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指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除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2.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3. 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4,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5,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也叫“二语习得”

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7,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没有兴趣,学习目的语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

8,习得与学习: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获得。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

9,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0,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由一些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这些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

11,僵化:僵化(fo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12,外国人话语:所谓“外国人话语”并不是指外国人的话语,而是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这种话语,按照Ferguson(1971)的定义,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的一种简化的语体”。在语音方面,具有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停顿、重音以及夸张等特点;在词汇方面,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方式;在句法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即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13,偏误:系统性的,有规律的系统性偏误。是学习者现时心里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我把杯子碰”,语言能力的不足。

14,失误: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与语言能力无关。不能反映学习者现时的“过渡能力”。

15,语言变异: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如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16,文化适应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Schumann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设。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过程。即学习者是否能够在社会和心理上融入目的语群体。

17,可理解输入: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中输入假说,“可理解输入”指为学习者提供的输入信息应该略微超过一点学习者现有的习得水平,用i+1来表示。i表示现有习得水平,1表示略微超过的部分。

18,语言迁移:对比分析的基本假设,包括三个方面: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会把母语的语言形式、意义、文化迁移到第二语言系统;正迁移和负迁移;差异=困难。需要两个条件:“跨语言环境”、语际识别。

19,内在大纲:Corder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之一,内在大纲指学习者具有的一种控制学习目的语规则的程序化序列,它控制着学习者的目的语学习过程。*吃饭在饭馆。

20,关键期:“关键期假说”,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著名神经外科医生Penfield。Lenneberg(1967)发展了该观点,他认为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2岁开始至青春期(约十二三左右)到来之前。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支持关键期假说而且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Johnson and Newport(1989)的实验

21,克拉申: 70年代克拉申提出语言监控模式,是二语习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创建。

1、习得与学习的假说: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

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似的习得顺序。

3、监控假说: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

4、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5、情感过滤假说:“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出的概念。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情感过滤”是指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来习得语言的一种心理障碍。

22,对比分析: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点,预防学习者的语言偏误,从而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其基本假设“语言迁移”,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23,偏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起点,Corder是现代意义上的偏误分析的最早倡导者。1967年,Corder发表了《学习者偏误的重要意义》一文。区别了“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偶发&系统,关乎语言能力与否

24,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Selinker 指出,在跨语言交际情境中,学习者有一种倾向,即将目的语简化为一个比较简单的规则系统,*I am feeling thirsty. 25,交际策略:学习者用目的语进行表达,特别是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表达意义发生困难时采取某种策略以解决交际问题。例如不顾时态。

26,监控假说: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

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

27,输入假说: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28,情感过滤:“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出的概念。Krashen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情感过滤”是指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来习得语言的一种心理障碍。29,母亲话语:保姆话语:教师话语:经过特定方式调整过语言输入与互动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这些特定的话语的特点:放慢语速、使用简单的词汇、简化的句子结构;采用夸张和重复的方法等。目的: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32,沉默期:指学习者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段时间,短至几小时,长达几个月。在此期间,幼儿通过听,对可理解性语言输入进行加工、整理。幼儿似乎通过“听”习得了语言能力。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积累和消化,才能逐步培养第二语言能力,以表达自己的思想。

33,沉浸式教学法:采用目的语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媒介,课堂上主要是向学习者提供目的语语言输入)

34,系统变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我在五道口吃饭。(正式,严谨体)我吃饭在五道口。(非正式,随便体)

35,非系统变异: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在同一情境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功能。一个年没学,转到另一个大学学习中文一年。

36,语体变换:Labov将由于“言语环境”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语言风格的变异称作“语体变换”,如随便体,严谨体;

37,社会距离:指第二语言学习者群体和目的语群体之间的关系,它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接触的程度,因而也影响着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水平的提高。

38,心理距离:是从个人与群体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以及对待目的语的态度。心理距离的大小将影响语言的输入,心理距离越近语言输入量越大,越有利于习得

39,语言休克:指学习者使用第二语言时的恐惧感。学习者在用第二语言表达的时候,可能因为害怕说错而羞于张口,或者觉得词不达意,或因为说不好而失去信心。

40,文化休克:学习者进入目的语群体时的一种焦虑。

41,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处于最近发展区内的知识最容易被习得

42,支架学习法:所谓“支架”是指学习者与他人之间构建的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从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过程。

43,语言输出假说:Swain(1985)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入对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影响是有限的,只有语言产出才能真正促进学习者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4,中心语前置:上世纪70年代,乔姆斯基在《论名物化》一文中提出“X阶标理论”。按照这一理论,语言中所有的短语都是一种向心结构,都有一个中心语。在不同的语言类型中,中心语的位置也是不同的,“中心与前

置”,例如英语

45,中心语后置:中心语后置的语言例如日语。

46,普遍语法完全可及观:认为普遍语法不仅适用于儿童母语习得,而且也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反对语言习得存在“关键期”的说法。实验: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日本学习者不仅能成功地重新设置“中心语参数”,而且能够运用在日语中不起作用的一些原则。

47,普遍语法不可及观:普遍语法不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两个有关因素: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语言习得机制。49,典型顺序:指的是在多数语言中的SVO语序,即“主语+动词+宾语”顺序

50,认知方式:指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是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态度和方式

51、场独立:“场独立”型认知方式是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在上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的。他认为,倾向场独立型认知方式的人认识事物时,很少受环境和他人影响;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更适合在正式的课堂学习

52,场依存:倾向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人认知事物时受环境和他人影响较大。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53,语言学能:Carroll和Sapon被认为是现代语言学能测试的先驱。Carroll认为,语言学能是整体智力中负责语言学习的一个特殊部分,由几个相互独立的能力构成,包括(1)语音编码能力。(2)语法敏感性。(3)归纳能力。

53,融入策略,指第二语言习得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文化时可能采取的态度和做法

54,同化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群体面对目的语群体时,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接受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54,保留策略:指第二语言习得群体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拒绝接受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55,适应策略:第二语言习得群体一方面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接受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56,学习动机: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原因。分为两种类型: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57,学习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得以组织,在与此经验有关的所有目标和情形中,对个人所作出的反应产生方向性和动态的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意动

58,调节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语言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调节作用。

58,个体话语:在交际中,当学习者还不能完全掌握第二语言时,特别是遇到交际困难是,常常会出现个体话语。个体话语的特点:(1)常常是自言自语,声音很小;(2)经常自我重复他人的话语;(3)这种话语的目的不是为了交际,目的是自我演练;

59,活动理论:指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的集体互动、交流合作等社会实践。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活动是把外部社会和内部个人发展联系起来的纽带,人的认知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60,客体调控:是指儿童认知发展是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学会知识与技能,语言是儿童认识社会和调节与他人关系的工具。

61,他人调控:是指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需要他人帮助才能顺利完成交际或知识的获得。他人调控的方式,就是日常交际中搭“支架”的方法。

62,自我调控:是指学习者在语言习得的高级阶段无需他人的帮助,熟练的使用语言工具实现高级认知功能,如记忆、注意以及复杂的思维等。

63,内在话语:当学习者能完全掌握语言时,个体话语会自动消失,内化为内在言语,成为学习者语言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成为学习者思维的工具。

64,简化:指母语者在与非母语者交流时,试图使语言输入的形式简单易懂所进行的话语调整;

65,繁化:为了使非母语者易于理解母语者的语言输入,但由于采取迂回或附加的方法使语言输入中增加了过多的冗余成分。“茶根儿”

66,规则化:指母语者选择那些对非母语者来说最基本、最简明的结构以减轻非母语者语言加工的负担;

67,多元发展模式:Meisel、Clahsen and Pienemann(1981)认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发展过程。“多元发展”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个理论模式的核心观点,即第二语言习得有多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展顺序”,这种顺序既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

另一方面,各个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又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在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上会有所不同。

68,内在动机:为了从参与活动本身获得愉快和满足,它取决于外语学习者个体的内在需求。

69,外在动机:为达到某一目标的途径,如获得外在奖励、避免处罚等。

72,歧义容忍度:指学习者对具有歧义性、陌生性、异质性的学习材料或对象所持有的一种态度。没有容忍度就会产生焦虑感。

73,移情:能够充分体会他人的情感,接受他人的思想,以达到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认同。

74,可教性假设:可教性假设认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处理策略对第二语言发展具有阻碍和制约作用,学习环境对语言习得顺序的影响不大。课堂教学不能超越学习者所处的语言发展阶段,只有当学习者已经具备了处理所学语言结构的先决条件时,才能习得所教内容

75,性格:一般指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许多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成功与否与学习者的性格特点有很大关系。第二语言习得与性格的假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外向型学习者在交际能力上优于内向型学习者。二是内向型学习者在认识、学习语言能力上优于外向型学习者。

76,态度: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得以组织,在与此经验有关的所有目标和情形中,对个人所作出的反应产生方向性和动态的影响。学习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意动

77,“无接口”观点: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二、简答题及论述题

1.什么是对比分析?简要分析对比分析的强势说和弱势说?

“对比分析”产生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对比分析的兴盛时期。

初衷: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预测学习者的难点,预防学习者的语言偏误,从而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强势说”强调对比分析的预测功能,认为母语干扰是造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习得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甚至是唯一原因;“弱势说”的目的是在偏误出现之后通过对比来解释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

3.对比分析有哪些局限?

1. 忽视了人的创造性,将语言获得过程等同于建立在刺激-反应基础上的习惯形成过程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2.结构主义语言学并没有为对比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3.对对比分析最主要的批评之一就是它将差异与困难等同起来。

4.对比分析的理论假设也受到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挑战和质疑。

5.对比分析对学习者语言难点的预测并不完全可靠。

4.偏误有哪些来源?

从来源和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学习者偏误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心理语言学方面的;

也可能是社会语言学方面的;

也可能是认知方面或者语篇方面的。

但早期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偏误分析主要是从心理语言学方面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Richards(1971)将偏误的来源分为三类:干扰偏误,由母语干扰形成;语内偏误,过度使用目的语规则;发展偏误,因为语言知识有限所以建立了错误的假设。Schachter and Celce-Murcia (1977)将其分为两类:“迁移偏误”;“语内偏误”

5.偏误分析有哪些贡献和不足?

偏误分析的意义:

第一,偏误分析是第一个关注学习者语言系统的研究方法,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真正起点。

第二,偏误分析为70年代心灵学派与行为主义理论进行的论战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即母语负迁移不是造成偏误的唯一原因。

第三,偏误分析提出了一套系统地描写和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偏误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偏误分析部分地揭示了二语习得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偏误分析可以揭示二语习得过程和学习者所采用的策略和程序。

第五,偏误分析具有指导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

(1)有利于开展有的放矢的补救性教学。

(2)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计划。

局限:其局限体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两个方面。

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是:偏误资料常常不是在自然的第二语言习得环境中获得,而是通过测试取得,不能准确反映学习者的习得情况。

在研究范围上,偏误分析有四个问题。

1.只考察学习者的偏误而忽略了其正确的部分。

2.纵向研究少,不能了解习得过程的全貌。

3.无法采集到被学习者回避的语言项目的使用情况。

4.五个步骤都存在问题。

6.偏误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对偏误进行归类的方法有三种:表层特征分析分类、表层策略分析分类、Corder的分类方法。他认为偏误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前系统偏误。*昨天晚上没有他看电视。

(2)系统偏误。*他翻译课文对。*他作句子很对。

(3)后系统偏误。*他翻译句子翻译很好。

关于学习者偏误的来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产生偏误的来源的分类,是一种基于过程的偏误分类。Richards(1971)将偏误的来源分为三类:干扰偏误;语内偏误;发展偏误。Schachter and Celce-Murcia (1977)将其分为两类:“迁移偏误”;“语内偏误”

7.偏误分析包括哪些步骤?

五个步骤:资料收集、鉴别偏误、描写偏误、解释偏误、评价偏误

9.中介语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对比分析的衰落导致偏误分析的兴起,偏误分析的衰落导致中介语理论的产生

10.中介语理论与对比分析、偏误分析有何联系和区别?

中介语理论将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成是一种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完整的语言系统,并且将其置于研究的核心地位;对比分析没有把学习者语言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偏误分析对学习者语言独立性的认识也没达到中介语理论的水平。在方法上,中介语理论把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只是作为一般的方法来看待。

11.中介语理论的提出分别有几位学者?谁被誉为“中介语之父”?

中介语理论三位先驱:Selinker(中介语之父)、Corder和Nemser。

12.中介语的定义是什么?

中介语指的是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

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3.什么是僵化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僵化(fo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

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关于僵化产生的心理机制。

(1)生物论:年龄

Lenneberg 的关键期假说

Lamendella的敏感期和“次系统”假说

(2)语言心理机制论

Chomsky( 1986)认为母语习得是受到与生俱来的语言机制的作用,语言习得的过程就是学习者根据不同的原则重新设置参数的过程。

(3)认知模式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需要三个阶段:

(1)陈述性阶段,(2)联结阶段,(3)自动化阶段。

(4)文化适应模式

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学习者对所学语言文化的接受程度,也就是社会观念与心理观念的适应程度,决定了学习一种语言是否成功以及所能达到的水平

14.行为主义和心灵主义在看待语言习得方面有何不同?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不是一种思维现象,而是一种行为,语言学习过程就是人们的行为形成过程,外界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所在。心灵主义学习理论则从人的大脑本身寻找语言习得的答案,认为语言习得是在人类与生俱有的大脑语言习得机制和实际语言接触共同作用的基础上,由学习者主动构建起来的。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受到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的启发和影响。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华生,开始主张一切行为都以经典性条件反射为基础。

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语言本身就是一组刺激-反应。

2)语言是一种习惯,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基本部分,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3)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外部影响是内因变化的主要因素。

4)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发出动作-获得结果-得到强化。

15.什么是“语言习得机制”?有哪些特点?

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

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

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

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

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

16.第二语言习得顺序研究包括哪些方面?

1、学习者习得某个特定语言项目时所经历的动态发展过程。

2、是学习者习得多个不同语言项目时的次序。

17.母语迁移有哪几种不同观点?存在哪些争议?

第一阶段:50-60年代末,母语是二语习得的主要障碍。Lado差异等于难度。

第二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的影响非常有限。Dulay 和Burt

母语迁移不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发展的唯一因素

第三阶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新认识。Gass母语与社会、心理、语言发展等因素一起共同制约着习得过程

18.第一语言习得顺序能否等于第二语言习得顺序?

早期阶段共同点:经历了沉默期、使用程式期、简化句法结构、简化语义。但是也存在明显差异。赞成者:以语言习得机制的普遍性作为理论依据,两者都受其相同的心理过程支配;反对者强调L1与L2学习者在认知能力、情感因素等方面的差异。

19.语言监控模式包括哪几个假说?

1、习得与学习的假说(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Krashen)认为成人L2学习者有两种独

立的语言获得方式,两者在获得方式、心理过程、所获得的知识类型、作用等方面都不同

2、自然习得顺序假说(natural acquisition order hypothesis):指儿童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遵循一种相

似的习得顺序。

3、监控假说(monitor hypothesis):学习者的言语输出主要依靠习得的知识生成的。学得的知识只是用来监控

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过程。这种监控既可以表现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以在语言输出之后。

4、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第二语言习得有赖于为学习者提供“可理解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5、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情感过滤”是由Dulay and Burt(1977)提出的概念。Krashen

利用这个概念来说明情感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情感过滤”是指阻止学习者充分利用所接受的可理解输入来习得语言的一种心理障碍。

20.什么是无接口观点?

Krashen认为,习得的知识与学得的知识是相互独立的两种知识。学得的知识无法转换成习得的知识。即所谓“无接口观点”(non-interface position)。

自然习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习得情况下并未发生学习的过程,有时候,学习者可以先学会某个规则,但是并没有习得这个规则。也就是说学习过程并不一定导致习得过程的发生。

Seliger(1979)的证据:

他让在课堂上让学习者描述一些图片,然后分析这些学习者使用冠词a与an的情况;此外,他让这些学习者陈述关于冠词用法的相关规则。调查分析表明,学习者的实际语言表达与其元语言知识不相关。也就是说,“习得”与“学习”的确是彼此独立的。

21.根据监控的程度,可以分哪几种类型?

1.监控过多者:过度关注语言形式、结结巴巴、不断纠正,结果言难达意。

2.监控不足者:完全依靠习得的能力,往往不受外界干扰,对语言错误纠正只靠自己的感觉。

3.监控合理者:以不影响语言交际为前提运用监控手段。

运用语言监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1)必须有充足的时间;

(2)注意力必须放在语言形式上而不是意义上;

(3)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规则。

22.输入假说包含哪几个要素?

四个要素:1.输入数量:必须为学习者提供足量的语言输入。

2.输入质量:必须是可理解的,即i+1。

3.输入方式:自然环境输入

4.输入条件:焦虑低的条件

23.情感过滤假说涉及的情感因素有哪些?

?与二语习得相关的情感因素分为三类:1.动机2.自信3.焦虑

?语言学习的好坏差别主要产生于心理方面。学习者动力越大,自信心越强,焦虑感越低,对语言输入的过滤就越少,从而获得的输入就越多,学习成绩就越好。相反,学习者没有动机,缺少自信,心情焦虑,有防范心态,其心理屏障会增强,对可理解输入的吸收就越少,习得效果就越差。

24.什么是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是指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如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1. 社会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

2. 语言风格的变异

3.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25.什么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

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语言变异,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所谓“系统变异”和“非系统变异”。

(1)“系统变异”: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2)“非系统变异”: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常在同一情境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功能。

26.什么是语体变换?

Labov将由于“言语环境”(context)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由于社会因素造成的语言变异现象称作“语体变换”(Style shifting)。说话人注意程度比较高的时候,更频繁地使用享有声望的语音;而在注意程度比较低的时候,更频繁地使用不那么有声望的语音。

27.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有哪些特点?

1)第二语言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直伴随着大量的语言变异现象。这是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

言系统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

2)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比母语者的语言变异更加剧烈、更加频繁。

3)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变异是造成其中介语系统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促进其中介语系统不

断发展的动因。

4)

28.举例说明第二语言学习者语言变异的主要研究范式及其代表人物。

1. “单一语言能力范式”乔姆斯基变异是“语言表达”的一个特征,而非学习者潜在知识系统的一个特征。

2. “能力连续统范式”Tarone 在社会情境下研究语言变异,包括说话人之间由于社会因素引起的变异,

同一说话人由于情境变化引起的变异。

3. “双重能力模式”Krashen 用心理语言学的方法来解释产生变异的原因。

29.什么是文化适应模式?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文化适应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Schumann提出的一种理论假设。从社会文化环境来探讨社会与文化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Schumann于1976年提出了“洋泾浜假设”(1)文化适应取决于社会距离、心理距离两个因素;2)文化适应的程度决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1978年,Schumann将这一假设称作“文化适应模式”。文化适应模式是在洋泾浜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

理论假设:Schuman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只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始终处于文化适应的连续体中。文

化适应程度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目的语习得的水平;“文化适应”指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两方面对目的语文化的适应过程。即学习者是否能够在社会和心理上融入目的语群体。

30.什么是最近发展区?什么是“支架”学习法?与我国古代哪个教育家提出的教学方法比较相似?

“支架”理论:所谓“支架”是指学习者与他人之间构建的一种互动与合作关系。

如在师生互动中,教师通过指导性的语言帮助学习者发现知识的特征,使学习者克服困难,逐步搭建起自己的知识结构,即从合作学习逐步达到独立学习的过程。最近发展区内的语言知识可以在互动中利用“支架”

学习法激活。《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支架”的作用:专家主导、专家与新手平等、新手与新手

●(1)能唤回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2)能使学习任务简单化;

●(3)可以督促学习者始终保持自己的目标;

●(4)对学习者的语言进行评判;

●(5)调整学习者的情绪;

●(6)向学习者提供最佳答案。

31.最近发展区与克拉申的i+1有什么区别?

两者的习得目标相似,都是让学习者尽可能地发展潜能,加快发展洗得步伐,但两者在方法上不同,克拉申的i+1是被动的输入,最近发展区突出的是在他人的指引下学习者主动地自我调节。

32.社会文化理论有哪些积极意义和局限?

●意义:

首先,社会文化理论被引入到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拓宽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视野。

其次,从社会文化理论的内容来看,社会文化理论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观点。

最后,从语言习得的实践过程看,最近发展区、活动理论等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的确能够促进学习者的习得进程。

●局限:

(1)研究范围比较小,比如在我们前面介绍的研究中被试有的只有两个;

(2)研究很多都是在课堂中进行,不能反映自然状态中的习得状况;

(3)研究的时间比较短,缺乏长时间的纵向研究;

(4)对于习得速度等其他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关注的方面,社会文化理论几乎没有提及

33.个体话语有哪些特点?

34.什么是语言输入和互动?

1)、“语言输入”与“互动”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输入环境。“语言输入”,是指为学习者提供的单向的语言信息。这种语言信息构成了一种单向的语言输入环境。“互动”,指双向的语言沟通和交流。如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构成了语言习得发生的互动环境。

2)语言输入与互动显示出一种特定的语域风格。如:“儿语”“外国人话语”“教师语言”这些特定的话语的特点:放慢语速、使用简单的词汇、简化的句子结构;采用夸张和重复的方法等。

35.不同的语言输入观有哪三种?它们是如何看待语言输入?

1. 行为主义的语言输入观:语言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外在因素的中心地位。

基本观点:(1)语言输入是由外在的语言刺激和反馈构成的。学习者通过对语言刺激的模仿,便可以形成固定的言语行为模式;

(2)语言输入通过正面的反馈和纠正得到强化;

(3)通过语言形式的操练可以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

2. 心灵学派的语言输入观:语言习得机制是语言习得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输入不过是语言习得发生的“触发”

因素而已。原因是:

(1)学习者不可能接触到所有的语言现象;

(2)有些现象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很少出现;

(3)但是学习者可以造出以前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句子。

结论:学习者不可能通过外在的语言输入获得完整的语言能力。

3. “互动论”的语言输入观:语言输入的外在环境和语言习得的内在因素都是语言习得发生的必要条件。“认知互动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学习者内在加工机制与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互动理论”强调言语互动对语言习得的重要性。通过互动,可以凸显某些语言现象,有助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36.多元发展模式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0世纪70年代末,以汉堡大学为主的“ZISA研究小组”进行了一项关于德语语序习得顺序研究。Meisel、Clahsen and Pienemann(1981)认为,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是一个多元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线性发展过程。“多元发展”这一名称反映了这个理论模式的核心观点,即第二语言习得有多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具有严格的“发展顺序”,这种顺序既不受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影响,也不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各个学习者的语言发展又具有个体差异,不同的学习者在某些语言特征的发展上会有所不同。

37.什么是学习策略?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因素有哪些?

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策略。Selinker指出,在跨语言交际情境中,学习者有一种倾向,即将目的语简化为一个比较简单的规则系统,*I am feeling thirsty.

(一)学习者个人差异

1.对语言学习的看法

2.学习者个人因素(年龄、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

(二)学习者个人背景

(三)情景社会因素

1.情景因素(所学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任务)

2.社会因素(性别)

38.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个体差异的一般因素有哪些?

1.对语言学习的看法

2.学习者个人因素(年龄、语言学能、学习风格、动机)

39.学习者的策略可以分几类?

?认知策略

即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将新概念与已有的信息联系起来,所谓温故而知新;

?“元认知策略”

即学习者刻意组织和运用的策略,如安排时间表以提高学习效率等。

?社会策略

?即学习者试图寻求与母语使用者谈话交流的机会,以提高第二语言的水平。

?

40.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及其对第二语言习得影响的具体表现如何?

态度是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它通过经验得以组织,在与此经验有关的所有目标和情形中,对个人所作出的反应产生方向性和动态的影响。

一般说来,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其所学的目的语、目的语社团及其文化的态度是积极、肯定的,将对其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过来说,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对目的语、目的语社团及其文化的态度是消极的、否定的,将对其语言习得产生消极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积极、肯定的态度并不一定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带来积极的影响

消极、否定的态度也可能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带来正面的影响。

由此看来,学习者的态度与其语言习得效果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并非简单的线性对应关系。

学习者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意动。

具体表现为(1)对目的语社团和本族语者的态度;(2)对学习目的语的态度;(3)对语言和学习语言的一般态度。

自考第二外语日语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自考第二外语日语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第二外语(日语) 试卷 (课程代码 00840)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卜作答。答在试卷卜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J、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l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四、正误判断选择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阅读下列短文,根据文章内容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与短文内容相符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与短文内容不符的将“【B】”涂黑。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五、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l0分,共6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 1、母语:“母语”通常是指学习者家庭或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因而也称作“本族语”。一般情况下,母语通常是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习得的语言。也被称作“第一语言”。 2、目标语:“目标语”,也称“目的语”,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这种语言可能是他的第二语言、第三语言甚或第四语言。它强调的是学习者正在学习的任何一种语言,与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环境无关。美国学生无论在美国学习汉语,还是在中国学习汉语,其目的语都是汉语。如果他们同时在学习法语,那么法语也是他们的目的语。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母语对其目的语的习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3、第二语言:相对于第一语言而言,指在母语之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习得可能发生在自然环境,也可能在正规的课堂环境中。在课堂环境下学习的第二语言被称为外语。Ellis (1994)“第二语言”是相对于学习者习得的第一语言之外的任何一种其他语言而言的。因此,“第二语言”自然包含第三、第四或更多的其他语言。 4、对比分析:对比分析是把两种语言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比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预测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造成的影响,即第二语言学习者受母语干扰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 5、第二语言习得:人们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或者课堂环境中潜意识地或者有意识地获得母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 6、中介语:“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是由语言学家塞林克 (L.Selinker)于1969年提出来的。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7、偏误: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也就是离开了轨道。这种错误是系统的,有规律的,它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8、偏误分析:系统分析学习者偏误,研究来源,揭示学习者中介语体系。对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所犯的偏误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产生偏误的规律,包括偏误的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某种偏误产生的阶段性,等等。偏误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使第二语言教学更有针对性。 9、语言变异:指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学习者用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表达目的语中一种形式表达的意义和功能。 10、文化适应:Brown (1980a)“文化适应”是指学习者逐渐适应新文化的过程。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文化适应就是指对目的语文化及文化环境的适应过程。Shumann认为学习者学习一种语言与他所处的语言文化环境密切相关。文化适应被看作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

计算机专业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专业英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1.(√)The cpu and memory are located on a special circuit beard in the system unit called the montherbocrd2.(√)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a supercomputer and a mainframe is that supercomputers are designed to execute a few programs as quickly as possible,whereas mainframes are designedto handle many programs running at the same(but at a slower pace)3.(×)Being computer fluent means that you should be able to build a computer yourself.4.(√)Embedded computers are selfcontained computer devices that have therv own programming and do not receive input5.(√)Currently,the performance of tasks by robot is based on preprinted algorithms1.(×)A web browser is a special device that is installed in your computer that allows it to communicate with devices on a network2.(√)data can be a number a word a picture,or a sound3.(√)strictly defined,a computer is a data processing device4.(√)one of the benefits of becoming computer fluent is being a savvy computer user and consumer and knowing how to avoid viruses the programs that pose treats to computer security 。 5(√)trend-spotting programs,developed for business,have been used to predict criminal activity二.写出中文 1.virtual function虚拟函数2.pointer 指针3.cursor 光标4.package 包裹 5. Boot 引导,自举6 TCP/IP 传输攻之协议/互联网协议7 DNS 域名服务8.HTTP 超文本传

第二外语(日语)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外语(日语)(1)练习测试题庫 一、給下列單詞選出正確的假名 (1)学校 (2)体育館 (3)前 (4)店員 (5)隣 (6)木曜日 (7)休日 (8)午前 (9)終わる (10)今日 (11)電車 (12)家へ (13)学校に (14)行きます (15)奥さん (16)食器 (17)台所 (18)喫茶店 (19)手紙 (20)絵の具 (21)届く (22)夕方 (23)花瓶 (24)猫 (25)応接間 (26)紅茶 (27)高い (28)動物園 (29)頂上 (30)富士山 (31)有名だ (32)砂 (33)新しい (34)清水寺 (35)上手だ (36)人気 (37)番組 (38)選手 (39)人口 (40)友好 (41)涼しい

(42)零下 二、把下列假名改为汉字。 1あき() 2しけん() 3こども() 4くだもの() 5もんだい() 6くるま() 7しんせつ() 8みだり() 9とちゅう() 10ゆき() 11ちず() 12どうぶつえん() 13じんこう() 14きおん() 15れいか() 16きせつ() 17なつ() 18ひる() 19よる() 20きょうだい() 21、せんもん() 22、ちゅうもん() 23、きせつ() 24、ずつう() 25、かいてき() 26、しんさつ() 27、くすり() 28、なつふく() 29、おきなわ() 30、こくど() 31、もみじ() 32、そうりょう() 33、ちほう() 34、そうさ() 35、そうじ() 36、げいじゅつ() 37、にがて() 38、こしょう() 39、きょか() 40、こんざつ() 41、おうせつま()二回にあります。 42、おじょう()さんは小学校の三年生です。

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简介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简介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 ?第二语教学法流派很多,有几十种,这里重点介绍以下几种。 语法——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认知法 功能法(交际法) 1、语法翻译法 ⑴产生背景 ⑵基本特点 ⑶分析评价 ⑷应用提示 ⑴产生背景 发展线索 古代拉丁语的教学——中世纪的古典语言教学,16世纪开始现代语言取代拉丁语,到18世纪末,现代语言(英语、法语)已经进入教育主流。 代表人物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H.Ollendorff)对这种方法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和总结,使之成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体系。 普洛茨(1819-1881)推行语法翻译法教学的重要人物(教师) 相关理论: 历史比较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18世纪德国的官能心理学 ?⑵基本特点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主要内容,教学采用演绎的方法; ?词汇的选择由内容决定,对译生词表; ?用母语教学,翻译是主要教学手段; ?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名著。 ?⑶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创建了翻译的教学形式; ?注重语法规则; ?注重阅读,注重语料的规范性。 ?局限: ?重语言知识而忽视语言运用; ?过分依赖母语; ?教学方式单一; ?忽视听说训练。 ?⑷应用提示 ?两个基本点: ?①以启发学生的目的语认知为出发点; ?②根据教学环境、对象、内容等选取合适的方式。

?在第二语言课堂上,教师容易陷入过多使用母语或媒介语的误区,而作为一个第二 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说目的语,则永远不会多余! ?2、直接法(自然法) ?⑴产生背景 ?⑵相关理论 ?⑶基本原则 ?⑷训练方法 ?⑸分析评价 ?直接法就是直接用外语教外语,不用学生的母语,不用翻译,也不重视形式语法。 ?⑴产生背景 ?语言教师进行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尝试,法国语言教育家古安(F.Gouin)(或称戈恩) 创造“序列教学法”。 ?德国教育家贝力子(M.D.Berlitz)一生主要在美国,因创建贝力子外语学院采用直 接法而闻名。 ?⑵相关理论 ?语言学 ?当时发展起来的语音学为直接法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语言学的基础。1886年国际语 音协会成立,公布了国际音标提出了第二语言教学的新原则。 ?心理学——联想主义心理学 ?理念:在语言行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感觉而不是思维,注重联想,形象化的作用, 通过感觉学习。并认为最强的感觉是由声音引起的。 ?⑶基本原则 ?直接联系:客观事物与第二语言教学直接联系 ?以模仿为主:通过大量感性材料灌输感性认识,再归纳 ?以口语为基础:从听说入门,重视语音教学 ?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教授当代通用语言 ?⑷训练方法 ?实物法(名词类) ?动作启发法(表演法) ?环境制造(情景再现) ?重复法:模仿、重复、领会 ?词语拓展法 ?⑸分析评价 ?积极方面: 重视活的语言,重视实用性; 尝试建立第二语言教学的直接联系; 教法生动活泼; 为母语不同的教学对象的教学提供了可行方式。 ?局限: 推广受到限制,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技巧; 教学条件有要求;小班授课效果较好; 完全排斥母语,有时“舍近求远”甚至于完全误导;

专业英语考试试题与答案

1.Why are cast metal sheet ingots hot-rolled first instead of being cold-rolled? Because of cold rolling is to use hot rolled steel coils as the raw material, after acid pickling to remove oxide skin for cold rolling, the finished product is hard roll, because of cold work hardening caused by deformation of continuous cold rolling hard roll strength, increase hardness, toughness and plastic index decreased, so the stamping performance will deteriorate, can only be used for simple deformation of the parts 2.What type of heat treatment is given to the rolled metal sheet after hot and “warm” rolling? What is its purpose? 轧钢的热处理的类型?轧钢热处理的目的? Heat treatment of the main types are annealing, normalizing, quenching and tempering, solution treatment and aging treatment, cold treatment, chemical treatment, etc. Annealing: The steel is heated to a certain temperature and heat preservation for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n make it slowly cooling, called annealing. Steel annealing is a heat the steel to the phase change or part of the phase change temperature, slow cooling after heat preservation heat treatment method. The purpose of annealing is to eliminate tissue defects,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 make composition uniformity and fine grains, increas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teel, reduce residual stress; Can decrease the hardnes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plasticity and toughness, improve machinability. So before annealing in order to eliminate and improve both the legacy of tissue defects and internal stress, and to prepare for the follow-up process, so the annealing is belong to the intermediate heat treatment, also called heat treatment in advance Normalizing: Normalizing is heated to abov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of steel, to all into homogeneous austenitic steel, heat treatment and natural cooling in air. It can eliminate hypereutectoid steel mesh cementite, for hyposteel normalizing can refine crystal lattice, improv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low requirements for the parts use the normalized instead of the annealing process is more economic. Quenching: Quenching is the steel is heated to above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heat preservation for a period of time, then quickly into the quenching medium, the temperature plummeted, rapid cooling at greater than the critical cooling rate of speed, which is mainly composed of martensite and unbalanced heat treatment method of the organization. Can increas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the steel quenching, but to reduce its plasticity. That is commonly used in quenching hardening agent are: water, oil, caustic soda, and salt solution, etc

专业英语试题及答案

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英语》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适用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各题20分 一、单词翻译(英译汉) titrimetric analysis reagent titrant flask oxidation precision standard solution sodium hydroxide Equilibrium constant equilibrium. manifest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frictional flow ionization constant correct for molarity compressed gas neutralization device plus elevation neutral positive-displacement meter reciprocating sodium hydroxide piston external centrifugal pump in the absence of rotational at the expense of rotational velocity compensation stream specific upstream station streamline downstream station 二、单词翻译(汉译英) 垂直于传热面滤饼卸料 符合,一致陶器的 动量,动力,要素滤液 动量传递孔 随机运动,无规则 运动 胶体微粒 扩散的构造,配置 .邻近的,接近的. 波动,起伏 振动的,振荡的大气压(1atm= 101. 3 kPa) (远离表面的)流 体(本体)温度 (风车、螺旋桨等 的)翼,叶片 目录,目录册切线的 线性相关蜗壳形式

《二外日语》考研外国语学院全国名校考研真题分析

《二外日语》考研外国语学院全国名校考研 真题分析 第1章全国名校外国语学院二外日语考研真题分析 “二外日语”是全国各院校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外国语专业(不含日语)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考生第二外语为日语。一般来说,“二外日语”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1.1 二外日语考研真题分析 “二外日语”为全国各大院校自主命题,而非全国统考,没有统一的考试大纲,考生在备考“二外日语”时往往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所以对各大院校的二外日语历年真题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各大院校的二外日语试题能够为考生准确定位自己的日语水平提供很好的参照,也使考生对“二外日语”考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更加清晰地了解出题者的思路,从而正确地制定出复习方法和学习步骤,使复习具有针对性,使复习的效果更上一层楼。 1.考核要求 对于“二外日语”,全国各大院校自主命题,而且各院校的考核要求水平也有差异,所以没有相应的考试大纲来说明其考核要求。通过分析各大院校的二外日语历年试题,可看出二外日语大致相当于《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水平,少数院校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达到中级上、下册水平。此外,二外日语历年试题中有些是出自日本语能力测试N3考试和N2考试的真题,虽然比重不大,但从此可看出目前高校对考生二外日语的大体要求。下面根据《标准日本语》的教学大纲和日本语能力测试N3、N2的考试大纲,对“二外日语”的考核要求归纳如下:

词汇方面,要求掌握基本常用词汇,了解假名的写法、音读、训读,外来语的写法,熟语的意思等。 语法方面,要求掌握动词的活用法、体言、用言、副词、连体词、格助词、助动词、接续词、授受关系、使役关系,以及敬语、谦语等的使用。 阅读方面,要求考生既能理解个别句子的意义,也能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的意思,也能理解隐含的意思;既理解事实和细节,也能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和大意;能就文章的内容进行判断、推理和信息转换。选材的原则是:(1)题材广泛,可以包括人物传记、社会、文化等方面,但是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应能为学生所理解;(2)体裁多样,可以包括叙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3)文章语言难度适中,文中无法猜测而又影响理解的关键词,用汉语注明词义。 翻译方面,掌握基本的日常、文化、科技等一般性题材的翻译技能。 写作方面,可习作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求内容完整,条理清楚,句子基本通顺,无重大语法错误。 2.试题类型和出题形式 通过分析全国众多院校“二外日语”的历年真题,其题目类型大致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翻译、写作等内容,各题目类型的出题形式灵活多样,而考核内容也不尽相同,具体归纳如下: (1)词汇题 词汇题的考核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对单词的音读和训读,外来语片假名的写法,熟语的意思等的考核。出题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根据汉字确定假名读音。如: 題名の字幕が消えても、静かな音楽はそのまま続いている。

汉语国际教育概论之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北语听课整理-完整

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 一、教学法流派的研究 1.什么是教学法流派 教学法体系:由教学理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具有自身的特点。包括: (1)理论基础(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目标 (3)教学原则 (4)教学内容 (5)教学过程 (6)教学方法和技巧 (7)教学手段 (8)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9)评估方法 1.1教学途径类 较侧重于提供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具体教学方法、程序未明确规定。 1.2教学方法类 同时规定了教学步骤和教学技巧 2.三大教学法流派 2.1传统教学法(强调语言形式) (1)认知派(语法翻译法、认知法) (2)经验派(直接法、听说法) 2.2交际性教学法(强调语言功能和语言运用)

(1)语言派(功能—意念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 (2)内容派(内容型教学法) 2.3人本主义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暗示法 3.西方学者对教学法流派的分析模式 (1)教学理念、原则(语言观、学习观、教学观) (2)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活动、教师、大纲、教材、学生)(3)教学实践、步骤(步骤、活动、技巧) 4.对教学法研究的主要方面 (1)时代背景、地点、代表人物 (2)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 (3)教学步骤 (4)主要特点(教学原则) (5)成就和不足 二、主要教学法流派分析 现代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

1.传统教学法 1.1语法翻译法(又称古典法)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刚,依靠母语。通过翻译手段,主要培养第二语言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1)时代背景 18世纪德国语言家奥伦多夫吧语法讲解与翻译练习结合起来,成为当时一种标准的课堂教学方法。 19世纪中叶,逐渐成为教现代语言的主要方法。 (2)理论基础 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同源)、官能心理学(思维训练) (3)教学步骤 讲解语法词汇→翻译练习 →介绍课文(母语介绍课文、逐句翻译课文、朗读课文) →巩固课文(胡毅巩固课文、回答理解题) →测试检查(通过双语翻译测验检查) (4)主要特点 A. 以系统的语法知识教学为纲,用演绎法; B. 依靠母语,用母语教目的语,以翻译为主要教学手段和练习手段; C. 以理解书面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D. 重视课文教学,以文学名著典范语言为教学; E. 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5)成就 A. 第一个完整的教学法体系;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提纲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提纲 第一章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概念P 1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称“一语”,也叫“母语。” 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2、了解两种环境:课堂环境、自然环境P2 第二语言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以汉语为例,如果一个人是在课堂上学习,他的环境就是“课堂环境”,也称“正式环境”;如果他不参加正式的课堂学习,而是在工作或生活中,在与中国人的交往中学习汉语,他的环境就是“自然环境”。 3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怎么理解“外”字P8 对外汉语教学时对非母语者进行的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 “外”不是指国籍,而是语言 4(名词解释)什么是母语者?什么是非母语者?P13 把某种语言作为第一语言来使用的是“母语者”,把这一语言作为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来使用的人是“非母语者” 5理解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解直接消极证据、间接消极证据?儿童习得母语的特点P33. 消极证据:a直接消极证据:从他人纠错中获得的信息 b间接消极证据:某一语言当中从来不出现某种形式 积极证据:从环境中听到的话语 儿童习得母语的特点:条件不利、结果完美、速度惊人、潜能相同、过程相同 6 为什么儿童运用到积极证据?P36 儿童的母语习得,是在外界刺激的激发下实现原有生物潜能的过程。儿童所需的,仅仅是能够听到这种语言而已。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积极证据上。 7 年龄和关键期,哪个最先提出来?列尼博格提出的语言习得关键期P49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 ?儿童开始说话是生理成熟的结果 ?大脑的发育 ?(2岁——60%,6岁——90%,13岁——100%) ?大脑功能“侧化” ?左半球偏于智力、逻辑、分析能力。 ?右半球偏于感情、社会需要、综合能力等方面的事情。 ?孩子出生后两侧大脑半球均参与语言活动。大脑的语言功能是随着孩子的发育,逐 渐定位于大脑的左半球。孩子一般是6—12岁完成侧化的过程。 2-13岁这段时期,列尼博格称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 8 很好地理解“终极状态”和“年龄效应”的概念P54 ?终极状态:目的语学习达到的最高水平 ?年龄效应:年龄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这里的年龄指的是到达年龄,也称“习得年龄” 既学习者到达目的语国家或社区时的年龄。

医学专业英语试题

医学专业英语 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40points 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uffixes does not mean “pertaining to”? A. -ic B. -al C. -ar D. -our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bining forms means cell? A. -cyte B. cyt/o C. cel/o D. both a and b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rms means tissue? A. erythr/o B. immun/o C.hist/o D. vascul/o 4. A- means ______. A. up B. down C. apart D. without 5. The suffix -itis means _______ . A. infammation B.inflammation C.inflammazed D. instrument 6. The combining form of radi/o means _________. A. radar B. x-ray C. radio D. both B and C 7. The instrument for viewing is – scope whereas the instrument for cutting is_____. A. –scopy B. –tome C. –meter D. –graph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rms refers to “surgical incision of ?” A. –tomy B. -stomy C. –tome D. –ectomy 9. A record of electric wave occurring in the brain is called _______. A. electroencephogram B. electromyogram C. electrocardiogram D. electroencephalogr 10. Stethalgia means the pain of chest, which can also be expressed in ____. A. stethodynia B. thoracalgia C. thoracodynia D. all of the above 1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orms means fungus? A. my/o B. myel/o C. myc/o D. none of the above 12. The combining form meaning “the skin” is _______. A. dem/o B. derm/o C. dermat/o D. both B and C 1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bining forms means blood vessels ? A. vascul/o B. angi/o C. chromat/o D. Both A and B 14. The term meaning “pertaining to secretion” is _______ . A. crinogenic B. endocrine C. crinologic D. endocardial 15. The disease of having too many white blood cells is referred to as _______. A. leukocyte B. leukemia C. leukogenesis D. erythrocyte 16. Inflammation of liver is known in English as ________.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第二语言习得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二语言:指相对于第一语言来说,除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在此后习得的语言就是第二语言。 2. 第一语言:指儿童幼年最先接触和习得的语言。 3. 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本族语”。 4,目的语:也叫目标语,一般指学习者正在学习的语言。 5,第二语言习得:简称SLA,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也叫“二语习得” 6,语言习得机制:乔姆斯基提出人脑中存在一个“语言习得机制”(LAD),它有以下一些特点:1.具有遗传性,为人类独有。2.能使儿童加工语言材料,判断语言体系的发展,建立抽象规则。3.可能已经具备一些普遍的语言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所有人类语言中找到,因此,许多语法属性可能是先天存在于人类的大脑中,无需学习。7,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没有兴趣,学习目的语只是为了掌握一个工具,用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改善社会地位。 8,习得与学习:克拉申认为“习得”通常指在自然状态下“下意识”的语言获得,而“学习”一般是指“有意识”的语言获得。前者称为“内隐学习”,后者称为“外显学习” 9,中介语: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结构上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的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中介语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方面都有表现。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的发展,逐渐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靠拢。 10,普遍语法: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由一些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这些所有人类语言共有的因素是或特性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原则系统和规则系统。 11,僵化:僵化(fossilization),也叫化石化或石化,是由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僵化是存在于“潜在的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机制,表现为某种母语背景的第二语言学习者会在目的语习得的某个阶段上停滞不前,无论学习者年龄大小,也无论其是否继续学习 12,外国人话语:所谓“外国人话语”并不是指外国人的话语,而是指对外国人说的话语。 这种话语,按照Ferguson(1971)的定义,是指“说某语言的人对该语言能力有限者或者根本没有该语言能力者所使用的一种简化的语体”。在语音方面,具有放慢语速、发音清楚、停顿、重音以及夸张等特点;在词汇方面,偶尔使用来自其他语言的词汇、近义词替换、释义等方式;在句法方面,有三种不同的调整方式,即省略、扩展、替换或重置等。 13,偏误:系统性的,有规律的系统性偏误。是学习者现时心里规则系统的外在表现,“我把杯子碰”,语言能力的不足。 14,失误:口误、笔误等语言运用上偶然的错误,与语言能力无关。不能反映学习者现时的“过渡能力”。 15,语言变异:说话者的语言表达系统由于社会因素,如社会等级、职业等,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

专业英语试题B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成教院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 02软件班《专业英语》期末试卷B 姓名:班别:学号:评分: 一.把计算机专业词汇英汉互译(36 分,每个单词1分)硬件___________ 微型机___________ 软件___________ 小型机___________ 程序___________ 大型机___________ 专业人员___________ 体系结构___________ 组件___________ 微处理器___________ 安全___________ 兆字节___________ 配置___________ 外围设备___________ 执行___________ 终端用户___________ 算法___________ 分配___________ instruction ___________ main memory ___________ Operand ___________ navigate ___________ Cache ___________ template ___________ compatible ___________ encryption ___________ synchronize ___________ interactive ___________ customize ___________ font ___________ hyperlink ___________ reinstall ___________

Plug and Play ___________ interface ___________ floppy disk ___________ router ___________ 二.写出下列缩略语的全称,并翻译成汉语(40分,每题2分) (1)ASCII: (2)BIOS: (3)USB: (4)RAM: (5)ROM: (6)ALU: (7)AVI: (8)FAQ: (9)PDA: (10)SCT: (11)LCD: (12)HDTV: (13)CASE:

第二外语(日语)(1)练习测试题题库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第二外语(日语)(1)练习测试题題庫答案 一、写出下列單詞正確的假名 1、がっこう 2、たいいくかん 3、まえ 4、てんいん 5、となり 6、もくようび 7、きゅうじつ 8、ごぜん 9、おわる10、きょう 11、でんしゃ12、帰ります13、きま14、あさって15、おくさん 16、しょっき17、だいどころ18、きっさてん19、てがみ20、えのぐ 21、とどく22、ゆうがた23、かびん24、ねこ25、おうせつま 26、こうちゃ27、たかい28、どうぶつえん29、ちょうじょう30、ふじさん31、ゆうめいだ32、すな33、あたらしい34、きよみずでら35、じょうず 36、にんき37、ばんぐみ38、せんしゅう39、じんこう40、ゆこう 41、すずしい42、れうか 二、把下列假名改为汉字 1、秋2、試験3、子供4、果物5、問題6、車7、親切 8、緑9、途中10、雪11、地図12、動物園13、人口14、気温15、零下16季節17、夏18、昼19、夜20、兄弟21、専門22、注文 23、季節24、頭痛25、快適26、診察27、薬28、夏服29、沖縄30、国土31、紅葉32、送料33、地方34、操作、35、掃除36、芸術37、苦手38、故障39、許可40、混雑41、応接間42、嬢43、二階建て44、頂上45、時速 46、先月47、人気48、季節49、野球50、衣類 三、填空(不需要的地方畫X) 1、(か)(ら)、(と)(の)2、(に)、(と) 3、(き)(な)(が)(ら)、4、(も)、(に) 5、(を)、(た)6、(と)、(と)、(が) 7、(か)(ら)、(を)8、(で)、(が) 9、(に)、(が)10、(な)、(を) 11、と12、に13、X 14、高いです15、よくない16、あつくないです 17、どう18、寒かったです19、何どう20、とに21、のが22、Xで23、しか24、でな25、Xが26、にはとが27、とに28、にはな29、よりが30、でがは34を35っ36が37が38に39に40が41と42に 31、232、433、3 34、435、436、237、338、2 39、1 40、1 41、442、143、1 44、145、446、347、448、4 五、閱讀理解 (一)

第五讲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第五讲: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如:记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 一、语法翻译法 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 一、语法翻译法 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 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 一、语法翻译法 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 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时间:19世纪后半叶西欧 代表人物: [德]贝立兹[法]古安[英]帕莫·艾盖尔特 理论基础: 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 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 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 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先操练,后归纳。 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 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 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专业英语试题库

一、选择题A(关键专业词汇5题以上) 1.Bacterial cell walls are composed principally of peptidoglycans, and reproduction is by binary fission. [A. abruption; B. binary fission; C. break up ; D. divide] 2.The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contain a range of bacteriochlorophylls and do not liberate free O2 during photosynthesis. [A. photosynthesis; B. photosynthate; C. breath; D. Reverse] 3.Conjugation involves the transfer of large portions of genetic material between donor and recipient cells in mating pairs. [A. donor; B. donate; C. donation; D. endow] 4.The cyanobacteria are photosynthetic prokaryotes containing chlorophyll, and also phycobiliprotein pigments such as phycocyanin. [A. peptidoglycan; B. crystal violet; C. chlorophyll ; D. algae] 5.Those using light as their energy source are termed phototrophic. [A. chemotrophic; B. lithotrophic; C. organotrophic ; D. phototrophic] 6.Excessive extraction of water can lower water-tables,which, in some inlands (内陆),may lead to____. A.subsidence B.salt-water instrusion C.earthquake D.flooding 7.But because of losses through ______ and plant transpiration. A.evaporation B.environment C.evaporate D.evaporative 8.Irrigation has allowed the expansion of agriculture into semi-arid and even ____ environments. A.dry B.arid C.drought d. wa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