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高中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高中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思想

春秋老子和孔子

春秋老子创道家,思想朴素辩证法。

事物不断在变化,主张无为治天下。

还有孔子创儒家,伟大思想教育家。

主张仁爱重周礼,有教无类育精华。

诗书礼易和春秋,编定经典儒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战国墨翟表民愿,兼爱非攻和尚贤。

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而君轻。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庄子唯心与聃同,鄙视富贵恨不公。

法家韩非重发展,事易时移应改变。

以法为本无贵贱,打击奴隶主特权。(二)文学《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歌总集第一部,西周春秋风、雅、颂。屈原诗歌创楚辞,《离骚》蕴涵情真挚。先秦诸子出名篇,孟子庄子是典范。(三)艺术

绘画独立成艺术,帛画凤鸟御龙图。

嵌错赏功宴乐壶,青铜编钟鄂出土。(四)天文和物理

前613哈星记,历法十九年润七。《甘石》天文数第一。

《墨经》墨子记物理,光学力学全涉及,“光学八条”世称奇。

(五)医学——名医扁鹊

脉象扁鹊成就大,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诊病还用它。

秦汉

(一)科技

太阳黑子太初历,张衡释月地动仪,《九章》数学成体系。

《黄帝内经》西汉定,东汉药学本草经,

神医华佗麻沸散,仲景《杂病》称医圣。

西汉发明造纸术,最早放马滩出土。

蔡伦改进105,造价低廉麻网布。

中国古代文化快速记忆口诀

古代文化记忆口诀 说明: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独具风格,美不胜收,凝聚了古代中国人的心血,寄托了今天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从高考的角度来看,古代文化历史部分也日益彰显重要。但是,由于内容太多,体系庞杂,如何记忆成为学生最为头疼的问题。编成口诀,在琅琅上口的诵读中,追溯悠久历史,再现灿烂文明,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一)思想 春秋老子和孔子 春秋老子创道家,思想朴素辩证法。事物不断在变化,主张无为治天下。 还有孔子创儒家,伟大思想教育家。主张仁爱重周礼,有教无类育精华。 诗书礼易和春秋,编定经典儒文化。 战国“百家争鸣” 战国墨翟表民愿,兼爱非攻和尚贤。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而君轻。 儒家唯物是荀子,倡“制天命而用之”。庄子唯心与聃同,鄙视富贵恨不公。 法家韩非重发展,事易时移应改变。以法为本无贵贱,打击奴隶主特权。 (二)文学《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 诗歌总集第一部,西周春秋风、雅、颂。屈原诗歌创楚辞,《离骚》蕴涵情真挚。 先秦诸子出名篇,孟子庄子是典范。 (三)艺术 绘画独立成艺术,帛画凤鸟御龙图。嵌错赏功宴乐壶,青铜编钟鄂出土。

(四)天文和物理 前613哈星记,历法十九年润七。《甘石》天文数第一。 《墨经》墨子记物理,光学力学全涉及,“光学八条”世称奇。 (五)医学——名医扁鹊 脉象扁鹊成就大,望闻问切四诊法,至今诊病还用它。 二、秦汉 (一)科技 太阳黑子太初历,张衡释月地动仪,《九章》数学成体系。 《黄帝内经》西汉定,东汉药学本草经,神医华佗麻沸散,仲景《杂病》称医圣。西汉发明造纸术,最早放马滩出土。蔡伦改进105,造价低廉麻网布。 (二)思想宗教 西汉唯心董仲舒,“天人”“君权”独尊儒。东汉王充属唯物,《论衡》讨论有鬼无。西汉末年佛传入,明帝西域求佛路。东汉道教亦形成,道家思想与方术。 (三)史学 汉代史学功显著,《史记》黄帝到汉武。东汉史家有班固,断代体裁著《汉书》。(四)文学艺术 西汉文学华丽赋,朴实自然歌乐府。艺术成就数雕塑,兵马杂技说唱舞。 秦砖汉瓦是文物,物化历史韵丰富。 三、魏晋南北朝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中国古代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众所周知只记忆历史知识是不行的,但不记历史知识又是绝对不行的,尤其是中国古代历史,一是:距今时间比较长,二是:时间跨度大,三是:要记忆的知识比较多,掌握一定的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一、记忆时间的妙法──谐音记忆法 1、记忆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被称为“战国七雄”,可用谐音记忆为“七叔含烟找围巾”。 2、教学商鞅变法时,可以诙谐地告诉学生:商鞅变法失败后,他哭诉“我宁愿涮我肉,却不愿车裂我身”。用谐音来记住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6年。 3、讲授李渊建唐时间时,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并可以描摹一下,当时作为太原留守的李渊见机建立了唐朝。 4、讲授清军入关时间时,可以用“一溜死尸”来谐音记忆“1644年”,并描述当时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二、记忆史地结合知识的妙法──史地归纳法 1、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2、唐朝的瓷窑:北方邢州的白瓷,南方越州的青瓷,可以浓缩为“邢越(北)白青瓷”。 三、抽出核心字──字头法 1、清朝的十二个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努皇安(用治安的?安?代指顺治)、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或记为“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宣统在位三年)”; 2、字头浓缩法在识忆中形成知识结构的整体缩影,特别在记忆较多的人名、地名时能发挥良好的效果。如记忆丝绸之路中几个地名,可将长安、河西走廊、、安息、西亚、大秦等提取浓缩为:“长河新,安西大”。 四、历史课堂的强档“味精”──意义联想法

“5分钟背完”中国古代史!超级记忆口诀让历史成绩飞速提升!

“5分钟背完”中国古代史!超 级记忆口诀让历史成绩飞速提升!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暴收。 汉末三分归入晋,朝称南北阻江流。 隋开天下遭唐灭,五代十国战乱稠。 宋统中州元虏代,明清过后帝王休。 三皇五帝 伏羲渔畜八卦传,燧人取火去腥膻。 神农辨药播五谷,黄帝分州制井田。 颛顼平定九黎乱,帝喾仁威天下安。 尧置鼓木喜闻过,舜称至孝复称贤。 夏朝 大禹水平九鼎成,万民归启赖贤明。 太康承父家天下,寒浞行奸覆夏庭。 颠沛少康兴祖祚,昏庸孔甲匿龙精。 桀从妹喜荒淫事,四百四十殿宇倾。 商朝 汤除桀暴定八方,亳邑为都始立商。 太甲去昏赖伊尹,盘庚改殷效成汤。 武丁梦说得良弼,帝纣伐苏为女郎。 暴虐奢糜纵妲己,亲离众叛自燔亡。 西周 姬发灭纣都镐京,封赐诸侯四海平。 刑废成康周公力,穆王八骏天下行。 厉防民口终奔彘,真惠共和周复兴。 褒姒幽王烽火戏,犬戎马踏骊山倾。 春秋战国 平王迁洛启东周,王命不行霸主遒, 齐桓晋文兼秦穆,宋襄楚庄演春秋 燕韩赵魏秦齐楚,赫赫七强战不休。 秦本附庸渐强大,灭周并六统金瓯。 秦朝 六国皆灭统华疆,嬴政自骄号始皇。 独揽大权分郡守,统一文字兼度量。 筑城凿墓劳民力,焚书坑儒断史纲。 陈胜揭竿初举义,汉刘楚项破咸阳。 汉朝 除秦灭楚汉刘邦,帝后无由戮楚梁。 吕雉临朝累诸吕,文景治世灭七王。 武皇拓土民遭敛,王莽更新命被戕。 光武中兴迁洛邑,传及献帝东汉亡。三国两晋 东吴西蜀属孙刘,北魏曹丕把汉谋。 司马迁曹成一统,八王乱政五胡蹂。 两都率陷建康继,江左偏安丧北州。 淝水破秦得暂保,宋刘逼禅东晋休。 南北朝、隋朝 朝分南北划长江,宋齐梁陈据建康。 北魏东西分两魏,北齐废主东魏亡。 周承西魏收齐土,隋篡北周并陈疆。 筑苑凿河天下乱,三十九载覆朝堂。 唐朝 高祖昏庸屡信谗,变生玄武手足残。 太宗纳谏贞观治,武后改周李氏残。 神勇玄宗清女祸,繁荣盛世号开元。 乱由安史都迭陷,惧祸昭宣让逆藩。 五代十国 五代梁唐晋汉周,北方更替五十秋。 十国割据南天下,南唐篡吴闽楚收。 前蜀早亡接后蜀,依辽北汉晋阳愁。 南平南汉兼吴越,后蜀南唐作宋囚。 宋朝 陈桥兵变代柴周,偃武修文是弱由。 辽夏与金邻作寇,靖康之变帝成囚。 康王即位开南宋,秦桧杀飞令铁羞。 联蒙灭金实谬策,四十五载丧残瓯。 元朝 蒙古称皇铁木真,成吉思汗震西垠。 太宗纵马驰欧地,世祖更元掳宋君。 僧比王侯乱刑政,儒同娼丐辱斯文。 烽烟四起群雄反,大漠难藏顺帝身。 明朝 太祖金陵创大明,功臣屠戮少余丁。 燕王靖难夺侄位,睿帝巡边陷虏营。 严魏蠹国戚灭寇,崇祯悬树李侵京。 吴贼卖祖山河变,江北江南属大清。 清朝 太祖兴清顺入关,扬州嘉定骨成山。 康乾盛世雍承启,嘉道弱朝咸续延。 鸦战外加权丧尽,天国内耗力消残。 垂帘慈禧维旧政,炮震武昌宣统迁。 合卷清书不忍翻,每提旧事意难安。 双眸浸泪犹喷火,只手拍栏复握拳。 数亿人民遭劫难,几只禽兽舞疯癫。 巨龙何事慵疲甚,一觉长眠又百年。

历史必背口诀

历史必背口诀一 巧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性质的突出表现,它们对中国近代史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高考常考的重点。但这些条约的内容易混难记,更易遗忘。为此,笔者在实践中采用缩记法、字头法、谐音法、排比法等方法多管齐下,生动形象,好记难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赔款、开口岸、协税”。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哥哥赔五(双)鞋”,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赔”──赔款;“五”──五口通商;“(双)”──辅助记忆,无实义,下同;“鞋”──谐“协”音,指协定关税。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名称的记忆。方法1,用字头法记为“广、厦、福、宁、上”。方法2,用谐音法记为“光(广)下(厦)不(福)能(宁)上”。 二、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主要内容:①外国公使常驻北京。②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⑤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公使驻京、开十口、外国船、外国人、赔款”。方法2,用数字排比法记为“一开二赔三外”,解释:“一开”──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淡水、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二赔”──军费、商损两种赔款,即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三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三、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⑤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认天约、开天津、割九龙、准华工、增赔款”。方法2,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四、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台湾及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割地(辽、台、澎)、赔款(军费2亿两)、开口岸(沙、重、苏、杭)、设厂免税(口岸设厂,内销免税)” 。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五、1901年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2)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3)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5)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6)修订商约。清政府同意将各条约中通商行船的内容加以修订,以便利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方法1,挑选核心词依次缩记为“赔款、划界、拆炮兵、惩官民、改总理、修商约”。方法2,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修使馆赔炮兵,改总理惩官民”。解释:“修”──修订商约;“使馆”──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保护,中国人概不准居住;“赔”──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折合九亿八千多万两;“炮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准许外国军队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惩官民”──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立即革职,永不叙用。 六、1915年中日“二十一条"主要内容:第一号共四条,要求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并加以扩大。第二号共七条,要求承认日本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期限均延长至99年。第三号共两条,要求把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中国不得自行处理。第四号一条,要求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割让给他国。第五号共七条,要求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用字头法结合谐音法记为“内东顾问焊警械、舅舅不让借钢铁”。解释:“内东”──承认日本在内蒙东部、东北南部的特权,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顾问”──聘日本人为军、政、财顾问;“焊警械”──中日合办汉(焊)冶萍公司、警政及军械厂;“不让借”──中国沿海的港湾、岛屿不租借或割让他国;“舅舅钢铁”──“舅舅”谐“99年”,“钢”谐“港”,“铁”指“铁路”,即日本延长两港口(旅顺、大连)两铁路(安奉、南满)的租期为99年。 历史必背口诀二 历史知识巧记速记法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 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笔者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 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记忆口诀方法 归纳法记忆法例如: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1840~1919)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归纳为“五四三二一”来记忆。即:” 五次重大战争——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四个主要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十一条》;”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 两个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一次失败的变 法——戊戌变法。 谐音记忆法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 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 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 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联想法记忆法例如: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 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 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 三只鸭(222)”。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 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串联记忆法例如:“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先后起来争霸的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即:“近闻(晋文)齐桓采 松香(宋襄),锯断秦木(秦穆)留楚桩(楚庄)”。 例如:“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历史 上称为“战国七雄”,可用串联加谐音法记作:“七叔含烟找围巾” 口诀记忆法口诀记忆,是把记忆的内容编成口诀、顺口溜等来记忆。例如:中国历史朝代盘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蜀 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 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歌诀记忆法如“商鞅变法”,可这样编:“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 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简化记忆法《马关条约》的内容,可将其简化为“割三岛、赔两亿、开四口、设工厂” 记忆历史年代的几种方法: 一、抓住年代本身的特征记忆。 例如: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7年7月7日,三个七连在一起,便很容易记住;如蒙古灭金,1234年;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的时间,1939年9 月1日和1945年9月2日,9月1日通常是新学期学生开学的第一天,9月2日是开学的第二天。 二、按重大历史事件的间隔记忆。如中国近代史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古代史基本时间顺序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简表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夏商周的更替和政治制度(考点1)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复习过程: 1、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极端低下的产物。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此曾论述到:“在当时的条件下,采用奴隶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只有在公社瓦解的地方,人民才靠自身的力量继续向前迈进,他们最初的经济进步就在于利用奴隶劳动来提高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甚至对奴隶来说,这也是一种进步,因为成为大批奴隶来源的战俘以前都被杀掉,而在更早的时候甚至被吃掉,现在至少能保全生命了。” 2、关于“禅让制”和世袭制问题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产物。

从“禅让制”到“世袭”,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是私有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认识,是阶级对立的结果,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因而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①分封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②分封的对象和做法: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 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③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鲁、齐、燕、卫、宋、晋等。 ④分封的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促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拓展了 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最终导致王室衰微,列国纷争的后果,逐渐形成诸候割据的状态。 ⑤分封制崩溃:春秋时期。 崩溃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它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葵丘会盟,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认,标志着分封制崩溃。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分封制结束。 (2)、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①它始于商朝,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②因耕地阡陌纵横,象“井”字形状,故称为井田。 ③井田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周王,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但臣下只能世代享用,不 得转让和自由买卖,还要交纳一定的贡赋。 ④从生产方式上,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剥夺奴隶的劳动成果。 ⑤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 需要,出现了私田。春秋后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随之而来的是新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的出现,导致了井田制的瓦解。 (3)、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 ①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 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 ②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③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4)、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 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 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 4、商汤灭夏、武王伐纣和国人暴动的性质: 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斗争都是反抗奴隶制国家暴虐统治的正义斗争,也是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国人”是平民,举行暴动的是平民和奴隶,“国人暴动”是平民和奴隶的反抗斗争。 夏、商、周的经济(考点2) 复习过程: 1、夏、商、西周三代的农、牧业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和原因。 ①农业是政治统治的基础,是君王恣意淫乐的物质保障,三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 ②奴隶制生产方式的确立是促进三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背诵秘籍顺口溜

中国历史学习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歌 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4-9课)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10-17课)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8-22课)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 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中国历史常用的记忆口诀 1、天下之事,分合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夏一统,商周继之,春秋战国乱之;秦一统,两汉继之,三国魏晋南北朝乱之;隋一统,大唐继之,五代十国宋辽金乱之;元一统,明清继之,民国乱之。 2、红颜祸水,倾国倾城: 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3、历史有无数的选择,选择在某个人手里: 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4、内忧小人干政,外戚、宦官、后宫;中忧官场腐败,官逼必然民反;外忧民族矛盾,异族虎视耽耽: 历朝历代之灭亡,无不由此三者起。 5、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即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的虚假陈述: 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 草寇。 6、矫枉总是过正,其实过犹不及: 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7、越是四分五裂,政治混乱,思想越光辉灿烂;越是大一统,政治稳定,思想越停滞不前。 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8、地域环境左右命运: 中国自古东临太平洋,北接荒芜人烟的西伯利亚,西北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为喜马拉雅山,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之内生存,养成了国人含蓄内敛、保守中庸、消极忍耐的农耕性格。故历朝政府皆重农抑商,重伦理文采,轻科技实用;如夏政权在陕西、商政权在河南;西周政权在陕西、东周政权在河南;秦、西汉政权在陕西、东汉政权在河南;隋、唐政权在陕西、北宋政权在河南。五千年文明,有四千年历史皆在农耕最发达的中原地区上演,由此可见,中国一直都是以农耕为主的黄色文明。直到异族蒙古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明清政权才随之坐落于此,中国的农耕地位才逐渐为之动摇。 当政权东西对峙时,西强而东弱;南北对峙时,北强而 南弱。原因也正是在于西和北更接近于游牧民族,两种文化的交融,自然比东南单纯的农耕文化多了一些强悍。然而,每一次异族依靠武力的入侵,又都会被汉文化迅速的同化。 9、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 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10、单以武治,刚且易折;单以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方能长治久安: 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方法 1.掌握一条朝代更替主线

中国古代史教案(全套)--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远古社会和传说时代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先秦;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距今年代;《我国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图;北京人距今年代及其遗址;元谋人和北京人两项最主要的文化成就;旧石器时代文化;山顶洞人生活的地点及距今年代;旧石器时代晚期与氏族公社时期的开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河姆渡文化及半坡文化;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炎帝、黄帝和涿鹿之战;尧、舜、禹和禅让制。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材中论述性、结论性文字的理解、概括能力,进而逐步形成对重大历史事件准确、全面的认识。 2.通过对重要历史概念如先秦、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禅让制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运用历史概念的能力。 3.通过对某一文化遗址具体内容的学习和掌握,不仅有利于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情景的能力提高,而且具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科能力。 4.阅读理解历史材料、最大限度地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某些历史结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是古代东方文明的中心。 2.通过对元谋人、北京人的了解与学习,说明我国不仅是人类发源地之一,而且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最早发明丝织品的国家,无论是旧石器时代,还是新石器时代,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出土文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表明,当时已有贫富和贵贱的分化,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阶级和国家就要出现了。由此说明,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教学要点 一、我国的远古居民 1.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元谋人 2.北京人及其遗址 3.元谋人和北京人两项最重要的文化成就 4.山顶洞人及氏族公社时期的开始 5.我国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 二、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 1.母系氏族公社的繁荣阶段 2.河姆渡文化 3.半坡文化 三、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1.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3.贫富分化的出现和加剧 四、炎黄和尧、舜、禹的传说

最新中国古代史顺序

中国古代史顺序 三皇→尧→舜→禹 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详细如下: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黄帝 →唐尧 →虞舜 →夏禹(夏禹把天下传给他的儿子,改变了之前的禅让制,家天下由此开始) →商汤杀夏桀灭夏,国号商 →周武王杀商纣王,灭商,国号周 →771年,周幽王被杀,次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历史生平王东迁前为西周,后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秦嬴政统一六国,国号秦 →秦只传一世到秦二世被灭。楚汉相争,刘邦赢,国号汉 →汉孝平帝被王莽毒杀,王莽篡位,改国号新 →公元23年,王莽新朝被绿林农民起义军所灭。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重建汉朝,史称光武中兴。称之前为西汉,这为东汉 →三国(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献帝于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公元222年,孙权在建业(今南京)称吴王,229年称帝,史称孙吴、东吴。魏蜀吴三国鼎立,史称三国时期) →两晋(西晋和东晋的合称。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都洛阳,是谓西晋。西晋灭亡后,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政权,史称东晋 →南北朝 南朝: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都建康,国号宋,史称刘宋,以区别后世赵宋。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国号齐,史称南齐。公元520年,萧衍代齐称帝,国号梁,史称萧梁。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 自刘裕建宋到陈被隋灭,历经宋、齐、梁、陈四代,史称南朝。 北朝:公元386年,北方鲜卑族拓跋珪称王,国号魏,建都平成(进山西大同)。后孝文帝迁都洛阳,该姓元,所以历史上也称北魏为元魏。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建都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国号齐,史称北齐,高齐。 公元557年,宇文觉代西魏称帝,建都长安(金陕西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宇文周。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政权与南朝一直对峙,历史上称为南北朝时期 →公元581年杨坚到北周称帝,国号隋,史称隋文帝,隋统 一→唐高祖李渊灭隋,国号唐 →五代十国 五代:公元907年,朱温篡唐称帝,季度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梁,史称后梁。公元923年沙陀部人李存勖(xu2)灭后梁称帝,建都洛阳,国号唐,史称后唐。公元936年,沙陀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的口诀

快速记忆中国历史朝代的“口诀”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补充五胡十六国口诀: 前后南三燕,西秦南凉鲜卑建; 前西二凉和北燕,政权仍为汉族建; 前赵北凉夏匈奴;前秦后凉汉(成汉)氐建; 羯后赵,羌后秦,十六小国长混战。 ▲用口诀法记忆中国历史朝代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用口诀法记忆“五代十国”名称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 梁唐晋汉周, 前边都有后。 十国——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荆南(又称南平)、前蜀、后蜀、北汉,可记作: 前后蜀,南北汉, 南唐、南平曾为伴, 吴越、吴、闽、楚十国, 割据混战中原乱。 ▲用口诀法记忆南北朝国名 南朝:宋齐梁陈相交替。 北朝:北魏分东西(东魏、西魏),北周灭北齐。 ▲用口诀法记忆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孔孟儒,行“仁政”; 道“无为”,老庄兴; 子墨子,讲“非攻”; 韩非子,“法治”行。 ▲用口诀法记忆安史之乱起止年代 公元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公元763年被唐军打败,历时8年。叛乱的起止年

代可用口诀来记: 安禄山,史思明, 骑胡虎(755),溜山(763)城。 ▲用口诀法记忆太平天国起义的主要内容 1857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以拜上帝教统一思想;1853年3月,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南京为天京。这些内容可用口诀记作: 洪秀全,拜上帝, 太平天国大起义; 秀全要把古扇扇(1853年3月) 南京定都换了天。 ▲地球的形状口诀 赤道鼓,两极扁; 北极长,南极短。 ▲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另记)口诀 辽吉黑,云贵川, 陕西青藏(陕西、广西、青海、西藏)浙福甘, 二江二湖二河山, 安宁古广(安徽、宁夏、内蒙古、广东)新海湾。 ▲与中国接壤的15个国家名称口诀 月娥姑娘(越南、俄罗斯)很腼腆(缅甸), 蒙着布单披仨毯(蒙古,不丹,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斯坦), 度过稀泥(印度、老挝、锡金、尼泊尔)去朝鲜, 吧叽吧叽一身汗(巴基斯坦、阿富汗) 唐尧虞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古代史(按朝代整理).

中国古代史 ·原始时代(新石器时代)(~前2070) 经济:农业:刀耕火种 纺织:纺织技术萌芽 原料:麻、葛 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冶炼:黄河流域,小件铜器(小工具、生活用具),使用金属器具 陶瓷:山东蛋壳黑陶,釉陶,原始青瓷 商业:早期交换 政治:出现城 禅让制 贫富分化产生 文化:文字:刻画符号(文字起源) 绘画:陶器图形、壁画 ·夏(前2070~前1600) 政治:启继禹禅让制→世袭制“家天下”始 传贤→传子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政治关系 ·商(前1600~前1046)都:朝歌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文物:玉蚕甲骨文:祭祀蚕神 冶炼:铸铜生产规模大,青铜器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政治:祭祀:奴隶为祭祀祖先神灵之“人牲” 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宗族为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政治事务占卜决策 文化:文字:甲骨文(较成熟的文字) 金文(商周) ·西周(前1046~前771)都:镐京 经济:土地制度:井田制 纺织:国有六职,纺织业地位重要 商业:交易频繁,币需数增,流通骨铜贝 政治:制度:宗法制:立嫡以长不以贤 立子以贵不以长 分封制:同姓王族:召公之子:燕(蓟),姬 周公长子伯禽:鲁(曲阜),姬 晋:后三分为韩(郑)赵(邯郸)魏(梁),姬 功臣:姜尚:齐 先代贵族:亲周商旧贵族微子:宋(商丘) 特点: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文化:文学:《诗经》 ·东周(前770~前256)[此处泛指春秋战国] 经济:农业:铁犁牛耕(黄河中下游地区)

文化:火药:具有有关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和硝石的知识 春秋(前770~前476) 经济:冶炼:中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 文化:儒:孔子:“仁”、“礼”、“德治”、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培养六艺,注重全面发展 创儒家学派,以六经为基本文献 道: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老子:“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转化是无条件的,“弱者道之用”,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小国寡民” 战国(前476~221) 经济:土地制度:商鞅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水利:李冰都江堰(川) 郑国郑国渠(关中,汜水和洛水) 冶炼:淬火的钢件 商业都会:出现市井(商业区) 政策:商鞅变法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政治:行政单位: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 文化:儒:孟子:“仁政” “君轻民贵”为早期民本思想之基础。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天行有常”(天人关系) “制天命而用之”(人道有为)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庄子:“道”为最高原则,“道”无所不在 “齐物”: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 法:形成重“法”、重“术”(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权势)的不同学派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秦统一全国起到重大作用 汉代,其法治思想被儒学体系吸收,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李悝:“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国家田租收入 用严刑确立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 加强中央集权 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墨:结成的学术团体纪律严密 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兼相爱、交相利”,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针锋相对

历史记忆口诀

历史时间重大事件记忆口诀_! [原文地址]状况口诀: 一战烟云散,凡-华体系建。 美英法操会,德国被战败。 企图谋世霸,美逊“十四点”。 英保殖民地,限法又削德。 法德俩宿敌,赔款又分割。 意欲扩,日夺德,帝国内部再风波。 4、中国画发展演变口诀: 中国画起原始,演变各朝有特点。 三代人物肖像主(夏商周), 秦汉门类最齐全。

士大夫有名作,魏晋南北画活跃。 隋唐五代画高峰,两宋艺术全发展。文人画元明清,写意山水占主坛。 5、中国书法艺术发展演变口诀: 汉字书法同步行, 自发自觉两阶段(魏晋前后来承担)。楷笔祥备结构严(特点), 东汉魏晋唐发展(始定盛事有流传)。草笔简,钩不断,线流畅,情纵性,汉初东晋成熟源(发展)。 楷规矩草放纵,

二合之下行特产(行兼备楷草)。 东汉西晋两世纪,书体成熟归演变。 6、汉字起源与演变口诀: 甲金篆隶楷正体, 演变脉络繁简趋(总趋势)。 古文隶楷两阶段(甲金篆隶属古文), 隶楷正书辅行草(正式辅助两阶段)。 7、中国古代书画歌: 一脉相成古今字(至今3600年), 方块表意硕果存(苏美尔文、埃及文和玛雅文死字)。书画本是同根生(象形楔形圣书字),

六千年前共祖宗(文字图画是明证)。 8、东欧各国变革口诀: 南铁托,社自治(南斯拉夫铁托,社会主义自治)。波兹南,哥改革,中计和企治; 匈牙利斐俱乐,57年,民法遭毁, 卡达尔新政策有收获; 60年捷克年, 杜布切克“布拉格”, 遭遇苏军断改革。 9、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口诀: A、元剧盛衰因科举(停止或恢复),

关马郑白最出名(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宋元南戏昆山腔(明传奇形成), 魏改梁创汤辉煌(魏梁辅的“水磨腔”,梁 鱼辰的《浣沙记》与汤显祖的《牡丹亭》)。民间舞台竞争时,昆曲京剧来争雄。 弋海余昆四大腔(弋阳盐姚山各特创), 京剧之最满城唱。 生旦净丑徽汉合,国剧国粹扬中华。 B、元代杂剧创高峰,说唱演跳熔一炉。 明代传奇黄金期,曲文优华富诗境。 清代京剧广流传,多演历史故事篇。

大学中国古代史(下)复习资料全

户调式 凡丁男之户,每年每户缴纳绢3匹、棉3斤、丁女及次丁之户,折半输纳,边郡纳2/3,远郡纳1/3。少数民族交賨布,户一匹,远者一丈。户纳绢3匹、棉3斤。这是同类每户应交户调的平均数,每户实际交多少,要根据各户的土地、房屋、桑树等数量和质量的评定,划为九等,然后按家产的等级分类交纳。府兵制(西、北周时期) 府兵制创立于西大统十六年(550),设8柱国12大将军、24开府将军,统24军。早期府兵自相督率自带弓刀,不编户贯,将领无论何族均用鲜卑赐姓,军人也从主帅之姓,带有知兵。府兵的户籍由军府—称为折冲府,折冲一词取于古语“折冲于樽俎之间”,有不战而胜之意。和平时期府兵耕地种田,并在折冲将军领导下进行日常训练。战争发生时,由朝廷另派将领聚集各地府兵出征,府兵作战一般不能长期在外也很少远征作战,更不能随意更换原驻屯地。战事结束后各地府兵仍归本镇,重新纳入当地折冲将军的管辖下。这种兵役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了解决自三国、南北朝以来军队成为将领个人私产的局面,有利于防地方割据势力重新抬头,此外还结合了屯田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轻国家军费开支,部分解决了后勤供给问题,也扩大了兵源。这一制度为唐朝所继承。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持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大运河 隋炀帝时开凿了沟通了和的大运河。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征发、一带人开通济渠,由西引谷水、洛水到黄河,再由板渚引黄河入汴水,又从以东引汴水入泗水,最后通于淮水。同年,又征发人开山阳渎,自引淮水。绕、仪征入长江,即原来吴王夫差开的邗沟。大业四年(608年),征人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黄河,北通涿郡(今)。大业六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这条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沟通通南北的大动脉,适应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加强了南北联系。 关陇集团 关陇和河东等地豪强地主的力量,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东、西的争夺战中,这些豪强地主都归附了宇文泰。为了把北方六镇武将和关陇豪族的力量统一起来,宇文泰组成了以八柱国为核心,以大将军、开府为主要成员,以府兵系统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一般就称之为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建立起来、胡汉结合的集团。在西、北周、隋和唐初他们都占据着统治地位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 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学好历史这门课程,需要掌握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下面有途分享一篇《快速学习高中历史记忆法》,希望对各位同学学习历史有帮助!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

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06

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06第六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一、对外交通 1、丝绸之路对外交通唐鼎盛,海陆丝路来往频。 长安西行欧亚非,登扬①乘舟到日本。 广州南行波斯湾,亚洲中华为中心。 2、开明外交唐朝外交超前人,招引外商唐开明。 来华经商又通婚,长安洛阳聚贵宾。 二、和新罗的友好往来 1、使节往来中朝来往源先秦,隋唐友好亦睦邻。 设立机构“新罗坊”,接待商旅留学生。 2、文化交流新罗立国仿唐制,设立国学授儒经。 始传汉学崔致运,《桂苑笔耕》吟诗文。 新罗国人喜唐诗,唐风唐俗到如今。 印刷制瓷制铜术,跨江东行促兴盛。 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 1、使节往来隋唐中日互遣使,遣唐使者频西行。 中日交流多典型,吉备真备与鉴真。 2、贸易往来中日贸易往来频,出土货币为见证。 3、文化交流大化改新仿唐制,都城建筑仿唐城。 鉴真东渡传文化,各级学校授儒经。 四、和印度半岛的往来 1、使节往来中印使节往来频,郁金菩提②馈赠品。 玄奘取经那烂陀③,翻译佛经《道德经》。 义净浮海到天竺,途经印尼取佛经。 撰写大唐高僧传,南亚诸国史料存。 2、文化交流佛教文化传中华,十位纪数南传印。 五、与中西亚的交往 1、与波斯关系秦汉中亚来往频,安息大国史有名。

隋朝波斯互遣使,名马异药馈赠品。 唐时大食灭波斯,赴唐求援有君臣。 唐城胡商“波斯店”,定居中华成回民④。 2、与大食关系三洲帝国阿拉伯,击败波斯拜占庭⑤。 与华通使百多春,造纸西传促文明。 六、与欧非的交往 1、与东罗马的交往三洲帝国拜占庭,西罗⑥灭亡东罗⑦兴。 唐使西赴东罗马,丝绸瓷器欧洲行。 医术杂技传中华,中欧交往渊源深。 2、与非洲的交往唐人杜环非洲行,著书立说写风情。 来华使者索马里,太宗皇帝迎贵宾。 非洲出土唐瓷器,贸易频繁有见证。 [注释] ①登扬:指登州(今山东蓬莱)和扬州。②郁金菩提:指天竺特产郁金香和菩提树。③那烂陀:指当时天竺的佛教中心。④回民:指回族。⑤拜占庭:指东罗马,首都拜占庭(今土耳其伊士坦布尔),又称拜占庭帝国。⑥西罗:指西罗马。⑦东罗:指东罗马。 第七节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 一、繁荣原因 1、政治方面隋唐统一国强盛,文化兼容又开明。 2、经济方面文化繁荣有基础,经济繁荣民辛勤。 3、民族方面各族交流又融合,流派纷呈多风情。 4、外交方面中外文化交流频,兼收并蓄风格新。 5、前代基础六朝文化多异彩,隋唐继承又创新。 二、自然科学 1、印刷术雕版印刷起隋文,“废像遗经”皆“梓行”。 唐朝印制《金钢经》,现存最早印刷品。 2、火药火药源于炼丹家,神仙方药求长生。 中唐书籍有配方,唐末火箭用于军。 3、天文历法天文学家僧一行,天文历法联系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