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教育技术学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

学时:72 学分:4

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单位:传媒学院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教学系统设计

一、课程的性质

《教育技术学》课程是针对四年制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全面认识教育技术根本性质的基础上,深刻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畴、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时代意义和教育价值,掌握并运用教育技术的规律,能够结合实际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教学科学、有序而健康地发展。《教育技术学》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居于基础和战略核心的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明确了专业培养方向,规范了专业课程设置,而且有力地描绘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框架,指导着专业发展和事业成长,是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归宿。

二、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教育技术学的总体面貌,明确教育技术的真正内涵及其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进而确立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2、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介入所带来的教学过程模式的改变、教学过程组织序列的改变、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思路方法的改变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改变,进而掌握新型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3、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掌握相关内容,而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规律综合创新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类实际问题;

4、具有一定的开展教育技术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教育技术学》课程共包括十章内容。前两章简要介绍教育技术的定义、.

学科性质、理论基础和发展历史;第三、四章对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对象——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论述;第五章至第九章分别从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技术管理、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的评价等方面及其相互关系对教育技术主要研究和实践的内容进行学习;第十章帮助学生认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四、学时分配

课程内学

41教育技术学概42教育技术的发展历10学习资3

12 学与教的过程4

12 5 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12 6

8 7 教育技术运用教育技术管理6 8

4 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9

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自学10

五、教学方式

1、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观察、理解、运用相结合;

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讨论和实践过程,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教育技术学的“三基”;

3、运用新型教学模式,突出案例教学,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意识;

4、加强相关课程、相关专业的联系和渗透,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联系和渗透,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的联系和渗透。

六、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在学期中期进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本课程为考试科目,行,期末考试在学期结束时以闭卷形式进行。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

(二)主要参考书目

[1] 王怀武等.实用现代教育技术学.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1(1)

[2] 杨改学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1)

[3] 李运林等.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 李克栋.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学.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明确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和五个研究范畴,深刻理解其本质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2)明确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及研究取向;

(3)掌握教育技术学的理论精髓。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3、教学重点

(1)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4、教学难点

教育技术学的本质

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教学基本要求

(1)深刻认识教育技术的发展特点;

(2)明确认识教育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3)明确认识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具体内容2.

(1)教育技术发展鸟瞰;

(2)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

(3)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3、教学重点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4、教学难点

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章学习资源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学习资源的内涵和分类,明确分类的意义;

(2)明确认识媒体资源在学习资源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价值,掌握其含义、特性及分类;

(3)认识并掌握学习媒体的选择依据;

(4)明确认识因特网上的教育资源的分类、特点、组织管理方式及其获取方法与途径;

(5)掌握因特网教育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

2、教学具体内容

(1)学习资源概述;

(2)媒体资源;

(3)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

(4)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3、教学重点

(1)媒体资源;

(2)因特网上的教育信息资源。

4、教学难点

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第四章学与教的过程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学习过程的本质内涵;

(2)掌握学习目标的分类方法、结果,深刻理解学习目标分类的意义;

)认识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3(.

(4)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组织形式;

(5)掌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内涵及其规律;

(6)掌握教学结构的含义及其功效,并能形成可行的教学结构。

2、教学具体内容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3、教学重点

(1)学习过程;

(2)教学过程。

4、教学难点

教与学过程的实质与机理

第五章教学系统设计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本质内涵和结构模式;

(2)明确认识影响教学系统设计发展的主要因素;

(3)明确认识影响教学系统设计的变量;

(4)深刻认识以“教”为主和以“学”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特点及其实质;(5)明确认识双主教学模式的价值和意义。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学系统设计概述;

(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模式;

(3)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4)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5)教学系统设计的进展。

3、教学重点

(1)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模式;

(2)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3)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4、教学难点

以“学”为主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

第六章教学系统开发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教学系统开发的本质内涵及其基本的开发技术与模式;

(2)掌握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及流程;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材料开发的基本要求;

(4)了解智能教学系统开发的前景和基本要求;

(5)了解集成化教学系统开发的前景和基本要求。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学系统开发概述;

(2)课程开发;

(3)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

(4)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5)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

3、教学重点

(1)课程开发;

(2)现代教学媒体材料的开发;

(3)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4)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

4、教学难点

(1)智能教学系统的开发;

(2)集成化教学系统的开发。

第七章教育技术运用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教育技术运用的本质内涵;

(2)明确教育技术运用各子范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教育技术运用的因素;(3)掌握学习资源的应用要领;

(4)认识新型学习资源的形式、特性和作用。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育技术运用概述;

(2)学习资源的运用;

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Web)基于3(.

(4)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

3、教学重点

(1)学习资源的运用;

(2)基于Web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4、教学难点

信息化教育形式的教学应用

第八章教育技术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教育技术管理的本质内涵及其特点和意义;

(2)明确学习资源管理的分类,掌握两种主要的管理方法;

(3)充分认识现代教学的新特点,掌握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4)认识项目管理的计划、组织和实施;

(5)了解知识管理的内容、工具及其作用。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育技术管理概述;

(2)学习资源管理;

(3)教学过程管理;

(4)项目管理;

(5)知识管理。

3、教学重点

(1)学习资源管理;

(2)教学过程管理。

4、教学难点

知识管理

第九章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

1、教学基本要求

(1)认识教育技术评价的范畴;

(2)掌握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类型和流程;

(3)掌握学习过程评价的标准、类型和方法;

(4)了解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进展。

2、教学具体内容

(1)教育技术的评价范畴概述;

(2)学习资源的评价;

(3)学习过程的评价;

(4)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评价的进展。

3、教学重点

(1)学习资源的评价;

(2)学习过程的评价。

4、教学难点

评价的机制

第十章教育技术与教育改革

1、教学基本要求

(1)充分认识新型人才的特点及其知识能力结构;

(2)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本质关系;

(3)认识当前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当前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4)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内涵,明确整合的作用和意义;(5)体会新型教学结构的实践价值。

2、教学具体内容

(1)21世纪对新型人才需求的特点;

(2)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改革;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

3、教学重点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理论探索;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实践探索。

4、教学难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结构的根本追求

传媒学院学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技术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实验室名称:信息检索与课件制作实验室

微格教学实验室修订日期:2013、8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学时:18

课程总学分:4 实验学分:1

二、适用专业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三、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1、实践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理论知识;

2、检验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3、强化综合实践能力;

4、密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5、要求实验在相应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及时进行;

6、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报告。

四、实验配套的主要仪器设备及台(套)数

1、多媒体计算机50台;

2、微格教学系统4套。

五、实验项目内容和要求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中外电影史》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五号黑体)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中外电影史The history of World and China movie 二、学时、学分及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36 学分:2适用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 三、课程教学目标: 电影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经济结构、技术体系和文化产品)。换言之,电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是构成一个整体的一组成分,而且也是相互关联、互为条件的一组成分。任何一种电影史的定义都应承认,电影的发展包含了电影作为特殊技术体系的变革、电影作为视听再现系统的变革以及电影作为社会机构的变革。本课程是向同学介绍评析中国和外国电影各个历史阶段的主要艺术运动和艺术思潮、重要的电影艺术家和代表性作品,梳理出中外电影历史的发展线索和优秀的艺术传统。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从发展比较的观点分析中外电影现象之间的联系、影响,重点透视外国电影对中国电影现状和发展的借鉴价值。 四、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要求同学了解中外电影发展的历史脉络,对各个历史阶段电影的发展状况,生长的时代背景、具备的艺术特征以及重要人物和经典作品有初步理解和评析。观摩任课教师指定的具有历史价值和艺术内涵的电影文本,并结合历史语境进行鉴赏分析,把握中外电影艺术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传统。本课程学时安排为140学时,考试时间不计入内。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经典片段评析观摩。同时,由教师指定,要求学生在课余自行看完50部左右的中外电影史上的代表作品,并做好观片笔记。 五、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在教学上要求对电影发展中所涉及到的问题精讲细评,深入讨论、准确掌握。首先厘清中外电影发展中的诸多观点与争议的主要脉络,在此基础上深入讲解具体的影片创作和理论思潮,并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专题讨论和课外小论文写作,促使学生准确、明晰地掌握、分析中外电影发展的主要现象与问题,建立正确宏观的电影史识。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导论(共2学时) (一)本章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本课程特性、研究对象、学习方法和电影史的分期。 1.1 教学内容:视觉文化时代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 《xxxx》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课程名称(宋体五号加粗):中文名称(宋体五号) 英文名称: 课程编码(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 学分、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习实训学时、适用专业、先修课程、执笔人、审订人等,以上基本信息的格式同“课程编码”所标注的要求一致。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格式下同)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理解……掌握…… 三、教学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章……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学时 一、…… 二、…… 第二章……学时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节……学时 一、…… 二、……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内容 五、上机内容与学时分配:内容 六、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七、大纲说明:内容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内容 教学参考书需注明: 著者、书名、版本、出版者、出版年月,(其余五类教学大纲也遵照此要求执行) 注意:页面统一使用A4纸、单倍行距、页边距2.5㎝、不编辑页码,(其余五类教学大纲也遵照此要求执行)

附件2: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 《xxxx》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黑体三号) 实验名称(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 学时、学分、适用专业、执笔人、审订人等,以上基本信息的格式同“实验名称”所标注的要求一致。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格式下同) 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内容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内容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内容 实验一 xxxx(x学时) 目的要求 方法原理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军事理论 2、学时/学分:36学时(其中18学时课堂教学) 3、面向对象:全校大学一年级学生 4、开课院(系):教研室 5、推荐教学参考书: (1)《高校军事理论教程》朱建明赵建世主编,2007年6月 (2)《大学军事科学概论》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三版)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军事理论课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为五章,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 (数字表示供参考的教学学时数) 第一章军事思想(6)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2)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2) 第三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 第四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1) 要求: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了解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概念、形成与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掌握起基本内容。 第二章军事高技术(6)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0.5) 第二节军事航天技术(1.5) 第三节电子对抗技术(1) 第四节精确制导技术(2) 第五节激光技术 第六节伪装与隐身技术 第七节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1) 第八节新概念武器

要求:了解高技术和军事高技术的有关概念;了解军事航天技术的组成,了解军用航天器及军事航天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了解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电子对抗技术的基本手段,了解和熟悉电子对抗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方式,了解精确制导技术在武器中应用及精确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隐身与伪装、夜视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了解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功能,了解指挥自动化技术对作战的影响,了解指挥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新概念武器的概念及种类和特点等。 第三章信息化战争(2)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0.5) 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 第三节做好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准备(0.5) 要求: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了解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和如何做好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准备。 第四章国际战略环境(2) 第一节国际战略环境概述(0.5) 第二节部分国家军事概况(0.5) 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1) 要求:了解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演变历程;了解冷战后的国际战略格局特点及发展趋势;了解世界部分国家的军事概况;了解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与现状。 第五章中国国防(2) 第一节国防概述(0.3) 第二节新中国国防建设(0.5) 第三节中国武装力量(1) 第四节国防法规简介(0.2) 第五节国防动员 要求:了解国防的含义、类型、特征;了解中国国防历史;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的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中国武装力量机构、体制;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的编成、任务与武器装备等;了解和熟悉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了解国防动员的相关内容。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有关军事理论和军事知识;了解世界军事形势;了解中国国防的历史与现状;尤其要了解我国安全环境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与挑战,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五、其他说明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军事理论教程/ Military Theory Course 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 适用范围:专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 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 (2)使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3)使学生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4)使学生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5)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1)要整体把握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学生开设军事理论课程和军事训练的意义

大学生参加军事理论学习和军训的意义 摘要:探讨了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的现实意义,提出国防教育应当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国家安全形势、国防政策法规、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同时指出这也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高校国防教育意义途径军事训练 一,开设军事理论的意义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

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并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并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对此强调指出,学生军训是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学校要纳入教学计划。普通高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2~3周。 (二)高校开展军事理论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军备竞赛由数量转为质量的竞赛。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千方百计地推行西化,将战略重点放在台湾和西藏及新疆等地区。同时还千方百计进行思想渗透, 与我们争夺下一代,或策划颠覆破坏活动,企图搞垮国家政权,或搜集情报,窃取中国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重要情报。而且中国周边环境也存在较大危机,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随时为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作出贡献。 s 二军训的意义 一)学生军训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担负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风险理论》课程教学大纲.doc

《风险理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Risk Theory 课程编号:91134059 学分/总学时:3/54(其中课堂:36学时;课内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授课对象: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 一、教学性质与目的: 本课程是统计学专业(保险与精算方向)的专业课,是数学方法应用于金融保险所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在金融保险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风险理论的基本概念、经典风险度量模型模,掌握构建模型常用的经验法和参数估计法,能够利用模拟技术方法来模拟模型,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处理随机风险的基本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风险理论基础(2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风险与风险理论概述 第二节随机变量 1.2.1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1.2.2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第三节条件期望 1.3.1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 1.3.2条件期望的性质 1.3.3条件方差 第四节矩母函数 1.4.1矩母函数的概念 1.4.2矩母函数的性质 1.4.3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基本要求】 1.了解风险和风险理论的含义, 2. 熟悉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条件分布与条件期望、条件期望

的性质和条件方差;熟悉矩母函数的概念、矩母函数的性质、多元矩母函数及其性质。 【重点及难点】 重点:条件期望和方差、常见分布的矩母函数 难点:矩母函数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要求学生回顾概率论中关于条件分布的性质和常见的分布函数;本章主要以讲授和自学为主。 第二章个体保单的理赔额与理赔次数模型(6学时) 【基本内容】 第一节理赔额的分布 2.1.1 保单限额 2.1.2 免赔额 2.1.3 保单限额+免赔额 2.1.4 相对免赔额 2.1.5 比例分担免赔 第二节理赔次数的分布 2.2.1(a,b,0)分布族 2.2.2(a,b,1)分布族 2.2.3 理赔次数分布的混合模型 2.2.4 免赔额对理赔次数的影响 【基本要求】 1.理解损失与理赔额、免赔额、保单限额的概念; 2.掌握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 3.掌握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a,b,0)分布类和(a,b,1)分布类。 【重点及难点】 重点:常见理赔分布形式以及分布函数和数字特征、(a,b,0)分布类中各分部的特征。 难点:(a,b,1)分布类 【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 根据本章内容的特点可采用提问式和计算机模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深对不同保单形式的理解,利用R编程模拟出不同形式下理赔额分布的特征。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理论课教学大纲格式【模板】

XX学院理论课教学大纲格式 《课程中文名称》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四号加粗] 课程代码:(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代码为准) 学时数:总学时(其中:理论实验习题讲座讨论实习) 课程类别:素养课/专业课/技能课/选修课开课学期:(第1-6学期)适用专业:开课单位:系(部)编写时间:***年**月 [楷体五号]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黑体小四] 课程性质:(说明本课程在该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本课程的具体属 性。)[宋体五号] 目的:(明确本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知识点和应达到的专业能力等具体要求,指出本课程的后续应用情况,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宋体五号]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黑体小四] 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宋体五号] 三、课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基本要求 [黑体小 四] 结合课程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积极研究、设计、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方案保持一致,列出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要明确、具体,层次要清楚。 [宋体五号] 表内文字使用宋体五号,“其它”主要指看上机、课堂讨论、看录像、参观等教学 环节。

[宋体五号]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黑体小四] (说明本课程所采用或建议采用的考核方式,如闭卷、开卷、论文或设计等,如并用多 种考核方法请列出各项分值的比例。考核范围应该是上述所列课程内容之内进行。)(课程考核分考试、考查两种,可采用口试、笔试、机试、实测、开卷、闭卷、撰写论文、大型作业或相互兼用的方式进行。举例:考试(笔试、闭卷)) [宋体五号] 六、建议教材与参考资料[黑体小四] (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列出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名录。教材选用必须以质量为首要原则,尽量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规划教材、国家及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及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等。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等,应当尽量齐全。)其格式如下: 序号.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序号.[国别]作者(编著者).书名(版本).译者(若为中文版).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 [宋体五号]七、大纲说明[黑体小四] (大纲适用范围、是否有调整余地、执行应注意事项、建议等)[宋体五号] 执笔人:审核人:审定人(系部负责人): 注:1、执笔人:XXX师原则上不能承担超过3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 2、审核人:XXX教授(含)以上职称。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教学大纲参考格式

理论课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说明: 《》教学大纲(三号黑体加粗)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 学分:总学时: 讲课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适用对象:先修课程: (小四黑体)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正文五号宋体)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小四号楷体加粗) (说明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 (正文五号宋体) 三、课程教学内容 按相当于教材编写大纲中的章节目三个层次详细编写本课程的教学基本内容。 五、教学组织与方法 说明:提出适合本课程教学活动所运用的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方法应对以下内容清晰描述:1、采用哪些教学方法?2、如何组织?运用哪些教学手段?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成绩组成包括:学习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内实验或上机部分、学习效果考核(期中、期末、大作业等)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实验大纲格式: 【注:正文行间距18磅】 【注:正式稿蓝字部分全部删除】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内容需对应课程大纲内教学要求】 【注:正文为宋体,5号字,下同】 二、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 三、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 四、主要仪器设备 五、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内容提要 【注:设计性实验项目根据情况各选个,总实验学时为学时。】 【注:实验类型:演示/验证/综合/设计,实验要求:必做/选做。】 六、实验报告要求 七、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对应课程大纲内考核要求】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与文献 推荐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目与文献:《》,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大纲制订人:(宋体,5号字,左缩进20字符) 大纲审定人: 教学院长(主任): 制订日期:年月日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大纲 一、基本信息 名称:军事理论 课时数:32 学分: 二、课程简介 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总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努力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 三、知识点 教学目的:军事理论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知识,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一、中国国防 国防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国防基本内容和我国国防历史与现状,熟悉我国当代国防法规和武装力量体制,掌握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的有关内容。 二、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概述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战略环境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四、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述,侦察与监视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战技术,航天技术,自动化指挥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情况,重点把握军事高技术的基本概念、作用及主要特点,理解军事高技术给现代战争所带来的新变化。 五、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建设的新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学技术与战争的关系。 四、基本要求 知识要求 1、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自觉参加和支持国防建设观念。 2、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3、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生开展技术创新的热情。 4、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5、养成坚定地爱国主义精神。 成绩评定及权重分配 考核要求: 1、学期考核内容、方法、标准按照本教学大纲规定执行。 2、严格按照我校本科学习考核管理的相关规定,在教研室统一安排下进行学期考核工作。

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军事理论教学大纲

《军事理论》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设置 1.专业培养目标、模式、课程体系简介 高校学生军训的主要任务包括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两个部分。军事理论课程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通过开展军事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军事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军事理论教育及国防教育,既是全民教育的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本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①课程定位:军事理论课程面向学校各专业一年级新生开设,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考、实践能力。 ②课程性质:军事理论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面向学校各专业学生。 ③课程任务: 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④课程设计思路 本门课程共有18课时,针对课时少、专任教师缺乏的现状,本课程采用的是合班讲座形式,在内容的选取方面,要紧跟时事的变化,与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保持一致,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理论,同时保留部分常规知识。 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时事政治、新闻图片、视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积极进行互动,联系耳闻目睹的各类新闻,结合知识,理性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本门课程是国家法律规定、国家文件明确和教学大纲规范的一门在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具有法律规定层次高,对培养国防人才意义重大,教学训练内容丰富等特点。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军事知识,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针对我校新生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以及上述的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分五大部分:军事思想、军事科技、战略环境、中国国防、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组织行为学》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一、课程简介 《组织行为学》主要涉及到组织行为研究的三个基本层次,即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层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对这一领域的概念和理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包括人格差异、激励、领导、团队冲突和组织沟通等内容。课堂活动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主题演讲、阅读、自我评估、延展性的讨论、视频观看和分析,以及从学生视角进行的个体或小组展示,因此学生也会学习到如何把这些专题内容进行整合,并有效地应用于多元化的组织情境中去。此外,今天的企业组织通常是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构成的,这一课程的另外一个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必要的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这些将有助于提高他们有效地处理各种工作环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时产生的问题。 This course will cove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t three levels—the individual, group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In the class, students will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s and theorie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motivation, leadership, group conflicts and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 etc. Course activities include case analyses, role plays, lecture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 tools, extensive discussions, video watching and analysis, and students’ presentations (individual and group), so they will also learn how to integrate these topics and effectively apply them in pluralistic organizational contexts. In addition, business today is conducted with and through people from various cultural backgrounds. Another goal of this course i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intellectual understanding and the behavioral skills that will increas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dealing with problems that arise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from difference cultures in a variety of work setting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