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各项竞争越来越凸显在人才素质和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在培养民族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研究能力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科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知识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而且要科学指导学生的自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学生自学探究要有时间,又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够自悟,在自悟中产生疑问,而且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此谈谈笔者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兴趣

学习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渴望获得知识能力与

肯定的情绪色彩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良策。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如在讲《正确对待金钱》这一课时,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设计这样一个话题:金钱用在哪里才会更有意义?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用在买食品衣服上,有的说用在读大学上,有的说要捐给汶川灾区的灾民,等等。虽然有些学生的观点不一定正确,但是他们有思想,大多数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了道理。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金钱是财富的代表,财富是由劳动创造的,获取金钱必须以劳动为基础,任何公民只有遵纪守法,通过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才会利国利民。金钱虽很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对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民族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最终引导学生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要拥有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二、深挖教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意识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通过探究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学会方法。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每框都穿插了几个小探究

活动,每单元都新增了综合探究课,为学生探求新知识提供了思维空间。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要突破教材,向外拓展,应收集大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来拓宽探究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感受成功的乐趣。如《做理智的消费者》的探究学习:课本用西方经济学家和我国古代两种消费观念来对比说明“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不要过度消费,也不要过度节俭。”的观点。可是学生预习后,答案丰富多彩:有说奢侈可以带动消费,促进社会发展;有说奢侈不一定会产生罪恶,反而回答“适度消费”的极少。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不统一。课上为了拓宽教材,激活学生的思维,我首先要求学生概括观点并判断对错,同学们纷纷讨论,发表意见。有学生说,过度的奢侈和节俭都不好。前者使人安逸、懒惰,后者不利于促进消费和推动发展,要适度消费才好。这正是教材的观点,本来到这里可以说已经有了标准答案,但我发现学生还有许多新颖的观点,所以,我让这个话题继续下去。这时有学生说“奢侈”、“节俭”,各人的理解不同,如同是月收入2000元的人,一个愿意花1000元买件衣服,另一个只愿意花30元买件地摊货,两种人都觉得这样消费很“适度”。标准无法统一,好坏也就无法评判,那“适度”又从何说起,这又引起了争论。我希望学生们从更高层面上来分析这个问题。于是同学们不再停留在材料观点的对与错上,

而是换个角度思考认识到:一个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看,一个是从个人品德的角度来说;还有的认为一个是从物质文明的角度说,一个是从精神文明角度说。我及时地肯定了他们的进步,然后又从国情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加以引导延伸。所以说,面对问题先不忙下结论,尤其是不能只简单地回答“对”、“错”,而是要深入思考,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它的出发点是什么,时代背景如何,现在情况又是怎样,这样,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具体分析,对问题和事件才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我还要强调,不要盲目崇拜“权威”,人云亦云。

三、鼓励质疑,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段话给予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必定先有怀疑,尔后才有可能创新,创新之后,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又需要新的怀疑。如,讲授《生活与哲学》“4.2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时,举例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学生就提到“种鸡蛋得鸡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得质疑学生,使他们先学会提出一般性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