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灌肠药物的四种总结

小儿腹泻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个让医生头疼家长发愁的事。治疗小儿腹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辨别病因,根据患儿的年龄,体温,喂养情况,大便性状,发病缓急,发病病程,发病季节,实验室检测,脱水程度,精神状态等思路辨别: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感染性的还是非感染性的,肠道内还是肠道外的,细菌性的还是病毒性的。根据这些病情基本可以确定治疗方案。好多患儿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吃药,或轻度脱水没有达到需要补液的程度而束手无策。灌肠可以解决这一难题。灌肠在基层卫生院也是独树一帜,用的药物也是五花八门,治疗的疾病更是五花八门。本人搜集了几套灌肠组合,希望对大家有用。

灌肠1号:利福平,治疗菌痢效果很好,抗菌谱涵盖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直达病灶部位,机体吸收少,肝肾副作用小,保留时间很长尿液才会出现粉红色。病情严重的加呋喃唑酮,腹痛加654-2。.

灌肠2号:吡哌酸,鞣酸蛋白,(水样泻改思密达)呕吐加witb6,肠鸣音亢进加654-2,治疗大肠杆菌性肠炎,吡哌酸属二代喹诺酮类,教科书注禁用于18岁以下,本人多年经历也没有发现不良反应,但有癫痫患儿,脱水严重,精神萎靡的患儿为了安全起见也是不用的。

灌肠3号:鞣酸蛋白,思密达,叶酸,654-2,呕出加witb6,病程长加cowitb.适合病毒性肠炎水样便,轻中度脱水的患儿,叶酸具有很好的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

灌肠4号:婴儿健脾散,叶酸,适合肠消化不良的患儿,配合肠道有益菌口服。保留时间长可能会出现黄色尿液。

以上方法均用生理盐水稀释,根据患儿体重药品和生理盐水确定用量。药量约为每天口服用量的一半。每天两次。灌肠前嘱患儿排便,左手提起患儿脚踝,右手在腹部做逆时针旋转,并转动身体,使药液逆流,延长保留时间。

灌肠操作教案

灌肠法护理技术操作教案

灌肠术护理技术操作讲稿 概念:是将一定量的液体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的技术,以帮助病人清洁肠道、 排便、排气或由肠道输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分类:保留灌肠、不保留灌肠、清洁灌肠,不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药液量又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少量不保留灌肠。 分类:根据灌肠的目的可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 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 一、目的 1.解除便秘、肠胀气。 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 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二、计划 (1)护士准备 (2)病人准备 (3)用物准备 (4)环境准备 三、实施 核对解释 ↓ 安置卧位 ↓ 润管排气 ↓ 插管灌液 ↓ 拔出肛管 ↓ 整理记录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诊断、意识状态、心理状况、排便状况、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1)了解灌肠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并配合操作。 (2)排尿 3、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4、用物准备:

(1)治疗车上层备:一次性灌肠袋一套、肛管、血管钳(或液体调节开关),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手套,橡胶或塑料单、治疗巾、弯盘、水温计。 (2)治疗车下层备:便器、便器巾。 (3)输液架 (4)灌肠溶液:常用0.1%~0.2%的肥皂液,生理盐水。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ml,小儿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 5、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 6、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保证灌肠溶液的温度适宜。 (2)携物品至患者旁,帮助患者取左侧位,为患者遮挡。 (3)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适长度后固定肛管,使灌肠溶液缓慢流入并观察患者反应。(4)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夹紧肛管,拔出肛管放入弯盘内。 (5)灌肠完毕,嘱患者平卧,忍耐5-10分钟后再排便并观察大便性状。 7、指导患者: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避免意外的发生。 四、注意事项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为肝昏迷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对患者进行降温灌肠,灌肠后保留30分钟后再排便,排便后30分查体温。 4、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作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五、健康教育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维持正常排便习惯的重要性。 2、指导患者及家属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以维持正常排便。 3、指导患者灌肠时的配合方法。 小量不保留灌肠 一、目的 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 2、排除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2、患者准备 3、护士准备 4、用物准备:“1、2、3”溶液(50%硫酸镁30ml、甘油60ml、温开水90ml);甘油50ml 加等量温开水;各种植物油120 180ml。溶液温度为38℃。 5、环境准备 三、操作步骤

浅谈清洁灌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浅谈清洁灌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5-07-28T14:01:24.56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杨苗杨建敏 [导读] 清洁灌肠即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是彻底清除肠道内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前做肠道准备。 杨苗杨建敏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清洁灌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灌肠的清洁度对外科手术及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可预防盆腔手术时大便排出污染手术区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本文结合大量临床案例,浅析清洁灌肠的注意事项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清洁灌肠;护理措施;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231-02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或由肠道供给药物和营养,以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清洁灌肠即反复多次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是彻底清除肠道内粪便,为直肠、结肠检查和手术前做肠道准备。清洁灌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灌肠的清洁度对外科手术及手术视野的清晰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可预防盆腔手术时大便排出污染手术区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清洁灌肠的因素及对应的护理措施,现对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196例行清洁灌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影响清洁灌肠的因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肛肠科2014年1月至2014年06月196例清洁灌肠患者。其中男113例,女83例。年龄在3岁~82岁之间,平均年龄53.3岁。肠镜检查72例,混合痔46例,肛周脓肿39例,肛瘘21例,肛裂18例。灌肠液为0.1%~0.2%的肥皂液,操作方法均遵照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1.2 方法 对选取的1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病情、饮食情况、年龄、心理因素、肛管的型号材质、肛管的润滑度、肛管插入深度、灌肠液的温度及量、患者的体位、患者的耐受度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2.结果 本组196例患者,在操作过程,灌肠液外溢12例;其中插入过浅4例,插入不顺利3例,患者耐受性低5例,体位不适宜4例。通过合理改进,均顺利完成清洁灌肠,未影响手术过程、检查及治疗,未增加术后并发症。 3.讨论 现对以上案例中影响清洁灌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3.1 患者病情及饮食情况 一般情况下,便秘患者较大便正常患者清洁灌肠费力,因便秘患者排便困难,大便量多。质地硬,不容易溶解,与平时饮食情况及排便习惯有关,因此,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勿久蹲,排便时勿看书报及玩手机。灌肠前三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前一天进流质饮食,多饮水,以减少大便的生成及软化大便的作用。 3.2 患者的年龄 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温度感知觉差,灌肠时液体容易外溢,在灌肠过程中,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听取患者主诉,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脉速过快、大汗、腹疼剧烈时应立即停止灌肠,通知主管医生。为小儿患者灌肠时,要多鼓励孩子,消除恐惧心理,增加自信心。 3.3 患者的心理因素 因灌肠要暴露患者的隐私部位,及病痛的折磨,所以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羞涩、紧张、恐惧心理,甚至担心灌肠会有副作用。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详细解释灌肠的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说明灌肠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及良好的肠道准备对手术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等。关心患者,关闭门窗及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保护患者隐私,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心情,如有不适及时告知。 3.4 肛管的材质型号 肛管的材质型号粗硬造成插管时肛门皮肤粘膜损伤,肛门括约肌痉挛,插管困难。在插管前应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年龄选择合适型号及材质软硬适中的肛管。(成人选用一次性硅胶肛管4.67mm(14F))插管时叮嘱患者深呼吸放松心情,积极主动配合插管。 3.5 肛管的润滑度 操作前用液体石蜡棉球充分润滑肛管及肛周皮肤,减少肛管对皮肤的摩擦,动作轻柔,不能强行插入。避免造成皮肤粘膜水肿及出血。 3.6 肛管插入深度 肛管插入的深浅直接影响灌肠液的量,插入深度过浅时,因肛门括约肌皮肤敏感,灌肠液刺激时容易产生便意,影响灌肠效果,插管前应排尽管内气体,防止气体进入直肠,顺应肠道解剖,勿用力,以防止损伤粘膜,可缓缓插入2~3cm,待灌肠液流入,肛管变软时再缓缓插入,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正确的插入深度是成人7~10cm ,儿童4~7cm。老年患者肛门括约肌松弛,常规插入深度刺激比较敏感的直肠部位,容易引起液体外溢,在操作中采用较细的肛管,插入20cm深度到达乙状结肠部位,可有利于保留液体以充分软化粪便,提高灌肠效果。 3.7 灌肠液的温度及用量 灌肠液温度过低,引起肠道痉挛,腹压增加,影响灌入液体的量,严重者可出现腹疼及肠道出血。临床操作中,严格掌握灌肠液的温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病人排便、排气。也可借输入的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进行治疗的目的。 小儿常用灌肠液:10%水合氯醛、开塞露、蒙脱石散、吲哚美辛、退热方 1、10%水合氯醛常用于MRI检查儿童,MRI检查需要患者制动、安静,由于MRI 检查时间长、噪声大,患儿对周围环境和仪器陌生,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大多数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不能配合检查。水合氯醛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且起效快,持续时间长,通常服药后10?20min患者即可入眠,持续6?8h,醒后无不适感。 2、开塞露是一种润滑剂,其成分主要是由甘油和其他辅助药物组成。临床上 通常运用开塞露刺激肠壁引起排便反射来协助排便。开塞露为缓泻药类非处方药品,能润滑并刺激肠壁,软化大便,使其易于排出。 3、蒙脱石散是很细的粉末,不溶于水,口服或灌肠后能均匀地分布到整个肠 腔表面,可以吸附病原体,使之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还能恢复小肠的正常蠕动,修复被损坏的肠细胞等,所以对急、慢性腹泻都有很好的效果。临床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急、慢性腹泻,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等有极强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对消化道黏膜还具有很强的覆盖保护能力,修复、提高黏膜屏障对攻击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思密达蒙脱石散一般是不吸收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便秘的发生。由此也可以知道,思密达蒙脱石不存在依赖性。 4、吲哚美辛又名消炎痛,具有显著的清热、消炎、抗风湿作用。吲哚美辛可 有效抑制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而产生解热作用。以消炎痛研细粉末和水保留灌肠,可退高热,以中药水煎制成退热方灌肠,药物可通过肠道直接被吸收,可辅助退高热。 小儿灌肠的注意事项: 1、灌肠前对家长及患儿进行心理疏导,解释灌肠目的、注意事项,以及物品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灌肠法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法 1、目的 ⑴解除便秘、肠胀气。 ⑵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⑶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⑷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评估 ⑴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情况。 ⑵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排便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 ⑶患者心理状态及对灌肠的理解、配合程度。 ⑷患者肛周围皮肤、黏膜情况。 3、操作程序 ⑴素质要求(衣帽、仪表、态度) ⑵洗手、戴口罩 ⑶准备用物 按医嘱备灌肠液、弯盘、肛管(18~22号)、灌肠筒(一次性灌肠袋)、1000ml 量杯、润滑油、止血钳、手纸、水温计、搅棒、一次性尿布、输液架、便盆、手套。 ⑷按医嘱配灌肠液 ①一般为0.1%~0.2%肥皂水或生理盐水(温度39~41℃,降温用28~32℃)。 ②液量:成人500~1000ml,儿童200~500ml。 ⑸二人对查

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 ①查对患者床头牌,呼唤患者姓名。 ②向患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并嘱患者排尿。 ③关闭门窗,遮挡患者。 ④将枕头稍移向操作者,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脱裤至膝部(用棉被覆盖病床准备患者胸、背及下肢)。暴露臀部,臀部稍移至床沿,将双膝屈曲。高龄者可取仰卧位(臀下垫便盆)。 ⑤臀下垫一次性尿布。 ⑥调节输液架的高度(患者肛门至灌肠筒内液面40~60cm)。 ⑦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前端放置弯盘内(如灌肠袋已连接肛管,可将肛管放于灌肠袋内)。 ⑧备4块卫生纸于尿布上。 ⑺灌入 ①戴手套。 ②取卫生纸涂凡士林润滑肛管前端10~15cm。 ③将肛管尾端与橡胶玻璃接管衔接(冲洗袋已连接)。 ④排除管内气体(排气时将液体至于弯盘内),夹紧肛管。 ⑤左手取一卫生纸分开臀部,暴露肛门。 ⑥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持肛管按解剖特点轻轻插入直肠(即先向前,再向后)7~10cm,小儿约4~7cm。 ⑦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松开止血钳,使溶液缓缓流入。 ⑻观察 ①控制流速,观察患者的反映。

护理操作 灌肠技术(含一次性灌肠袋)09.12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工号工作时间学历得分 考核日期监考教师

相关理论知识: 1. 灌肠液的种类和浓度: (1)遵医嘱。 (2)大量不保留灌肠常用0.1~0.2%的肥皂液或生理盐水。 (3)保留灌肠:①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②抗肠道感染时常用2%小檗碱,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 (4)肝性脑病禁用肥皂液灌肠。 (5)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2. 灌肠液的量: (1)不保留灌肠:成人每次用量为500~1000 ml ,小儿200~500ml (2)保留灌肠:<200ml 3. 灌肠液的温度: (1)大量不保留灌肠:39~41℃ (2)保留灌肠:38℃ (3)降温:28~32℃ (4)中暑:4℃ 4. 灌肠时的体位: (1)不保留灌肠:一般取左侧卧位,该姿势使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不能自我控制排便的患者可取仰卧位。 (2)保留灌肠: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部位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 5. 灌肠时肛管插入深度及液面高度: (1)不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7~10cm,一般病人大量不保留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高于肛门约40~60cm。 (2)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为15~20cm。 6. 灌肠液保留时间: (1)不保留灌肠:5~10分钟(少量保留10~20分钟)。 (2)保留灌肠:1小时以上。 7. 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 8. 灌肠后记录:灌肠后排便一次记录为1/E,灌肠后无排便记为0/E。 9. 其他: (1)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病人,排便失禁者不宜作保留灌肠。 (2)肠道抗感染药物以睡前灌入为宜。 (3)灌肠中观察: ①病人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嘱病人张口深呼吸,以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高度或减慢流速。 ②液面不降,可转动肛管。 ③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处理。 ④无法进行语言交流的患者(如应用呼吸机等),注意患者的肢体语言,并有意识的进行询问。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规范 一、操作目的 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感染。 二、评估要点 评估患儿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及耐受程度、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三、物品准备 1、治疗盘内:治疗巾内备注洗器及肛管(根据患儿年龄选择不同型号的肛管)、血管钳、弯盘、润滑剂、棉签、卫生纸、一次性防水垫单、水温计、一次性清洁手套、小垫枕、手消毒剂; 2、根据医嘱准备灌肠溶液:10%水合氯醛或者其他抗生素溶液10-20 毫升;温开水2-5毫升; 3、其他:输液架、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酌情备便盆、便盆巾。 四、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 2、核对床号、姓名、住院号,评估患儿,协助患儿先排便。 3、洗手,戴口罩。 4、根据医嘱取灌肠溶液进行配置,测量溶液温度38℃。 5、酌情整理治疗台,再次洗手。 6、备齐用物携至床边,再次核对。 7、协助患儿脱去裤子,取仰卧位,将小垫枕垫于患儿臀下,使

臀部抬高10cm,解开尿布,如无大小便,可用尿布垫在臀部和便盆之间。 8、置垫单于臀下,患儿臀部放于便盆宽边上,双膝屈曲,约束固定患儿,适当遮盖患儿保暖。 9、再次核对,戴手套,注洗器抽吸药液,连接肛管,排气夹管。 10、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1、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年长配合患儿指导作深呼吸,置入后固定肛管,松开血管钳缓慢注入药液,护士一手持肛管,同时观察灌肠液下降速度及患儿情况。注入完毕后再注入温开水 2-5ml。润滑灌肠管前端(婴儿 2.5-4cm,幼儿 5-7.5cm)。 12、抬高肛管尾端,待液体全部注入后,用卫生纸包裹后拔出肛管,清洁肛门。 13、撤出治疗巾及小垫枕,脱去手套。 14、协助患儿平卧,合作患儿嘱尽量忍耐保留药液数分钟后再排便,如果患儿不配合,可用双手夹紧患儿两侧臀部。家长行相关知识宣教。 15、再次核对。协助排便,擦净臀部,取下便盆,包好尿布,整理床单位。 16、核对清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 17、操作速度:完成时间 20 分钟以内。 五、指导要点 1、灌肠过程中,患儿有便意,指导患儿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

浅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浅析小儿肠套叠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6-05-26T11:28:01.6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5期作者:车玉莹崔莹莹贾丽玲王爽[导读]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尽早发现肠套叠、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 15007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套叠患儿的有效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2009年1月~2014年10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65例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或(和)手术前后的护理过程。结果 48 h内经空气灌肠复位治疗,115例复位成功,成功率75.7%;37例转手术治疗,其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手术治疗共50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及时、有效的护理对于尽早发现肠套叠、保证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手术 小儿肠套叠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是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内,引起的小儿急性肠梗阻。2岁以下多见,尤其是4~10个月婴儿更多见。临床上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腹痛、血便、呕吐和腹部肿块等,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造成肠穿孔和肠坏死等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威胁[1,2]。本科2009年1月~2014年10月共收治肠套叠患儿165例,现将肠套叠患儿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65例患儿,①年龄分布:男90例,女75例,年龄4个月~6岁,其中2岁以内134例(81.2%);②临床表现:均有阵发性哭闹、腹胀腹泻,伴有呕吐148例,腹胀138例,便血110例,触及腹部肿块95例;③病程:最短的1.5 h,最长的76 h,平均病程1 2.5 h;④确诊方法:所有病例都经过腹部B超或下消化道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1.2 治疗方法 1.2.1 空气灌肠复位病程在24~48 h,全身情况良好,空气灌肠复位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措施。在X光室,实行肠套叠复位治疗,患儿取左侧卧位,用石蜡油润滑气囊导尿管和肛门周围,自肛门气囊导尿管轻轻插入7~10 cm,用20 ml注射器给气囊注入15~20 ml生理盐水,将气囊导尿管卡住肛门。然后进行空气灌肠,先从5~8 kPa压力开始,逐渐增加压力,每次增加的压力为1 kPa。复位时灌肠压力维持在10~14 kPa。对一些难以复位的患儿可重复上述灌肠2~3次。 1.2.2 手术治疗对于确诊比较晚,超过48 h,伴有脱水及中毒,或腹部异常膨胀等,情况比较重的病例,或经空气灌肠复位1~2次后,仍治疗无效的病例,采用剖腹手法复位术或肠切除肠吻合术。 2 结果 采用空气灌肠复位治疗的152例患儿中115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成功率75.7%;37例转手术治疗,其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手术治疗共50例;无一例死亡病例。 3 护理 3.1 灌肠复位前护理 3.1.1 病情观察肠套叠的三大典型临床症状是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患儿突然哭闹不安,呈阵发性发作,间隔5~10 min或数分钟,面色苍白或呻吟或烦躁,哭闹后不久呕吐,果酱样便血等表现。由于肠套叠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患儿又缺乏表达能力,检查时不合作,如果对呕吐,腹泻的患儿的病情不仔细观察,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菌痢。本组病例中有1例因为早期误诊,病程超过72 h失去行空气灌肠复位的机会而直接手术治疗的。因此,对于有阵发性哭闹、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上述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早期诊断、治疗肠套叠。 3.1.2 心理护理由于患儿阵发性哭闹、烦躁不安等,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所以家属心情焦虑、急躁,迫切要求得到最佳治疗和护理。护士应主动向家属讲解病情,介绍空气灌肠复位和手术的目的、重要性等知识。护理操作时做到稳、准、轻、快、冷静。解除患儿家属心理顾虑,树立对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3.1.3 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药肠套叠的患儿由于呕吐、腹胀、血便等,极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中毒、休克。所以要用留置针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抗休克,同时应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等。术前使用阿托品进行解痉,并配合使用镇静剂,可解除回盲部和套鞘部组织水肿痉挛,提高整复成功率[3]。因此术前常规进行肌内注射阿托品痉解治疗,肌内注射巴比妥类药或异丙嗪镇静剂,以免躁动。待其安静后再行空气灌肠复位。 3.2 灌肠复位后的护理 3.2.1 体位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腹部肿块消失,患儿很快入睡。在未完全清醒时,取去枕平卧位,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后采取低半卧位体位。 3.2.2 临床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空气灌肠复位后正常情况:患儿常常迅速停止哭闹,患儿面色红润,安静进入睡眠状态;腹胀明显好转,腹部触诊原有肿块不再触及,可有少量黑便排出。术后8~24 h肠道功能恢复后,可进流食。如患儿体温升高,应及时处理,避免因高热惊厥;如患儿突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腹胀高度膨胀,有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提示有肠穿孔的可能,应及时向医生汇报病情。本组病例中有1例空气灌肠复位出现肠穿孔现象,就因及时发现,早期手术而未导至严重后果。 3.3 手术后护理 3.3.1 手术后的一般护理①全身麻醉护理: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的变化;持续低流量吸氧。②监测体温变化:术后3~4 d每天测体温4次,如体温38.5℃以内物理降温,如超过38.5℃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③胃肠减压和引流管护理:牢固固定胃管和引流管,保持胃管和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和打折,防止患儿自行拔出。严密观察胃液和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的变化。④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每日做口腔护理2次。 3.3.2 手术后的腹部观察和护理手术方式:早期病例无肠坏死者,手法复位;手法复位困难,已有肠坏死者,行肠切除吻合术。因此,术后要严密观察和护理腹部。

灌肠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灌肠技术 评分标准标 准 分 姓名 准备人员: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3 操作流程用物:1、治疗盘内放灌肠筒一套、肛管(24号-26号)、弯 盘、血管钳、另备量筒、水温计、润滑油、棉签卫生纸、尿 垫、治疗巾。2、便盆、输液架、屏风。3、按医嘱准备灌肠 溶液(常用溶液:0.1-0.2%肥皂液或生理盐水)500-1000ml, 温度39-40摄氏度(降温使用28-32摄氏度,中暑时用4摄 氏度)。 5 患者及环境:评估患者的年龄、意识、情绪及配合程度,有 无官场禁忌症;关门窗,放下窗帘或屏风遮挡患者。 5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告知目的及注意事项,指导患 者配合;嘱患者先排便。 7 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 5 3、协助患者脱裤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靠近床沿,将尿 垫垫于臀部下。 5 4、核对医嘱,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 40-60cm。 5 5、弯盘至臀旁,连接灌肠筒管道及肛管,排尽管内空气,用 止血钳夹闭肛管,放于弯盘内。 5 6、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一手分开病人臀部暴露肛门,一 手将肛管自肛门轻轻插入7-10cm,妥善固定肛管。 10 7、松开止血钳,使液体缓慢注入,观察病人反应及液体流速。 如遇液体流入受阻,可稍移动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块阻 塞。灌肠过程中患者有无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适 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 5 8、待溶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放入弯盘内。 5 9、用卫生纸清洁肛周,嘱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5至10分 钟再排便。 5 10、对不能下床者提供便盆。观察排出大便的量、颜色、性 质及排便次数。清理用物、脱手套。 5 1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开窗通风。 5 12、整理用物,按要求处置。洗手,做好记录。 5

标准版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准 1.核对医嘱:核对医嘱0.5、患者床号0.5、姓名0.5、灌肠目的0.5。 2.操作者自身评估与准备:着装整洁0.5、洗手0.5、戴口罩0.5,对患者病情熟悉0.5,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隔离措施1。 4.用物评估与准备:用物准备齐全1,灌肠溶液不超过200ml1,灌肠液温度38℃1,肛管(20号以下)1,根据需要备屏风1,输液架1。【治疗车内备50Ml注射器,弯盘1个,石腊油棉球杯1个,水温计、手套、一次性中单、治疗卡、手纸】灌肠溶液镇静、催眠用10%水合氯醛,剂量按医嘱准备1:抗肠道感染用2%小檗碱1,0.5-1%新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溶液1。

保留灌肠技术操作要点 一、操作项目定义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 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粘膜情况。 三、操作要点 保留灌肠 (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 (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 (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 (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 (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 (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 四、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五、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吸收。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肠道抗感染的方法以晚上睡前灌肠为宜,因为此时活动少,药液易于保留吸收,达到治疗的目的。 2. 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黏膜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 一、腹泻 【发生原因】 1、心理因素:病人因担心、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精神紧张,插管时致使肠道痉挛。 2、灌肠时对肠道粘膜的机械性刺激。 3、灌肠后病人不能忍受灌肠液的药物性刺激。 【临床表现】 腹痛、肠痉挛、疲乏或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增多,且粪便稀薄或不成形呈液体状。

灌肠技术试题

灌肠技术试题 [A型题] 1.肛管排气一般取: A.右侧卧位 B.半坐卧位 C.左侧卧位 D.强迫卧位 E.头高脚低位 [答案]C 2.对慢性菌痢患者,用2%黄连素溶液灌肠时,下述哪项不妥: A.于晚上睡前灌入 B.药量<200ml C.病人取右侧卧位 D.肛管插入肛门15~20cm长 E.嘱病人保留l小时以上 [答案]C 3.为伤寒患者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其灌肠液量及液面与肛门的距离是:A.1000ml,不超过50cm B.1000ml,不超过30cm C.500ml,不超过20cm D.500m1以内,不超过30cm E.500ml以内,不超过40cm [答案]D 4.需行直肠造瘘术者,作肠道准备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方式: A.通便灌肠 B.小量不保留灌肠 C.保留灌肠 D.清洁灌肠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5.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选用的溶液是: A.“1,2,3”溶液 B.生理盐水 C.温开水 D.50 %硫酸镁 E.第一次用肥皂水,以后用生理盐水 [答案]E 6.需行直肠造瘘术者,灌肠时的溶液温度是:

A.39℃~41℃ B.42℃~43℃ C.28℃~32℃ D.26℃~30℃ E.4℃ [答案]A 7.下列灌肠的卧位正确的是: A.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右侧卧位 B.慢性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C.阿米巴痢疾患者取右侧卧位 D.清洁灌肠取头高足低位 E.大量不保留灌肠取半坐卧位 [答案]C 8.下列情况可实施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病人是: A.中暑病人 B.心肌梗死病人 C.急腹症病人 D.消化道出血病人 E.妊娠早期病人 [答案]A 9.下列哪些不是大量不保留灌肠的适应症: A.为便秘者软化、清除粪便 B.急腹症病人的肠道准备 C.腹腔手术前的准备 D.分娩者的肠道准备 E.为高热病人降温 [答案]B 10.保留灌肠时,肛管插入肛门长度约: A.7~10cm B.15~20cm C.21~24cm D.10~14cm E.12~14cm [答案]B 11.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如溶液流入受阻,应采取的措施是:A.拔出肛管 B.可稍转动肛管 C.将肛管往前插入少许 D.嘱患者转换体位

灌肠操作评分标准

三十二、灌肠法评分标准(标准分100分) 科室:姓名:考核时间:得分: 程序规范项目分值评分标准扣分得分 操作前准备20 分1.仪表端庄、着装整洁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2.核对医嘱、治疗单(卡) 5 未核对扣5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3.评估:(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 排便情况。(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 得患者配合 6 未评估扣4分,评估不全一项扣2分,未解 释扣2分 4.洗手,戴口罩 2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5.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放止血钳、石蜡 油、弯盘、棉签、卫生纸、橡胶单和垫巾、 输液架、水温计、便盆、必要时备屏风, 灌肠液及液量遵医嘱,药液温度:39~ 41℃ 5 少一件或一件不符合要求扣1分 操作流程60 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 3 不核对扣3分,核对不全一处扣1分 2.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配合,关闭门窗、 遮挡患者 3 未告知扣3分,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3.根据病情及病变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 (常用侧卧位),将裤腿退至膝部,臀下 垫橡胶中单和垫巾,弯盘置于臀边。盖 好盖被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4.将灌肠袋挂于输液架上,液面与肛门距 离40~60cm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5.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出管内气体, 用血管钳夹紧管子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6.分开臀部,露出肛门,将肛管轻轻插入 直肠7~10cm 10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7.一手固定肛管,另一手松开血管钳,使 溶液缓慢流入 8 不用手固定肛管扣2分 8.观察液面下降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安 慰患者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9.药液注入完毕,夹闭肛管用卫生纸包住 肛管,轻轻拔出置于弯盘内,擦净肛门, 协助患者平卧,尽可能保留10~20min 后再排便。不便下床者,给予便器 6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2分 10.询问和观察患者反应,告知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和用 物,致谢 3 一处不符合要求扣1分 11.洗手 1 未洗手扣1分

新生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新生儿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目的 1、刺激肠蠕动,软化、消除下部肠道的内容物,清洁及缓解腹胀。 2、促进胎便早日排出,减轻黄疸。 二、物品准备 20ml或10ml注射器2具、肛管2根、弯盘、一次性薄膜手套、石蜡油棉球、温生理盐水100ml、干净尿布湿2块、鞣酸软膏、纸巾等。 三、操作步骤 报告:(我是NICU护士×××,我操作的项目是新生儿清洁灌肠术,现物品准备完毕,是否开始,请您指示?是!)→洗手(六步洗手法)戴口罩→取医嘱本核对治疗单→检查肛管、一次性注射器(名称、有效期、挤压)→口述:请二人查对→推车入病房→取治疗单查对药品、床号、床头卡姓名、手足圈→免洗液洗手→开暖箱小门→协助患儿取左侧卧位或平卧位,解开尿布湿垫于臀下→取注射器抽取温生理盐水5-10ml连接好一次性肛管并用石蜡油棉球润滑前端置治疗盘中备用→操作者戴上薄膜手套一手分开患儿臀部,露出肛门,一手将导管缓慢插入肛门4-5cm→缓慢注入生理盐水→吸出液体弃于弯盘中→反复重复操作(按每次5-10ml注入和吸出,反复进行冲洗,直至抽出液中不见粪块为止)→术毕,反折导管迅速拔出→用纸巾在肛门处轻轻按摩→涂擦鞣酸软膏做好臀部护理→更换尿布湿→协助患儿取舒适体位→关闭暖箱小门→再次查对床号、姓名、手足圈→观察洗出液颜色、性质及观察患儿有无不良反应→整理用物→洗手→记录于新生儿护理记录单中。 四、应知应会 1.灌肠液的选择? 答:根据灌肠目的选择不同溶液:清洁灌肠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0.1%—0.2%肥皂水,温度为39—41℃,降温灌肠时常用冷生理盐水,温度28—32℃,镇静时可用10%水合氯醛,治疗肠道感染时可用2%黄连素或0.5%—1%新霉素等,用量遵医嘱。 2.灌肠的禁忌症?

小儿灌肠

摘要】综述小儿保留灌肠的临床护理进展,内容主要为肛管的改良、插入深度、灌肠液的选择及灌肠前后的体位安置等。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关键词】儿童;保留灌肠;护理;综述文献 保留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1]。保留灌肠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技术和给药途径,因其操作简便,起效快,对患儿无伤害,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患儿、家长的欢迎。现就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作用。 1 肛管的改良 经临床应用发现,橡胶管存在以下缺点:①管径粗,插管阻力大,刺激性强,导致患儿疼痛而不配合造成插管失败。②管壁透明度小,观察难度大。③管径粗致管腔内残留药液多,剂量难以精确。④反复使用,易致医院感染。鉴此,刘玉华等[2]研制出一种新型灌肠管,即用一次性输液管,剪掉针头,用乙醇灯烤尾端片刻,使其黏合成钝圆形盲端,再在盲端剪3~4个侧孔,孔直径2.0 mm,消毒后即成;李翠萍等[3]用一次性头皮针剪去针头,接一次性注射器给小儿灌肠;陈玉敏[4]用一次性导尿管代替肛管给患儿灌肠;王爱英等[5]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给婴幼儿灌肠,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腹泻不止的患儿,陈海燕等[6]采用气囊导尿管为患儿灌肠,可以防止药液立即泻出,使药物在肠内保留一定时间。以上改良后的灌肠管均为硅胶管,管径细、质地软、前端圆滑、透明易观察、刺激性小,克服了传统橡胶管的缺点,减轻了患儿痛苦。 2 灌肠管插入的深度 小儿灌肠插入深度为7~10 cm[4],也有报道为10~12 cm[]或10~15 cm[]。根据小儿直肠肛门局部解剖特点,10岁以后增至成人长度,而乙状结肠变化不大,平均长度为38.0 cm。刘敏等[11]将90例1~2岁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10 cm)肛管前端仅达直肠,药液只能达到直肠下段,可直接刺激直肠引起排便反射,致使药液在肠内保留时间短,显效时间长,无效率为20.0%;B组(~15.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下段,单位时间内灌肠流入直肠的液量减少[12],避免了液体直接进入直肠引起排便反射,可使药液在乙状结肠内保留15 min 以上,显效时间短,无效率降低(16.6%);C组(~20 cm)肛管前端已达乙状结肠中段,因结肠容量大,引起便意的机会少,疗效高,无效率为零。说明肛管插入15~20 cm效果最好。 3 灌肠液的选择 3.1 温度 灌肠液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药物吸收[13]。据报道,灌肠液38.0℃与肠腔温度比较接近,可减少药液对肠道的刺激,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吸收[12]。若用于降温,灌肠液的温度应为28.0~32.0℃[1]。若患儿体温高于38.5℃,则用室温下或4.0℃的灌肠液灌肠降温[4]。灌肠液传统的保温方法是将药液浸泡在温开水中加热,此法在天冷时升温太慢,且不宜保温。而采用电热恒温水温箱保温,保持药液能以38.0℃的恒温灌肠,操作简单,效果好。 3.2 灌肠液种类 3.2.1 高热及高热惊厥:①高热患儿。高热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中最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正盛邪实、邪正相争的表现。近年来,用中药煎剂或合剂给患儿灌肠退热取得显著疗效。如大黄煎水为85例高热患儿行保留灌肠,1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72.9%,2 d内体温降至正常达100%[9],且体温不再反弹。又如取柴胡20 g、青蒿20 g、大黄20 g、野菊花20 g、钩藤15 g、芒硝30 g、白茅根30 g、竹叶10 g、甘草10 g配制成浓缩液,对外感发热的181例患儿,先予100~200 ml清洁灌肠,5 min左右排便后臀部抬高10 cm,再予20~50 ml高位保留灌肠,2~3次/d,结果总有效率为88.2%[14]。刘爱敏[15]自拟热速停为高热症患儿灌肠,即取热速停水煎2次取汁,混合后浓缩至100 ml,分装入灌肠袋内,每袋20 ml;患儿先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继用热速停高位保留灌肠,取得显著效果。以上3剂中药灌肠液,均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灌肠技术操作规程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 应扣实 项目实施要点得得 分分分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举止文雅,洗手,戴口罩。 5 (2)物品准备:治疗盘内:一次性灌肠筒、大量杯盛灌 操作准备10分肠液、水温计、一次性中单、液体石蜡、血管钳,弯盘、5 油布、治疗巾、卫生纸、便盆及便盆布。另备输液架,屏 风。 (1)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便情况,肛周皮肤黏膜情况。 5 评估患者10分 (2)向患者解释灌肠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5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查对,请无关人员离开,关闭门窗,屏风遮挡病人,嘱患者排尿,做好操作前的告知及7 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2)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裤子退至膝部,双膝屈曲,移臀部至床沿,将一次性中单垫于臀下,弯盘置臀旁,盖8 好被子,只暴露臀部。对不能自行排便的病人,可取仰 卧位。 (3)戴手套,打开灌肠筒外包装,关闭调节器,将灌肠液倒入灌肠筒内,挂灌肠筒于输液架上,液面距肛门8 40-60cm,连接肛管,打开调节器放入少量液体,排尽管 内空气,用血管钳夹紧橡胶管。 (7)取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肛管前端。 2

操作要点65分 (8)查对,左手分开臀部显露肛门,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然后左手固定肛管,右手打开血管钳, 使溶液缓缓流入,并观察反应。如溶液流入受阻,可移动15 或挤压肛管,检查有无粪块阻塞。如患者有便意,指导患 者做深呼吸,同时适当调低灌肠筒,减慢流速。 (9)待溶液将要灌完时,关闭调节器,用卫生纸包住肛管,快速拔出连同灌肠筒一起放入污物桶。擦净肛门,嘱10 患者平卧,尽可能忍耐10min后再排便,以利于粪便软化。对不能下床者,应给予帮助。 (10)帮助患者穿裤,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5 查对。 (11)打开门窗,撤去屏风,倒掉粪便,分类整理用物, 10 洗手并记录灌肠结果。 (1)灌肠过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导患者做深呼吸,同时 5 适当调低灌肠筒的高度,减慢流速。指导患者10分 (2)指导患者如有心慌、气促等不适症状,立即平卧, 5 避免意外的发生。 提问5分目的及注意事项 5 1(目的: (1) 为手术、分娩或者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 (2) 刺激患者肠蠕动,软化粪便,解除便秘,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 (3) 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4) 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2(注意事项: (1) 注意为患者保暖,维护患者隐私。 (2) 掌握好灌肠液的量、温度、浓度、流速和压力。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

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3-09-17T10:23:39.2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胡春萍 [导读] 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尿量、大便性状、次数及量,有无呕吐,观察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的表现。 胡春萍(钦州市钦北区妇幼保健院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观察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住院治疗的60例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病毒、对症补液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观察两组患者儿疗效。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6.7%,实验组有效率96.7%,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护理操作安全简单,且娴熟的操作,护患沟通对治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儿腹泻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241-02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本病起病急,进展快,容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危害患者儿的健康,且本病多合并呕吐,口服困难。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疗效及护理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科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间住院治疗的60例小儿腹泻患儿,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个月至4岁,发病时间1~3天,大便均为不成形稀烂水便,蛋花汤样,无脓血,5~10次/天,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用蒙脱石散保留灌肠。剂量:1岁以下每次1.5g,1~3岁每次2g,3岁以上每次3g,每天1~2次,加入生理盐水20ml混匀。 1.3 疗效判定 显效:治疗72小时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小时大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1]。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两组总有效率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比较,x2=6.4699, P<0.05,总有效率比较,x2=6.45,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实验组 30 23 6 1 96.7 对照组 30 15 8 7 76.7 3 护理 3.1 饮食护理 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急性期可减少喂奶次数,以减轻患儿胃肠道负担,严重者伴呕吐可暂禁食4~6小时不禁饮,少量多次喂糖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病情好转后逐渐从流质到半流质,再到软食过渡,忌生冷、油腻及不洁食品。 3.2 保护环境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温度24~26℃,湿度50~60%。护理患儿前后要洗手,便盆、生活用品分类消毒,桌面每日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防止交叉感染。 3.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意识、生命体征、皮肤弹性、尿量、大便性状、次数及量,有无呕吐,观察有无酸中毒及低血钾的表现。 3.4 保留灌肠的护理 3.4.1 心理护理 患儿年龄小,发病突然,对保留灌肠不是很配合,操作前可采取听音乐或用语言、手势等暗示、诱导患儿,使患儿情绪安静,同时应耐心向家属说明保留灌肠的目的及效果,取得患儿家属信任及配合,并协助家长让患儿排净大小便。 3.4.2 操作时的护理 灌肠液温度39~41℃,药液完全溶解后吸入20ml注射器,连接合适的一次性肛管,排气后放在治疗盘中备用。将用物携至患儿床旁,患儿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20度,润滑肛管前端轻轻插入肛门,缓慢推注药液,而后拔出肛管,紧捏双臀防止药液外流,使药液保留20~30分钟。 3.5 臀部护理 由于腹泻频繁,患儿臀部皮肤经常处于大便腐蚀的状态,腹泻时大便呈酸性或碱性,含有大量肠液及消化酶,容易发生肛周皮肤糜烂[2]。应指导家长在患儿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再涂以油类药膏,使用透气好的尿布,禁用爽身粉,若出现糜烂、渗液,可局部吹氧干燥后涂百多邦。 4 讨论 小儿腹泻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轮状病毒可使小肠绒毛缩短,破坏粘膜细胞结构,使肠粘膜回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受损,肠液在肠腔内积聚而发生腹泻。 蒙脱石散具有层纹状结构和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有固定、吸附作用;对消化道粘膜有覆盖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