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四章第1节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第1节功

1.物体受到______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________,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功的公式:________,功的单位:________,符号是______.功是______(矢、标)量.2.正功和负功:根据W=Fx cos α可知

(1)当α=________时,W=0.即当力F和位移x________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这种情况,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

(2)当________≤α<________时,W>0.即当力F跟位移x的夹角为______(锐、钝)角时,力F对物体做正功,这时力F是______(动、阻)力,所以,______(动、阻)力对物体做正功.

(3)当________<α≤________时,W<0.即当力F跟位移x的夹角为______(锐、钝)角时,力F对物体做负功,这时力F是______(动、阻)力,所以,______(动、阻)力对物体做负功.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又常说成“物体________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3.总功的计算:总功的计算有如下方法

(1)W合=________(α为F合与位移x的夹角).

(2)W合=W F1+W F2+…+W Fn(即总功为各个分力所做功的__________).

4.在下面哪些情况下,人对书本的作用力F做了功()

A.F竖直向上,书本保持静止

B.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

C.F沿水平方向,书本保持静止

D.F竖直向上,人与书本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

5.足球运动员飞起一脚用60 N的力将足球踢出,足球沿草地运动了40 m后停止运动,

关于运动员对足球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对足球做功2 400 J

B.运动员对足球没有做功

C.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但无法确定其大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一个力对物体做了负功,则说明()

A.这个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B.这个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C.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D.这个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α<90°

图1

7.如图1所示,两个互相垂直的力F1和F2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使物体运动,物体通过一段位移时,力F1对物体做功4 J,力F2对物体做功3 J,则力F1和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A.7 J B.1 J

C.5 J D.3.5 J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功的理解

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的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就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D.只要物体受力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就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

2.用水平恒力F作用于质量为M的物体上,使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距离x,恒力做功为W1.再用该恒力作用于质量为m(m

A.W1>W2B.W1

C.W1=W2D.无法判断

知识点二功的正负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

B.功是标量,正、负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还是物体克服外力做功

C.力对物体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取决于力和位移的方向关系

D.力做功总是在某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功是一个过程量

知识点三公式W=Fx cos α的应用

4.如图2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60°的力F=40 N拉一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匀速前进了8 m,则

图2

(1)拉力F对木箱所做的功是________ J.

(2)摩擦力对木箱所做的功是________ J.

(3)外力对木箱所做的总功是________ J.

5.如图3所示,

图3

用恒定的拉力F 拉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时间t ,拉力 F 斜向上与水平面夹角为θ=60°.如果要使拉力做的功变为原来的4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将( )

A .拉力变为2F

B .时间变为2t

C .物体质量变为m

2

D .拉力大小不变,但方向改为与水平面平行 【方法技巧练】 一、合力的功的计算 6.如图4所示,

图4

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物体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使斜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距离x .试求:

(1)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物体与斜面相对静止); (2)斜面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 (3)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4)斜面对物体做的功是多少?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二、变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7.

图5

人在A点拉着细绳通过一定滑轮吊起质量m=50 kg的物体,如图5所示,开始时绳与水平方向夹角为60°,当人匀速拉着重物由A点沿水平方向运动s=2 m到达B点时绳与水平方向成30°.求人对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g取10 m/s2)

1.如图6所示,

图6

质量为M的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

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C.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F一定对物体做正功

D.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F可能对物体做负功

2.人以20 N的水平恒力推着小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前进了5.0 m,人放手后,小车又前进了2.0 m才停下来,则小车在运动过程中,人的推力所做的功为() A.100 J B.140 J

C.60 J D.无法确定

3.以一定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的阻力大小恒为F,则从抛出至落回出发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 A.0 B.-Fh

C.-2Fh D.-4Fh

4.关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一定做负功

B.当作用力不做功时,反作用力也不做功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是大小相等

D.作用力做正功时,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

5.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滑动摩擦力总是做负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静摩擦力对物体一定做负功

D.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做正功

6.

图7

如图7所示,物体A、B叠放着,A用绳系在固定的墙上,用力F拉着B右移.用F1、

F AB、F BA分别表示绳中拉力、A对B的摩擦力和B对A的摩擦力,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

A.F做正功,F AB做负功,F BA做正功,F1不做功

B.F、F BA做正功,F AB、F1不做功

C.F做正功,F AB做负功,F BA和F1不做功

D.F做正功,F AB做负功,F BA做正功,F1做负功

7.

图8

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不计,当滑块从斜面顶端滑到斜面底端的过程中()

A.重力对滑块做正功

B.滑块受到斜面的支持力与斜面垂直,所以支持力对滑块不做功

C.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

D.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对斜面做正功

图9

8.新中国成立前后,机械化生产水平较低,人们经常通过“驴拉磨”的方式把粮食颗粒加工成粗面来食用,原理图如图9所示,假设驴拉磨的平均用力大小为500 N,运动的半径为1 m,则驴拉磨转动一周所做的功为()

A.0 B.500 J

图10

9.质量为5×103kg的汽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公路行驶,当速度达到一定值后,关闭发动机滑行,v-t图象如图10所示,则在汽车行驶的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功为________;汽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________.

图11

10.如图11所示,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用力F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10 kg 的物体,使其以大小为a=2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前3 s内力F做的功.(取g =10 m/s2)

11.如图12所示,

图12

一个质量m=2 kg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上方的拉力F1=10 N,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的距离x=2 m.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F2=4.2 N,求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12.如图13所示,

图13

一质量为m=2.0 kg的物体从半径为R=5.0 m的圆弧的A端,在拉力作用下沿圆弧缓慢运动到B端(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大小不变始终为15 N,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0°,BO边为竖直方向,g取10 m/s2.求这一过程中:

(1)拉力F做的功.

(2)重力mg做的功.

(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N做的功.

(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做的功.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第1节功

课前预习练

1.力 位移 W =Fx cos α 焦耳 J 标

2.(1)90° 垂直 (2)0° 90° 锐 动 动 (3)90° 180° 钝 阻 阻 克服 3.(1)F 合x cos α (2)代数和 4.D

5.C [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使足球发生运动,但60 N 的力与40 m 的位移不对应同一过程,故无法确定功的大小,选C.]

6.AC [力对物体做负功,说明该力对物体来说是阻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的夹角大于90°,故选A 、C.]

7.A [合力做的功等于它的各个分力做功的代数和,即4 J +3 J =7 J .] 课堂探究练

1.D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也就是说,只有力或只有位移,是不符合做功条件的,故A 、B 错误;若物体发生位移的同时也受力的作用,但力与位移垂直时,此力并不做功,故C 错,D 对.]

2.C [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跟在光滑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对力F 做的功来说是相同的,即W 1=W 2=Fx .]

点评 求功时,必须要明确哪个力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根据功的定义,力F 所做的功只与F 的大小及在F 方向上发生的位移大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等其他因素均无关.

3.BCD [理解功的概念,功有正、负之分,但功是标量,此处易误解.] 4.(1)160 (2)-160 (3)0

解析 (1)拉力F 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 1=Fx cos 60°=40×8×1

2

J =1.6×102 J.

(2)摩擦力f 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 2=fx cos 180°=F cos 60°·x cos 180°=40×1

2

×8×(-1) J

=-1.6×102 J.

(2)外力对木箱做的总功为W =W 1+W 2=1.6×102 J +(-1.6×102 J)=0或者F 合=0(因为匀速直线运动),W =F 合·x =0.

点评 求恒力做功的关键是找准力F 、位移x 、夹角α,再应用公式W =F 合·x =0求解即可.

5.ABD [本题要讨论的是恒力做功的问题,所以选择功的计算公式,要讨论影响做功大小的因素变化如何影响功的大小变化,比较快捷的思路是先写出功的通式,再讨论变化关系.

位移x =12at 2=12F cos 60°m t 2,W =Fx ·cos 60°=F 2cos 2 60°2m

t 2

,当F ′=2F 时,W ′=4W ,

当t ′=2t 时,W ′=4W ;当m ′=1

2

m 时,W ′=2W ;当θ=0°时,W ′=4W ,由此可知,

C 错,A 、B 、

D 对.]

6.见解析

解析 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物体受到重力mg,摩擦力f和支持力N的作用,物体相对斜面静止,物体相对地面水平向左匀速移动x,这些力均为恒力,故可用W=Fx cos α计算各力的功.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得f=mg sin θ,N=mg cos θ,

(1)W f=f·x cos (180°-θ)=-mgx sin θ·cos θ.

(2)W N=N·x cos (90°-θ)=mgx sin θ·cos θ.

(3)W G=G·x cos 90°=0.

(4)N与f的合力与G等大反向,即物体所受斜面的力对物体做功为0,或W N+W f=0.

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W总=W G+W f+W N

=0+(-mgx sin θcos θ)+mgx sin θcos θ=0,

或物体受力平衡,F合=0,则W总=F合x cos θ=0.

方法总结计算几个力的总功,通常有以下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1)虽然力、位移都是矢量,但功是标量,所以几个力的总功等于各个力所做功的代数和.若以W1、W2、W3……W n分别表示力F1、F2、F3…F n所做的功(含正功与负功),则这些力所做的总功为W总=W1+W2+W3+…W n.

(2)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根据公式W合=F合x cos α求合外力做的功,则物体所受的外力做的总功为W总=W合=F合x cos α.

7.732 J

解析设滑轮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

h(cot 30°-cot 60°)=s

人由A走到B的过程中,重物G上升的高度Δh等于滑轮右侧绳子增加的长度,即

Δh=h

sin 30°-h

sin 60°

人对绳子做的功为:W=GΔh

代入数据可得:W≈732 J.

方法总结求变力做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平均值法:当力F的大小发生变化,但F、x成线性关系时,可以代入F的平均值计算F做的功.

(2)图象法:变力做的功W可用F-x图线中所包围的面积表示.x轴上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的正功的多少,x轴下方的面积表示力对物体做的负功的多少.

(3)分段法(或微元法):当力的大小不变,力的方向时刻与速度同向(或反向)时,把物体的运动过程分为很多小段,这样每一小段可以看成直线,先求力在每一小段上的功,再求和

即可.

(4)化变为恒法:有时候表面看起来是变力做功,但是经过适当变换可以转换成恒力做功.

课后巩固练

1.BD [无论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F 、v 夹角都为零,则F 都对物体做正功,A 、C 对,B 、D 错.]

2.A [人的推力作用在小车上的过程中,小车发生的位移是5.0 m ,故该力做功为W =Fx cos α=20×5.0×cos 0° J =100 J .]

3.C [从全过程看,空气的阻力为变力,但将整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上升阶段和下落阶段,小球在每个阶段上受到的阻力都是恒力,且总是跟小球运动的方向相反,空气阻力对小球总是做负功.全过程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等于两个阶段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W =W 上+W 下=(-Fh )+(-Fh )=-2Fh .]

4.D [由功的公式W =Fx cos α可知W 大小、正负取决于F 、x 、α大小,作用力、反作用力虽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物体对地的位移大小、方向关系不确定,故作用力、反作用力做功的关系不确定,A 、B 、C 错,D 对. ]

5.B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都可以对物体做负功.]

6.C [F 拉B 向右移动,对B 做正功;B 移动时,F AB 水平向左,对B 做负功;F 1和F BA

对A 不做功,因为A 处于静止状态,在力的方向上位移为零.]

7.ACD [

当滑块从顶端滑至底端时,由于接触面光滑,斜面将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如图所示.重力对滑块做正功,尽管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但滑块的位移方向与斜面不平行,

即支持力N 与位移的夹角大于π

2

.所以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对滑块做负功,很容易分析,滑块

对斜面的压力对斜面做正功.]

8.D [由于F 的方向始终保持与作用点的速度方向一致,因此F 做功不为零,可否定A 答案.可把圆周划分成很多小段研究,当各小段的弧长Δx i 足够小(Δx i →0)时,在这Δx i 内F 的方向可看做与该小段的位移方向重合,故W F =F ·Δx 1+F ·Δx 2+F ·Δx 3+…=F ·2πR =1 000π J .]

9.1.5×106 J 1.5×106 J

解析 由v -t 图象可得后40 s 内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a =20

40

m /s 2=0.5

m/s 2,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汽车所受摩擦力f =ma =5×103×0.5 N =2.5×103 N

又由v -t 图象可得整个过程中汽车通过的位移x =60×20

2

m =600 m ,所以汽车克服摩

擦力做功W f =f ·x =2.5×103×600 J =1.5×106 J ,整个过程:W F =W f ,可求得发动机做功

W F =1.5×106 J.

10.1 080 J

解析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拉力F ′和重力mg ,其中F ′=2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mg =ma

所以F ′=m (g +a )=10×(10+2) N =120 N.

则F =1

2

F ′=60 N.

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3 s 内的位移为 x =12at 2=1

2

×2×32 m =9 m. 方法一 力F 的作用点为绳的端点,而在物体发生9 m 位移的过程中,绳的端点的位移为2x =18 m ,所以,力F 做的功W =F ·2x =60×18 J =1 080 J.

方法二 本题还可用等效法求力F 做的功.

由于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均不计,所以拉力F 做的功和拉力F ′对物体做的功相等, 即W F =W F ′=F ′x =120×9 J =1 080 J. 11.7.6 J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合力做功的求解,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解法一 拉力F 1对物体所做的功W 1=F 1x cos 37°=16 J 摩擦力F 2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 2=F 2x cos 180°=-8.4 J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 =W 1+W 2=7.6 J. 解法二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F 合=F 1cos 37°-F 2=10×4

5

N -4.2 N =3.8 N

所以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W =F 合x =3.8×2 J =7.6 J.

12.(1)62.8 J (2)-50 J (3)0 (4)-12.8 J

解析 (1)将圆弧AB 分成很多小段x 1,x 2,…,x n ,拉力在每小段上做的功为W 1,W 2,…,W n ,因拉力F 大小不变,方向始终与物体在该点的切线成37°角,所以:W 1=Fx 1cos 37°,W 2=Fx 2cos 37°,…,W n =Fx n cos 37°,所以

W F =W 1+W 2+…+W n =F cos 37°(x 1+x 2+…+x n )

=F cos 37°·π

3

R =20π J =62.8 J

(2)重力mg 做的功W G =-mgR (1-cos 60°)=-50 J

(3)物体受的支持力N 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所以W N =0.

(4)因物体在拉力F 作用下缓慢移动,合外力做功为零,所以W F +W G +W f =0.所以 W f =-W F -W G =(-62.8+50) J =-12.8 J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质量的关系,应该采用的研究实验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B.假设法C.理想实验法D.图象法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质量不变,a正比于F,对F、a的单位不限 B.对于相同的合外力,a反比于m,对m、a的单位不限 C.在公式F=ma中,F、m、a三个量可以取不同单位制中的单位 D.在公式F=ma中,当m和a分别用千克、米每二次方秒做单位时,F 必须用牛顿做单位 3.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A、B两球之间系着一根不计质量的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球紧靠竖直墙壁,今用水平力F将B球向左推压弹簧,平衡后,突然将F撤去,在这瞬间() ①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 F ②B球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m ③在弹簧第一次恢复原长之后,A才离开墙壁 ④在A离开墙壁后,A、B两球均向右做匀速运动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②③C.①④D.②③④ 4.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访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的物体B相联接,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1,先撤去物体B,对物体A施加一个与物体B重力相等的拉力F,如图所示,,物体A的加速度为a2.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a1=2 a2 B. a1= a2 C. a2=2 a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对物体的惯性有这样一些理解,你觉得哪些是正确的?() A 汽车快速行驶时惯性大,因而刹车时费力,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有关 B 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惯性比在月球上大 C 加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后的惯性;减速运动时,物体有向前的惯性

D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物体原有运动状态如何,物体的惯性是客观存在的,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6.从地面竖直上抛一小球,设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1,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为t2,若考虑到空气阻力的作用,则() A t1 > t2 B t1 < t2 C t1 = t2 D 无法判断t1 , t2的大小 7.质量为8×103kg的汽车以1.5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阻力为2.5×103N。那么,汽车的牵引力是() A 2.5 ×103N B 9.5 ×103N C 1.2 ×104N D 1.45×104N 8.(多选)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空题第二题图 A.若小车向左运动,N可能为零 B.若小车向左运动,T可能为零 C.若小车向右运动,N不可能为零 D.若小车向右运动,T不可能为零 9.(多选)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B. 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 C. 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 D. 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 10.(多选)从水平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在空中运动后最后又落回地面,在空气对物体的阻力不能忽略(假设阻力大小一定)的条件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上升的加速度大于下落的加速度B.物体上升的时间大于下落的时间C.物体落回地面的速度小于抛出的速度D.物体在空中经过同一位置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给出以下物理量或单位,请按要求填空。 A.米B.牛顿C.加速度D.米/秒2E.质量F.千克G.时间 H.秒I.位移J.厘米2K.千克/米2L.焦耳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作为基本单位的是__________。(2)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__________。 2.如图,A、B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体之间用一根轻弹簧(即不计其质量)连接,并用细绳悬挂在天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 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 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 =Fl 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 o 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 =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因 此机车速度继续增大,直至f F =时,汽车便达到最大速度max υ,则f P /max =υ。 三、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2公式:mgh E P = h ——物体具参考面的竖直高度 3参考面 a 重力势能为零的平面称为参考面; b 选取:原则是任意选取,但通常以地面为参考面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2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_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示的这个物理量可能是( ) A .位移 B .速度 C .加速度 D .路程 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 ,经过2 s 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 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 .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 ,与初速度同向 B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平均速度为10 m/s ,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 ,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4.以v 0 =12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 2 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 .3 s 内的位移是12 m B .3 s 内的位移是9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 0 = 16 m/s 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 2 ,冲上最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 .1 s 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 .3 s 末的速度为零 C .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 .3 s 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上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物体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物体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位移大小为5 m ,则该物体( ) A .3 s 内位移大小为45 m B .第3 s 内位移大小为25 m C .1 s 末速度的大小为5 m/s D .3 s 末速度的大小为30 m/s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人推原来静止的小车没有推动是因为这辆车的惯性太大 B.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C.竖直上抛的物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惯性大,质量小的惯性小 2.关于牛顿第二定律,正确的说法是( ) A.合外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加速度成正比 B.加速度的方向不一定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 C.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D.由于加速度跟合外力成正比,整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一定是半块砖自由下落时加速度的2倍 3.关于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就越大 B.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量就越大 C.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越大,它的速度的变化就越快 D.一个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 4.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阻力

的作用,如果要使物体的加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下列方法中可以实现的是( ) A .将拉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B .阻力减小到原来的2 1 C .将物体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 D .将物体的拉力和阻力都增大原来的2倍 5.竖直起飞的火箭在推力F 的作用下产生10 m/s 2 的加速度,若推动力增大到2F ,则火箭的加速度将达到(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 ) A .20 m/s 2 B .25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6.向东的力F 1单独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1;向北的力F 2 单独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2。则F 1和F 2同时作用在该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 ) A .大小为a 1-a 2 B .大小为 22 21+a a C .方向为东偏北arctan 1 2a a D .方向为与较大的力同向 7.物体从某一高处自由落下,落到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图所示。在A 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 点物体的速度为0,然后被弹簧弹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从A 下落到 B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B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减小 C .物体从A 下落到B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 后增大 D .物体从B 上升到A 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 B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 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第七章机械能知识点总结 一、功 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 物体做了功。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 3公式:W=F S cos θ 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 ,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 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 (ππ 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 1+W 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 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 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 =Fl 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3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二、功率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 W P =(平均功率) θυco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 3单位:瓦特W 4分类: 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 =Fv 和F-f = ma 6 应用: (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2)机车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时,在匀加速阶段汽车牵引力F 恒定为f ma +,速度不断增加汽车输出功率υF P =随之增加,当额定P P =时,F 开始减小但仍大于f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答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空间时间 课堂训练 1、D 2、不能、可以、不能、可以 3、B 课后提升训练 1、AD 2.C 3、B 4、A 5、BD 6、BD 第二节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课堂训练 1、4m、2m、竖直向下 2、320m、80m、400m、0 课后提升训练 1、BD 2、7cm、右、7cm、7cm、右、13cm、0、20cm、7cm、左、27cm 3、AD 4、ABD 5、C 6、D 7、C 8、40m、30m、50m、平行四边行法则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课堂训练 1、7.5×1016 m 2、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度 3、初速度为零速度均匀增加、速度均匀减少、匀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不为零,速度均匀增加。 课后提升训练 1、ACD 2、AC 3、A 4、C 5、C 6、前2s内12.5m/s、4s内15m/s 7、0 8、由于速度均为负值,说明物体一直沿负方向运动,其速度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第四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课堂训练 1、4×105 m/s2 2、9.7 m/s2 3、略 课后提升训练 1、B 2、C 3、ABCD 4、B 5、D 6、BD 7、C 8、C 9、C 10、答案:(1)0~2s,图线是倾斜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加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1=6m/s2 。 (2)2s~4s,图线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的物理意义可求得加速度a2=0 。 (3)4s~5s,图线是向下倾斜的直线,说明升降机是做匀减速运动,根据速度图象中斜率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某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纵轴表 A.位移B.速度 C.加速度D.路程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那么,在任1秒内( )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末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秒的初速度大2 m/s 3.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经过2 s后,末速度大小仍为10 m/s,方 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则在这2 s内,物体的加速度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 A.加速度为0;平均速度为10 m/s,与初速度同向 B.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同向;平均速度为0 C.加速度大小为10 m/s2,与初速度反向;平均速度为0 D.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平均速度为10 m/s,二者都与初速度反向 4.以v0 =12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以a =-6 m/s2的加速度继续前进,则刹车后( ) A.3 s内的位移是12 m B.3 s内的位移是9 m C.1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D.3 s末速度的大小是6 m/s 5.一个物体以v0 = 16 m/s的初速度冲上一光滑斜面,加速度的大小为8 m/s2,冲上最 高点之后,又以相同的加速度往回运动。则( ) A.1 s末的速度大小为8 m/s B.3 s末的速度为零 C.2 s内的位移大小是16 m D.3 s内的位移大小是12 m

6.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其匀减速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以与上升阶段一样的加速度匀加速落回地面。图中可大致表示这一运动过程的速度图象是( ) 7.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A .s B .2s C .3s D .4s 8.物体做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判断( ) A .第1 s 末物体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改变方向 B .第1 s 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 C .前2 s 物体的位移之和为零 D .第3 s 末和第5 s 末物体的位置相同 9.一辆沿笔直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 m 的电线杆共用5 s 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 ,则经过第1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 ) A .2 m/s B .10 m/s C .2.5 m/s D .5 m/s 10.某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t 1时间后改为加速度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t 2时间后停下。则物体在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 2 1 1t a B . 2 2 2t a C .2 + 2211t a t a D .) +(2 + 212 2 2211t t t a t a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4.1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 F 的关系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数据处理: ★特殊情况: 长木板倾角过大未平衡摩擦力或长木板倾角太小 4.3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2.公式:F=ma★F指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 3.力的单位:物理学上把能够使质量是m=1 kg的物体产生a=1 m/s2的加速度的这么大的力定义为1 N,即1N=1kg·m/s2。(说明k的数值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 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同体性:F、m、a是对于同一个物体而言的。 (2)矢量性:a的方向与F的方向一定相同。 (3)瞬时性:F 和a时刻对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 (4)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加速度。 (5)独立性: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 (6)相对性: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考系中才成立。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m A=2m B,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B) 没有满足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远小于小车质量M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二第七章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人教版物理高二必修2第七章 第六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保持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2.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不能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橡皮筋所做的功可根据公式:W=FL算出. B.进行试验时,必须先平衡摩擦力. C.分析实验所打出来的纸带可判断出:小车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再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 D.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w与v2成正比 4.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橡皮筋做的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筋做的功可以直接测量 B.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C.橡皮筋在小车运动的全程中始终做功 D.把橡皮筋拉伸为原来的两倍,橡皮筋做功也增加为原来的两倍 5.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下列画出的W-v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6.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7.关于“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8.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四条纸带,应选用() 9.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保持不变,这样每次( ) A.做的功一样 B.每条橡皮筋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同 C.产生的动能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栓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并在细绳的另一端挂上合适的钩码,试放手后,小车能在长木板上平稳的加速滑行一段距离。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在压在纸带上,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两次。 2.数据处理 (1)纸带的选取:选择两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的比较密集的点;确定零点,选取5-6个计数点,标上0、1、2、3、4、5; 应区别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选取的计数点最好5-6个。 (2)采集数据的方法:先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然后再计算出相邻的两个计数点的距离。 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到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刻度(毫米)的下一位。 (3)数据处理 ①表格法 ②图像法:做v-t图象,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像尽量分布在坐标平面中央。应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 ?运用图像法求加速度(求图像的斜率)。 ★常考知识点: 1、求瞬时速度(注意单位的换算,时间间隔的读取,是否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说明:“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标出”和“每隔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都表明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有效数字”指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数起。 2、求加速度:逐差法(具体公式运用见下文) 3、要求用公式表示时,注意使用题意中提供的字母,而不能自己编撰。 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任意相等时间内的△v相等,速度均匀变化。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0+at 公式的适用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 解题步骤: (1)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确定正方向(一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2)画草图,根据正方向确定各已知矢量的大小和方向; (3)运用速度公式建立方程,代入数据(注意单位换算),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所求量的大小和方向。 (4)如果要求t或v0,应该先由v= v0 + at变形得到t或v0的表达式,再将已知物理量代入进行计算。 ★典型例题:如果汽车以108km/h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仍是6m/s2,则(1)3s后速度为多大?(2)6s后速度为多大? 解:取汽车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由题意知a= -6m/s2,v0=108km/h=30m/s, (1)3s后速度v= v0 + at =30m/s+(-6m/s2)×3s=12m/s (2)设汽车刹车至停止时用时为t, 由v= v0 + at 得s s s m s m a v v t6 5 / 6 / 30 2 0< = - - = - = 所以汽车刹车6s秒后速度为零。 ?对于刹车问题,一要注意方向,二要注意刹车时间。 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3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与速 率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计算.(重点) 3.理解速度—时间图像.(难点) 4.掌握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测平均速度.( 难点) 速 度 [先填空] 1.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定义 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 v==.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同,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反. 4.单位 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再判断] 1.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3.A物体的位移大于B物体的位移,则A物体的速度一定大于B 物体的速度.(×) [后思考] 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的时间.乌龟爬行1 m需要50 s,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提示】有两种比较的方法.一种是同样的位移,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另一种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较发生的位移大小,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如要发生1 m的位移,蜗牛所用时间最长,猎豹所用时间最短;如在1 s的时间内,蜗牛的位移最小,猎豹的位移最大,所以猎豹运动得最快. [合作探讨] 以下有三个物体的运动,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 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 1 250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精华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研究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典型的也是最简单的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学习本章的有关知识对于运动学将会有更深入地了解,难点在于速度、时间以及位移这三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知识,灵活的加以运用。最后,本章末讲学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形式:自由落体运动。 考试的要求: Ⅰ、对所学知识要知道其含义,并能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并直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 Ⅱ、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确切含义以及和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解释,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加以运用,相当于课程标准的“理解”,“应用”。 要求Ⅱ: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v-t图的物理意义以及图像上的有关信息。

新知归纳: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基本公式:(速度时间关系)(位移时间关系) ●两个重要推论:(位移速度关系) (平均速度位移关系)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导出规律: ●任意两个边疆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之差(△s)是一恒量,即

●在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在某段位移中点位置的速度和这段位移的始、末瞬时速度的关系为 三、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 (1) 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 ●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 ●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 ●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四、自由落体运动 ●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 ●定义: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用g表示。 ●一般的计算中,可以取g=9.8m/s2或g=10m/s2 ●公式: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二章单元测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衡阳县一中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满分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第1题和第10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选的得0分,其余的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建立物理模型法 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当Δt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维法 C.伽利略为了探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这运用了类比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运用了微元法 2.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铁质小球被电磁铁吸附,断开电磁 铁的电源,小球自由下落,已知小球的直径为0.5 cm,该同学从计时器上读出小 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1.00×10-3 s,g取10 m/s2,则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距光电 门的距离为() A.1 m B.1.25 m C.0.4 m D.1.5 m 3.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 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 =30 m时,速度减为10 m/s,物体恰滑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A.40 m B.50 m C.32 m D.60 m 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 B.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 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 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0和 t0~2t0两段时间内()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位移大小之比为1∶1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牛顿第一定律 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 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 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 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F 的关系 ★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 (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3.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出小车质量m,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按实验装置图把实验器材安装好 (3)平衡摩擦力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取下纸带,并标注牵引力 (5)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在绳子一端逐渐挂上钩码,重复上述实验 4.数据处理: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