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两方面内容)

A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荀子,王夫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费尔巴哈;辩证.历史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主观: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贝克莱;客观:朱熹: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柏拉图:理念,黑格尔:绝对精神)

同一性(可知论)

5.两个对子

6.哲学与时代关系(作用与反作用):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了时代脉搏,正确总结概括了时代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B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两方面)

7.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和中国化

8.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这是基本前提。(世界观)要做到尊重.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法论)

9.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10.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即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世界观)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便会受到惩罚,这是人们往往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规律的存在和它的作用。(方法论)

11.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即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世界观)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土地.动力.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环境因素

交通运输线:自然因素(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技术因素

交通运输站点:自然因素(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技术因素

E.g.港口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建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腹地条件。城市依托).技术因素

有时也分

陆域条件(腹地条件。建港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港口兴衰的重要基础是经济腹地

影响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分化

农业区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工业区位:自然因素(土地.动力.原料...).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劳动力...)环境因素交通运输线:自然因素(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技术因素

交通运输站点:自然因素(重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技术因素

E.g.港口自然因素(航行条件。停泊条件。建港条件).社会经济因素(腹地条件。城市依托).技术因素

有时也分

陆域条件(腹地条件。建港条件)水域条件(航行条件。停泊条件。)

港口兴衰的重要基础是经济腹地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一、考点突破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 1.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要点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即意识,存在即物质。故也可说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 何者为本原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 【重要提示】 认为物质与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2. 二者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根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都持可知论的观点,但也有个别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持不可知论的观点。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 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 乐全矣!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 两人的辩论题小而旨大,辩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能不能知道鱼儿是否快乐,如果认为因为我本身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也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我不是除了我之外的任何事物,所以我除了我之外什么也不知道,什么都不可能认识。这显然是不可知论的观点,是错误的。 【核心突破】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 术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①可知论:思维能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 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 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 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 的本原。 代表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 吾心;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理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二、复习预习 政治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指导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 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区别:①含义不同。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②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需要进行专门学习才能获得,是哲学家自觉研究的结果;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 联系:①哲学与世界现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②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世界观

哲学就是世界观。 错,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关于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采用最一般的概念和逻辑形式进行理论加工而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 马哲是“科学之科学”。 标准答案:错,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为哲学的产生提供实证知识和基础。哲学从具体科学中概括出一般结论。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标准答案: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是本原,谁是派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或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或基本形式。 标准答案: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世界本质上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是对物质的反映。 (2)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它的根本观点是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如水、火、气等,并且认为这种或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它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具有直观性和猜测性。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机械唯物主义,亦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坚持反对唯心主义,并力图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理性反对迷信,以科学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其局限性和缺陷是:①机械性。它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②形而上学性。它不懂辩证法,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③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把对象当做实践来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世界的“基础”。第三个历史形态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和存在根源 (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 (2)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类型,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例如,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事物是“感觉的组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客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所谓“绝对观念”的“外化”,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认为“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变革。 标准答案: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科学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使哲学成为崭新的真正的科学,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革命变革,从而结束了以往哲学家把哲学看做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统治。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案

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 论的关系;(5)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通过世界观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对哲学 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2)通过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关系的学习,懂得哲学的指导意义,从而使学生热爱哲学,喜欢哲学,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考考点①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高考考点考点:哲学与具体学科 2、教学难点:哲学和具体学科的关系、哲学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举例分析,教师启发、引导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情境导入 马克思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哲学家,乘船要到他的彼岸去,在船上的时候,他发现船夫的年龄已经很大了,非常的辛苦,在那使劲地划着他的船,那么这个哲学家就说:“老先生,您学过哲学吗?”老先生没上过多少学,他说:“哎呀,抱歉先生,我没学过哲学。”那么这个哲学家摊开两只手说:“那太遗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过了一会,哲学家又看老先生如此辛苦,在观察,他又说:“老先生,那您学过数学吗?”那个老船夫就更自卑了,没学过数学,便说:“对不起先生,我没学过数学。”哲学家又说:“那太遗憾了,那您将失去80%的生命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了,两个人同时掉进水里,都在做挣扎,就在这时候,船夫看着哲学家,如此费劲的在那挣扎,就说:“先生,你学过游泳吗?” 这个哲学家回答:“我没学过游泳。”那个老船夫说:“哎呀,那真抱歉,那你将失去100%的生命了。”问: 1. 这个老先生有没有世界观?哲学家有没有世界观? 2. 哲学如果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有用吗?师:这个老先生也许根本不明白自己有“世界观”,更不可能注意到他是受到“世界观”的指导。由此可见,世界观人人都有,只有自觉与不自觉之分。哲学家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很多,但是,夸夸其谈,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最后,只能永远与鱼儿相伴。 【进行新课】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家周国平先生说,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开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学家。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又说,每个人都可以大谈哲学,但并非每个人都是哲学家。 问:对这两句话应该如何理解?师:周国平的话指出,每个人都会在生活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对世界的一定看法,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点上,哲学家与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尔的话指出,世界观虽然跟哲学有关,但尚不等于 哲学。 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观? 1世界观 师: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这种认识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对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知识大总结

三、辩证法 1、联系 【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坚持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反对主观臆造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联系的条件性】:『世界观』:联系是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在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事务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3)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合。部分以无序结构形成整体,整体功能小于部分功能之合。『方法论』:(1)注重整体,树立全局观念,从全局着眼,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2)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3)优化结构。 2、发展:『世界观』:一、发展的定义: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三、发展的道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c.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d. 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a.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b.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c. 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四、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1)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方法论』:一&二、坚持发展的观点,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三、(1)明确事物所处之阶段和地位,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2)具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四、(1)注重量的积累。(2)要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发展和飞跃。(3)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3、矛盾【矛盾的同一性、特殊性和普遍性】:『世界观』:一、含义:1、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1)同一性: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教案.doc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教案 二、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1.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具体应用和表现。 2.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3.价值观包含在人生观中。价值观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奉献还是索取是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4.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看法和观点,是既唯物有辩证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改造旧世界和建设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是自己的人生焕发光彩。第一课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宇宙是物质的世界,宇宙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并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就在于其物质性。2.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尽管千差万别,各有自

己的特点,但是,它们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是总结科学发展的全部成果,特别是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所作出的科学结论。二、意识的本质和作用[a]1.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精神性的;而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2.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事物生动丰富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表现在人们能够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采取正确的行动、做好工作,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意识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能动作用。但是,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获得对客观事物正确的认识,是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前提,而要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变成现实,还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坚持物质第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人人皆有,普通人们的世界观通常是自发的,而哲学则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关于世界的最一般的问题。 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和具体科学存在着区别。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 哲学和具体科学又存在着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我们既要反对用哲学代替具体科学的“代替论”;又要反对取消哲学指导作用的“取消论”。 3.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方法论是人们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含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其二,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 2.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构成的对立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主张存在决定思维,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主张思维决定存在,意识决定物质。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构成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主张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否认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 3.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关系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其中,第一方面是主要的。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汇总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破坏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途;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二者互相影响,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整体,有时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发展的观点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4、规律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方法论: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5、对立统一的观点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肯定事物对立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统一的一面。 6、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怎样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孙正聿 【专题名称】哲学原理 【专题号】B1 【复印期号】2001年06期 【原文出处】《《哲学研究》》(京)2001年01期第3~9页 【作者简介】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系 当我们把哲学作为被定义项而界说为“世界观理论”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时候,作为定义项的“世界观理论”本身并不是没有歧义的;事实上,正是由于人们对“世界观理论”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因而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也被赋予了迥然有别的理解和解释。这里,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其一,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与它的“基本问题”是何关系?或者更为明确地说,能否离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去解释哲学的“世界观理论”?其二,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这里的“世界观”是人站在“世界”之外“观”世界,还是人把自己同世界的“关系”作为对象而进行“反思”?进而言之,能否在非“反思”的意义上界说“世界观理论”?其三,“世界观理论”同“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是何关系?究竟怎样从“世界观”与“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论”的统一中去理解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一 在总结哲学史的基础上,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一个纲领性的论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19页)应当注意,这里所说的“基本问题”不同于“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在众多问题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问题,但它并不直接规定其他问题;“基本问题”则是在特定的“问题域”当中起规定作用的问题,它决定该“问题域”的全部问题的特殊性质。正因如此,列宁在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称“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的时候,曾经尖锐地指出,“这不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是问题的实质”(《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15页)。这就是说:只有从“哲学基本问题”去理解“世界观理论”,才能把握“世界观理论”的“哲学”性质;反之,如果离开“哲学基本问题”去理解“世界观理论”,就会把“世界观理论”变成某种非哲学的实证知识。在我看来,对于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的种种误解,从根本上说,都在于离开哲学的“基本问题”而阐释作为“世界观理论”的“哲学”。 正如人们所熟知的,通常是把“世界观”表述为“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并因此把“世界观理论”表述为“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理论”。这种表述并不是没有根据的。人类思维面对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世界,总是力图把握其内在的统一性,形成“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特别是形成“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的理论”,从而对世界上的一切现象以及关于这些现象的全部知识作出最深层次的统一解释。因此,作为人类思维及其现实基础——实践活动——的“意向性”或“指向性”,只要有人类思维,这种“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的“世界观”及其“理论”就会存在下去。问题在于:这样界说“世界观”及其“理论”,并没有理解恩格斯为什么强调“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三.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展开: 一. 哲学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上根本性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明确: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区别:研究对象具有共性和个性之别; 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党性问题。 4.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展开: 1. 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更为根本)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2.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第一,这一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家都要回答而不能回避的问题。 第二,如何回答这一关系问题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志。 第三,对这一关系问题的解决成为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基础。 第四,这一关系问题也是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3.哲学的党性问题。 第一,哲学派别五花八门,归结起来只有两大党派:唯物论和唯心论。 第二,没有超越于唯物和唯心的第三派,二元论最终倒向唯心论。 第三,阶级社会哲学的党性表现为阶级性。 第四,坚持哲学的党性就是要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反对各种唯心论。 4. 唯物论与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①概念:辩证法: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内部矛盾。 ②关系:两个对子既区别又联系。 区别:二者回答的问题不同。 联系:后者从属于前者并与前者交织在一起。 唯物论唯心论 辩证法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3. 辩证法 观点:用联系、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承认内部矛盾。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辩证法 第二,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第三,唯物辩证法

【马基作业】哲学世界观的功能

083 龙嘉文谢桥旺陈广 第四讲哲学世界观的功能 ——大学生哲学素养调查分析 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 哲学世界观有以下四个功能。 第一,哲学的世界观功能。世界观人人都有,具体的人,通过观察世界,产生世界观。每个人和每个人的世界关都不同,这是因为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观察到的世界是不同的。老人有老人的世界观,小孩有小孩的世界观。世界观不是哲学,但是哲学具有世界观的功能。人人都有世界观,但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哲学是把普通的世界观理论化。 第二,哲学世界观的反思批判功能。 1、哲学语言描述的特点。描述是对事实如何的一种介绍,具有抽象性、概括性、一般性的特点。抽象是指去除了一些细节,找出本质。概括不是对具体的某一事物的描述,而是对所有事物的共有特征的描述。一般性是相对于个别而言,是所有的事物的特征特点。 2、反思功能。反思是指对思想的思想,不是我们平时说的对做过的事的思考。这里的反思包括三个层次,对人的观念、思想的思想,对各个学科的思想的思想,对哲学思想的思想。 3、批判功能。只有有了反思,才能进行批判。批判是一种辩证的否定。而辩证是一种扬弃,既即抛弃又保留,又有继承和发扬。对于各个学科的反思批判,哲学提供前提批判。 第三,哲学世界观的终极关怀功能。终极关怀功能所关心的是人的由来问题和人的去向问题,也就是人生的意义价值问题。其中还涉及到终极追问的问题(没太记清楚两者关系)。终极追问也是在问从哪来到哪去的问题。为什么要终极追问呢?因为是人,人的本性所决定的。 a、哲学对终极追问的终极关怀。有信仰比没有信仰好,信仰给予人关怀。我们国家的汉族现在是没有一个很好的信仰。一个人,做错事或者犯罪,是终极关怀出现了问题。其中也有一些是自我欲望的膨胀。 b、与社会转型相匹配的信仰。信仰是对某人、某种主张、主意、宗教的极度相信和尊敬,从而拿它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信念则是指一种确信的看法。在信仰当中,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迷信。迷信既是盲目的信仰。信仰是以信念为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1)哲学源于生活。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2)哲学指导生活。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1)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 ....: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高中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观 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 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1、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又要…… 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 (三)矛盾观 1、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 (四)辩证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辩证否定观(含义、特征、实质)。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错误的社会意识……)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次练习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当前页有25题,你已做25题,已提交25题,其中答对25题。 1. 我们研究哲学的性质,目的是()。 A、使人们认识到学习哲学在人生中的意义 B、为了掌握一门生产知识 C、为了认识科学之科学 D、使人们一劳永逸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 世界观是()。 A、关于世界的观点 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世界上的所有观点 D、世界大观的简称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问题解析: 3. 方法论是()。 A、关于方法的理论体系 B、一种方法 C、方法和理论的对立统一 D、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5. 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6.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7. 火是万物本原的观点是属于()。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自发的或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8. 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是()。 A、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唯心主义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答题: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9. 《国语?郑语》写道:“先主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是()。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