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及意义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意味着语文不但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肩负着提升他们德育的重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应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德育已被提升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讨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意义,主要从语文教材、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当前小学德育目标及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目前小学德育的内容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并简要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从教学实践中寻找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第三部分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本文在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意义的同时,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学习也发现了这种现象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德育渗透;途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德育的关系

(一)小学德育

1、德育的概念。在我国,德育大多被定义为:“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简单的说,德育就是关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是相对美育来讲的,它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

2、小学德育内容。我国学校基础教育中不同年级段的德育内容各有不同,总体上呈螺旋上升趋势。小学教育阶段(6、7 岁—11、12 岁)以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为基本内容,适当进行有关的社会常识包括前线的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品质,养成遵守校纪的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语文课程

1、小学语文课程的特点。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在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最先得学会书写自己名字,然后是汉语拼音接着是汉字,学好语文是学习其它课程的基础,也将是学生今后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2、小学语文课程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并使用祖国语言,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料,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发散学生的创新思

维,让他们能够通过语言去解读社会和理解他人,同时也学会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这过程中要使小学生具有较高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写作的能力、口语书面交际的能力。其次,小学语文学科还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品行和健全人格。

3、小学语文的课程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在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总目标”之下,按小学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这种阶段性目标的提出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同时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三)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小学的德育教育是贯穿在整个小学教学中的,那么,小学德育与小学语文的教学究竟有那些具体的关系呢?首先,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要求的观察、朗读、学习、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懂得关爱、思考、创新,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学生通过观察四季、家乡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热爱大千世界的思想。第三,通过识字、寓言、童话故事,了解凡事从小事做起、善于思考与合作的道理,培养学生真诚、谦虚、诚实、认真的意识。最后,通过语文教学课文的学习,结合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科技世界,正确处理事件,培养学生现代科学发展观。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之间是相互依存的,所有的语文教学中都可以发现德育的影子,所有德育的活动中都有语文教学的运用。在这渗透中我们应该找到明显的、高效的、积极的和科学的途径,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去辅助德育教育的实行,让德育教育的践行更加有利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途径主要有课堂教学,除此之外还包括了教材选编、课外阅读和活动等等,其中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材的选编是编订者经过科学的筛选呈现给学生丰富德育内容的载体,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等;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积累更多的德育素材和多角度学习和加深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语文活动是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和体现德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同时兼顾其它几种途径,有效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以上途径可概括为几下几点:

(一)教师讲解。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而组织者是教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在学习课文时,应让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的基础上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各类课文特点,把德育教育目标分化渗透于其中。小学高年级的同学已经开始对世界有了原始的认知,也有了自己对事物的评判标准,语文教师在这过程中要耐心的引导,利用语文教学所具有的人文性质去教导小学生形成向善、向优、向公的思想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在他们在阅读中感悟,再加之教师精妙的点拔诱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即使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都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

(二)教材选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选编是符合科学性、有效性、阶段性等

原则的。同上一节中对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来说,在不同的语文课程目标中同时渗透相应阶段的德育,不同题材、不同内容、不同文学形式的选编作品也向小学生传递不同的德育信息。如有的课文,歌颂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在自发主动的学习状态下,了解历史,感受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性格特点和光辉事迹;有的课文,文质优美,赞美大自然,歌颂美好生活,以之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有的文章,用童话诉说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启迪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做人的本领;有的课文,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步伐,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的课文,节选古代优秀篇什,让学生从小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精美

(三)学生习作。小学语文课是开放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德育教育。这是由于,德育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小学语文作文课中的德育元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透彻分析事物、客观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可以训练学生娴熟地运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及表现技巧等再现事物的特质,形成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观察、感悟、分析事物的习作过程中,一定会产生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在小学生对他们所观察和感知到的事物以作文或是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的时候,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这时,我们的教师在学生作文评价中就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俗语说:文如其人。这说明了作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征,即教学生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在常规的作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体现在学生的“写”这一方面,即让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课本剧编排表演中渗透德育我们身边蕴藏着许多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活动课。语文课外活动可以适度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促进学生良好心智的发展,所以,它不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也是在学科中实施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使

小学生开始去建立去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雏形,这些细微的观察和表达,如果我们多加引导和利用,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课外阅读及活动。课外阅读也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并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特别是评价与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例如针对某些学生阅读时只注意故事情节,就要教育他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看到它的社会意义,从中受到有益的感染。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所以应该鼓励学生订阅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姿多彩,如“新闻发布会”、“好书推介会”、“辩论会”、“影视欣赏活动”、“戏剧表演赛”等。通过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促使每一位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发展,在小学语文的实际运用中丰富语文知识,发展智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这些语文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意义,养成热爱班集体的好习惯,懂得理解和帮助他人,这些都是小学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视角多层次的,从不同的角度的看待这一问题就有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但总的来说,语文教育的三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我们的对象依然是小学生,组织者同样的是老师,所以以上所提出来的途径都是从宏观方面来说的,如果将其一一具体下来那将是更宏大的工程。

三、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一)丰富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渠道,语文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给所有学生一颗爱国心,因此“树魂立根”、“立德育人”,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语文作为一门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以德树人”为核心,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整体构建中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意味着语文不仅担当培养学生的智育,而且肩负提高学生德育、美育等的重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的教学目的中也作了这样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在这些要求中,在对语文的感知、分析和运用能力要求提高的前提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对于创新的、美的要求更高了。这使得小学的德育工作能够更加生动、深刻的进行,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仅掌握了一门语言,学会使用了一种工具,开阔了想象了和思维,还能感受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中国的传统美德。

(二)促进了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在他自己所需要的情景活动中去经历,去感悟,去建构自己的价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生命质量。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种种弊端需,主要表现:从德育的价值取向看,表现为重社会政治功能,轻个人的发展功能;从德育的对象观来

看,学生被视为被动体、“美德袋”,而非生命个体和道德的建构主体;从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看,讲究让学生顺从既定的、预设的规范法则,而且有些规范远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品德的需求;从德育的途径看,理性说教、灌输、外铄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德育的评价方面,衡量学生的准绳是社会标准和统一标准。在这样的德育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他们情感生命的成长被压抑、被忽视;他们的生活被扭曲、被异化。德育要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品德教育就需要学校对未成年人实施生活化德育。“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现代德育要求关注学生个体生命潜能的实现、生命需要的健康满足;尊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独特性;强调学生在他自己的教育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因此,回归世界,回归生活的“生活化德育”已经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

新课改还明确提出,要打破学科本位,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使小学德育教育真正做到哦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培养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热爱”,主动去“热爱”,把知识传授、熏陶和德育、美育教育熔为一炉,让语文课堂变为增知育情的主阵地,是学生发展成为“集体”、“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有效进行“德”与“美”渗透,对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集体和生活的主人至关重要。

(三)改进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有效性实施。当前,在基础教育领域,现代教育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是以学生多元发展、主动探究、协作互动、全面成长等为本的空间场所。也就是说,语文课堂上学生是否有效发展是衡量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标准。学生“有效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打造的“有效课堂”,教师打造的“有效课堂”的核心载体是“有效教学”。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实现有效性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承担着巨大而神圣的责任和使命:一是要使学生掌握语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学会必要的生存本领;二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三是要努力启迪学生的心智,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和高效发展。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所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注重情感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锻炼,却往往忽视了语文教材中所展示的健康积极、奋发向上的思想情感来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激励。这一作法的弊端在学生作文中体现更为明显,许多学生作文文采斐然,可是文章情调、思想却平淡无奇、低沉迷乱甚至功利私欲,其中表现的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与我们提倡的高尚的人文精神存在着格格不入的地方,而且这种现象还往往发生在那些学校优异、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这应该引起我们为人师者的深思。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德育往往是处于“缺席”地位的。照理说,语文学科自古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传统,应该是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德育阵地,但受当前教育形势及传统教学中“工具论”的影响,一些教师放弃了对学生的人文的熏陶,放弃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放弃了对学生进行理想主义、爱国主义等的教育,只把语文当作一种知识传授的工具,只对语文教材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这与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是背道而弛的。

(二)过分夸大语文学科德育的地位和作用,将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的倾向。与上一种倾向相反,有的教师过于看重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尤其在近些年来语文教育界对“人文性”的提法呼声越来越高,“二期课改”的新教材也大量的引进了极富人文性和思想性的文章的情况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握失当,或重蹈多年前的覆辙,用陈旧的思维向学生灌输主题、立意等思想内容,或过多的给学生提供背景资料或拓展材料,力求学生在思想深度上有所掘进,或在课堂上大讲时政,过份散发,甚至唱国歌、写誓词,所有这些都语文课堂上承担了不该承担的思想品质课的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从而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语文技能的提高。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的德育模式,缺少情感的注入。目前中小学校的德育目标,主要注重于考察学生德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于学生的行为是否合乎规范,而没有注重学生的内心情感和信念是否发生

了改变。对于教育之后,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友谊感、自尊心、责任感等有没有得到发展,缺少关注和反馈。例如很多学生反感写“读后感”,出于对老师的敬畏而敷衍完成作业,有的学生从教师、教材、资料那儿得来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复制”,有的学生从网上点击搜索、下载而交差,老师也默认了,视其完成了作业,而学生内在情感是否真正得到升华或心灵真正的得到净化,则不认为是语文教师的教育职责所在。

(四)美育代替德育,重文不重道。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地位日益突显出来,一些教师在观念中常把审美训练当成德育目标来完成,同时认为讲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理想主义等是时政,对小学生来说有些遥远,也有些虚空,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语文教材时偏重语言技巧、写作文笔的锻炼,偏重审美。

由此可见,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新课标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参考文献:

1、《道德教育展望》,钟启泉总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8 月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区培民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年9 月

3、《语文学习论》,佟士凡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年12 月

4、《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汪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年

5、《学校德育新视角》,王家齐等著,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 年7 月

6、《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

7、《小学语文教育学》,徐家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

8、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

9、续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谈素质教育[J]:全面推进进行时中国教育新闻网一中国教育报,2007-01-13

10、余晓艳.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探微[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7第13卷,第1期

11、明立媛.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点体会[J] .教学与管理,2002年35期

12、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一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 .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9期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