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网管系统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059-2013

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设备网络管理

系统技术规范v1.0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Network Management of China Unicom Local Integrated Bearer and Transport Equipment v1.0

(NEQ)

2013-1-18发布2013-1-18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在参考CCSA、ITU-T、IETF、IEEE相关标准,结合中国联通对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和IP城域网的具体需求制定而成。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标准将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本标准系列包括以下四个标准:

——QB/CU 056-2013《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与IP 城域网技术体制v1.0》

——QB/CU 057-2013《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技术规范v1.0》

——QB/CU 058-2013《中国联通城域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测试规范V1.0》

——QB/CU 059-2013《中国联通综合承载与传送设备网管系统技术规范v1.0》

本标准作为网管系统规范,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设备的本地网元网管系统的总体要求、功能要求等。

本部分适用于本地综合承载传送设备网管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本标准由中国联通技术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联通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中国联通技术部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光全王海军满祥锟郑滟雷支春龙杨宏博周晓霞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公司。

III / 74

目次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缩略语 (4)

4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网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4.1 系统结构 (8)

4.2 总体技术要求 (9)

5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网络管理需求 (14)

5.1 拓扑管理 (14)

5.2 配置管理 (19)

5.3 故障管理 (46)

5.4 性能管理 (56)

5.5 安全管理 (62)

6DCN要求 (68)

6.1 DCN的组成 (68)

6.2 DCN的网管系统 (69)

6.3 DCN的保护 (69)

6.4 DCN的性能 (69)

1 范围

该标准对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设备网管系统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范,主要包含总体技术要求、拓扑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本部分适用于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网络管理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使用于本文件。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QB/CU 056-2013 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与IP城域网技术体制V1.0

QB/CU 057-2013 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设备技术规范v1.0

QB/CU 058-2013 中国联通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设备测试规范v1.0

YD/T xxx-xxxx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

YDT 1096-2009 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边缘路由器

YDT 1097-2009 路由器设备技术要求核心路由器

YDT 1381-2005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测量方法

YDT 1391.1-2005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测试方法

YD/T 1238-2002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技术要求

YD/T 1289.2-2003 同步数字体系(SDH)传输网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二部分:网管理系统(EMS)功能

Y/D-T-XXXX 分组传送网(PTN)总体技术要求(报批稿)

Y/D-T-XXXX 分组传送网(PTN)网络管理技术要求第1部分:基本原则(报批稿)

Y/D-T-XXXX 分组传送网(PTN)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1 / 74

BBF WT-221 基于IP/MPLS的移动回程网(Back-haul)技术规范

IEEE 802.1ah(2008)局域网和城域网标准-虚拟桥接的局域网增补7:运营商骨干桥接IEEE 802.3ah 最后一英里的以太网技术要求

IEEE 1588-2008 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钟同步协议(版本2)

IEFT [RFC 2328] OSPF版本2,1998年4月

IETF [RFC 2545] 使用BGP-4多协议扩展的IPv6域间路由,1999年3月

IETF [RFC 2698] 3色双速率标记

IETF [RFC 3031] 多协议标签交换体系结构,2001年1月

IETF [RFC 3032] MPLS标签栈编码,2001年1月

IETF [RFC 3209] RSVP-TE:扩展的RSVP的LSP隧道,2001年

IETF [RFC 3270] 支持差异化服务的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2002年5月

IETF [RFC 3386] 网络层次和多层生存能力,2002年11月

IETF [RFC 3443] MPLS的TTL处理

IETF [RFC 3471]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信令功能描述,2003年1月

IETF [RFC 3473]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信令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TE)的扩展,2003年1月

IETF [RFC 3630] 面向流量工程扩展的OSPF协议版本2,2003年9月

IETF [RFC 3985] 端到端的伪线仿真结构,2005年3月

IETF [RFC 4090] LSP隧道的RSVP-TE快速重路由扩展,2005年5月

IEFT [RFC 4364] BGP / MPLS的IP虚拟专用网,2006年2月

IETF [RFC 4379] 多协议数据平面故障检测,2006年

IETF [RFC 4385] 端到端伪线仿真(PWE3)控制字在MPLS上的应用,2006年2月IETF [RFC 4446] IANA分配的端到端伪线仿真(PWE3),2006年4月

IETF [RFC 4447] 采用LDP信令建立PW,2006年4月

IETF [RFC 4448] 基于MPLS网络的以太网封装方式,2006年4月

IETF [RFC 4553] 基于分组MPLS网络的以太网封装方式(SAToP),2006年6 月

IETF [RFC 4659] BGP-MPLS的IP虚拟专用网络(VPN)对IPv6的VPN扩展,2006年9月

IETF [RFC 4664] L2 VPN框架

IETF [RFC 4760] BGP-4的多协议扩展,2007年1月

IETF [RFC 4761]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使用BGP自动发现和信令,2007年1月

IETF [RFC 4762] 虚拟专用局域网服务(VPLS)使用标签分发协议(LDP)信令,2007年1月

IETF [RFC 4798] 通过IPv4 MPLS使用IPv6运营商边缘路由器(6PE)连接IPv6孤岛,2007年2月

IETF [RFC 5036] LDP规范,2007年10月

IETF [RFC 5085] 伪虚电路连接验证(VCCV):一个伪线的控制通道,2007年12月

IEFT [RFC 5086] 分组交换网络(CESoPSN)中结构化的TDM电路仿真业务,2006年12月

IETF [RFC 5087] IP承载的TDM业务,2007年12月

IETF [RFC 5151] 域间MPLS和GMPLS的流量工程-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RSVP - TE的)的扩展,2008年2月

IETF [RFC 5254] 端到端的多段伪线仿真(PWE3)需求,2008年10月

IETF [RFC 5287] MPLS网络中TDM伪线的控制协议扩展,2008年8月

IETF [RFC 5305] 面向流量工程的IS-IS协议扩展,2008年10月

IETF [RFC 5308] 采用IS-IS协议的IPv6,2008年10月

IETF [RFC 5329] 使用OSPF第3版的流量工程,2008年9月

IETF [RFC 5340] 基于IPv6的OSPF协议,2008年7月

IETF [RFC 5586] MPLS-TP OAM的封装要求,2009年6月

IETF [RFC 5659] 端到端的多段伪线仿真结构,2009年10月

IETF [RFC 5798] 基于IPv4和IPv6的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VRRP)版本3,2010年3月IETF [RFC 5880] 双向转发检测(BFD),2010年6月

IETF [RFC 5881] 基于IPv4和IPv6的BFD检测(单跳),2010年6月

IETF [RFC 5883] 多跳路径的双向转发检测(BFD),2010年6月

IETF [RFC 5884] 基于MPLS标签交换路径(LSP)双向转发检测(BFD)2010年6月

IETF [RFC 5885] 使用双向转发检测(BFD)的伪线虚电路连接验证(VCCV),2010年6月

IETF [RFC 5905] 网络时间协议版本4:协议和算法规范2010年6月IETF [RFC 5994] MPLS传输网络以太网伪线的应用,2010年10月IETF [RFC 6073] 分段伪线,2011年1月

MPLS and Frame Relay Alliance 8.0.0 基于MPLS的仿真TDM电路使用raw封装协议的执行情况,2004年11月

IP/MPLS Forum 19.0.0 MPLS运营商间接口技术规范,2008年4月

IP/MPLS Forum 20.0.0 MPLS技术在移动回程网络的框架和要求的技术规范,2008年10月ITU-T Y.1731 MPLS网络的操作和维护机制,2004年2月

ITU-T G8110 MPLS层网络结构

ITU-T G.8110.1 TMPLS(MPLS-TP)层网络体系结构

ITU-T G.801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以太网业务框架

ITU-T G.8011.1 以太网专线业务

ITU-T G.8011.2 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

ITU-T G.8114 T-MPLS层网络运行和维护机制

ITU-T G.8131 TMPLS网络线性保护倒换

ITU-T G.8132 T-MPLS共享保护环网(TM-Steering)

ITU-T G.8151 TMPLS网元管理方面

ITU-T G.8261 分组网络的定时和同步方面

ITU-T G.8262(EEC) 同步以太网设备从钟(EEC)的定时特性

ITU-T G.8264 分组网络定时分配

ITU-T Y.1731 以太网OAM功能和机制

ITU-T Y.1720 MPLS网络的保护倒换

MEF8 城域以太网上的PDH电路仿真实施协议

MEF10.1 以太网业务属性-第二部分

3 / 74

3 术语和缩略语

缩写英文名称描述

1PPS 1 Pulse Per Second 1秒一个脉冲,简称秒脉冲ACL 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

BFD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双向转发检测

BMCA Best Master Clock Algorithm 最佳主时钟算法

CBR Constant Bit Rate 固定比特率

CBS Committed Burst Size 承诺突发长度

CC Continuous Check 连续性检测

CE Customer Edge 用户边缘

CES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电路仿真业务

CESoPSN

Structure-aware TDM 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ove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 分组网交换承载的结构化电路仿真业务

CIR 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承诺信息速率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循环冗余校验

CSF Customer Signal Failure 客户信号丢失

CV 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连通性验证

DCN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数据通信网

DM Delay measurement 时延测量

DSCP DiffServ Code Point 区分业务编码点

EIR Excess Information Rate 超额信息速率

E-LAN E-LAN Service 以太网局域网业务

E-Line E-LINE Service 以太网线型业务

E-Tree E-TREE Service 以太网树型业务EML Element Management Layer 网元管理层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网元管理系统

IS-IS

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

L2VPN Layer 2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二层虚拟专用网

L3VPN Layer 3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三层虚拟专用网

LAG Link Aggregation 链路聚合

LB Loopback Function 环回功能

LCK Lock Signal Function 信号锁定功能

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 标签分发协议

LER Label Edge Router 边缘标签路由器

LM Loss Measurement 丢包测量

LSP Label Switched Path 标记交换路径

LT Link Trace 链路踪迹

MA Maintenance Association MAC 维护联盟

MD Maintenance Domain 维护区域

MEG Maintenance Entity Group 维护实体组

MEP MEG End Point MEG端点

MIP MEG Intermediate Point MEG中间节点

Mutil-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TP

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描述Transport Profile

MPLS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记交换

MS-PW Multi-Segment Pseudowire 多段伪线

NE Network Element 网元

NML Network Management Layer 网络管理层

NMS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网络管理系统

NNI Network Network Interface 网络-网络接口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

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 and

操作、管理、维护

OAM

Maintenance

PDV Packet Delay Variation 包抖动

P Provider 运营商

PBS Peak Burst Size 峰值突发长度

5 / 74

PDH 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准同步数字体系

PE Provider Edge 运营商边缘

PHB Per-Hop Behavior 每一跳行为

PIR Peak Information Rate 峰值信息速率

PQ Priority Queue 绝对优先级队列

PSN Public Switched Network 公用交换网

PTN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分组传送网

PW Pseudowire 伪线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DI Remote Defect Indication 远端缺陷指示

基于流量工程扩展的资源预留RSVP-TE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协议

RTP Real 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送协议

SAToP Structure Agnostic TDM Over Packet 非结构化仿真

SNMS Sub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子网管理系统

S-PE Switching Provider Edge Router 运营商边缘交换路由器

SS-PW Single-Segment Pseudowire 单段伪线

TMN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电信管理网

TE Traffic Engineering 流量工程

TLV Type/Length/Value 类型/长度/数值

T-PE Terminating Provider Edge Router 运营商边缘路由器终端

UNI User to Network Interface 网络用户接口

UTC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世界协调时

UTN 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网络

VCC Virtual Channel Connection 虚通道连接

Virtual Circuit Connectivity

VCCV

虚连接电路验证

Verification

VCID Virtual Channel Identifier 虚通道标识符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PLS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虚拟专用局域网业务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虚拟专用网

VPWS Virtual Private Wire Service 虚拟专用线路业务WFQ Weighted Fair Queue 加权公平队列WRED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TR Wait To Restoration 恢复等待时间

7 / 74

4

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网管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4.1

系统结构

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管理系统接口框架如图4-1所示。

图 4-1 本地综合承载传送网管理系统结构框架

在图4-1中,UTN 子网是一个厂商的UTN 设备或UTN 子网。UTN EMS/SNMS 是由各设备厂商提供的网元管理系统和子网管理系统,可以对本厂商的UTN 设备进行配置、操作和维护。EMS 和SNMS 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在同一套系统中实现。UTN NMS 是管理不同设备厂商的UTN 子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当然NMS 也可以管理其它的传送网络。

图4-1中与UTN 网络管理相关的接口,包括:

Q X 为EMS 和UTN 子网之间的接口,它属于厂商管理设备内部接口。

网元层

中国联通2017-2018年度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可编辑 中国联通2017年至2018年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 综合配线架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7年

目录 1 概述 (2) 2 总体要求 (4) 2.1 总体结构描述 (4) 2.2 外观与结构 (4) 3 主要技术要求和指标 (7) 3.1 机架功能 (7) 3.2机柜内部布局 (8) 3.3 光纤配线单元 (10) 3.4 数字配线单元 (13) 3.5 电源分配单元 (13) 3.6 综合布线单元 (15) 3.7 风扇模块 (15) 4 材料及防腐性能 (16) 5 环境条件 (16) 5.1 使用环境条件 (16) 5.2 检验环境条件 (17) 6. 抗震要求 (17) 7 包装、运输和贮存 (17) 7.1 包装 (17) 7.2 运输 (17)

7.3 贮存 (18) 8.质量保证体系 (18) 8.1 概述 (18) 8.2 质量保证系统和要求 (18) 8.3 附加质量保证要求 (18) 8.4 生产能力及规模 (19) 9 保修期 (19) 10技术文件 (19) 11 技术建议 (20)

1 概述 1.1本文件为中国联通标准化产品集中采购技术规范书(综合配线架)。 1.2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本技术规范书依据为YD T1819-2008《通信设备用综合配线架》标准。该标准规定了通信设备用综合集装架(以下简称综合配线架)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该标准适用于可安装各种无源或有源通信设备的集装架。 1.3 本规范对综合配线架的机架尺寸及对应安装空间、ODF单元、DDF单元、机架材料等提出要求,可实现DDF、ODF单元的互换。 1.4本技术规范书未规定的其它技术要求应不劣于相关的中国国家标准及通信行业标准的要求。 1.5加注*号的技术指标为重要指标;加注★的技术指标为A类关键指标,未达到招标文件要求,按废标处理。 1.6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的应用场景为机房中落地安装。 1.7 本次招标采购的综合配线架包含电源、风扇和配线单元等附件,其中DDF模块、ODF 模块应与数字配线架、光纤配线架技术规范中标准化产品通用。 1.8 设备厂商应提供(一年以内)检测以及符合本规范要求的检验报告。 1.9 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对产品实施抽样检验。 1.10 入围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设备采购的设备厂商,按照本规范向中国联通集团提供设备时,应具备设备制造合法权力,不存在专利技术、授权等方面的争议。 1.11 投标方应对本文件的技术规范所提出的各项条款进行逐条答复、说明和解释,并写出具体技术数据和指标。首先对实现或满足程度明确做出“满足”、“部分满足”、“不满足”等应答。对于规范书中要求列举的条款,必须在点对点应答书中进行列举,不得简单答复“满足”等,否则视该条款的应答为“不满足”。如果回答“部分满足”,需要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满足,哪些部分不满足,并说明原因。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山东分公司光纤机械连接器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09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主要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般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接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均匀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v1.1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OTN Equipment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V 中国联通光传送网(OTN)技术规范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OTN系统组成与结构 (4) 4.1 OTN系统的组成 (4) 4.2 OTN系统分层结构 (5) 4.3 OTN网络分域 (5) 4.4 OTN网络参考点 (5) 5 接口要求 (6) 5.1 OTN接口结构 (6) 5.2 OTN帧结构 (8) 5.2.1 OTUk 帧结构 (8) 5.2.2 ODUk 帧结构 (8) 5.2.3 OPUk帧结构 (8) 5.3 OTN开销 (9) 5.3.1 OTS、OMS 和Och的开销(可选) (9) 5.3.2 OTUk、ODUk和OPUk的开销 (9) 5.3.3 开销描述 (10) 5.4 维护信号 (11) 5.4.1 维护信号概述 (11) 5.4.2 OTUk维护信号 (12) 5.4.3 ODUk维护信号 (12) 6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1 复用和映射结构 (13) 6.2 比特速率和容量 (16) 6.3 OPUk虚级联 (18) 6.4 客户信号的映射 (18) 6.4.1 SDH业务 (18) 6.4.2 OTUk业务 (18) 6.4.3 以太网业务 (19) 7 OTN设备类型和基本要求 (19) 7.1 设备类型 (19) 7.1.1 OTN终端复用设备 (19) 7.1.2 OTN电交叉连接设备 (20) 7.1.3 OTN光交叉连接设备 (21)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规范书模板

中国联通无源器件设备采购招标技术 规范书

********************************************** 中国联通室分无源器件 采购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4月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对投标方文件的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对投标方的其它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设备规格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备件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测试及验收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设备抽检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服务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总册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6261612.html,(海量营销管理培训资料下载)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实施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4 概述 (2) 4.1 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 系统建设目标 (2) 4.3 系统管理范围 (2) 5 系统体系结构 (4) 5.1 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管理结构 (4) 5.2 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 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 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 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 系统技术要求 (6) 6.1 系统总体要求 (6) 6.2 软件技术要求 (7) 6.3 管理能力要求 (7) 6.4 性能要求 (7) 6.5 系统安全要求 (7) 6.6 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 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 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贵宝,丛日刚,王燕,张德华,陈忠民,李财云,牛莹。 本标准的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通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中国联通快速连接器技术规范书 技术规范书 编制单位:济南长光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日期:2018年6月

1. 概述 本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产品应满足ITU-T,IEC等相关国际标准的要求,也将满足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YD/T 1636-2007《光纤到户(FTTH)体系结构和总体要求》的相关规定。 2. 产品分类 2.1 光纤机械连接器按使用场合可分为光纤机械冷接子、光纤机械接续插头。 2.2 光纤机械冷接子: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要紧应用于配线光缆和入户皮线光缆、入户皮线光缆之间、皮线光缆和尾纤之间的连接。 2.3光纤机械接续插座: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一样配合专用的86面板使用。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兼容标准SC连接器和法兰。 2.4光纤机械接续接头:一种高性能、使用简便的机械光纤连接器。可广泛地运用在将FRP皮线入户光缆快速端接和互连的场合。具备与标准SC连接器同等的接续性能,可直截了当与标准SC法兰相连。3.工作温湿度要求* 3.1 温度:-40℃~+75℃。 3.2 相对湿度: ≤95%(+40℃时) 4. 光纤机械连接器技术要求* 4.1机械接续器件参考下列标准的要求

GB/T 16529.4-1997 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 4.2器件规格尺寸 ?光纤机械冷接子:小于(包含)40*4*4(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座:小于(包含)45*22*9.4 (长*宽*高mm) ?光纤机械插头:小于(包含)54*9*7 (长*宽*高mm) 4.3外观 形状完整,无毛刺、气泡、龟裂、杂质等。全部底色应平均连续4.4适用接续的光缆 4.4.1光纤机械冷接子: ?光纤包层直径为:125μm,外套涂层直径为250μm-900μm 4.4.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FRP皮线入户光缆(3mm*2mm,宽*高);光纤包层直径为: 125μm 4.5光学性能 4.5.1光纤机械冷接子 ?插入损耗:小于0.1dB; ?回波损耗:小于- 40 dB,(小于-60 dB,室温23℃) 4.5.2光纤机械插座和光纤机械插头: ?插入损耗: 小于0.5 dB (与标准SC连接器耦合),在1310 nm & 1550 nm 小于0.7/0.9 dB (与现场组装型连接插头耦合),在1310 nm &

联通内部门户技术规范

目录 目录1 前言4 1 总则5 1.1 背景5 1.2 编制目的5 1.3 适用X围5 1.4 文档结构5 1.5 规X起草单位6 1.6 规X解释权6 1.7 参考文献6 1.8 名词解释和缩略语6 2 概述7 3 系统总体架构7 3.1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逻辑架构7 3.2 两级门户体系架构8 3.3 省分(总部)门户系统参考物理架构9 4 门户系统总体功能概述10 4.1 门户系统应用10 4.1.1 用户管理10 4.1.2 认证管理10 4.1.3 访问策略管理10 4.1.4 安全管理10 4.1.5 个性化服务10 4.2 企业应用集成10 4.3 统一的用户目录管理10 4.4 用户认证及访问权限控制11 4.4.1 用户认证流程11 4.4.2 访问权限控制11 5 两级门户互联12 5.1 门户互联访问类型12 5.2 门户互连实现技术12 5.2.1 门户互联技术列举12 5.2.2 推荐方式及性能对比13 5.3 统一待办集成13 5.3.1 概述13 5.3.2 集成方式13 5.3.3 表结构设计14 6 单点登录实现15 6.1 省分门户内的单点登录15

6.2 集中应用系统接入各门户系统的单点登录16 6.3 跨门户访问的单点登录18 6.4 CDSSO功能实现的技术细节19 7 网络组织20 7.1 网络拓扑结构20 7.2 门户系统与应用系统的网络层互连21 7.3 IP地址及DNS规划22 7.3.1 IP地址规划原则22 7.3.2 DNS调整原则22 7.3.3 NTP配置要求23 7.3.4 域名要求23 8 门户系统技术要求24 8.1 总体设计技术要求24 8.1.1 系统设计要求24 8.1.2 系统性能要求24 8.1.3 系统监控设计要求29 8.1.4 备份和恢复设计要求30 8.1.5 安全性设计要求31 8.1.6 接口要求32 8.1.7 编码原则33 8.2 门户对被集成系统的技术要求34 8.2.1 C/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2 B/S接入系统技术要求35 8.2.3 域内应用系统集成的实现方式35 8.3 主机设备37 8.4 操作系统37 8.5 存储备份硬件设备37 8.5.1 存储设备37 8.5.2 备份设备37 8.6 数据库38 8.7 门户平台软件39 8.8 目录服务平台软件40 8.9 机房环境要求40 8.9.1 机房温、湿度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2 防尘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3 防电磁干扰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8.9.4 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8.9.5 其它环境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9 系统安全42 9.1 系统的可靠性42 9.1.1 系统可靠性、稳定性保障机制42 9.1.2 硬件可靠性42 9.1.3 软件可靠性42 9.1.4 平台稳定性要求42

2020(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H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H.248协议技术规范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2003.2

目次 1.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定义 (1) 4.缩略语 (2) 5.连接模型 (4) 5.1 终结点 (4) 5.2 关联 (7) 5.3 包(Package) (7) 6.命令 (8) 6.1 描述符 (9) 6.2 命令 (20) 6.3 命令错误码 (30) 7.事务交互(Transaction) (32) 7.1事物交互参数 (33) 7.2 事物交互编程接口 (33) 7.3 消息 (35) 8.协议传送 (35) 8.1 命令执行的顺序 (36) 8.2 预防重启动崩溃 (36) 9.安全 (37) 9.1 保护协议连接 (37) 9.2过渡性AH 方案 (37) 9.3保护媒体连接 (38) 10. MG和MGC的控制接口 (38) 10.1 逻辑MG (38) 10.2 冷启动 (39) 10.3 协议版本协商 (39) 10.4 MG故障 (39) 10.5 MGC故障 (40) 11.包定义 (40) 11.1包的定义 (41)

11.2 特性、统计和事件和信号参数的定义 (43) 11.3 列表类型(List) (43) 11.4 标识符的命名 (43) 11.5包的注册 (43) 附录A(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SN.1语言描述 (44) 附录B(标准的附录)本协议语法的ABNF语言描述 (70) 附录C(标准性附录)媒体流特性标签 (85) 附录D(标准的附录)在IP上的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02) 附录E(标准的附录)H.248协议包 (107) 附录F (标准的附录) 在SCTP上传输本协议的要求 (129)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v3.0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hina Unicom IMS system equipments (v3.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II 中国联通IMS系统设备规范v3.0 . (1)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概述 (4) 4.1 网络架构 (4) 4.2 功能实体 (5) 5 设备功能要求 (10) 5.1 P-CSCF功能要求 (10) 5.2 I-CSCF功能要求 (17) 5.3 S-CSCF功能要求 (19) 5.4 E-CSCF功能要求 (28) 5.5 BGCF功能要求 (29) 5.6 HSS/SLF功能要求 (29) 5.7 MRFC/MRFP功能要求 (36) 5.8 MGCF功能要求 (38) 5.9 IMS-MGW功能要求 (41) 5.10 IBCF功能要求 (46) 5.11 TrGW功能要求 (50) 5.12 PCRF功能要求 (50) 5.13 SPDF功能要求 (50) 5.14 SBC功能要求 (54) 5.15 SEG功能要求 (55) 5.16 SRVCC AS (55) 5.17 ATCF (55) 5.18 VIG (56) 5.19 IM-SSF (57) 5.20 AGCF (58) 5.21 ENUM/DNS (73) 5.22 SIP AG功能要求 (76) 6 设备容灾要求 (79) 6.1 P-CSCF容灾要求 (79) 6.2 AGCF容灾要求 (86) 6.3 SBC容灾要求 (91) 6.4 S-CSCF容灾要求 (100) 6.5 I-CSCF容灾要求 (108) 6.6 HSS/SLF容灾要求 (108)

中国联通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一分册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1: 240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240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和术语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240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 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3) 5.3 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 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 设备配置原则 (4) 7.2 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 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5) 7.4 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240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6) 8.1 交流输入 (6) 8.2 直流输出 (6) 8.3 整流模块 (6) 8.4 蓄电池管理功能 (8) 8.5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 绝缘监察 (8) 8.7 保护功能 (9) 8.8 系统电磁兼容性 (10) 8.9 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 导线的选择 (10) 9.2 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1 监控系统要求 (11) 10.2 告警系统要求 (12)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2) 11.1 接地要求 (12) 11.2 安全要求 (12)

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中国联通公司企业标准 QB/CU ×××—×××× 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 第一分册总册 Transport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报批稿) ××××-××-××公布××××-××-××实施 中国联通公司公布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缩略语 (1) 4概述 (2) 4.1中国联通传输网网管现状 (2) 4.2系统建设目标 (2) 4.3系统治理范围 (2) 5系统体系结构 (4) 5.1传输网网管系统的分级治理结构 (4) 5.2综合网管系统与厂家EMS/NMS之间的接口(接口1) (5) 5.3综合网管系统省部级接口(接口2) (5) 5.4本地综合网管北向接口(接口3) (5) 5.5综合网管系统横向接口(接口4) (5) 6系统技术要求 (6) 6.1系统总体要求 (6) 6.2软件技术要求 (7) 6.3治理能力要求 (7)

6.4性能要求 (7) 6.5系统安全要求 (7) 6.6DCN要求 (8)

前言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系列技术规范中的第一分册。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可能如下:(1)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一分册总册; (2)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二分册总部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3)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三分册一干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4)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四分册省级(二干、本地)综合网管系统功能规范; (5)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五分册部省级综合网管系统接口规范; (6)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六分册SDH接口规范; (7)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七分册WDM接口规范; (8)中国联通传输网综合网络治理系统技术规范第八分册部省级接口测试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Safety Power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通信局房安全供电技术规范V1.0 . (1) 1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2) 4 市电供电系统 (2) 4.1 市电供电标准分类 (2) 4.2 市电供电质量 (3) 5 变配电系统 (4) 5.1 高压供电系统 (4) 5.2 变压器 (4) 5.3 低压供电系统 (5) 6 备用发电机系统 (6) 7 UPS供电系统 (7) 8 直流供电系统 (9) 9 蓄电池组 (10) 10 母线及电缆 (11) 11 交、直流系统防雷 (12) 11.1 交流系统防雷 (12) 11.2 直流系统防雷 (13) 11.3 接地 (13) 1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14) 13 机房环境 (14) 14 应急措施 (15)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16)

前言 供电系统是通信网络的基础,是全程全网畅通的保障,但是我国各通信企业的电源系统运行状况确实不理想,电源系统中存在大量故障隐患,各地不时出现或大或小的故障,通信系统的安全运行时刻面临来自供电系统的影响。 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进行故障隐患整改,提高通信网络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保证通信局房的用电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管理规范,特制订本规范。 本规范为中国联通内部的技术性、规范性文件。本规范与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按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为准。 严格执行本规范,将切实有效地降低中国联通供电系统的故障几率、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提高通信网络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运行维护部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联通公司技术部归口管理。 本规范起草单位: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运行维护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滕达许伟杰刘宝庆王路李福生王志刚吕威刘吉克 本规范修改和解释权属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增补部分)

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技术规范书 增订部分 (讨论稿) 中国联通客服与呼叫中心业务部 2003年6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一、前言 随着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市场将逐步呈现从规模扩张到规模效益型发展的转变、从提供普遍和基本服务到提供多元化、 个性化、多层次服务的转变态势,客户服务能力和水平也成为竞争的 重要因素,电信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客户服务质量是企业最重要的核 心竞争力。电信企业必须以客户为中心,获取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和 忠诚度,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客户服务中心是联通公司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也是维系客户关系和保证客户体验一致性的窗口。随着客户对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必须扩充客户服务中心的服务手段和服务渠道,贯彻客户关系管理 的理念,体现客户服务的规范化、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改善和 提高中国联通的客户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国联通从2000 年启动全国各分公司的客户服务系统的集中化改造工作,经过三年的持续投入,客户服务系统的支撑平台已经实 现了规模化、集中化,在呼叫处理能力方面已经基本满足了中国联 通客户的普遍化服务需求,为中国联通客户服务质量的提升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联通深刻意识到客户服务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客户对个性化、差异化服务的需求,在利用客户服务系统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的同时,开展主动客户关怀和主动市场营销工作,逐步实现客户服务

中心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 为了全面提升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服务工作的支撑能力,适应中国联通对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规划思路,本次规范将重点放在支持 客户差异化分层服务的本地化客户资料建立和分层服务功能、实现主 动服务的呼出功能和提高坐席代表工作效率,建立客户服务中心知识 积累的知识库管理功能、完善客户 服务质量管理的工作流管理功能上,通过对上述功能的规范来指导各 分公司客户服系统的建设工作,使客户服务工作能够有效支撑中国联 通总体战略的实现。 本规范是中国联通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规划和建设以及未来客户服务工作的依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公司应以本规范为指 导,进行客户服务系统新增功能的具体项目建设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客服系统新功能整体描述 本规范主要包括客服系统新功能建设的六个组成部分: 客服系统本地用户资料库 用户分层服务功能 座席咨询知识库 客服运营管理系统 主动呼出系统 电子工单闭环管理系统客服系统建立本地用户资料库主要存储客户基 本资料、用户基本资料、部分帐务资料等信息,通过确定的接口

中国联通-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资料.精讲

中国联通通信机房配套设备技术规范第五分册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China Unicom Telcom Station Ancillary Equipment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Part 5: -48V DC Power Supply System Technical Specification(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I -48V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规范v1.0. (1)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名词解释 (1) 4 总则 (2) 5 环境要求 (2) 5.1 -48V高频开关电源设备 (2) 5.2蓄电池组温度范围要求 (2) 5.3机房洁净度要求 (3) 5.4设备使用地点 (3) 6 系统组成 (3) 7 设备配置 (4) 7.1设备配置原则 (4) 7.2高频整流模块的配置 (4) 7.3直流配电设备的配置 (4) 7.4各级开关选择及配置 (5) 8 -48V直流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5) 8.1交流输入 (5) 8.2直流输出 (5) 8.3整流模块 (6) 8.4蓄电池管理功能 (7) 8.5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8) 8.6保护功能 (8) 8.7系统电磁兼容性 (9) 8.8系统可靠性 (10) 9 导线的选择和布放 (10) 9.1导线的选择 (10) 9.2导线的布放 (11) 10 监控系统要求 (11) 11 接地与安全要求 (11) 11.1接地要求 (11) 11.2安全要求 (11)

096-2013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中国联通绿色IDC技术规范V2.0 China Unicom Green ID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2) 4 数据中心建筑节能 (3) 4.1 数据中心的选址 (3) 4.2 机房楼建筑布局要求 (3) 4.3 建筑节能设计的一般原则 (3) 4.4 围护结构及其材料节能要求 (4) 4.4.1 墙体节能设计要求 (4) 4.4.2 门窗设计节能要求 (4) 4.4.3 屋面节能设计要求 (4) 4.4.4 楼地面节能设计要求 (5) 5 机房规划与布局 (5) 5.1 机房分区 (5) 5.2 机房布局规划原则 (5) 5.3 数据中心机房设备布局 (5) 5.3.1 机架列间距 (5) 5.3.2 机架列长 (6) 5.3.3 维护间距 (6) 6 IT及网络通信系统节能 (6) 6.1 IT与CT设备选型 (6) 6.1.1 IT及CT设备选型原则 (6) 6.1.2 主机设备选型 (6) 6.1.3 存储设备选型 (7) 6.1.4 网络与安全设备选型 (7) 6.2 IT与CT设备使用 (7) 6.2.1 IT及CT设备使用原则 (7) 6.3 IT及CT设备的部署与维护 (7) 6.3.1 部署及管理要求 (7) 6.3.2 设备日常维护要求 (8) 7 机房专用空调系统节能 (8) 7.1 空调系统选择原则 (8) 7.2 空调设备选型 (8) 7.3 空调系统配置原则 (9) 7.4 空调系统节能 (9) 7.5 气流组织优化 (10) 8 供电系统节能技术要求 (10) 8.1 设备选型 (10) 8.2 优化供电系统 (11)

中国联通基站天线技术规范(含说明)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 V 0.1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I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基站天线技术规范V0.1.. (2)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天线分类 (2) 3.1 分类定义 (2) 3.2 电调天线的种类求 (3) 4 电气性能要求 (3) 4.1 电性能指标判定依据 (3) 4.2 全向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3 定向单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5) 4.4 定向双极化天线电性能指标 (7) 4.5 电调天线电性能指标 (10) 5 械性能指标及环境条件要求 (14) 5.1 一般结构要求 (14) 5.2 天线支架要求 (14) 5.3 重量 (14) 5.4 风速要求 (14) 5.5 温度 (14) 5.6 摄冰 (14) 5.7 防腐 (14) 6 外观、包装及存储要求 (14) 6.1 标志 (14) 6.2 包装 (14) 6.3 贮存 (14) 附录:基站天线测试方法 (15) 1.1概述 (15) 1.2增益测量 (15) 1.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的测量 (16) 1.4天线电下倾角测量 (17) 1.5驻波比测量 (17) 1.6隔离度测量 (18) 1.7交调测量 (18) 1.8功率容限测量 (19) 1.9一般结构要求试验方法 (19) 1.10环境试验方法 (19)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联通M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XXXX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I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缩略语和定义 (2) 3.1 缩略语 (2) 3.2 定义 (3) 4概述 (3) 5使用环境定义 (3) 5.1 环境属性分类 (3) 5.2工作和存储温度(TX) (3) 5.3湿度/回流焊 (4) 5.4 湿度(HX) (4) 5.5 腐蚀(CX) (4) 5.6 震动(VX) (5) 5.7 接触腐蚀(FX) (5) 5.8 冲击(SX) (5)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5) 5.10 最小更新次数(UX) (5) 6M2M车载UICC物理特性 (6) 6.1 M2M车载UICC卡一般物理特性 (6) 6.2 M2M车载UICC卡特定物理特性 (6) 7UICC和终端之间电气规格和逻辑规格 (8) 7.1 电压支持 (9) 8设备匹配机制 (9) 8.1 安全通道匹配 (9) 8.2 CAT应用匹配 (9) 附录A:针对MFF的PCB布局 (9)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术规范

中国联通车载卡技 术规范

中国联通M2M车载UICC卡技术规范 China Unicom Machine to Machine automotive equipment UICC Card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V1.0) 中国联通公司发布

目次 目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1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缩略语和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4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5使用环境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环境属性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工作和存储温度(T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湿度/回流焊............................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湿度(H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腐蚀(C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 震动(V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7 接触腐蚀(F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8 冲击(S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9 数据保留时间(RX)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 2011年移动方舱技术规范书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黑龙江省分公司 2011年3月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部分双方职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投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招标方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分工界面.......................................................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部分工程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通信实现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部分技术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传输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源系统配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方舱制作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升降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平衡系统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监控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防雷接地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