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然而长期以来,在煤炭资源立法、执法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使煤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本文在列举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从法律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广泛,总量丰富,储量居世界前列,且煤类齐全、煤质优良。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构成中占了76.4%的比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 同时又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从煤中可以提取200多种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在未来新能源大规模利用之前,煤炭将是支持我国能源供应的国内主要品种,是我国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但是由于我们对煤炭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不合理开采造成资源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

煤炭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一旦采完也就消失了,在短时间内不能再生,这种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煤炭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存的重要意义。然而煤炭开采中采富弃贫、采主弃副的现象普遍存在,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屡禁不止,给煤炭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

有关专家按照各类煤矿产量加权平均的方法,对煤矿的矿井回采率进行了估算,目前全国煤矿矿井回采率仅在30%左右,与国外矿井回采率最高为85%相比,相差悬殊。以煤炭资源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山西省为例,“矿井回采率加权平均为38.7%,由于采矿方法落后, 机械化程度不高(国有重点煤矿98%以上,地方国有煤矿20%,乡镇煤矿低于10%),科技含量低,管理跟不上,造成厚煤层采不全,中厚煤层回采率低,薄煤层(0.7m~1.4m占全省煤炭总量的12%~18%)弃采, 每采1吨煤, 就要付出6吨~8吨煤储量的代价。”

(二)不合理开发利用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负面影响

尽管我国在《环境保护法》、《矿产资源法》等法律中都对矿山环境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就目前情况看,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仍十分严重。“一是井工开采造成地表塌陷,露天开采挖损土地;二是造成水资源的流失与污染;三是污染大气环境。同时,我国煤炭利用产生的污染也十分严重,我国85%的煤炭直接用于燃烧,致使我国成为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煤炭燃烧排放大量的SO2, 已造成我国30%的国土面积受酸雨的影响。”

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观念、政策、法律、技术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观念原因

煤炭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我国的煤炭储量丰富,使人们对我国煤炭资源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错觉。再就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作为一次能源的煤炭与二次能源的电力相比,其价格相差很大。“2002年美国的终端售电单价为7.2美分/千瓦时,而电煤的平均到厂成本是3.57美分/千瓦时,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1.97倍。而同期,我国终端的售电单价是59分/千瓦时,电煤平均到厂成本约为12分/千瓦时,售电单价是电煤单价的4.9倍,远高于美国1.97倍的水平,说明我国煤炭价格偏低。” ③电煤在电力价格中的比例关系,印证了我国煤炭价格与电力价格相比偏低的事实。正因此,人们认为煤炭资源是无价或廉价的。这种资源无价或廉价的错误认识,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

(二)政策原因

过去我们在对待经济发展问题上,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片面强调地方利益和经济指标的增长,只注重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形成了煤炭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长期以来,煤炭工业实行了“有水快流”的政策,对煤炭开发采取了“大、中、小型煤矿并举, 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煤矿迅猛发展,甚至失控,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这些小煤矿大多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仅10%,远远低于国家规定,这种“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国家宝贵的煤炭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三)法律原因

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最有力也最权威的管理手段是法律手段。但我国在煤炭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制宣传不够,执法力度不够,法律制度还不很健全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煤炭立法不完善。目前,我国煤炭立法是由法律、法规、规章等构成的。主要有《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煤炭、矿产管理部门制定发布的行政规章以及各地方人大和政府发布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存在的问题是:

(1)煤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合理。煤炭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国家对进入煤炭行业的企业要给予一定限制。我国对煤炭企业的设立实行许可原则,由煤炭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我国《煤炭法》第十八条(四)规定:“有符合煤炭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的矿山设计”。《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采矿权申请人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的资料(五)规定的“开采矿产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虽然都有环境保护的内容,但矿山设计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由哪个部门审批认定,是环境保护部门还是煤炭管理部门没有具体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再就是从《煤炭法》第十八条规定的开办煤炭企业的六项条件来看,条件低,不细化,使许多生产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小煤矿能够通过审批成立,从而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我国煤炭资源有偿使用的法律规定尚不健全,资源税费的征收不尽合理。

我国《矿产资源法》第五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第九条也规定:“国家实行采矿权有偿取得的制度”。但法律规定有偿取得采矿权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激励机制。对采矿权使用费,按照矿区范围的面积逐年缴纳,标准为每平方公里每年1000元的规定,也不尽科学。

《矿产资源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税是调节部分矿山企业的级差收益,鼓励企业间的平等竞争;矿产资源补偿费主要是对资源消耗的补偿,是矿山企业的…资源?成本,是调节矿产资源所有者和采矿权人之间的产权关系,是对已消耗的资源的货币补偿。煤炭属于矿产资源,是一种高耗竭性资源,矿产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这两种形式的费用的征收都是以销售数量或销售收入为计税和收费依据,不能真实反映煤炭作为矿产资源本身的价值,没有体现出煤炭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资源有偿使用的全部内涵,不利于提高资源回收率,也不利于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导致了煤炭资源的价值和价格相背离。

(3)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措施,保护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我国《煤炭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特殊煤种或者稀缺煤种,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 但是怎样进行保护性开采,采取何种措施保护,如哪些煤种属于特殊煤种或者稀缺煤种没有确定,没有建立稀缺煤种资源储备制度等使得保护乏力。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中“焦煤、肥煤、瘦煤等主要炼焦煤稀缺,据统计,全国肥煤资源量373亿吨,焦煤资源量695亿吨,瘦煤资源量445亿吨,三者仅占查明煤炭资源量的14%,优质炼焦用煤则更少。”③由于缺乏操作性强的措施,焦、肥、瘦煤等稀缺煤种得不到有效保护。

《矿产资源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采取合理的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

选矿工艺。矿山企业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应当达到设计要求。” 《煤炭法》第二十九条也规定:“开采煤炭资源必须符合煤矿开采规程,遵守合理的开采顺序,达到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煤炭资源回采率由国务院煤炭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资源和开采条件确定。”但这些规定随意性强,可操作性弱。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动态的、比较公平的量化的标准。这也正是造成煤炭资源开采回采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的原因之一。仅“1980年至2000年,全国煤炭资源浪费280亿吨。”⑤

《矿产资源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没有规定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煤炭法》虽然在第六十九条规定:“ 违反本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开采煤炭资源未达到国务院煤炭管理部门规定的煤炭资源回采率的,由煤炭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达不到规定的回采率的,吊销其煤炭生产许可证。”但由于没有统一的量化的标准,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往往是一句空话。2.煤炭资源保护的执法力度不够。在煤炭资源管理中存在审批不严、稽查不够的问题,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小煤窑屡禁不止。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关井压产”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01年5月国家经贸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大关井压产、总量调控力度确保煤炭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的通知》,加大关井压产力度,加快关闭国有井田范围内各类小井,特别是国有重点煤矿自办小井。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近几年已关闭的小煤矿,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查。但是随着近一两年来煤炭价格的上涨,小煤窑又死灰复燃。

3.煤炭资源保护法制宣传不够。我国《宪法》第九条规定:“ 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矿产资源法》第三条规定:“ 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煤炭法》第三条规定:“煤炭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地表或者地下的煤炭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但是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却没有得到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在许多人眼里,国家的资源好像是白给的,谁能挖到手就是谁的,根本不知道非法采矿要承担法律责任。(四)技术原因

煤炭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勘查工作有待加强,煤矿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程度低,采矿方法落后, 科技含量低,煤炭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低,洁净煤技术还有待推广。

三、我国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法律对策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这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和体制保障,也对环境资源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当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执行煤炭开发中“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的方针,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一)完善煤炭立法

1.严格实行煤炭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

建设高产高效集约化矿井,逐步取代小煤矿,减少煤炭资源浪费,是煤炭工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这就需要建立煤炭勘探、开发准入制度,提高煤炭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对开办煤炭企业条件的规定。对已有企业,要严格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条件,可以根据煤炭资源赋存情况和开发要求,增加对企业年生产能力、回采率的要求,将不符合条件的组织、个人拒之门外。对此有些地方立法已做出规定,如《山西省煤炭资源管理条例》第十条规定,开办煤炭企业年生产能力不得少于30万吨,开采零星资源

、极薄煤层及残采、复采的矿井,年生产能力不得少于3万吨;煤炭资源的采区回采率,开

采薄煤层不得低于85%,开采中厚煤层不得低于80%,开采厚煤层不得低于75%。2.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定

为了避免煤炭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应以预防为主。对煤炭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其作为煤炭企业设立和发放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的前置程序。我国已于2002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在《矿产资源法》、《煤炭法》中应对此做出相应规定。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3.完善现行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完善现行的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规定,资源税的课税数量应将核定回采率考虑在内,煤炭资源补偿费应以经过合理评估的煤炭价格作为依据,以此促进煤炭开发者提高回采率,并真实反映煤炭资源的价值,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资源税暂行条例》中对资源税的用途未作规定。按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97年修正)第11条的规定:“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国家预算,实行专项管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为了支持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国家应规定将征收的资源税费的一定比例用于煤炭科研项目的研究、科研成果的推广以及对企业的环保资助等。对此,可借鉴美国的做法。美国联邦政府对煤炭工业的扶持突出表现在为煤炭的研究和开发提供资金和为环保提供资助。在煤炭研究和开发方面,联邦政府主要是加强对洁净煤技术的扶持力度。在环保的资助方面,美国通过建立废弃矿山土地复田基金帮助采后煤矿的复田。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由于煤炭开采和利用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此外,为了推进煤炭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采用先进技术,超过核定回采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减交资源补偿费等。

4.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为了合理开采,保证后备资源,应明确划定煤炭国家规划区、重要经济价值矿区,确定特殊煤种和稀缺煤种,对特定煤炭资源实行战略性保护,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实施统一规划和保护性开采。对于以上特定资源的开采,必须经国家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省级政府批准,开采方案需组织专家论证,以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

5.煤炭法的修改还应注意与修改后的《刑法》、《行政许可法》的衔接问题。

新刑法已取消了类推,《煤炭法》第七十九条中关于“比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提法,显然不符合新刑法精神。应对类似条款进行修改。再如,对开办煤炭企业的审批、对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等规定都应当修改,使之符合《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二)加强煤炭执法

1.实行保证金制度。为了提高煤炭回采率,减少浪费,可以让煤炭开发企业交保证金,如果达到核定回采率,则退还。为了保护土地资源,《煤炭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因开采煤炭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塌陷、挖损,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供利用的状态;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为促使采矿者履行其义务,可以令其交纳土地复垦保证金。如“美国的《露天开采控制与复田法》规定:煤矿主在开采前须交纳复田保证金,保证金数额须足以支付预计的全部复田费用,具体由州环保局确定。复田保证金待复田后按一定程序归还矿业主。对不按计划复田者给予罚款或刑事处罚。”⑥

2.关闭年生产能力在法定吨位以下的小煤矿。对于不符合法律规定、不符合国家政策的小煤矿要坚决关闭,而且要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发动群众,监督污染环境和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如实行对重大违法行为的举报有奖制度。

3.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执法、熟悉法律的监察队伍,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杜绝执法中的腐败行为。

(三)将环境资源保护的宣传和法制教育相结合,提高全民的认识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 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 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 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 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 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 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 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 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 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 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 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 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 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 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

12. 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 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 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 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 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 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 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 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 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 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1. 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分层同采时巷道布置有何特点?分层分采时可有何变化? 2. 对照图5-1简述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分层同采时运煤通风线路。 3. 什么是人工假顶,分层开采中为什么要铺设人工假顶?什么是再生顶板,什么条件可以形成再生顶板? 4. 人工假顶主要有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 5. 假顶下回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6. 无区段和上山煤柱时,采区巷道布置的特点及应用条件? 7. 说明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的工艺特点 8. 区段布置分层平巷方式有几种,说明其应用。 第六章倾斜长壁采煤法

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供兼并重组用)

一、概述 (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矿区位置 整合后的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城127°方向、直线距离约24km的下合村,行政区隶属于武乡县韩北乡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113°04′11″—113°06′17″, 北纬36°43′02″—36°44′29″ 井田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3°05′16″,北纬36°43′44″。 井田公路与武乡-左权公路约5.5km,有公路与之相通;距武乡-左权铁路监漳镇火车站6.5km,交通运输较便利。(详见交通位置示意图1-1-1)。 2、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据2009年11月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发送的晋煤重组办发[2009]49号文《关于对长治市武乡县煤矿企业兼并重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由原武乡县韩北乡下合村煤矿、武乡县韩北乡枣岭联营煤矿及新增空白区重组而成。重组后井田面积3.4544km2,批采15号煤层,核定生产规模30万t/年。矿井隶属山西王家峪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为股份制公司。 2011年9月9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函【2011】1295号文件“关于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调整产能的批复”,批准山西下合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的产能由原来的30万t/年调整变更为90万t/年。 (二)井田境界 2012年9月13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颁发了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6051;批准开采14—15号煤层,许可生产规模300kt/a,井田面积3.452km2,开采深度为+935m—+450m。拐点坐标见表1-2-1。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塬梁破碎,沟壑纵横。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8镇8乡247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人;盛产苹果、梨、大枣、核桃等名优水果和干杂果,是“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主要支柱产业为果业和煤炭、化工,2006年全县GDP为18.0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50元。 一、煤炭资源概况 彬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炭、土、油母页岩、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含煤地层为中、下侏罗系组,含煤系数17.4%,分上、中、下三个含煤段,共含煤4层。煤炭资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煤炭储量达32.6亿吨,远期储量40亿吨。二是煤质优。已探明的煤炭资源,是低灰(8.87-33.24%)、低硫(0.13-2.9%)、特低磷(0.002-0.129%)、中高发热量(6800---8200大卡/千克),与我省其它地区的煤质比较,更为突出的是煤田形成于侏罗纪,被称为“年轻的煤”,是良好的工业气化、液化、水煤浆和低温干馏用煤。三是储存条件好。煤田煤层储存稳定、构造简单,埋藏深度300~500

米,最深达700~800米,煤层平均厚度10.64米。开采技术条件属简单~中等。 二、煤炭工业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煤炭工业的开发与建设已具雏形,已形成1万吨/年的生产规模。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煤炭工业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了具有转折性、标志性和历史性的大突破:一是全县煤炭产量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7年煤炭产量预计达到1000万吨,同比增长33.3%;二是煤炭工业产值突破20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35 %。 回顾煤炭工业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煤矿建设成效显著。彬县境现有煤矿为:大佛寺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MT/a,井田面积86.3平方公,储量1249.92MT,可开采储量765.68MT,服务年限92.5年,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下沟矿井2.10MT/a,井田面积11.0平方公里,储量176.54MT,可开采储量 76.49MT,目前已形成3.0MT/a生产规模;官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2 MT/a,井田面积30.9平方公里,储量173.72MT,可开采储量112.92MT, 服务年限76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家河矿井0.45 MT/a,井田面积23.0平方公里,储量34.66MT,可开采储量24.26MT, 服务年限38年,目前按0.45 MT/a建设;水帘区其他乡镇矿井井田面

某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煤矿(扩能) 开发利用方案 设计能力:3改15万吨/年 设计: 审查: 项目负责: 新思维矿业工程设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二○○七年五月

目录 一.概述 0 (一)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0 (二)矿区目前开采概况 0 (三)编制依据 (1)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4) (一)产品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4) (二)产品价格分析 (5) 三.矿产资源概况 (6) (一)矿区总体概况 (6) (二)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7)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8) (一)开采方案 (18) (二)防治水方案 (31) 五.矿床开采 (33) (一)矿床开采 (33) (二)通风设备选型 (35) (三)开采崩落围的确定 (40) (四)利用远景储量扩大矿井生产能力或延长服务年限的可能性 (40) (五)回采率 (40)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41) (一)选矿方案 (41) (二)尾矿设施 (41) 七.环境保护 (42) (一)环境保护 (42) (二)水土保持 (44) (三)矿山闭坑 (45) 八.矿山安全 (46) (一)矿井灾害 (46) (二)安全方案综述 (47) (三)矿井主要安全措施及安全设备选型 (50) 九.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 (54)

附表: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 1、矿区地形地质及总平面图(1:5000) 2、开拓系统平、剖面图(1:2000) 3、采煤方法标准图(1:100) 附件: 1、省国土资源厅2007年颁发的***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 2、市国土资源局文件(遵市国土资发【2006】231号),关于《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的通知 3、《省***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评审意见书 4、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遵安监发【2007】72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申报煤矿安全扩能项目的通知 5、中共***委办公室文件(习党办发【2007】4号)中共***委办公室、***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煤矿整合工作的实施意见 6、***煤炭管理局通知(习煤管通字【2007】12号)***煤炭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基建(技改)煤矿建设的通知 7、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6】2号,对市煤矿2005年度第二批矿井瓦斯鉴定报告的批复 8、***煤矿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及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 9、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6】204号)省政府关于市汇川区等十二县(市、区)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 10、省煤炭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各市、洲、地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有关问题的专题会议纪要 11、省国土资源厅文件(黔国土资发【2007】61号)关于加快推进整合煤矿、技改、扩能、扩界煤矿和民用煤矿采矿权变更登记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 12、省国土资源厅(黔国土函【2006】323号)关于印发《征求市汇川区、县、仁怀市、***、务川县、道真县、湄潭县、余庆县、绥阳县、凤冈县、桐梓县、正安县十二县(市)煤矿整合和合理调整布局方案意见》的函 13、***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委托书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12.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现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薛庆远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徐州 221008) 摘要 依据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及统计预测成果,从整体上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状况、勘查研究程度、生产开发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并就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制定能源政策、布局煤田勘探、煤炭工业建设和煤炭生产、保护矿区生态环境、促进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持续协调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煤炭资源 资源开发 资源利用 资源保护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P618.11 作者简介 薛庆远 男 33岁 硕士 讲师 煤田地质 1 我国煤炭资源的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 资源统计预测和远景评价的结果是制定国家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必备基础,是合理布局煤炭基地建设和能源工业生产、超前部署煤田地质基础研究、合理安排煤田勘查规划的必要前提。 按照我国矿产资源分类规范和系统分级的原则,结合地质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及物探、钻探的实际控制程度,可将我国煤炭预测资源量划分为:预测可靠级(E 级)、预测可能级(F 级)、预测推断级(G 级)三级[1] 。 根据地矿部系统组织的全国第三轮煤炭资源远景调查公布的统计结果(1994年发表,资料截至 1990年底)[2]:我国境内埋深在2000m 以浅的煤炭资源预测总量为53287亿t,位居世界第二。如按地质研究的可靠程度E 、F 、G 三级分别为17633亿t 、22624亿t 、13029亿t ,分别占33.1%、42.5%和24.4%。如按不同成煤时代统计:华南早石炭世为154亿t,占0.3%;华北石炭二叠纪14940亿t,占28%;华南(含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2578亿t ,占4.8%;晚三叠世95.4亿t ,占0.2%,北方早中侏罗世33598亿t,占63%;华北及东北早白垩世1593亿t,占3%;第三纪为329亿t,占0.6%。如按煤种统计:褐煤1430.5亿t ,占2.7%;低变质烟煤28835亿t,占54.1%;烟煤14308亿t,占26.8%(其中焦煤2330亿t,占4.4%);贫煤2271亿t,占 ANALYSES OF COAL PETROLOGY AND QUALITY DATA SUPPORTED BY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ai Shifeng Ren Dey i Tang Yuegang Hou Huimin Ai T inanjie (Beijing Graduate Schoo l ,China U niversity of M ining and T echno logy )zhang Jianhua liu Xuqiang (Wuda Coal Bureau o f Inner M ongolia) Abstract T aking the W uda Co al M ining Dist rict as an ex ample,the po ssibility ,fundamental pr inciple,method,advantag e and pr ospect of G eog ra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 in co al petr o lo gy and qua lit y data analyses ar e intr oduced.In the analytical pro cess,var io us ty pes o f geo lo gical data ar e linked in a scient ific and systematic manner using the softw ar e o r G IS sy stem and "dBA SE Ⅳ",ther eby pro viding a simple and co nvenient w ay o f utilizing t his infor matio n . Keywords g eog ra phical infor mation systems;database;co al petr og ra phy ;nature o f coal ? 23?第24卷第6期煤田地质与勘探

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说明书模板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田概况 一、位置及交通 1. 位置 西乌珠穆沁旗包尔呼舒高布煤矿位于霍林河煤田西南部。霍林河煤田绝大部分处于通辽市扎鲁特旗境内, 西南端处于锡林郭勒市西乌珠穆沁旗境内, 包尔呼舒高布煤矿地处西乌珠穆沁旗的东北端,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9°14 ′58 ″~119°16′23″ 北纬: 45°14′00″~45°17′00″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于9月12日给予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划定包尔呼舒高布煤矿矿区范围的批复( 内国土资采划字[]0180号) , 确定矿区面积4.9188Km2, 开采标高1020m~580m, 批复的矿区范围预留期为一年。矿区由10个拐点组成, 其拐点直角坐标如表1-1所示: 本矿为新建矿, 煤矿隶属西乌珠穆沁旗意隆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为民营企业。 包尔呼舒高布煤矿拐点坐标表 表1-1

注: 《储量核实报告》划定范围坐标表中有两个5号拐点, 疑为笔误, 此处将第二个5号拐点顺延, 余类推。 2. 交通 矿田位于霍林郭勒市西南方向50Km。霍林郭勒市至锡林浩特市之间的S204省道从矿区西缘经过。 当前煤田对外交通主要依靠通( 辽) ~霍( 林河) 公路和通( 辽) ~霍( 林河) 铁路。 通霍公路: 由霍林郭勒市经鲁北( 扎鲁特旗北部) 至通辽市, 全长324Km, 是304国道的组成部分, 柏油路面。 通霍铁路: 由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车站经西哲里木、土列毛杜、科右中旗、扎鲁特旗等车站至通辽市, 全程417Km。 霍林郭勒市至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分别有S101和 S204省道相通, 煤田对外交通尚属方便。 霍林郭勒市至煤田内部矿区有运煤专用铁路相通。详见交通位

煤矿开采方法

1.矿井巷道: 矿井开采需在地下煤岩层中掘大量井巷和硐室。 2.煤田: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基本连续大面积含煤地带称做煤田 3.xx: 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 4.煤层按厚度,倾角分类: 按厚度为: ○1薄煤层(小于1.3M)○2中厚煤层(1.3~3.5M)○3厚煤层(大于3.5M)按倾角分类为: ○1近水平煤层(小于8度)○2缓倾斜煤层(8~25度)○3倾斜煤层(大于45度) 5.煤层按赋存条件分类: A单斜构造煤层B褶曲构造C断层构造 6.阶段: 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称阶段。 7.开采水平: 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8.采区:

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块段,称采区 9.区段: 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其称区段 10.矿井储量: 指xx内可采煤层全部储量 11.生产能力: 指矿井设计中规定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 12.生产系统: 指煤矿生产过程中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气,水,等巷道线路及设施,总称生产系统 13.矿井各类巷道: A按空间位置形态分: 垂直,水平,倾斜巷道;B按服务范围、用途分: 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14.矿井服务年限: 指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矿井开采年限 15.矿井开拓方式: A按井筒形式: 立井、斜井、平硐开拓及综合开拓;B按开采水平数目: 单水平和多水平开拓;C按阶段内布置方式: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全文

国土部发布《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 行)》全文 北极星电力网新闻中心 2012-9-27 10:25:04 我要投稿 所属频道: 火力发电关键词: 国土资源部煤炭煤炭企业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国土资源部关于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 为强化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促进矿山企业节约与综合利用煤炭资源,依据《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现予以公告。 附件: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2012年9月20日 附件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指标要求(试行) 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是指煤矿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等三项指标,是评价煤炭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效果的主要指标。经研究,确定其指标要求如下: 一、“三率”指标要求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井工煤矿。 薄煤层(<1.3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1.3~3.5米)不低于80%;厚煤层(>3.5米)不低于75%; 对于采用水力采煤技术的井工煤矿,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的采区回采率分别不低于80%、75%和70%。

2.露天煤矿。 薄煤层(<3.5米)不低于85%;中厚煤层(3.5~10.0米)不低于90%;厚煤层(>10.0米)不低于95%。 (二)原煤入选率。 煤炭矿山企业的原煤入选率原则上应达到75%以上。 (三)煤矸石与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 国家鼓励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煤矸石以及与煤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也要对煤层气、黄铁矿、镁、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出指标要求。其中 煤矸石和矿井水综合利用率均应达到75%以上。 二、监督管理 (一)本指标要求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煤炭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重要依据。 (二)本指标要求是编制和审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的依据,新建或改扩建的煤炭矿山企业的“三率”指标应达到本指标要求。 (三)生产矿山要在本指标要求发布之日后两年内达到本指标要求规定的要求。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督促其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矿山企业,不予通过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年度检查。受地区煤层、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达不到本指标要求的,矿山企业应说明原因,并提交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出具的论证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原采矿权登记管理机关要对矿山企业提交的论证报告予以审定。 (四)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煤炭矿山企业执行本指标要求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抽查和检查,定期公告符合本指标要求的煤炭矿山企业名单,实行社会监督,动态管理。 三、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一)煤矿采区回采率。 1.定义。 煤矿采区回采率:是指采区实际采出煤量与采区动用资源储量的百分比。

煤矿开采方法

一、填空题 1、矿井巷道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2、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巷道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类。 3、我国现阶段合理的井田走向长度一般为:小型矿井不小于1500m;中型矿井不小于4000m;大型矿井不小于7000m。 4、阶段内的划分方式有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种。 5、国家对采区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85%,中厚煤层不低于80%,厚煤层不低于75%。 6、国家对采煤工作面采出率的规定是:薄煤层不低于97%,中厚煤层不低于95%,厚煤层不低于93%。 7、根据生产能力的大小,我国把矿井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8、井田开拓方式按井硐形式可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四类。 9、按平硐与煤层走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平硐分为走向平硐、垂直平硐和斜交平硐。 10、井底车场运输线路包括存车线、调车线和绕道线路等。 11、井底车场常用的调车方式有:顶推调车法、甩车调车法和专用设备调车法。 12、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形式和折返式。 13、按照井底车场存车线与主要运输巷道的位置关系,环形式车场可分为卧式、立式和斜式。 14、按列车从井底车场两端或一端进出车,折返式车场可分为梭式车场和尽头式车场。 15、煤矿井下运输大巷的运输方式有:轨道运输和带式输送机运输。 16、轨道运输大巷的轨距一般有600mm和900mm两种。 17、运输大巷的方向应与煤层走向大体一致,为便于运输和排水,其坡度一般为3‰~5‰。 18、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运输大巷、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组集中运输大巷。 19、井田开拓方式是井硐形式、水平数目和阶段内的布置方式的总称。 20、在现生产的采区内,采煤工作面结束前 10~15 天,完成接替工作面的巷道掘进及设备安装工程;在现开采水平内,每个采区减产前 1~1.5 个月,必须完成接替采区和接替工作面的掘进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 21、采煤方法是指采煤系统与采煤工艺的综合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22、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地质因素、技术发展及装备水平、矿井管理水平和矿井经济效益。 23、影响采煤方法选择的地质因素有:煤层倾角、煤层厚度、煤层特征及顶底板稳定性、煤层地质构造、煤层含水性、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等。 24、采煤工作面顶板岩石,按照其和煤层的相对位置及跨落的难易程度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种。 24、根据围岩移动特征,可将煤层上覆岩层分为冒落带、裂隙带和弯曲下沉带。 25、按照掘进方式的不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两种。 26、采煤工作面有单工作面和双工作面两种布置形式。 27、走向长壁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有后退式、前进式、往复式及旋转式等几种。 28、同一区段内上下分层的开采方式,有分层同采和分层分采两种。 29、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和分层层数,各分层平巷的相互位置主要有水平式、倾斜式和垂直式三种布置方式。 30、分层平巷和区段集中平巷之间的联系方式一般有石门、斜巷和立眼三种。 31、根据采区车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上部车场、中部车场和下部车场。 32、采区上部车场的基本形式有:平车场、甩车场和转盘式车场三种。 33、采区中部车场按甩入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平巷式、石门式和绕道式三种。 34、采区下部车场按装车站的地点不同,可分为大巷装车式、石门装车式和绕道装车式三种。 35、采区下部车场按轨道上山绕道位置不同,可分为顶板绕道式和底板绕道式两种。 36、倾斜长壁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有前进式、后退式和往复式三种。 37、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方式有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 38、单滚筒采煤机的滚筒一般位于机体靠近运输平巷一端;左工作面应安装右螺旋滚筒,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右工作面左螺旋滚筒,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39、加强工作面“三度”管理,“三度”是指支护强度、支护密度和支护刚度。 40、在综采工作面,通常采煤机的右滚筒应为右螺旋,割煤时顺时针旋转;左滚筒应为左螺旋,割煤时逆时针旋转。 41、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移架方式有:单架依次顺序式、分组间隔交错式和成组整体依次顺序式三种。 42、液压支架的支护方式有及时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 43、综采设备的拆除顺序,一般先拆除输送机的机头和机尾,继之拆除采煤机和输送机机槽,最后拆除液压支架。 44、综采工作面设备安装顺序可分为前进式和后退式两种。 45、依据井巷条件及设备尺寸的大小,综采设备可以有在地面场地、井下巷道和工作面组装三种方式。 46、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的主要内容包括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等。 47、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方式主要分为单循环和多循环。 48、循环方式是循环进度和昼夜循环次数的组合。 49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主要包括:循环作业图、劳动组织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和工作面布置图。

开发利用方案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八道江东晋煤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工程规模:18万吨/年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00五年四月

总论 白山市八道江东晋煤矿前身为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原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三井),现隶属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企业性质民 营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实力雄厚,管理规范,人力人才资源充沛,装备精良.为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后劲,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经吉国土资储字[2004]第157号文批复,将原通化矿务局八道江煤矿通明井一部分储量资源划入东晋煤矿进行合理的开发开采。现编制八道江东晋煤矿总体开发利用方案,请审批。 该矿设计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储量为1598.1万吨,其中三井资源储量为968.8万吨,三井扩大区资源储量为629.3万吨,矿井基础储量(122b)368.1万吨,预可采储量为229.8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规模为18万吨/年,矿井服务年限为10年,煤种为瘦煤。详见东晋煤矿资源储量汇总表。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1、矿区位臵

八道江东晋煤矿位于白山市八道江区通沟街,地理坐标为东经126°23′05″,北纬41°53′31″。 该矿距浑江西站3.0公里,距省级公路鹤大线1.5公里,矿区有公路与鹤大线及火车站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2、隶属关系 八道江东晋煤矿隶属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区属白山市八道江区所辖。 3、企业性质 该矿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企业经济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节:矿井范围的历史背景 该矿1957年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进行初步设计,1958年9月18日开始建井,1963年11月投产。原设计能力为45万吨/年(水力采煤),现生产能力为18万吨/年。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与暗斜井综合开拓,采煤方法为巷柱式。 2001年该井随八道江煤矿一起破产。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矿井国有资产,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安臵下岗职工就业,通化矿务局对其回购,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 2002年7月更名为通化矿务局国丰煤矿三井,采矿许可证(2200000220854),生产规模为18万吨/年。 2002年10月,由于该井资产重组启动困难,根据吉林省煤炭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冶金行业)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壹、概述 (壹)矿井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井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井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煤矿,应说明煤矿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政策性文件,依据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的名称、文号、颁发单位。基础性资料,资料的名称、编制单位、时间、批准单位、文号、时间等,如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扩层、扩界矿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如矿井地质地形图、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等。 二、煤炭需求现状和预测

(壹)煤炭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煤炭市场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煤炭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现状。 2、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煤炭资源概况 (壹)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或矿区目前开发情况)。 2、矿区煤炭资源概况。 3、该设计和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附矿区内各矿井范围关系插图) (二)矿井的资源概况 1、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煤质) 3、水文地质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地温、地压、冲击地压等) 5、矿井资源储量概况(包括资源储量依据的资料、文件,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工业指标、估算各种参数、估算结果)。 6、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重庆松藻煤电有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书

重庆松藻煤电有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设计说明书目录 第一章概述1 第一节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原则1 第二节矿井概况3 第三节矿井境界、矿权设置7 第二章市场供求及市场预测11 第一节国内外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11 第二节矿产品价格预测13 第三章矿产资源概况15 第一节矿区总体概况15 第二节矿井资源概况18 第四章矿井开发38 第一节矿井规模及服务年限38 第二节产品方案41 第三节厂址选择及工业场地42 第四节矿井开拓44 第五节矿井开采48 第五章通风和安全52 第一节矿井通风52 第二节矿井安全56

第六章主要生产系统及设备64 第一节矿井提升、通风、排水、压风、抽放设备64 第二节地面生产系统67 第三节矿井运输系统70 第四节供电、配电71 第五节监测、通信及计算机管理72 第六节给水、排水、采暖及供热74 第七节地面建筑76 第七章选矿及尾矿处理78 第一节选矿方案78 第二节尾矿设施78 第八章环境保护及综合利用80 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80 第二节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及保护82 第三节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措施87 第四节综合利用89 第九章开发方案的主要结论91 附录: 1、采矿许可证; 2、煤炭生产许可证; 3、安全生产许可证;

4、企业营业执照; 5、矿长资格证 6、矿长安全资格证、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目的 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现采矿许可证(证号5000000630134)于2006年4月由重庆市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颁发,2006年10月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我院受委托编制《重庆松藻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松藻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为矿山企业合理开发利用其矿产资源,并为获得延续采矿权领取采矿许可证提供依据。 二、编制依据 (一)有关规范及文件 1、《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国土资源部,1999年4月); 2、《关于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98号; 3、《煤炭工业矿井[换行]设计规范》(GB50215-2005); 4、《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6年修订。 (二)矿方提供资料

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非煤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一、概述 (一)矿山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山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山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山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果是正在生产的扩界(扩层)、扩产或资源整合、或由露天转地下开采、或变更采矿许可证、或有其它原因需要变更建设方案的矿山,应说明矿山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现有生产设施、工程现状及主要生产工艺、设备等情况。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有关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等文件名称;列出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文件名称,如:设计委托书、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实验报告、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及备案证明、划定矿区范围批复等资料文件。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该矿产品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以省内情况为主,有关量化数据应采用近三年或近期的情况)。 (二)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的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二)该设计矿山的资源概况 1、区域地质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矿山资源条件及储量情况。 5、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煤矿开发利用方案

开发利用方案建设规模:15万t/a

目录 一、概述 0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 7 - 三、矿产资源概况............................................................................... - 7 -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 22 - 五、矿床开采..................................................................................... - 31 - 六、选矿及尾矿设施......................................................................... - 41 - 七、环境保护..................................................................................... - 42 - 八、矿山安全..................................................................................... - 46 - 九、开发方案简要结论..................................................................... - 58 -

煤矿开采方法

1. 矿井巷道:矿井开采需在地下煤岩层中掘大量井巷和硐室。 2. 煤田: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含碳物质沉积形成基本连续大面积含煤地带称做煤田 3. 井田:在矿区内,划归给一个矿井开采那一部分煤田,称井田 4. 煤层按厚度,倾角分类:按厚度为:○1薄煤层(小于1.3M)○2中厚煤层(1.3~3.5M)○3厚煤层(大于3.5M)按倾角分类为:○1近水平煤层(小于8度)○2缓倾斜煤层(8~25度)○3倾斜煤层(大于45度) 5. 煤层按赋存条件分类:A单斜构造煤层B褶曲构造C断层构造 6. 阶段:在井田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按一定标高把煤层划分为若干平行于走向长条部分,每个长条部分具有独立生产系统,称阶段。 7. 开采水平:通常将设有井底车场,阶段运输大巷且担负全阶段运输任务水平,称为开采水平 8. 采区: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把阶段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独立生产系统块段,称采区 9. 区段:在采区范围内,沿煤层倾斜方向将采区划分为若干个长条部分,其称区段 10. 矿井储量:指井田内可采煤层全部储量 11. 生产能力:指矿井设计中规定在单位时间内采出的煤炭数量 12. 生产系统:指煤矿生产过程中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人员安全进出,材料设备上下井,矸石出运,供电,气,水,等巷道线路及设施,总称生产系统13. 矿井各类巷道:A按空间位置形态分:垂直,水平,倾斜巷道;B按服务范围、用途分:开拓、准备、回采巷道 14. 矿井服务年限:指矿井可采储量,设计生产能力,并考虑储量备用系数计算出矿井开采年限 15. 矿井开拓方式:A按井筒形式:立井、斜井、平硐开拓及综合开拓;B按开采水平数目:单水平和多水平开拓;C按阶段内布置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 16. 斜井开拓:主副井筒均为斜井开拓方式;立井开拓:主副井均为立井开拓方式平硐开拓:利用水平巷道从地面进入煤体开拓方式综合开拓:利用三种基本开拓方式两种或以上的井硐开拓方式。 17. 走向平硐:沿煤层走向开掘,把煤层分上、下山两阶段,具有单翼井田开拓特点。 18. 井底车场:是由运输巷道和硐室组成,联结井筒和大巷,是联结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枢纽 19. 主井重车线:主井井底,储放重列车的线路;空车线:储放空列车线路。 20. 上下山开采:指在煤层倾角小于16度情况下,可利用水平巷分别开采上山采区和下山采区。 21. 辅助水平:当阶段较长时,用一个开采水平开采困难,可在主水平之外适当位置设一个生产能力小,服务年限短,与水平大巷相联系水平,称辅助水平。22. 开采顺序:井田开采必须按一定顺序进行。A沿煤层走向与倾斜开采顺序B 煤组间及煤层间开序。 23. 采掘平衡:矿井回采工作面准备过程与回采工作面整体推进速度达一致,使两者均按计划进行。 24. 采煤工作面接替计划:采煤工作面年度接替计划,长期接替计划和采区接替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提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及审查大纲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 一、概述 (一)矿井建设性质、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气候概况。 1、矿井建设性质及编制开发利用方案的目的。 2、矿区位置、交通及地理概况;附插图:交通位置图或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外部建设条件及开发现状 1、企业性质及隶属关系。 2、矿井建设(承办)单位概况。 3、矿井建设外部条件及开发现状。如为正在生产的扩层扩界或资源整合煤矿,应说明煤矿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开发利用方案编制的依据。政策性文件,依据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X的名称、文号、颁发单位。基础性资料,资料的名称、编制单位、时间、批准单位、文号、时间等,如经国土资源部门评审备案的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或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等;扩层、扩界矿井的生产实际资料,如矿井地质地形图、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图等。

二、煤炭需求现状与预测 (一)煤炭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煤炭市场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外、省内外及本地区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二)煤炭价格分析 1、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现状。 2、国内外、省内外、本地区煤炭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煤炭资源概况 (一)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或矿区目前开发情况)。 2、矿区煤炭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附矿区内各矿井X围关系插图) (二)矿井的资源概况 1、井田地质勘查工作概况 2、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包括地层、构造、煤层、煤质) 3、水文地质条件 4、开采技术条件(包括工程地质条件、瓦斯、煤尘、自燃发火、地温、地压、冲击地压等) 5、矿井资源储量概况(包括资源储量依据的资料、文件,资源储量估算X围、工业指标、估算各种参数、估算结果)。 6、对地质勘查报告的评述。 四、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