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大变革的时代余荣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

第三界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参赛者:余年荣

工作单位: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湾中学

邮编:546103

电话:

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大湾中学余年荣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本课简要介绍了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推广、水利工程的修筑);生产力的发展使大量荒地被开垦为私田,私田主人改变剥削方式,封建剥削方式出现;新兴地主阶级产生,他们为争取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使各国封建制度得到确立。教材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结构出发,通过较多图片、小故事、小常识等资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更容易掌握本课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引导学生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战国时期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认识到生产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

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结局、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变法是新兴地主阶级为巩固自身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改革,并认识到变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要性、曲折性,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需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变革及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大量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到铁器、牛耕的推广和水利工程的修筑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等更多课堂活动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引导学生培养探索性学习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技术和农业科学的领先地位、闻名世界的都江堰,说明我国古代经济、技术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也说明我国劳动人民有着高度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通过对都江堰防洪灌溉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等环保意识。

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并理解到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树立“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的观念。

设计思路

1、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2、课前导学: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根据平面图分析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了解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

教学资源

1、书籍:《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

《中华上下五千年》(延边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人教版)

《〈中国历史〉新课标全解全析》(南方出版社)

2、网站:、

3、图片:《自制生产工具图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战国时期牛耕图》、《自制都江堰平面图》、《都江堰现状全景图》、《商鞅舌战旧群臣》

板书构思: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讨论法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教师引用导入框中小故事“立木为信”,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取信于民”的条件,从而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引入主题: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的“大变革的时代”,而生产力的发展是引发这场“大变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情况。

新课教学: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2、投影:《北京人的石器》、《半坡人的石器》、《河姆渡人的骨耜》、《战国时期的铁农具》图片,提问: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种,你会选用哪种农具为什么

接着提问: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3、铁农具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当时标志着生产力提高的另一个因素是牛耕。那么我国大约在什么时期就开始使用牛耕了用牛耕以前人们是怎样耕地的

请两组同学上台演示:一组演示用耒耜翻地(倒退)、另一组表演人拉犁翻地(前进),不久,拉犁者脚步变得吃力,并不断用手擦汗。

提问:看完表演你有什么体会怎样解决人体力不足的问题好呢

总结: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劳动效率,为精耕细作、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山凿渠提供了便利,因此,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修水利。其中最着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

二、着名的都江堰

1、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都江堰呢大家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小组讨论一下,然后进行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图讲解原因)

所以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假如这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学生小组讨论,并由各组代表说出各自治水方案。)

李冰的治水方针是“分洪以减灾,引水以灌田”,他精心设计,调动大量民工投入修建,终于完成了集防洪、灌溉,航运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由2-3名学生介绍

2、总结:刚才通过几位同学的演示和讲解,我们了解了都江堰的工程原理,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珍惜水资源,增强节约用水意识。)

三、商鞅变法

1、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生:国家分给的“公田”)这时,高效率的工作速度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这时的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面对这种部分奴隶出逃、而手中奴隶则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该怎么办呢

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边讲边图示):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

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呢(生:转变为封建农民。)而私田的主人也就是奴隶主则转变为什么(生:新兴的封建地主。)这就使旧的剥削方式被封建剥削方式所取代。他们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效果最显着。

课下同学们一定搜集了不少关于商鞅及其变法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所掌握的资料分别揣测一下:假如你是以商鞅为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你将怎样推行改革假如你是将要被废除世袭贵族特权的旧贵族,

你对改革会是什么态度假如你是秦孝公,面对国家外受强敌欺压,内有贵族专横的落后局面,你对改革又会是什么立场(分组讨论)多媒体出示问题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意义:

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用多媒体展示商鞅变法内容)

2、请看课本第39页“动脑筋”,讨论一下: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师小结: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这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各国的变法运动,是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社会变革的最集中反映,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最主要特征。这一次变法运动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法运动最大的历史作用,在于促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其中商鞅变法的效果最显着,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社会形成了。这样的交待很抽象,学生不好理解。

在教学商鞅变法的内容这块,让学生观看视频《商鞅与守旧群臣的辩驳》,牢记商鞅变法的内容,并充分理解其变法的目的和好处。这样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让学生讨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变法的成功或失败不在于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变法的目的达到了,所以是成功的。从而引出商鞅变法的作用。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确立了封建专制统治,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