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冀教版课后练习二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冀教版课后练习二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冀教版课后练习二十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冀教版课后练习二

第1题【单选题】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17年关税调整方案》已经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国务院批准,于2017年1月1日起实施。但是我国的这种关税自主权在近代却一再遭到破坏,涉及的条约有( )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政界议论纷纷:下列哪些议论符合史实( )

①美国:中国,你的一个孩子走了。

②英国:我们可以在东交民巷设大使馆了。

③日本:我们的机器也可以搬到中国去了

④德国:我们的军队可以驻扎山海关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民族英雄邓世昌牺牲于( )

A、黄海大战

B、威海卫战役

C、廊坊大捷

D、中途岛海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对下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 )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允许日本在中国设立工厂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896年,美国首先和中国“合办”门头沟煤矿,在中国投资办厂。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 )

A、甲午战争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C、鸦片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面是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 )

A、中国地主阶级开始近代化的探索

B、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D、列强对中国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D、甲午中日战争后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第十六章(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两例。(3)针对中国19世纪末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riben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riben……十年而霸图定矣。”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二: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三:毛泽东说:“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riben”?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孙中山为什么说“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春愁》丘逢甲作于1896年材料二: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时,会见华侨和留学生各界代表,谈到关系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材料一中"去年今日割台湾"指的是什么时间中国被迫签订什么条约?

""

材料二中"国之大殇,乡之深愁!"是指什么?

""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随着西方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较量是哪一战争?这次战争签订了哪一条约?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什么?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举两例即可)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这个条约的签订与哪场战争有关?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哪一个?在这一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何感想?

【答案】:无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三个条约的签订者都是从海上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A、正确

B、错误

三个条约都使中国开放了通商口岸。

A、正确

B、错误

三个条约所涉及的战争都使北京城经历了浩劫。

A、正确

B、错误

三个条约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正确

B、错误

三个条约都割占了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

2021年中考历史复习 八上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八上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教案01 新 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 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相关录像片断,并提供相关图片和动态地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使学生自然融入历史情境中去感知历史。 教师导学质疑,在演示课件的同时,以启发和讨论探究为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利用闻一多和丘逢甲的诗句,增加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学习邓世昌等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东南沿海背景地图前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 二、讲授新课: (一)、黄海大战: 地图背景移动,出现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记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②、理解邓小平再次复出对党和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了解针对“两个凡是”在思想理论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比较分析、完整领悟: 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②、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唯物史观: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 ②、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 二、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作为朋友,我想知道在你身边有没有一些侵犯你合法权力的行为?对待这些违法行为该如何做?可见同学们有很强的法制观念。但是你了解在我国那段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岁月吗?(文化大革命)是什么事件扭转了文革期间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的局面、使十年文革中遗留的诸多问题得以解决?今天就让我们在《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中找寻答案吧。 【学案导学自主合作】 请同学们结合学案中的[导学提纲]进行自学,并填写,在期间如有疑问同桌间、小组内交流解决,若仍有疑问记录并提交给老师,我们共同解决。 (老师在学生自学教材期间,巡视学习情况,并随时搜集把握学生的疑难问题,选取有代表性的、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展示) 【释疑解难展示提升】 大家准备好了吗,下面让你一显身手,展示下你的预习效果。十年文革使虽已结束,但中国并没有因此走出困境,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了文革后我国发展的两年的徘徊。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情景剧场,去体验那段徘徊的岁月。要求你要认真观赏,情景剧结束后你要回答一些依据情景剧而设置的问题。掌声鼓励欢迎我们的班级演出团闪亮登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 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 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 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 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 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 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 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 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 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口号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战争》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情景模拟等方法。 【学情分析】 课本内容高度简化,没有系统,前因后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尤其是层次靠后的班级学生。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建构起一个简单的知识图表。 【板书设计】 一、甲午战争(1894--1895) 1、爆发原因 2、经过——黄海大战 3、结果 二、《马关条约》 1、签订时间和内容:1895年 2、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请几个同学跟大家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学生展示) 教师(选择性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中在哪些地方发生了战役?2、你知道这场战争中有哪些爱国英雄人物吗? 二. 学习新课、感悟历史

利用课件展示三个国家:清、朝鲜、日本的地理背景。 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 教师: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教师: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教师: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 1894年,夹在两国间的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请求清政府“助剿”,处心积虑的日本寻找到了挑起战争的机会。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所以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1、教师:请大家从形势示意图上找出战争爆发的时间和地点。 学生:时间:1894年7月地点:朝鲜丰岛海面 教师简介战争的爆发。日本不宣而战,日本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 2、战争的经过 教师教会学生根据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战争发生的2个战场,及战役发生的地点。 学生归纳出两个战场:朝鲜与中国本土 战争的两个阶段:1894年7月~1894年9月1894年10月~1895年4月 战争中四场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黄海大战) 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 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邓世昌像。) 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日本控制了制海权。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适当介绍慈禧太后、李鸿章的做法。)学生:妥协退让,避战求和。 教师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揭露日军罪行。 教师: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 教师演示日军荣成湾登陆,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教师:《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和地点及双方代表各是什么? 学生:1895年4月在日本马关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出示“1895年4月”及会场、李鸿章、伊藤博文像)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精品教案

第4课 洋务运动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 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 4.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怎样学习西方的?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教师提问: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 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近代军事工业。 2.教师提问: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

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学生回答: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实现强兵,接下来在看看清政府是如何实现强兵的?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2.教师讲解:洋务派建立的新式海陆军,尤其是海军,成为当时亚洲第一水师,势力雄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教师指出: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你的看法如何?(学生回答) 4.教师进一步阐述: 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 三、课堂总结 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新文化运动

第8课新文化运动 [课标内容]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他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有关作者的有关作品,查找相关资料,开展展示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整理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以及新文化运动的情况,能以陈独秀等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坚定信念、不畏艰难、勇于创新、不惜为思想解放运动献身的精神。〖教材分析与处理〗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情况,由三个代表人物和三个代表内容组成: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口号;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推动新文化运动向前发展。教材内容的安排可以说是提纲挈领,独具匠心。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解放运动,为中国社会日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教材通过选取三个代表人物来表现这一历史事件,既可以让教材内容形象化、富有趣味,又可以让学生掌握通过了解代表人物把握历史事件的方法。在处理教材时,拟以代表人物为基础,弄清人物与事件的联系、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再通过一系列活动,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程标准描述可以看出,本课内容大都属于“列举”“知道”“了解”层面的要求,目标不难达到。所以尝试性地把这节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设计成了以历史活动为主的课,把学习的重点由获取知识转向发展学生阅读、组织、合作、交流等多种历史学习能力和形成一定认识上。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是“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教与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学会通过《甲午战争示意图》掌握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事迹;熟练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从战争经过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揭示清政府的反动、腐朽本质;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要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清朝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教与学的重点 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与学的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与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 2.教师: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在近代成为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1.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交流、讨论。 自学要求:依据下列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出知识结构,并将自学中发现的疑难点记录下来以备交流。 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引发这场战争的因素还有哪些?为什么把这场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②阅读教材并结合《甲午战争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说出几次战役的名称、时间、相关人物、重大影响。 ③《马关条约》的时间、人物、内容、影响? 2.自学效果反馈,跳出教材,同桌互相提问。相信你是最棒的!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生生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温馨提示: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标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师生合作: 1.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出现的问题,并抽查部分学生,检验自学效果。 2.教师精讲点拨: 一、黄海大战: 【引导】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序号: 4 主备人:审核人:、、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台湾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英雄事迹。 2、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的程度。 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自主学习探讨 (一)预习导入 “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句哪一字不启人蒙昧、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二)自主学习内容 一、黄海大战 1、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接着,又发动。这一年是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战争叫做“”。 2、经过:1894年9月,中国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双方激战达五小时之多。 3、结果:四艘日舰包围,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但要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号撞去。日舰慌忙躲避,同时施放鱼雷,击中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二、《马关条约》 1、背景:黄海大战后,日本海军进攻,很快就侵占了辽东半岛,接着就夹击。威海卫是的基地,结果,全军覆没。慈禧太后急忙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本议和。年月,和日本首相签订了《马关条约》。 2、内容:清政府割、、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允许日本在中国;增辟等。 3、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4课 甲午战争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黄海海战,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其影响。 2、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妥协退让造成的。 3、让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1、黄海大战。 2、《马关条约》签订的情况和内容。 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导学问题】: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6—18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一)、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年 2、交战双方是和, 3、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侵略、称霸 的梦想,因而发动侵华战争,因为这一年是旧历年,因此这次战争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4、经过: ①在黄海战役中,致远舰管带,在弹药将尽的情况下,英勇地向日舰撞去,最后壮烈牺牲,他无愧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②在威海卫战役里,舰队全军覆灭,太后急忙命李鸿章赴日本议和。 ③日本屠杀居民,军民在新竹痛击日本侵略军。(二)《马关条约》 1、时间:。 2、该丧权辱国的条约是和日本首相鉴订的。 3、《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比较

[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2、我们的问题是: 交流结果: 3、老师的问题: 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为哀悼那位英雄而写?你能否讲述一些关于他的事迹?本次战争中还有哪些事情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何感想?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说这番豪言壮语的,是在中日黄海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民族英雄() A.佟麟阁 B.邓世昌 C.戚继光 D.赵登禹 2、“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3、与《南京条约》比较,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A.割地 B.赔款 C.开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4、“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与该诗 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与中英5、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南京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课堂小结】:(请你回忆本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构建本节的知识体系) 【拓展延伸】: 台湾是1895年被日本割占的,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的怀抱,被日本侵占整整50年,请结合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联系,给台湾中学生写一封 信,谈一下对今日台湾问题的看法。 【回忆收获】: 本节课学完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困惑?请都写下来吧。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辛亥革命》教案 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8课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掌握制作历史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掌握制作大事年表的基本技能;了解孙中山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巧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查找有关材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本课的重点是辛亥革命。通过了解同盟会成立的过程及其革命纲领,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性质。通过了解中华民国建立前后的斗争历程,进一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如何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深远,如何通过史实总结出来,这需要运用分析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而这些对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二、知识构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练习 新人教版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黄海大战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________、侵略________、称霸________的梦想,出兵占领朝鲜国都________,接着,又发动____________。 概况:1894年9月,中国____________执行护航任务,在____________遭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________为保护旗舰,为国捐躯。 知识点2《马关条约》 背景:黄海大战以后,清政府一味向敌人妥协,致使日军肆意横行,很快就侵占了____________,接着又夹攻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全军覆没。 签订时间:1895年4月 双方代表:________、伊藤博文。 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________、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允许日本在中国________;增辟通商口岸等。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______程度。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黄海大战 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辑冲重围,万火从中呼杀贼。”根据所学历史知识,下列选项中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5年10月5日,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考古学家认为该沉船最有可能是邓世昌率领的() A.致远舰 B.超勇舰 C.经远舰 D.扬威舰 3.2015年11月1日梅兰芳大剧院隆重上演大型原创沪剧《邓世昌》,要重温邓世昌率领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历史素材是() A.平壤战役 B.威海卫战役 C.虎门战役 D.黄海大战 知识点2《马关条约》 4.“第四款: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该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瑷珲条约》 5.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 ..的是() A.邓世昌牺牲在黄海大战中 B.战争爆发于1894年,结果签订《北京条约》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D.战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台湾人民遭受日本的殖民奴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和掌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和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其内容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华民国内、外政策的材料补充,使学生认识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讲述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华民国建立以及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史实讲述,让学生明白实现民主政治的曲折性,从而让学生树立实现民主制度化的远大目标 【重点难点】 重点: 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难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古代哪些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意思就是他们是龙是天的儿子,上天派下来做皇帝的。他们出生的时候或者所到之处都会有奇异的事情发生。像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就称他母亲生他的时候有金龙卧在他家的屋顶。在鸿门宴里范增劝项羽杀刘邦就是因为“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的主人翁不是刘邦,而是袁世凯。话说袁世凯有一天早上他起床叫婢女进来伺候更衣洗脸,可是那个婢女一进房间门口就就被眼前看到的情景吓到了,手里端着的脸盆也掉地上砰地一声响。婢女做错了事,肯定是受罚甚至挨打的。可是能在袁世凯身边做贴身婢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这个婢女就说她刚刚看看一条金龙躺在床上,她是被金龙的威严吓到,才弄洒了脸盆。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婢女没有受罚还得到很大一笔奖赏。可是你们猜那个婢女到底是看到了什么?她看到了一个大蛤蟆躺在床上。从此以后袁世凯就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是金龙转生,是真龙天子,所以想尽办法要登上帝位。不过故事毕竟是故事我们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实性,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袁世凯怎么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位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第4课《洋务运动》 一、选择题 1.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此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3.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 其间兴办了京师同文馆 D. 经过洋务运动,使清政府富强起来 4.标志着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愿望破产的是( ) 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 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 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6.中国近代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7.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 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 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 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D. 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8.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在运动后期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以下哪一企业是在这一旗号下创办的( )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福州船政局③汉阳铁厂 A.①B.②C.③D.①③ 9、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辛亥革命同步习题1

第8课辛亥革命 一、选择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东京(日本)2.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保国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3.中国近代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三大政策 C.中体西用 D.自强求富 5.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军已无力抵抗 B.同盟会的有力领导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各省的革命党人支持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7.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B.以资产阶级立宪派为主体的政府 C.以工农革命群众为主体的政府 D.资产阶级和清政府联合政府 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9.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A.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新军 B.四川保路运动日益扩大,清政府加强了对武汉的控制,形势对湖北革命党人不利 C.起义由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发动 D.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并宣布建立中华民国 (天门市2001年) 10.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嘉兴舟山台州衢州金华市2002年) 二.填空题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称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 13._________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中国 ____________。 三.动脑筋 14.“……中国革命六年后俄国才有革命。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以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学习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把作为基本国策侵,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时间:年至年 3.经过: (1)黄海大战:年9月,致远舰管带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威海卫之战:日本夹击山东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年4月慈禧太后任命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条约》。 (二)《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反馈导学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二)自主探究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三)研讨交流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

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指的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895年 2.光绪诗句“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3.把台湾割走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规律是() A.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B.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C.已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 D.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五)总结拓展 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三、课后巩固 完成本课同步练习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