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内容提要】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军事方面列强争霸,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时空坐标】

【框架线索】

【知识提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春秋五霸。

2.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政治特征:诸侯纷争,政治秩序动荡;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4.华夏认同: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4.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二)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成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在各国建立。

4.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

3.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4.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5.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6.整理六经;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二)老子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3.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4.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士人阶层崛起。

2.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3.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的内涵:

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三)各家的主张:

1.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

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4.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5.研究逻辑学的名家。

6.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

7.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阴阳家。

【本课小结】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工;

土地私有,什伍连坐,县制推行;

儒家孔子,仁者爱人,推行“仁政”;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整理六经;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

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百家争鸣。

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某期节目中,有这样一个实验:将一根绳子穿过内壁和端口光滑的空心圆筒,绳子上端系一个金属球,下端与装有皮球的网袋连接。转动空心圆筒,使金属球转动(如图)。随着转速加大,网袋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金属球转动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金属球转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网袋静止时,它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网袋开始向上运动,说明所受到的拉力大于它的重力 2.如图摆球从A点静止释放,经过最低点B点,摆向另一侧的最高点C,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剪断悬线,小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球到达B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C.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保持静止状态 D.小球到达C点的瞬间,若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小球将做匀速圆周运动 3.在一列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可能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前B.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之后 C.落在车厢内原来起跳点D.不确定落点的位置 4.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5.如图所示,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正上方O点释放一个重为G 的金属小球,下落到A点时与弹簧接触并压缩弹簧至最低点B点,随即被弹簧竖直弹出(整个过程弹簧在弹性范围内)。 A.小球在A点时速度最大 B.小球在B点时受平衡力 C.小球从A点到B位置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减速运动 D.小球从A点到B位置做减速运动 6.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7.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鸡蛋会受到来自水的各个方向的压力,如果画出这些力的合力,则这个合力的方向是图中的 A.F1 B.F2 C.F3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章摘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依课本结构编排,分八个单元,分别罗列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本资料着重突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辅佐以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对于复习、应考,本份资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编者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罗列了各个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的字词句知识,又包含了大量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方面的内容,且以后者为主。对于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与复习、应考来说,本份材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我们来看看吧。(一)第一单元 1、多音字 (1)假:假装、假日 (2)好:问好、好奇 (3)发:发现、白发 (4)晃:晃眼、摇晃 (5)朝:朝向、朝霞 2、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3、阅读:找出文中描写的字句或段落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

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象化。) 如:《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金色的草地》一文,找出描写草地可爱、蒲公英有趣的字句。 4、体会句中词语的妙用,以及传达的情感 如:《爬天都峰》一文中,“爬呀爬……终于都爬上了”(终于:突出了爬山之路的艰辛,以及爬上山后的喜悦) 5、写作:记叙课余活动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6、古诗积累 《小儿垂钓》 (诗的后两句写出了小孩子垂钓时的专注神态,绘形绘神,跃然纸上)(二)第二单元 1、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1)平铺直叙式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语言在动作之前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强调话语) (3)话语分隔式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课标导 航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 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 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 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 等了解“百家争鸣”的 局面及其意义。 1.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从“唯物史 观”角度认识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从“家国情怀” 角度认识诸侯纷争对民族融合和统一的作用。 3.搜集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和庄子的史料, 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百家争鸣的内容,从 “历史解释”角度认识“百家争鸣”的意义。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背景:周平王东迁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2.表现 (1)“春秋五霸”:春秋时期,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等先后建立了霸权,史称“春秋五霸”。注意“春秋五霸”的地理区位。 (2)“战国七雄” ①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将晋国瓜分,齐国大夫田氏也取代了原来的姜姓国君。史称“三家分晋” ②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注意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分布。 3.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挑战周天子权威 4.影响 (1)春秋时期,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戎狄蛮夷等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2)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 ②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农业生产率提高。公元前256年,李冰主持修建,具有防洪、灌溉和水运等作用。 (2)工商业???①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 ②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③私营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2.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趋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代表:商鞅变法 姓公孙,生于卫国,受封于商。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剥夺和限制了旧贵族的特权。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强制把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 井田,开阡陌”;实行什伍连坐;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 ④影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孔子与老子 1.孔子 (1)生平: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 关爱他人 (2)主张???①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通过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②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应适时改良。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论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洋务运动为中国引进了西学,为戊戌变法的发生起了启蒙作用19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兴办“洋务”,引进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了近代军用企业、民用企业、新式教育机构等。洋务运动的创办活大大地改变了人们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形成了一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戊戌变法人士也从西方的科学知识的政治制度中寻找到了变法的理论依据和途经。 一、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体系对戊戌变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体西用”作为一股思潮,早在19世纪60年代即已形成,并成为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洋务派一面维护着封建专制制度,一面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政治统治。“中体西用”对“戊戌变法”的影响力也很大。虽然1894年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败,然而“中体西用”的思想却并没有消失,而是继续存在,在理论上日趋完善。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就是秉承“中体西用”这个宗旨,同时它又是维新变法直接留下的仅有成果。 三、洋务运动为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戊戌变法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洋务运动在中国大地上,首先办起了一批中国人自己的军民用近代企业,揭开了封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序幕,使中国生产由手工劳动发展到了机械生产。近代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出现的发展,刺激和促进了中国民资本的产生和发展,相继而来的是产生了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社会力量的出现和成长,使改良派的维新活动具有了比较坚实的阶级基础,由此迅速发展起来。

物理第八章 运动和力(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讲义及答案)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④正确D.①②③④都正确 2.一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一对平衡力 B.木箱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为一对平衡力 D.木箱所受的重力和木箱对地球的吸引力为一对平衡力 3.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小球。开始时小球静止在O 点,将小球向下拉到B点,释放小球,已知AO=OB,研究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和运动情况,则() A.小球运动到O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B.小球运动到A点时将停止运动并保持静止 C.小球从B运动到O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增大 D.小球从O运动到A的过程中弹力大于重力、速度不断减小 4.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 B.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 C.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 D.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5.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重为10N的物体在F=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由A点匀速运动到B点,此时撤去拉力,物体继续向前运动到C点停下来,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AB段摩擦力等于10N B.物体在AB段摩擦力小于5N C.物体在BC段摩擦力等于5N D.物体在AB段摩擦力大于BC段摩擦力6.下列情况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书,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苹果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和苹果对地球的吸引力 C.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与伞的总重力和空气阻力 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的牵引力和重力。 7.如下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受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 B.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 C.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 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小球的重力 8.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B.大小相同的两个力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C.弹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而产生的力 D.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大小有关 9.将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毫米: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米(m)=1分米 10厘米(cm)=1分米 100毫米(mm)=1分米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千米(公里)=1,000米(公尺)=100,000厘米(公分)=1,000,000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 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 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例:100(加数)+(加号)300(加数)=(等于号)400(和) 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7.减法: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第0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唯物史观识记春秋战国经济发展的史实,认识它们与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2.难点: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基础认知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列国纷争 (1)春秋五霸:东周分为____、____两个阶段。春秋时期,东方的____、北方的____、南方的____、长江下游的____与____先后建立了霸权,统称为“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经过长期纷争,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周朝传统的_______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2、华夏认同 (1)春秋时期民族关系:春秋中原各国因________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也产生了________观念。 (2)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内迁_______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 (1)农业:_____技术出现,_____农具广泛使用,_____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_____、______,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春秋时期,小农经济产生,以家庭为单位,__________相结合,“男耕_____”,自给自足。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2)工商业: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_____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______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总结 总结一 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粗(cū)壮荒(huāng)野照例(lì) 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 二、易写错的字 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 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穿戴校园 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落下 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猜想扬起双臂

六、近义词 鲜艳—艳丽好奇—新奇打扮—装扮洁白—雪白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狂欢—狂喜突然—忽然觉得—感觉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认真—仔细清楚—明白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招引—驱赶洁白—乌黑湿润—干燥出来—进去扬起—放下主动—被动认真—马虎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搭配 【动词搭配】 (打)招呼(朗读)课文 (跳)孔雀舞 (做)游戏 (看)热闹(走过)荒野 (吹着)口笛 (站)墙角 (收起)戒尺 【形容词搭配】 (敬爱)的老师 (可爱)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洁白)的粉墙 【数量词搭配】 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两(只)猴子 九、词语归类 【ABB 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

【 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高高兴兴 【“一×一×”式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 十、句子积累 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2. 反问句: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十一、考点提示 1. 背诵:“日积月累”里的古诗《所见》。 2. 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学校里有不同民族的学生,大家穿戴不同。大家一起朗读课文,一起做游戏,非常快乐。 3. 仿写句子: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4. 识记含有身体器官名称的成语: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5.写写自己的同学,把其长相、性格特征和经常做的事情等写下来,让别人猜猜他是谁。 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当今,有的论者认为,两者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有的论者则“不认为有理由按照‘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的线索来论述这个时期的历史的进步潮流”。关于戊戌变法的进步性,现在不承认者希罕了。争论的焦点在洋务运动上。后者基于认为“洋务运动是反动的”,不仅不认为有理由把洋务运动放在历史的进步潮流里,而且竭力否认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之间的联系,生怕因两者的某种联系而给洋务运动带来某种进步性。 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之间究竟有无联系?如果有,有什么联系?两者间是否截然对立?这些问题有必要重新提出来,并进行研究。 一 戊戌变法是怎样发生的?现在仍然流行的说法是:“甲午战争是戊戌变法的原动力”。许多著作和论文在论述戊戌变法产生的原因时,只从中日甲午战后开始,认为甲午一役,中国惨败,丧师辱国,割地赔款,才“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因而奋起变法,挽救民族危亡。也有的提到甲午战前,说“戊戌变法是甲午前三十年中社会政治发展的结果”,但在他们看来,戊戌变法是作为洋务运动的对立物而出现的。持此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洋务运动只是以自己的“完全破产”才证明戊戌变法出现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但是,不承认戊戌变法是之前几十年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不承认洋务运动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物质的思想的条件,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首先,戊戌变法的发生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条件的,是以洋务运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为社会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34页。)在昔日的戊戌变法研究中,很少有人把戊戌变法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而多从战争和政治斗争说其起因。有的虽然注意到从经济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但止于甲午战争后,他们把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限于甲午战后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割断它与甲午以前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须知,甲午战后的民族资本,正是在甲午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最终能改变封建生产关系,造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近代生产力,在中国正是由洋务运动从外国资本主义世界引进机器开始的。中国近代工业和交换是在洋务运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8.1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 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 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 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 8.2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同物、等大、反向、同线)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 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 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 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15分= 一刻一刻=15分 测量 1.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 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课题:牛顿第一定律序号:04 主备课人:审核人:备课时间:2013年3月5日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推理。 课时:1课时 导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1、.一切物体在没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或,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原来运动的物体, 2、什么是惯性及惯性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堂导学 学生观察教材P16图8.1-1,以及亚里士多德和伽俐略分别对上述类似现象进行各自形成各自看法,思考他们的看法谁对。 实验观察:(1)给水平面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2)让小东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3)记下小东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推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示:小纸条上压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快速抽去纸条,发现什么现象? 讨论:①火车作同速直线运动,坐着的人竖直向上抛苹果,它还会落回手中? ②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棋子,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上述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牛顿第一定律 归纳2: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惯性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惯性,与__________有关。 (3)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 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 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③写得数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如1000-234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 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7、减法的验算:可以是减数+差=被减数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差=减数验算。 8、估算:(1)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记忆:看保留位数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2)估算的应用:收银员收钱要准确,要精确计算。准备多少钱才够的可以估算,但因为是交钱买东西,要估大。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洋务运动的性质可以用一句话来做总结,它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所进行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革,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是一次改革运动。 洋务运动是从军事自强开始的,到了后来虽然增加了“求富”的内容,首先清政府依靠洋务运动中建立军事力量,多次挫败了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其次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开始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还有,洋务运动中建立的军事工业是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军火装备的主要供应来源。经历了洋务运动,中国的军事开始走上近代化的历程。洋务运动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于是,洋务派在“富国”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了民用企业。从根本上动摇了几千年的中国农业文明“重农轻商”的观念。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学习西方经济管理模式,为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洋务运动中改良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运动虽然说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还是刺激了中国政治向近代化的进程迈进。洋务运动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开办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洋务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内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它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扩大资产阶级政治权力,符合近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因此也是一次进步的政治改良运动。它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链条上的两个相连的环节。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之间是相互继承的关系。戊戌变法正是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 促进了传统观念意识向近代化的转变,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保守观念极为浓厚、顽固派反对甚烈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洋务运动,它本身就是对传统保守观念的一个有力冲击。“师夷长技”的观念,承认中国在科技方面的落后,认识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使人们逐渐改变轻一些旧观念。” 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题附解析

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大小为8N的恒力F作用在物体A上,使A做加速直线运动。B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水平面对A的摩擦力大小可能是() A.3N B.4N C.5N D.6N 2.如图,用手握住装有水的瓶子,使其竖直且静止在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瓶子能静止在手中,是由于手对瓶子的握力等于酒瓶的重力 B.瓶子静止在手中,此时瓶子受到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C.手握瓶子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 D.减少瓶子里水的质量,酒瓶受到的摩擦力也减小 3.如图所示,用细线将小球悬挂在无人机上,图甲中无人机带着小球竖直向上运动;图乙中无人机带着小球水平向右运动;两图中,小球与无人机均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球可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甲图中,若悬挂小球的细线突然断了,小球立刻向下运动 C.乙图中,小球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图中,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4.如图所示, “舞狮”是我国传统年俗活动,此时狮子静止在支架上,关于该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狮子对支架的压力和和狮子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狮子受到的重力和支架受到狮子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当狮子向上跃起时,狮子受到的是非平衡力 D.狮子向上跃起后到达最高点的瞬间,受到的是平衡力 5.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木块被沿竖直方向的两根绳子拉住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受绳子向上拉力为F1,向下拉力为F2,当上面绳子被剪断后,不计空气阻力,木块下落过程中所受合力大小和方向为 A.F1-G 竖直向上 B.F2+G竖直向下 C.F1-F2竖直向下 D.F1+F2竖直向上 6.小轩与爸爸乘火车去旅游时,用新买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如下图甲乙丙所示为车厢内桌面上塑料杯瞬间的不同状态,则下列关于火车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 B.甲图中火车在匀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 C.甲图中火车在减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减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加速 D.甲图中火车在加速运动,乙图中火车突然向左加速,丙图中火车突然向右减速 7.甲、乙两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若甲对绳的拉力为F甲,乙对绳的拉力为F乙, F甲与F乙均沿绳子方向,比赛中绳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甲取胜.绳重不计,则绳子受到的拉力F甲、F乙以及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关系是 A.F甲>F乙,F=F甲+F乙B.F甲<F乙,F=F甲-F乙 C.F甲=F乙,F=0 D.F甲=F乙,F=F甲+F乙 8.如图所示,用大小为F的垂直于墙面的力挤压黑板擦,黑板擦静止于墙面上,此时黑板 擦受到的摩擦力为f1;改变F的大小使其变成1 3 F,黑板擦恰好匀速下滑,此时黑板擦受 到的摩擦力为f2,请问f1和f2的大小关系是()

人教三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各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1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钟面上最长最细的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秒针走1圈(60秒),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 5、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6、时间的计算方法 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7 小明大约每天睡9小时 经常用分:系红领巾/做熟饭 经常用秒:打开电视/深呼吸/脉搏跳动/眨眼/50米或100米短跑/钟表滴答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列竖式步骤: 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②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加法时,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减法的关系公式。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加法的关系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 第3单元测量 一、长度单位 1、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身份证厚度/降水量/1分硬币的厚度/书籍的厚度都用毫米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大楼的高度/黑板的长度等) 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手指记忆法)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公里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 15米=()分米 6分米=()毫米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200分米=()米 1500厘米=()米 3、在计算长度时,要特别注意单位,如25厘米+15厘米=(4)分米。 二、质量单位 1、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内容提要】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军事方面列强争霸,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时空坐标】 【框架线索】 【知识提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春秋五霸。 2.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政治特征:诸侯纷争,政治秩序动荡;兼并战争,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4.华夏认同: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4.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二)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成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在各国建立。 4.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 3.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4.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5.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6.整理六经;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论语》当中。 (二)老子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3.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4.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 1.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士人阶层崛起。 2.学在官府的传统被打破,文化知识向民间普及。 3.各国统治者出于竞争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 (二)百家争鸣的内涵: 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三)各家的主张: 1.儒家的代表人物为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从不同角度发挥并补充了孔子的思想,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提供了理论基础。 2.道家的代表是庄子,他的思想比老子更加消极、保守。 3.墨家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4.法家则适应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以法治国,君主独裁,反映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思想。 5.研究逻辑学的名家。 6.探讨军事理论的兵家。 7.试图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阴阳家。 【本课小结】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华夏认同; 经济发展,兼并战争,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军工; 土地私有,什伍连坐,县制推行; 儒家孔子,仁者爱人,推行“仁政”; 克己复礼,有教无类,整理六经;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朴素辩证; 社会变革,波澜壮阔,百家争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