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

期末考试论文

论文名称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年级 2007级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02075234

姓名杨锴

任课教师徐永健

完成时间 2010年6月28日

成绩

世界格局新变化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发生大变革大调整。当前世界格局仍然处于调整之中,总体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国际主要力量对比不稳定,多极与单极的斗争仍然激烈,致使一批新兴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将继续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世界格局的发展及特点,以及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影响,最后提出在世界格局中中国战略的选择。关键词:世界格局;新变化;影响;中国;应对

世界格局是指世界主要力量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它使用“极”(pole)的概念,对世界体系进行描述,这种概念所涉及的是权力的结构(power-configuration),诸如“单极”、“两极”、或“多极”等。[1]

一、当前世界格局变化的学说及特点

(一)“单极”说[2]

美国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因此产生了一个现代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国际格局:单极格局。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实力差距前所未有,是当今唯一一个真正的世界强国,它的军事势力范围伸展到全球的每个角落,它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着世界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它的政治和文化吸引力的影响范围之广使得大多数国际机构都体现美国的利益。凭借这种超强力量,美国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单独行动来实现目的。与此同时,中国也有学者认为,“伊拉克战争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单极特征”,而“实力差距难以迅速缩短将导致单极体系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很显然,“单极说”仅仅突出强调了实力的一个侧面,即美国的军事实力优势,而且“夸大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的某些方面能够随心所欲的程度,”更没有看到,军事上美国虽然占据优势,但在全球化时代过多使用军事力量一定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冷战后美国的确力图仰仗强大的实力优势并通过军事干涉方式建立单极世界格局。美国的确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超地位并不等于单极世界格局,美国图谋单极独霸是一回事,能不能如愿以偿却是另一回事。一方面,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要受到自身诸多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许多非实力因素已经并将继续对美国的单极图谋产生极大的牵制。

(二)“一超多强”说[3]

它没有超出尼克松提出的五大力量中心论,突出反映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大国及国家集团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但却忽视了广大中小国家崛起这一当代世界的重大特点;它过分突出美国,对美国实力、影响和前景的估计偏高;没有脱离过去那种霸权基础上列强共管的均势体系;未能全面反映全球化背景下其他相关角色和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以及各地区多种角色对地区事务决策权

力分配状况。而且“多强”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歧义颇大。有学者从经济角度划分,把世界经济的三大发展中心,即北美、欧盟、东亚称为“多强”;依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球排名,把美、日、德、法、英、中、意等前10名称为“多强”,认为俄罗斯虽然排名不在前10位,但俄罗斯潜力很大,也可列为“多强”之一。有的着眼于综合实力,认为当前及未来的“多强”可分为三种力量:第一是美国的盟国,如欧盟国家、日本;第二是美国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战略伙伴”,如俄罗斯、中国;第三是中间力量,比如印度。可见,“一超多强”说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对“多强”的定性、定量分析缺乏严谨的能为多数人认可的判定标准,因此易生歧意。

(三)“多极化”说[4]

有学者认为,两极格局瓦解后,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的多极化,而且认为多极化是一种“现实格局状态”,主要指世界上存在着多个对地区或世界事务具有重要影响的“实力中心”,多极化是客观存在,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但是,与“多强”一样,“多极”中的“极”究竟包括哪些,学界也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强调欧盟,有的突出中国,有的强调发展中国家,把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作为“多极化”的重要动力和主要特征。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如果把“极”理解为具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独立自主的外交和广泛的政治影响力的国家或国家集团,那么欧盟、中国、俄罗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而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极”,其差距则更为明显: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于中国、印度等这些人口众多的大国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从整体经济规模的比重来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虽有所缩小,但尚未发生质的变化,南北差距依然十分严重。二是苏联解体后,发展中国家不断分化,不少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依赖有所增强,在世界政治中的整体作用有所减弱。三是“发展中国家”概念主要表明一种经济发展程度,并不表明某种政治集团倾向,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的分化相当严重,无论是政治倾向还是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已经分化为多个层次,有些国家甚至处于“边缘化”状态,对外战略存在很大差异,在国际上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因此,正确评估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后国际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要看到其经济增长这一个“量”,还要看到实力对比中“北强南弱”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不仅要看到发展中国家依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中坚力量,还要看到发展中国家政治倾向的复杂性甚至有些发展中国家对霸权主义所具有的妥协性;不仅要看到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机遇多了,还要看到失去苏联的援助后,有些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困难更多,发展环境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很难从整体上把发展中国家作为“极”看待。从冷战后的世界政治发展看,假定有“多极”的话,也只是一种趋势,更准确的说,是人们的一种

愿望、一种要求,所谓“化”者,本来主要就是指一种过程,因此,“多极化”这个概念是在“指一种趋势,一种正在推进中的过程,一种由世界多数人、多数力量表现出来的普遍而强烈的愿望”这样的意义上使用的,并非现实世界格局状况或未来世界格局唯一的演变方向。

(四)“混合格局”说[5]

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一文中指出,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了地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个单极世界”,而“是一种由一个超级大国和几个主要大国构成的单极———多极体系,很多重要的国际事务的解决离不开超级大国,但也必须由其他大国参与,超级大国能够采取行动但又有可能被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否决。”他认为,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格局结构表现为,处在第一层次的是美国,第二层次是那些重要大国,包括欧洲的法德、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东亚的中国和有力的日本,南亚的印度,西南亚的伊朗,拉美的巴西以及非洲的南非和尼日利亚,第三层次是地区次大国,如乌克兰、韩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阿根廷等。他认为,当今世界格局,既不是单极,也不是多极,而是单极和多极的一种混合体。基辛格也认为,当今世界格局不能单纯以多极或单极概括,应该说,在军事上,世界是单极的,美国的军事力量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其优势无与伦比,但在政治上,世界是多极的,经济上则呈介于单极与多极之间。约瑟夫·奈则把当今世界格局比喻为“复杂的三度空间的国际象棋”,在棋盘的顶部,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在棋盘的中部,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在棋盘的底部,力量非常分散,根本无法用单极、多极或霸权加以描述。“混合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复杂的多层次现实图景,但也仅仅只看到了强国大国的实力以及对世界和地区事务的影响。

总而言之,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原来的计划经济国家纷纷向市场经济转型,一批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同时,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生产力有了极大提高,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有了全新意义的发展,国际力量分化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多极世界格局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影响

(一)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综合国力超强,有人认为是开始了美国“领导世界”的单极格局时代。实际上,美国实力一直处于相对下降状态。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占全球市场经济总额一半,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2008年美国GDP为14.2万亿美元,继续居

世界首位,但是其占世界GDP的份额已下降到23.4%①。从软实力来看,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布什政府转向反恐防扩和国土安全为重点的先发制人的全球战略,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将伊朗、朝鲜等国称为“邪恶轴心国”。布什政府单边霸权主义的外交和军事安全战略不仅造成美国军费开支巨大,财政赤字增加,而且引起使美国软实力严重受损。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拉美、非洲一些国家的冲突,美国与欧盟、中、俄等国家在伊拉克战争、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分歧和矛盾,均导致美国的形象及其影响力下降。

(二)多极化格局中的欧盟和日本

二战后欧洲统一进程取得巨大进展。从1951年西欧六国共同体到2007年的欧盟,扩展至27个成员国、近5亿人口的国家联合体。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发行了欧元,基本完成了经济一体化,正在向政治法律一体化迈进。2008年欧盟GDP总额达19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共同体。冷战结束后,欧美矛盾日益显现,在伊拉克战争、气候变化等地区问题和全球问题上,欧盟与美国发生冲突,而同中、俄及其他新兴发展中国家加强对话合作。欧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日本2008年GDP为4.844万亿美元,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亚洲第一位,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研发能力。冷战结束后,日本追求政治军事大国地位,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期间的美日军事同盟关系向相互倚重方向发展,日本外交独立性增加。日本是亚洲和世界的一极。

(三)新兴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崛起

冷战结束以来,以中俄印巴“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力量不断增强,成为多极化趋势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标志。

“金砖四国”(BRICs)。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约有26.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40%;2006年四国经济增长率平均8.3%,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达30%;据高盛公司预测,四国GDP总和2050年超过西方六大工业国总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2008年GDP总量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俄罗斯走出低谷,政局趋稳,经济增长加快。2007年GDP增长8%,达1.35万亿美元,重新回到了世界经济十强的行列。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印度大力发展信息、软件等高科技产业,经济增长年均8%,2008年GDP达1.2万亿美元,被认为是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巴西是拉美最大国家,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经济增长加速,2008年GDP达1.6万亿美元,世

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2007—2011》(世界银行网站,2009-06-22)。

界第10位,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潜力最强的拉美国家。

“金钻11国”(Next11)。即墨西哥、印尼、尼日利亚、韩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埃及、巴基斯坦、伊朗、孟加拉等11个国家。这11个国家被认为经济潜力仅逊于金砖四国[6]。

“VISTA五国”。日本经济学家门仓贵史提出,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五国将成为下一代有潜力的新兴国家[7]。

中东产油国。以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国家为代表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国,中东石油储量7427亿桶,约占全球探明储量的62%,石油产量约占世界2/5,出口量约占世界2/3。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油价飘升,中东石油美元剧增,2006年中东主要产油国的油气出口收入超过3000亿美元。中东产油国石油美元收入原主要向美国、欧洲投资和大兴国内建设,近来加强向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投资,对世界金融和经济格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新兴国家在二战前大多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战后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经过半个世纪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不断增强,并出现一批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尽管目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很大,但在逐渐缩小。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特别是中、俄、印、巴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世界格局的变革正在产生并将继续产生重大影响,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

三、世界格局中中国战略的选择

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中国应抓住机遇,积极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为自己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确立了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对外总方针。我们要始终坚持和平外交,坚决抛弃大国争霸崛起的旧道路,充分利用世界总体稳定和多极化趋势,加快自己发展,同时,坚持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和各国共同繁荣,同各国共同努力构建和谐世界。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加强同大国之间的战略对话与合作,进一步发展同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多边外交,逐步改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建立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新秩序;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推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金融、能源、环保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

(二)加强国家安全机制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我国周边还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和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坚持互信互利的新安全观;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加强非传统安全应对机制建设。

(三)加强软实力建设

倡导世界文明多样性,大力加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对外宣传、文化产业发展、新闻出版体育艺术等方面国际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国际话语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软实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努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努力发挥并扩大其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总而言之,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国家实力是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基础。尽管我国发展成就巨大,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人均经济指标居世界第100位左右,即使到本世纪中期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人均GDP仍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放在首位,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出头,不称霸。同时,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大提高,在涉及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周边事务以及涉及我国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国际事务上要有所作为,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淑珍.近年来国外关于世界多极化和世界格局问题研究观点综述.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2期(总第110期).

[2][3][4][5]夏安凌.影响未来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探析.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4期(总第162期).

[6]吴晓鹏.专访“金砖四国”提出者、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吉姆·奥尼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12-31(022).

[7][日]门仓贵史.“VISTA五国”:新潜力国家[J].刘林,译.中国企业家,2007,(18):50~5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