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简版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简版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考试重点 简版

第一章

1.土壤污染:指人为活动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加到土壤中,使某种有害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2.土壤污染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积累性和严重性。

3.土壤污染的危害:①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②土壤污染导致作物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③土壤污染对生物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土壤病原体、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危害;④土壤污染危害生态环境。

4.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收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

5.土壤污染背景值的意义:(1)土壤环境背景值使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土壤污染综合评价的基本依据。(2)土壤环境背景值是研究和确定土壤环境容量,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依据。(3)也是研究污染元素单质和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的依据。(4)是土地利用和规划的重要参比依据。

6.土壤的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改变,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机制:物理净化作用、物理化学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7.土壤环境容量:是指土壤环境单元所容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

8.基本容量:若以土壤环境标准作为土壤环境容量的最大容许极限值,则该土壤环境容量的计算值,便是土壤环境标准值减去背景值,即上诉土壤环境的基本容量。

9.静容量:土壤环境基准减去土壤背景值。

10.动容量:净容量加上这部分土壤的净化量。

11.土壤环境容量新定义:一定土壤环境单位,在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保证农产品的生物学产量与质量,也不是环境系统污染时,土壤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12.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物污染源。

13.土壤污染类型:水质污染型、大气污染型、固体废弃物污染型、农业污染型、综合污染型。

14.土壤组成与污染物毒性:

(1)粘粒矿物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中的粘粒矿物如层状铝硅酸盐和氧化物显著影响污染物吸附解析行为及其毒性,铝硅酸盐可吸附重金属和离子态有机农药,氧化物可吸附氟、铝、砷和铬等含氧酸根(尤其是专性吸附),这些都对污染物可起到固定或暂时失活的减毒效应。(2).土壤有机质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组分对污染物毒性的影响可通过静电吸附和络合作用来实现。

15.土壤酸碱性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

对重金属:酸性条件下,毒性较大。对有机物:微生物活性;吸附络合沉淀

16.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污染物转化和毒性

重金属:厌氧还原条件下,毒性小;氧化条件,毒性大。

有机物:有机氯农药,还原条件下易分解。17.土壤质地和土体构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18.土壤生物活性和污染物转化

土壤质地:粘质土、砂质土;

土体构型:土壤质地在剖面上结构不同,形成不同的土地构型,因而引起通气透水性差异。①上砂下黏(上松下紧)②上黏下砂(上紧下松)③砂夹黏或黏夹砂(夹层型)④特殊夹层型,如红壤的铁结核层和铁盘层(5)均一型(松散型或紧实型)通体型。

第二章

1.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类

毒性上划分:有毒、无毒

环境中残留半衰期划分:(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的,可在环境中长距离迁移的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污染物。(2)非持久性有机污染

2.有机污染物的来源

包括: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生活污染源等;

根据污染源的数量和面积以及影响范围:点源,面源污染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积累来源包括:①有机污染物直接施入,如农药、化肥;②污水灌溉或者污泥的使用;③处理植物地上部分的药剂沉降在土壤上;④动植物遗体进入土壤中;⑤随气流大气尘埃和降水沉降在土壤中。

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1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2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和代谢3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4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

3.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解吸

其研究主要集中在黏土矿物-水界面的吸附与解析,以及它们在土壤腐殖物质的吸附与解析行为。

机制:离子交换、氢键、电荷转移、共价键、范德华力、配体交换、硫水吸附和分配。

4.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和代谢

(1)降解:有机污染物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分解,转变为无毒物质的过程。

代谢:指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酶类及其他物质作用,发生变化,进行消化和排泄的过程。(2)有机污染物降解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化学降解和光解三种形式5.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和吸收

(1)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和吸收与它们的

亲水性有关(2)有机物按照亲水性来分:亲水

性和憎水性

(3)污染物的吸收:植物吸收、动物吸收。

6.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残留和积累

(1)残留:有机污染物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

和环境中的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志、代

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积累:指有机污染物保持其分子完整性,以及通

过在环境中运输和分配,维持其理化性质和功能

特性的能力。(2)按照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

形式,可以划分为:结合态、轭合态和游离态。

7.农药的发展历史:①20世纪40年代以前,天

然农药称第一代农药。特点:作用单一,用量

大。②20世纪40年代以后,有机合成农药,意

DDT为标志,进入农药的有机合成时代,称第二

代农药。特点:残留期长,毒性高,选择性差

等。③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型农药,称第三

代农药(拟除虫菊)。特点:选择性,高效。

8.农药的含义及分类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

或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危害

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

成或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或几种物

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分类(按作用对象):杀虫剂、除草剂、杀菌

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植物生长调节

剂。

9.主要的农药类型

(1)杀虫剂:①有机氯类(DDT、六六六)②有

机磷类(敌敌畏、敌百虫、甲基对硫磷)③氨基

甲酸酯类(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④拟除虫

菊酯类(溴氯菊酯、氰氯菊酯)。

(2)除草剂:分类:①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剂

在植物间具有选择性,能杀死某些植物而对另一

些安全。②灭生性除草剂,在不同植物间没有选

择性,对所有植物均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主要品种:①苯氧羧酸类(2,4-D)②二硝基

苯胺类(二甲戊乐灵)③三氮苯类(阿特拉津)

④酰胺类(甲草胺)⑤灭生性除草剂(草甘

膦)。

(3)杀菌剂:分类及品种:①保护性杀菌剂

(波尔多液、代森锰锌、百菌清)②内杀性杀菌

剂(稻瘟净、乙磷铝、多菌灵、三唑酮)

10.农药的降解和代谢:

(1)农药的微生物降解代谢:微生物没有动物

的特殊代谢器官,没有结合反应,主要靠酶系,

将农药降解为简单的分子,从而作为其能源或营

养源,动物则不能。微生物易对改变了的环境产

生适应性。

(2)农药的生物代谢形式:氧化、水解、还

原、结合。

(3)农药在环境中的非生物转化:光解作用是

指留存在作物、水体、土壤表面和大气中的农药

收到阳光的作用而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11.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1)微生物的降解:

脱卤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水解作用、缩

合物或轭合物的形成。(2)植物的降解:脂溶

性农药只能穿透叶子、果实等;极性的农药可以

溶解在水中为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之后,农药就

为多种酶系作用,植物体内的代谢包括各种反

应,水解、氧化、还原、脱羧、结合作用。所有

这些作用与动物体内发生的情况基本上是相同

的,就是程度较弱。农药的非生物降解:光解作

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

12.多环芳烃的结构:指含有一个以上苯环以稠

环形相连的芳香化合物。菲、荧蒽、苯井(a)

芘。

13.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①自然来源:火山

爆发和森林大火等,微生物和植物合成。②人为

来源:木材燃烧、汽车尾气、发电厂、焚化炉以

及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

14.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

迁移转化:(1)溶解与迁移:环越多,越难

溶。(2)挥发与迁移:随苯环增多而降低,萘

以及其取代物。(3)降解与积累:双环和三环

易被生物降解,四环五环和六环难生物降解。

土壤中PAHs的消失主要有:挥发作用、非生

物降解和生物降解。

15.多氯联苯的特性:①难降解性②生物毒性③

生物蓄积性④远距离迁移性

16.我国PCBs的贮存:①集中山洞封存②集中地

下封存③厂区内暂存

17.对土壤污染的途径及其降解(1)途径:固废

的燃烧

(2)降解: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降解法。生

物降解法包括好氧生物降解、厌氧生物降解、连

续好氧-厌氧生物降解。

18.石油污染中最常见的污染物质:BTEX,即

苯、甲基苯、乙基苯和二甲苯。

19.石油污染物的降解:①好氧降解:主要降解产

物为邻苯二酚、芳香环最终都通过双氧酶的作用

断裂。②厌氧降解:生成苯甲酰基辅酶A,进一

步降解而最终转化成乙酰辅酶A

20.抗生素及其分类(1)抗生素是由微生物或高等

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

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物细

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2)分类:①?—内酰胺酶:青霉素类,如阿莫西

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唑啉钠、头孢拉定。②

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③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红霉素、螺旋霉素④氨基糖苷类和

氨基环多醇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⑤

喹诺酮类: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

21.抗生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①抗生素多为

抗微生物药物,能直接杀死土壤环境中某些微生

物或抑制其生长,降低了微生物对其他污染物的

固定或降解能力。②使土壤环境中的微生物抗药

性发展,导致土壤中大量抗药菌出现。

22.土壤中抗生素的降解:①水解作用②光解作

用③生物降解作用。

第三章

1.汞污染:(1)形态:金属汞、无机汞和有机

汞。

(2)生物效应:有机汞毒性最大,无机汞治病最

严重;有机汞慢性毒性,无机汞急性毒性。

2.镉污染:(1)形态:水溶态、土壤吸附态和有

机态。

(2)生物效应:①人体:抑制人体许多酶的活

性,刺激人体胃肠系统。影响骨骼的钙质代谢,

是骨质软化变形成骨折。积累于肾脏、肝脏和动

脉中,导致尿蛋白症、糖尿病和水肿病。导致胃

癌、直肠癌、食管癌的诱发。导致贫血症或高血

压的发生。②谷类毒害症状:类似于缺铁的萎黄

症状、枯斑、萎蔫,叶子产生红棕色斑块和茎生

长阻碍。

3.铅污染:(1)形态:多以硫代物形式存在。

(2)生物效应:①人体:精神障碍,动脉高血

压和胃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临床表现贫血症,儿

童智力发育不全。②作物:低浓度可对某些植物

表现出刺激作用,浓度高导致生长缓慢、减产甚

至绝产。

4.铬污染:(1)形态:交换态、酸溶态、碱溶

态。

(2)转化:三价铬与羟基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土壤胶体有机质对三价铬吸附络合。三价铬被土

壤中的氧化锰等氧化为六价铬。土壤胶体吸附六

价铬,被有机质还原成三价铬。

(3)生物效应:①缺铬导致角膜损伤、血糖过

多和糖尿病等②铬的毒性主要是六价铬引起的。

③过量铬会抑制作物生长,产生危害。④影响土

壤生化代谢,抑制土壤纤维素的分解,抑制土壤

呼吸作用,影响氨、磷转化。

5.氟污染:(1)形态:水溶态、吸附态、固体

氟化物。

6.硒污染:(1)形态:单质硒、硒化物、亚硒

酸盐、硒酸盐、有机硒、挥发硒。(2)转化: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经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和藻类的

还原成单质硒。

7.氰化物污染:(1)环境中的:简单氰化物、

络合氰化物。(2)转化:①酸性环境充分曝

气,氢氰酸呈气态进入大气。②氰离子和溶液中

的CO2作用也生产氢氰酸。③微生物降解氰化

物,甚至作为唯一碳源和氮源。

8.放射性的来源:①天然来源②人为来源:核工

业过程的排放物、核爆炸的沉淀物、放射性同位

素的应用。

9.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放射性核素可

以通过与土壤胶体的结合而一起移动。锶以吸附

和解吸迁移性大,铯移动性很小吸附牢固不易解

析。对生物的危害:放射性辐照造成生长发育和

生殖异常遗传变异、生命周期缩短、癌变等,辐

照剂量过大可导致死亡。土壤放射性污染物的特

点:1持续产生危害作用、2没有任何物理化学

生物方法有效的破坏这些元素、3具有潜伏期。

10.稀土污染物概述

(1)稀土、重稀土、轻稀土。(2)应用:①在

工业领域的应用:冶金冶金工业领域、石油化工

领域、玻璃工业领域、陶瓷工业领域、材料工业

领域。②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稀土化肥、稀土碳

铵、多元复合肥、稀土有机肥、稀土药肥等。动

物养殖。③在医药领域的应用:适量摄入有助于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对内

分泌系统有作用,能对抗人体癌肿和艾滋病。

11.稀土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①重稀土易迁

移,配合能力强②酸性条件下易向土壤深层迁移

③碱性条件下,移动性差。

第四章

1.科学施肥与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及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肥料是现代农业生产的投入最大的农业生产资

料,对提高粮食生产起着重要擢用。

粮食安全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①

数量安全②质量安全③经济安全④生态安全

2.肥料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①重金属污染②放

射性污染③氟污染④有毒有机物污染⑤有机肥料

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2)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3)硝酸盐污染

(4)土壤酸化

3. 肥料对水体、大气和生物的影响

(1)对水体的影响:(一)肥料造成水体富营

养化(二)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

(2)对大气的影响:(一)氨的挥发(二)氮

氧化物的排放(三)甲烷的排放

(3)对生物的影响:(一)对人与动物的影响

(二)对作物的影响

4.肥料污染的控制措施与防治对策

(1)加强对肥料的监督管理,从肥料的质量上

扼制污染(2)经济合理施肥,严防过量施肥

(3)氮、磷、钾肥配合施用(4)推行施肥新技

术,提高肥料利用率(5)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

用(6)优化肥料品种结构,研制新型无污染肥

料(7)加强污染源的控制(8)加强水费管理,

实施控水灌溉(9)培育高产高效低累积硝酸盐

的蔬菜品种(10)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第五章

1.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

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在一定时间和

地点无法被利用而被丢弃的污染环境的固体、半

固体废弃物质。

2.固体废弃物的特征:

①成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②环境与资源的双重

性;③有用与无用性;④生产性废弃物逐渐减

少,消费性废弃物逐渐增加;⑤彼此依赖,相互

循环。

3.固体废物的分类:①产业固体废物:农业固体

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

②为生活消费固体废物:家庭生活垃圾和公共场

所垃圾。

4.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①侵占土地;②污染

土壤;③污染大气;④污染水体;⑤影响环境

卫生;⑥其他危害

5.固体废物控制原则:(1)全过程管理原则—

3C原则: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理。

(2)“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

化。

6.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

①采用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热解、生物降

解、露天堆放等方法加以处理。

②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最主要方式是堆放填埋,

约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处

理,约占处理量的20%;焚烧处理的量甚少。

7.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①生活垃圾的堆肥化处理②生活垃圾的焚烧处

理:发电③生活垃圾的热解处理④生活垃圾的

厌氧消化技术⑤生活垃圾的蚯蚓处理技术

8.生活垃圾的处置:

①过去大量的垃圾运到城郊施用于农田,分散到

广大的土地。特点:A成本高,卫生可靠性低;

B浪费土地,产生二次污染。

②填埋法:在陆地上选择合适的天然场所或人工

改造出合适的场所,把垃圾用土层覆盖起来,同

时做好渗滤液的防渗工作,尽可能避免对环境的

污染。填埋后可规划为林地,绿地,公园等。

9.污泥概况:

污泥的来源:污泥是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

淀物质以及从污水表面撇出浮沫的残渣。

污泥的分类:①按来源分给水污泥、生活污水

污泥、工业废水污泥。

②按分离过程分沉淀污泥。③按成分及性质分有

机污泥、无机污泥;亲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

④按不同处理阶段分生污泥、浓缩污泥、消化污

泥、脱水干化污泥、干燥污泥、污泥焚烧灰等。

污泥的基本性质:①含水量大,养分含量高②

污泥C/N适宜消化③具有燃料价值④重金属积累

严重⑤生活污染性强

污泥的处理,处置与利用:

处理方式:浓缩、消化、脱水。处置:土地利

用、焚烧填埋、投海。利用:①回收能源②建材

利用③农田林地利用。

10.污泥施用对土壤性质的改善:

①土壤物理性质:A增加持水能力;B改善供氧

条件C减少风蚀D减小容重;E抗压。

②土壤化学性质:A土壤有机质;B营养元素;C

阳离子交换量;D pH。

③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碳源。

11.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

①重金属:含量增加,二次污染;

②氮、磷:含量增加,面源污染;

③盐分:含量增加,盐分危害;

④病原菌:传播;

⑤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物污染。

12.污泥农田施用的准则:

①重金属:必须对污泥的施入量进行严格的限

制;

②营养元素的过剩与流失:施用前应检测污泥中

营养物质的含量;

③调节土壤pH:应将土壤pH调节到最佳值;

④病原茵和寄生虫污染:施用前必须经过消化或

堆腐处理。

13.禽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①用作肥料;②用

作饲料;③用作燃料;④养殖蛆和蚯蚓。

14.粉煤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①粉煤灰对土壤的改良作用:A改良土壤的物理

结构;B提高地温和士壤保水能力;C增加农作

物的营养成分;D增加农作物抗病能力。

②粉煤灰对土壤环境的影响:A堆放占地;B污

染土壤环境。

③粉煤灰土地利用应注意的问题:A粉煤灰的施

用量:黏土多施,225~300t hm2;壤土少施,

75t/ hm2;B粉煤灰的施用方法:泡湿、撒施、

耕翻;C粉煤灰的施用年限和效用:3~4年轮施

一次即可,不能代替有机肥料,也不能代替速效

性化肥;D施用粉煤灰应因地制宜,就近取材:

运输费用较高。

15.粉煤灰的综合利用:①回收炭②回收金属物

质③提取空心微珠④粉煤灰的农业利用⑤用作建

筑材料⑥用作填充材料。

第六章

1.植物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①重金属的排斥及根部的束缚。②金属与植物细胞壁的结合。重金属结合蛋白质及其耐性作用。

2.植物修复技术的优点:廉价、就地、土壤免受扰动的特点,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局限性:①大多只能积累一种或两种金属元素②大多生物量比较小,生长缓慢,影响修复效率。③有些超积累植物不能在轻污染的土壤中生长,要求土壤中重金属有较高浓度。④某些重金属如Pb和Cr,上没有发现自然的超积累植物。

⑤重金属超级累植物的地理分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超级累植物:能够积累重金属的程度达到普通植物含量水平的100倍。

3.微生物修复实质: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对重金属的亲和吸附或转化为低毒产物。

修复机理:①细胞代谢②表面生物大分子吸收转运③生物吸附④空泡吞饮⑤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修复机理:①生物吸附:专性微生物区系能促进重金属参与微生物体组成,从而促进重金属的微生物吸附。②生物氧化还原

4.土壤修复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将土壤中的有害污染物固定起来,阻止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过程,从而降低污染物质的毒害程度的修复技术。

包括技术:水泥固化、石灰火山灰固化、塑料材料包容固化、玻璃化技术、药剂稳定化。

特点:土壤结构不受扰动,适合大面积地区的操作。

固定化技术:将污染物囊封入惰性基材中,或在污染物外面加上低渗透性材料,通过减少污染物暴露的淋滤面积达到限制污染物迁移的目的。粒径小的为微囊化,粒径大的为巨囊化

稳定化:从污染物的有效性出发,通过形态转化将污染物转化为不易溶解、迁移能力或毒性更小的形式来实现无害化,以降低其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风险。

盐酸盐类固定、稳定剂特点:吸附重金属,或与重金属共沉淀,可以两者同时发生。

5.电动修复基本机理:将电极插入受污染土壤,通过施加微弱电流形成电场,利用电场产生的各种电动力学效应驱动土壤污染物沿电场方向定向迁移,从而将污染物富集至电极,集中处理或分离。

优点:①对土壤的处理仅限于两个电极之间,方便进行特殊地区土壤修复。②对于粘质土的处理效果好。缺点:①使土壤酸化②耗费时间。电动力学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方法:①直接电动原位去除重金属②阴阳极施加缓冲液的PH控制法③离子交换膜控制土壤体系PH法④施加络合剂(螯合剂)加强迁移法。

6.土壤冲洗(淋洗)技术主义事项:①适用于面积小、污染重的土壤治理②易引起二次污染,导致某些营养元素的淋失和沉淀③破坏了土壤微团聚体结构④同时容易导致地下水污染。

7.农业工程技术原理:用清洁土壤取代或部分取代污染土壤,覆在表层或混匀,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到临界危害程度以下,减少污染物与植物根系的接触,减少重金属对食物链的污染。

一、何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修复策略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施一系列技术用以清除或者降低土壤中污染的重金属的活性和有效态组分,以期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减少重金属向食物链和地下水的转移。

修复策略的影响因素:①重金属的种类、性质和污染程度②修复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别和方案③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二、简述重金属超积累植物的解毒机理。

①分室功能:这类植物对金属离子具有细胞学上的分室功能,将吸收的重金属离子排到空泡分室,这样正常的细胞仍然可以维持常规代谢和呼吸,免受重金属毒害。②结合或螯合作用:将重金属结合到细胞壁或者对重金属进行植物的螯合作用,保护正常细胞。③修复作用:对重金属胁迫损害的蛋白质等能够及时进行修补,及时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三、何为菌根?菌根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

菌根是植物根系和真菌形成的一种共生体。修复机理:①菌根与土壤的交互作用形成了菌根际。②根际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利用菌根根际的作用可提高生物修复的效率。

第七章

⒈原位修复理论概念: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

⒊原位修复原理:(1)微生物代谢:

①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的基本代谢是有氧呼吸;其它代谢包括厌氧呼吸,共代谢,发酵。

②细菌能够彼此迅速分配遗传信息,适应如新污染物出现等环境变化。

③微生物可以进行复杂的降解反应,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小分子。

④多环芳烃的需氧降解途径是加氧酶将两个氧结合到污染物中,产生毒性较小的酸,醇等。

⑤微生物降解研究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燃料等。

⑥酶是影响大多数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酶向上可以联系到细胞的整体表现,向下可以联系到基因的特点及其转录表达等。

(2)微生物共降解(共代谢):

①共降解是指微生物利用一种容易降解的物质作为支持生长的营养基质,而同时降解另一种物质。②前一种物质通常成为第一基质,后者成为第二基质或共降解基质,往往是难降解的污染物。

③共降解主要特点:A利用第一基质作为碳和能量的来源,用于本身的生长和维护,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作为第二基质被微生物降解;B作为第二基质的污染物与第一营养基质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C产物不能作为营养;D是需能反映,能量自第一基质。

④共降解途径对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非常重要。

⑤难降解和持久性。

⒌生物修复采用的强化措施:①接种微生物;②添加微生物营养盐;③提供电子受体;④提供共代谢底物诱惑共代谢酶;⑤添加表面活性剂。⒍原位生物修复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①不破坏土壤环境,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保持不变甚至优于原有的性质;

②污染物降解完全,可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完全无害的无机物,没有二次污染问题;

③可就地处理,操作简单;

④处理成本低于热处理和物理化学方法;

⑤应用广泛,可处理各种不同种类的有机污染物。

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①微生物不能降解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污染物的难降解性,不溶性及与土壤腐殖质等结合在一起影响修复效果;

②应用时需要对污染物地点和污染物进行详细的考察;

③特定的微生物只能降解特定类型的化合物;

④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⑤有些情况,生物修复不能将污染物全部去除,当污染物的浓度过低,微生物不能将其继续降解,导致残留在土壤中。

⒎原位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技术:①原位土壤气提;②空气喷射;

③原位加热---真空提取;④原位玻璃化。

生物技术:①生物过滤器;②生物通气;③生物喷射;④生物啜食;⑤深层土壤混合;⑥土壤耕作;⑦植物修复;⑧动物修复;⑨白腐真菌处理;⑩投菌法。

一、何为土壤原位修复?何为生物修复?

原位修复:在不破坏土壤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污染土壤不经搅动或移动,在原位和易残留部位进行的修复。生物修复: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第八章

1.异位修复:概念:将受污染土壤挖掘起来,将之运输到一个经各种工程准备的制备床进行生物修复,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广地域扩散,处理后的土壤再运回原地的一种生物修复技术。技术:①预制床法②堆制式修复:A条形堆制 B 静态堆制 C反应器堆制③生物反应器修复

2.生物反应器修复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降解过程由改变土壤的理化条件来完成,也可接种特殊驯化与构建的工程微生物提高降解效率。

3.生物反应器种类:泥浆生物反应器固定膜生物反应器转鼓式反应器厌氧—好氧反应器

4.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毒性、生物积累性、并挥发性在环境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12种pop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滴滴涕、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杀芬、多氯联苯、七氯、二噁英、苯并呋喃。

5.微生物矿化: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整理)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学习心得 专业学号o幽谷蓝月o 1 前言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恢复计划,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的恢复研究和应用。在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乡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工业三废和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球目前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和修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关于土壤修复的部分我更加感兴趣,尤其是生物修复,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内容并且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 2 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地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即对污染土壤就地处置或进行异地处理。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具体分类如下: 按修复场地:⑴原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生物通风;③原位化学淋洗;④热力学修复;⑤化学还原处理墙;⑥固化/稳定化;⑦电动力学修复;⑧原位微生物修复。 ⑵异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泥浆反应器;③土壤耕作法;④土壤堆腐;⑤焚烧法;⑥预制床;⑦化学淋洗。 按技术类别:⑴物理修复:①物理分离;②蒸汽浸提;③玻璃化;④热力学;⑤固化/稳定化;⑥冰冻;⑦电动力学。 ⑵化学修复:①化学淋洗;②溶剂浸提;③化学氧化;④化学还原; ⑤土壤性能改良。 ⑶微生物修复:①生物通风;②泥浆反应器;③预制床。 ⑷生态工程修复(植物修复):①植物提取;②植物挥发;③植物固化;④植物降解;⑤植物根际圈生物降解;⑥生态覆盖系统;⑦垂直控制系统;⑧水平控制系统。 ⑸联合修复:①物理化学-生物: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重点

第一章: ①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0卩m的颗粒物 ②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w 10卩m的颗粒物 ③ODS消耗臭氧层的物质 ④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 ⑤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⑥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⑦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而生 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2.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现状有什么规律性? 答: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规律:①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②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③南方的大气污染比北方严重; ④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⑤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 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 P b< P b< P 一丄“ 答:⑴PM。、SO、NO、CO Q⑵ 当第K种污染物浓度为k,J 一k一k , j +1时,其分指数为 P - P I k 二—(I k,j. - I k,j) ' I k,j 'k,j 1 ' k,j 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 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API V 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4. 大气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试举例说明。 答:⑴干燥清洁的空气,如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⑵水蒸气⑶各种杂质,如细菌,病菌等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空气。 ②高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时,包括其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所发生的热量变化。 ③低位发热量:燃料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释放的热量。 5. 燃烧过程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 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烟、飞灰、金属及其氧化物、金属盐类、醛、碳氧化合物等。 6. 什么叫理论烟气量?它包括哪几部分? 答:指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包括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 8?液体燃料燃烧过程有几种燃烧状态?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哪些阶段起控制作用? 答:燃料油的雾化、油雾粒子中可燃组分的蒸发与扩散、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可燃气体的氧化燃烧。前三个阶段起控制作用。 10.论过剩空气系数(思考题)答:供入锅炉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锅炉空气系数。为使煤完全燃烧需要供入大于理论空气量的空气,是空气过剩系数大于 1.当空气过剩系数不够大时,燃料燃烧不完全,造成热损失;当空气过剩系数过大时,排放的 烟气量增大,带走的热量增大,同样造成热损失,所以对空气过剩系数存在一最佳值,以使热损失最小。 第三章(选择、判断题居多) 1.名词解释 ①干绝热直减率:干空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 ②风速廓线: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风速廓线

郝吉明第三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答案完整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三版)主编:郝吉明马广大王书肖 目录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 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 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六章除尘装置 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 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 第十章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 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

第一章 概 论 1.1 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 29.1%1001 97.2894 .3900934.0%=???=Ar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 .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 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 ppm 20.3643 .44281000.43 =??-。 1.3 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ρ(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 解:1)ρ(g/m 3 N )3 3 4/031.110 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 33 4/1070.610 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 1.4 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g μ/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为0.12。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 1.5 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验室 第一部分粉尘性质的测定

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 一、 目的 粉尘真密度是指密实粉尘单位体积的重量,即设法将吸附在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的空气排除后测的的粉尘自身密度P D . 测定粉尘真密度一般采用比重瓶法,粉尘试样的质量可用天平称量,而粉尘物体的体积测量则由于粉尘吸附的气体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据大量体积,故用简单的浸润排液的方法不能直接量得粉尘体积,而应对粉尘进行排气处理,使浸液充分充填各空隙及粉尘的空洞。才能测得粉尘物质的真实体积。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 比重瓶、三通开关、分液漏斗、缓冲瓶、真空表、干燥瓶、温度计、抽气泵、被测粉尘、蒸馏水 三、 测试步骤 1.称量干净烘干的比重瓶mO 。然后装入约1/3之一体积的粉尘,称得连瓶带尘重量mS 。 2.接好各仪器,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将比重瓶接入抽气系统中,打开三通开关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抽气约30分钟。 3.轻轻转动三通开关使分液漏斗与比重瓶联通。(注意:不能将分液漏斗与抽气系统联通以免水进入抽气泵中)此时由于比重瓶中真空度很高,分液漏斗中的水会迅速地流入比重瓶中,注意只能让水注入瓶内2/3处,不能注满。 4.转动三通开关,再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轻轻振动比重瓶,这时可以看见粉尘中有残留气泡冒出,待气泡冒完后,停止抽气。 5.取下比重瓶,加满蒸馏水至刻度线,将瓶外檫干净后称其重量mSe 。 6.洗净比重瓶中粉尘,装满蒸馏水称其重量me 。 Pe m m m m m m P se e O S O S D ?- +--=)(` g/cm 3 式中:mO 比重瓶自重g ; mS (比重瓶+粉尘)重g; mSe (比重瓶+粉尘+水)重g ; me (比重瓶+水)重g; Pe 测定温度下水的密度; Pp 粉尘的真密度 g/cm3 四、 测定记录 粉尘名称 电厂锅炉飞灰 粉尘来源 电厂 液体名称 自来水 液体密度 1 g/cm3 测定温度 16o C 测定日期 2010/5/21 平均真密度 2.241 g/cm3 五、 思考题: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

土壤污染控制修复工程技术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工程技术中心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联系方式 1.1 中心名称 中文名称:某市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工程技术中心 1.2 依托单位 1.3 主管部门 1.4 联系方式 二、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建设工程技术中心的重要性 (1)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土壤污染程度不断加剧,污染面积逐年扩大。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土壤污染一般是点状的、局部的。30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城市群和工业密集区,造成了区域环境问题的恶化。伴随着环境污染增加,土壤的环境压力也在加剧,出现了大面积、区域性的土壤污染。历史遗留的工业污染场地、部分地区的农田、矿区、油田和加油站以及固体废物堆放和处置场地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油田土壤中的油类物质是主要的污染物,

工业场地及固体废物处置场地的土壤中各种污染物并存。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大多数城市近郊土壤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从2002年开始,原国家环保总局《典型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探查研究》项目对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跟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珠三角土壤汞、镍污染最严重,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于“严重”超标。 (2)土壤污染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 农业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药年使用量已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1.36亿亩。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相关研究发现,由于受多种重金属污染,长三角部分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2006年10月据金华市金东区相关部门调查,该区源东乡每年施用农药人均3公斤,农药在土壤中有50~60%的残留量,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最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危害可能波及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答案加重点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D )。 A. 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 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 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 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 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B)。 A. 工业生产。 B. 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 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D)。 A. 平展型。 B. 波浪型(翻卷型)。 C. 漫烟型(熏蒸型)。 D. 爬升型(屋脊型)。 4. 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D )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 气体的密度。 C. 尘粒的粒径。 D. 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A)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 重力除尘装置。 B. 惯性除尘装置。 C. 离心力除尘装置。 D. 洗涤式除尘装置。 6. 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D )。 A. 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cm。 B. 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cm。 C. 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 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 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B )。 A. 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 度之间的关系。 B.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 的近似估算式。

C. 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 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 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 )。 A. 颗粒雷诺数Re p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Re p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 500<Re p <2×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 颗粒雷诺数Re p ≤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 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B )。 A. 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 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 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 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 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 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 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 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 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 C )是对吸收 过程不利的反应。 ()()A Ca OH SO CaSO H O H O B CaCO SO H O CaSO H O CO C CaSO H O SO H O Ca HSO D CaSO H O H O O CaSO H O .?+→?+?++→?+??++→? ?++→?22322322322322232 322242121 2 121 2121 221 2 322 12. 对于高温、高湿烟气的烟尘治理工艺,在选择设备时拟采用( D )为宜。 A. 旋风除尘器。 B. 袋式除尘器。 C. 静电除尘器。 D. 湿式除尘器。 13. 在以下关于除尘器电晕电场中的粒子荷电机理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C )。 A. 直径d P >0.5μm 的粒子以电场荷电为主。 B. 直径d P <0.2μm 的粒子以扩散荷电为主。 C. 电场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D. 扩散荷电过程的粒子荷电量与电晕电场的温度成正比。 14. 用甲烷CH 4作还原剂时,选择性非催化还原NOx 的化学反应式中,(A )

土壤污染案例(二)

土壤污染案例(二) 第一次农业普查污染严重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倾倒丢弃 量4914.87万吨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2亿吨,综合利用量18.04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05万吨),本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畜禽养殖业污染较严重 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1268.26万吨,总氮102.48万吨,总磷16.04万吨,铜2397.23吨,锌4756.94吨。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重点流域畜禽养殖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705.98万吨,总氮45.75万吨,总磷9.16万吨,铜980.03吨,锌2323.95吨。 采砂业失控威胁生态政府为"违法"买单6月10日,拒马河河道内,一辆铲车正往货车上装砂石。河道内到处都是深深的大坑。本报记者杨杰摄■ 核心提示河北涿州,采挖河砂已严重威胁拒马河的生态。当地政府正为几年

前的“违法”行政买单。2001年起,涿州欲打造京津砂石供应基地,大力招商,诸多采砂企业涌入,“先上车后买票”,在政府默许下无证开采。采砂业带给砂石老板的是暴利,但给拒马河和当地百姓带来的却是满目疮痍。政府年收9万地税,而单为砂车碾坏的公路维修就要4000万。于是,涿州痛下决心整治采砂业,宣布昔日“手续”一概作废。不过其“ 一刀切”的行政行为,没有根治滥采,却引起砂石厂主反弹———上访和私采。如今,当地政府正背负着被行政诉讼和采砂企业盗采的双重压力。东北商人徐颖达在河北涿州开了一家砂石厂。去年7月23日,徐颖达的宏远石料厂收到了限期拆除采砂设备的通知。涿州市水利局认为该厂不符合继续采砂的条件。一年过去了,徐颖达坚持认为政府在违法行政。“没有提前行政告知、没有听证会、没有补偿款……”今年6月19日,徐颖达说,这一年他都在讨说法。在讨说法的,不是徐颖达一个砂石老板,而是几十个。这让涿州市政府压力很大。不过,涿州市水利局长白景华说,政府这次下了决心。取缔砂石厂,治理拒马河,已是涿州市首当其冲的政治任务。据介绍,流经河北、北京的拒马河,是涿州的主要行洪河道,如今已濒临砂石资源枯竭的境地,而河道更是千疮百孔。采砂导致河床下降、河势不稳,丧失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可以分为四类:(1)局部地区污染;(2)地区性污染(3)广域污染(4)全球性污染。 2、大气污染物: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排入大气的并对人和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那些物质。可以分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3、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4、大气污染源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人为污染源。(人为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5、中国的大气环境 污染主要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 ,北京、上海、广州属于煤烟与汽车尾气并重类型。 2 6、大气污染物入侵人体途径:(1)表面接触(2)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3)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7、颗粒物的粒径大小危害人类健康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粒径越小,越不容易沉淀,漂浮时间长人体吸入后深入肺部;粒径越小,粉尘比表面积越大,物理化学活性越高,生理效应加剧。8、硫酸烟雾引起的生理反应要比单一二氧化硫气体强4—20倍。 9、能见度:指定方向上仅能用肉眼看见和辨认的最大距离。 10、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2)严格环境管理(3)控制污染技术措施(4)控制污染经济政策(5)绿化造林(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1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基本点是:防与治的综合。 12、环境管理概念的两种范畴:狭义:环境污染源和环境污染物的管理;广义:即从环境经济、环境资源、环境生态的平衡管理,通过经济发展的全面规划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的目的。13、清洁生产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清洁的产品。14、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1)综合能源规划与管理(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推广少污染的煤炭开采集术和清洁煤技术(4)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5、制定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 第二章.1、燃料:指在燃烧过程中能够放出热量,且在经济上可以取得效益的物质。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2、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3、煤中含有四种形态的硫: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元素硫。4、石油主要由:链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组成。 5、原油中硫大部分以有机硫形式存在。 6、非常规燃料根据来源可以分为:(1)城市固体废弃物(2)商业和工业固体废弃物(3)农产物及农村废物(4)水生植物和水生废物(5)污泥处理厂废物(6)可燃性工业和采矿废物(7)天然存在的含碳和含碳氢的资源(8)合成燃料。 7、非常规原料优点:代替某些领域的化石燃料供应,也是处理废物的有效方式。缺点:燃烧时比常规燃料产生更为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需要专门的技术设备。 8、燃料完全燃烧条件:(1)充足的空气(2)达到着火温度(3)停留时间充足(4)燃料空气充分混合。9、有效燃烧四因素:空燃比、温度、时间、湍流度。 10、燃烧“三T”:时间、温度、湍流。11、过剩空气量:一般把超过理论空气量多供给的空气量称为过剩空气量。12、燃烧烟气主要由少量悬浮颗粒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惰性气体组成。13、燃烧设备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14、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燃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15、含硫燃料燃烧时的特征是火焰呈浅蓝色。16、烟尘: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称为烟尘,包括黑烟和飞灰两部分。 17、黑烟:主要是未燃尽的炭粒。18、飞灰:主要是燃料所含的不可燃矿物质微粒。19、大气污染物中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亦是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是CO,CO主要来源于汽车的尾气。 20、汞的挥发性很强,对人体危害包括肾功能衰减,损害神经系统等。 第三章.1、大气:指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和。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2、自然地理学将受地心引力而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3、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方向上的分布,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4、气压:指 m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称为湿空气的绝对湿度。5、含湿量:大气的压强。5、绝对湿度:在1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 一、实验意义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旋风除尘器性能测定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并且对影响旋风除尘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较全面的了解,同时掌握旋风除尘器入口风速与阻力、全效率、分级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入口浓度对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影响。通过对分级效率的测定与计算,进一步了解粉尘粒径大小等因素对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影响和熟悉除尘器的应用条件. 二、实验原理 (一)采样位置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采样位置和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对采集有代表性的并符合测定要求的样品是非常重要的。采样位置应取气流平稳的管段,原则上避免弯头部分和断面形状急剧变化的部分,与其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1.5倍,同时要求烟道中气流速度在5m/s以上。而采样孔和采样点的位置主要根据烟道的大小及断面的形状而定。下面说明不同形状烟道采样点的布置。 1.圆形烟道 采样点分布如图1(a)。将烟道的断面划分为适当数目的等面积同心圆环,各采样点均在等面积的中心在线,所分的等面积圆环数由烟道的直径大小而定。 2.矩形烟道 将烟道断面分为等面积的矩形小块,各块中心即采样点,见图1(b)。不同面积矩形烟道等面积小块数见表1。 表1 矩形烟道的分块和测点数 烟道断面面积(m2)等面积分块数测点数 <1 2?2 4 1~4 3?3 9 4~9 4?3 12 3.拱形烟道 分别按圆形烟道和矩形烟道采样点布置原则,见图1(c)。 (a)圆形烟道(b)矩形烟道(c)拱形烟道 图1 烟道采样点分布图

(二)空气状态参数的测定 旋风除尘器的性能通常是以标准状态(P =l.013?l05Pa ,T =273K )来表示的。空气状态参数决定了空气所处的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烟气状态参数,将实际运行状态的空气换算成标准状态的空气,以便于互相比较。 烟气状态参数包括空气的温度、密度、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烟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可用干湿球温度计直接测的;大气压力由大气压力计测得;干烟气密度由下式计算: T P T R P g ?= ?= 287ρ (1) 式中:ρg 一一烟气密度,kg/m ; P —一大气压力,Pa ; T —一烟气温度,K 。 实验过程中,要求烟气相对湿度不大于75%。 (三)除尘器处理风量的测定和计算 1.烟气进口流速的计算 测量烟气流量的仪器利用S 型毕托管和倾斜压力计。 S 型毕托管使用于含尘浓度较大的烟道中。毕托管是由两根不锈钢管组成,测端作成方向相反的两个相互平行的开口,如图2所示,测定时,一个开口面向气流,测得全压,另一个背向气流,测得静压;两者之间便是动压。 图2 毕托管的构造示意图 1-开口;2-接橡皮管 由于背向气流的开口上吸力影响,所得静压与实际值有一定误差,因而事先要加以校正,方法是与标准风速管在气流速度为2~60m/s 的气流中进行比较,S 型毕托管和标准风速管测得的速度值之比,称为毕托管的校正系数。当流速在5~30m/s 的范围内,其校正系数值约为0.84。S 型毕托管可在厚壁烟道中使用,且开口较大,不易被尘粒堵住。 当干烟气组分同空气近似,露点温度在35~55?C 之间,烟气绝对压力在0.99~1.03?105Pa 时,可用下列公式计算烟气入口流速: P T K v p 1 77.2= (2) 式中:K p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K p =0.84; T ——烟气底部温度,?C ; P ——各动压方根平均值,Pa ; n P P P P n +???++= 21 (3) P n —一任一点的动压值,Pa ; n —一动压的测点数,本实验取9。

最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学习心得

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 ——学习心得 专业学号 o幽谷蓝月o 1 前言 土壤是地球表面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人类不可缺少、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壤这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资源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近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各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土壤恢复计划,荷兰、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都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土壤污染的恢复研究和应用。在中国,由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乡镇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受到工业三废和农用化学品的污染日趋严重,污染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 污染土壤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转移、吸收、降解和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浓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将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以阻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防止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于全球目前的土壤污染及其防治和修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针对本学期的课程,关于土壤修复的部分我更加感兴趣,尤其是生物修复,于是我总结了一些内容并且查找了一些相关信息。 2 土壤修复技术分类 土壤修复技术按照修复场地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即对污染土壤就地处置或进行异地处理。按照技术类别可以将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具体分类如下:

按修复场地:⑴原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生物通风;③原位化学淋洗;④热力学修复;⑤化学还原处理墙;⑥固化/稳定化;⑦电动力学修复;⑧原位微生物修复。 ⑵异位修复:①蒸汽浸提;②泥浆反应器;③土壤耕作法;④土壤堆腐;⑤焚烧法;⑥预制床;⑦化学淋洗。 按技术类别:⑴物理修复:①物理分离;②蒸汽浸提;③玻璃化;④热力学;⑤固化/稳定化;⑥冰冻;⑦电动力学。 ⑵化学修复:①化学淋洗;②溶剂浸提;③化学氧化;④化学还原;⑤土壤性能改良。 ⑶微生物修复:①生物通风;②泥浆反应器;③预制床。 ⑷生态工程修复(植物修复):①植物提取;②植物挥发;③植物固化;④植物降解;⑤植物根际圈生物降解;⑥生态覆盖系统;⑦垂直控制系统;⑧水平控制系统。 ⑸联合修复:①物理化学-生物:淋洗-生物反应器联合修复;②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菌根菌剂联合修复。 3 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土壤环境中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土壤环境能够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广义的生物修复包括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 3.1微生物修复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题库全集 第一章概论 1.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大气与空气的定义:大气就是 指; 环境空气就是 指 。 环绕地球的全部空气的总与;人类、植物、动物与建筑物暴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2.大气的组成可分 为: 。 干洁空气、水蒸气与各种杂质 3.大气污染 如果大气中的物质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足够的时间,以致对公众健康、动物、植物、材料、大气特性或环境美学产生可测量的不利影响,这就就是大气污染。 4.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四类: 。 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5.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 括 。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与酸雨 6.大气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 为。 气溶胶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 7.在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根据粉尘颗粒的大小,将其分为 。

总悬浮颗粒物与可吸入颗粒物 8.TSP称为,它指的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100μm 9.PM10称为,它指的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的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10μm 10.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 为 等五大类。 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11.一次污染物就是 指 。 那些从污染源排放直接进入大气的原始污染物质 12.二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就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它们的毒性往往较一次污染物更强。 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一次污染物主要有 等。 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及有机化合物 13.在大气污染控制中,受到普遍重视的二次污染物主要 有 等。 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1.1 解: 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质量百分数为 %51.75%100197.2801.28781.0%2=???= N ,% 08.23%100197.2800 .32209.0%2=???=O ;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 05.0%100197.2801 .4400033.0%2=???=CO 。 1.2 解: 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 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按标准状态下1m 3 干空气计算,其摩尔 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 1.3 解: 1)ρ(g/m 3 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 c (mol/m 3 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 kg=891kg 1.4 解: 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 )×0.12g μ=10.8g μ 1.5 解: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 2369.0105.19102.22102 4 22=???==--∝O p p M Hb O COHb , COHb 饱和度% 15.192369.012369.0/1/222=+=+=+= 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 1.6 解: 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 4800=?。不同CO 百分含量对应CO 的量为: 2%:mL 59.19%2%98960=?,7%:mL 26.72%7%93960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17年6月 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编码:080241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总学时:56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8 开课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本实验大纲是依据2017版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置而进行的。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课程主要是针对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进行的,是针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置而进行的。 三、本课程实验目的和任务 培养环境工程师的实践分析和管理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素质,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 1、掌握粉尘真密度的测定原理;掌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原理。 2、提高学生的工程教育素质,掌握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会使用的仪器有真空干燥器,二氧化硫吸收塔,大气采样器等。 3、掌握粉尘真密度的测定方法;掌握碱液吸收二氧化硫的吸收过程及吸收塔的操作过程。 四、实验基本要求 掌握大气污染控制技术,锻炼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充分应用学生已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完成一些给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实验,并学会自己设计、准备完成一个综合实验,培养检验学生自学能力。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选定实验有:(1)粉尘真密度的测定; (2)碱液吸收二氧化硫。 选定的原则: (1)选定一种测定粉尘物理性质的方法; (2)选定一种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选定的实验有验证型的,也有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独立完成实验项目,并能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若为选作实验项目要在序号前加“*”,并说明选作要求)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复习知识点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水平。 影响因素:1、成土母质、母岩。 2、气候生物带。 3、地形。 4、土地利用。空间分异:1、地质地层空间分异特征。2、地带性分异特征。3、土壤属性的分异特征。 环境质量基准:土壤污染物对生物与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土壤自净作用:在自然因素作用下,通过土壤自身的作用,使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数量、浓度或形态发生化学变化,其活性、毒性降低的过程。 土壤自净作用分类及其原理:(一)物理净化作用:利用土壤多相、疏松多孔的特点,通过吸收、挥发和稀释等物理作用过程使土壤污染物趋于稳定,毒性或活性减小,甚至排除土壤的过程。(二)物理化学净化作用污染物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与土壤胶体上原来吸附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发生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三)化学净化作用:通过化学反应,或者使污染物转化成难溶性、难解离性物质,使其危害程度和毒性减少,或者分解为无毒物或营养物。(四)生物净化作用:依靠土壤生物使土壤有机污染物发生分解或化合而转化的过程。 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不同的途径输入土壤环境中,当期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净化能力,使土壤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或在作物体内累积污染物,或对水体或大气产生此生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特点:1、隐蔽性和潜伏性。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3、后果的严重性。 土壤污染物:1、无机污染物。 2、有机污染物。 3、生物污染。土壤污染源:1化肥和农药使用。 2、污水灌溉。 3、固体废弃物的利用。 4、大气沉降物。 土壤污染的类型 水体污染型特点:1.污染物集中于土壤表层,但随着污灌时间的延长,某些可溶性污染物可由表层渐次向下层扩展,甚至通过渗透到地下潜水层。2.污染土壤一般沿河流、灌溉干渠和支渠呈树枝状或片状分布。大气污染型特点:1.污染土 壤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呈扇形、 椭圆形或条带状分布,长轴沿 主风伸长,其污染面积和扩散 距离,取决于污染物的性质、 排放量和排放形式。2.污染物 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固体废 弃物污染型特点:1.固体废的 堆积、淹埋、处理不仅占用大 量耕地,而且通过大气迁移、 扩散、沉降,或降水淋溶、地 表径流等污染周边土壤。2.污 染物的种类和性质都比较复杂。 农业污染型特点:1.农业生产 过程排放的污染物具有剂量低、 面积大的特点,属面源污染。2 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或 耕作层。综合污染型特点: 往往是多污染源和多污染途径 同时造成的,其中以某一种或 两种污染源的影响为主。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1.机械迁移和转化。 2.生物迁 移和转化。3.化学、物理化学 迁移和转化。 农药的迁移转化类型:1.挥发 与迁移2.土壤吸附3.农药降解 4.残留 土壤污染源和污染途径的监控 ------有效。切实。生物修复: 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减少 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或 使其哇完全无害化,从而使污 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恢 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特点-- 优点:1.生物修复可以现场进 行,节省了很多治理费用。2. 环境影响小。3.最大限度的降 低污染物的浓度。4.在其他技 术难以使用的场地。缺点:1. 耗时长。2.条件苛刻。3.并非 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 生物利用。4.特定的生物质能 吸收、利用、降解、转化特定 类型的化学物质。原则:使用 适合的生物、在适合的场所和 适合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可处 理性试验的目的:1.在某一现 场起作用的生物修复技术在另 一现场不一定有效,所以每个 现场都需要进行可处理性研究; 2.根据可处理性试验得到的净 化时、净化所能达到的水平以 及处理费用,结合具体受污染 现场的处理要求,就能决定生 物修复技术是否能够在盖地使 用;3.提供污染物在生物修复 过程中的行为和归宿的数据, 评价生物修复所能达到的速度 和程度。 可处理性试验工程设计:1. 场地信息收集;2.技术查询; 3.技术路线选择; 4.可处理性 试验;5.修复效果评价。 微生物讲解有机物的方式:1. 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讲解; 2.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到微生 物细胞后有胞内酶降解、 微生物对重金属转化作用:1. 甲基化作用;2.还原作用;3. 氧化作用。 微生物吸附与累积:1吸附:失 活的微生物的吸附作用(微生 物活细胞去除重金属离子一般 为微生物积累)2累积:利用生 物新陈代谢作用产生的能量, 通过单价或二价离子的转移系 统把重金属离子输送到细胞内 部。 植物对气态污染物的粘附:决 定于植物表面积大小和粗糙程 度;对水溶态污染物的吸收途 径:1质体流途径2扩散途径 植物修复重金属的机理:植物 稳定,植物吸收,植物挥发 植物吸收:利用专性植物根系 吸收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特别是 有毒金属,并将其转移、贮存 到植物茎叶,然后收割茎叶, 离地处理,又称植物萃取 土壤受体特性物理性质的影 响:1,土壤孔性:土壤孔隙数 量,大小,孔隙分配和比例特 性。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 通气孔隙。2,土壤质地:质地 差异形成不同土壤结构和通气 性状,而对环境污染物的截留, 迁移,转化产生不同效应,分 为黏土,砂土,壤土。 胶体物质的影响:土壤胶体是 指具有胶体性质,粒径小于 0.001mm或0.002mm的微细固 体颗粒,是由矿物质微粒,腐 殖质,铝,铁,锰,硅含水氧 化物组成。分类土壤无机胶体, 土壤有机胶体和有机—无机复 合体,土壤无机胶体包括黏土 矿物,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土 壤有机胶体主要是土壤腐殖质 和少量多糖类。蛋白质和脂类 等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胶体的特点:1,颗粒细 小,呈球状直径2~4um 2,具 大量功能团带多量可变电荷, 属两性胶体,一般为负电荷为 主3,具有较强络合能力,4, 是亲水胶体,吸水性能强,具 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能吸 收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降低 有毒无机,有机物质的危害。 氧化还原的影响:它可改变离 子的嘉泰,影响有机物质的分 解素的和强度,因而影响土壤 物质级污染物质转化,迁移, 对改变土壤的性质,促进污染 物质的转化有重要作用。 污染物特性优先污染物确定原 则:环境赋存量大,分布广泛, 检出率高,或者毒性强,残留 时间长,易积累的污染物质。 化学结构对生物修复的影响: 共代谢:微生物的这种不能利 用机制作为能源和组成元素的 有机物转化方式称为共代谢。 实质是共酶。共酶含义:生长 基质和非生长基质。共代谢机 制:1.前宽后窄。2.中间产物 的抑制作用。3,需要另外的基 质。 溶剂浸提技术原理:利用批量 平衡法在常温下采用溶剂处理 被有机物污染土壤。技术关键: 1污染物浓度与种类2土壤类 型 原位化学氧化修复氧化剂: K2MNO4, H2O2、O3 Fenton反应及优点:1 Fe2+ 和H2O2都没有毒且价格便宜 2 催化反应中不需要额外的光 照 3 H2O2可在土壤污染区中 以电化学方式自动产生 4 没 有污染物浓度限制 5 反应速 率快 O3优点:1 O3的分散能力高 于液态氧化剂2 不需要将目标 污染物转化为挥发态 3 减少 修复时间和处理费用 原位化学还原和还原脱氯修复 技术:利用化学还原剂将污染 物还原为难溶态,使污染物在 土壤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 利用性降低。生物修复的异位 修复: 预制床修复的优点:在土壤污 染之初限制污染物扩散迁移, 减少污染范围。缺点:费用显 著高于原位修复;运输可能造 成污染物进一步暴露,挖掘可 能破坏土壤生态;大规模应用 时很难在特定时间达到预期效 果。 堆制式修复的过程:第一阶段 高速降解,活动强烈,耗氧降 解速率高,需强制通风或频繁 混合供氧;第二阶段低速降解, 通常异地处理。类型:条形堆 制;静态堆制;反应器堆制。 优缺点:条形堆制的优点:灵 活,可设大量物料,建设费用 低;缺点:占地多,不可控制 挥发气体,受机械技术限制。 静态堆制的优点:封闭操作可 控制水分飞尘。反应器堆制的 优点:可最佳控制气体,占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