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doc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doc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doc

5.《搭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搭石》一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走进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会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二:教学设计流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质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谁、在哪搭石?

二、初读课文,解疑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上述问题。

2、指名解疑。(选择一两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当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时,随机请一生上台画画“搭石”示意图。

3、学习生字词。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体会文“美”: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2、讨论、交流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中的3段文字:

(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文边谈体会,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

(1)、(2)两句重点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第(3)句则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之美,欣赏文字之美。

3、教师小结: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

1

以为豪的故事。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想一件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5. 搭石

勤劳无私

谦让互助

尊老敬老

2

小学语文_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搭石》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努力体现如下的理念: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性质;使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年段特点定准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达成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恰当选择教学内容,优选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课文承载的人文目标自然渗透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当中;关照散文文体特点,从语言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读十一个字,会正确书写八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谴责、理所当然、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悟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品味文字,引导学生有具体到抽象,从外在美到心灵美。 2、通过想象把学生带入文本描写的情境之中,使他们在角色换位体验中深入文本,增进理解。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乡间搭石这一平凡事物,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体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真情并从中感受美。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过度 出示等级学习单: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完成了等级学习单中的前三项任务,认识、书写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节课我们进行四五等级的学习,通过品读课文,领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板块二:品读课文,体会美 1. 抓住协调有序体会走搭石的美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05页,谁来读读课后小话筒的提示:课文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一找能看到见的具体的“美”,把它划出来。 师:好,大家停下来,谁来读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走多快,后面的跟—— 生:多快。 师:前面的迈出右脚,后面的就跟出—— 生:右脚。

搭石公开课教案

搭石公开课教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搭石》教学设计 汇龙小学唐洪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谴”等7个生字,会写“暴”等11个生字。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知道什么是搭石。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5自然段。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重点词语。 3、感受搭石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美,体会平凡中的不平凡。 4、学习作者用字精准以及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重点词语。 2、感受搭石上“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美,体会平凡中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用字精准以及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说石引入 1、揭题,读题。 2、回顾:什么是搭石 3:质疑:搭石不就是乡村山野中供人们过小溪的一种非常非常普通的石头吗可是,作者为什么却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找景寻美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搭石是一道风景用“——”画下来,再想想这些风景美在哪 2、师巡视指导。 3、指名交流感受。师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孩子们品搭石上蕴藏着的美。 三、品石悟情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学习“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走搭石”、“年轻人遇上老人走搭石”这几道风景。 风景一:“一行人”走搭石 1、课件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美。 3、用查字典以及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的画面美。 4、指导朗读“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的音乐美。 5、写法指导:感悟作者用词的精美以及用标点符号的准确。 6、有感情地朗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风景二:“上了点儿年岁的人”走搭石 1、课件出示“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那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通过采访了解“老人”踩到不平稳的搭石时会怎么想,怎么做,感受“老人”无私奉献的美。 3、指导朗读这道风景。 4、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风景三:“两人面对面走搭石” 1、学生汇报从这道风景中感受到的美。(板书:谦让) 2、朗读句子。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小溪间的搭石,你们可知道?(老师一边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一边介绍美景,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作者刘章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和一颗感受美的心灵,他将把我们带到他的家乡认识搭石,并引领我们通过平凡的搭石感受到人性的美。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整理预习成果,对照要求自评。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句等,没解决的提出请教;已解决的提醒注意。 (CAI 出示: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便于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组内互相检查,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

2、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引导学生提出学有困难的字词,难点在“涨”和“间”是多音字,“俩”跟“两”有区别,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3、指名分段读课文。朗读和评价的要求:读正确、流利。若学生将“一行人”读作了“ yí háng rén ”,应暂停在这一段,引导学生反复读,指几名读“ yí xíng rén ”的学生和读“ yí háng rén”的学生辩论,联系上下文根据意思判断读音为“ yí xíng rén ”。 (师不要越俎代庖,若学生能统一认识,进入第5环节;若学生不能统一认识,则进入第4环节。) 4、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了解还不够)小组内分段轮读课文,讨论:围绕“搭石”,课文每个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 5、师:大家对搭石,对课文的认识较深入。文中哪里集中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边读边标记相关词句,表明“我已明白什么是…搭石?了。”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纠正。 3、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边读边想象;如果是自己过搭石,什么情形?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此段,描述自己想象的内容。 (捕捉学生发言中让人感觉到美的词句加以品味。) 5、小结: 下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从更多的地方感受到美! 四、课堂练习 1、近义词: 间隔──距离谴责──指责必须──一定协调──和谐 2、反义词: 懒惰──勤快 3、多音字: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_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本文是关于《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 爱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爱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爱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爱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爱是理解,是宽容,还是力量。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六册教材中已有所涉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再次安排了“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捧读《搭石》,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翻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轻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学情分析】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城市的孩子几乎无人知晓什么是搭石,读悟、探究的兴趣应该更浓厚。 学生在本册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强化了“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即“变话为画”的阅读方法。教学本课,应注意继续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刻体会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感悟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促动。同时,四年级学生已会运用查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教学本课,应引导学生通过体会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全册)

文字介绍:五年级上册教材简介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实验班五年级第一学期使用。在保持低中年级教材特色的基础上,本册教材从选文到练习设计,从编排结构到呈现方式,又有一些改进。 为了帮助老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更好地使用教材,现就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教学建议做一简要说明,仅供教师教学中参考。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

黄兴智微课搭石教案

《搭石》微型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民建小学四(1)语文教师:黄兴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赏读深入理解思想内容,感受课文景美、人美、情美、语言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达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从优美语言的字里行间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人间真情。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以及“尊老、礼让”的美德感染熏陶。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先吟诗“小溪流水人家”,接着: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随作者到山村小溪的“搭石”走了一遭,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搭石”?(生发言,师评价)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也许你会觉得:“搭石”别有一番“风味”。(板书课题) 3、“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欣赏这道独特的风景,体会当中所蕴含的美吧! 二、精读品文感受“美”: 1.有感情地齐声朗读课文。读后请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分别写了几件事? 2.师:课文总体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很美)那它美在何处,现在分组自由读喜欢的地方,组内交流讨论,然后派代表汇报阅读感受。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交流,师顺势导学,引读促感(发现“美”、感受“美”、交流“美”)。

A组:我们体会到文章的景美(生读第一自然段1、2句话、第二自然段第1句话、第三自然段最后两句话再指着插图说道:绿绿的溪水、简朴的村庄、挺拔的果树、橫放的搭石、往来的乡亲------多美的农村风景!) 师及时点评: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仔细读了书,并留心了插图。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质朴的田园风光。 B组:我们体会到乡亲们行走“搭石”的美。(生读第三自然段1、2句和5、6句并说,他们的走法是那样熟练,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踏石头的声音是多么有节奏、悦耳动听,就像在美妙的乐曲中跳舞。) 师小结:是的,节奏是美,遵守秩序更是美。说的多好,为这组同学鼓掌! C组:我们体会到走搭石的人美、情美、关爱的美。你看,(读)“上了点年岁的人………..才肯离去。”“每当…….那么协调有序。”“如果有两个人……..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背老人过去”。调整搭石的人怕别人不安全,上下工的一行人自觉守秩序,相对而行的俩人相互谦让,见到老人又怕他行走不稳掉进凉水…… 师肯定:是啊,“有序、礼让、敬老”本就是传统美德,的确是人美-----心灵美。 D组:我们也感受到作者家乡的人美-----情感的美。你看,“秋凉以后,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一定会….满意了才肯离去”,“面对面走来,总会在……….才相背而行”,“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早早地、一定会、总会、总要”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人们勤劳、淳朴、自觉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师评价:抓住了关键词来体会,真细心! E组:我们体会到文章语言美,诗情画意的美。一行人过搭石的时候,“踏踏的声音,像…….,清波….,人影…..,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微风习习中,听着美妙的乐曲,欣赏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荡漾的人影-----多美,多舒畅! 师小结:你们善于感受优美的语言,老师听了你们的描绘,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清波人影两相和,妙曲声声心自闲。 4、总结:(全班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普通、平凡的搭石,故乡独特的风景。联结着美好的情感,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三、拓展延伸: 1、搭石处处体现出人们心灵的美,请将搭石命上“美好情感”的名字,你能给

(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

5.《搭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搭石》一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走进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会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二:教学设计流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质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谁、在哪搭石? 二、初读课文,解疑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上述问题。 2、指名解疑。(选择一两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当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时,随机请一生上台画画“搭石”示意图。 3、学习生字词。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体会文“美”: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文。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2、讨论、交流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中的3段文字: (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搭石 教案教学设计

搭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_______?收工必须 _________?赶集必须_________?访友必须___________?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_________-?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___________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_________?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______ 三,品读文本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搭石》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咸宁市的照片,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微型课优质课

21 搭石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结合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善良、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引出搭石 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们走进《搭石》一课,用我们的一双慧眼发现其中的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谁来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找看—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品词析句,发现景美 1、品读“协调有序”,体会音乐美 师:想不想一块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打开课本104页,先用曲线画出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相关语句,想一想那是怎样一个情境?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生:我找的是“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我们来看看这幅画面,你从哪儿体会到美了呢? 生:我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师: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搭石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21 搭石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21 搭石之教材分析_教学实录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21 搭石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捧读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 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句子含义深刻。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对词语的理解。 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绾裤:“绾”指把长条形的东西盘绕起来打成结。“绾裤”就是把裤子挽起来的意思。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搭石教案(公开课)

搭石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家乡的淳朴民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璋爷爷的故乡。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听,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小溪也弹奏出最美的琴声为它伴奏。溪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天空、白云。同学们觉得美吗?(太美了!)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丽,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读代答!) 师:是呀!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是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踩着搭石过小溪。那么,这看似平常的石头,却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关键句吗? 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大家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风景?(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杭州西湖。)对,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而这小小的搭石也能称得上一道风景,一定有它独到的美丽。让我们读一读2—4自然段,去细细地寻找,精心地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这边风景独好。 示课件: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寻找表现“搭石美”的句子,用“~~~”画下来,说说美在何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谁能把表现“搭石美”的句子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地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配合得适当,很整齐,有顺序。) (3)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协调有序吧!(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但是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让我们加快点节奏好吗?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没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4)此时,耳边传来“踏踏的音乐声”,不仅使我们感叹:这边风景独好。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画面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水光人影两相和”的情景。 (5)指导朗读: (6)课件展示:轻波漾漾图、人影绰绰图。(配音乐) (7)读小诗。 师过渡:这样的画面太美了,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又好象一首清丽的小诗。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我们看得见的美,那还有看不见的美,你找到了吗?

《搭石》教学设计方案

《搭石》教学设计方案 Teaching design scheme of "taking stone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搭石》教学设计方案 前言:公务文书是法定机关与组织在公务活动中,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 理程序形成和使用的书面材料,又称公务文件。本文档根据公文写作内容要求和特 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 修改及打印。 课文内容简析: 《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 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 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 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 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 景一 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 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

21、《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4、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谦让、尊老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农民诗人,他叫刘章,虽然他离开农村几十年了,但他还是非常怀念农村,怀念农村搭石那一幕幕情景,今天就让我们和刘章爷爷走进搭石这一课。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面对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

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汛期谴责懒惰间隔 俗语平衡伏身联结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脱鞋挽裤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强调“衡”字的书写 2)出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出示:给间隔、谴责找近义词 间隔:距离(旁边板演)谴责:责备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交流:什么是搭石?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

搭石五年级上册教材全解

搭石五年级上册教材全解 一.生字组词: 汛:汛期汛情防汛秋汛夏汛潮汛访:访友访古访问访查采访拜访.鞋:鞋子皮鞋拖鞋凉鞋棉鞋运动鞋挽:挽起挽弓挽救挽留力挽狂澜隔:间隔隔音隔断阻隔隔岸观火懒:懒惰懒汉懒得好吃懒做稳:平稳沉稳稳重稳定十拿九稳惰:懒惰惰性怠惰懈惰衡:平衡均衡失衡衡量衡情度理协:协调协和协商协助齐心协力绰:绰号阔绰绰约绰绰有余二.多音字:处:chǔ(处置)chù(四处)背:bēi(背枪)bèi(背面) 涨:zhǎng(涨价)zhàng(头昏脑涨)当:dāng(当心)dàng(当作) 间:jiàn(间隔)jiān(夜间)三.形近字: 汛(汛期)讯(喜讯)访(访问)仿(仿佛)懒(偷懒)赖(依赖)四.词语解释: 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暴发:突然发作。间隔: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的距离。谴责:责备;严正申斥。懒惰: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协调:配合得适当。人影绰绰:形容人影多,姿态美。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造句:这件事是你的错,你去道歉是理所当然的。联结:结合(在一起)。五.反义词: 谴责——赞扬懒惰——勤劳平稳——摇晃满意——不满容易——困难轻快——沉重六.近义词:平整——平坦唯独——唯一谴责——指责懒惰——懒散难免——未免平衡——均衡协调——和谐大概——也许七、句子理解1、一排排搭石,任人

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含义: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2、《搭石》表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3、第2自然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第3自然段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描写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第4自然段写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这样美好的心灵,从“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这两个事例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一幅幅和谐的画面,也能够感受到画中人物的美好心灵。八、俗语1得饶人处且饶人。2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九、课文主题:本文作者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场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互爱互助、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十.问题归纳: 1、秋凉以后,人们为什么“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秋凉以后,如果人们来来去去还趟着水走,是很凉的)2、为什么人们会“谴责”没有摆好搭石的村民懒惰?(因为十里八村的乡亲都要

部编版小学语文搭石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搭石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山洪”、“汛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课文相关配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请大家先看这幅图片,这就是作者美丽的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一个不一般的名字——搭石。下面请大家先预习一下,看看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板书:搭石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默读课文,标出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 3.教师范读生字,学生跟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教师进行生字书写指导。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让学生默读课文,在默读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记录下自己读完课文的时长。 2.点名学生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叫搭石。 师:第1自然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搭石的由来。人们在小溪里面铺上的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就是搭石。请大家注意这一自然段中的两个多音字:“涨”和“间”。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2-4自然段 师:第2-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三个画面,这三个画面都围绕搭石展开,这些画面透露出故乡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情感。 1.让学生朗读这三个段落,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第2自然段讲述了上了点年岁的人要是发现哪块石头不稳,就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换上,体现了一心一意为他人服务的美好品质。第3自然段描绘了人们上下工时走搭石的画面,作者强调是“协调有序”。第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复习要点 《窃读记》 1、【内容中心】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2、【题目解析】 《窃读记》题目中“窃”是指(偷偷的),“记”是(记载事物的书或文章)的意思。3、【注意读音】 踮(diǎn)起脚尖转(zhuǎn)过街角目的(dì)地暂(zàn)时呦(yō) 4、【重点词句】 (1)重点词语: 适宜:适合,相宜。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 饥肠辘辘:饿得肚子直叫。 白日梦:比喻不能实现的胡思乱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2)重点句子: 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 窃:在本文中指“只读不买。” 快乐:“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 惧怕: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驱赶。 这种书中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对比: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 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窃读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搭石》微课教学设计

《搭石》微课教学设计 秭归县茅坪镇逸夫小学冀云峰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并结合课文与生活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行人走搭石”的文段,感受乡亲们走搭石的美,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你还找到哪些美的画面?读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课件出示语段: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二、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这儿有几个词语,谁能再读一读? (课件出示词语:协调有序、清波荡漾、人影绰绰)生读词。 三、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1、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下文理解) 2、指导朗读。 四、感悟画面美 1、再读句子 2、理解词语人影绰绰 “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思考:“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C、形容姿态柔美) 3、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欣赏画面,课件出示) 4、明确: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再读词语和句子。 5、水波在轻轻地荡漾,真美!这既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们看——(课件将语段转换成小诗) 读诗,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师范读,点名读,齐读) 五、感悟音乐美 创设情境:由几名学生排成一队,在老师的带领下,模拟走搭石。其他同学,闭上眼睛听。 听,他们在石头上协调有序的走着,你听见什么声音了吗? (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感悟音乐美 六、是啊,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 小学教材全解五年级语文 1.1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3版 (2011年6月1日) 平装: 318页读者对象: 7-10岁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32 ISBN: 9787541985393 条形码: 9787541985393 商品尺寸: 21 x 14.6 x 1.2 cm 商品重量: 299 g 品牌: 二十一世纪金星 ASIN: B005CEOBEU 1.2 内容简介 《小学教材全解:5年级语文上(语文版)》知识讲解细对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拓展点、延伸点、能力点……详细讲析。习题设计细针对基础知识点对点设计训练题,巧练重点,突破难点,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形成同步。 1.3 目录 1 想当一棵树 2 美丽的“三潭印月 选读一“天涯”踏浪 语文乐园一 3 古诗二首 宿石邑山中 望洞庭 4 中秋节 5* 母亲的纯净水 选读二酸枣情 语文乐园二

6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7* 可爱的地球 8 富饶的海洋 选读三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语文乐园三 9 “诺曼底”号遇难记 10* 长城在我心中 11 古诗二首 望天门山 题临安邸 选读四高原汽车兵 语文乐园四 12 斗笠 13 傲霜篇 14* 石榴又红了 选读五我家有个大花园语文乐园五 15革命烈士诗二首 16*清贫 17狼牙山五壮士 选读六一个苹果 语文乐园六 18新年来了 19寻找幸运花瓣

20*皮皮鲁的风筝 选读七代课老师 语文乐园七 2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郑人买履 22*稻草人 23草船借箭 选读八快乐王子 语文乐园八 附录:本册书生字表中的新词解释 2.1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1日) 丛书名: 金星教育全解丛书平装: 318页读者对象: 7-10岁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32 ISBN: 9787303136209 条形码: 9787303136209 商品尺寸: 21.2 x 14.8 x 1.4 cm 商品重量: 299 g 品牌: 二十一世纪金星 ASIN: B006M9RVXC 2.2 内容简介 《小学教材全解:语文(5年级下)(北师大版)(工具版)》内容简介:全内容全对教材知识全方位、立体化解读。真正做到了“一册在手,学习内容全有”。信息全把教材知识与课外信息进行合理的融合,注意课内与课外、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细知识讲解细对教材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拓展点、延伸点、能力点……详细讲析。习题设计细针对基础知识点对点设计训练题,巧练重点,突破难点,基础知识训练与基本技能形成同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