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智能制造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学制与学历:三年制中专

一、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

1.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2号)

2.《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的原则意见》。

——(教职成[2009]8号)

3. 《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

——(教职成[2000]1号)

4. 《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0号)

5.国务院于2005年10月28日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营销及售后服务等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知识

1. 了解合同法、刑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2.掌握应用写作方面的基本知识;

3.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

4.了解基本的体育锻炼、个人养生知识;

5.掌握信息检索、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6.掌握基本电工知识;

7.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知识;

8.掌握电子技术的常见电路基本知识;

9.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

10.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装配的基本知识;

11.了解自动化原理知识;

12.了解自动化加工工艺知识;

13.掌握电气控制基本知识;

14. 关注自动化应用技术的动态情况。

(二)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完成求职简历、总结材料等应用文方面的写作能力;

2.具有基本识图能力,并能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图;

3.具有各种常见的工业用中小功率固体和气体自动化器装配与调试能力;

4.具有操作常见工业用自动化器进行自动化加工的能力;

5.具有识别常见金属材料的能力;

6.具有简单自动化加工工装设计能力;

7. 具有与自动化器使用客服的沟通能力;

8.具有对自动化器设备常见故障的判断、分析、维护能力;

9.具有一定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

1.爱国爱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文明行为习惯和完美的品格;

3.养成爱岗金敬业、遵守纪律、一丝不苟的优良职业道德;

4.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具备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心理承受能力较强;

7.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见表一

表一: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要求

三、培养模式

紧密联系“武汉·中国光谷”核心圈和武汉都市圈内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制造企业和自动化加工加工设备使用企业,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课堂与车间、实训与生产”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职业岗位群及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各类机械加工企业、广告业等,从事自动化设备的操作等工作,能担任自动化设备售后服务员、操作员、销售员、装配员等岗位群。

(一)职业岗位群

表二: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二)就业面向

1、自动化设备装配工程师;

2、自动化设备售后工程师;

3、自动化加工操作工程师;

4、自动化设备销售工程师;

五、课程体系

(一)三年制教学安排总表

教学时间分配总表见表三。

表三:教学时间分配

(二)教学进程表及课时、学分分配表

教学进程安排表见表四。

表四:机电技术应用(智能制造方向)教学进程表

六、主要专业课程教学要求

七、毕业要求

(1)所修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的成绩全部合格;(2)通过中职计算机应用合格考试;

(3)通过自动化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4)通过电工电子初级职业技能鉴定

八、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校内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九、继续专业学习深造指导

机电应用技术专业(智能制造方向)毕业生可以在本专业向设备装调与维修方向强化或拓展到光学应用专业、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等继续学习深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