,把这两种股票组合在一起,则( B )。 A、能分散全部系统性风险 B、不能分散风险 C、能分散一部分风险 D、能分散全部非系统性风险 6、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 j=R F+βI(k m-R F)中,哪个符号代表无风险报酬率( B ) A.K I B.R F C.βI D.K m 7、下列哪项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B ) A.罢工 B.通货膨胀 C.新产品开发失败 D.经营管理不善 8、要对比期望报酬率不同的各项投资的风险程度,应该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贝他系数 D风险报酬系数 9、某优先股,每月分得股息2元,年利率为12%,该优先股的价值为( A )。 A200元 B16.67元 C100元 D150元 10、普通股的优先机会表现在: ( A ) A优先购新股 B优先获股利 C优先分配剩余财产 D可转换 11、两种股票完全负相关时,则把这种股票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时( A )。 A 能分散掉全部风险 B能分散掉全部系统风险 C 能分散掉全部非系统风险 D 不能分散风险 12、市场无风险利率为5%,市场组合收益率为10%,A公司的 系数为2,则A公司必要收益率是( C )。 A、5% B、10% C、15% D、20% 13、普通股价格10.50元,筹资费用每股0.50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50元,股利增长5%,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D )。(该题目属于第六章内容,暂时不做要求) A、10.5% B、15% C、19% D、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1×20=20分) 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党的出现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 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C.激变论的观点 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 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实验和工业 B.人的经验 C.科学理论 D.逻辑证明 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客观事物 D.人的意识 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 A.被大多数人承认 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第三章作业答案

第三章作业答案 1 80C51单片机有哪几种寻址方式?请列表总结每种寻址方式所对应的寄存器和存储空间答: 2.试写完成以下每种操作的指令序列。 (1)将R0的内容送到R1 答:MOV A, R0 MOV R1,A (2)内部RAM单元60H的内容送到寄存器R2; 解法一:MOV A,60H MOV R2,A 解法二:MOV R2,60H (3)外部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内部RAM单元60H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60H,A (4)外部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寄存器R2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R2,A (5) RAM单元1000H的内容传送到外部RAM单元2000H 答:MOV DPTR,,#1000H MOVX A,@ DPTR MOV DPTR,,#2000H MOVX @ DPTR,A 3.若(R1)=30H,(A)=40H,(30H)=60H,(40H)=08H。试分析执行下列程序段后上述各单元内容的变化。 答:MOVX A,@R1 ;A=60H MOV @R1,40H ; (30H)=08H MOV 40H,A ;(40H)=40H

MOV R1,#7FH ;(R1)=7FH 结果为(R1)=7FH, (40H)=40H, (30H)=08H,( A)=60H 4、若(A)=E8H,(R0)=40H,(R1)=20H,(R4)=3AH,(40H)=2CH,(20)= 0FH,试指出CY、AC和OV的值。 答:MOV A, @R0 ; (A)=2CH, R0=40H MOV 40H,#0FH ; (40H)=0FH ADD A,R4 ; (A)=66H, (CY)=0, (AC)=1, (OV)=0 SW AP A ; (A)=66H DEC @R1 ; (20H)=0EH, (R1)=20H XCHD A, @R1 ; (A)=6EH, (20H)=06H, (R1)=20H 5、若(50H)=40H,试写出执行以下程序段后累加器A、寄存器R0及内部RAM的40H、41H和42H单元中的内容各为多少? 答:MOV A ,50H ; (A)=40H MOV R0, A ; (R0)=40H MOV A,#00H ; (A)=00H MOV @R0, A ; (40H)=00H MOV A ,3BH ; (A)=(3BH) MOV 41H, A ; (41H)=(3BH) MOV 42H, 41H ; (42H)=(3BH) 即最终结果为(R0)=40H , (40H)=00H , (A)=(3BH) ,(41H)=(3BH) , (42H)=(3BH) 6、试编写程序,将内部RAM的20H、21H和22H三个连续单元的内容存入2FH、2EH和 2DH单元。 解法一:MOV R2,#03H MOV R0,#20H MOV R1, #2FH LOOP: MOV A,@R0 MOV @R1,A INC R0 DEC R1 DJNZ R2, LOOP SJMP $ 解法二:MOV 2FH,20H MOV 2EH,21H MOV 2DH,22H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集)第三章 答案

第三章处理机调度与死锁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A )。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作业调度又称为[1A],它决定将哪些在外存储器上的处于[2D]状态的作业调入主机内存。 系统经作业调度程序选中一个或多个作业后,就为它们分配必要的内存、设备及软资源。然后控制权就交给了[3B],由[3]将它们变为一个或一组[4C],并[5A]。供选择的答案: [1]:A、高级调度B、低级调度C、中级调度D、进程调度 [2]:A、就绪B、阻塞C、提交D、后备 [3]:A、存储管理模块B、处理机管理模块C、文件管理模块D、设备管理模块 [4]:A、指令B、子程序C、进程D、程序段 [5]:A、把它们挂到就绪队列上B、为它们分配处理机 C、把它们挂到后备队列上 D、为它们分配设备 3、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A )中。 A.外存 B.内存和B D.扩展内存

4、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A )。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5、作业在系统中存在与否的唯一标志是(C)。 A.源程序 B.作业说明书 C.作业控制块 D.目的程序 6、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A)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 优先级法 7、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B )。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8、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B)。 A.先来先服务法 B. 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9、操作系统中,(A)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 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 存储和设备管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学考试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大纲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1)识记: 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作为个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 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根据恩格斯的描述,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做以下几点说明: ①马克思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了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 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④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

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指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在其形成、壮大和准备资产阶级革 命时期的哲学,包括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 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黑格尔把辩证法应用于 研究人类社会历史,把人类社会历史描述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过程,认为历史的发展具有必然性, 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 并且不能把发展的观点坚持到底,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马思主义的鲜期特征: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尤其是中国的历史进程。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不但没有过时,而且日益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论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5个)①内容与形式②本质与现象③原因与结果④必然与偶然⑤现实与可能为什么矛 盾的方法是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矛盾分析方法。因此,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坚持和正确运用对立统-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关于什么是底线思维,如何坚持培养提高底线思维?底线就是不可逾越的界限,是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①要严守原则,不仅要划清底线,更要坚守底线,不能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②要以积极的态度研判风险、防患于未然,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坚定信心,以实际行动化解风险,变挑战为机遇,追求最佳结果;③坚持底线思维,要做到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表现: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价值的基本特性:①价值的主体性②价值的客观性③价值的多维性④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劳动力价值的组成:①维护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②维持劳动者家属的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③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①货币资本循环。 ②生产资本循环。③商定资本循环。新变化的表现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