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

2019年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元勋(xūn) 选聘(pìn) 锲而不舍(qì)

B.昼夜(zhòu) 赫然(hè) 气冲斗牛(dòu)

C.硕果(shuò) 奠基(diàn) 深恶痛绝(wù)

D.草率(shuài) 小楷(kǎi) 鲜为人知(x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挚友谣言背诵伴侣卓越可歌可泣

B.抱歉梳头秩序深宵澎湃目不窥园

C.埋葬彷徨悠然洗澡抹杀沥尽心血

D.独载韭菜涉猎慷溉绞肉心不在焉

3.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些野马远比大多数家马来得强壮、轻捷和遒劲。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彰。

C.那些屏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

D.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哪怕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4.下面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原因,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B.这篇作文真难写,我用了整整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才写好交卷。

C.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使我明白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D.在努力建设法治社会的今天,无论领导还是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纪守法。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B.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烙印》《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C.《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萧红,她的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7.语文实践活动。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校开展“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主题班会活

动的通知》。为积极响应号召,学校准备在近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这一活动。假若你被推荐为这次主题班会的主持人,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项任务。

(1)请你为这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突出主题,语言简洁得体。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会活动设计中,有一个人人参与的分享环节——“推荐精忠报国英雄”。你最崇敬的英雄是谁?请向同学推荐。要求:概述英雄事迹,语言简洁准确。

我最崇敬的英雄是__________,推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一)(2018山东临沂兰陵期中)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月。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反。

(节选自《后汉书·列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

(1)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 (2)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_

(3)累寸不已________ (4)遂七年不返_______

9.乙文段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异断斯织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中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中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中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完成问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

①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花,来年用自家

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

②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③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④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是她的休息时间。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⑤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心情晴朗的时候少,阴天的时候多。功课紧张,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的性格,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甚至连比画带拍桌子地演讲,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⑥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棵棵棉苗前,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杈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惋惜地叹了一口气,继续说,“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⑦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的好成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⑧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⑨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⑩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年第7期)

12.第①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1)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角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品味词语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谈谈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作标题,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被忽视、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嗨,别沮丧啊!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请以“不期而遇的温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单元检测答案

1.C A.锲qiè。B.斗dǒu。D.鲜xiǎn。

2.D 载→裁,溉→慨。

3.B A.遒劲:雄健有力。B.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此处应用“相形见绌”。C.伧俗:粗俗鄙陋。D.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4.D A.句式杂糅,应删除“的原因”。B.“整整两个小时”和“左右”前后矛盾,应删除“左右”。C.缺少主语,应删除“通过”或“使”。

5.B《烙印》是臧克家的诗集。

6.A通读各句可知,该语段是围绕“读书的好处”这一主题展开的:从“因为”“凡是”“这”等词语可知,这些语句是按照句意之间的内在逻辑顺序排列的。第③句概括地写出了读书的好处,可以确定为首句。第⑤句的“因为”一词,与第③句中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衔接紧密。第①句的内容是对第⑤句中“知识的结晶”“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的阐述,第④句中的“这宫殿”又与第①句句尾“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紧密衔接。故选A。7.答案(1)(示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千百年来,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忠报国的英雄。他们前仆后继,不畏牺牲,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他们发愤图强,无私奉献,为国家的强盛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一代代英雄的引领,才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英雄,分享英雄感人故事,铭记英雄先进事迹,将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精神传承下去,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2)(示例)岳飞困难当头,他挺身而出,以雄才大略支撑起半壁江山,以精忠报国构建起不败神话。铮铮铁骨,浩然正气,赢得一世英名、万世传颂——“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解析(1)开场白要有称呼语和问候语,要紧扣“崇尚英雄精忠报国”的主题,语言要简洁得体,富有激励性。

(2)首先要点明英雄姓名,推荐理由主要是概述英雄事迹,语言要简洁得体。

8.答案(1)到,等到(2)另,另外(3)停止(4)于是,就

解析结合具体语句及平日的积累解释词语。

9.D根据句意和语法并借助标志词恰当断句。

10.答案(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解析(1)关键词“但”“涉猎”“见”“往事”要译准,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恰当翻译。(2)关键词“何”“异”“斯”要译准,“乎”是表示反问的语气词,注意语句的通顺.

11.A孙权要求吕蒙“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并没有要求他“钻研经书”.

12.答案没有现成的棉花地;从种出棉花到变成新被褥需要一年时间;种棉花要天天喷药;公家发被褥。

解析根据上下文,不难看出,第②段是回答此题的核心所在,“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变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综上即可得出答案。

13.答案(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土地的芜杂(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暗示了母亲垦荒的艰难(费劲),表现了母亲的辛劳和爱的伟大。

(2)“竟然”,“居然,出乎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母亲的劳累和我听到这一消息时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解析(1)“那块地”像“毯子”,显然运用了比喻;“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可见茅草根和芦苇根的多和密,土地荒芜得很厉害,暗示了母亲开荒的艰难,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2)先写明词语的意思,再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赏析。很显然,“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中的“竟然”,突出的是“我”的惊讶、心酸以及对母亲的心疼。

14.答案成功(幸福)是坚持(奋斗、努力)出来的。

解析理解重要语句的含意,一是了解语句的基本含意,二是联系语境揣摩潜在的意蕴。“好东西”,显然是指“成功”“幸福”之类的抽象意义;“熬”,则是指“坚持”“奋斗”等。15.答案(1)爱女心切。如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花。(2)吃苦耐劳。如面对垦荒的种种困难,她不喊苦不叫屈。(3)富有耐心。如在棉苗面前,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4)朴实而睿智。如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5)孝顺顾家。如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

解析从文章的具体内容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从“母亲为给我做新铺盖垦荒种棉花”,可见一位母亲的拳拳爱女之心;“母亲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家务”,则可见母亲的孝顺顾家。第④段,“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地回来……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最能体现她的吃苦耐劳。第⑥段母亲开导我,“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鼓励我参加演讲比赛,可见一个农村妇女的朴实与睿智。

16.答案(1)引用诗歌作为标题,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题目充满朝气,启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解析首先,总览全文,不难发现第⑩段“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源自茨维塔耶娃的诗,所以,引诗作标题的用意之一即“新颖且富有诗意,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要结合文章主题来回答。本文通过对母亲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的钦佩与感恩,“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最重要的是作者从母亲身上体会到了更为深刻的内容: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心中有信念,坚定而努力,一切都将会发生。

17.[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根据材料中的“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可知这是相当典型的记叙文的题目,带有较浓的文学味道、文艺气息。“不期而遇的温暖”意味着些许的意外带来的别样的惊喜和感动,平常之中带着新意。如何选取角度,要从生活细微处入手,以小见大,突出“温暖”对心灵的震撼,由此带来意外之喜。“温暖”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鼓励、他人的关怀、善意的提醒、困难中的援助等。带来“温暖”的对象还可以是大自然给予的启示。比如,盛开的百合、街边低垂的杨柳、石缝里的小草等给人温暖、催人奋进的事物。

[例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

又到了丹桂飘香的季节,我走在小巷里。尽管一切令我心旷神怡,可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一个身影。

小时候,总有一位推着小车的老人,每日都在这条街上售卖他自己捏的泥人,那些泥人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天放学,我都能看到那辆小小的手推车,看着上面摆放的栩栩如生的泥人,心中总是充满着快乐。

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个身影、那个情景好久没有再出现过。

走着走着,一阵孩子的喧闹声从小巷的一个角落里传了出来。是他——那个老手艺人!我心里一阵窃喜。

他的身边围着六七个孩子,他们叽叽喳喳,像一群小麻雀,正犹豫着买哪一个泥人回家。那些泥人,仿佛突然间有了生命,绽放出的笑容那么自然,好像正在为自己即将有一个归宿而高兴。老人的笑,孩子的笑,泥人的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风景画,被阳光镀上了一层薄薄的温暖的金色。

我兴冲冲地往老人的摊位跑去,从孩子群里钻进去。“老爷爷,我要买一个泥人!”我大声地嚷着。“好,好,你喜欢哪个就挑哪个吧!”老爷爷笑呵呵地回应我。这下我倒犯难了,看着这么多可爱的泥人,无论是调皮的小老鼠“杰瑞”,还是可爱的“皮卡丘”,或是可爱的“哆啦A梦”,我多想把它们全都带回家呀!

“快呀,快挑呀!”“就那个!”“那个好呀!”一旁的小顾客们倒是万分着急,生怕我挑走了他们喜欢的,忙着替我做决定。“你们别瞎起劲。让姐姐自己挑吧!”老爷爷又是笑着帮我解围。于是在百般踌躇之下,我缓缓伸出手,捏到了一根支撑泥人的竹棒,我感觉到身旁孩子们的视线早已紧紧落在我的手上。

我拔起“皮卡丘”身下的竹棒,昂起头:“就要这个!”一时间,周围庆幸与懊悔的声音此起彼伏,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浓浓的可爱的孩子气。透过这一切,我又看见了老人布满皱纹,却带着慈祥笑容的脸。

如今,每当看到桌上的那个“皮卡丘”,我都会欣喜万分。那次的不期而遇,唤醒了我整个童年的记忆。

每当桂花飘香的季节,老人粗壮的关节和精细的手工,就会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成为我难忘的记忆,

[点评]小作者巧妙结合童年记忆选择材料,丹桂飘香的小巷,推着小车的老人,一群叽叽喳喳的孩子……画面感很强。文章细节描写生动细腻,如“老人粗壮的关节和精细的手工”。文章首尾呼应,巧妙点题,是一篇考场佳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