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相应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多,资源供给日渐紧张,市场约束也越来越强,因而农村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并不甚乐观,有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加强和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扩大国内需求等方面。面对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敢于探索和创新。随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其中的变数和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影响,并且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由潜在影响逐步显现,也会影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甚至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因此要重视创新农业的发展,需要解决如下几方面问题。

1、保证农产品供给,重视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需要提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我国坚持重视农产品供给问题,农业经济不断发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连续的农业生产丰收,这也为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但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逐步放开二胎政策,人口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民对于种粮效益的重视程度也逐步提高,种粮效益时刻影响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不能仅仅看到粮食生产的产量问题,若过于重视某一特定的农产品的生产以及供给问题,由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势必会导

致该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出现失衡,从而导致农产品生产的过剩或不足,从而影响整个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要重视粮食安全,同时应当重视对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平衡问题,将供求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通过供求关系达到调节产品价格的目标,防止政府对于产品价格的过度干预,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农民收益的稳步提高。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对于农产品生产结构的调整,例如,在某一农产品实现连续丰收后,众多农民出现了增产却不增收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农产品供给结构也会出现一定的失衡状态。因此,要改变对于增产的错误认识,积极调整供给结构,并且政府要重视农业信息以及市场信息的交流分享,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跟随市场导向,及时调整生产策略,从而保证供给结构的平衡。

2、重视政府调控作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尽管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为主体,政府不能对市场的发展进行过度的干预,但同时不能忽视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将市场自我调整同政府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合理健康发展,实现创新。一方面,要加强政府补贴,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极为重视对于农业的支持和补贴工作,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调控的最终目标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政府补贴相关法规较为完善,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对于农民的补贴重视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补贴相关思路,加大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改善农民生活。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第二、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突出,要积极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

转变和调整,鼓励农民分工就业,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就业率,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二、三产业。最后,要重视农业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经营,将农业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整合,加强管理,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干预,推动农业的组织化经营,防止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加对于风险的抵抗能力,保证粮食安全,这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3、促进国民经济转型,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改革的深入开展,要推动民间投资的发展,不仅仅要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刺激消费,还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于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吸收农村转移劳动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我国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要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转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中西部地区,使农村劳动力逐步转移至中西部地区,防止区域之间差距过大,维持经济发展的平衡。同时推动就业方向以及分布从制造业等向服务也转变,即就业重心从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

4、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大多数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尽管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了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状况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需要重视人民意愿,根据各个区域不同的人民需求进行最为合适的建设。同时,要重视对于已有基础设施的维护工作,加强对于农业基础

设施的管理和保护,防止资源和浪费。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创新理念是密不可分的,需要将我国农村实际的发展情况同创新理念相结合,以探索出最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经济发展道路和方向,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创新型发展。

作者:陈艳红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周良街道办事处

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

休闲农业与创意发展 (本文是2010年3月9日在都江堰乡村旅游论坛上的发言) 导言:排头兵 成都是中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到现在已经25年了,在25年的过程中,成都也在不断摸索,不断提升。今天召开这个论坛,实际上标志着又一次转型,又一次发展。两天以前,农业部和四川省政府、成都市政府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一个共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协议。这个协议里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作为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休闲农业应该成为排头兵,统筹城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着力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成基础设施良好、特色优势明显、农业产出高效、综合改革完善的示范区。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 1、过程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从成都起源,25年过程中,农家乐已经三次升级。现在,农家乐星火燎原,在全国普及,不计其数。近几年,换代产品产生,乡村酒店开始发展。 现在有三个概念,一个叫农家乐,一个叫乡村旅游,一个叫休闲农业。我的看法是这样,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乡村旅游是一个国际概念,无论是在欧洲、美国、日本,基本上都是乡村旅游的概念,但是我们中国人创造性出了一个农家乐的概念,实际上农家乐是乡村旅游的初始阶段,是一个起步。现在整个成都,尤其是都江堰,经过灾后重建,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模式 乡村旅游的特点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形成了自然、延伸和多样化的格局。现在形成了六种基本模式:一是农家乐,是普遍模式。二是高科技农业观光园,许多城市周边都已经建立,产业交融形成了良好的效益。三是农业新村的开发,全国也有了一批典型。四是古村落的利用,形成了热点。五是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云阳梯田等。六是与景区兼容,依托景区,谋求新格局。 此外,还有三种延伸模式。一是观赏农业、采摘林业,追求新鲜的收获体验,家庭化方式。二是休闲渔业、体验牧业,强化差异性,挑战性强,竞赛化趣味。三是农村房地产,构造主题村,形成休闲房产,景观地产;生态房产,;田园地产;文化房产,;主题地产;酒店房产,核心地产。 3、发展阶段 ——对资源的简单利用 ——对资源的综合利用 ——对资源的深入开掘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

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方法什么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中国有七八亿农民,人均耕地1.41亩,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用工业化的思维抓农业,依靠科技来提升农业,依靠农业机械化来进行规模经营,依靠农业龙头企业来组织高效农业。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可以概括为: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产品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这是在总结国内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经验、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基本国情、概括许多专家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均较低,人力资本积累少,这是我们的国情,因此,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实现途径如下: (一)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基础建设既包括深化农业基础地位认识,保障农产品供给,又包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基本支撑,还包括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第一,完善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成几件大事。第二,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第三,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第四,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第五,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二)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约束的"瓶颈"。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要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发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科技进步。要在日益严峻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农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关键在于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在加大保护资源环境力度的基础上,走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建立以国家为主体,企业、农民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确保在农业科研和推广方面的经费投入以及科技成果的及时推广应用。 (四)着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竞争力。政府应制定支农、惠农、强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方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五)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现代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固然必须提高农业的设备和武装水平,但归根结底,还必须依靠现代农民。针对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储备人力资本。政府部门必须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继续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扩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范围,构筑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大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

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都市田园模式——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创新休闲农业规划设计——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都市田园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捧。投资商在进行休闲农业项目投资规划时,也希望自己的项目具有都市田园的气息,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什么是都市田园? 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这好似一把双刃剑,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耕地问题。由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强化耕地保护的政策,坚持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种形势下,处于城市周边地区的乡、镇、村落等应该如何发展成了人们所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都市田园的提出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都市田园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在城市的周边地区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养殖区域,并在区域中融入休闲、娱乐等元素,同时打造出景观性较强的田园风光以吸引受众,既能顺应城市化的发展,也可满足都市人休闲旅游需求。 重庆北碚区静观镇在重庆市建设与发展特色小城镇座谈会上,提出“推进城乡统筹,打造都市田园”。随着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静观镇正成为重庆主城都市圈中生态环境最优、区位条件最好、产业特色最强、人居环境最靓的都市田园。黑龙江宾县在《宾县总体旅游规划》中提出高起点、高标准打造“都市田园、北国山水”特色品牌,推动宾县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成都市田园度假胜地,同时也是落实哈尔滨市建设“哈东新城”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之一。宾县区位优势突出,乡村田园景观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都市田园型旅游目的地。 都市田园解决什么问题? 都市田园这种创新性的休闲农业模式十分适合在大城市周边推广。首先它对解决当前城乡统筹发展问题意义重大,既可满足现代都市人亲近自然的心理,也能带动乡镇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其次它也是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一个很好的载体,因为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客源基础庞大,区位优势明显,短期旅游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强;第三,它有效解决了当地农民就业的问题,在拓展城市功能的同时,保留了农业景观,促进区域农业模式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北京国际蓝调庄园项目是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核心设计人员精心打造的一座都市田园。整个项目以种植蓝莓为主线,提出“蓝色浪漫”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业部2014年11月26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休闲农业管理部门: 休闲农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和新型消费业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有关部署,进一步引导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的重大意义 发展休闲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交通运输、建筑和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增加农业单位面积的多功能产出,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的生产性收入;把农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开辟农民增收的新空间。 发展休闲农业是增加就业容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渠道。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管理、人才、设施等要素流向农村,增加就业容量,实现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促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 发展休闲农业是传承农耕文明、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系统整合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能够顺应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新期待,把农业文化遗产、历史古村、特色民居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发展休闲农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通过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农业产区向产区景区融合发展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有利于农村生态、景观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 二、正确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发展休闲农业,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的目标任务,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一)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一) 摘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两大实践难题是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如何培育和发展资本农业,归结起来就是“人往哪里去”和“钱从哪里来”。 关键词:小农制;小农经济;现代农业;劳动集约型;资本集约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其基本内涵是指“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生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在中国,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1](p934)。时至今日,在我国13多亿人口中仍有9.49亿农民和2.6亿多个小农户分散居住在380多万个自然村,其中包括63%的农业人口、60%的劳动年龄人口、66%的老年人口和70%的少儿人口。下一步,我国如何实现小农制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成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做一番回顾性阐释,无论是从思想史还是从现实需要的角度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科学论断的回顾性阐释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以后,无论是在斯密的自由经济论中,还是在李嘉图的国民分配论中,都是没有自耕小农和小农制的历史地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小块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质来说就排斥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形式、资本的社会积聚、大规模的畜牧和科学的不断扩大的应用。高利贷和税收制度必然会到处促使这种所有制没落。资本在土地价格上的支出,势必夺去用于耕种的资本。生产资料无止境地分散,生产者本身无止境地分离。人力发生巨大的浪费。生产条件日趋恶化和生产资料日益昂贵是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规律。对这种生产方式来说,好年成也是一种不幸”2](p910)。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资本主义的大生产将把他们那无力的过时的小生产压碎,正如火车把独轮车压碎一样是毫无问题的”3](p485)。所以,恩格斯晚年在《法德农民问题》一文中反复强调指出:“我们永远也不能向小农许诺,给他们保全个体经济和个人财产去反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优势力量。我们只能向他们许诺,我们不会违反他们的意志而强行干预他们的财产关系。……假如我们不得不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到处发展以后,等到最后一个小手工业者和最后一个小农都变成资本主义大生产的牺牲品以后,再来实现这个改造,那对我们可就太糟了。我们在这个意义上为了农民的利益而必须牺牲的一些社会资金,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点看来好像只是白花钱,然而这却是一项极好的投资,因为这种物质牺牲可能使花在整个社会改造上的费用节省9/10。在这个意义上说来,我们可以很慷慨地对待农民”3](p500-501)。总的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尤其是对于无产阶级政党夺取国家政权后如何对待农民的态度以及如何改造小农生产方式的方针政策和策略,至今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然而在19世纪末,一些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提出:“用不着有丝毫怀疑,农业的每一部门在中小生产内就如同在大生产内一样可以同样合理地经营,而且甚至和工业的发展相反,农业中集约耕作就使小经营较大经营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在农业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恰恰相反,在农业发展的范围以内,大生产并不常是较高的

旅游+ 农业创新模式:家庭休闲农场

旅游+农业创新模式:家庭休闲农场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编者按: 现如今,国家积极号召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学习宣传扶贫政策、切实转变扶贫观念、精准落实扶贫到户。并根据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十六字方针将精准扶贫落实到具体执行环节,家庭休闲农场是一种旅游引导的家庭农场创新模式,同时也是是乡村旅游的创新形式,是家庭农场发展的主流方向,是推动特色乡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而农村家庭休闲农场的蓬勃发展正是实施当前精准扶贫政策的落地之举,本文将从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模式探索来进一步指导精准扶贫政策落地实施。 一、概念界定——什么是“家庭休闲农场”? 家庭休闲农场依托生态田园般的自然乡村环境,有一定的边界范围,以当地特色大农业资源为基础,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和满足都市人群对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养生度假、休闲体验、科普教育等功能为一体,实现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现代农业创新经营体制和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二、“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一)单个“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 根据自然资源、消费者感受、功能差异和“家庭休闲农场主”经营理念的不同,今后“家庭休闲农场”的发展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生产基地型(区) 作为国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农作物品种比较单一、基地规模较大,容易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在有条件的此类“家庭农场”,可通过农产品的“点对点”供应模式,直接与城市居民形成互动,满足其对高品质乡村生活方式的参与体验式消费需求。同时也可以开展各种生态农业科普教育活动。根据不同资源特点,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牧场”、“家庭休闲渔场”、“家庭休闲林场”、“家庭休闲茶园”、“家庭休闲咖啡园”、“家庭创意粮田”等。 2.设施园艺型(区) 以室内为基地,运用科技静心培育农艺与园艺作物,同时辅以种苗生产过程参观、参与活动。 可以设计为:家庭休闲花园、家庭休闲药园、家庭休闲菜园等。

(已整理)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毕业作业 题目: 专业: 分校: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完成日期:

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毕业作业指导卡

写作提纲第一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论文摘要 在当今社会,要想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首先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迅速,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等诸多历史和现实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形势仍然严峻,任务艰巨。如何更好更快发展农村经济的问题,仍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对策作粗浅探讨。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宏伟目标存在问题对策

目录 一、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1)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1) (三)现行土地政策阻碍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 (四)农业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 (1) (五)农村人才缺乏一定程度制约经济发展 (1) 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2)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实力 (2)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强农村自身功能 (3) (三)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培养和引进人才,为农村经济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效益...............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6)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8-01-09 10:16 来源:欧柯奇技术 一、现代农业内涵定义 现代农业是一个动态的和历史的概念,它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它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发达国家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1)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可概括为: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2)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二、主要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状况 1、美国 美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是世界上唯一的人均粮食年产量超过1吨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农业是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美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家庭农场,目前美国拥有204万个农场,每年创造的农业产值3000多亿美元,

其中10%由400个大农场贡献,40%由中等规模的3.5万个农场贡献,其余由200万个农场贡献。 2、日本 日本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农业发展面临较多障碍与限制。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发展迅速,现代化水平非常高,有多项农业指标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日本的水稻、豆类、饲用玉米、蔬菜、水果、花卉等农产品的品质很高;日本的食品与水产品大量出口,其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据日本总制造业的10%,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部门。3、荷兰 荷兰人均农业用地仅2亩,地少人多。但荷兰农业坚持集约化、外向型发展道路,农产品出口率达70%,居世界首位;出口额占全球市场的9%,居世界前列。花卉出口占世界市场的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王国”;蔬菜、乳制品和猪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4、以色列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农业从业人员仅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4%,但依赖滴灌技术等高科技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农产品不仅能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市场,被称为“欧洲的菜篮子”。 5、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农业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非常高,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其人均农业生产总值排名第一。澳大利亚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收入平均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60%以上。 三、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

最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对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①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显示:从原始农业转变为传统农业,再从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从传统农业发展和过渡到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正面临哪些困难,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思考的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一)中国农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现在是一个人口接近十四亿的大国,而耕地总量约为13000万公顷,人均耕地小于0.1公顷。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许多地方有只搞经济而忽视了农业发展的现象,农业中土地、人力、农业资源等大量流失。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过程中,也采取了一些促进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措施,使得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提升。当前中国的粮食问题,使得市场上出现了有的地方过剩而有的地方短缺的问题,这个问题使得当前整个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个矛盾,从而导致了农产品价格在总体上持续低,因此,农民要增加收入很困难。 (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小农家庭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农业经济,所以劳动生产率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在生产方式上回到了中国以前传统的小农经济,这种生产方式落后、停滞不前。其次,自给自足、很少依赖外界提供物资和服务的传统,使得农业经济很难具有现代化的条件。再次,集约型的劳动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它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民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劳动力去进行农业活动。而且,生产技术的落后和对科技知识缺少认识也是制约农业增产的因素。最后,农业生产规模小,加上资源的不足,投入过多但收益甚少,缺少技术支持和资金来源,也是一大问题。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浅论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 论文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回顾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党和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不断深刻。发展我国的农业现代化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文提出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三者互动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论文关键词]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党和政府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标。毛泽东在建过初就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强调全党要高度重视农业。农业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现代化道路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出路。建国以来,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2O世纪5O年代初至5O年代末期。我国农村经过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产权的明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这时,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设想和目标。1954年9月,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构想。1955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实现这一构想的“两步走”的战略步骤,即,第一步实现农业集体化,第二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由此初步形成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即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这一阶段主要是从改进生产手段和生产条件出发,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第二阶段:2O世纪6O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进行第一次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强调农业的基础作用,提出以农业为基础,按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并指出,经过2O年到25年的努力,基本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建设的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对这一目标的追求被中断。 第三阶段:20世纪7O年代末8O年代。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197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作了扩充,增加了农业布局,区域化、专业化、社会化,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农畜产品加工以及小城镇建设等。8O年代初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全面实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产生了极好的效果,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农业现代化实验区和示范点,更加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与实践。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商品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从而大大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逐步深刻。跨人21世纪以来,随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下降,加入唧后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学界认为,研究农业现代化要以“农民大国”为背景,重视对农村文化的研究,跳出农业、立足整体国民经济研究农业现代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研究我国的农业现代化问题.。这些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从广义上理解现代农业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吸收了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同时还认识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应将农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纳入农村这一大系统之内综合分析,从农村和农业与其他相关社会经济方面的相互关系中研究农业发展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谈论农业自身的现代化。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目标任务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和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总体思路,我乡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产 品品牌建设、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改革等有新成效,扎实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 步发展,促进XX乡村振兴。现将我乡202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9个1工作开展情 况总结如下: 一、9个1目标完成情况: 1.一条精品产业带:围绕竹海渔乡农旅融合旅游环线建设,依托XX至城厢快速通道建设和雅康高速公路沿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步、百家村发展李子产业,打造十 里李花,目前已完成丁糖李种植320亩,年内还将发展丁糖李500余亩。大河、互助、团结、XX村大力发展茶叶,建设高山有机观光茶园。 2.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 富裕的总体要求,依托团结村打造美丽渔村,2020年5月我乡团结村成功入选四川省 美丽渔村第一批名单,以美丽渔村创建为契机,建设大河、XX、团结村农旅融合休闲 观光示范园。 3.一批主体:新培育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功引进农旅融合发展企业四 川林源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家,团结村、大河村、互助村 和黍子村各1家,发展劳动村农村电商1家,成立XX农贸综合服务中心1个。 4.一批品牌:大力培育川牛膝农产品品牌,我乡川牛膝代表天全成功参加2020第十六届中国(长沙)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支持汇美农业和润兆渔业两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获得产品质量新认证,润兆渔业产品获最喜爱农产品奖。 5.一项突破:依托百家林源缘公司大力发展丁糖李产业连片集中发展,实施标准 化建设。已建XX鲜叶茶叶交易中心1个。 6.一套体系:围绕高山有机茶、笋用竹,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对 茶叶、蔬菜实施检测,正在建农业生产服务中心一个,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质 量安全监管。 7.一项创新:积极探索盘活农村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目前团结正积极探索 开展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发展产业,健全了农业产业化管理体系。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何谓现代化(Modernization)?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认识,是把现代化作为一种动态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不是单一因素的,而是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多因素的综合变化。农业现代化的特征,就是从使用人力、畜力转变为使用非生物动力,即从使用手工工具到使用机器作为进行生产活动的基础。这意味着它是一种分工专业化、技术密集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 认识和把握农业现代化的涵义。必须联系农业现代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特征。 1.历史性。农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而出现的,它是产业结构变化规律与经济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在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逐渐萌芽。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跃进,农业生产手段逐步向机械作业转化。19世纪20—30年代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力发展,以电力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新兴起的科学技术革命,如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学、生物工程的蓬勃兴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能源和新装备。在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又出现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农业现代化在内的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2.地域性。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的差异,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内容和标准有所不同。尽管农业现代化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作为最主要衡量指标,但各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各有特色。以美国和西欧国家为代表的人少地多型国家,随着工业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农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工业原料,农业现代化建设选择以石油为原料和动力的化学化和机械化;而以日本为代表的人多地少型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侧重于种子、化肥和水利。从时间上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现代化以“石油农业”为基点,而80年代以后则更注重生物技术的应用,突出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继承性。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任何科学和技术都有其继承性,农业现代化也是在前人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前进的,没有继承,就不可能有发展和提高。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科学劳动部分地是以前人劳动积累的利用为条件。在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农业环境和生物特性的变化往往是以数百年计。即使如此,农业技术在自身发展变化过程中就包含着去其糟粕、展其精华的过样。因此,一方面,农业技术或经验较长时期地保持相对稳定,在稳定中又逐步发展,这就使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经久不衰;另一方面。它又随着生产实践的推进和需要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前进。 概括而言,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通过发展农用工业,增加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创造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使农业成为专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产业。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一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 化的战略部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历史性、国际性的概念,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实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管 理方法和理念来管理农业。 农业现代化包括生产手段、生产过程、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经营管理、流通和消费等方面的现代化。其追求目标是:在优化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加工增值率,实现农区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和电子化。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包括培育优良品种,使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一个生长发育的良好条件,用现代方法去控制和改善环境条件。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全过程中,其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及各环节上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采用现

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从2000年9月起,总局党委组成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研究”专题组,分成7组到9个分局和部分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垦区各方人士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分别在北京与哈尔滨两地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科顾委专家对《规划》进行咨询论证,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权 威性。 2000年11月6日,《规划》在北京通过专家论证。这次论证会得到了省政府和农业部、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国家开发银行的关怀和支持。出席论证会的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研究员卢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柯炳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食品学科评议委员李里特,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于新华,水利部松辽委副总工程师、规划研究室主任李金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教授杨志福,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产品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外经贸部WTO农业谈判组组长程国强,中国农学会高新技术 农业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信乃诠等专家和学者。

温室休闲农业创新开发模式

温室休闲农业创新开发模式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 温室休闲农业创新开发模式——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读温室设施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温室种类的不断发展与功能的不断延伸,各类以温室设施为载体,以恒温环境为卖点,以全时休闲度假为理念的温室产品正在成为乡村旅游休闲化发展的一个新的引擎。 一、温室休闲开发的五种依托形态 温室为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注入了新的活力,农业观光项目的建设,对于发展农业高科技,推广作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而建设观光休闲型温室,更兼有科普教育、休闲体验、休憩、游乐的功能。目前温室设施在我国已经广泛应用,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可以依托以下五种形态进行升级开发。 1、生产依托型观光温室 这一类型的温室主要用于农业生产,是温室旅游发展的最初模式。此类温室主要用于生产高附加值的花卉、种苗、特种蔬菜等种植温室及水产养殖,主要以设施农业经济收益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农业观光旅游收益只是补充。 2、高科技试验基地型观光温室 依托农业科技园、特种植物培养基地等研究机构形成的观光温室。这一类型的温室主要用于新奇特品种动植物培育、科技研发等用途,与生产依托型观光温室一样,观光旅游只是辅助产业。主要利用试验基地中的新奇特产品以及无土栽培、营养液滴灌、

生产要素全自动调配等大众游客难以接触到的前沿现代农业技 术作为核心吸引物,配套提供旅游服务设施与活动项目,将科普教育与高科技农业观光紧密结合。 3、大型观览及休闲温室 展览温室的旅游吸引力与观赏价值主要体现在各种专类植 物景观、特殊观赏品种上,同时,作为花园中的绿色建筑,温室本身也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诠释了人类与自然、动植物和栖息地间的动态关系,生动展现园林艺术的动感美。如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北京世界花卉大观园、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等;此外,依托大空间温室打造的室内水游乐与康体休闲项目也在逐步兴起,北京的摩锐水世界、温都水城和乔波室内滑雪场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4、休闲场所型温室 这一类型的温室是将休闲场馆与温室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 一种新型模式,以高端温室技术为主要结合点模拟大自然生态,随时提供优雅的自然景观生态结合、舒适惬意的环境氛围,富有田园景观文化,集生态观光与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包括生态温室餐厅、温室洗浴、庭院温室、养生温室、温室会所等。 5、综合型农业生态园温室 综合型温室是在温室中人为制造大自然环境,山水、瀑布、花草、果木等映入眼帘,是以上几种温室开发模式的综合。包括以旅游接待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各种温室,由于温室内环境的可控制性,可种植不同气候地区的以及反季节植物,提供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水果蔬菜的采摘等务农体验游活动,以及以现代高科技农业展示、科普教育等主题的农业科技游。综合型温室通常以乡村环境、田园风光为大背景,内部空间的功能设置可以由农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分析》 [摘要]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发展乡村经济,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安徽省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合理应对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存在问题;应对策略;安徽 如今农村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中共中央对农村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中央人民政府在近些年发表的《第一号文件》多次指出要发展壮大乡村新型服务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发展适宜当地的休闲旅游业,完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响应这一号召,安徽省人民政府专注于休闲农业的发展,努力建设经济繁荣并稳定增长、农民逐渐富起来强起来的美好安徽,并在这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安徽省的乡村旅游业在规模上有逐步扩大趋势,发展速度喜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针对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期待改善安徽省各市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不成熟的现状,推进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壮大。 1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1.1国外发展现状。20世纪50年代,国外开始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进行研究,发展至今,同时休闲农业已成为世界潮流,德国政府将土地出租给市民,市民在土地种植的任何东西都不能作为商用,让更多的居民体验到朴素的乡村风情。法国则推出农庄旅游,城郊建有休闲果园,供大家观光放松。荷兰则更加强调农业与环境的协调,

荷兰牛奶花卉都在世界非常出名,更是有很多国家效仿荷兰的农业发展。美国则是独家农业和观光牧业联合,在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桥梁。日本很早就开始研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并以此得到了很大的收益。 1.2国内发展现状。中国休闲农业于xx年开始发展,直到如今,国内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已经开始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投入到休闲农业中,并且得到了高收益,甚至带动了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国家也开始发布各种政策来支持休闲农业的发展,鼓励闲置宅基地、荒地发展乡村旅游业。从1949年开始,国务院中央一号文件开始注重农村问题,但是到21世纪,国家开始将农村问题更重点的放在休闲农业上,引导国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安徽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安徽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连续实施多部指导农业旅游发展意见、年度规划等,深入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融合,支持贫困区创新创业,以达稳定脱贫的目的;且xx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协会成立,为新农村建设及经济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锦上添花。安徽省地处长江三角经济区,右接浙江、江苏沿海发达城市,连接人口大省河南,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xx年,生产总值达3000亿元左右,其中乡村旅游业xx年旅游人数达4.5亿,占据总gdp的10%。近年该省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在xx年国家乡村旅游评定的重点村落中,以黄山市黟县宏村为代表的重点村落共计12个入选,入选数量位列全国第一。同时省内也评出“安徽省优秀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