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出则悌

引子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什么是“悌”呢?“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和长辈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看《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是怎么要求的。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

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大家都夸他是神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煮粥侍姊》。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生病的姐姐,还为他的姐姐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他的姐姐在旁边看到了,就说:弟弟,你这是何苦!家里的佣人这么多,你就请他们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这么辛苦。结果李绩就回答说:姐姐,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所以,李绩在煮这个粥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的关心和爱护。

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

现在大多数小朋友都没有兄弟姐妹,也正是因为没有兄弟姐妹,家里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只宠爱你一个人,所以很多人习惯了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非常的霸道自私,凡是都得听自己的,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甚至和爸爸妈妈对着干。那么等他上了幼儿园上了学之后呢,能很好的和同学相处吗?肯定不能,因为他不懂得尊重别人,友爱别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和朋友吵架。所以,我们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学校也应该做到“兄道友弟道恭”,把同学们当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大家相互谦让、和睦相处,这样才能让父母和老师少操心。那我们的幼儿园和学校才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别把钱财物品看的太重要,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就会消失了。

隋朝时有一个吏部尚书牛弘,他的弟弟牛弼非常喜欢喝酒,而且喝完酒后就发酒疯。有一次醉酒之后,竟然将牛弘驾车用的牛用箭给射死了。牛弘一进家门,他的妻子就迎上前对他说:“小叔子把咱家的牛给射死了。”牛弘听了之后,并没有说什么责怪的话,只是回答说:“把牛肉拿去作干牛肉吧。”牛弘坐定后,妻子又说:“小叔子平白无故射死了牛,这不能算平常事吧!”牛弘只是说:“我已经知道了。”说完之后神态自若地继续读书。牛弘的行为感动了弟弟和所有的人,大家都说他是个重亲情、不爱财的君子。再看当今社会,兄弟之间为了争父母留下的财产,上法庭打官司,反目成仇的例子特别多。这些都是很不应该的。如果父母当时知道留下财产会起这么大的纷争,一定不愿意留这么多财产让子女争吵。

家里的人最常沟通就是用言语,所以言语当中要柔软,要和谐,绝对不要讲话很冲。所以,我们《弟子规》才说“言语忍,忿自泯”。

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他就跟孩子讲:“你每次发脾气,就到后院那根木柱子上面钉上一个钉子。”这个儿子一发脾气就钉一个钉子,钉了一个星期左右,孩子一看,密密麻麻的钉子在上面,突然才警觉到:“我的脾气原来这么不好!”慢慢就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发脾气的情况慢慢减少了,后来终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又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到后面的木柱上拔一个钉子出来。”就这样一天一天把钉子拔掉,拔完的那天他很高兴,就跟父亲说:“钉子我都拔完了。”父亲带着他到后院去看,告诉他:“你虽然已经把钉子都拔完了,但是这根木柱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不可能,已经千疮百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伤口。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亲人,千万别因一句错话,一件错事伤了他们的心。

所以从小,我们懂得言语能控制。我们都晓得人与人在谈吐当中,都希望对方讲话能很好听。自己讲话,我们也要特别注意。你讲话很急、很紧张,又很大声,对别人来讲,可能会误以为你在骂他,所以,我们在谈吐当中,应该要特别注意。人与人之间,也要替对方想一想。当别人很忙的时候,我们去问他,可能他的言语会很快很急,我们也不要误以为他就是在骂我。能彼此互相地体让,

就可以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前面是讲对钱财,还有言语,如何与自己的兄弟姊妹相处。一个人能与自己的兄弟姊妹好好的相处,你将来在外面也同时可以跟你的朋友好好的相处。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不管是吃东西还是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就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要请长辈先走。

而这样的长幼有序的情况,传统是非常讲究的。只要孩子已经到了入学年龄,自己懂得照顾自己了,就要长者走在前面,小辈走在后面。我们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吗?我们经常看到公共汽车上,老人站在车的中间,摇摇晃晃。年轻人就坐在老人的身旁,无动于衷,不肯为老人让座位。还有在公共场所的进门处,大家争先恐后、你拥我挤,根本就没有老幼之分。在家里呢,有好吃的都是小朋友先吃,有没有人记得要让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先吃呢?当吃饭的时候,有没有请爷爷奶奶先坐好,吃饭时是让长辈先动筷子吗?有没有把好吃的菜夹给爷爷奶奶呢?这也不能全怪小朋友,因为现在的家长都很爱自己的孩子,都想把最好的先留给孩子。但你们不能因此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反过来你们应该更加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且学会去照顾身边的长辈。当然,我们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吃,他们一般都不会吃,但是他们心里是高兴的,觉得自己的孩子这么懂事有礼貌。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家吃饭的时候,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先坐好,小辈的才可以去坐。坐的时候,要坐偏位子上,把正位让给长者坐。当和长辈一起走路的时候,就要请长辈先走,小辈走在后边。但是长辈要进门的时候,我们要赶在前面,为长辈开门,等长辈进去了,然后再跟在长辈后面进门。长辈要离开的时候,我们要先替长辈开门,然后再跟着长辈后面出去。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礼貌和修养。吃饭的时候,要想到老人爱吃的东西,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不能自己喜欢吃什么就一下把盘子端过来,不管别人吃不吃?自己先吃个够!也不可以到桌子的对面去取菜,以免使袖子沾到菜汤,不讲究卫生。吃饭要有吃

相,不要狼吞虎咽,要注意自己的形象。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在古代因为他们是大家庭,当客人到家里来,可能他要找爷爷,或者要找伯伯。客人不可能直接到房间里面去找人,就不合乎礼仪了。所以,当我们是晚辈,遇到长辈、遇到客人来了,要主动问:请问你找谁?假如是找伯伯,这位小朋友要怎么样?“即代叫”,跑去找他的伯伯,赶快,不能对客人失礼,让人家等半天就不好。假如伯伯不在,“人不在,己即到”,要回来跟客人讲一下:我的伯伯不在,请问你有什么事吗?因为很有可能人家也是大老远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来找必有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请问有什么事吗?有什么我可以代您传达的吗?

现在的小孩,对于长辈的使唤,常常是慢吞吞,或者不与理睬。如果叫的不是自己,更是一点都不关心。爷爷奶奶叫人,我不管,你自己找吧。如果找的人不在呢?我帮你已经算很好,已经算对爷爷奶奶很孝顺,我去找一个人,一找那个人不在,就算了,不行,古人的规定,你自己要马上回来。为什么?第一,复命。告诉老人家,您要找的人不在。第二,问问老人家,还有什么事情我可以做的吗?这在古代对小孩子来说都是最起码的要求,但现在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再者,在学校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看到隔壁班老师走进来了,孩子看到了,他会怎么做?他也可能站在原地就开始放大嗓门: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这个都不符合礼貌的态度。正确的做法是先说:老师,你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老师过来。跟老师讲了,然后再把老师带过来,就是要把工作从头至尾做好。

这个动作很重要,它可以广泛来运用,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我们现在在家庭当中来看一下,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比方说刚好阿姨来了,小孩在那里

玩玩具或者是看电视,根本无视客人的存在,这样好不好?这就是不尊敬长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应该是停下自己手里做的事,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说一声:“叔叔好,阿姨好。”接着,客人要走进来,我们可以给客人拿拖鞋。拖鞋要怎么放?要放在客人进来马上就可以穿到的地方,而且拖鞋要朝向客人的方向。阿姨进到屋子里来,我们要说:阿姨,你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这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是我们起码要做到的。

除此之外,接电话的礼仪也很重要。家里来电话了,拿起电话来一定要先问候对方:“喂,你好,我是某某某,请问您找谁?”如果对方说我要找你爸爸。假如爸爸在,马上说:“您先等一下,我去找我爸爸”。如果刚好爸爸不在家,可以说:“对不起,我爸爸现在不在,请问您是哪一位,有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如果您有急事,可以打我爸爸的手机联系他”。

《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首先要求孩子从小培养长幼有序的观念和照料长辈的意识。接下来,《弟子规》则通过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和长辈相处时的各种情境,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首先,当孩子遇见尊长的时候,应该怎样称呼才是合乎礼节的呢?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解释: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对长辈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可以有很多变通的办法,一般多是加辈分尊称,比如我们称姓李的为李爷爷、李叔叔、李伯伯,这都是可以的。还有一些称职务,比如李校长、李老师,这也是一种尊称。这都可以的,尽量要回避直呼其名。

有的小朋友还给别人取绰号,取外号。这样好不好?当小朋友给同学取外号,甚至给老师取外号,这样做就是没有恭敬心。你希望别人用外号嘲笑你吗?如果你不喜欢,也不要这样对别人。

下一句“对尊长,勿见能”,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因为即使我们今天的才华再高,这个才华是不是靠自己形成的?不是!是在成长的过程,家人、老师、

亲戚朋友给我们帮助和培养才形成的。所以越有才华,我们越应该感谢家人对我们的付出和关爱,怎么能因此而骄傲呢?

很多孩子完全不懂这个,比如与长辈在一起,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懂现在的电脑啊,英语啊,还有小朋友先进的玩具什么的。有时候会好奇的问一下,看一下,比如奶奶拿起你新买的玩具,在那儿说,这个怎么玩啊?小朋友一把抢过去说,这个你不懂。再比如,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出去,爷爷奶奶年纪大,腿脚不好走不快,小朋友就不耐烦的一个劲催,还说,快走啊快走啊,怎么慢的跟蜗牛似的。实际上这个在传统当中是避讳的,尤其不要在长辈面前过多夸耀,除非你是要为长辈干活,这是两回事。比如,奶奶,我帮你把买的东西拎回家,有劲儿,这个是好的。

接下来,《弟子规》告诉我们晚辈如果在路上遇见长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中国古代,人与人见面,都会鞠一个躬。现在哪里还会鞠躬?对,韩国和日本,这是他们跟中国人学的,但是我们自己却把这个给丢掉了。现在我们的小朋友,见到长辈会鞠躬吗?会打招呼吗?可能因为害羞躲到大人的身后一句话也不说对不对?有的小朋友是叫叔叔阿姨了,但是眼睛看着别处,心不在焉,也会让别人很不舒服。

那我们看古人是怎么做的。这里是讲到当我们在路上看到有长辈、有老师或者有长辈亲戚,我们应该要过去跟他打招呼。这个“疾”是有一点快步走过去,“趋”也是小步的走过去,“揖”就是很恭敬的来向他问候。在以前,由于交通没有那么发达,往来于路上,车辆没有那么多,所以在路上我们行走的时候,往往远远看到有长辈过来,或者有邻人也是长辈,一定会过去问候。我们现在在路上行走,我们可能没有这么的方便,因为时代毕竟不同。

在路上遇见长辈了,小辈应该快步迎上去,但是别冲过去,不要把老人家给吓着了,所以略微加快脚步迎上去问好,这是一个规矩。如果长辈有意和小辈谈

谈,小辈应该恭敬地陪老人家多说几句。如果长辈有事且不需要你的陪伴,那么小辈应该侧过身去让开正面,让长辈通过。等他离去了,我们就可以走了,叫“长无言,退恭立”。

在学校也一样,有多少同学远远的看到老师或者看到校长走过来,会很大方的跟老师、跟校长问候的?有很多小朋友他不爱这种社交,他往往会害怕,所以掉头而走。我们想一想,如果别人看见你走过来,他掉头就走,你是不是觉得他是故意不理你,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在路上看到长辈、老师,我们一定要问候。大家要问了,现在还要不要鞠躬,我觉得可以不用,因为鞠躬只是外在的一种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心的恭敬。所以只要站好了跟对方说你好就行了。但千万不可以说边跑边打招呼或者歪着个身子打招呼,会让人感觉很不礼貌。除问候外,还要注意表情和眼神,要始终看着说话的人,面带微笑,大大方方。长辈问什么问题,我们就清楚的回答。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

这里也提到,刚刚所指的是说走路,你看到长者应该要跟他打招呼。此地讲到如果你是骑着马,这里所指的都是以前的社会环境背景。以前的人,即使乘着马车,坐在马车上面,远远看到隔壁的伯伯或者叔叔,他一定会下来跟他打招呼;打过招呼以后,又目送着他远离,所以说“过犹待,百步余”,即使他已经走过了,也要目送着他远去,直到没有看到为止。差不多有多远?差不多行走有百步多一点这样。

我们今人,我们应该怎样“骑下马,乘下车”?我们如何来对待我们的长辈?今天马车已经没有,今天所取代的是汽车,我们就要懂得对于长者、长辈,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要先礼让他。帮他开门,为他开门,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们再轻轻的把门给关上,让老者他坐得很舒服。长辈要下车的时候,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轻轻的很安全的下来。所以虽然时代不一样,但是我们的做法可以随着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也要懂得如何帮助老者。在交通工具上,我们要帮助他;在礼节上面,我们也要懂得礼让,礼让老者乘车或

者下车,我们都要特别的礼让他们。

这个“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什么?送宾的礼仪,送客人。“过犹待,百步余”,就是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假如我们送客人送到门口,客人前脚一出门,我们后面把门“咣”的关起来。客人会怎么想?他会想:好像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了。所以,对于一般关系的客人,送到门口外面就行了,等客人走远了,再回来轻轻关上门。如果关系特别好的朋友和亲戚,可以送到楼下。所以接待客人要热情,送客人也要讲究礼仪,要让对方感觉受到尊重的感觉。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这一条就告诉我们,长辈如果没有坐下来,所有的晚辈统统不能坐下来。长者要是站着,你要是坐着,那多不好看,显得很没有教养。长辈已经有跟大家讲:大家请坐!晚辈才可以做下来,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礼节。当然如果长者吩咐我们坐下,我们也不能说我们非得要站着,因为古人讲的“恭敬不如从命”,对长者的这些吩咐我们照着做,这才是真正的恭敬。而如果我们本来是坐着的,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要起立致敬。在人多聚会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下周围的人,如果你不顾老幼,一屁股就坐下来,别人一定会觉得你没有礼貌。

在学生时代,尤其要注意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应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师,自己恭候在一旁听老师的解答,老师让自己坐下或示意自己坐下时再坐下。在古代学堂里,学生如果在学习上有疑问需要老师解答时必须恭恭敬敬立在一旁倾听老师的解答,如果学生所持意见与老师不同,必须跪立在老师面前才能与老师争论。

关于“长者坐,幼者立”,中国传统当中最有名的故事就是程门立雪。宋朝时,有两个年轻的学子,一个叫游酢,一个叫杨时,他们去拜理学大师程颐为师,哪知道老夫子闭眼在那儿养神,养着养着还睡着了,这两个人一直在那儿毕恭毕敬地站着。程老夫子睡醒时,发现窗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厚。还有一种说法是为了强调年轻人对老师的异常强烈的守礼精神,说他们在雪地里站着,那么这两个人基本上也变成雪人了,所以叫程门立雪,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

《弟子规》接下来讲跟长辈交谈时要遵守哪些礼节。我们都知道,同尊长交谈要尽量使用“请”和“您”这样的礼貌用语。那是不是做到这一点就够了呢?和尊长交谈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细节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呢?

长辈面前,不要放肆的大呼小叫,我们现在发现很多小辈对长辈几乎都是嚷嚷的:爷爷,你过来。奶奶,你过来。这个是不可以的!你对长辈说话声音要轻一点,柔和一点,表示一种敬意。“低不闻,却非宜”。如果在不太熟悉的长辈面前讲话会害羞会紧张,所以很小声,长辈根本听不清楚你说什么,这样也不对,也是没有礼貌。家里如果来了客人,我们在一旁说话得声音要低,不然会影响到长辈他们的谈话。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进必趋,退必迟”,长辈叫我们的时候,要快步向前,这表示我们对长辈

的态度认真恭敬,不能长辈叫了,还大摇大摆的走,这是失礼。离开的时候,不能说“爸爸,我走了”,一转身就离开了。应该说完之后在看着父亲,等父亲允许了,在转身离开。这表示我们稳重,乐于接受长辈的教诲,不能一溜烟就不见了,好像恨不得赶快结束谈话。

“问起对,视勿移”。长辈如果有所询问、有所指教或要发问的话,你得站起来回答。交谈过程中,要专注的看着长辈讲话,眼神不可飘忽不定。这里就谈到与人对话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线,应该怎么摆。当长辈跟你讲话的时候,你不能害羞,头低低的,应该眼睛目视着长辈,不能眼睛看别的地方,这个都是不礼貌的。除了对长辈如此,我们跟一般人交往,在谈吐当中,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到“视勿移”这一点,这是一种相当重要的礼仪。“进必趋,退必迟”,就好比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这个“诸父”跟“诸兄”,在古代它的意思是伯伯、叔叔、舅舅这一辈的;“诸兄”,堂兄弟、堂姐、堂妹,还有表兄弟、表姐、表妹这些亲戚关系。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些叔叔、伯伯也都是伴着我们、照顾我们成长。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的来敬重他。对待像我们兄弟姊妹年纪一样的人,珍惜这样的友谊,就好像家里的兄长一样来尊敬他。

当然这个“诸父”跟“诸兄”现在并不单纯指我们的亲戚,我们所遇到的人,如果有长辈年纪像父辈,我们对待他也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敬重。如果他的年纪像哥哥姐姐,我们也要像对待家里的哥哥姐姐一样尊敬。你能尊重他,他会把他所学的他会的教导你。如果你瞧不起他,你认为他没有什么,你有傲慢的这种心态,别人也不会帮助你。

《弟子规》中的《出则悌》篇就给我们提供了如何和兄弟,长辈等人相处的

方法,这种处事之道也叫悌道。这里悌的含义是尊重和尊敬,因此我们学习悌道的主要目的就是尊重和尊敬他人。而我们只有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才能成为一个受大家喜欢,受大家欢迎的人。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 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 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 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解读《弟子规》——出则悌 一、辩证地认识《弟子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中国几千年传统社会如果没有规矩,早就陷入了崩溃。为什么中华文化可以传承数千年,即使外族来袭也依然无法改变中华文化的核心所在?我想,这主要在于社会对规矩是需要的,这种规矩不是说禁锢人们的思想,而是要人们学会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有了这些守则规范,我们才能够经由对这些守则规范的遵守而变成谦谦君子。因此,我们今天学习《弟子规》时,就要辩证地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成就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的,其实就是从小养成的好规矩,好习惯。难怪名人说?播种习惯收获命运?。 二、【出则弟】解读 【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弟通悌:从心,弟声。《说文》:?悌,善兄弟也。?本义:敬爱兄长,泛指敬重长上。 《三字经》里提到?首孝弟,次见闻?,这里可以看到,即使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孝悌仍然比读书重要。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今人还比不上古人吗? 《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教导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教导人有节有度,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只要你走出自己的房间,就要与人交往,首先就是与自己的兄弟姐妹交往;离开自己的家庭,就要与族里的其他长辈交际。交往要注意什么呢?《弟子规》为我们提供可操作的礼仪、规矩。 弟道第一条,注意与兄弟交往礼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 丁守莲 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泛,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愉快、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简练、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富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小红花、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爱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好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爱,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虚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古文。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古文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逐句讲解,梳理含义,着重讲解个别补偿用字的含义:“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是说不论是吃饭、喝水,还是就座、行走,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精选弟子规出则悌教案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 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 我们应该如何 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 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 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 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 此地的“兄道友”, “道” 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 “弟道恭”, 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 “兄 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 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 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 每天总是会 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 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 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 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 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 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 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 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 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 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 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 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 家里能和睦共处, 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 互相的帮助, 互相的关怀。 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 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 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 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 大。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 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

弟子规:出则悌

弟子规:出则悌 chū zé tì 【出则悌】 在日常生活中友爱兄弟姐妹 xiōng dào yǒu dì dào gōng xiōng dì mù xiào zài zhōng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说: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有孝道。 cái wù qīng yuàn hé shēng yán yǔ rěn fèn zì 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说: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huò yǐn shí huò zuò zǒu zhǎng zhě xiān yòu zhě hò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说: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zhǎng hū rén jí dài jiào rén bù zài jǐ jí 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说: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理应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chēng zūn zhǎng wù hū míng duì zūn zhǎng wù xiàn néng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解说:称呼长辈时,不能够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lù yù zhǎng jí qū yī zhǎng wú yán tuì gōng lì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说: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 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qí xià mǎ chéng xià jū guò yóu dài bǎi bù y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说: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 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 才上马或上车。 zhǎng zhě lì yòu wù zuò zhǎng zhě zuò mìng nǎi zuò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说: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能够坐下。 zūn zhǎng qián shēng yào dī dī bù wén què fēi y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说: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 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 jìn bì qū tuì bì chí wèn qǐ duì shì wù yí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弟子规教案出则悌

弟子规教案11 进度:出则悌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复习: 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教学内容教学检讨 一、经文导读及讲解 (一)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长辈在我们的身边时,不可贸然坐下,要注意长辈的动静,等长辈坐下 或长辈叫我们坐后我们再坐下。当我们坐着时,如果长辈从远处走过来,一定 要起立致敬。等长辈坐下,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来。在公交车或火车 上我们也要让位给长者。 (二)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在长辈之前,不可太放肆而大呼小叫,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 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常礼举要对众篇说:「不高声喧哗,扰乱他人 视听。」另外在长辈身旁时也不可以大声喧哗,影响到长辈的谈话。 引申: 我们在公交车、捷运、火车上或公共场所时,常常可以看到很多人讲 手机很大声,完全不理会旁人,这样会干扰到四周的人,所以在外面我们要记 得轻声细语。 (三)复习 1.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 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晚上父母就寝前, 做子女的也要关怀问候,时时刻刻要想到父母生活起居是否安好,这是为人子 之道。出门前要禀告父母,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去处,回家后要马上面见父母, 让父母亲安心。 实际演练 1.练习问早「妈妈(爸爸)早,昨天睡得好不好?」 2.练习问候「妈妈(爸爸)我回来了!」

二、故事时间 (一)弃老国的故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以前有一个国家叫做弃老国,凡是年纪大的老人就要被抛弃丢到山里。有位大臣非常孝顺把父亲藏在地下室,尽心供养。有一天来了一位天神,命令国王回答他问题,否则就要灭掉国家,国王访遍朝廷中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大臣偷偷问自己的父亲,父亲将问题一一解答。 1. 二条蛇,如何判别那一条是公的,那一条是母的?(把它们都放到细软的东西上,性情暴躁的是公蛇,柔顺的是母蛇。) 2. 国王的大象有多重?(把大象放到船上,记住船的水位,然后把石头搬到船上,等船沈到相同的位置,再将石头拿起来秤重。) 3. 木杖哪头是树根,哪头是树尾?(放到水里,根的那一头会向下,尾的那一头会向上。) 4.两匹白母马,体型颜色没有差别,如何分别谁是母,谁是子?(拿草去喂,母马一定会让草给孩子吃。) 天神非常高兴,答应保护国土,国王大喜问大臣是谁告诉你答案?大臣将实情告诉国王,并请求国王宣布不淮再抛弃老人,一旦发现有不孝顺的人,马上判罪。 三、常礼举要(演练活动) (一)、大家来找碴 请其它教师协助演出短剧,让学生找找看短剧中有哪些不合乎弟子规的举动。 1.短剧演出 剧情: 妈妈在客厅中看书,杰伦和依林正在家中看电视,他们两人笑得很大声并且聊得很开心。忽然门开了,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妈妈马上说:「杰伦、依林,爸爸回来了!你们没有叫爸爸?」 两人只回答:「喔,等一下我们快要看完了!」并不理会父母。 2.检讨错误 请学生说出剧中人物哪些举动做错了,不合乎弟子规,学生可能会回答剧中人没有做到: (1)父母呼应勿缓。(母亲说的话两人没有马上回答去做) (2)尊长前声要低。(母亲在看书时,两人说话、笑闹得太大声)

(完整版)《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 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第一章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则告,反必面,居有长,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恶色,柔吴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礼尽,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第二章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第三章章谨 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务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闻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明,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第四章章信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宁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且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弟子规》之出则悌(一) 【问题引路】 同学们,或许你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平时的生活中,你们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作为弟弟妹妹,你会恭恭敬敬地对待自己的哥哥姐姐吗?作为哥哥姐姐,你会以身作则,倡导和睦,保护弟弟妹妹吗?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弟子规》出则悌的第一部分,一起去感受古人兄弟和睦、相亲相爱的做法。 【诵读声声】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为你解读】 “出则悌”是指在家庭以外,要学习“悌”。教导我们 离开家,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应该注意自身的行为。一个人在家里对兄弟能够友爱、以礼相待,他到外面与人相交,当然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处事态度。 “出则悌”第一部分讲的是,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哥哥姐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而减少冲突。作为哥哥姐姐的要帮助弟弟妹妹,并和弟弟妹妹们和睦相处;作为弟弟妹妹的要懂得尊重哥哥

姐姐,并对哥哥姐姐有礼貌。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在这里,“兄道友”的“友”有3层含义: 第一,亲爱,友爱。简单地说,父母给小哥俩买了一件玩具,递给了哥哥,哥哥一看弟弟手空着,也很想玩,就递给了弟弟,说:“你先玩吧。”这就是与自己的弟弟表达亲爱、友爱之情。 第二,帮助,协助。未成年时,哥哥姐姐要在生活中、学习上帮助弟弟妹妹;成年后,有的本事大些,运气好些,有的本事小些,运气差些,本事大运气好些的哥哥姐姐如果能提供帮助则要尽可能地帮助、提携(xié)本事小,运气差些的弟弟妹妹。 第三,和顺。一般来说,兄弟姐妹的年龄相差不大,相处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引起事端。作为年龄稍长一方的哥哥姐姐有调解弟弟妹妹们矛盾、平息事端的责任,绝不能作为大的,带头挑事、闹事。假如说弟弟妹妹们因矛盾吵起来了,作为大的,要首先站出来制止。尤其是作为家中老大,父母在世时,老大是父母的左膀右臂;父母过世后,老大则是“一家之主”。中国有句古话“父不在,长兄为父”,老大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弟道恭”的“恭”是恭敬,有礼貌的意思。哥哥姐姐虽是同辈人,年龄相差一般也不大,但也不能缺乏对他们应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弟子规》教学出则悌教案 读课文 【出则弟】 什么叫“出则弟”?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弟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弟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弟弟相处。“弟道恭”,弟弟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弟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弟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弟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 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

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弟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弟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兄弟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弟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的重视,他对钱财看得那么重,将来都会有很大的祸害。为什么?中国传统的社会,一旦父母百年之后(就是往生之后),往往

弟子规(之出则悌)

弟子规及译文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 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 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

《弟子规》“出则悌”释义

《弟子规》“出则悌”释义 出则悌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 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 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 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能 够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 夺取为目的。”青少年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能够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 不能够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 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 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 才能够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能够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能够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理应专注聆听,眼睛不能够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对待叔叔、伯伯等尊长,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同族的兄长(堂兄姊、表兄姊),要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

国学经典《弟子规》之《出则悌》(第九课)教学设计丁守莲活动设计背景 《弟子规》是清代学士根据张示孔子言行的《论语》,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所提炼的做人道理,适用于幼儿的启蒙教育。古老的文化中蕴含着的是一脉相承的渊源文化和行为准则。一年级学生的社会性行为更加广博,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逐渐加强,辨别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自己处在特定的环境,小朋友该如何去处理,弟子规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行为参考,帮助孩子们欢愉、大方,有礼貌的与人交往。作为精炼、深刻的古文,《弟子规》能帮助孩子们积累丰盛的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们灵性。 活动目标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与生活情景结合,将尊敬长辈、关爱伙伴的诗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乐于积极参加国学诵读活动和歌曲表演唱活动,帮助儿童积累文学底蕴,培养儿童优良的品德及灵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古文精炼的语句所折射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道理。 2、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学会做一个长辈们喜欢、朋友们信赖、有责任心的好孩子。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xx、字卡、古筝音乐、曲谱 活动过程 一、激情引入

1、播放课件故事《孔融让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含义:之前我们学习了《弟子规》里小朋友好父母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弟子规》里有关于尊敬长辈、兄弟姐妹们友情互相关爱的故事。 2、再次播放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所传达的意义:孔融是怎样吃梨的,我们可以向孔融学习什么?(关心友好,把好吃的留给别人,谦逊有礼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对尊长,勿见能。” 二、诵读导入,培养儿童情绪 带领同学们模仿古人(双手在胸前作捧书状,边念边摇头晃脑诵读),复习诵读,引出课题。 三、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韵文,读准字音。 2、借助图文,译文初步理解课文。 3、富有感情的诵读内容,积极、大方的参与到诵读、歌唱表演中。 四、诵读xx。 1、借助拼音读韵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请小老师领读。 3、去掉拼音读文,课件出示韵文。 4、指名读。 5、男女对读。 6、同桌对读。 五、理解xx含义 1、自己试着看译文,理解意思。 2、教师指导理解句意。

弟子规讲义——出则悌(二)

出则悌 引子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近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我们在“入则孝”的部分讲完了孩子在家里应该怎么和父母相处,应该遵守哪些规矩礼节。接下来我们要进入“出则悌”的学习。什么是“悌”呢?“悌”的本意是“敬爱兄长”,泛指“尊敬长辈”。“出则悌”讲的是,家中的兄弟姐妹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以及我们和长辈在一起应该遵守什么规矩。 “悌道”实际上就是“孝道”的延续,因此古人往往把“孝”“悌”并称,作为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标准,并视之为做人的根本。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悌”呢?在古代,《弟子规》要求孩子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遵守哪些规范?注意哪些礼节?而我们今天和长辈交往的时候,又应该遵守哪些礼节呢?我们来看《弟子规》在“出则悌”的部分是怎么要求的。 、

传统中国的家族意识非常强,一个家族几百口人住在一起。包括爷爷奶奶、叔叔大爷、表哥表弟都住在一起。“悌道”对于维系传统社会家族和睦,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现代社会,像中国古代那样庞大的家族已经很少了。现在我们的家庭一般就是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三口人,我们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很多人都没有兄弟姐妹,那这是不是就是说“悌道”这种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已经没有用了呢?当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悌”的思想更应该推广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尊重友爱。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好。孔子说:“入则孝,出则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家要好好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当哥哥姐姐的,年纪大,懂得道理多,应该在生活上多照顾弟妹,学习上多帮助弟妹。而且,在兄弟姐妹吵架的时候,年纪大一点的哥哥和姐姐要谦让弟妹。那么,当弟弟妹妹的,要听从哥哥姐姐的指导,不能因为自己小就任性不听话。 兄弟姐妹是同一个父母所生,在同一个家庭生活。所以,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一生里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亲人。我们从小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帮助,互相关怀。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孔融是东汉时期的大文学家。他小时

弟子规“出则悌”拼音版

【chū zé tì】 【出则弟(悌)】 xiōnɡdào yǒu dìdào ɡōnɡxiōnɡdi mùxiào zài zhōnɡ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cái wùqīnɡyuàn h?shēnɡyán yǔrěn fan zìmǐn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hu?yǐn shíhu?zu?zǒu zhǎnɡzhěxiān y?u zhěh?u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zhǎnɡhūr?n jídài jiào r?n búzài jǐjídào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chēnɡzūn zhǎnɡwùhūmínɡduìzūn zhǎnɡwùxiàn n?nɡ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lùyùzhǎnɡjíqūyīzhǎnɡwúyán tuìɡōnɡlì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qíxiàmǎch?nɡxiàchēɡu?y?u dài bǎi bùy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zhánɡzhělìy?u wùzu?zhánɡzhězu?mìnɡnǎi zu?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zūn zhǎnɡqián shēnɡyào dīdībùw?n quafēi yí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jìn bìqūtuìbìchíwan qǐduìshìwùyí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shìzhūfùrúshìfùshìzhūxiōnɡrúshìxiōnɡ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弟子规“出则悌”每一句的解释】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弟子规出则悌教案设计 读课文 【出则悌】 什么叫“出则悌” 就是离开家里,或者我们要外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注意我们的行为。请看第八条: 【兄道友悌道恭兄悌睦孝在中】 从第八条开始,就讲到如何与人相处。我们都晓得,一个人不能离开社会而自己独居。既要与众相处,我们就不得不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的造作,都要特别的留心注意。这里一开头就讲“兄道友,悌道恭”,在家里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能跟兄悌姊妹和睦相处。此地的“兄道友”,“道”就是做哥哥的如何来跟悌悌相处。“悌道恭”,悌悌又应该如何来对待哥哥。“兄道友”,这个“友”就是友爱。做哥哥的要友爱悌悌,做悌悌的要恭敬自己的兄长,还有姊妹,彼此都要互相的尊重。 有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抱怨过,他说孩子很少没有一天不吵架的,每天总是会打打吵吵。我们晓得,虽然子悌在家里,他们是玩乐也好,是真的吵架也好,从小父母就要灌输他们观念,让他们知道兄悌姊妹就好像是树干、树枝一样,都是生活在一体的,如果吵架就是不孝;两个人呕气,也是不孝。因此,如果兄悌姊妹有吵架的时候,身为父

母的应该要晓以大义,如果能讲一些故事给他们听,可以说会更好。历史上有很多这种孝悌的故事,譬如说唐朝的李绩。李绩当时已经贵为像宰相那么大的一个臣子,当他年老的时候,他还不忘照顾他的姊姊,还为他的姊姊熬煮稀饭,不小心当中,一阵风吹来,火就把李绩的胡子给烧焦了。我们想一想,当姊姊年纪这么大了,李绩年纪也不小、也已经老了,他还能这样的对待自己的姊姊,实在是非常难能可贵。 而且我们想一想,兄悌姊妹的相处,往往比父母还要长久。因为我们距离父母的年龄,相差一段很长的时间,但是跟兄悌姊妹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几乎可以说从小一直到我们终老,所以相处的.机会非常的多。更何况童年的时候,非常的难得,从小我们懂得尊敬自己的兄长,做兄长的懂得爱护自己的悌妹,不但你在家里能和睦共处,将来在社会上也能与人互相的包容,互相的帮助,互相的关怀。所以,从小能建立这种友爱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再看下一句:“兄悌睦,孝在中”。如果兄悌姊妹在家里能和睦共处,这个就是属于孝道了。怎么说?如果你经常跟兄悌姊妹吵架,让父母操心,每一次要把爸爸妈妈气得半死,这就是不孝了。所以,从小孩子建立这个友爱的观念非常的重要,因为影响将来非常的大。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也就是说孩子在家里从小就要建立他一个观念,不可以让他感觉钱财非常的重要。当然钱财也是重要,我们要教他懂得节俭,教他要从小就要爱惜家里的物品。如果从小他知道这个物质享受非常重要,

弟子规全部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弟子规-出则悌》逐字翻译注音

《弟子规》逐字翻译注音 ([清]李毓秀原著,华静7811译注,2013-10-2) 《弟子规》的这个版本,不仅能帮助中小学生学会为人处事的正确方法,而且能帮助他们加强古文素养。 <出ch ū则z é悌t ì> <出则悌>讲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兄xi ōng 道d ào 友y ǒu , 弟d ì 道d ào 恭g ōng 。 兄姐的道义是友爱弟妹,弟妹的道义是恭敬兄姐。 兄弟xi ōngd ì 睦m ù, 孝xi ào 在z ài 中zh ōng 。 兄弟姐妹 和睦相处,父母心中就快乐,孝道就在 其中。 ———————————————————————— 财物c ái w ù 轻q īng , 怨yu àn 何h é 生sh ēng ! 把钱财物品 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怨恨 怎么会 产生! 言语y án y ǔ 忍r ěn , 忿f èn 自z ì 泯m ǐn 。 讲话 包容忍让,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 自然会消失。 ———————————————————————— 或hu ò 饮y ǐn 食sh í, 或hu ò 坐zu ò 走z ǒu , 或者是喝饮料、吃东西,或者是就坐、行走等, 长者zh ǎngzh ě 先xi ān , 幼y òu 者zh ě 后h òu 。 都要长辈 在前面, 晚辈 在后面,这是礼让的美德。 ———————————————————————— 长zh ǎng 呼h ū 人r én , 即j í 代d ài 叫ji ào , 长辈 呼唤 别人时,应立即 替长辈传唤, 人r én 不b ú在z ài ,己j ǐ 即j í 到d ào 。 如果别人 不在,自己要立即回来向长辈报到,主动问是什么事,能帮则帮。 ———————————————————————— 称ch ēng 尊长z ūnzh ǎng , 勿w ù 呼h ū 名m íng ; 称呼 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不可以 叫 姓名,那不礼貌; 对du ì 尊长z ūnzh ǎng , 勿w ù 见xi àn 能n éng 。 面对 地位或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不要 炫耀自己的才能,藐视尊长。 ———————————————————————— 路l ù 遇y ù 长zh ǎng , 疾j í 趋q ū 揖y ī;

《弟子规-出则悌》

兄弟姐妹一家亲 《弟子规-出则悌》 活动背景 社区围绕弟子规开展系列道德教育活动。这期主题“团结友爱”是继上期“百善孝为先”后的第二次道德教育活动。在熟悉领悟《弟子规-出则悌》知识 基础上,结合八德友学教育,由锦越老师们设计准备了这次的主题社区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情景剧懂得团结友爱,践行《弟子规》出则弟节“兄道友,弟 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活动形式:情景剧表演讨论明理体验践行(情景剧开不起来的情况下换成播放相关视频) 活动参与人:社区居民,家长和学生 活动前准备:播放静定音乐《永恒之地》 活动过程: 一、向孔子圣像行鞠躬礼。 二、师生行礼。 三、诵读《弟子规》之“出则弟”章并读出易解。 四、主持人发言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他们来了。 五、情景剧《皮鞋兄弟》 主人:(啦……唱着歌儿出厂,前面是右脚鞋,后面是左脚鞋) 我是个快乐的人,喜欢交朋友,嗨大家好,很高兴认识你们。 (右手指鞋)这是我的右脚上的鞋子,(左手指左脚鞋)这是我左脚上的鞋子,我总是喜欢先迈右脚,这样很舒服。(双手拍他们肩)好好工作哟,谢谢啦!(下场) 右鞋:我穿在主人右脚上,总是先走一步,作为皮鞋哥哥,我希望为弟弟开路,踏平一切坎坷,让弟弟走在后面多舒坦。(下场) 左鞋:(傲慢神态)凭什么?凭什么?每次他都走在前面,有好地段他先上, 有好事他先出头,出尽风头,一样的是鞋子,我不服!哼哼!看我找机会整整他!

(右鞋前,左鞋后一齐向前走) 右鞋:弟弟,前面有个大水沟,你可要当心呀……(回头) 左鞋:(不等右鞋说完,伸手一推右鞋)你给我下去吧!(右鞋掉入水沟)左鞋:可算到家啦,哈哈,今天真痛快!没了他,看我多快活。(手舞足蹈)哎呀,踩上了一堆香蕉皮(爬起又跌倒,捂着鼻子难闻)吆,臭死了。我光亮的身体不见了,右鞋大哥快帮忙擦吧……唉,他不在了,原来这路上有这么多危险啊,平日多亏哥哥为我带路呀!可是现在他不在了……自己成这样,主人还会要我吗? 主人:(寻找)咦?我的那只鞋呢?(闻左鞋)哎吆吆,这只也这么臭,脏死了,反正也没法了穿了,扔掉算了。(丢进垃圾箱) 孩子:(牵着右鞋)嘿,今天在水沟里捡到一只漂漂亮亮的鞋子,晒干了来穿呀。(走过垃圾箱)哎呦,我今天好幸运,这不是那只左脚上的鞋吗?哈……都归我啦。 左鞋:(低头,缩起来,脸红,不好意思)哥哥,我……我……我错了,该嫌你出风头,不该推你下水沟。 右鞋:(宽容地)没关系,咱哥俩是一对,谁也离不开谁,看,我们这不是又团圆了吗? 主持人:同学们,你是怎么对待兄弟姐妹的?怎么对待身边的同学朋友的?如果没有伙伴的支持和帮助,会怎么样呢?请大家轻轻地起立,立正,慢慢抬起左脚站立。坚持一分钟后,换另一只脚站立。请同学谈感受。 同学1:我站不稳,总是晃悠,觉得好累。 主持人:是的,你看我们的双脚是需要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同样,一个家庭中,也需要大家的团结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帮助与扶持。在这方面,古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请看—— (播放《李绩焚须》《赵孝争死》) 学生领读:人生三乐第一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孟子.尽心章句上二十》主持人:同学们,陪伴我们最久的亲人就是兄弟姐妹,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同样也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啊。我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也时时上演着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悲欢离合小故事。下面就请听我们同学之间的真实故事。 学生一一上台,讲自己的故事。 主持人:愤怒对人是不好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就生气,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当你和别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用停、想、选、做、评,这五个步骤来帮助自己。 六、情绪控制练习 1、停: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让自己先停下来,不要有任何反应,我们可以用下面几种方法来帮助自己放轻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