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详解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详解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详解

高一化学练习题(十四碳的多样性)

1.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反应中不属于自然界缓解“温室效应”的是( )

3

CO 2H O 2+H 2A .CO 2

O n +6n )5O 10H 6(C ――→光叶绿素O 2H n +52CO n B .6 Cl

4+NH ↓3=NaHCO ==O +NaCl 2+H 2+CO 3C .NH 2

)3=Ca(HCO ==O 2+H 2+CO 3D .CaCO 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A .通过澄清石灰水

B .通过灼热炭

C .通过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3.将CO 2气体通入CaCl 2溶液,若要有白色沉淀产生,可加入的试剂是

A .硫酸氢钾溶液

B .碳酸氢钙溶液

C .氯水

D .氢氧化钠溶液 4.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是

2-3、CO -3C .HCO -3、HCO +B .Na 2-3、CO +A .Na -、OH +D .Na 5.无色气体X 跟灼热的炭反应得到一种无色气体Y ,Y 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又得到无色气体X ,则X 、Y 分别是

2C .CO 、CO 、CO 2B .CO 2、CO 2A .O 、CO 2D .O 6.要除去CO 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l 气体,最好的方法是将混合气体通过

溶液C .饱和石灰水

3CO 2溶液 B .Na 3A .饱和NaHCO D .NaOH 溶液 7.把少量CO 2分别通入到浓度相同的①Ba(NO 3)2溶液;②Ba(OH)2溶液;③溶有氨的BaCl 2溶液中。预计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溶液是

A .②和③ B.只有② C.①和② D.只有③

8.下列既能跟NaOH 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

B .CaCO 3

C .NaHCO 3溶液

D .Na 2SO 4溶液

9.按图所示装置持续通入x 气体,并在管口P 处点燃,实

验结果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情况:①H 2和

NaHCO 3②CO 和Na 2CO 3③CO 和CuO ④H 2和Fe 2O 3中符合题意的

x 、y 可以是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③

C .只有①②③

D .只有③④

10.质量相等的两份气体样品,一份是CO ,另一份是

CO 2,这两份气体样品中,CO 与CO 2所含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是

A .1∶2

B .1∶4

C .11∶14

D .11∶28

11.欲除去NaHCO 3溶液中少量的Na 2CO 3可加人( )

A.饱和石灰水 B .NaOH 溶液 C .盐酸 D .通人CO 2

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2Na +2 H 2O = 2Na +2OH -+H 2↑

B .氧化钠与盐酸:O 2-+2H + = H 2O

C .碳酸氢钠与稀硫酸: CO 32-+2H +=H 2O +CO 2↑

D .烧碱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HCO 3-+OH -= H 2O +CO 2↑

13.下列物质中与其它三组组成不同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C 60

B .红磷 、白磷

C .氧气、臭氧

D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14.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CO3―、Na+、OH―、K+

B、CO32―、Ba2+、K+、NO3―

C、Ba2+、OH―、Cl―、Na+

D、CO32―、Na+、NO3―、H+

15.关于Na2CO3、NaHCO3性质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NaHCO3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Na2CO3则不能

C.Na2CO3不能转化成NaHCO3,而NaHCO3能转化为Na2CO3

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的体积:Na2CO3=NaHCO3

16.用足量的CO还原32.0 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 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

A.FeO B.Fe2O3 C.CuO D.Cu2O

17.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2O2和CO2 B.Na和O2 C.NaOH和CO2 D.C和O2

18.下列各溶液与强酸溶液反应,不能用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表示的是

A、碳酸氢钾溶液

B、纯碱溶液

C、碳酸氢钙溶液

D、小苏打溶液

19.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

A.Na2CO3 B.Na2O2 Na2CO3 C.NaOH Na2CO3D.Na2O2 NaOH Na2CO3 20.由一气体甲开始,可发生如下四个变化:

,则甲、乙、丙、丁分别为A.CO2、CO、O2、CaO B.O2、CO、CO2、CaCO3 C.O2、CO2、CO、CaCO3 D.CO、CO2、O2、Ca(OH)2

21.将一定量的Na2CO3和NaHCO3混合物加热到不再放出气体为止,收集到11g CO2,冷却后,向残余物中加入足量盐酸又收集到22g CO2。则原混合物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比为

A.42:53

B.53:42

C.26.5:42

D.42:26.5

22. 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下列处理

(假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全部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由此可以确定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H2,可能含有H2O、CO2 23. 向20mL 0.1mol/L的 Ca(OH)2溶液中通 CO2,若得到0.001mol沉淀,则通入CO2的

物质的量可能是()

A.0.0015mol B.0.002mol C. 0.003mol D. 0.004mol

24.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型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

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

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处上升,B处下降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下降,B处上升 D.A、B两处都不变

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OH-=HCO3-

B.少量小苏打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钙溶液混合:HCO3-+Ca2++OH-=CaCO3↓+H2O

C.盐酸滴入氨水中:H++OH-=H2O

D.碳酸钙溶解于稀硝酸中:CO32-+2H+=CO2↑+H2O

26.有两试管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方案操作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较剧烈的为Na2CO3

C 分别加入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为Na2CO3

D 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盐酸立即产生气泡的为Na2CO3

27.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是_____ (填选项序号)。

A.Ⅳ比Ⅲ复杂 B.Ⅳ比Ⅲ安全

C.Ⅳ比Ⅲ操作简便 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对比实验,而Ⅲ不行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

_____(填化学式)。

28.在稀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气体,则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趋势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

29.在下列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加入试剂的体积V,纵坐标表示沉淀的质量m。根据实验

内容把相对应曲线标号填入横线上。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

(2)在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3)在碳酸钡的悬浊液中加盐酸,直至过量。

回答:(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0.A、B、C、D、E五种物质的焰色都呈黄色;A、B与水反应都有气体放出,

A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还原性,

B与水反应放出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同时都生成溶液C;C与适量的CO2反应生成D;D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E, E加热能生成D。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 E__________。

(2)写出A→C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化学方程式E+B===D+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为了制取纯净干燥的气体A,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生成A的速度可通过滴入液体B 的速度控制。已知A是一种无色、无味、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会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但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A是__________。

(2)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则B物质是______,C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洗气瓶(广口瓶)中装的试剂D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制得的气体用__________________法收集。

32.“套管实验”是将一个较小的玻璃仪器装入另外一个玻璃仪器中,经组装来完成原来需要两只或更多普通玻璃仪器进行的实验。因其具有许多优点,近年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下述实验为“套管实验”,请观察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小试管内塞有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

(1)从点燃酒精灯开始,试管及烧杯A、B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

(2)整个实验结束时,在操作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择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试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①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中盛饱和NaHCO3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某学生判断SO2和Na2O2反应能生成硫酸钠,你认为他的判断合理吗?__________,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同学无法断定反应中是否有氧气生成,拟使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

装置中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34.有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混合物3.24g。结合内容回答:

(1)除去该混合物中的碳酸氢钠可采取的方法是。

(2)若将该混合物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固体质量为 2.62g。计算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评课稿今天我在高三(6)班听了我们学校谢老师的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该课高三复习的一节专题复习课。谢老师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生的特点,开出了一节相当精彩的课。在此,我对谢老师的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之前教师发展中心曾国眼老师就“弹性先学课堂变革”做了专题讲座,提出要由学会变为会学,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提出来要有预学任务单,以问题设计为主形式,让学生把课堂内容事先做个学习,那么谢老师的这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主题。 在上课前一天晚上,谢老师就把预学案发给学生,里面的内容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比较,这些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因此可以让他们在复习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在课堂上,谢老师先根据预学案的内容和学生一起复习,通式通过投影学生答案的方式,来指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接着通过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来引入本节课的重点。整个课堂谢老师留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充足,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来思考,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超前性和主动性。整节课教学三维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中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课堂上教学思路运作的效果较好。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值得我学习和鉴赏的。当然本节课也存在

一些需要探讨的地方,比如说,氢氧化钙和碳酸氢钠两种不同情况的反应方程式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对最后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鉴别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别是实验,应该有一定的提炼。 以上这些,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不对之处,敬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实例或者实验探究,了解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和一些用途。 2. 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与目标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四、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用具 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澄清石灰水、药匙、铁架台、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在蒸馒头时用来发面的发酵粉,小苏打吗?两外还有我们平时喝的苏打水,建筑物里放的泡沫灭火器,等等都有小苏打的身影。碳酸钠简称苏打,碳酸氢钠简称小苏打或苏打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者的一些性质。 【授课】这节课需要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究,观察,归纳,总结。我们常用的研究物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对比法,归纳法,等等。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实验法的定量分析法,和对比法探究。下边每四个人分一个小组,进行设计实验。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教案(1) 授课班级高一学生授课 时间 45min 课型新授课 授课人杨佳 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分析教 材 分 析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属于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科学探究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的认识。 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打下重要的基础。 (2)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和科学探究,了解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3)学生主要通过实验,讨论获得金属的化学性质,安排探究实验内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由学生自己得出。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学生便可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因此,学习好本章非常重要。 学 生 分 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 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但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体验。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比较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2)提高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海安县立发中学陈海明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人教版化学教材中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知识内容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和物理性质、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酸等的反应以及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用途。 这部分知识内容放在这一章中是作为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来供学生学习的,这就要求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原理之后,结合已经的化学知识进行这两种化合物性质的探究,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金属化合物性质、用途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享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教材信息的传递形式有三种: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掌握它们与水作用情况和热稳定性;通过知识迁移,掌握它们与盐酸反应等其它的化学性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具有了实验探究的基本条件;学生已经掌握了无机物的基本分类方法,初步了解同类无机物具有相似的性质;学生已经有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知识,具备分析溶液中微粒以及会预测微粒之间所能发生的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生已经学过了化学计量学,有一定的计算分析的基础。但学生缺乏应用这些已经知识、原理和方法进行实际学习探究的体验,并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学习能力。 2.学生认知习惯:高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已经到一定的高度,他们不喜欢单纯记忆知识,对分析规律性知识、本质的知识有极大的兴趣;他们不喜欢知识的简单罗列,而更喜欢找出知识的区别与联系,找出学习知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俗名、用途;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和原理分析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以及两种物质之间的转化;由性质理解两种化合物的用途。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碳酸钠的性质与作用说课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第二专题的《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二 单元第二课时,主要包括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区别及用途。本教材通过4个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再通过活动与探究归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这是重点内容。难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转化和实验鉴别。 这是学生第一次完整地学习一种盐。碳酸钠是典型碳酸盐,工业制碳酸钠是以氯化钠为原料,表明了碳酸钠主要也是从海水中转化来的,与专题一脉相承;碳酸钠相关的反应大部分在溶液中进行,这是为了下一课时《离子反应》做准备,离子反应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把碳酸钠的教学安排在此,能为离子反应做铺垫,可以分散难点。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结合学生部分知识基础和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Na2CO3和NaHCO3的性质,转化及鉴别。通过对侯氏制碱法的学习,知道其原理,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技能。通过Na2CO3和NaHCO3 鉴别并培养学生的交流思考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外对侯氏制碱法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精神神和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 本节是一节物质性质的新课,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 教学方法时,我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采取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实验,启发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现象,去探索隐藏在实验表象背后的实质,归纳出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其差异。从而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学生已经在人教版初三第十一章《生活中常见的盐》中学过了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本学期,也学习了研究物质的方法,并在实验室做了相应实验,因此总体来说,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现代教育理论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人教版高一化学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教材分析 钠的化合物很多,本节教材在已学习过的氢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氯化钠等的基础上,主要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学习它们的碱性、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性质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对比,使学生学会鉴别它们的方法。 (3)利用探究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实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为载体探究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性质的异同。 (2)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2)通过学习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得榜对世界制碱工业、中国化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对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四、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五、教学用具: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胶头滴管、酒精灯、铁架台、火柴、 钥匙、Na2CO3固体、NaHCO3固体、Na2CO3溶液、NaHCO3 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蒸馏水、酚酞试剂、气球等。 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对比学习法、交流讨论法、归纳法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多媒体投影“杭州保姆纵火案”和“北京大兴11.18火灾”图片 。 【问题】火灾出现了,可以怎样灭火? 【讲解】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的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吗? 【趣味实验】模拟泡沫灭火器灭火 【讲解】灭火器中采用了碳酸氢钠,又名小苏打,它的兄弟叫碳酸钠,又叫纯碱或苏打。碳酸钠是工业三酸两碱之一,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可是在解放前,碳酸钠的生产工艺却掌握在英美帝国主义手中,被他们用来榨取我国的经济,后来一位民族英雄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垄断,为我国及世界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板书】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及用途 【实验探究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探究 1、实验目的:对比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 2、猜想和假设: ①颜色、状态 ②溶解性 ③酸碱性 3、实验设计(见教材56页) (1)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Na 2CO 3和NaHCO 3固体各约1g (约1/4钥匙),观察二者外观上的细小差别 (2)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试管,观察现象,用手摸一摸试管底部,有什么感觉;继续向试管内加入10ml 水,用力振荡,有什么现象? (3)向试管内滴入1~2滴酚酞溶液,各有什么现象? 4、学生活动: 对比操作完成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 5、实验结论归纳:(学生归纳) (1)颜色、状态: Na 2CO 3 白色粉末状固体 NaHCO 3 白色晶体 (2)溶解性:Na 2CO 3>NaHCO 3,且Na 2CO 3溶于水放热,NaHCO 3溶于水吸热 (3)酸碱性:两水溶液都呈碱性且Na 2CO 3>NaHCO 3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属于盐,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碳酸钠为正盐,碳酸氢钠为酸式盐,请问二者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实验操作,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并进行性质对比。 【实验探究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探究 -++=23 32a 2a CO N CO N -++=3 3a a HCO N HCO N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讲课教案 一、基本说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 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 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 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 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 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 2、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3、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较高,但在学习中学生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而且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对现象的本质分析。 (四)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设计中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始终围绕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构建”四要素展开,希望通过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和问题驱动促成师生的有效协作会话,从而实现“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意义构建。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五)仪器、用品 试管、滴管、烧杯、酒精灯、带铁夹的铁架台、碳酸钠(s)、碳酸氢钠(s)、酚酞、澄清石灰水、稀盐酸、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1、环节一:物理性质及其用途 2、环节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溶解性及碱性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2006年广东省高中化学说课比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设计 郑裕彤中学孙垂鑫广东顺德 本教案设计是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案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案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 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案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案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案方法,着重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之后再播放一段录象,介绍侯德榜及其制碱法,既可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起到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运用价值。 四、教案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 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 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六、教案过程 【引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小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常备有这两种物质 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 1 / 6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本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创设情境—猜想设疑—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总结内容--习题巩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的教学方法进行边讲边实验教学。这在教学中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一系列猜想、实验、讨论、归纳等活动中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建构,体验探究实验的无穷乐趣。 三、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广大附中 胡国良)

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胡国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微粒观:盐是由离子基本微粒构成的,盐的性质应该更多的从离子角度思考。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加深对宏观实验的认识。 对比法:将结构相似的物质从相同的角度进行比较,使共同点和差异更加突出,加深对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效率。 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方法:陌生物质性质研究是由外观观察,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具体物质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讲课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任课老师:何群英人教版必修一 一、课型: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定,使学生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等实验技能; 2、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实例为课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 2、通过实物演示、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达到共知识的目的; 3、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务实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课外拓展——侯氏制碱法,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能力和知识提取、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美,树立为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 2、通过演示对比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实验探究的兴趣; 3、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2、实验探究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集体讨论、讲解-演示、化学实验探究 五、教学器材及药品 试管若干、酒精灯、火柴、导气管、滴管、烧杯、铁架台、气球 Na2CO3、NaHCO3固体、蒸馏水、酚酞、稀盐酸、澄清石灰水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氧化物,本节课我们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提问】大家仔细想想,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呢?生:根据自己所知回答。 师:【PPT】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碳酸钠主要用于洗涤剂和食用面碱中,而碳酸氢钠主要用于面包糕点发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是食用碱,碳酸钠俗名苏打,纯碱。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 【推进新课】我们知道用途和性质往往是相联系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 2、Na2CO 3、NaHCO3的物理性质 师:根据我们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知道研究一种物质,首先要知道它长什么样?【实验1-药品展示】在两个小烧杯里分别加入约2.0gNa2CO3和NaHCO3,观察两者的颜色及状态。 生:略。 师:这两种物质都是白色固体,那么它们的溶解性又是怎样的呢?请2位同学做溶解实验。 【实验2—溶解实验】分别向这2个烧杯中加入20ml水,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生:自告奋勇上台做实验。 师: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是不是2种固体都易溶于水,并且碳酸钠溶解得更快一些。 【PPT】练一练: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可见到有细小的晶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讲解] 1.看来呀姐姐虽然外观没有妹妹细腻,但是 溶解度大,溶解时放热,显然要比妹妹更合群、活泼一些。我们再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2滴酚酞溶液,测测她们的酸碱性的强弱。 2.碳酸钠跟碳酸氢钠都虽然都是盐类,但是她们都显碱性,这也是为什么她们会被当做食用碱的原因。小结一下呢:Na2CO3加水先变成含结晶水的晶体,溶解度比NaHCO3大,溶液碱性比NaHCO3的强。 [板书] 补充表格一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遇酚酞溶液颜色变 红;碳酸氢钠遇酚酞颜 色变粉红色。碳酸钠的 碱性更强些。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讲解] 1.我们从外观、溶解度、酸碱性方面分析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的一些物理性质与 化学性质。那么两姐 妹的热稳定性如何 呢关键时刻,她们谁 更HOLD住呢,我们 接着进行更深入的分析:Na2CO3与NaHCO3的热稳定性探究。老师已经连接好了实验装置,我们各称取5g的样品进行加热,并用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这是为什么。 2.看来呀姐姐碳酸钠热稳定性要比妹妹碳酸氢钠好的多,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 2 CO 3 +H 2 O+CO 2 ↑ 这个方法呢,也是我们最常用来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方法,请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 讲解并板书表格二(见最后页)学生观察并回答:碳酸 钠受热没有明显现象不 发生反应;碳酸氢钠加 热后试管中有水滴产 生,分解了,并产生能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思考并重点笔记。 通过教师演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 析、总结能力。

教学设计参赛: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1 §3-2-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高中化学(人教2003课标版)化学1(必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二课时) 面团变馒头——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本课时的教学要求是这样陈述的: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叙述中强调了两个侧重点:(1)课堂设计要贴近生活;(2)要开展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一、本课时内容源自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1(人教版)第三章第二节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二、教材的地位: 1、初中化学介绍了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纯碱不是碱,是盐;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碱性的强弱;在后面的第四章第一节实验4-1中:有要求在硅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的操作;选修四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要重点学习盐溶液的酸碱性,本课时教材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初中化学有溶解度、溶解性,溶解热效应的介绍;本课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别在1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中加入几滴水和10毫升水时的现象区别,这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 3、第一章学习了《从实验学化学》,本课时的学习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具体的认识材料。 4、第二章学习了《物质的分类》,本课时学生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分类是高效学习的好方法。同时与“离子反应”相互衔接,教材要求学生写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更关键的是:元素化合物本身就是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同时本课时学习中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都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可以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课时教材无论从知识体系,还是能力培养,还是认识世界等各个方面都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是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三、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有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课本中的实验都比较简单,学生已经具备独立操作该节课内容中所有的化学实验的能力。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对比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生实验探究之后再播放一段录象,介绍侯德榜及其制碱法,既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又可起到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水溶性和热稳定性)的运用价值。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的鉴别 六、教学过程 【引课】碳酸钠俗名纯碱,也叫小苏打,碳酸氢钠俗名小苏打。为什么家庭厨房常备有这两种物质呢?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有哪些主要性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案-教学设计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酸碱性、热稳定性、与盐酸的反应等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采用实验探究、列表比较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 [教学说明] 本堂课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讲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掌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不同性质和鉴别方法。 步步深入,提高本次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 大家已经知道化学物质中有“苏苏两姐妹”苏打-碳酸钠和小苏打-碳酸氢钠,在厨房里我们也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学生回忆并 思考初中学 习的有关碳 酸钠与碳酸 通过知识回 顾和创设学 生熟悉的生 活情景,拉近

踪影。那么姐姐苏打和妹妹小苏打她们的性格有什么差异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板书标题]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氢钠的知 识。 学生与新知 识的距离激 发学生对新 知识的兴趣。 [讲解]我们常言观人观面向, 初始伊人,我们先来看看苏苏两姐妹面向如何。我们分别取一小平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于两只洁净的试管中,大家观察她们外观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表格一(表格见最后) 学生观察并 回答:碳酸 钠为白色粉 末状固体, 碳酸氢钠为 白色细小粉 末固体。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 [讲解]1.看来妹妹碳酸氢钠要 比姐姐碳酸钠面相上要细腻一些,这呢是从她们的外观上的区别。我再跟这两姐妹进行下一步的接触。分别在试管中加入5滴水,观察现象。 2.嗯,看来碳酸氢钠的溶1.学生观察 并回答: 碳酸钠加 水结块变 成晶体, 碳酸氢钠 加水无明 通过教师演 示引导学生 观察、回答, 吸引学生注 意,让学生自 主吸取新知 识,培养学生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对比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生活中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服务,我们首先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例题胃酸过多可以直接服用下列哪种盐进行缓解()。 A.硝酸钾B.碳酸钠C.碳酸氢钠D.硫酸钠 解析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如果过多,就需要用药物治疗。碳酸钠易溶于水,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且碱性较强,直接服用会伤害人体。通过实验证明碳酸氢钠水溶液也显碱性,治胃酸效果好。硝酸钾、硫酸钠水溶液显中性,所以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答案选C。 变式题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热、吸 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 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20.0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其他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D.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解析该题比较上面的例题难度要增大,主要是对比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情况。通过反应前后对比,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而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Na2CO3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答案选C。 拓展题制作松花蛋所用的配料主要有纯碱、生石灰、食盐、水等物质,制作时需要将它们混合并充分搅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制作过程中能发生反应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2)制作松花蛋的工人有的说“纯碱溶液显碱性”;有的说“纯碱溶液显中性”。请你利用pH试纸测定纯碱溶液的pH,简述测定方法。 解析此题是碳酸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测试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与氢氧化钠;我们可以用p H 试纸来检验碳酸钠水溶液是碱性还是中性。 答案(1)CaO + H2O ==Ca(OH)2;Na2CO3 +Ca(OH)2==CaCO3↓+ 2NaOH。 (2)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将纯碱溶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纯碱溶液的pH。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一、单选题 1.实验室中,要使偏铝酸钠溶液中的AlO离子全部沉淀出来,最适宜用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二氧化碳C.盐酸D.氨水 2.向硫酸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时出现的现象是() A.产生白色沉淀B.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 C.没有明显变化D.开始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减少,最后得到无色溶液 3.关于明矾可以净水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明矾中的含硫酸根离子与水中的阳离子结合生成沉淀 B.明矾中的金属铝离子能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C.明矾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起到净水作用 D.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的金属阳离子吸附能力强 4.欲使明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完全沉淀下来,适宜的试剂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氢氧化钾溶液C.氨水D.盐酸 5.下列操作中最终可以得到氢氧化铝的是() A.氧化铝与水混合加热B.金属铝与水反应 C.过量的烧碱溶液加入到氯化铝溶液中D.过量的氨气通入到氯化铝溶液中 6.下列关于“氧化铝”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铝与酸、碱都能反应生成铝盐和水B.氧化铝既是碱性氧化物又是酸性氧化物 C.氧化铝既不是碱性氧化物又不是酸性氧化物D.氧化铝溶于水可得到氢氧化铝 7.下列氧化物中,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的是() A.氧化铁B.氧化银C.氧化铜D.氧化铝 8.除去氧化铁中的氧化铝,可采用的试剂是() A.盐酸B.硝酸C.氢氧化钠溶液D.氨水 9.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是氧化铝的是() A.刚玉B.蓝宝石C.红宝石D.蓝钻石 10.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各约1 g),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约10 mL水,用力振荡,再分别滴加2~3滴酚酞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能溶于水B.两支试管中的溶液都为无色 C.加入碳酸钠的试管中溶液为红色D.加入碳酸氢钠的试管中溶液为浅红色 11.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碳酸钠<碳酸氢钠 C.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D.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12.下列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A.加热时无气体放出B.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溶于水后滴加BaCl2稀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D.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碳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HCO+OH-===CO+H2O B.碳酸氢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HCO+OH-===CO+H2O C.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Ca2++ CO===CaCO3↓ D.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合:Ba2++ CO===BaCO3↓ 14.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1)按上图要求完成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 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 少量等质量的碳酸钠、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套在两支试管的管口。将气球 内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