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专题研究(核心摘要)

城市中心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核,是构成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要素之一。城市中心体系的规模等级、职能类型、使用效率、空间形象等特性是城市影响力、实力、活力及魅力的直接体现。中心体系的发育状况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城市的运行发展。因此,研究中心体系的特征及发展规律,对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制定未来城市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确定近期建设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

相比巴黎香榭丽舍、东京银座、纽约曼哈顿、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等鲜明的城市中心形象,武汉的中心在哪里?这是作为中部地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未来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城市的武汉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基于对武汉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不清晰、中心形象不突出等特征的基本认识,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中心结构体系,支撑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框架,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特开展《武汉市中心体系结构研究》工作。

研究涉及范围涵盖武汉城市圈、武汉市域、武汉都市发展区以及武汉市主城区。其中,主要研究范围为武汉市全域8569平方公里;重点研究范围为现行都市发展区3261平方公里和中心城区678平方公里。

研究采取“问题与目标”双导向结合的工作思路,聚焦武汉现状城市中心体系结构发展的“两个核心问题”,重点关注武汉未来城市中心体系的“三个重要方面”。两个核心问题包括中心体系结构不够突出与中心发展路径不够明确。三个重要方面包括中心在哪里、中心缺什么、中心怎么建。

二、城市中心体系的案例借鉴及发展规律

(一)案例借鉴

1、中心体系的维度及层次性

中心体系发展具有两个维度:城市维度和组团维度。

城市维度的中心体系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国内外城市如巴黎、东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的中心体系,基本上都由“主中心+副中心+新城中心”三类构成。

组团维度的中心体系中包涵了国内多数城市提出的组团中心,即服务于社区组团、提供城市最基本公共服务的生活圈中心,是构成城市中心体系扁平化结构的基本单元。

2、中心体系的功能分布特征

从特大城市的功能布局研究来看,具有如下特性:0-5公里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聚区(中央活动区);5-10公里为城市专业功能分布区域;10-30公里是边缘城市或副城的重要功能节点地区;30-60公里是新兴功能培育区域地区;60-120公里是综合性城市培育区域。此外,港口(空港、河港)等特殊地区承载了临空经济区、分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重工制造业、化工等特殊功能。城市中心体系布局是与城市功能的圈层布局相对应的。通常,主中心位于城市0-5公里范围内,集聚了金融、商务、办公等现代高端服务职能;城市副中心布局在5-10公里范围,依托某项市级功能发展专业化中心,如文化中心、商务中心、博览中心、体育中心等,副中心同时兼顾有服务区片基本生活功能;新城中心则布局在10公里以外,依托产业发展成为辐射区域或片区的新城。

城市多中心体系空间布局模式图

(二)发展规律

从国内外特大城市演变规律来看,城市中心体系具有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普遍特征。如巴黎城市的中心体系结构,是由最开始的单中心体系逐步演变为“一主多副”(即“1个市中心+6个副中心+5个新城中心”)的多中心体系,巴黎2030仍坚持多中心发展理念,体现“多层级、网络化、扁平化、差异化”的发展特征。

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的演化,经历了城市规模由小到大,城市空间集聚-扩散-再集聚的过程,以中心区功能外溢及新功能注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不断丰富着城市中心体系的层次与类型,深刻影响着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城市中心体系演变的动力包括产业转型发展、规划的引导、土地供给、交通及环境等城市病的反推力、市场的自发选择等。伴随着向多中心体系的演变,城市中心的核心功能由以基本生活服务为主,逐步发展到以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城市中心的特色不断显现,专业性中心作为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发挥了反磁作用力,对解决城市主中心区的城市病有着积极作用。

三、武汉城市中心体系的发展评价

(一)武汉中心体系的历史演变

1、由双中心到多中心

建国以来,武汉城市中心体系结构由汉口与武昌“双中心”逐步演变为目前三城“多中心”的结构体系。汉口长期以商业为主导,逐渐形成了武广、江汉路、建设大道、汉正街等多个中心共同构成的密集中心片区。武昌逐渐形成了环黄鹤楼的司门口、螃蟹岬、洪山广场-中南路为主的中心片区。另外,在汉口的王家墩、汉口火车站、竹叶山等地区,在武昌的光谷广场、街道口等地区形成了次级中心。

2、由单一功能到综合功能

中心功能由最初单一的商贸、行政等生活性服务功能逐步发展为生产与生活服务业相融合的综合性功能。目前现代商务与高端商业正成为中心区的核心主导功能,建设大道金十字街已成为汉口地区金融中心。另外,文化娱乐、体育会展等功能不断充实,并逐步由中心区向外围扩散,形成城市外扩的新动力。在月湖、四新、光谷新城等地区逐步兴起了文化、会展、体育等主导功能的专业中心。

3、由沿江到垂江发展

大江大湖构成了武汉多中心布局的基底框架。城市中心最初位于汉正街、司门口等地区,但受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主要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三城中心发展呈现不同特征。汉口地区逐步向垂江方向拓展,沿新华路、青年路先后布局形成了江汉路、武广、建设大道、汉口火车站等中心。武昌地区则呈沿江与垂江两条轴向发展。沿江方向,沿和平大道、友谊大道、中南中北路、中山路、解放路、白沙洲大道等形成洪山广场、汉街、徐东商业中心、余家头专业中心以及白沙洲专业中心等;垂江方向,主要是沿武珞路形成了街道口、光谷广场等中心。汉阳地区发展较晚,沿汉江方向的琴台大道逐渐形成钟家村、王家湾组团商业中心及月湖文化中心。沿长江方向的龙阳大道、国博大道形成了沌口、国博等中心。当前,武汉市已进入地铁轨道时代,可以预见沿轨道站点将形成更多的中心。

4、由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

历版总体规划,政府均坚持了多中心体系发展战略。上版三个副中心的提出,引导着武汉城市空间发展的大规模扩张。鲁巷中心的基本形成拉开了武昌空间东拓的框架。四新副中心是典型的SOD模式,以会展博览产业发展为动力促进城市新空间的形成。杨春湖依托高铁站点打造商务休闲中心。此外,汉正街外迁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下对中心区非核心功能的疏解。与此同时,市场参与的动力使得不断诞生一些城市新功能中心。1990年代以后出现的大型商场及商业综合体,近年来出现的mall、休闲公园、创新基地等新兴业态,极大程度影响了城市中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现状武汉中心体系的基本特征及问题

1、基本形成了多中心、层级化的中心体系

研究调研了18个典型的中心区,对现状中心核心功能用地规模、建筑规模与建设强度等进行分析。借助网络大数据方法,来识别武汉市现状中心体系,最终判断武汉市目前形成了“1-3-25-8-N”的中心体系结构,即1个一级中心、3个二级中心、25个三级中心、8个专业中心区及若干个组团中心。

武汉市现状中心体系一览表

2、中心体系空间分布不均衡

具体表现为汉口武昌多、汉阳少,其中汉口占49%,汉阳仅占15%;内圈多外圈少,其中三环以内占57%;垂江多沿江少,一二级中心分布已形成明显的垂江发展轴。与其它城市相比,一二级中心体系展开覆盖服务面积不足,斜东西向较强,其它范围较弱。

武汉市现状中心体系布局图

3、中心体系规模级差不合理

总体规模偏高,但高层级中心区规模偏小,低层级中心区规模偏大。一级中心区核心区平均用地为2.06平方公里,平均建筑面积474.5万平方米,远低于北京(17.75、2983)、上海(12.88、2179.3)的规模水平。而三级中心与专业性中心的用地规模、建筑规模分别占63%、43%。此外,中心体系规模级差偏小。现状一二级中心用地级差仅2.36,建筑规模级差仅2.07,远低于北京(9.8,10.4)、上海(8.5,8.7)的水平。

4、中心体系功能性不足

总体形成了以商业为主导的功能特征,商业服务业用地占比近37%。但一级中心高端职能集聚不足,商务文化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商务用地只占总用地6.3%,文化设施用地仅占0.7%。另外二级、三级中心同质化,商业居住职能偏重,且专业中心职能仅限于主导功能,其它配套如

交通、公共服务等明显发展不足。

武汉市现状中心体系用地图

5、中心区形象特征不突出

武汉城市中心区整体特色为“两江三城、多湖多山”,但整体城市空间不成秩序。主要表现为城市地标分散,传统中心同质化,缺乏体现现代化都市特征的中心区。中心区建筑参差不齐,新老交织,冲突建筑较多,房地产包围等均严重影响了中心区形象的打造。

(三)中心体系规划实施评估

2010版总规确定了都市发展区“以主城为核,多轴多心”的空间结构,重点构

建了主城区范围内“1个中央活动区-3个市级副中心-15个综合组团中心”的三级中心体系。

武汉2049主要构建了主城区“两主四副”与地区服务业中心的三级中心结构体系,包括江北江南主中心、四大副中心及十五个地区服务业中心。

各专项规划包括商业、文化、体育、医疗卫生以及物流等五个专项设施规划的中心体系。

从规划与现状的对比来看,基本形成了规划的“主中心—副中心—新城/区片中心—组团中心”较为清晰的体系结构。但总体来看,各中心区的职能发展不足,多数偏重生活性服务职能,缺乏生产性服务职能。

一是城市主中心能级仍显不足。主中心区人口继续不断集聚,以王家墩、青山滨江、武昌滨江、汉正街等重要功能区建设为核心,中心职能不断加强,但商务、文化等功能提升相对滞后,尚未形成集中的中心区,主中心区的能级与武汉当前特大城市地位不匹配。

二是城市副中心发展均与规划预期存在差距。鲁巷副中心基本形成,发挥了对主中心人口疏解的作用,但仍以商业为主,与规划确定的高新技术服务等职能存在偏差,且配套不足,与主中心区有连绵发展之势;杨春湖和四新副中心仍然处于培育和起步建设阶段,动力明显不足,开发模式存在问题。

三是新城中心发展均较为滞后。规划的7个新城中心中,仅吴家山、纸坊新城中心初具规模,其余新城中心仍处于起步建设阶段。此外,规划的主城内15个组团中心已形成,同时在菱角湖万达、金银潭永旺、黄陂奥特莱斯等形成规划之外的组团商业中心。

(四)武汉中心体系发展判断

一是固有影响形成的多中心体系。受自然的江河、湖泊以及历轮城市规划的影响,历史上武汉市中心体系演变长期表现为汉口、汉阳、武昌多中心独立发展的特征。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武汉仍会延续特大城市多中心发展的规律。而且这种独特的组团化的地理特征看,也十分有利于形成多中心的中心体系结构。

二是武汉发展的阶段特性。目前武汉城市发展仍处于内聚大于外张的阶段。城市核心功能分散是目前中心体系结构的最大问题。也是造成目前中心区形象不突出的根本原因。未来为提高城市竞争力,需进一步加强核心功能集聚。

三是规划自下而上引导乏力。历轮规划自上而下地构筑了武汉城市多中心的体系结构,但对中心区如汉正街、江汉路的中微观层面的管控乏力。规划中心区边界模糊,中心区建设管控缺乏标准,造成了目前中心区建设的良莠不齐。同时,规划落后于市场,对三环及外围新中心的考虑不够。

四是区划偏多造成中心分散。武汉市主城区区划偏多,每个区都在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都在布局商务区,造成目前中心分散而同质化的现象,不利于中心区能级形成与功能特色的发挥。

五是旧城改造影响大。受旧城改造影响,中心区建设只能见缝插针、点状推进,未能形成规模集中的中心片区。同时也说明武汉市中心区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未来武汉中心体系发展的定位及策略

(一)目标定位

从巴黎、东京等特大城市中心体系发展及中心体系演变规律来看,多中心网络化将是未来特大城市发展的共同的目标,其实质是要推动实现一个可持续发展

的、能够体现城市地位与城市文化特征的、具有广域辐射力的、包容性的城市。面向2030,武汉同样应顺应超大城市和未来新变化发展规律,构建一个适应未来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中心体系。(二)功能定位

基于四个导向,对武汉市中心体系的核心功能发展进行识别判断。一是基于武汉市商贸发展的竞争优势,判断武汉未来应重点发展国家性商贸服务与区域商务、文化服务等功能。二是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判断。武汉在国家层面应着力加强发展科创、商贸、文化功能、流通服务等功能,打造国家级中心。在区域层面应着力发展金融服务中心功能。而从城市中心职能看,应着重提高以生活性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服务功能。三是基于市民要求,商务、购物、娱乐休闲性中心服务功能的需求占比应在87%以上。四是基于未来新变化和新趋势,中心体系将走向网络分散化,中心的功能将趋向个性化、特色化,中心空间将凸显复合化,未来将诞生更多的休闲性的功能复合的中心区。

因此,通过对“彰显发展优势、落实城市目标、满足市民需求、适应未来趋势”等四个导向的中心功能识别,提出满足城市竞争力提升与满足市民化需求的“双维度”中心功能体系。一是国家中心城市维度的服务职能。包括4项核心国家中心职能,为现代服务业中心(涵盖金融商务、文化会展、旅游休闲等)、创新中心(涵盖科教、创意等)、先进制造中心(涵盖汽车、装备制造业等)与综合交通中心;二是市民化的服务职能。包括一系列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如行政办公、文化、体育、教育、医疗、市场服务等。

(三)策略应对

基于未来武汉特大城市目标的空间架构,从“城市竞争力提升”和“市民生产

生活需求”两个角度,可采取“集聚化”和“扁平化”两条发展路径。一是通过重点加强核心职能集聚发展,推进非核心职能的疏解,提升城市中心区的辐射力,实现城市竞争力提升。二是通过推进生活性公共服务职能均衡发展,提升城市中心的覆盖率,满足市民生产与生活的需求。

因此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大”、做“专”、做“均”的发展思路,即采取“大”和“专”的发展思路,促进竞争力的核心中心功能集聚;采取“均”的发展思路,促进生活性的中心功能扁平化发展。

1、策略一:强核与集聚

进一步强化城市主中心在中心体系中的等级地位。一是规模强化。需要整合内环的中心,改变目前主中心规模偏小,中心性不强的问题,形成规模更大的核心区。二是核心职能强化。需要进一步在主中心聚集核心职能,包括高端商务、商业、文化创意、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以解决目前主中心区生产性服务业不足,辐射偏弱的问题,形成区域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2、策略二:平衡与统筹

增加部分地区的副中心,同时发挥主城外围新城中心、小城镇的作用。为疏解未来城市主中心区的压力,在既有三个副中心发展的基础上,应更加完善主城区副中心空间布局,更进一步推进主城区非核心职能疏解,如专业市场、污染型工业等,适时增加外部城市副中心。要充分发挥新城中心、小城镇中心在中心体系中对于主城的反磁力吸引作用。

3、策略三:联系与协同

加强各类中心之间的人口、交通、信息等联系,各类功能实现互补。进一步加强主中心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城市副中心及新城中心的联系,通过轨道交通

网络构建完善的中心体系联系网络。各个城市副中心应突出主导功能,拓展其它相关职能发展,形成各自独立而互补的城市功能体系。

4、策略四:划界与控制

明确中心的控制范围边界,预留中心区的弹性用地,明晰事权。按照各个中心的等级规模及功能需求划定中心区的边界。在城市中心预留部分发展用地,或控制成复合功能用地,以满足未来不可预测情形下中心发展的需求。

五、武汉市中心体系的空间体系构建

构建一个适应未来武汉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多中心、网络化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提升城市竞争力与城市服务水平。进一步彰显武汉空间特色与产业优势、落实城市远景发展目标、满足市民个性化新需求、适应未来生产生活发展新趋势,总体构建“四级六类”的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1、一级中心:强化核心功能集聚,打造现代服务业中心,凸显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形象

一级中心是区域/城市综合主中心,为城市中央活动区,位于主城区长江两岸地区,包括王家墩、武广-建设大道、江汉路-汉正街、二七滨江、武昌滨江、青山滨江、洪山广场、月湖等构成的十字型地区。一级中心以提升中心区服务能级、服务水平与服务品质为目标,集中发展高端商务、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综合性服务业,集中打造成片的彰显现代化大都市区空间形象的中心区。

2、二级中心:推进非核心功能疏解,培育城市副中心特色服务功能

二级中心是特色专业中心,包括3个副城中心(包括光谷、空港、沌口)和6个副中心(包括鲁巷、四新、杨春湖、汉江湾、南湖、谌家矶)。强化光谷、空港、沌口面向武汉城市圈次区域的专业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鲁巷副中心创

新科技服务职能,完善四新、杨春湖副中心的国际博览会展、高铁商务旅游等公共服务及配套职能,提升汉江湾、南湖、谌家矶三个新城市副中心的商贸商务、大学城服务中心、文体休闲等特色专业服务职能。

3、三级中心:完善新城中心综合服务职能,提高地区辐射力

三级中心是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在邾城、阳逻、前川、吴家山、蔡甸、常福、纱帽、纸坊等新城内设置新城中心,重点发展行政、商业商务、文化体育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4、四级中心:集中打造便民生活服务中心

四级中心是组团生活服务中心,分为新市镇中心与组团中心。以打造均衡化、网络化的便民生活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商业、行政、文化、体育等日常生活服务职能。

六、对武汉市中心体系发展的建议

1、规划落实:以实施指引指导总规布局和实施

建议下一步结合总规编制,形成《武汉市中心区建设实施指引》,指导总体规划具体布局,以及中心区实施建设。需明确以下重点:

一是边界划定。规定按照全市多中心网络化中心体系的目标,各中心区必须首先按照规模标准,结合现状实际开展详细研究,精确划定中心区的用地边界,作为中心区范围控制的刚性边界。

二是功能引导。武汉市各级各类中心区均应加强核心功能的集聚,综合性中心应主要集聚高端商业、金融证券、行政办公、广场绿地等职能;逐步引导非核心职能的疏解,一些职能如医院、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军事用地、大型体育场馆、批发市场、仓储等宜逐步向中心区的边缘地带迁移。

三是设施配套。近期必须强调包括轨道交通支撑、轨道交通站点与公交站点的设置与换乘、停车场的布局、城市内涝预防、城市安全应急系统等设施的系统研究与建设,对中心区各类设施的配套建设标准做出详细规定。

四是中心特色。规定每个中心区必须编制城市设计,提出建设强度的控制、创意产业的注入、文化要素的传承、地标景观的控制、公共广场绿地的布局建议,提出对不协调建筑的整治方案。

五是开发模式。市、区政府应采用PPP或BOT等先进模式,先行建设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设施,发挥TOD、SOD的效应带动中心发展。规划部门积极参与策划与计划,为市场提供选址建议。

2、规划预控:为未来可能功能预留中心机会区

建议预留未来武汉市可能事件的机会区,如在东湖高新区、天兴洲大桥两岸(天兴生态绿洲)、军山长江大桥两岸(军山智谷)、龟山北、东湖、中法生态城、木兰湖、道观河、天兴洲等可能性的区域预留武汉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世博会、APEC峰会等重大城市事件的发展空间,以及在梁子湖、天兴洲、军山、园博园、塔子湖、汉南、七龙湖等地区预留迪斯尼乐园、环球影城、魔兽世界等主题公园项目的发展可能空间。

附图1 武汉市中心体系现状图

附图2 武汉市中心体系规划图

武汉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

武汉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草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规划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市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土地、园林绿化、消防、人防等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实施工作。 第四条建设用地规划应当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和建设用地,完善城市功能布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改善人居环境。 第五条建筑工程规划应当彰显滨江、滨湖特点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风貌,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创造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特色鲜明的城市整体空间形态。 第六条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应当综合协同,合理布局,保证功能,适度超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和市政设施先行,发挥基础和保障作用。 为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凡符合《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范围表》(附表1-1)规定的建设项目,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第七条在风景名胜区、旧城风貌区等城市特殊规划控制区范围内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保护规划的要求。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进行建设应当符合国家、省、市的相关规定。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规划报建。城市重要地段、重点区域、大型公共建筑以及建设用地面积大于3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单位在报建时应当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具备相应资质的不同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方案;其他建设项目应当进行总平面设计。 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后,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图纸施工,确需变更建(构)筑物使用性质、高度、位置、平面、立面等的,应当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办理变更手续。 第九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对建设单位的建设项目实行放线和验线管理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执行。

专业工程分包施工合同(doc 8页)

专业工程分包施工合同 发包单位:晋中华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发包方)导,了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画图、统计等)。交流:你们小组发现的是生 总包单位:山西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十分公司(以下简称总包方) 分包单位:(以下简称分包方) 根据总包方与业主(以下简称发包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以下简称总包施工合同)的原则,经协商,发、总、分包三方达成如下协议: 第1条工程概况 1.1工程名称:晋中华都公司住宅小区15#楼学生主动运用数学规则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独立思考、认真解决问题 1.2工程地址:榆次区龙湖街南、定阳路西侧立填空。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学生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便给 1.3分包工程内容及范围:①15#楼CFG桩基础施工(合计5060.5延米)、②桩置换淤泥和现场淤泥清理、③将所清理的淤泥堆置发包方指定的地点、④CFG桩的直径不小于400mm。强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难点可能性的判断和统计活动。教学 1.4开工日期:竣工日期:和互相平行的?说明: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当两条直 1.5质量等级及要求:工程质量应符合设计图纸和国家施工规范

及质量检验标准。合格重不重要?成功对于我们重不重要?假如活着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当你把生命 1.6承包方式:包工包料(含税) 1.7分包工程合同价款: 暂定:(大写)贰拾玖万元整 ¥: 290000元 1.8结算方式: CFG桩按不含税价55元/米,含税价58元/米。以实际工程量结算。机业务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书面摘要,一份优秀高中语文,语文试卷 第2条总包方驻工地负责人:蔡晓丰职务:项目经理课件在如此庞大高中语文,语文试卷,计算机络市场中,其中络购物用户达到亿人 第3条分包方驻工地负责人:职务:明判断理由)指出: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周期问题,应用周期 第4条总包方工作 4.1向分包方提供施工图纸 1 套和建筑物标高、轴线的标识。 4.2对分包工程质量、进度、安全进行检查和协调,协助分包方办理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与发包方之间的有关工作联系。 4.向分包方提供电源位置。 第5条分包方工作 5.1全面负责分包工程的实施、完成和维护工作,并负责办理和负担一切与其自身施工有关的手续和费用。 5.2本合同签订后 7 日内向总包方报送施工方案 4 份。同时报送现场施工人员资格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 邱国潮 段 进 摘要:从三个不同方面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进展,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传统城市形态学三大学派以及当代诸多流派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深入剖析。 关键词:国外城市形态学 学派 发展 ISUF 整合 经典案例 剖析 Compendium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Qiu Guochao Duan Jin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over one hundred years could be explored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which in turn formed three themes gradually:Conspectus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The first reflected in spatial dimension the outlines of research outcome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urban morphological scholars in several dozens of countries;the second presented in temporal dimension the evolution of both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and traditional main schools of urban morphology having gained acknowledgement and many other current schools;and the last selected a dozen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oroughly, which were some nodes of large numbers interweaved spatio-temporally. Key words: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 development ISUF integrate analyze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 1 引言 1899年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Schlüter发表的著名论文《城镇平面布局(über den Grundriss der St?dte)》,标志着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我们从2005年春季就开始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外城市形态学进展。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以及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展,并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涵盖主要国家、主要学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以及典型方法;“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国际性的城市形态学三大传统学派——英国Conzen学派、意大利Muratori-Caniggia学派和法国Versailles学派——以及诸多当代城市形态学主要方面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则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我们通过“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后者的共同背景)和上述三个主题就可以系统地梳理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发展和应用。

工程施工合同正式版

The cooperation clause formulated through joint consultation regulates the behavior of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has legal effect and is protected by the state. 工程施工合同正式版

工程施工合同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协议资料适用于经过共同协商而制定的合作条款,对应条款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并具有法律效力,受到国家的保护。如果有一方违反合同,或者其他人非法干预合同的履行,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建设单位: (以下简称甲方) 施工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及有关规定,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甲方愿把改造工程承包给乙方施工,为明确双方责任,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特订立如下合同条款,以致共同遵守: 一、工程项目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址: 3、工程范围:

4、承包方式:包工包料。 5、承包造价:元(大写:)。 二、工程期限 根据本工程,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总工期天。(雨天及人力不可抗拒特殊情况需经甲方代表签证后,工期相应顺延) 开工日期为20xx年月日至20xx年月日,总工期天。 三、本工程竣工质量为一次性合格工程 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规范、规程施工和标准进行施工; 四、工程价款支付及结算 本工程按进度付款,具体金额由双方协商为准。

五、其它约定 1:甲方承担的安全责任、权利 (一)甲方负责制订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甲方有权要求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事故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三)甲方管理人员有权制止乙方人员违章作业,并按规定给予处罚; (四)甲方有权对安全意识差、不听安全生产指挥的乙方人员责令退场。2:乙方的责任、权利 (一)乙方施工时是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严格执行甲方的有关安全生产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发展及其特征研究

呼和浩特市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辛宇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 城市形态不仅是城市各组成部分有形的表现和城市用地在空间上呈现的几何形 状,还表示了一种复杂的经济、文化现象和社会过程,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是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去认识、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总体。本文对呼和浩特城市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呼和浩特城市形态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希望对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便更好地把握处于转型期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呼和浩特城市发展特征。 一、奴隶封建社会时期城市形态 中国奴隶社会的城市是在奴隶主的封地中心---邑(农村居民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 些城市按照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来限制其规模大小,帝王都城方九里,诸侯的都城方七里及方五里.《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就是那个时代城市布局的大致志形。这种所谓的棋盘式的规划模式对以后历代的都城布局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由于农业技术条件的限制,受单一的文化模式的支配,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是在统一的内在模式支配下,在极其广阔的范围内呈现出基本一致的风格,呼和浩特城市发展也不例外。 (一)“里坊制”的城市布局形态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里仿制”城市形态形如“莱畦”发展到了顶端,这种城市形态也影响着呼和浩特城市形态的发展。 公元920年(辽神宗五年),在呼和浩特地区设天德军和丰州城。丰州城故址在现呼和浩特市东郊9公里处的白塔村北,是当时丰州滩上最著名的一座城市。自建城后,辽金元三代沿用,长达450余年之久。丰州城,呈方形,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城墙由夯土筑成,高达8米。沿城墙筑有马面和角楼。四面设城门,并筑有瓮城。人口最多时达到10万居民。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当时城市的建筑布局是仿照唐代中原地区的城市形制建造的。按照唐代城市的"里坊制",城内分别建有许多整齐划一的城市坊区。城市平面由东北坊、东南坊、西南坊和西北坊组成,名胜古迹万部华严经塔位于西北坊内。当时的官衙府第、店肆民宅、各色作坊、以及僧道寺观等都排列有序地分布在各坊之内。金代承袭了辽代的城市布局,也不可避免地在前代中原城市留下的遗痕里融入了新入主的民族带来的地方特色。 频繁的战乱,以及不活跃的城市经济,这一时期的城市形态突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强调对内的集中控制和等级身份的划分。用不同的“墙”进行隔离,用追求等级观念的思想来规划城市,以实现上述功能需求,是再好不过的方式。同时,在平面上而不是在起伏的曲面上构筑墙体和规划街道,当然,最容易选择的设计方案就是直线正交。于是,在坊墙约束下的城市大多呈现棋盘网格的形态。 元朝丰州经济、文化及手工业生产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坊制解体,封闭的城坊逐渐被

施工合同(标准版).docx

编号: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发包方(全称):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全称):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它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就2005年度罗村移民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特立本合同: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资金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工程承包范围: 承包范围: 三、合同工期:

开工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完工日期: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合同工期总天数_____天 四、质量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合同价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喷涂每平米用料_____元、人工费_____元 六、甲方的权利与责任: 1、对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和乙方进场及各种建筑材料的检验。 2、严格监测工程施工程序与建筑标准,对乙方施工程序不规范,工程标准质量差等问题,有权责令其返工或停工,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乙方负责。 3、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完工工程进行验收和结算。 4、负责检验乙方进工地的各种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如不合格,有权阻止不合格建筑材料进入工地。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 2004-03-22 发文时间:2003-12-11 前言 为深化落实我市总体规划,提高我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城市文化品味,张扬城市形象特色,围绕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的城市规划管理,实现控制和引导我市城市建筑色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创建我市"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设色彩景观形象,特编制本控制技术导则。 目录 1.总则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3.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 4.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 5.具体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 6.建筑色彩报批标准格式 7.附则 1.总则 今天,武汉又面临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高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位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协调,城市空间环境日趋合理。在这样大发展的背景中,城市规划工作将面临的问题要任何时代复杂得多,研究确立我市的城市建设色调、创新和彰显我市城市魅力,是新世纪开创武汉城市规划管理新局面的崭新课题之一,是我市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意义深远。 1.1为控制和引导武汉城市建筑色彩的选用和设计,实现对我市建筑色彩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确保"整体和谐、多样有序"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的实施,依据国家和我市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我市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与建筑设计条件、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功能布局、建筑体量形式等建筑管理内容并列,是我市城市规划与建筑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

1.3本导则的主要成果构成包括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城市建筑控制细则、城市建筑色彩选用色卡、城市建筑色彩选用搭配色谱、城市建筑色彩设计引导等。 1.4本导则中城市建筑色彩是指城市建筑及附属设施的外观色彩,具体包括建筑本身的墙体、门窗、入口、屋顶,以及附属建筑的各种构件等部位。 1.5本导则的适用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和维修的建筑及附属设施,武汉市其它地区的建筑色彩设计和管理可参照本导则。 1.6本导则实施的总体目标是的创建"整体和谐、多样统一"的城市建筑色彩景观形象。 即适应武汉新世纪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需要,创新武汉城市建筑色彩规划管理机制,强化具有独特底蕴和内涵的武汉城市"色彩—形态"意象景观,用形象的城市色彩语言向世界张扬武汉城市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现代的城市功能和多彩而生机勃勃的城市生活风尚之美。 1.7城市建筑色彩控制原则 体现城市建筑功能特色的整体美——展现城市区片的功能特点,促成整体和谐的色调的建筑形象。 体现城市建筑文化特色的人文美——挖掘代表城市文化的色彩内涵、直观地表现城市区片特有的人文精神。 体现城市建筑山水特色的自然美——彰显武汉特有的"一城江水半城湖"城市格局,充分体现城市区片的自然特色。 体现城市建筑生活特色的环境美——表现武汉城市建筑支撑的现代生活风尚,集聚大都市的魅力和活力。 2.城市建筑色彩控制管理图则 方案(一)

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

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 摘要:通过高速公路建设中计量与支付的要求和操作,浅述了工程计量和合同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在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计量要求计量方法合同内容 一、概述: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深入,我省的公路建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其工程建设市场也在持续完善和日趋成熟,所有的基建项目都实行了招投标制。作为我省的一个施工企业,只有进入竞争激烈的市场,积极参与招投标,中标承建工程施工任务,才能持续壮大,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实行招投标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公平竞争能够防止垄断和地区保护,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经过几年的高等级公路的建设,进入我省公路建设的大型施工企业有各行各业的,他们中的先进的施工方法和管理经验,同时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通过招投标,为我省的公路建设也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例如在投标过程中按国家相关规定编制完预算后需降低15%~20%才能中标。 下面就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等问题与同仁们做一些交流。 二、工程计量: 工程施工生产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而承包人无法也不愿垫付如此大的资金,所以要实行月进度款的计量与支付。 1、计量范围: 《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1999年版)中明确规定工程量清单中开列的工程量是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提供的预计工程量,不能作为承包人在履行合同义务中应予完成的实际和准备的工程量,所以计量范

围应为工程量清单及修订的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合同文件规定的各项费用的支付。 2、主要计量依据: (1)、工程量清单及说明 (2)、合同图纸 (3)、工程变更令及修订的工程量清单 (4)、合同条件 (5)、技术规范 (6)、相关计量的补充协议 (7)、索赔时间/金额审批表 3、计量原则: (1)、不符合合同文件要求的工程,不得计量; (2)、按合同文件所规定的方法、范围、内容、单位计量; (3)、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计量方法计量。 4、计量时监理工程师审查的主要附件: (1)、《中间计量表》 (2)、《分项工程开工申请批复单》 (3)、《检验申请批复单》及相关自检材料 (4)、工程质量检验表及相关的质量评定意见 (5)、《工程变更令》 (6)、《工程交工记录》

武汉与重庆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的比较与分析

武汉与重庆总体规划的比较及分析 一、城市简介 1.武汉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简称汉,由武昌、汉口、汉阳合并组成,地处中国腹地中心,江汉平原东部。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立三镇地理特征,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全境水域面积2217.6平方公里,占地四分之一,构成了武汉滨江滨湖水域生态环境。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武汉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是承东启西、接南转北的国家地理中心,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中国铁路大型中转站及内河重要港口。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城市第三,在校大学生130万人。 水域:武汉是全世界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之一,水域面积占全市市区面积的1/4,构成了武汉气势恢宏、极具特色的滨江、滨湖水生态环境。 气候: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高温、降水集中,冬季稍凉湿润等特点。 交通:武汉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公路、铁路网辐射全国,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际空港之一。 教育: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 经济:2013年,武汉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 旅游:武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遍布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5A级旅游景区2家,4A级景区16家。 文化:武汉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泱泱大武汉,处两江四岸,三镇鼎立,“九省通衢”,物华天宝;为盘龙之城、黄鹤之乡、明清重镇、首义圣地;载录着大禹治水、屈子行吟、伯牙鼓琴、李白放歌的佳话;上演了北伐战争、“二七罢工”、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意义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意义 篇一:充分认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充分认识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摘要: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实体和功能实现的主要阶段。工程施工阶段搞好工程质量、抓紧工期、控制工程造价、按时拨付工程进度价款是合同履行的具体体现。为了加强工程合同的管理,搞好合同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对各方利益与义务的实现都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施工合同合同管理?建设工程必须切实按照国家的基建程序办事。通过招标投标市场竞争,形成合理的工程造价,是建设单位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依据,这充分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实守信的原则。招标工作的最后一步是谨慎地签订施工合同,作为各方签订的契约,合同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对各方利益与义务的实现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把严格按合同规定办事作为一项通用准则来执行。?经过招投标的建设工程,建设部在《招标文件范本》中规定,建设单位与中标的投标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签订合同。中标单位收到中标通知书后,在约定的日期、时间、地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据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双方签订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的内容包括工程范围、建设工期、工程质量、

工程造价、拨款和工程结算、工程竣工验收、质量保修范围和质量保证期、技术资料交付的时间、双方相互协作等条款。?招标工程的合同价款由发包人承包人依据中标通知书中的中标价格在协议书内约定。建设单位与中标人签订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时,应以中标价为基础确定工程承包价,但最终的工程造价则指按照合同各条款的约定,承包商完成建造和保修任务后,对所有合格工程有权获得的全部工程款。最终的工程造价与中标价格一般不会相等。 一、建设工程合同类型与结算关系? 1、建设工程合同一般分为固定价格合同(包括固定单价合同和固定总价合同)、可调价格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三类。?(1)固定总价合同,是指工程的合同价格以总价的包干方式固定下来,一般适用于工期较短、工程量不大而且能够精确计算工程量、风险不大、技术简单的项目。 (2)固定单价合同,一般适用于正常施工工期,设计图纸深度能够满足施工要求,且施工过程中变化和调整因素不大。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的约定综合单价包含的风险范围和风险费用的计算方法,在约定的风险范围内综合单价不在?篇二: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及工作要点 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及工作要点?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颁布实施三年多了,但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们对合同的管理仍还不够重视。作者通过合

国内外城市形态发展综述

1工业文明前期 公元前1500年,商朝盘龙城遗址一号宫殿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前寝后朝” 式建筑布局事例 公元前1100年,我国在奴隶制鼎盛时期的西周开国之初就有了满足等级制度需要的城市形态的规划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这一制度代表了正统的体现王权意志的营造观念和理论。 几乎同一时期,《管子》一书提出了与《周礼.考工记》截然不同的灵活性、因地制宜、遵从自然的观点。《管子》中的“乘马”曰:“因天材,就地利。 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则”,“凡例国度,非于广州之上,比于大山之下,高毋近旱而水租用,低勿近水而沟防省。” 公元前450年,古希腊的重要贸易城市米利都出于“商业的殖民地系统需要” 发明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棋盘方格网都市形式。 于此同时,希腊发明了最早的神居广场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的军事工程师维特鲁在《建筑十书》中提出了有利于城市防御和避风的八角形城市方案。 15、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弗朗切斯科.迪乔治在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方案上, 制定了一个道路按放射状、中央有圆形纪念建筑物的城市方案。“统一完整的构图轴线方法直接影响了17、8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布局实践,其美学构图上的作用和意义影响至今。 2工业文明时期——历史进化的转折点

西方18世纪下半叶开始工业革命,改变了原有城市自然有机发展的传统。 刘易斯.芒福特认为“1820-1900年之间,大城市里的破坏与混乱状况简直和战场上一样“。城市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种种危机。 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表——欧文和傅里叶关于理想城市的设想和实践。 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概念。他的著作《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阐述的核心思想是在认同工业文明的前提下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体系进行研究,其所蕴涵的生态思想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极限的概念,而是城市群体有机组合。 霍华德认为,城市的扩散、疏散大城市的机能以及提高田园城市公共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应该以组成城市联盟的形式来解决。在保持田园城市应有的规模和乡村风光特色的同时,达到与大城市同等的公共生活质量。这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1871达尔文《人类的起源》预言了一个微茫的希望——“人类还可以继续提高到一个更加伟大的幸运命格“。 1882年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提出了“带形城市“的概念,认为在新的集约运输方式的影响下,城市可以沿着交通轴线呈带状无限制发展。”带型城市“概念在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得到了新发展,并逐步演变出”连续功能分区“的思想。 1889年卡米罗.西特发表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城市建筑艺术》。他系统调查分析了欧洲古代城市建设的历史遗产及其艺术价值,并首创现代建筑的“视觉艺术“准则。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武汉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析 0引言 中国大城市的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发展进程 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规律性[1],其规律可以归结为近代主要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社会结构模式,社会分化和隔离严重;现代(50~80年代)分异特征绝对减弱,当代(80年代~)社会分异再度出现导致社会空间重构。由于城市因各自的地理区位、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历史、交通、产业发展等不同因素,城市的社会空间分异都拥有各自的区别和特征。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首位大城市,西汉时开始建制,近代成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和对外通商口岸,曾是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的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并一度成为国民政府所在地。武汉“三足鼎立”的城市结构,使武汉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1 相关概念辨析 1.1 城市空间与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场所,是一个庞 大、复杂的综合体,也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和产物。城市空间由居民、政府、各种社会组织以及物质实体空间组成,即是由物质 实体空间和社会空间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2]。城市空间结构是以一套组织规则,连接城市形态和子系统内部的行为和相互作用,并将这些子系统连接成一个城市系统,其中城市形态指的是城市地域内个体城市要素(如建筑、土地利用、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公众机构等)的空间形式和安排[3]。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的空间投影,是城市地域内部各种空间的状态,城市空间结构包括经济空间结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城市人口空间结构等。 1.2城市社会空间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 城市社会空间是由城市生活中的人们的行为、 目的、场所构成的多样的城市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城市社会空间的最小单位为家庭,通常包括邻里、社区和社会区3个层次,以社会区为主。其中邻里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社区是由若干个邻里单位构成的,指占据一定区域,彼此相互作用,不同社会特征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区中有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相应的社区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同时具有特定的文化、生活方式,是以日常生活联系为基础形成的。社区同工厂、住宅、学校、商店等一起位于一定的地域 收稿日期:2007-12-31;修订日期:2008-04-11. 作者简介:刘苏衡(1978-),女,湖北省武汉市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方向的研究. 刘苏衡1,张力民2 (1.中南民族大学 工商学院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223;2.湖北省统计局,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国外发达国家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中国较之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相关概念进行辨析,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归纳了在不同历史时期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态、结构以及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武汉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机制,揭示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希望能对武汉营造新的城市面貌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社会空间结构;空间演变;武汉市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852(2008)03-0084-04 Vol.20No.3May,2008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YUNNANGEOGRAPHICENVIRONMENTRESEARCH 第20卷第3期2008年5月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_多维度_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_中美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及启示

2012 Vol.27, No.2 国际城市规划47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scale Agenda of Urban Form Studies To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on Urban Form Studies in the USA and China 刘志丹 张纯 宋彦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 ——中美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及启示 Liu Zhidan, Zhang Chun, Song Yan 引言 城市形态(urban form )是指城市的物质空间布局以及开发模式[1]。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空间无序蔓延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精明城市形态的寻求,有关城市形态及其测度的研究在美国重新受到高度关注[2]。 随着美国城市物质建成环境的日益成熟,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的美国规划研究兴趣转向了社会、人文和经济等方面,体现出浓郁的社会关怀(social-care )特性。然而,自198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城市土地利用粗放蔓延式的发展模式开始受到批判——从城市形态的视角来看,蔓延式发展模式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包括拥堵的交通、过度的能源消耗、高额的公共服务、低水平的户外活动以及冷漠的邻里交往等。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积极寻求应对蔓延的规划策略。由此,城市形态的话题重新引起了城市规划领域的兴趣,并成为城市精明增长和新城市主义运动的理论基石[3]。可以认为,关注城市形态的目的在于探求如何塑造精明的城市形态,从而营造良好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人们能够以更加健康及环境友好的方式生活。同时,研究城市形态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制定公共政策来抑制蔓延式城市形态,提升城市整体的可持续性[4]。 中国城市在1980、1990年代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上世纪中叶美国城市迅速蔓延中曾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土地粗放利用、城市无序发展、大面积用地功能单一、配套设施缺乏等。虽然与郊区独立住宅占主导 的欧美城市相比,中国城市通常被认为是相对紧凑的,然而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蔓延,却为21世纪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近年来的城市形态研究,在1980、1990年代大量引入西方经典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实践不断发展,目前分别集中在城市地理学、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城市土地粗放利用、空间无序蔓延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精明城市形态的寻求,重新引起了美国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对城市形态的研究兴趣。本文综述了美国和中国城市形态研究的主要文献,认为中国的城市形态研究目前主要分别集中于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和城市设计等领域,尚未进行跨领域的研究。而从过去20多年美国相关研究进展来看,美国的城市形态研究趋向于多尺度下的多维度形态识别,即可分为景观生态、城市经济、城市交通、城市社区以及城市设计等五个维度,分别对应大区域、大都市区、次区域、社区和街区等五个尺度。这些多维度、多尺度的城市形态研究成果对制定城市公共政策有直接相关意义。美国城市形态研究的最新进展不仅可以为中国城市形态研究提供启示,也将为21世纪中国城市塑造更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形态提供借鉴。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recent literature on urban form in both China and the USA. Based on the review in China, it shows that research on urban form in China mainly concentrates on ?elds such us urban geography, urban planning,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The review in the USA reveals a multi-disciplinary, multi-scale, and policy-oriented agenda. Research involves five disciplines: landscape ecology,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neighborhood planning and urban design; these disciplines are in correspondence to five scales: regional, metropolitan, sub-metropolitan, neighborhood and blocks. Recent progress on urban form research in the USA will not only shed light on research contents, but also provide implications for the creation of healthier and sustainable urban form in China in the 21st century.关键词:城市形态;多维度;多尺度;公共政策Keywords: Urban Form; Multi-disciplinary Analysis; Multi-scale Analysis; Public Policy 作者:刘志丹,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zhidanliu111@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张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 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zhangch@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zici0723@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宋彦,深圳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城市 与区域规划系终身副教授。ys@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建设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建设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作者:马君贤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第18期 摘要:一个企业的经营与合同管理有密切的关系,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本文围绕近年来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目的是有针对性地加强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业主)与施工企业以工程施工为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协议,是业主对工程项目的委托和施工企业承接工程任务的法律依据,是工程项目各参加者之间经济关系的调节手段,是工程施工和管理的要求和保证。因此,建筑企业的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 1 建立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机构的建立,制度的完善、定期地检查、纠偏是合同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建立 和健全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前提,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1.1 组织机构健全。企业各级都要建立合同管理机构。如集团总部设立合同管理专职部门,分、子公司配备合同管理专职人员,项目经理部设有合同管理岗位。同时企业还应设有法律顾 问或另聘律师,配合合同管理部门,起到法律咨询、合同评审、履约监督和组织仲裁、诉讼的作用。 1.2 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及流程。企业合同管理全过程都必须通过制度、流程来管理、把控。一是企业要建立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对涉及合同管理全 过程的每个环节,如合同的洽商、签订、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要有具体、可操作的流程。 1.3 定期地检查、纠偏。合同管理组织和制度是否适应合同管理的需要和市场需要,要通过定期的检查,对合同管理体系进行动态控制、及时调整、不断完善。 2 做好工程项目合同的执行控制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是从工程项目招投标开始,经过合同策划、合同起草、工程施工过程中 的合同分析、合同交底、合同监督、合同跟踪、变更管理、索赔管理到项目结束所进行的合同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_王建国

中国科学 E辑: 技术科学 2009年 第39卷 第5期: 830~839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830 《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CE IN CHINA PRESS 基于城市设计的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王建国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与建筑遗产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6 E-mail: wjg-cw@https://www.360docs.net/doc/4e13629669.html, 收稿日期: 2009-03-18; 接受日期: 2009-04-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50125820)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 2006BAJ03A04, 2006BAJ4B067)资助项目 摘要在当今中国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进程中, 相当多的中国城市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 伴随着城市规划的持续编制、修编和实施, 城市的功能结构、空间环境、街廓肌理乃至社会等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而所有这些都直接发生在某一城市尺度、甚至是发生在某一城市的大尺度空间形态上. 本文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构成、演进和外显表征的描述和分析, 尝试建构城市形态影响要素模型, 进而讨论与形态密切相关的城市用地属性及保护、调整和开发潜力. 同时, 基于城市设计参与良好城市空间形态塑造和建设管理的专业特征, 提出针对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的量化评析技术方法, 从而为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大尺度城市空间形态城市设计 模型 数字技术 1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空间形态演化的背景和面临的挑战 当今中国城市形态变迁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速度快、尺度大、历史肌理和结构的日渐破碎和异质化. 相当多的城市形态都发生了城市建成区整体层面上, 而不是局部性的改变, 而且, 跨越了从宏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城市尺度. 其中, 城市街区空间日益严重的异质性和急剧增加的高层建筑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尤其具有决定性. 上述城市形态变迁表征的出现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 城市化进程正在深刻影响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的发展. 世界上城市和建筑发展大致走过了从“外延规模扩张”到“内涵品质深化”的过程, 由于社会背景、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世界各国城市化各具自身的特色. 如欧美基本上是伴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从自由放任到政府必要的引导和干预; 日本采用的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下的快速集中型城镇化; 而第三世界国家则是在工业化基础相对薄弱基础上和政府管理能力不足乃至失控而导致的过度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渐加快, 从1978~2002年的24年间, 年均增长0.88%, 1980~2000年GDP翻两番. 有关研究预测, 2001~2020年GDP还将翻两番, 预计总体上城镇化平均增速会达到年均1%,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史无前例. 国家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 近五年城市化又有显著的发展, 到2006年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 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 地级及以上城市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92亿元增加到132272亿元, 增长1.1倍, 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3.4%上升到2006年的63.2%. 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到2007年的45%, 增速是同时期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被喻为“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对于中国而言, 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层面上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用地建立具有合理紧凑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