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新)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新)高考语文 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

修辞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

高考常考:

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如: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造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造句:

2、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三)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培根)

造句:

3、排比的作用:

①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②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③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得人或事物。

1、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造句:

(2)具体代抽象例如: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造句:

(3)专名代泛称例如: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造句:

(4)形象代本体例如: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造句:

(5)部分代整体例如: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造句:

(6)结果代原因例如: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造句:

(7)原料代本体例如:

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造句:

2、借代与借喻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例: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五)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分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造句: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造句: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造句:

2、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例: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2)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例:苦干一个月,胜过两个月。

(3)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3、夸张的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六)对偶

高考语文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版

修辞手法 修辞的概念: 从理论上讲,修辞就是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广义地说,它是指对文章的用词、造句,以至谋篇布局的斟酌和推敲;狭义地说,它是使语言形象生动的一些具体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修辞方式(也叫修辞格)。 修辞的整体作用: ①有助于提高说话水平和写作能力、阅读和欣赏能力。 ②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和语言美的水平。 ③有助于社会信息更准确通常地表达。 一、修辞的种类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很多。你知道哪些? 高考常考: 二、课标版考纲要求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食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食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表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构成比喻的条件: 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等联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例如: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造句: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的比喻词中“是、成了、变成”等联接。典型形式是:甲成了乙。例如: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成了水墨山水。 造句:

(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 最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造句: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造句: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二)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1、分类 (1)拟人:把事物当作人,写出和人一样的感情和动作。例如: 花喜鹊格格地笑起来。 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造句: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例如: 他赶忙竖起耳朵听讲。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造句: 2、比拟的作用: 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3、比拟和比喻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三)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排比的种类: (1)成分排比 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造句: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培根)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全国新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域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沿革地理。到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已经粗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历史地理学者继承和发扬沿革地理注重文献考证的传统,充分运用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科学原理,引入先进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不断开拓新的学科分支,扩大研究领域,在历史地图编绘、行政区划史、人口史、区域文化地理、环境变迁、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和整理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有的已居国际领先地位。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在整体上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标志着这门具有悠久传统的学科迎来了一个向现代化全面迈进的新阶段。

2020【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提分《基础训练》试题(含答案)

2020【通用版】高考语文考前冲刺复习提分 《提分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在__________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__________,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__________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游赏西方园林,你是“客”;游赏江南园林,你是“主”。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令人__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B.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C.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D.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解析]原文中的“江南园林是……杰出,它解决了……思想”搭配不当,应该改为“江南园林是……代表,它蕴含了……思想”。 [答案] D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你可以肆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慢慢观赏 B.你可以肆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慢慢观赏 C.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慢慢观赏 D.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慢慢观赏 [解析]“肆意”感情色彩不恰当,应是先“停下来”,后“坐下来”。 [答案] C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浩如烟海源源不断耳濡目染心心相印 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心旷神怡 C.博大精深源源不断潜移默化心心相印 D.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耳濡目染心旷神怡 [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作品等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学案博苑 12-05 0547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

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

2008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修辞 1. 下列比喻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A.日记:心的轨迹凝聚着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幅美丽的图画。 2. 下面不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3.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 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比喻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用具体的可以感知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而又不可触摸的抽象的精神,给人形象而 深刻的感受。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 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

2017年新课标全国II卷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

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高考语文字形字形专题练习

二、双音词(改正括号内加点的错字) 针贬.()烦锁.()寒喧.()松驰.()暮蔼.()响.午()通谍.()蹩.气()脱.化()震憾.()范筹.()秧.然()通辑.()防.害()慎.密()漫.延()焕.散()羁拌.()脑.怒()技.俩()脉膊.()接恰.()秘决.()真缔.()协.从()慢.谈()融汇.()报消.()萎糜.()教悔.()急燥.()呕.歌()骄.健()缀.学()全.愈()掘.起()瞻.养()眩.耀()免励.()冒.然()卫戊.()陪.偿()霎.那()膨涨.()揉躏.()污.告()竭.见()坦.护()沤.吐()鬼.计()咀.咒()分岐.()决.择()针炙.()撒慌.()清冽.()商摧.()璀灿.()争辨.()纵.恿()鼓.惑()摧.眠()尝.罚()挛.生()函.养()拖杳.()简漏.()垂.弃()膺.品()教梭.()游戈.()板.面()伥.然()稠.怅()作崇.()穿带.()装钉.()复.没()急.待()刻簿.()闪铄.()渲.泄()茶.毒()妥贴.()幅.射()频.临()园.满()毒棘.()座.标()忘.想()桥粱.()摄.服()弛.骋()按磨.()撕.杀()誉.写()欧.打()问侯.()恢.谐()帐蓬.()戊戍.()证卷.()肆.业()污篾.()挑畔.()钓杆.()招幕.()消.遥()矍烁.()道谦.()膏盲.()贪脏.()枯躁.()脉胳.()搞.劳()演译.()高梁.()观磨.()姿.式() 三、100组极易混淆的音近形近字 1.和()可亲? 暮()沉沉? 2.独占()头? 桀()不驯 3.()道而行()道而驰?? 4.作()上观完()归赵 5.脉()微弱? 赤()上阵?? 6.()海桑田?白云()狗 7.万古()青? 冬夏()青??8.寥若()星? 良()美景 9.薪火相()?相辅相() 10.马到成()?计日程() 11.一张一()?风()电掣??12.以逸()劳?越俎()庖 13.层见()出?花样()出??14.连篇累()?买()还珠 15.()过难关?暗()陈仓 16.腐化()落?陨石()落 17.要言不()?()文缛节??18.()然成章?()短流长 19.因噎()食?煞()苦心??20.鬼()神工?破()沉舟 21.天翻地()?山穷水() 22.事必()亲洗耳()听 23.粉身碎()?悬梁刺()??24.马革()尸?食不()腹25.引()高歌?不卑不( )?? 26.( )家欢乐?()盘托出 27.()然冰释()然一新28.惊()失措?张()失措 29.天网()()心()意冷??30.拾人牙()?平等互()31.()待解决?()需处理??32.()往不咎?()往开来 33.唇枪舌()?明枪暗()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感谢您的阅读! 高考语文重要知识点: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D.该考点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命题范围为“常见”,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和反问等9种修辞手法;二是考查要求为“正确运用”,表明高考试题不直接考查修辞手法的概念,而是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动态考查,即对修辞手法进行判断、理解和运用。设问、反问与新增的反复成为近两年高考考查修辞手法的重要内容,往往与其他修辞手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查。其考题主要是融在表达、阅读、鉴赏、写作中,以选择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且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起来考查。具体体现为对反复、设问和反问效果的鉴赏和对反复、设问、反问的作用与修辞效果的理解。 【技法指导】 一、熟悉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明辨易混的修辞手法 虽说单独考查反复、设问和反问修辞手法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其特征及易混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1.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反复具有突出思想感情、加强节奏感的修辞效果,其类型主要

有三:一是词语反复。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以达到强调的目的。如:“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使用“沉默”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执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二是词组或句子反复。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如:“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长大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三是语段反复。这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不惜笔墨,连续两次重复,以“我真傻,真的”开头的段落,一方面表达祥林嫂丧夫失子后的痛苦心情,一方面也反映了鲁镇上的人们对她的冷漠,有力地批判了摧残中国劳动妇女的封建礼教。 2.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不直接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设问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 3.反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又叫反诘。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如:“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交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此句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反问和设问的辨析。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

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基础训练识记作家作品

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基础训练识记作家作 品 高考第一轮复习语文基础训练基础训练18 识记作家作品(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训练指要识记重要作家、作品,考题主要用以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覆盖面。解题时应该注意:准确识记,不张冠李戴;有效排除,以已知判断未知;上下联系,利用语境解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直到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b.《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是东汉刘向搜集屈原及其弟子宋玉等作家的作品编辑而成。c.被刘知已称为“著述罕闻,古今卓绝”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d.《战国策》是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b.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c.道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 d.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著作《孟子》,常于从容谈论之间引喻取比,意思精到,“揠苗助长”的故事尤为生动,广为后人传诵。b.《韩非子》为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作为论证材料,形象生动,趣味浓厚,如“守株待兔”“滥竽充数”“刻舟求剑”等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c.我国地理学名著《山海经》,因其保存了大量远古神话传说,被誉为中国古代神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

高考语文常见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

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附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铺垫:为主要情节做准备或酝酿高潮到来之前的一系列非主情节。作用: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2020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和答案

一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21分) 瓷的中国心 吗?可能对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应该是瓷还有什么秘密 .. 还有一些的。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这柳叶就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而是因为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了。还有胆瓶,就有一对好联记着它的美好的:“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还有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就像唐诗和宋词那样,忽略不计和时时关心的内心特征区分得很充分。再譬如斗笠碗。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问题是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还有譬如橄榄瓶、蒜头瓶、葫芦瓶、抱月瓶、棒槌瓶、荸荠瓶,凤尾尊、鱼篓尊、瓜棱尊,苹果尊、萝卜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单色釉有燕支水、豇豆红。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宋词词牌“点绛唇”也是这个意思。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单色釉中黄鼬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和沉稳。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还有青色。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越窑是青瓷的重镇。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譬如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

25高考语文基础训练题套

高考语文基础训练题11套(附参考答案) 限时训练(一)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题。 长长的山道上很难得见到人。……最后在霹雳石边上见一位蹲在山崖边卖娃娃鱼的妇女。曾问那位妇女:整个山上都没有人,娃娃鱼卖给谁呢?妇女一笑,随口说了几句很难听懂的当地土话,像是高僧的偈语。色彩斑斓的娃娃鱼在瓶里不动,像要从寂寞的亘古(停驻/停伫)到寂寞的将来。 山道越走越长,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越走又越觉得山道修筑得非常完好,完好得与这个几乎无人的世界不相般配。当然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修葺),但毋庸质疑,那些已经溶化为自然景物的坚实路基,那些新桥栏下石花苍然的远年桥礅,那些指向风景绝佳处的磨滑了的石径,却镌刻下了很早以前曾经有过的繁盛。无数的屋檐曾从崖石边(伸/飞)出,磬钹声此起彼伏,僧侣和道士们在山道间拱手相让。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偈语(jié) 斑斓 B.亘古(gèn) 质疑C.镌刻(juān)桥礅 D.磬钹(bó)拱手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停驻修葺伸 B.停伫修缮飞C.停驻修缮伸 D.停伫修葺飞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 ....、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B.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 ....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C.德国是希腊最主要的国际债权国之一,经历过两轮失败的救助行动,给病入膏肓 ....的希腊继续提供资金援助的做法在德国十分不受欢迎。 D. 经过心理专家的精心疏导,一年来心情沉郁的他豁然开朗 ....,终于走出心理的误区,过上了健康的生活。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于7月11日在浙江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造成华东多数地区强降雨天气。 B.“切实落实这一纲领性文件”,习主席高瞻远瞩,“将上海合作组织真正打造成地区国家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C.卢沟桥给人们上的第一课大概是重归浩翰的岁月长河。是的,以眼看世界,世界很小;以心“看”世界,世界很大。 D.在英国电影《鱼缸》结束的时候,人们大都会关切,走过了一段迷乱而孤独的青春之旅的米娅,离开小镇后,会有怎样的新生活? 5.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失衡格局正在迅速改变。互联网以平等、公开、透明,建立起以买方需求为核心的、讲究用户体验的新商业秩序。 B.安倍政府在拒绝正确认识并深刻反省二战侵略史的背景下,日本安全政策的改变及其发展进攻性战力的军事动向应引起国际社会高度重视。 C.球员的利益能否得到保障、话语权能否得到体现,是衡量一个联赛职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D.止咳祛痰片是我厂里新产品,它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 二.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云”作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修辞)

专题二修辞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中的“常见”是指使用频率高,学生见得多且较为熟悉。江苏省《考试说明》列出的常见修辞手法有以下七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对修辞手法的考查,重在“运用”,即要求考生在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语意和语境的要求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个层次:一是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某种特定的内容,二是能解说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表达上的作用。 修辞手法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其出题方式常常翻新花样,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备受命题者青睐。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仅体现在各类语言表达题中(常与“选用、仿用、变换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结合考查),也体现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因此,加强对各种常见修辞的辨识能力、熟悉掌握各种常见修辞的表意功能以及准确灵活地运用各种常见修辞来表情达意,是复习备考中的重点。 掌握七种修辞两步突破修辞题难关 【真题试做】 (2017·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解析A项,“一带一路”比喻成“新引擎”;C项,“网络病毒”比喻成“洪水猛兽”;D项,“我国企业”“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的转变比喻成“弯道超车”。

高考必备:语文22种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12;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4、夸张

2020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2020全国新高考1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这篇托名大禹的著作实际产生在战国后期。《禹贡》虽以记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后的地理状况为主,但也包含了对以往地理现象的追溯,含有历史地理学的成分。 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对见于典籍记载的重要地理要素,包括古国、历史政区、地名、河流、山岭、古迹等都做了记载和简要考证,并不局限于西汉一朝。作者班固比较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地理记载和地理研究成果,使得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初具雏形。同样,成书于公元6世纪的《水经注》也从传世的数百种地理著作中搜集整理了大量史料,并做了深入的考证和研究。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能知道先秦的某一个地名在现在的什么地方,能知道秦汉以降的疆域范围,能够大致了解黄河早期的几次改道,都离不开这两种著作。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皇朝的更迭、政权的兴衰、疆城的盈缩、政区的分合和地名的更改不断发生;黄河下游及其支流的频繁决溢改道又经常引起有关地区地貌及水系的变迁,给社会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繁荣的文化使这些变化大多得到了及时而详尽的记载,但由于在如此巨大的空间和时间

中所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复杂,已不是一般学者所能随意涉足,因而产生了一门专门学问——沿革地理。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就研究内容而言,前者主要是疆域政区、地名和水道的变迁,后者却涉及地理学的各个分支。就研究的性质而言,前者一般只是对现象的描述和复原,很少涉及变化的原因,后者则不仅要复原各种以往的地理现象,而且要寻找它们变化发展的原因,探索背后的规律。由于产生于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在中国的传播很迟,加上我国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基础,中国沿革地理虽然早已成为专门学问,却一直未形成新的学科。历史地理学则有自己独立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是现代地理学的一部分。 显然,历史地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决定因素是现代地理学的建立,中国到20世纪初叶才逐渐具备这一条件。中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发展是3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由顾颉刚等发起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及其主办的《禹贡》半月刊,起初仍以研究和发展沿革地理为宗旨。1935年,《禹贡》开始以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中国历史地理)作为刊物的英语名称,这说明禹贡学会的学者们已经受到现代地理学的影响,产生了将传统的沿革地理向现代的历史地理学转化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对学科发展满怀热情的学者及时指出了沿革地理的局限性,一些大学的历史系以历史地理学取代了

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试题(附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试题(附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试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愚氓故态复萌懵懂启蒙主义 B.庇护蓬荜增辉辅弼大有裨益 C.桎梏栉风沐雨炽热脍炙人口 D.蹊跷休戚相关栖身促膝谈心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礼尚往来黯然失色隧木取火 B.山麓游目骋怀五味具全沸反盈天 C.遁词瞬息万变闲情逸致言简意赅 D.祈祷不经之谈愤世嫉俗顶顶大名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一些心理学家认为,在非常紧急和恐怖的情况下,人有时能自己的生理极限。 [2]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千古情思,留下了难以的名篇佳作。 [3]这一段话,表明了宋代人欣赏诗注意的是一联一句,并不重视全篇,这也正是中晚唐人作诗的方法。 A.超越计算然而 B.越过计算而 C.越过数计然而 D.超越数计而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 B.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 C.作家见闻的真切、感受的深刻,使其行文“不事铺张,不事雕绘,意随景到,笔借目传”,自有一种淳朴之美。 D.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谁欺”,“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发展发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B.妈妈每次出差前,都把食物交给姐姐保管,可姐姐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 C.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D.我的父亲1963年报考上海戏剧学院,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出身不好,便榜上无名,只能成为高等学府的门外汉。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旧北京城经元、明两代的建造经营,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城设计的基础上,最后完成的杰作。 B.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C.在西部大开发中,一些“老区”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改变产业结构的重要,他们希望再造一个更为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