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总结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总结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总结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电子测量原理》知识点总结

0901102班

第一章、测量总述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狭义:为确定被测对象量值进行的实验,借助专门设备,直接或间接与同类已知单位量比较,用数值+单位表示结果

广义:为获取被测对象信息进行的实践,借助专门设备,通过感知和识别取得被测对象的属性和量值信息,以便于利用的形式表示结果

测量的基本要素

五大基本要素:测量对象、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技术、测量环境。

测量五大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测量的分类

测量可以分为三类:定量测量、定性测量和定级测量。

定量测量:追求的是精准,通常要对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并给出不确定度。

定性测量:是判断被测对象属性的一种定性测量,对量值的精确度要求不高,是一种粗略的测量,一般不要求进行误差分析,即不要求给出误差数值。

定级测量:是以技术标准,规范或者检定规程为依据,分辨出被测量所属某一范围带,以此来判断被测量是否合格(符合某种级别)的一种定级测量。

测试和检验

测试:是测量和试验的总称。

试验---为了察看某事结果或某物性能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检测:是检验和测量的总称。

检验---检查被测量量值是否处于某范围内,验证被测量是否合格或某现象是否存在。

1.1.2 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

电子测量: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器设备为手段,以电量和非电量为测量对象。

电子测量的特点:

(1)测量频率范围宽

(2)量程范围宽

(3)测量准确度高

(4)测量速度快

(5)易于实现遥测

(6)易于实现测量自动化和智能化

1.2 计量的基本概念

1.2.1 计量的定义、特征、分类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利用技术和法制手段实施的一种特殊

形式的测量。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法制性、统一性和准确性。

测量与计量的比较

联系:①计量是一种特殊的测量②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

区别:①比较对象不同,②测量误差不同,③误差来源不同,④目的不同,⑤内容不同,⑥对象不同,⑦存在范围不同

1.2.2 比对、检定和校准

对比: 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同种测量标准或者测量器具之间的量值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考核量值的一致性。

检定:由法定计量机构确定并证实计量器具是否完全满足要求而做的全部工作。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实物量具、标准物质所表量值,与对应测量标准所复现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检定与校准的区别

1.2.3 基准和标准

基准:定义、实现、保存、复现某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检定其他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基准分为:主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主基准最高水平精度

副基准精度由主基准确定

工作基准精度由副基准确定

标准:根据工作基准复现的、不同等级的、便于经常使用的标准量具。

1.2.4 测量标准的传递

量值传递:自上而下的检定计量标准。

量值溯源:自下而上追踪计量标准的过程。

1. 3 测量误差

1.3.1 测量误差及其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或约定真值)?x=x?A0

相对误差γ: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之比。γ=?x/A

实际相对误差γA: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约定值之比。γA=?x A

°

示值相对误差γx: 绝对误差与示值误差之比。γx=?x

x

满度相对误差γm: 绝对误差与量程满度值之比。

1.3.2 测量误差分类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随机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值时,每次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都以不可预知的方式变化的误差。

特点:①测量结果以平均值为中心呈现随机离散性,但服从统计规律

②由无规律、不相关的因素造成

③只能减小、无法消除

④多次测量求平均-----随机误差的“抵偿性”

系统误差: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误差大小、符号保持不变,或测量条件改变时按规律变化。

特点:①误差呈现规律性

②由固定不变的或按确定规律变化的因素造成

③不但可以减小、还可以消除

④消除误差来源、补偿法、引入修正值…

粗大误差:一种明显与实际值不同的误差。

精确度:包括精密度与准确度。

精密度:测量值重复一致的程度,反映测量受随即误差的影响。

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反映测量受系统误差的影响。

1.4 测量方法

1.4.1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1.4.2 有源量测量和无源量测量

有源量----能携带和传递能量

无源量----不能主动提供能量

有源量测量----信号测量

无源量测量----系统测量或参数测量

第二章、时域测量

2.1 概述

时间和频率测量的特点:①测量精度高,②应用范围广,③自动化程度高,④测量速度快。频率的定义:信号在T S秒内重复变化N次,则信号的频率f x=N T

S

.

计数器严格按照频率定义实现频率测量。

频率测量的方法分类

2.2 电子计数法测量频率

2.2.1 测频原理

计数法测频电路主要包括:时基电路、输入电路、闸门电路、计数显示电路和控制电路

时基电路:产生电路用来产生所使用的标准频率或时间间隔。

2.2.2 误差分析

测频的误差:包括量化误差和标准频率误差

量化误差(±1误差):?N

N =±1

N

=±1

T S?f x

标准频率误差:?T

T S =??f c

f c

计数器直接测频的总误差?f x

f x =±?N

N

??T

T S

=±(1

T S×f x

+|?f c

f c

|)

TS越长、fx越高、标频精度越高,误差越小

减小直接测频的误差的方法:①TS越长、fx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②标准频率误差越小,测量误差越小。

2.3 电子计数法测量时间

2.3.1 测量周期原理

2.3.2计数器直接测周的误差

测周的误差主要包括:量化误差、标准频率误差和触发误差。

量化误差(±1误差):?N

N =±1

N

=±1

T x?f c

标准频率误差:?T

T S =??f c

f c

合成误差:?T x

T x =±?N

N

??T

T S

=±(1

T x×f c

+|?f c

f c

|)

T x越长、f c越高、标频精度越高,误差越小;

触发误差:是指在门控脉冲受到干扰时,由于干扰信号的作用,使触发提前或者滞后所带来的误差。是一种随机误差。

消除触发误差的方法:①提高被测信号信噪比

②多周期测量求平均可减小触发误差

减小测周误差的方法:①T x越长、f c越高,误差越小。

②标频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③提高被测信号信噪比,可以减小触发误差,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④多周期测量求平均可减小触发误差和量化误差,进而减小测量误差。

中界频率f m

当直接测量频率和直接测量周期的量化误差相等时,就确定了一个测频和测周的分界点,这个分界点称为中界频率。

f m=f c

S

=f c?f s

当f x>f m时,宜采用测频法。当f x

2.4 高分辨力时间测量

2.4.1 内插法测时间原理

τx=(N°+N1?N2

K

)T0

使用内插法能够使测时的测量误差缩小到原有的1/k,测时分辨力提高。

内插法分为模拟内插法和数字内插法。

2.4.2 模拟内插法

2.4.3 数字内插法—游标法计数器

原理:用两个量化单位量形成差值,使被测量被差值量化,当差值很小时测量分辨力很高。

2.5 调制域测量

调制域测量的根本目的是显示出频率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因此如何获得某一个时刻所对应的频率值(瞬时频率值)是调制域测量的最基本的一个任务。

所谓的瞬时频率也不是严格地处在某一个时刻所对应的频率值,而是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里的平均频率。

第三章、电压测量

3.1交流电压测量

3.1.1 表征交流电压的5个基本参量

峰值U p:以零电平为参考的最大电压幅值。

均值U:U=1

T

u(t)

T

dt, 是信号的直流分量。

振幅T m:以直流分量为参考的最大电压幅值。

有效值U:一个周期T内,交流电压和某直流电压在纯阻上产生的热量相等,则用该直流电

压值代表交流电压的有效值。U=1

T

u2(t)dt T

波峰因数K p: K p=峰值

有效值

反映同一交流电压峰值和有效值的比例关系

波形因数K F=有效值

均值

反映同一交流有效值和平均值的比例关系

3.1.2 交流电压测量

交流/直流(AC/DC)电压转换原理

检波器有:①峰值检波、②均值检波和③有效值检波。

①峰值检波:

基本原理:通过二极管正向快速充电达到输入电压峰值,而二极管反向截止时保持该峰值(快速充电+慢速放电)。峰值检波器又分为串联式检波器和并联式检波器。

峰值检波电路的输出实际上存在较小的波动,其平均值略小于实际峰值。

②均值检波

基本原理:均值检波电路可由整流电路得到。经检波电路之后,输出的直流电流与输入的交流电压的均值成正比,而与输入交流电压的波形无关。

1、峰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原理:峰值电压表对被测电压的峰值作出响应

刻度特性:表头按正弦交流电压有效值刻度

依据:若峰值相等,则表头读数α相等,反之亦然。

U

p任意

=U P~=2α

U

任意=

U

p任意

p任意

=

p任意

波形误差γ:将表头读数α直接作为实际被测交流电压有效值产生的误差。

γ=α?U

任意U

任意

均值电压表原理、刻度特性和误差分析

原理:均值电压表对被测电压的均值作出响应

刻度特性:表头按正弦交流电压有效值刻度

依据:若均值相等,则表头读数α相等,反之亦然。任意波的均值:U

任意

=0.9α

任意波的有效值:U

任意=k

F任意

×0.9α

波形误差γ:将表头读数α直接作为实际被测波形有效值产生的误差

γ=α?U

任意

任意

模拟式交流电压表的组成方案

两种组成方案:先检波后放大,称为检波-放大式

先放大后检波,称为放大-检波式

两个重要指标:带宽:工作频率范围

灵敏度:测量微弱信号的能力

①检波-放大式:

带宽、灵敏度、可测电压上限、输入阻抗由峰值检波器决定。

特点:a峰值电压表的常用形式

b主要用于高频电压信号的测量

提高指标的措施:a超高频检波二极管b检波器直接设计在探头中

c高增益低漂移的直流放大器

②放大-检波式:

带宽、灵敏度由交流放大器决定。

特点:a均值电压表的常用形式b灵敏度很高。

3.1.3 分贝测量

分贝(dB):被测量与同类标准量之比的对数

以分贝为单位表示的功率比:10lg P1

P2[dB]

以分贝为单位表示的电压比:20lg V1

V2

[dB]

绝对电平:

功率电平dBm,取P0=1mW,则PX的功率电平

P W dBm=10lg P x

P0

=10lgP x

电压电平dBV,取V0=0.775V,则VX的电压电平

P V dBv=20lg V x

=20lg

V x

分贝测量:表盘按dB刻度的电压测量或功率测量.

3.1.4 电压表的使用*

1、峰值电压表

检波-放大式

峰值响应、频率范围较宽(达1000MHz)但灵敏度低(mV级)

读数的换算:根据波峰因数,将读数换算成有效值(或峰值)

2、均值电压表

放大-检波式

均值响应、灵敏度比峰值表有所提高,主要用于视频场合

读数的换算:根据波形因数,将读数换算成有效值(或均值)

3、有效值电压表

可以直接读出有效值,非常方便

由于削波和带宽限制,将可能损失一部分被测信号的有效值,带来负的测量误差较为复杂,价格较贵

3.2数字电压表组成原理及性能指标

核心部件:A/D转换器。决定了DVM的主要性能指标。

DVM主要性能指标:

⑴显示位数:完整显示位:0~9;非完整显示位(半位):0和1,最高位。

⑵量程:

基本量程:无衰减放大时输入电压范围,由A/D转换器动态范围决定。

扩展量程:基本量程按10倍放大或衰减扩展

⑶分辨力:分辨最小电压变化量的能力,反映DVM灵敏度

每跳变一个字对应的输入电压变化量,V/字:量程

总字数

不同量程上分辨力不同,最小量程上具有最高分辨力。

⑷分辨率:

等于分辨力与量程之比:分辨力

量程=1

总字数

⑸测量速度:每秒完成的测量次数。

主要取决于A/D的转换速度。

⑹测量精度:DVM的测量精度常用固有误差表示,即

?U=±(α%?U x+β%?U m)±α%?U x为读数误差,与读数有关。

±β%?U m为满度误差,与读数无关,只与选用的量程有关。

示值(读数)相对误差:γ=?U

U x =±(α%+β%?U m

U x

)

被测量大时读数误差起主要作用,被测量小时满度误差起主要作用。

合理选择量程,使被测量大于满量程2/3以上。被测电压接近量程满度,测量相对误差小.

⑺输入阻抗:取决于输入电路,与量程有关。输入阻抗越大越好。

3.3电压测量的干扰及抑制技术

3.3.1 干扰来源及分类

串摸干扰:以串联叠加形式对被测信号产生的干扰。

串摸干扰的起因:①来自于被测信号本身

②测量引线受外界电磁场感应(50Hz工频信号、雷电、无线电信号引起的电磁干扰)。特点:干扰信号频率从直流、低频到超高频

干扰信号波形可以是周期性的或非周期性

可以是正弦波、非正弦波,也可是随机的

50Hz工频干扰是最常见的干扰源

共摸干扰:干扰信号同时作用于DVM的两个输入端。

共摸干扰的起因:①被测电压本身就存在共模电压(被测电压是一个浮置电压)

②被测电压与DVM相距较远,两者的参考地电位不相等

特点:共模干扰电压可能是直流、工频、高频交流

共模干扰电压可以上百伏,甚至上千伏

3.3.2 串模干扰的抑制

抑制串摸干扰的基本方法:

直流串模:软件校准和数据处理方法

周期性串模干扰:滤波或积分式A/D的平均作用

尖峰脉冲干扰抑制:输入端限幅+ 滤波

串摸干扰的误差分析

串模抑制比:NMR=20lg U n

u nmax

[dB]

其中:U n-----串模干扰电压幅值

u nmax-----干扰引起最大测量误差

NMR越大,串模干扰抑制能力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强

串模干扰的误差分析(以积分式DVM为例)

分析可知,完全一致串模干扰(NMR=∞)的方法是:

①设定第一积分时间为干扰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②适当选择第一次积分的开始时间

当第一次积分时间T1一定时,干扰信号频率fn愈高,则NMR愈大,即串模干扰最大危险在低频,尤其50Hz的工频干扰。

串模抑制比越大,误差越小

积分式DVM的串模干扰抑制措施

依据:①设定第一积分时间为干扰信号周期的整数倍

②适当选择第一次积分的开始时间

措施:50Hz工频干扰周期Tn=20ms,积分时间=20ms、40ms、80ms、100ms

50Hz工频干扰受电网波动:50Hz±1Hz,积分时间自动调整。

3.3.3 共模干扰的抑制

共模干扰原理及基本抑制方法

共模干扰原理:共模干扰电压Ucm通过环路电流同时作用在DVM的H、L端,但是他们对H、L端的影响并不相等,即共模电压将转换成串模电压,从而造成测量误差。因此,抑制共模干扰的基本原理是减小环路电流。

抑制方法:①减小两路环路电流I1和I2

②使干扰对H、L端的影响互相抵消

共模抑制比:CMR=20lg U cm

U cn

[dB]

其中:U cm:共模干扰电压

U cn:共模电压引入到DVM输入端的串模电压,

CMR越大,共模干扰抑制能力越强,抗干扰能力越强。

共模干扰的抑制措施

(1)浮置测量,浮置接地端G,减小环路电流I1和I2。

U cn≈r2

2

U cm

CMR=20lg Z2 2

采用浮置测量的结论:

①浮置测量有较高的抗共模干扰能力

②交流CMR小于直流CMR ,频率越高CMR越小(2)双端对称测量

当满足平衡输入条件:r1+R s

Z1=r2

Z2

时,可是U cn=0,完全抑制共模干扰。

(3)其他抑制方法

①浮置双端对称测量:双端对称输入+浮置方法

②屏蔽与隔离

内层屏蔽:内部模拟电路设置在一个屏蔽盒内

外层屏蔽:屏蔽盒与DVM的外壳高度绝缘

第4章时域测量

4.1 概述

示波器组成: 示波管、Y(垂直)通道和X(水平)通道组成。

示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频带宽度BW和上升时间tr

频带宽度BW,一般指Y通道的频带宽度BW=f H?f L=f H

Y通道的频率带宽越宽,输入信号的高频分量衰减就越少,显示波形越陡峭,上升时间就越小。

上升时间tr:反映Y通道跟随输入信号快速变化的能力

tr越小,跟随速度越快

tr越大,跟随速度越慢

0.35

tr[us]≈

(2)偏转因数:在输入信号作用下,光点在荧光屏的垂直方向上移动1cm(即1格)所需的电压值。单位V/cm, V/div

偏转灵敏度---偏转因素的倒数。

偏转因素越小,示波器观测微弱信号的能力越强。

(3)输入阻抗Zi

输入直流信号R I=1MΩ; 输入交流信号R I=1MΩ;C i=33pF

(4)输入方式:被测信号接入示波器Y通道的方式

直流方式(DC):将被测信号的直流成分和交流成分都接入

交流方式(AC):滤掉直流成分,只接入交流成分

接地方式(GND):输入直接接地,不与被测信号相连,确定0电平位置

(5)扫描速度:荧光屏上光点在单位时间内水平移动的距离,单位:cm/s 或div/s

时基因数:扫描速度的倒数,单位距离代表的时间,单位:t/cm 或t/div

时基因数小,便于观测高频信号或信号细节;时基因数大,便于观测低频信号。

(6)触发源选择方式

触发源:是指用于提供产生扫描电压的同步信号来源。

分为:内触发(INT)、外触发(EXT)和电源触发(LINE)。

4.2 模拟示波技术及通用示波器

4.2.1示波管的示波原理

示波管的组成:电子枪、偏转系统和荧光屏。

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在电子枪中,电子运动经过聚焦形成电子束,电子束通过垂直和水平偏转板打到荧光屏上产生亮点,亮点在荧光屏上垂直或者水平方向偏转的距离,正比于垂直或者水平偏转板上的电压,即亮点在屏幕上移动的轨迹是加到偏转板上的电压信号的波形。

4.2.2通用示波器的垂直通道

垂直通道主要由:Y输入电路、Y前置放大器、延迟线和Y后置放大器(输出放大器)组成。(1)输入电路:衰减器+ 输入选择开关

衰减器的作用:①衰减输入信号幅度,以免幅度过大导致显示波形失真

②频率补偿作用,使分压比与输入信号频率无关

示波器的垂直灵敏度粗调开关,可改变分压比。

输入耦合方式选择:见示波器的性能指标---输入方式。

(2)Y前置放大器

作用:放大输入信号;产生内触发信号;垂直灵敏度微调、Y轴移位、极性反转等。

结构:差分放大电路,输入不同的直流电位,波形在显示屏Y方向的位置随之改变,即Y 轴移位,对应Y轴位移(POSITION )旋钮。

(3)延迟线:一种信号传输网络或信号传输线,起延迟时间的作用。

作用:把加到垂直偏转板上的脉冲延迟一段时间,使信号出现的时间滞后于扫描开始时间,这样就能保证在屏幕上扫描出包括上升时间在内的脉冲全过程。

延迟线在内触发信号之后引出的原因:

由于触发扫描的开始时间总是滞后于被测脉冲一段时间,信号波形无法完整地显示出来。延迟线在内触发信号之后引出,能保证屏幕上扫描出包括上升时间段在内的脉冲全过程。(4)Y输出放大器(后置放大器)

作用:将延迟线传来的被测信号放大到足够的幅度,以驱动示波管的垂直偏转系统。

对应“倍率”开关:使放大量提高5倍或10倍。

4.2.4 通用示波器的水平通道

水平通道的主要任务:产生随时间线性变化的扫描电压,放大到足够幅度,输出到水平偏转板,使光点在屏幕水平方向上达到满偏转。

水平通道的组成主要包括:触发电路、扫描电路和水平放大器。

(1)触发电路

作用:为扫描电路提供合格的触发脉冲信号。

触发电路包括:触发源选择、触发耦合方式、触发极性选择、触发电平调节、扫描触发方式选择(TRIG MODE)、放大整形电路

①触发源选择(对应SOURCE选择开关)

内触发(INT)触发信号=被测信号

外触发(EXT)触发信号=外接与被测信号有严格同步关系的信号

电源触发(LINE)触发信号=用50Hz的工频正弦信号

②触发耦合方式选择

有四种耦合方式:a“DC”耦合、b“AC”交流耦合、c“AC低频抑制”耦合、d“AC高频”耦合.

③触发极性选择和④触发电平选择

作用:决定触发脉冲产生时刻

触发极性:触发脉冲是在触发信号的上升沿期间产生,还是下降沿期间产生?

触发电平:触发脉冲是在触发信号电压到达何值时产生?

⑤扫描触发方式选择(对应“MODE”选择开关)

常态触发方式(NORM):有触发脉冲时示波器才扫描。

自动触发方式(AUTO):有无触发脉冲示波器都扫描。

电视触发方式(TV):用于电视信号进行监测与电视设备维修

⑥放大整形电路

作用:对触发信号进行放大、整形,产生满足要求的触发脉冲。

(2)扫描电路(扫描发生环)

扫描发生环主要由:扫描闸门、扫描锯齿波发生器和比较释抑电路。

①扫描闸门:在触发脉冲激励下产生闸门信号,闸门信号启动扫描发生器产生锯齿波电压,闸门信号送到增辉电路,加亮扫描光迹。

连续扫描方式(自动触发方式(AUTO))下,扫描闸门总有闸门信号输出

触发扫描方式(常态触发方式(NORM))下,只有触发脉冲作用下才产生闸门信号。

②扫描锯齿波发生器:在闸门信号激励下产生锯齿波扫描信号

利用积分器产生线性良好的锯齿波,调节积分器参数R或C,改变“扫描速度”。

③比较释抑电路

比较电路:使电路产生等幅的锯齿波扫描信号

释抑电路:保证每次扫描的逆程结束后才开始下一次扫描,避免当前扫描正程被打断

(3)水平放大器

①选择X轴信号:输入端置“内”:放大锯齿波扫描信号

输入端置“外”:放大前面板“X输入”端的接入信号,用作X-Y图示仪。

②放大X轴信号,使光迹在水平方向上达到满偏

4.3 波形取样技术及取样示波器

4.3.1 波形取样技术

取样:从被测波形上取得样点的过程。取样分为:实时取样和非实时取样。

实时取样:为了显示信号的一个波形,从这一个波形中取得所有取样点。

非实时取样(等效取样):为了显示被测周期信号的一个波形,从许多相邻波形中取得取样点。

非实时取样原理:①被测信号是周期信号,②取样时间间隔:TS=mT+?t,③取样信号的包络重现原信号的一个波形,④包络时间长,可用低频示波器来显示该包络信号。

非实时取样技术的核心电路是取样保持器,取样保持器在原理上可等效为一个取样开关和保持电容串联。

利用差值取样技术利于提高示波器输入阻抗,后续放大器易于制作。

步进间隔Δt与输入信号最高频率fh应满足采样定理,即1?t≥2f 。

非实时取样的显示原理:①水平扫描信号为阶梯波电压,②阶梯持续时间=两个取样脉冲的时间间隔,即TS=mT+?t,③阶梯数=光点数.

取样示波器的主要参数

(1)带宽:由于取样后的信号频率已经非常低,因此对采样示波器的频率限制的主要在取样门。决定频带宽度的因素:①取样门的高频性能,元件高频性越好,带宽越宽;②取样脉冲底宽τ,τ越窄,带宽越宽。

取样脉冲有两种形式,规则脉冲,f3dB=0.44/τ;尖三角脉冲f3dB=0.64/τ。

取样门的最高工作频率(即取样示波器的带宽)f3dB=0.44~0.64

τ

由上式可知,取样示波器的带宽与取样脉冲底边的宽度成反比。

(2)取样密度:指电路扫描时,在示波器屏幕X轴上显示的被测信号每格对应的采样点数,单位为,光点数/厘米。

屏幕上的总光点数n=

X方向最大偏转电压

S

阶梯波每级上升的电压

=U S

?U S

屏幕宽度确定,光点总数确定,则取样密度确定.

(3)等效扫速:取样示波器中,波形的实际经历时间为n(mT+Δt) ,等效于被测信号经过了nΔt

等效扫速S ea=n?t

L =U S

L

×?t

?U S

=U S

L

×1

D

U S:X方向最大偏转电压,等效”扫速粗调’’

D:快斜波斜率,等效“扫速细调”

4.4 数字存储示波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工作模式有两个:实时工作模式和存储工作模式。

(1)当数字存储示波器为实时工作模式时,其电路组成原理与一般模拟示波器一样。(2)当数字存储示波器为存储工作模式时,其工作过程分为存储和显示两个阶段。

存储阶段:模拟信号数字化并存储;

显示阶段:数字信号模拟化并显示。

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技术指标

(1)最高取样速率f s:单位时间内的取样次数,用每秒A/D转换的最高次数衡量。主要由A/D转换速率决定;反映捕捉高频信号或快速信号的能力。

f s=

每格的点数

扫描时基因数

=

N

(2)存储带宽B:存储宽度与取样速率密切相关。

B=f s

N

,N=4~10 N为取样点数。

(3)存储容量:主存储器的最大存储容量,常以字(word)为单位。

(4)分辨率:示波器能分辨的最小电压增量,即量化的最小单元。包括垂直分辨率(电压分辨率)和水平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垂直分辨率:与A/D 转换器分辨率相对应,用垂直每格分级数(级/div) 或百分数表示。水平分辨率:由存储器容量决定,用水平每格含取样点数(点/div)或百分数表示。

(5)读出速度:数据从存储器中读出的速度,时间/div

示波器测量脉冲上升时间及其修正(重点)

示波器带宽有限,上升时间测量存在系统误差

修正公式:t r= t rx2?t r02

其中,tr0[us]≈0.35

BW[MHZ]

为示波器固有频带宽度。

第5章频域测量

5.1 频谱分析的基本概念

信号频谱:信号的全部频率分量组成的幅度谱。 频谱的两种基本类型:连续频谱、离散频谱。 时频对应关系:

频谱仪的分类:

5.2 扫描式频谱仪

扫描式频谱仪可分为滤波式和外差式。 5.2.1 滤波式频谱分析技术 滤波式频谱仪的原理:先用带通滤波器选出待分析的信号,然后用检波器将频率分量变为直流信号,再送到显示器,将直流信号的幅度显示出来。为了显示输入信号的各频率分量,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要么有多个,要么是可变的。

根据滤波器的不同实现形式,可将滤波式频谱仪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档级滤波式频谱仪、(2)并行滤波式频谱仪、(3)扫频滤波式频谱仪、(4)数字滤波式频谱仪

(1)档级滤波式频谱仪(非实时频谱测量)

由多个带通互相衔接的带通滤波器和公用检波器构成。

特点:①并行滤波,串行检波、②测量的实时性差、③体积大、分辨力不高、④适用于低频段的音频测试

(2)并行滤波式频谱仪

特点:①并行滤波,并行检波、②速度快,测量的实时性强、③体积大 (3)扫描滤波式频谱仪

实质是一个中心频率在整个宽频率范围内可调谐的窄带滤波器。 特点:①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

②缺点:测量的实时性差,损耗大,调谐范围窄,分辨力差。 (4)数字滤波式频谱仪

用个单个数字滤波器代替多个模拟滤波器,滤波器的中心频率由时基电路控制使之顺序改变。

优点:①频率分辨力高、②处理精度高 5.2.2 外差式频谱仪

特点:频率范围宽,灵敏度高,频率分辨力可变。 镜像频率f image 的幅值会叠加在f x 上,引起测量误差。

解决办法:①提高中频频率,从而增加镜像频率f image 和频率分量f x 的频率间距;

②多级混频---将高中频信号降低到固定低中频.

主要性能指标

(1)输入频率范围:频谱仪可以测量的最大频率区间,主要由扫描本振的频率范围决定。(2)频率扫描宽度(Span):一次测量(一次频率扫描)所显示的频率范围。

小于或等于输入频率范围,可手动设置或自动调节。

(3)频率分辨力(Resolution):将最近邻的两个频率分量区分开的能力,由中频滤波器的分辨带宽(RBW)决定。

(4)频率精度:频率轴读数的精度,与本振频率稳定度、扫描宽度、分辨带宽等因素有关。(5)扫描时间(Sweep Time,ST):完成一次扫描测量所需的时间,也叫分析时间。扫描时间与频率扫描宽度、分辨带宽、视频滤波带宽相关。

(6)相位噪声:偏离本振频率某一个频偏处,相对于本振幅度下降的dBc数。反映本振信号频率短期稳定度指标,由本振信号频率或相位不稳定引起。本振越稳定,分辨带宽越窄,相噪越小。

(7)幅度测量精度

(8)动态范围:可同时测量的最大与最小信号的幅值之比。

(9)本底噪声(Noise Floor):来自频谱仪内部的热噪声,导致信噪比下降,频谱图中为接近显示底部的噪声基线。

(10)灵敏度/噪声电平:可测最小信号电平的能力。

5.3 傅里叶分析仪

5.3.1 FFT分析仪原理

原理:输入信号首先经过可变衰减器以提供不同的幅度测量范围,然后经低通滤波器除去仪器频率范围之外的高频分量。接下来对信号进行时域波形的采样和量化,转变成数字信息。最后由微处理器,利用FFT计算波形的频谱,并将结果显示出来。

组成:

衰减器:调理输入幅度到允许的范围内

低通滤波:滤除允许频率范围之外的高频成分

取样和ADC电路: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微处理器:用FFT算法计算频谱。

第n个节点对应的频率值:f n=n?f s

N

FFT计算结果的频率范围:0~f s

2

频率间隔:f step=f s

N

结论:FFT是基带变换,适合处理基带信号。

1、FFT分析之前的数字频带搬移

窄带带通信号,不适于直接用FFT计算频谱。

2、降数据率抽取与抗混叠滤波

可知,为提高频谱分辨力,可降低采样速率fS、增加FFT分析点数N

由f step=f s

N

过低的fS会引起频谱混叠、减小分析带宽,导致信噪比下降;FFT的分析点数不能无限增大。解决方案:①抽取数字信号以降低数据率、②对抽取后数据数字滤波。

3、频谱泄漏及其处理

FFT采用有限长的时间记录进行付氏变换,在总体上不断重复,以代表对实际无限长序列的积分。因为只截取有限长的时间,必然要有截断,截断就有可能引起频谱泄露。

解决办法:加窗处理,减小频谱泄漏;窗函数:汉宁窗、凯塞窗、矩形窗。

4、FFT分析仪的性能指标:

(1)频率特性

频率范围:由采样频率fS决定;

频率分辨力:取决于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f step=f s

N

(2)幅度特性

动态范围:取决于ADC位数、运算字长或精度;

灵敏度:取决于本底噪声,主要由前置放大器噪声决定;

幅度读数精度:幅度误差来源包括计算处理误差、频谱混叠误差、频谱泄漏误差等多种系统误差,以及每次单个记录分析所含的统计误差。

(3)分析速度

取决于N点FFT的运算时间、平均处理时间及结果处理时间。

(4)其他特性

可选的窗函数种类;数据触发方式;显示方式等

5.4 相位噪声测量

相位噪声:表征信号短期稳定度,反映频谱纯度。时域中表现为波形过零点抖动,不易辨别;频域中表现为载波的边带,较易测量。

单边带相位噪(SSB):源信号频谱中,在载波频率的某一固定频偏处的1Hz带宽内的电平幅度,与载波电平幅度之差,单位为dBc(1Hz)或dBc/Hz。

频谱仪测量相位噪声分两步:

(1)测量载波电平幅度A C

(2)测量频偏f off处的相位噪声幅度A PN

A f off=A PN f off?A C

A f off是距载波频偏f off处1Hz带宽内的单边带相位噪声,单位为dBc(1Hz);

A C是载波电平,单位为dBm;

A PN f off是距载波频偏f off处1Hz带宽内的噪声电平,单位为dBm

过程控制复习总结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一章 1. 生产过程总目标及要求 :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2. 过程控制系统组成 : 1.被控过程(或对象) ; 2.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与变送仪表; 3.控制器; 4.执行机构; 5.报 警、保护和连锁等其它部件 3. 工业过程对控制的要求 可以概括为准确性、稳定性和快速性。 y 1 y 1 y 3 4. 如图 1,其性能指标 : y 3 y 1 (1)衰减比和衰减率 其表征了稳定性,是衡量振荡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其衰减比为 4:1 到 10:1。 (2)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 ,其表征了准确性,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表 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超调量为最大动态偏差占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 ( 3)余差,是指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新的稳态值与设定值的差值。它是过程控制系统稳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 4)调节时间 t s 和振荡频率 ,调节时间 t s 是从过渡过程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调节时间是过程控制系统快速性的指标。过渡过程的 振荡频率 是震荡周期 p 的倒数,即 =2 /p 一定程度上也可作为衡量快速性的指标。 ***** 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变量? r u y (t) 第二章 控制器 执行机构 被控过程 1. 过程控制系统 建模的两个基本方法 :机理法建模、测试法建模。 检测与变送仪表 2. 如图 2 为设阶跃输入幅值为 u , K = y( ) y(0) y u 图 1.1 过程控制系统基本结构图 r y 1 y 3 y ( ) t t s 图 1.3 过 程控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 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纯延迟时间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定距离。 第三章 1. 常用的控制结构 有:反馈控制、前馈控制、推断控制 2. 自动调节阀按照工作所用能源形式可分为电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 3. 气动调节阀 由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阀)两部分组成。 执行机构 是推动装置,它是将信号压力的大小转换为阀杆位移的装置。 输出方式有角行程输出、直行程输出两种。直行程输出的气动执行机构有两类即薄膜式执行机构,气动活塞式执行机构。 控制机构 是阀门,它将阀杆的位移转换为流通面积的大小 4. 气动调节阀可分为直通双座阀,角形控制阀,三通控制阀,隔膜控制阀,蝶阀,球阀,笼式阀,凸轮挠曲阀。 5. 薄膜式执行机构有正作用执行机构与反作用执行机构之分,正作用是信号压力从正上方加入,反作用执行机构是信号压力从右侧面 加入。 6. 阀门中的柱式阀芯可以正装 ,也可以反装。正装阀是阀芯下移时 ,阀芯与阀座间的流通截面积减小;反装阀是阀芯下移时,阀芯与阀座 间的流通截面积增大 7. 气开式与气关式的选择 :无压力信号时阀全开,随着信号增大,阀门逐渐关小的称为气关式。反之,无压力信号时阀全闭,随着信号增大,阀门逐渐开大称的为气开式。 8. 正作用方式 是指调节器的输出信号 u 随着被调量 y 的增大而增大,整个调节器的增益为“ + ”。 反作用方式是 u 随着被调量 y 的增大 而减小,调节器的增益为“ -”。(正反馈作用加剧被控对象流入量流出量的不平衡,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负反馈作用则缓解对象中的不平衡,正确地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 流量特性的定义: 被控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相对位移)间的关系称为调节阀的流量特性。 ***** 调节阀的理想流量特性? 直线特性曲线、对数特性曲线、抛物线特性曲线、快开特性曲线、双曲线特性曲线。第四章 左式为 PID 调节器的动作规律,其 中 δ为比例带与增益成反比, δ习惯用用它相对于被调量测量仪表的 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正反馈作用加剧被控对象流入量流出量的不平衡, 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 负反馈作用则缓解对象中的不平衡, 正确地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1. P 调节的显著特点就是有差调节。 增大比例系数会加快系统的响应, 但过大会使系统有较大的超调并使稳定性变差, 超调量减小 (1)

听公开课计算教学的心得总结

听公开课计算教学的心得总结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 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将来的各种自然科学学科也离不开计算,但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 容乐观。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70%以上,而学生计 算的失分率却比较高。通过平日的教学,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5与8写得模棱两可,以至于自己也 无法区分,把3抄成8,452抄成542,这样的错误每次考试都会出现。 2一位数的加减乘掌握不熟练,没有数感。 3计算过程出错:如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进位的不加,退位的不减等。 4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做作业时专注力不集中,浮躁等。 5连带错误:如应用题列对算式算错数,计算顺序出错导致整题错。 学生出现的这样的计算错误,我们不能简单地归咎于“粗心”,学生们有了良好的习 惯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这些习惯就会减少,甚至避免。针对这些现状,我们组展开了一 轮抓好计算教学的公开课。通过学习和总结,我有以下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注重算理,鼓励算法多样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因此,计算教学必须加 强学生对计算法则及算理的理解。在理解了算理和在理解了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鼓 励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例如,耿老师讲的两位数的加法进位中,用小棒把算理诠释 的非常到位,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进位,竖式怎么来的,这样学生们对计算法则就很明白,提高正确率。张老师讲的笔算乘法中,重视错例分析,帮助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并引以为鉴,使学生对易错点比较敏感,提高正确率。。 第二,进行口算方法指导,巧用简算,加强口算训练,帮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而简算又是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确率的 很好的方法。在平时我们每天利用口算本,在早自修练,课前练,但是如果只是强化训练,而不给学生方法指导,会大大降低我们口算的效率。例如,在九月份我发现了学生们口算 速度不高,是因为掌握不了口算方法,于是我利用早自修和课后五分钟对学生进行了口算 方法指导,提出必须用口算的方式解决口算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还有我发现学生们都能背过乘法口诀,但是算乘法却很慢,常常是你问他7X8,他要 背一遍像背顺口溜一样背到七八五十六才得到答案,于是我每天课上留出5分钟做抢答游戏:我说结果,学生告诉我是几乘几,学生们兴致很高,开始的时候还是很慢,并且不全,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为,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小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校全面开始了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收益颇丰。所开课程多次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好评。我校编撰的《胶南三名》在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的地方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现将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学校要发展就应当重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应当重视学校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经过对学校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胶南”为主题的研究资料。确定以“胶南三名”即“胶南名人知多少”“胶南名胜知多少”和“胶南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遵循了两个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胶南是我们的家乡,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所以,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经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学生 经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我所调查研究的领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本事,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本事。 (三)课程开发过程 1、组织

先进过程控制学习总结.

先进过程控制学习总结 学科专业: 姓名: 学号: 2016年06月

引言 什么是模型预测控制(MPC)?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是一种基于模型的闭环优化控制策略,已在炼油、化工、冶金和电力等复杂工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算法核心是:可预测过程未来行为的动态模型,在线反复优化计算并滚动实施的控制作用和模型误差的反馈校正。 模型预测控制具有控制效果好、鲁棒性强等优点,可有效地克服过程的不确定性、非线性和关联性,并能方便地处理过程被控变量和操纵变量中的各种约束。 模型预测控制的产生背景 1 工业需求: (i). 随着过程工业日益走向大型化、连续化,工业生产过程日趋复杂多变, 往往具有强藕合性、非线性、信息不完全性和大纯滞后等特征,并存在着各种约束条件,其动态行为还会随操作条件变化、催化剂失活等因素而改变。 (ii). 典型生产装置的优化操作点通常位于各种操作变量的约束边界处, 因而一个理想的控制器应当保证使生产装置在不违反约束的情况下尽可能接近约束, 以确保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2传统控制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i). 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和一些复杂控制系统不能满足控制要求; (ii). 现代控制理论的不作为: ①过分依靠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 ; ②不能处理非线性、时变性、不确定性、有约束、多目标问题。 模型预测控制的产生过程 1 模型算法控制(MAC)的产生: (i). 1978年,法国的Richalet等人在系统脉冲响应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预测启发控制(MPHC, Model Predictive Heuristic Control),并介绍了其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效果; (ii). 1982年,Rouhani和Mehra[2]给出了基于脉冲响应的模型算法控制(MAC, Model Algorithmic Control); 2 动态矩阵控制(DMC)的产生: 动态矩阵控制(DMC, Dynamic Matrix Control)于1974年应用在美国壳牌石

学习如何计算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计算心得体会 计算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就算数学厉害的人,也不喜欢计算,他们只喜欢解习题过程中那种探索的乐趣,但是由于计算错误,也会丢分很重,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替代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习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习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习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快乐趣。 二、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在我看来,课前3分钟口算,效果非常不错。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习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 三、加强估算训练。 1/ 2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习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准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习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即便在需要准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每做完一道习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四、养成良好习惯。 我们知道,学生大多数时候不是不会计算,而是在计算中,不是抄错数字了,就是背错乘法口诀了,要么是小数点点错了,这些都是一些极小的错误,但却经常出现。因此,平常练习就要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标准。认真演算之后一定要强调验算。验算的方法有多种,如按步骤,逐步逐步的检查;用加法验算减法,乘法验算除法;将大家平常易犯的错误一一陈列,自己对照自己的实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下次就会少出现相同的错误了。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2/ 2

课程实习报告

课程实习报告 理学院统计学专业 100108020047 杨红 指导教师:宋向东李建东王昕吴俊波 实习时间:2013年12月30日——2014年1月17日 实习地点:秦皇岛市;北京市;秦皇岛市统计局 一、实习单位简介 秦皇岛市统计局分为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其中行政单位包括办公室、综合科、农村统计科、工业统计科、能源科、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科、国内贸易统计科、对外经济统计科、社会科技科、服务业科、国民经济核算统计科、政策法规检查科、监察室、党总支;事业单位包括普查中心:综合科、普查科、培训教育科、信息科。秦皇岛市统计局的工作职责为:、拟定秦皇岛市统计工作制度、规章;制定统计改革、统计现代化建设和统计调查规划;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市内各县区、各部门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贯彻、落实、监督、检查统计法律、法规实施情况。二贯彻执行国家、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基本统计制度;管理全市各项统计核算制度;制订本市地方统计调查标准和统计调查制度;组织管理、审批各县区地方统计调查项目和各部门统计调查项目、调查计划、调查方案。三组织完成国家、省部署的普查任务;研究提出重大市情市力普查和抽样调查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各县区、各部门的社会经济调查,汇总整理全市基本统计资料;对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和统计监督,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四统一核定、管理、公布、出版全市性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信息。五组织和推动全市统计信息化建设,负责全市统计信息网络的管理和维护,组织和协调全市的统计数据的处理工作。六组织管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协助组织管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管理全市县及县以上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事业费。七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五年级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五年级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一)工作思路;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二)主要工作;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在认真学习相 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实施工作总结 富强学校 2013.5 随着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们在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努力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校本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收到一定的实效。现将本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情况及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首先在校本课程建设,开发实施方面: (一)工作思路 我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坚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前提,以落实校本课程设置为基础,以加强教育科研为后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突破口,结合我校实际,确定校本课程的内容,制定计划,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领导,精心组织,保证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发与实施。 (二)主要工作

1.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 我校根据上级关于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的要求,首先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通过学习,认识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依据;明确校本课程的涵义及其应具有的特点;知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意义。进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奠定基础。 2.精心准备,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在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的基础上,我校认真研究,转变观念,挑选精英、骨干人员,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成立了以姜校长为组长,以刘校长、冯主任为副组长的研发小组。 3.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内容,并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计划,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我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本位)。于是,我校适时结合实际,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的人员认真研究,制定学校校本课程计划。 我们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近几年来学校的各种设施建设日渐改进,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各类教师人才俱全。从学生角度看,有特长的学生不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家庭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低。于是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小组经过认真考察,精心研究,最后确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内容为艺体类的课程有:葫芦丝、巴乌、剪纸、乒乓球、速滑,学生德育、安全方面有:学生安全常识、团结友爱教育学生对这些校本课程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健峰培训(生产过程控制)心得与分享感想及体会

健峰培训心得体会 生产过程控制实务班 一、前言 非常感谢公司再次给予我的培训机会,2013.4.15-4.21学习品质保证实务班,2014.4.24-4.30学习生产过程控制实务班。时隔一年,我又再次来到健峰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同比去年,我的角色变化了,从一个品质管理者变成了生产管理者,不变的是今年的学习也是主要以品质为中心。因为过程即为品质,品质并不仅仅代表的是产品的品质,也代表了公司形象、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品质。 二、亲身感受 因为已经有一次的培训经验,使得我再次来到健峰时,并不那么陌生,而是有一点旧地重游很自在的感觉。 到达校区后,按照流程单按部就班的进行一系列的报道动作,分配宿舍、领校服、吃晚饭、晚宣导。这一切都将健峰的标准化体现的淋漓尽致。 写到这里,肯定不能落下,健峰的朗朗入口的校歌、APC精神、提倡创造感恩环境、提倡健康生活公筷母匙活动等等。 当然,院部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很热情,工作时富有激情,这是我两顾健峰体会最深和最认可的一点。 三、学习内容 (一)异常分析思路 1.解决问题的思路: ?异常问题要抓真因,真因往往只有一个, ?改善问题要抓要因,5M1E面面具到。 2.异常问题分析的方法: ?三现: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观现物,掌握现状。 ?KKD: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大胆的做假设,小心的去求证。 3.面对问题的心态: ?当问题摊在你面前时你唯一的想法就是:我能做什么?

4.解决问题的方法: ?现象+真相+原因+真因+对策(防呆法) (二)车间管理思路变化 1.车间管理的六大任务:P生产力Q质量C成本D交期M士气S安全,会受 到5M1E的影响。 2.注重多能工的培养:要求每一个员工具备3-5个岗位的操作能力。制作员工技 能矩阵表。 3.了解员工应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分析了解员工的不同需求。 ?生理(物质性) ?安全(归属感、认同感) ?团体的一员(社会需求、关系) ?被尊重(肯定、荣誉感) ?自我实现(升迁通道) 4.管理员工注意: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对员工的批评教育注意技巧:赞美+ 批评+鼓励。 5.爱兵四大法则:员工不会错,如果员工有错,一定是我想(法)错!如果不是 我想错,也一定是因为我的错,才会造成员工的错,总之员工不会错! (三)问题、异常、风险的改善 1.问题的改善:QC 7大手法、PDCA、QC Story、8D ?QC 7大手法又称新旧QC七大工具(手法),都是由日本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 旧QC七大手法偏重于统计分析,针对问题发生后的改善,新QC七大手 法偏重于思考分析过程,主要是强调在问题发生前进行预防。之所以称之 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 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PDCA 即PDCA循环。PDCA循环又名戴明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MBA、CEO必读12篇 及EMBA等课程均对PDCA循环在企业管理各环节中的应用有所介绍。 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运转的。PDCA循环不仅在质量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计算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 ___,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1)题目看错抄错,例如把43写成34。书写潦草,往往把0写成6,把6写成0,非常马虎。 (2)计算过程出错:如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把个位空出来,或加法忘记进位,减法忘记退位等。有时候算加法4+2往往会写等于8,3×3=6等等。 (3)计算习惯不好:如计算时不打草稿,全凭口算。更容易忘记进位和退位,做作业时精神不集中,有时漏题不做等。 针对这些学生的计算错误,从表面来看,似乎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粗心”的原因又是什么?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千万不能原谅学生“一时粗心”出现的差错。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数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核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提。一要核对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核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核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转换成简便运算,然后再动手解题。 3、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估算是所定计算结果的范围,是检查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所以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与否。

实训总结报告书

前言 实训目的:通过大量的案例、实例,系统的了解外贸业务活动中各种商务英语的格式与结构、写作特点、专业术语、常用专业词汇、相关句型和常见表达方式等,通过实例,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外贸英语水平,熟练掌握外贸业务中常用的英语基本术语、表达技巧与技能。 实训内容: (1)通过对函电业务的实训,初步掌握函电的写作技巧,掌握函电的常用术语和写作模板。 (2)在实训系统中,17种函电的写作的任务。 (3)以小组为单元,分工完成实训教材的课后习题。 正文 为期两周的外贸函电实训,是对外贸英语函电课程进行再次的学习和知识的巩固。10天的时间,我们每天的课程够安排的非常充实。外贸英语函电系统操作平台上(网址是:http://172.18.21.251:8244/buseng) 我们需要完成的函电一共有17种,大搞50几篇。分别是询盘函,还盘函,催促函,促销函,报盘函,修改函,寄送资料,包装函,保险函,索赔函,理赔函,感想信,邀请函,装船通知,指示函。由于系统原因,感想信,邀请函已经指示函没有任务安排,因此我们最后完成的是14种信函的写作。 在外贸函电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函电的写作技巧,实训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学以致用。还记得在课堂上,我们第一堂课就学习了外贸函电的组成部分,信函格式以及语言特点。外贸函电组成部分包括信头,日期,信函编号,信内地址,称呼,事由,信函正文,信尾客套话,写信人信息,经办人代号,附件等。外贸函电的信函格式,分为三种,齐头并进式,修正齐头式和缩进式。外贸英语函电的语言特点为7个C courtesy(礼貌) consideration(体贴) completeness(内容完整) clarity(表达清晰) conciseness(内容简洁) concreteness(具体) correctness(正确,准确)。同时通过课本大量的案例、实例,系统的了解外贸业务活动中各种商务英语的格式与结构、写作特点、专业术语、常用专业词汇、相关句型和常见表达方式等。唉这二周的实训中,再次通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修订版

初中校本课程建设与实 施工作总结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工作总结 邵原二中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逐多样化、自主化,特色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办学自主权创设了广泛的空间,也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的开放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展台,激发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的极大热情。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校通过校本教研工作和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将我校建设与实施校本课程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到我校教育资源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必须充分考虑到适应基础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充分发挥的需要;课程设置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有利于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学校课程建设目标 (一)、学校课程类型多元化,课程结构多层化。从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师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和完善学校创造教育课程、艺体健康教育特色课程(合唱队、舞

蹈队、篮球队)、主题节日课程(教师节、国庆节、清明节、端节节)和学校三大教育(感恩教育、目标教育、养成教育)等。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行、人格、习惯形成和发展的经历,提升师生道德水平、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逐步构建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和实践体验型课程体系。 (二)、通过课程设置,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生活、追求卓越”的优秀二中人。 (三)、通过课程的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师德修养良好、业务能力精湛、具有“奉献、智慧、求实、创新”精神,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队伍。 三、我校校本课程制定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自主开发的课程。我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在前期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信息,兴趣爱好非常广泛,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先让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课程开设申请,再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这样一来,课程开设与学生选课成了供求关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 (二)、多样性的原则。校本课程应该是多样性的,适合本校本地区的,有利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校本课程应是动态发展的过程,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向标准教材看齐,

总结项目全过程管理经验

总结项目全过程管理经验 项目前期阶段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阶段。项目负责人在接手一个新项目的时候,首先要尽可能地多从各个方面了解项目的情况,如: 1、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具体大概做什么事情?是谁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什么问题? 项目前期对工程情况了解的越详细,工作做的越细致,后面的“惊讶”就越少,项目的风险就越小; 2、这个项目里牵涉哪些方面的人?如投资方、建设方、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方、技术监督方等等。 项目负责人需要了解每个方面的人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是什么。事先了解各个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和期望,可以让你在做项目碰到问题的时候,就每件事情具体分析哪些人会在什么方面支持你,哪些人会出于什么目的反对你,从而提前准备联合朋友去对抗敌人,让事情向你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这句话作为项目负责人是一定要记住的; 3、基本了解了客户的情况后,下面的事情就是了解自己公司各方面对这个项目的看法。首先是高层领导是否重视,这个决定了在你需要资金、人力等资源支持的时候,公司是否会根据你的要求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领导口头肯定是说支持的,但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公司对这个项目的实际期望,是想把项目越做越大还是只想赚点钱?是想做样板工程还是干脆想敷衍了事。 公司领导(尤其是高层领导)对项目的态度决定了你做这个项目的战略目标,而这个战略方针将对你做项目计划产生直接的影响; 4、在做整体项目计划前,还要大致计算一下你手上的资源。 首先是时间。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有一些项目会要求在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时间范围里完成。对于这一点,你在做项目的风险控制计划的时候要充分考虑。 其次是人员。根据项目预算和已往经验,大致计算一下未来的项目小组有多少种角色,每个角色目前公司是否有人,是否能完全归这个项目使用,是否需要另外招聘一些人员,招聘的准备工作要尽早启动。 最后就是一些设备的准备。项目所需大件关键设备生产周期很长,所以要尽早订货,以后不管发生设备等人还是人等设备的情况,浪费的都是你的时间; 5、是到做总体计划的时间了吗?不,你现在已经知道了客户的目标和你手上的资源,那么做计划以前,你还需要和你的领导和客户充分沟通资源的问题。 因为很多资源是还不明确的,你需要写一份报告,详细分析这个项目的风险以及对资源的需求情况。如果一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的话,将发生什么样的后果。如果资源不够,就要高层改变策略,增加对这个项目的投入。甚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些公司会放弃这个项目。总之,没有人能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项目负责人不能尽早发现风险,那么就只能去当烈士了。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力学课程总结 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是通过计算机数值 计算和图像显示,对包含有流体流动和热传导等相关物理现象的系统所做的分析。是用电子计算机和离散化的数值方法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的一个分支。 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是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两种手段发展起来的。很早就已有理论流体力学和实验流体力学两大分支。理论分析是用数学方法求出问题的定量结果。但能用这种方法求出结果的问题毕竟是少数,计算流体力学正是为弥补分析方法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计算流体力学是目前国际上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领域,是进行传热、传质、动量传递及燃烧、多相流和化学反应研究的核心和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航天设计、汽车设计、生物医学工业、化工处理工业、涡轮机设计、半导体设计、HAVC&R 等诸多工程领域。 计算流体力学的任务是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一 个特定的计算,通过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履行一个虚拟的物理实验——数值实验“。 数值模拟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建立反映问题(工程问题、物理问题等)本质数 学模型。其次,数学模型建立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求高效率、高准确度的计算方法。再次,在确定了计算方法和坐标系统后,编制程序和进行计算式整个工作的主体。最后,当计算工作完成后,流畅的图像显示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还有一个就是CFD的基本思想问题,它就是把原来在时间域及空间域上连续的物理量的场,如速度场和压力场,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上的变量值的集合来代替,通 过一定的原则和方式建立起关于这些离散点上场变量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组,然后求 解代数方程组获得场变量的近似值。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CFD出现了多种数值解法。这些方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对控制方程的离散方式。根据离散的原理不同,CFD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分支: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t Method,FDM) ?有限元法(Finite EIement Method,FEM)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FVM) 有限差分法是应用最早、最经典的CFD方法,也是最成熟、最常用的方法。它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然后将偏微分方程的 导数用差商代替,推导出含有离散点上有限个未知数的差分方程组。求出差分万程组 的解,就是微分方程定解问题的数值近似解。它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 的近似数值解法。

【课程实践总结】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课程实践总结】学生课程总结范文 课程实践 这个学期的课程综合实训的任务是为一家企业设计邀请函,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二个课综题目,同学们经过上学期的课综后对于课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学期我们组成了和上学期不一样的一个6人小组,我们6个人在老师布置好任务后,很快的分工好了各自要干的事情。 我们这学期还是和上学期一样找了一家相同的企业,这样既方便又熟悉,当负责寻找企业的同学联系好企业后,第二天下午我们就出发去企业做调查,采访了店家和店家商谈好后,我们又上网查询了各种内容,好内容,我们就开始进行各自的任务,写策划书的写策划书,做ppt的做ppt,的,各自都有各自的任务,大家都有序的做着各自的事情。 虽然有了上学期课综的的认识,但是对于这一次课综一开始还是很迷茫的,但小组成员们都齐心协力,最后也顺利完成了这次的课综,从这次实训中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有些你刚开始认为很麻烦的事情,你只要认真的去对待这件事情,到后面的所有的事情也就会一步步解决了,每一件事情到了一定的地步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去做罢了。通过这次课综实践也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无

限大的,而良好的团队合作也会使任务完成起来更加轻松,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的力量,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通过这次课综也让我明白了,所以事情都要考虑到很多的因数,要考虑到很多的方面,才能把事情做到不说完美就是尽量往好的方面去发展。 这也是我们大一的最后一次课综了,大一上学期的我们对于有些事情的想法还很不成熟,经过一个学期,大一下学期的我们似乎比上学期的我们看上去成熟了那么一点点,但是我们还是要通过不停的学习提高自己个方面的素质,提升自己的个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才能走毕业后更好的融入这个社会,我们要积极的投与实践中,这样才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更好的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 课综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锻炼,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下学期我们也就要大二了,时间这东西啊过的真的好快,时间飞逝,要珍惜当下,做好现在的每一件事情,为以后做好准备。

2020年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校本课程活动总结 《校本课程活动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太平中学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我国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教师的课程职能也相继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研究和开发课程将成为我们教师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因此,我校教师也结合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进行了研究与开发。现将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关情况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学校将开发校本课程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二、校本研发的目的 校本课程的开发意味着一种权力,更意味着一种责任,我校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三个方面。

1.让所有的教师都“动起来”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校本课程开发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让每个教师都行动起来。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实力,也可以促进学校的发展。 2.让所有的教师都“站起来” 教师对待所教的科目及其内容一直是敬畏有余的。科目 对他们来说,是国家的规定,教材对他们来说,是专家编写的。他们被要求严格忠实于国家的所有课程文件,甚至连教学的具体步骤都严格遵照教学参考书指定的教学步骤和课时数。教科书对他们来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他们跪拜于教科书的神威之下。 然而,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亲自参与到课程编制的整个过程。国家提供的课程标准,成为他们主动学习研究的指导性纲要,国家提供的配套教材成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对象。他们站在国家课程标准这块基石上,鸟瞰着校本课程及所有教科书。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心得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心得 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三大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极其复杂又重要的工作。造价控制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建筑产品性价比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投资效益。 如何把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如何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这是我们造价工作者应努力研究的课题。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指: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全过程的造价管理控制工作。 各阶段造价控制的侧重点不同,设计阶段要求满足经济与设计艺术的统一,招标阶段要求招标文件要严谨、算量套价要准确,施工阶段要求动态监控成本目标偏差,结算阶段要求以事实为依据、以合同为准则,如实计算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立足于事前控制,强调在项目决策和设计前期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技术。如何把造价控制原理运用到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下面本人根据从事造价工作几十年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谈一点心得。 一、方案及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在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从开始到结束,项目资源投入由小变大、再逐渐变小,项目风险逐渐由大变小,项目相关人对项目的控制力由强变弱。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重中之重,人们常说,设计的浪费是极大的浪费,一旦图纸定型,后续管理是无法控制大方向造价。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仅对工程完工后的决算投入很大的精力,而对决策和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是很重视,这样做除了对防止施工单位的高估冒算有作用外,未能做到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寿命费用的1%以下,而这1%以下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却占75%以上,设计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施工图纸一旦完成,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剩10 %左右。 业主在确定基本需求后确定项目初期概念方案,通常可采用:设计方案招标进行多方案比选,并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优化和限额设计。作为造价工程顾问公司在项目建设工程中提供的主要服务概括为:

数值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数值计算方法学习心得 ------一个代码的方法是很重要,一个算法的思想也很重要,但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爱因斯坦说的内容比 思维本身更重要。 我上去讲的那次其实做了挺充分的准备,程序的运行,pdf文档,算法公式的推导,程序伪代码,不过有一点缺陷的地方,很多细节 没有讲的很清楚吧,下来之后也是更清楚了这个问题。 然后一学期下来,总的来说,看其他同学的分享,我也学习到 许多东西,并非只是代码的方法,更多的是章胜同学的口才,攀忠 的排版,小冯的深入挖掘…都是对我而言比算法更加值得珍惜的东西,又骄傲地回想一下,曾同为一个项目组的我们也更加感到做项 目对自己发展的巨大帮助了。 同时从这些次的实验中我发现以前学到的很多知识都非常有用。 比如说,以前做项目的时候,项目导师一直要求对于要上传的 文件尽量用pdf格式,不管是ppt还是文档,这便算是对产权的一种 保护。 再比如代码分享,最基础的要求便是——其他人拿到你的代码 也能运行出来,其次是代码分享的规范性,像我们可以用轻量级Ubuntu Pastebin,以前做过一小段时间acm,集训队里对于代码的分享都是推荐用这个,像数值计算实验我觉得用这个也差不多了,其 次项目级代码还是推荐github(被微软收购了),它的又是可能更 多在于个人代码平台的搭建,当然像readme文档及必要的一些数据 集放在上面都更方便一些。

然后在实验中,发现debug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代码错误点的 正确分析,以及一些与他人交流的“正规”途径,讨论算法可能出 错的地方以及要注意的细节等,比如acm比赛都是以三人为一小组,讨论过后,讲了一遍会发现自己对算法理解更加深刻。 然后学习算法,做项目做算法一般的正常流程是看论文,尽量 看英文文献,一般就是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论文对算法的描述, 就是如同课上的流程一样,对算法进一步理解,然后进行复现,最 后就是尝试自己改进。比如知网查询牛顿法相关论文,会找到大量 可以参考的文献。 最后的最后,想说一下,计算机专业的同学看这个数值分析, 不一定行云流水,但肯定不至于看不懂写不出来,所以我们还是要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利用我们的优势,对于这种算法方面 的编程,至少比他们用的更加熟练,至少面对一个问题,我们能思 考出对应问题的最佳算法是哪一个更合适解决问题。 附记: 对课程的一些小建议: 1. debug的能力不容忽视,比如给一个关于代码实现已知错误的代码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分享各自的debug方法,一步一步的去修改代码,最后集全班的力量完成代码的debug,这往往更能提升同学们的代码能力。 2. 课堂上的效率其实是有点低的,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负反馈,降低学习热情。 3. 总的来说还是从这门课程中学到许多东西。 数值分析学习心得体会

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总结报告(同名42594)

成本会计课程实训总结报告(同名42594)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教程实训报告 姓名:xxxx 实训地点:xxx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教程 班级:xxx级本会计x班 时间:2013-2014-1学期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务处制 实训课题:xxxxx xxx 指导教师:xxxxxxx 一、实训任务 通过模拟一家制造类企业的整个产品成本的核算流程。要求学生按流程根据有关原始凭证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并采用分配法对各类费用进行分配,编

制分配表及记账凭证,计算各种成本,编制成本报表,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成本会计各岗位业务的核算,进而全面、系统、完整、综合地理解和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和技能,具备独立处理成本会计实务和成本核算的动手操作能力,将所学成本会计知识系统化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通过实训熟悉会计资料的种类、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及其业务流程,凭证的传递手续等内容。掌握会计凭证的审核与填制、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进行完整的一个会计循环业务的处理,将成本核算融入到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中。 二成本核算 二、成本分析 分析内容 1.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2.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外购劳动力的归集和分配 4.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5.其他支出等要素费用 辅助费用的轨迹和分配费用与损失性费用的轨迹和分配 制造费用的轨迹和分配费用与损失性费用的轨迹和分配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变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分析等。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①、产品单位成本分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1、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 单位成本完成情况的分析是根据“产品单位成本表”上的有关数据 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首先分析单位成本实际数与基准数的差异,确定单位成本是升高还是降低了,升降幅度是多少;然后再按成本项目分别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