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构件计算方法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

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

?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

?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

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由于其位处底

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

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

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

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

《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

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

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显示,墙体

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根据

墙体1

《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

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

墙体1配筋计算结果

墙体2配筋计算结果

SATWE

?软件在边缘构件

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1

的配筋面积为5471mm2,

边缘构件2的配筋面积为边缘

构件2 2381mm2。

?查边缘构件1和2的文本

文件计算结果如下

文件,计算结果如下:边缘

构件1

边缘构件1计算结果

边缘构件2计算结果

?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边缘构件1的配

筋面积为:1350×2+1200(边缘构件2构造配筋

面积)=3900mm2,而程序计算结果为

5470.5mm2;边缘构件2为构造配筋,阴影区面

积为120000mm2,根据《抗规》表6.4.5-3的要求,0.01Ac=1200mm2,6Φ14=923.16mm2,二者取

大值,其构造纵筋配筋面积为1200mm2,程序输

出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2381.2mm2,由此可见二

者相差很多。

?原因分析

1、墙体1的配筋计算

墙体1的截面尺寸为300×600,

600<4×300=1200,其钢筋合力作用点取40(此为程序内部规定,主要是解决墙肢过短导致边缘为程序内部规定主要是解决墙肢过短导致边缘构件长度重合甚至不够的问题),程序计算的边

缘构件配筋面积为1350。

?竖向分布筋的考虑

?根据《混凝土规范》6.2.19的规定,沿截面腹部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T形或I形截面钢均匀配置纵向普通钢筋的矩形

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宜符合下列规定:

?通过对公式(6219-1~6219-4

6.2.191 6.2.194)的分析可以看出,程序在计算边缘构件配筋面积时,是考虑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因此在墙体1的配筋面积统计时忽略边缘构件配筋面积是不合适的(可以理解为程序是按照带分布筋的柱子计算配筋面积)。此段墙体总长为600,按一半计算分布筋长度为300,则此段墙体边缘构件总配筋面积为:

1350+(300-40)×300 ×0.0025=1545

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

?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 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600 ×0.01=1800,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900,小于1545,程序取1545。

程序取

2、墙体2 的配筋计算

墙体筋计算

?墙体2的截面尺寸为300×1850,长宽比

1850/300 6.17>4,由于是按单肢计算配筋,因1850/300=617>4

此钢筋合力作用点程序取400/2=200,计算的暗柱配筋面积为0,所以为构造配筋,配筋面积

=400 ×300 ×0.01=1200。

?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的规此墙属于短肢剪力墙根据《高规》7225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 10%此段墙体全截面配筋面积为300×185000 ×0.01=5550。

1850400400300?竖向分布筋配筋面积为(1850-400-400)×300 ×0.01=787.5

?5550-787.5=4762.5

?边缘构件2的阴影区配筋面积为

4762.5/2=2381.25,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

3、边缘构件1总配筋面积的计算

边缘构件总筋的算?墙体2下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2381.25+1545=3925,

?边缘构件构件1总配筋面积为3925+1545=5470mm2。

?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

与程序计算结果相符

程序输出的约束边缘构件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二

?某剪力墙结构,第三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

?

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为二级。由于其位处底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构造措施为二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配筋率为0.01Ac 和6Φ16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此段L 形墙体的墙肢1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大于8,程序判断为非短肢剪力墙。?

墙肢2墙肢1

右图所示为SATWE 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显示,墙肢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肢2为1。?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

墙肢1计算配筋结果

墙肢2计算配筋结果

?SATWE软件在边缘

构件简图中显示,边缘构件的配筋面积为3040mm2

?查此边缘构件的文本文件,计算结果如下:

?按照《SATWE说明书》的解释,此边缘构件的计按说书的解释边缘构件的算配筋面积为:1331×2+47=2709mm2,构造配筋面积为260000×0.01=2600mm2,6Φ16的配筋积为的

筋面积为1205.76mm2,二者取大值则为

2600mm2,最终取2709mm2。

最终

?而程序计算结果为3040mm2,由此可见二者相差很多。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正确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 配筋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 (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 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 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 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0.20%)。 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竖向分 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 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ok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一、等价类划分法实例: 1.输入条件为某个范围的取值: 例: 在某大学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假设学生年龄的输入范围为16~40,则根据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技术,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2.输入条件为输入值的集合: 例: 假设PowerPoint打印输出幻灯片的页数分别为{1,2,3,6,9 },则根据黑盒测试中的等价类划分技术,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3.输入为BOOL变量,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4.输入条件中由若干规则组成,其中各个规则都是独立的:例: 一条输入的字符串中不能含有“#”和“&”两个特殊字符(其他字符都是合法的)的规则,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5.输入条件由一个合法的规则组成: 例: 某个变量的取值必须为100,那么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6.为输入条件的组合关系划分等价类: 输入条件同时满足x>10和y<200两个判断表达式决定,那

么它的有效和无效等价类分别为? 二、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1.大小范围边界 例: 若10≤x≤200,利用边界值分析法需要选择哪些测试数据? 若10

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实例: “某一为学生考试试卷评分和成绩统计的程序,其规格说明指出了对程序的要求: 程序的输入文件由80个字符的一些记录组成,这些记录分为三组: (1)标题:这一组只有一个记录,其内容为输出报告的名字。 (2)试卷各题标准答案记录:每个记录均在第80个字符处标以数字“2”。该组的第一个记录的第1至第3个字符为题目编号(取值1—999)。第10至59个字符给出第1至第50题的答案(每个合法字符表示一个答案)。该组的第2,第3,等等记录相应为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等等题的答案。 (3)每个学生的答卷描述:该组中每个记录的第80个字符均为数字“3”。每个学生的答卷在若干个记录中给出。如甲的首记录第1至第9字符给出学生姓名及学号,第10至59字符列出的是甲所做的第1至第50题的答案。若试题数超过50,则其第2,第3,等等记录分别给出他的第51至第100,第101至150,等等题的解答。然后是学生乙的答案记录。 若学生最多为200人,输入数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该程序应给出4个输出报告,即: 按学生学号排序,每个学生的成绩(答对的百分比)和等级报告。 按学生得分排序,每个学生的成绩。 平均分数,最高与最低分之差。 按题号排序,每题学生答对的百分比。 以下两个表分别针对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根据其边界值设置了测试用例。(共43个测试用例) 输入条件测试用例 输入文件空输入文件 标题无标题记录 只有1个字符的标题 具有80个字符的标题 出题个数出了1个题 出了50个题 出了51个题 出了100个题 出了999个题 没有出题 题目数是非数值量

答案记录标题记录后没有标准答案记录 标准答案记录多1个 标准答案记录少1个 学生人数学生人数为0 学生人数为1 学生人数为200 学生人数为201 学 生答题某学生只有1个答卷记录,但有2个标准答案记录该学生是文件中的第1个学生 该学生是文件中的最后1个学生 学生答题某学生有2个答卷记录,但仅有1个标准答案记录该学生是文件中的第1个学生 该学生是文件中最后1个学生 输出条件测试用例 学生得分所有学生得分相同 所有学生得分都不同 一些学生(不是全部)得分相同(用以检查等级计算) 1个学生得分0分 1个学生得分是100分 输出报告 (1)(2)1个学生编号最小(检查排序) 1个学生编号最大 学生数恰好使报告印满1页(检查打印) 学生人数使报告1页打印不够,尚多1人 输出报告 (3)平均值最大值(所有学生均得满分) 平均值为0(所有学生都得0分) 标准偏差取最大值(1学生得0分,1学生得100分)

边缘构件选筋规则

精心整理边缘构件选筋规则 纵筋的选筋规则 1)按照纵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间距计算确定边缘构件纵筋的允许根数范围; 2)按照纵筋的优选间距计算出优选纵筋根数(在根数范围内),根据该边缘构件需要的纵筋面积计算出纵筋直径规格,如果该规格在纵筋直径优选序列中且不小于最小构造直径要求则纵筋选配成功; 3)如果按优选间距未成功选配,则按纵筋直径优选序列进行选配。先对排在最前面的满足最小构 4)如果仍未配出,程序自动逐次增加两根纵筋并重选纵筋直径,直至能选配出箍筋或者纵筋根数达到构造最多根数。所以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选配不出来箍筋的情况。 5)如果有选配失败的情况,软件将标记为N/A(NotAvailable,不可用)。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箍筋的选筋规则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只对配箍提出了要求,非阴影区的箍筋需要墙身的竖向分布筋来固定,所以其位置需要尽量与墙身的竖向分布筋协调。同时为了尽量利用墙身的水平分布筋替代非阴影区的封闭箍,还需要考虑非阴影区的箍筋间距与墙身水平分布筋的直径、间距协调问题。 所以本软件在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箍筋的选筋中执行的是协调优选原则,具体来说: 1)非阴影区拉筋的水平间距(肢距)取200mm和相应墙身竖向分布筋间距的较小者,非阴影区长度200和竖向分布筋间距的较小者的整数倍且不小于计算值(参见04SG330P4); 2)如果墙身配筋强度等级和直径不小于边缘构件箍筋等级情况下,可以考虑用墙身水平分布筋替代封闭箍筋。 3 注意:(优先级低) 4 显大于2 尽量是 5 6 条件, 的钢筋, 箍钢筋条件,则完全标记为等级直径@竖向间距。如下右图中的Ф8@100表示:非阴影区长度为600mm,采用一级直径为8mm的钢筋,竖向间距同阴影区箍筋的间距为100mm,水平间距同墙竖向分布筋间距为150mm。这种情况下,是否还可以由墙身水平筋替代非阴影区封闭箍钢筋,由设计方和施工单位判断,比如右图示意情况下还可以部分利用墙身水平筋替代非阴影区封闭箍钢筋。 边缘构件箍筋计入墙水平分布筋原则 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均可以选择考虑墙水平分布筋。 《高规》第7.2.15明确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可以考虑墙水平分布筋的。 图集11G101-1给出了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计入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的做法。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解

因果图分析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 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入状态(或 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 和ei 均可取值0 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4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 是1,则ei 也是1;否则ei 为0。 ②非:若ci 是1,则ei 是0;否则ei 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 是1;否则ei 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 为1;否则ei 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 约束(异):a 和b 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 ② I 约束(或):a 、b 和c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 、b 和c 不能同时为0。 ③ O 约束(唯一);a 和b 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 约束(要求):a 是1时,b 必须是1,即不可能a 是1时b 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d )与

边界值分析法案例

1.边界条件测试 边界条件是指软件计划的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程序在处理大量中间数值时都是对的,但是可能在边界处出现错误。比如数组的[0]元素的处理。想要在Basic中定义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如果使用Dimdata(10) AsInteger,则定义的是一个11个元素的数组,在赋初值时再使用For i =1 to 10 ...来赋值,就会产生权限,因为程序忘记了处理i=0的0号元素。 数据类型:数值、字符、位置、数量、速度、地址、尺寸等,都会包含确定的边界。 应考虑的特征:第一个/最后一个、开始/完成、空/满、最慢/最快、相邻/最远、最小值/最大值、超过/在内、最短/最长、最早/最迟、最高/最低。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边界条件。 根据边界来选择等价分配中包含的数据。然而,仅仅测试边界线上的数据点往往不够充分。提出边界条件时,一定要测试临近边界的合法数据,即测试最后一个可能合法的数据,以及刚超过边界的非法数据。以下例子说明一下如何考虑所有可能的边界: -------------------------------------------------------------------------------- 如果文本输入域允许输入1-255个字符。 尝试:输入1个字符和255个字符(合法区间),也可以加入254个字符作为合法测试。 输入0个字符和256个字符作为非法区间。 -------------------------------------------------------------------------------- 如果程序读写软盘 尝试:保存一个尺寸极小,甚至只有一项的文件。 然后保存一个很大的——刚好在软盘容量限制之内的文件。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计算刘孝国

1.工程实例: 第一类:短肢墙的边缘构件 (一):构件信息 图一 横向墙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0.7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AS=873.(图一取为9) 竖向墙肢的信息如下: 混凝土墙短肢墙加强区,截面参数(m)B*H=0.300*1.850 墙分布筋间距(mm)SW=200.0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NF=3计算配筋为0 (二):边缘构件信息:

上部 中部 下部 图二 (三):配筋计算结果及过程 图二中,竖向墙肢上部(标注上部的地方)边缘构件配筋信息及计算过程: 第28号:约束边缘构件 抗震等级:3 楼层属性:加强层 竖向墙肢总长度1850,底部加强区三级短肢剪力墙的最小配筋率1%(高规规定),墙宽300,所以整个墙肢的配筋为: 1850*300*1%=5550(cm2) 图二中间部分按照分布筋配筋(分布筋配筋率为0.25%): (1850-400-400)*300*0.25%=787.5 剩下的部分两边边缘构件按面积分配,两边面积相同 所以上部边缘构件配筋面积为: (5550-787.5)/2=2381.25(cm2)(包括竖向分布筋和阴影区纵筋?) 图中横向墙肢的配筋:从构件信息中知道AS=873 横向墙肢总长700,计算的时候,aa取40 (350-40)*300*0.25%=232.5 计算配筋+分布筋=873+232.5=1105.5 两边分布筋相等,下面也是232.5 图二下部第15号:约束边缘构件 楼层属性:加强层 由2个边缘构件合并而成

(1)纵筋原始数据: 阴影区面积(cm2):2700.0:(300*300+300*600=270000) 构造配筋率(%): 1.00 构造配筋(mm2):2700.00 计算配筋(mm2):3487.15 3487.15=下部配筋面积+分布筋面积+横向墙右侧配筋=2381+873+232.5 (2)纵筋当前结果: 采用最大构造配筋率的计算结果:3900.00 构造钢筋取值:采用求和后,再调整的算法(3900.00) 有效阴影区面积(cm2):3900.0 构造配筋(mm2):3900.00 计算配筋(mm2):4593.07(=3487.15+1105) 主筋配筋率(%): 1.18 第二类:转角加洞口的边缘构件 异形柱框剪的工程,6层,按照规范此工程是3级框架,2级剪力墙,底部一层加强区,构造配筋率0.008Ac和6Φ14中较大值,为其他部位的构造配筋为0.006Ac和6Φ12,那PKPM 里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0.94怎么来的?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剪力墙如何根据SATWE计算结果配筋 | 假设此楼层为构造边缘构件,剪力墙厚度为200, 剪力墙显示“0”是指边缘构件不需要配筋且不考虑构造配筋(此时按照高规表7.2.16来配),当墙柱长小于3倍的墙厚或一字型墙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时,按柱配筋,此时表示柱对称配筋计算的单边的钢筋面积。 水平钢筋:H0.8是指Swh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面积(cm2),Swh范围指的就是Satwe 参数中的墙水平分布筋间距,是指的双侧的,先换算成1米内的配筋值,再来配,比如你输入的间距是200 mm ,计算结果是H0.8,那就用0.8*100(乘以100是为了把cm2转换为mm2)*1000/200=400mm2 再除以2 就是200mm2 再查板配筋表就可以了所以配8@200面积250>200 满足要求了!(剪力墙厚度为200,直径8间距200 配筋率 =2*50.24/(200*200)=0.25%,最小配筋率为排数*钢筋面积/墙厚度*钢筋间距)。 竖向钢筋:计算过程1000X200X0.25%=500mm2,同样是指双侧,除以2就是250mm2,Φ8@200(面积251mm2)足够。 Satwe参数中的竖向配筋率是可根据工程需要调整的,当边缘构件配筋过大时,可提高竖向配筋率。 剪力墙边缘构件中的纵向钢筋间距应该和箍筋(拉筋)的选用综合考虑 一般情况下,墙的钢筋为构造钢筋,不过在屋面层短墙在大偏心受压下有时配筋很大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0.3%进行计算是不对的。应该填0.25%(或者0.20%)。如果填了0.3%,实际配了0.25%,则造成边缘构件主筋配筋偏小。墙竖向分布筋按你输入配筋率,水平配筋按你输入的钢筋间距根据计算结果选筋。 规范规定的:剪力墙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的配筋率,一、二、三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和非抗震设计时均不应小于0.20%,此处的“配筋率”为水平截面全截面的配筋率,以200mm厚剪力墙为例,每米的配筋面积为:0.25% x 200 x 1000 = 500mm2,双排筋,再除以2,每侧配筋面积为250mm2,查配筋表,φ8@200配筋面积为251mm2,刚好满足配筋率要求。 至于边缘构件配筋,一般是看SATWE计算结果里面的第三项:“梁弹性挠度、柱轴压比、墙边缘构件简图”一项里面的“边缘构件”,按此配筋,如果出现异常配筋,比如配筋率过大的情况,就用第十五项:“剪力墙组合配筋修改及验算”一项进行组合墙配筋计算,

PKPM v3.1.6版本 结构 第八层2#号《 边缘构件手工结果校核 》

设计人员问题,为什么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率与手工验算不符? 刘孝国答复 第八层边缘构件信息校核如下:(为什么手算与电算不符) 底下这个边缘构件两墙肢信息输入如下: SATWE结果输入图形文件如下:

水平墙肢计算内力及配筋设计过程:

竖向墙肢计算内力及配筋设计过程:

查看边缘构件结果如下:

具体详细的核算过程: 由于属于四级构造边缘构件,按照高规7.2.16的要求构造配筋率应该为0.004Ac和4Φ12的大值(如果是底部加强部位墙体,应该为0.005Ac和4Φ12的大值).由于该墙肢不属于底部加强部位,应该取值0.004Ac和4Φ12的大值,但是由于在计算的时候勾选了按照“7.2.16-4的构造边缘构件的较高要求执行”,因此,两个墙肢的约束边缘构件结果应该为0.004Ac和4Φ12的大值。

两个边缘构件有重叠部分,应该考虑重叠部分的作用,考虑细部的计算结果调整如下: 由于水平向墙体实际为200*750,按照两个边缘构件长度为200*400,两个边缘构件组成的墙体长度为800,则按照全截面构造配筋为:800.(直径根数与配筋率取大,按照配筋率面积为:0.005*2*200*400=800cm2,按照直径根数控制的面积为:452,取值大800); 竖向墙体为200*1700,边缘构件的面积为:200*400,其配筋面积为直径根数数与配筋率取大,则竖向那个墙体的其中一个边缘构件的配筋为:452cm2(直径根数与配筋率取大,按照配筋率面积为:0.005**200*400=400,按照直径根数的控制面积为:452,取值大452).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解教学资料

因果图分析法实例讲 解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因果图分析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 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 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 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 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 组合情况。 因果图中使用了简单的逻辑符号,以直线联接左右结点。左结点表示输 入状态(或称原因),右结点表示输出状态(或称结果)。 ci 表示原因,通常置于图的左部;ei 表示结果,通常在图的右部。ci 和 ei 均可取值0或1,0表示某状态不出现,1表示某状态出现。 (d )与

因果图概念—关系 4 种符号分别表示了规格说明中向4种因果关系。如上图所示。 ①恒等:若ci 是1,则ei 也是1;否则ei 为0。 ②非:若ci 是1,则ei 是0;否则ei 是1。 ③或:若c1或c2或c3是1,则ei 是1;否则ei 为0。“或”可有任意个输入。 ④与:若c1和c2都是1,则ei 为1;否则ei 为0。“与”也可有任意个输入。 因果图概念--约束 输入状态相互之间还可能存在某些依赖关系,称为约束。例如, 某些输入条件本身不可能同时出现。输出状态之间也往往存在约束。在因果图中,用特定的符号标明这些约束。 A.输入条件的约束有以下4类: ① E 约束(异):a 和b 中至多有一个可能为1,即a 和b 不能同时为1。 ② I 约束(或):a 、b 和c 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1,即 a 、b 和c 不能同时为0。 ③ O 约束(唯一);a 和b 必须有一个,且仅有1个为1。 ④R 约束(要求):a 是1时,b 必须是1,即不可能a 是1时b 是0。 B.输出条件约束类型 输出条件的约束只有M 约束(强制):若结果a 是1,则结果b 强制为0。 E I O

约束边缘构件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举报

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计算方法分析

剪力墙边缘构件计算简图与边缘构件配筋结果相差很大的原因 ?根据《SATWE软件说明书》第92页的解释,剪 软件说书第的解释剪力墙阴影区的计算主筋的原则如下:

?以上原则可以看出,SATWE软件计算边缘构件阴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影区面积时是按照单肢墙计算暗柱面积,并进行叠加得到的。 ?但经常有设计院的朋友提出,SATWE软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加后与边缘构件配筋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相差甚远,边缘构件简图中显示的配筋面积往往比配筋简图中经相加后得到的大很多,不知为何?在此,本人拟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与广大设计人员探讨一下剪力墙边缘构件配筋的计算过程。

?工程实例一工程实例 ?某剪力墙结构,第二层局部墙肢平面简图如下:

此段墙体抗震等级为三级。由于其位处底 部加强区,根据《抗震规范》表6.4.5-3,得到抗震等级为三级的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最小 配筋率为001A 和6Φ14者之间的较大值配筋率为0.01Ac和6Φ14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根据《高规》7.1.8 注1可知,此段L形墙 体各肢截面高度与厚度之比均小于8,程序判断 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墙体2为短肢剪力墙,并以白色外边线显示。由此根据 《高规》7.2.2-5的规定,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 向钢筋的配筋率,三级不宜小于1.0%。 右图所示为SATWE软件计算的此段剪力墙 在配筋简图中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显示,墙体 1一端暗柱配筋面积为14,墙体2为0。根据 墙体1 《SATWE说明书》中的解释,0表示此段墙体构造 配筋。 墙体1和2计算结果文本文件显示如下: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14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刘昌军,蒋玉泉/山东省城建设计院,济南 250001 0 前言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剪力墙边缘构件形式多种多样[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计算复杂,如逐个复核将非常繁琐,且大大降低设计效率。因此,文[2]给出了不同的墙厚、箍筋直径、肢长的一字形、T 形、L 形等标准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文[3]中将T 形、L 形边缘构件拆分成一字形构件,并给出各种墙厚和箍筋直径的体积配箍率,供设计查阅。但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很多边缘构件不是规范给出的标准形式,上述方法的应用仍不方便。文中对在同一边缘构件中,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提出计算肢距、最大计算肢距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只要计算肢距满足最大计算肢距等构造要求,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必然满足规范要求,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1 计算方法 尽管约束边缘构件种类较多,但是仔细分析后均可以将其阴影区域(亦为配箍特征值λv 区域)的核心区(最外围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区域)拆分成若干个一字形构件,将其首尾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一字形构件(图1)。图1(a )中的边缘构件按照图1(b )所示拆分成3个肢段,并将其首尾连接,重新组装成图1(c )所示的一字形构件,其中l 01, l 02,l 03表示各肢段核心区长度:l 01=l 1-a s ,l 02=l 2+2a s ,l 03=l 3-a s ;a s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a s =15mm+d ,d 为箍筋直径;l 0为核心区总长:l 0=l 01+l 02+l 03。如果经重组后的一字形构件箍筋横向总肢数为n (图1(c )中箍筋横向总肢数为7),则定义: 0/x l n = (1) 式中:x 为计算肢距,见图1(d ),表示沿一字形构件长度方向每肢横向箍筋所占的平均长度。 因此,图1(d )中阴影部分(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d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a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故在计算图1(a )构件的配箍率时只需要计算图1(e )构件的配箍率,将问题简化。 对于同一边缘构件,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上述过程具有一般性,将核心区经拆分、重组,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便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标准构件,只需要计算标准构件的配箍率就可以得到原边缘构件的配箍率。 图1 计算简图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需满足下式要求: v v,min v c yv /f f ρρλ≥= (2)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sv c /A L A s ρ= (3) 式中:A sv 为箍筋面积;L 为箍筋总长(扣除重叠部分);s 为箍筋竖向间距;A c 为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7.8.3条),对图2中的标准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w0sv1w0()/b mx A b sx ρ=+ (4) 式中:b w0=b w -2a s =b w -30-2d ;A sv1为单肢箍面积;m 表示箍筋纵向排数,对图2(a ),(b ),(c )中m 取值分别为2,3,4。将式(4)代入式(2),得: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5) 令: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6) X 表示图2中各标准构件配箍率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时构件的最大长度,称为最大计算肢距,此值在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已知的情况下是个定值。在边缘构件设计时,先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出最大计算肢距X ,各边缘构件只需逐个按前述方法将核心区拆分、组合,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当x≤X 时,其体积配箍率就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2中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X 只与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有关,为避免重复计算,将图2中各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按式(6)计算后制成表格,以方便设计查阅。由于规范规定箍筋的无

测试用例八大分析报告方法和实例

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等价类划分 1.1 理论知识 等价类划分是一种典型的黑盒测试方法。这一方法完全不考虑程序的内部结构,只依据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设计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示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 等价类合理地假设:某个等价类的代表值,与该等价类的其他值,对于测试来说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把全部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的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来进行测试。这样就能以较少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测试,而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等价类划分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 分类: 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恰巧相反. 设计测试用例时,要同时考虑这两种等价类.因为,软件不仅要能接收合理的数据,也要能经受意外的考验.这样的测试才能确保软件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划分等价类的方法: 下面给出六条确定等价类的原则: ①在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值的个数的情况下,则可以确立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②在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集合或者规定了“必须如何”的条件的情况下,可确立一个有效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

均不应小于0.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6.4.7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 6.4.7)。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6.4.7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6.4.7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1.2%和1.0%。

边界值分析法案例

1. 边界条件测试 边界条件是指软件计划的操作界限所在的边缘条件。 程序在处理大量中间数值时都是对的,但是可能在边界处出现错误。比如数组的[0]元素的处理。想要在Basic中定义一个10个元素的数组,如果使用Dim data(10) As Integer ,则定义的是一个11个元素的数组,在赋初值时再使用For i =1 to 10 ...来赋值,就会产生权限,因为程序忘记了处理i=0的0号元素。 数据类型:数值、字符、位置、数量、速度、地址、尺寸等,都会包含确定的边界。 应考虑的特征:第一个/最后一个、开始/完成、空/满、最慢/最快、相邻/最远、最小值/最大值、超过/在内、最短/最长、最早/最迟、最高/最低。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边界条件。 根据边界来选择等价分配中包含的数据。然而,仅仅测试边界线上的数据点往往不够充分。提出边界条件时,一定要测试临近边界的合法数据,即测试最后一个可能合法的数据,以及刚超过边界的非法数据。以下例子说明一下如何考虑所有可能的边界: -------------------------------------------------------------------------------- 如果文本输入域允许输入1-255个字符。 尝试:输入1个字符和255个字符(合法区间),也可以加入254个字符作为合法测试。 输入0个字符和256个字符作为非法区间。 -------------------------------------------------------------------------------- 如果程序读写软盘 尝试:保存一个尺寸极小,甚至只有一项的文件。 然后保存一个很大的——刚好在软盘容量限制之内的文件。 保存空文件。 保存尺寸大于软盘容量的文件。 -------------------------------------------------------------------------------- 如果程序允许在一张纸上打印多个页面 尝试:只打印一页 打印允许的最多页面 打印0页 多于所允许的页面(如果可能的话) -------------------------------------------------------------------------------- -------------------------------------------------------------------------------- 2. 次边界条件测试 上面所讲的是普通的边界条件,在产品说明书中有定义,或者在软件的过程中确定。但有些边界在软件内部,最终用户几乎看不到,但是软件测试仍有必要检查,这样的边界条件成为次边界条件或者内部边界条件。寻找这样的边界条件,不要求软件测试员成为程序员或者具有阅读源代码的能力,但是确实要求大体了解软件的工作方式。2的乘方和ASCII表是这样的两个例子: -------------------------------------------------------------------------------- 2的乘方 术语

黑盒测试:边界值分析法及测试用例设计

20 14 —20 15 学年第 2 学期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 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软件一班 姓名:马文龙 学号:041240139 任课教师:刘玉宝

实验日期:2015年 4 月23 日实验题目黑盒测试:边界值分析法及测试用例设计 实验目的1、掌握边界值的概念。 2、掌握边界值分析法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实验内容 对于找零钱最佳组合问题运用边界值分析法设计测试用例,并执行测试,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①分析边界值。 ②运用健壮性边界条件法设计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用例表(测试用例表格式同实 验1)。 ③执行测试,填写软件缺陷报告(软件缺陷报告格式同实验1)。 实验步骤: 通过假设商店货品价格(R) 都不大于100元(且为整数),若顾客付款(P)在100元内,现有一个程序能在每位顾客付款后给出找零钱的最佳组合(找给顾客货币张数最少)。假定此商店的货币面值只包括:50元(N50)、10元(N10)、 5元(N5)、1元(N1) 四种。 1.用例编号说明表格式如下: 用例编号N50 N10 N5 N1 找零张数 1 2 0 0 0 0 2 2 0 0 1 Error 3 0 100 0 0 0 4 0 0 20 0 0 5 0 0 0 100 0 6 0 101 0 0 Error

7 0 0 21 0 Error 8 0 0 0 101 Error 9 0 0 0 0 1 2.运用边界值测试用例设计法设计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用例表。测试用例表格式如 下: 测试用例 ID 输入数据操作期望结果实际输出 B1 N50=2 N10=0 N5=0 N1=0 计算找零张数0 0 B2 N50=2 N10=0 N5=0 N1=1 计算找零张数Error Error B3 N50=0 N10=100 N5=0 N1=0 计算找零张数0 0 B4 N50=0 N10=0 N5=20 N1=0 计算找零张数0 0 B5 N50=0 N10=0 N5=0 N1=100 计算找零张数0 0 B6 N50=0 N10=101 N5=0 N1=0 计算找零张数Error Error

边界值分析法实例

1.现有一个学生标准化考试批阅试卷,产生成绩报告的程序。其规格说明如下:程序的输入 文件由一些有80个字符的记录组成,如右图所示,所有记录分为3组: 1)标题:这一组只有一个记录,其内容为输出成绩报告的名字。 2)试卷各题标准答案记录:每个记录均在第80个字符处标以数字"2"。该组的第 一个记录的第1至第3个字符为题目编号(取值为1一999)。第10至第59 个字符给出第1至第50题的答案(每个合法字符表示一个答案)。该组的第2, 第3……个记录相应为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题的答案。 3)每个学生的答卷描述:该组中每个记录的第80个字符均为数字"3"。每个学生 的答卷在若干个记录中给出。如甲的首记录第1至第9字符给出学生姓名及学 号,第10至第59字符列出的是甲所做的第1至第50题的答案。若试题数超 过50,则第2,第3……纪录分别给出他的第51至第100,第101至第150…… 题的解答。然后是学生乙的答卷记录。 4)学生人数不超过200,试题数不超过999。

5)程序的输出有4个报告: a)按学号排列的成绩单,列出每个学生的成绩、名次。 b)按学生成绩排序的成绩单。 c)平均分数及标准偏差的报告。 d)试题分析报告。按试题号排序,列出各题学生答对的百分比。 解答:分别考虑输入条件和输出条件,以及边界条件。给出下表所示的输入条件及相应的测试用例。

输出条件及相应的测试用例表。

2.三角形问题的边界值分析测试用例 在三角形问题描述中,除了要求边长是整数外,没有给出其它的限制条件。在此,我们将三角形每边边长的取范围值设值为[1, 100] 。

测试用例的设计-边界值法例子

测试用例的设计-边界值法 边界值分析也是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适度等价类分析方法的一种补充,由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得知,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的边界上。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选择测试用例的原则: 一、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范围,则应该取刚达到这个范围的边界值,以及刚刚超过这个范围边界的值作为测试输入数据; 二、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值的个数,则用最大个数、最小个数、比最大个数多1格、比最小个数少1个的数做为测试数据; 三、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一个输出条件,使用规则一; 四、根据规格说明的每一个输出条件,使用规则二; 五、如果程序的规格说明给出的输入域或输出域是有序集合(如有序表、顺序文件等),则应选取集合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作为测试用例; 六、如果程序用了一个内部结构,应该选取这个内部数据结构的边界值作为测试用例; 七、分析规格说明,找出其他可能的边界条件。 边界值法举例 找零钱最佳组合 假设商店货品价格(R) 皆不大於100 元(且为整数),若顾客付款在100 元内(P) ,求找给顾客之最少货币个(张)数?(货币面值50 元(N50) ,10 元(N10) , 5 元(N5) , 1 元(N1) 四种) 一、分析输入的情形。 R > 100 0 < R < = 100 R <= 0 P > 100 R<= P <= 100 P < R 二、分析输出情形。 N50 = 1 N50 = 0

4 > N10 >= 1 N10 = 0 N5 = 1 N5 = 0 4 > N1 >= 1 N1 = 0 三、分析规格中每一决策点之情形,以RR1, RR2, RR3 表示计算要找50, 10, 5 元货币数时之剩余金额。R > 100R <= 0 P > 100 P < R RR1 >= 50 RR2 >= 10 RR3 >= 5 四、由上述之输入/输出条件组合出可能的情形。 R > 100 R <= 0 0 < R <= 100, P > 100 0 < R <= 100, P < R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50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49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10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9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5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4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1 0 < R <= 100, R <= P <= 100, RR = 0 五、为满足以上之各种情形,测试资料设计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