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胡肖飞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胡肖飞 发表时间:2020-04-01T09:50:11.0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月2期作者:胡肖飞[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教学中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由于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受到众多一线 历史教师的关注。 胡肖飞桂平市石龙镇第一初级中学 53722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在教学中人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成绩,同时也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等,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初中歷史教学中,由于其所涵盖的知识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所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受到众多一线历史教师的关注。 【关键词】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3-150-01 经过十余年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课程观、师生发展观等,引领历史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历史教育教学水平。近年来,历史高效课堂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形成一种风潮,如何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运用适合、有效的历史教学策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把历史课堂上成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应用,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实践与反思。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手段及媒体的总和。历史教学策略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历史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历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深深知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完全关系到历史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历史教学策略有什么特点 (一)具有指向性 历史教学策略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目标是教学整个过程的“靶心”或出发点。历史教学策略的选择行为不是主观随意的,而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已作出的选择行为(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需要对选择行为进行反省,继而作出再选择,直到达到目标。因此,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问题情境、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目标,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放之四海皆准的教学策略是不存在的。只有在具体的条件下,在特定的范畴中,教学策略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当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解决了想解决的问题,一个策略就达到了应用的目的。 (二)具有整合性 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子过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过程。因此,在选择和制定历史教学策略时,必须统观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考虑其中的各要素。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进程和师生相互作用方式作全面的安排,并能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地反馈、调整。也就是说,历史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三)具有可操作性 任何历史教学策略都是针对教学目标的每一具体要求而制定的,具有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技术和实施程序,它要转化为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动,就必须要求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的历史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任何历史教学策略都应该是针对教学目标中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具备相对应的方法、技巧。从这个角度来说,历史教学策略就是达到教学目标具体的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且可以转化为教师的外部动作,最终通过外部动作来达到历史教学目标。 三、历史教学策略与有效教学的关系 历史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实现历史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如何将历史教学策略运用于课堂的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教学设施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活动。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发展的如何,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教学。同样的道理,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是无数历史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时代也要求我们构建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因而历史教学策略的选用就尤为重要了。 总之,教师不论应用何种教学方法,其最终目的都是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进而更好地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参考文献 [1]马芹.《历史与社会》课改中教学方法的转变[J].试教通讯?历史与社会,2003.

2021年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农村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调查目的:通过对贺家桥中学师生对历史学科认知的调查, 了解普通农村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的现状, 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找出问题症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以促进农村中学历史学科教学的发展。 调查时间:XX年2月27日到XX年5月1日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实地访问、问卷调查、上网搜集资料等等。 长期以来, 在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 教师只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教授,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关注不够, 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历史学科也存在偏见, 将其归于副科, 不予以重视。而历史学科的真正意义, 确是博大精深的, 随着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的提出,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 先导性的重要作用。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 在培养学生的人精神和健全的人格方面和现代公民意识方面以及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发挥着十_大多集中在讲故事的学科, 研究过去的一门学科在我所交流的学生当中, 他们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都不够全面, 只是认识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或者两个方面。也许和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相关, 关于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 对于我们个人价值情感的熏陶、提升我们到的修养境界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_王越群

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现状之分析 王越群 (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 要] 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为了准确了解目前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基本状况,本文结合西安地区部分历史教师调查,分析了目前历史教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历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问题,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学 历史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5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5564(2003)02-0045-03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到西安市6个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以及厂矿子校的103名中学历史教师,采取的是问卷、谈话、咨询、侧面了解等方式。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与文化程度 30岁以下:30人,占29.1%;30-40岁:占40.9;41-50岁:30人,占29.1%;50岁以上:1人,占0.9%。 从以上统计数字来看,这是一支老中青结合、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40岁以上的教师占30%,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事业心和责任心较强,在以老带新、培养和影响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数量上占多数的中青年教师,都是从正规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的大学生,是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后继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知识结构比较系统合理,而且富有理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勇于开拓进取创新。教师队伍年龄层次结构的合理性,为实施新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及素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条件。 大学本科学历的80人,占77.7%;大专文化的有14人,占13.6%;中专毕业的有4人,占5.7%。 从调查统计看,96%的教师具有现阶段要求的大专以上学历,基本符合国家基础教育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师学历的要求。同时,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中学教师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历不达标的教师经过进修或培训将要达到要求,否则就在被淘汰的可能。可以看出,西安地区中学历史教师学历水平远远高于本省其它地区。 2.职称与职务 中学特级教师4人,占4%;中教高级的有45人,占43.5%;中教一级的有50人,占48.5%;中教二级以下的有4人,占4%。 从职称情况看,高中各级职称的分布与年龄结构的分布基本相对应,具有梯级结构,中级职称约占50%,是教学的中坚力量,高级职称占40%,是教学中骨干力量。 从调查情况,有35人担任学校的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职务,参与学校的教学与管理,占历史教师总人数的34%。说明历史教师在学校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方法,只要校方能够合理的使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就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师生比例和其他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的师生比例平均为1∶4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8个班;高中的比例平均为1∶300,每位历史教师要带6个班。当然在个别的重点中学,由于教学质量高,生源有保障,但教师短缺,历史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有不少教师要跨年级带课,最多的高中要带10个班,初中要带12个班。但也有不少学校历史教师的工作量不饱满,班少教师多,有的教师就只带1-2个班的课。这说明在目前教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下,有些学校由于本身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质量不 45 2003年6月第18卷 第2期 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 Educational Colleg e Jun.2003 V ol.18 No.2 【收稿日期】2003-03-05 【作者简介】王越群(1959.9- ),男,陕西大荔人,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副教授。基金项目:陕西教育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1K J006)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接下来详细阐述了初中历史 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给行业内人士以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填鸭式枯燥的教学模式,树立新课改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效率。从教学理念、 教学氛围以及多媒体手段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 现如今,全民信息化的时代,一些信息技术也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 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尝到了便捷性的甜头,导致每次进入课堂就开始利用PPT 或影视资料进行播放授课,导致整个课堂成为了教师演示备课成果的舞台,学生 走马观花地赏析历史影视作品和教师制作的PPT,没有引导性的直接教授和足够 的时间思考消化知识,导致学习效果不升反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很多教 学内容增大了不少,并且不同的内容只有有着承上启下的因果关系,如果学生只 是被动接收知识,寻求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刺激,那么实际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或 水平少之又少。不少学生均反映一堂教学课完成后只记住了电影片段中的某些细节,却无法将整个历史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串联起来,这就导致了教学本末 倒置,喧宾夺主。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氛围 兴趣是学习做好的伙伴,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可以促使学生去自主学习,而且还可以使他们形成自己的 思维习惯,使之变得更加独立。在要知道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环境的,良好的教育 环境是造就学生良好品质的基础。而学习氛围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真谛在于,在科学的教育原则指导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定的环境条件, 机智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让学生身心 健康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和影响的重 要途径,是实现社会化的必经之路,在他们成长、发展、成熟的过程中,学校教 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学氛围对学生 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一个无声的教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其特殊的影响作用。无论是校园氛围创设,还是班级氛围创设,都要体现人文性,具有深厚的历 史底蕴,这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那就是,历史能够让人变得聪明,有内涵。 2.2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学生可以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为此,教师应发 挥史料实证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运用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事件的习惯。教 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建立全面的认识,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把握史实,从而形成良好的史料实证素养。以教学“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笔者利用实证史料辅助教学,让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个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石福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渐加大,学校的教学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特别是一些硬件配套设施的补充,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这让我看到了教育进步的曙光。 当然我们也要理智地看到当今教育的诸多弊端。人性的许多弱点暴露无遗。在经济思潮的冲激下,人们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有时高过了基本的道德标准。于是我们的后代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虚荣心在逐渐加强,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认为读书很辛苦,从小就在教室里得过且过。 当今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一类是对孩子教育十分重视,除学校教育外,还要孩子参加些课外培训班。可见家长的良苦用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向他们致敬。无论他们的教育是否科学,或是否成功,至少他们在努力,在为孩子的教育寻找出路。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又为社会文明隐形地贡献微薄之力。另一类是对孩子的学习没当回事,顺其自然,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作怪,让我们分析一下当今教育这一怪胎吧: 自从大学扩招,就业难度一年甚于一年,培养一个大学生,父母又得化费多少心力、财力、物力?就近的说,在我们保安镇,家长及老师对孩子的目标就在黄石实验高中或大冶一中,但又有多少孩子离这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呢?农村孩子从一开始就很难得到优质教育,绝大多数家长或孩子当然也就心灰意懒了——走读书这条路没出路。“上学无用论”思潮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上学无用论”严重阻碍着农村中学教育现状的发展,严重阻碍着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那么“上学无用论”又是如何死灰复燃的呢?下面的一组对比,看了更是一目了然: 一个是马马乎乎没上几年学就进厂务工挣钱,一个是决心供孩子上学的。 请先看进厂务工的——初中毕业之后等长到十七、八岁有力气了便进厂了,一般的每个月可以挣1000元以上,这个标准是对刚进厂而言的。 请再看决心走上学这条路的,在学校里解不完的题,做不完的作业,学不完的知识,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那种厌倦感令绝大多数学生感到生活的缺少趣味。经过几年的拼搏,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好不容易考上一个自己想上的大学。但大学生们的路还没开始呢,相当一部分毕业即失业,找不到工作;一部分找到工作了工资却很低,还不如打工的高呢;一部分工资稍好一些也就是2000多块,但是今后究竟怎么办呢?面对这样的对比,面对这样的现实,家长们会怎么想呢?社会舆论会怎么说呢?面对对此现象印象深刻的家长,你还能说什么呢?你会不会觉得以往的那些劝人上学劝家长供给子女上学的道理变得苍白无力了么?相当大一部分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农村舆论开始对孩子的学习无所谓起来。再说,在他们身边怀揣大把钞票的有几个是高中的优等生,抑或是大学生?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 随着近年来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初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关键。因此,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经验,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初中历史教育是学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受到中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当前的初中历史教育已经变成枯燥的历史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培养的本质!随着教育部关于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课改更注重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基于这样形势,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在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通过创新课堂教学等方式,更注重历史教育对学生的培养作用,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1. 历史教学模式较为陈旧。 虽然我国已经大力推行新课程的改革,但是大多数初中历史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教学模式单一,而且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历史知识进行高强度记忆,或者是照本宣科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本中划出重点内容,以此来达到考试过关的目的。譬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知识教授中,绝大部分教师仅把戊戌变法的过程大致宣讲一遍,然后就重点讲解该事件中考试的知识重点,致使学生对戊戌变法仅仅只有个简单认识,不能深入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这往往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浇灭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制约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2. 初中历史教学缺少良性的课堂互动。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元素,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然而,在当前我国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策略 摘要:初中历史作为学生初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新课标实施以来,许多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本文旨在通过对旧观念的研究与理解,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观念的创新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创新 历史学科教育的使命,在于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要做好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改变落后观念,进行大胆创新。 一、转变教学观念 在素质教育推动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和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时运用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放弃权威思想,转变自己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为学生探讨问题的合作伙伴,做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以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中心开展教育教学。教师积极探索和创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历史学科是绚丽多彩的,就像学生的天资条件各异一样,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教材为本。一方面,教师要有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学生拥有不同的个性,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在教授课本知识的时候,既不能一味地实行填鸭式教学,也不能笼统地对学生实行教学“大锅饭”的形式,要在教学之前形成分层异步的教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使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能力,最后学会做人,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做的不是用书山题海来把知识强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历史素养得以提高,促进学生既能独立自主又能富于个性化的创造性的学习,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学生勇于提出质疑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敢于质疑的精神是培养创新思维精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传统固定的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探究,分析这一结论是根据哪个学术观点或历史资料得出的,这个理论是否严谨完善。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多进行鼓励和正面的历史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发挥长处。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面思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推动他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培养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初中的历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并留给学生进行探索交流的时间,进而培养学生

探究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

探究高中历史人性化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5-08T16:31:06.0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作者:钟志军[导读] 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秉承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 钟志军(广西玉林市福绵高级中学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的地位,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秉承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而灵活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思考和探究。因此,要立足于人性化教学设计的优势,提出了实施人性化教学 的途径,为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人性化;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63-01 引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一教育理念不仅迎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人性化的教学设计能为师生的平等交流搭建平台,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因而,教师应该在历史教学中强化人性化的教学设计,采用有效的途径推行人性化的教学。 1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1课堂中忽视学生的全面提升 在现有的课堂中,教师关注最多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对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却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性教育。教师没有把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精神发展作为教学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全面提升。 1.2学生脱离主体地位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但是在很多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固定统一的:整个课堂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记忆。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主体地位,不再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教师之间不能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1.3课堂中缺少有效的互动 互动是人们获取彼此信息的重要途径,互动在课堂中也同样适用,它可以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也可以帮助学生得到最及时的解答。在课堂中,教师普遍的认为互动就是多提问学生,这样的观念将课堂互动变为形式化的互动,整个过程中缺少真正的交流。 2教学策略 2.1营造人性化课堂的氛围 在现在的课堂中,很多教师也开始注重人性化教学的作用,但对于如何营造这样的课堂时常感到力不从心,通常是设计好教学计划可是在课堂中却无法真正的实现。其实,对于这样的课堂建设,刻意的营造是达不到最好的效果的,这需要教师真正的领会到课堂的内涵,也需要教师正视自己的作用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要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切忌给学生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教师要走到学生中去,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耐心的听学生的意见,要发挥好自己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营造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提高自身的能力。 2.2人性化课堂内容的设计策略 第一,人性化的课堂内容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更要运用情绪和语音两种方式来感染学生。从情绪调控上来说,教师的情绪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所教的内容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推动课堂教学的进行,活跃课堂的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在人性化课堂中要深入挖掘历史知识的人文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贯彻人文这一主基调,用人性化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历史,理解历史,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思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历史知识。首先,把人类的朴素的自然性和社会性融入到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在讲述中国古代农民起义这个专题时,把农民起义的基本需求点出来,就是满足自我的生产和发展。其次,把个人的行为抽象化,以个人的追求贯穿整个历史知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史人物的个人发展和追求影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2.3扩展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历史知识,还应该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史实的前提下,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能够以历史问题作为借鉴,以加深对时事的理解。同时,在历史课本中,由于篇幅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对一些历史事件的描述过于片面,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甚至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疑问和误解。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性化的教学设计,以课本内容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扩展,为学生补充事件的历史背景和所涉及的史实。 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掌握历史事件的脉络,并根据其背景和史实对授课内容进行全面和客观的分析,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2.4图文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本中的插图或是各种和授课内容相关的图画、图片甚至是漫画等设计教学,不但能丰富教学方式,这也是人性化教学方式的体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通常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接触到授课的内容,也能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体验。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图文结合的优势,并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或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搜集相关的图片素材来辅助教学。 2.5模拟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体验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个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性进行模拟历史的活动,带领学生开展课堂中的小型历史剧表演。在对历史事件进行讲解后,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观看相应的影视片段,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角色表演,进行剧情再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集中注意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更能够体会到历史的趣味性,增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一则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收复新疆”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预备铃响后,我胸有成竹地步入教室,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漫漫戈壁沙丘之中一条浓阴蔽日的杨柳路(《甘棠遗泽》画),旁边慢慢出现一首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接着是我的旁白:“同学们,看着这一丛丛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着的左公柳和人们为歌颂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而作的这首诗,我想起了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用动画效果让它出现在整个画面的下方),我非常得意自己的“创作”——用两首诗词作对比,突出左宗棠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时,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两首诗中的杨柳不是同一个概念,前面一首是指杨柳树,后面一首是曲牌名”。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好像在哪看到过,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后人把凉州词传错了,原句可能应该是黄河远上白沙间”。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设计中根本没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诗歌入手,兼考新疆的地理环境,了解左宗棠在治理新疆方面所克服的困难,理解边疆人民对左收复、治理新疆的感激之情,并把你们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个小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察新疆在我国国防中的地位从而理解左为什么坚持收复新疆以及此举的重要意义?(小组成员自由搭配);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之方法 发表时间:2012-09-07T10:03:40.12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2年10月总第114期供稿作者:杜继红[导读] 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杜继红山东省平度市张戈庄镇张戈庄中学266738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对个人素质的要求愈发提高。作为素质教育之一的历史教学,也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改进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初中历史枯燥兴趣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科目在初中教学中重视程度不高 初中历史属于常识课,是“副课”,在中考考试范围中并未列入,致使很多学生以及家长,甚至是教师本身,都不重视。现行的教育制度,部分省市学校会在初二阶段对此类“副课”进行会考,所以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在考试前进行突击性的死记硬背。近几年,历史课成为了会考开卷科目,更是没什么难度,学生意识中的历史课就单纯成为了划书,历史课真正的价值和作用都未认识到。由于社会的现实以及学校决策时的重“主课”轻“副课”,都致使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 2.历史教学枯燥无味,故事性不强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涵盖面广,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敷衍了事,对课程内容不事先备课,更谈不上思索如何更加有效的教学。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重点吃不准,难点讲不清,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很多学生历史课就是休息时间,上课时似听非听,要么就压着主课的课本,偷偷做起作业,更有甚者在下面偷偷看课外书。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改进措施 1.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必须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或者借助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方我们在讲述《鸦片战争》这篇课文前,可以先问学生:“什么是鸦片?鸦片有什么坏处?”学生会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理解的鸦片以及鸦片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影响。等学生解答完,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自己在备课时所找的鸦片和罂粟花图案,告诉大家鸦片的由来,并找出一些因为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的案例,告诉学生鸦片的危害。讲完这些,我会引出课文内容:“既然我们大家已经了解了鸦片的故事,而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场战争叫鸦片战争,为什么这个战争会有此名字呢?它和鸦片有关系吗?”学生带着该疑问,开始阅读课文,从中寻求答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而学生也因为迫切地希望得到正确答案,而不断地去探究,从而增加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主动性。 2.学生自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史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而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身。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学习习惯最好的时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其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方说课前要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预习的过程中,对认为的重难点应勾画出来,关于疑问,最好旁批,在上课的过程中如若未能得到解答,也可直接向教师提问。在阅读课的课文中,不能走马光花,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对文章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子要重点标明,并鼓励学生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而在听课的过程中,学生应做好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讲的很多内容是书上没有的,我们必须做好课堂笔记,以便于课后的复习。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重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为社会服务。比方在讲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时,里面有关于各个朝代和亲的历史,有些和亲的公主嫁入边疆地区后,并未自怨自艾,而是将自己皇朝的先进技术延传下去,帮助其发展。我会让学生假设自己也是一位和亲的公主,你会如何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学生就会众说纷坛,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从而不断地创新。 4.联系当今时事讲述历史 如在讲述《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中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时,我们可以先以最近发射成功的神舟九号导入,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的飞行乘组。这也是中国第一次有女航天员执行该任务。那么我国历史上到底成功发射了几颗卫星呢?什么时候发射的?除了这些科学技术外,我国还有哪些技术成就呢?带着这些疑问,学生产生了兴趣,从而更好地阅读课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参考文献 [1]马晓宁宋小菊素质教育观念下历史教学方法的思考[J]. 西北职教,2007。 [2]石磊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及其应对措施[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3]陈荣胜浅议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初中版),2007。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_0

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 【内容摘要】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文章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展现课堂的魅力,怎样才能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这是笔者从教以来一直尝试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明白了,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智慧,更需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文以《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为例,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三方面来探讨初中历史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展。 一、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航舵 布鲁姆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在现代动态课程观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强调周密的预设是目标生成的前提,目标的动态生成应围绕预设的目标进行。因此,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要探索有

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必须首先研究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目标的预设。新课改下的《历史课程标准》具体把教学目标分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的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发展能力,掌握和运用史学方法,而且培养其养成端正的态度,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所以笔者在备复习课时,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思维特点及本课教材的内容特点,将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简述1917年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意义,提高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了解在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所作的探索,分析苏联新经济政策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创设情境,还原历史,探讨社会主义建设中列宁所作的探索。 (3)了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背景、发生的经过,探讨其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1

浅谈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建议 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薛加民 受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地理学科不参加中考,地理在整个初中教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在教育落后的农村的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通过笔者的调查,就当前农村地理教学的实际浅谈几点: 一、师资奇缺,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今农村,地理教师队员怎样呢?一句话而之:鱼目混珠、杂而不精。其表现一:大学地理专业者甚少,据笔者统计:在我所在的一个比较好一点中心学校七八年级共40个班级,而专业地理老师也就2个人,其中一个还是以前教了几年语文改回来的,像周边差一点的学校基本没有地理老师。其余的地理老师基本上都是在本学科难以胜任的,教学能力较差或者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老师。这些老师根本就不懂地理知识,他们认为教地理把一本书念完了就了事,故要让他们传授更多地理知识给学生简值是强人所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地理教师,在期末考试时班主任监考学生抄抄答案就行了。在农村教师严重缺编的情况下,专任地理老师更是奇缺,偶尔有个专业的也被改为其他的任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学的主导作用难以发挥。 二、地理教师地位低下,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地理近多年来不是中考科目,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学校领导只是为了完成义务教育而开设地理课。地理课在学校课时量中比重较低,地理的1节课只能算0.8课时,同样要准备1节课,可是得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报酬,大大的打击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就现在来看,待遇任然是不公平,同样是不做作业因为政治历史参加中考14课时课算满工作量,而地理要16节课才算满工作量。地理没有专门的教研组,就笔者所在的学校自毕业以来地理曾和生物化学分到一个组,也和政治历史分过一个组,到现在觉得和物理有一个字相同吧又被分到物理组参加业务学习,简直是无稽之谈。领导们在排课时,总是把地理排到上午第四节课和下午的第1节和第2节,地理老师每天可谓是倍受饥饿和困倦的煎熬。主管部门在地理学科的考试也是不予过问,就每年的地理会考,发的通知挺严肃,但至此笔者很少见到领导到校巡查考试情况,考试的结果也是无人过问,主管部门不予严格统计,以至于地理老师在参加职称评定时没有教学成绩,无法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职称评定,只能望而兴叹,后悔自己当初选错了专业。 三、教学教研活动较少,教师水平难以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初中历史教学案例 辛志霞 在学习《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上课,打开多媒体课件,一幅“黄海激战”图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中日双方战舰在海面上战斗,两侧慢慢出现一句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接着我向同学讲述:“同学们,这副挽联是人民为哀悼民族英雄邓世昌而撰写的。在中日海战中,邓世昌带领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他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没入黄海。牺牲后举国震动,光绪帝垂泪亲自为他撰联,以歌颂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伟大业绩而作的。这是我想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岳母为其刺字“精忠报国”(也用动画效果打了上去)。想用历史名句来衬托突出邓世昌的业绩,又能自然的导入新课。 正在这是,一学生举手要求发言,说“老师,错了,精忠报国不是赐给邓世昌的”。可能是他的发言激发了另一位同学的勇气,另一位也站起来说:“我知道精忠报国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岳飞母亲在他后背刺的字,那岳飞和邓世昌有什么相同的呢?” 对这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我一面用较慢的语速表扬他们能思考和大胆提问,一面则以飞快的速度思考应付的办法,如果与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教学任务很难完成,这也不是全班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我的教学计划中根本没有这一环节。如果用以前惯用的手段“这个问题我们课后讨论好吗?”显然是对学生的“外交辞令”(实际是老师不允许讨论)而继续把学生引入我精心预设的教学程序之中,这样做,学生学习的热情、好奇心、学生的创造思维很可能被扼杀了!我当机立断放弃了已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我想我们只要学习一定能弄清所有的问题。现在我提议分小组学习,你们俩(我真诚地微笑着对刚才两位提出问题的学生)如果愿意就带一小组从挽联入手,兼考察黄海的地理环境,了解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所克服的困难,理解邓世昌在打击日本帝国主义时的爱国情操,并把你们的收获给同学们汇报;第二小组从清王朝国家安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优秀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有效学习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