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综述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综述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综述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和反身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一.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 和间接宾语。 例如:I am a student. (I 主语)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单数 复数 单数 复数 单 数 复 数 人 称 代词 主 格 I we you you she he it they 宾 格 me us you you her him it them 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 my our your your her his its their 名词性 mine ours yours yours hers his its theirs 反 身 代 词 myself our- selves your- self your- selves herself, himself , itself them- selves

二.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 2. He didn’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三.反身代词 1. 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经常在enjoy, teach, hurt, buy, introduce, seat, dress, express, amuse, behave等动词和by, for, to, of等介词后作宾语。如:He is teaching herself English.她在自学英语。 She was talking to herself.她自言自语。 He lives by himself in the country.他独自住在乡下。 2. 作主语或宾语的同位语:主要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译作“亲自,本身,本人”。如: Did you make the cake yourself?这蛋糕是你亲自做的吗?(yourself作主语you 的同位语) The work itself is easy.这工作本身很容易。(itself作主语the work的同位语) Did you see Mr. Wang himself?你见过王先生本人吗(himself作宾语Mr. Wang 的同位语) 3. 作表语:在be, feel, look, seem等系动词后作表语,表示身体或精神状态处于正常。 I’m not myself today.今天我感觉不舒服。 I am feeling myself again.我觉得健康如昔。 4. 用于一些简短的会话用语或固定说法中。如: Help yourself! 请随便吃吧!/请自己去取吧!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近十年来汉语称谓词语研究概况及分析 作者:郑献芹 作者单位: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英文刊名:JI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5)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3条) 1.宋宣现代汉语称谓词初探 1997(01) 2.卞成林民族心理与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 1996(04) 3.苏新春二十世纪汉语词汇学著作提要·论文索引 2004 4.查看详情 1988(03) 5.查看详情 1984(05) 6.查看详情 1984(03) 7.葛艳中德文化差异比较--从中德称呼语的不同谈起[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4) 8.陈佩秋日本留学生拟亲称呼语偏误分析[期刊论文]-汉语学习 2002(06) 9.张含简论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期刊论文]-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4(05) 10.裘燕萍汉英亲属称谓系统的对比研究[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03) 11.查看详情 1949(36) 12.史金宝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期刊论文]-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3.候友兰称谓的简化与繁化[期刊论文]-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04) 14.陈佳从汉语血缘亲属称谓看语言对文化的反映 2002(特刊) 15.张丽华;罗毅英、汉亲属称谓的深层文化内涵比较[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 16.潘文普通话亲属称谓形式化初探[期刊论文]-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06) 17.籍秀琴我国称谓内涵的嬗变 1996(03) 18.李成军称谓语的意义功能及作用理论 2005(04) 19.黄碧蓉文化观照下的英汉亲属称谓语[期刊论文]-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20.王琴汉语亲属称谓使用的现状[期刊论文]-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21.胡英汉语称谓语的使用及辨析 2003(09) 22.史语所集刊 1949 23.文忠祥当前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期刊论文]-青海民族研究 2003(04) 24.汤云航;赵淑芬汉语亲属称谓语与传统伦理文化[期刊论文]-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1(03) 25.潘攀亲属称谓语的泛化 1998(02) 26.潘攀新时期社交称谓语及其心理评价 1995(04) 27.戴云现当代称谓词的时代变迁及其成因考察[期刊论文]-学术交流 2005(04) 28.邵黎黎汉英语中亲属称谓词的不对等性[期刊论文]-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3) 29.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内涵 2003(01) 30.钟如雄汉语称谓词的性别异化[期刊论文]-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英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一、人称代词 三、课堂练习 (1)按要求写出下列代词的形式 1、I(宾格)________ 2、he(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3、us(主格)________ 4、they(宾格)________ 5、she(宾格)________ 6、you(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7、it(宾格)________ 8、him(复数)________ 9、her(形容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0、my(复数)________ 11、they(名词性物主代词)________ 12、we(单数)________ (2)选出括号中正确的词,在正确的词上打勾。 1. This is(my / I)mother. 2. Nice to meet (your / you). 3.(He / His)name is Mark. 4. What’s(she / her)name? 5. Excuse(me / my / I). 6. Are(your / you)Miss Li? 7.(I/ My)am Ben. 8.(She / Her)is my sister. 9. Fine , thank(your / you). 10. How old is (he / his)? (3)用所给代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 These are ______ ( he ) brothers. 2. That is _______( she ) sister. 3. Lily is _______ ( Lucy ) sister. 4. Tom, this is _____ ( me ) cousin, Mary. 5. Now _____________(her parent) are in America. 6. Those __________ ( child ) are _____ ( I ) father’s students. 7. Do you know ______ ( it ) name? 8. Mike and Tom __________ ( be ) friends. 9. Thanks for helping ________( I ). 10. ______(Ann安)mother is ______(we) teacher. (4)填上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第 1 页共2 页

词汇与文化

浅谈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 内容摘要 从亲属称谓语的产生过程,进行亲属称谓语的界定。以文学巨著《红楼梦》中的称谓语实例,详尽的展示亲属称谓语的分类及特点。从实例出发,讲解亲属称谓语中的特殊分类—称呼语,阐释称呼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展示出亲属称谓语的外化用法,增强交际的顺利性。从社会现状出发,提醒人们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重要性。 关键词:称谓语的界定分类及特点《红楼梦》称呼语外化用法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经历历史潮流一次次的冲击、涤荡和淘汰,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古国”、“文明礼仪之国”等。正如我们的美称一样,我们的民族在礼仪上有许多的讲究,就说这亲属之间的称谓语,在不同地方就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从古至今,也有了许多的变化。称谓语的界定,称谓语的正确用法需要我们去好好的探究。 有了语言就有了称谓语,但在书面上第一次出现“称谓”的字样,据有关学者考证,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幽显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①这里的“称谓”,意思也就是对人的称呼,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相同。但究竟什么是称谓语,古代汉语中似乎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现代汉语中,称谓渐渐有了广、狭两种定义,广义包括所有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狭义则是专指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称谓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因为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能体现一些特殊内容,比如,称谓语能够体现交际者双方之间具有的某种关系,以及交际双方身上所具有的一些固有特征。称谓语之下还要特别分出一类“称呼语”,在某些情境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称谓语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中国有句俗话:“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意思是说人类有人类的语言,动物有动物的语言。但是动物的语言指的是,通过某种叫声进行传递消息、求偶、进食等活动,并不是语言交流,更不是用称谓语打招呼。称谓语完全是适应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初产生之时,为了寻找食物和生存空间,必须和他人进行合作,简单的信息可以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传递,而复杂的信息就必须通过语言来交流,而身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不同的人在氏族中有不同的分工,地位也是不同的,不同的称呼语因此产生,称谓语也就渐渐发展完备了。 亲属称谓语在不同的文化国度中,不是完全一致的,一般被分为“类分法”、“叙述法”两种类型。类分法的亲属称谓语,不标明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及排列的顺序,只表明尊卑辈分。叙述法的亲属称谓语,父系或母系、直系或旁系、辈分以及同一辈分的长幼排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哪些 语文学习 分享到: 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他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 教材例句补例: 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但可作前置宾语。例如: 1、今者吾丧我。(庄子·齐物论)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庄子·秋水) 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4、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5、我胜若,若不吾胜。(庄子·齐物论) 补充: 1、“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诗经·郑风·匏有苦叶) 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第二人称 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祗益祸耳。”项王从之。(史记·项羽本纪)唐·司马贞《史记索隐》:“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例如:I am a student. (I 主语 )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 2. He didn ’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练习题

一、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填空: 1.__________is my aunt.We often visit__________. ( she ) 2.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_________is in the east of Asia. ( its ) 3.What day is__________today?—__________is Thursday. (its) 5.I own a blue bike.The red one isn’t__________. ( I ) 6.These new houses are so nice.__________are very expensive.( them ) 7.The fishermen caught a lot of fish,didn’t__________? ( them ) 8.Ling Ling is a girl.____studies in a primary school.______brother lives wit h ____and helps____with______ lessons. ( she ) 9.Mike is my classmate.____is good at Engliush. ( his ) 10.Kate wants a glass of milk.Will you pass it to____? ( she ) 11.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____is cloudy. ( its ) 二、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填空 1.I ate all____sandwiches yesterday.( I ) Can I have one of____? ( you ) 2.George has lost____ ( his )pen.Ask Mary if(是否) she will lend him____. ( she ) 3..Jack has a dog and so have I.____( he ) dog and____ ( I )had a fight(打架). 4.The teacher wants you to return that book of____( he ) 5.Mr.and Mrs.Green and a friend of____are coming to see us. ( they ) 6.We are going to Paris to stay with a French friend of____. (we ) 三、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填空 A.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代词填空 1.Your football clothes are on the desk. Please put_________(they,them,their,theirs)away. 2.(We,Us,Our,Ours)_________English teacher is Mrs.Green. We all like_________(she,her,hers). 3.(I,Me,My,Mine)_________can’t get my kite. Could you help_________(I,me,my,mine)? 4.Tom can’t get down from the tree. Can you help_________(he,him,his)? 6.We can’t find our bikes. Can you help_________(we,us,our,ours)? 5.These are_________(he,him,his)planes. The white ones are_________(I,me,mine). B.填入正确的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 1.This isn’t________knife._________is green. ( she )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

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与现代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不尽相同,阅读古诗文时要特别留意,以免误解,甚至闹出笑话。古汉语中对人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人称代词 1、吾吾不能居其地(《勾践灭吴》)吾:我们。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我。 2、余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余:我。 盖余所至(《游褒禅山记》)余:我们。 3、予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予:我。 4、朕回朕车以复路兮(《离骚》)朕:我,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5、汝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石钟山记》)汝:你。 6、尔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尔:你。 7、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尔、乃:你,第二人称代词。 8、若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若:你的 9、二三子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勾践灭吴》)二三子:你们。 10、或或百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词。 二、以身份、职业作称谓 1、公、侯、伯、子、男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汉代封侯实际上只有王、侯二等。王子封“王”相当于先秦的诸侯,汉代初期异姓也封王,后来“非刘氏不王”,异姓受封的通称列侯。三国以后,历代封爵制度不尽相同,但姓封王都是一致的,异姓一般封为公、侯、伯、子、男。晋、宋以后,爵号加“开国”字样表示尊贵,如乐安郡开国公,曲阜县开国子,称为开国爵。 2、子、臣、君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勾践灭吴》)子:儿子。臣:臣子。君:君主。 3、黎民黎民不饥不寒(《寡人之于国也》)黎民: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众,黎民:众民)、生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4、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李:使者,即后世所说的外交使节。 5、贾人贾人夏则资皮(《勾践灭吴》)贾人:商人。行则叫商,坐则叫贾。 6、、前马其身为夫差前马(《勾践灭吴》前马:前驱,在马前开道的人。) 7、、左右太后明谓左右(《触龙说赵太后》)左右:身边的侍臣,以位置代人。 8、征夫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征夫:行人。 9、灵修怨灵修之浩荡兮(《离骚》)灵修:神圣,指君王。 三、表恭敬的称谓 1、公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表敬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公:您。 2、子然亡郑,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人的敬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3、君子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4、君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君:您、丈夫,这里是妻子对邹忌的尊称。 5、媪老臣窃以为媪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触龙说赵太后》)媪:对年老妇人的尊称。

古代汉语合音词析音词研究

古代汉语合音词、析音词研究 合音词、析音词合音词与析音词是古代汉语中常对应出现的词的形式。合音和析音,又叫急声和慢声。合音词和析音词在古代文献典籍以及古今方言中经常出现,它们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效率,在沟通交流中能起到增强表达效果、拉近人际关系的作用。合音词和析音词在古代文献典籍和方言中普遍出现,反应了人们的若干语言习惯。合音词与析音词的探究对于音韵学、文字学以及方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时代合音词的使用更是方兴未艾,它们在未来或许成为一种常用的构词方式。 一、合音词与析音词的定义 所谓合音词,顾名思义,就是把两个及以上数量的词合二为一,取前字声母和后字韵母拼合而成,将二者拼作一个整体,这样的词叫做合音词。与之相对的是析音词,就是把一个字的读音拆开来读,听起来是两个字音。合音词与析音词是相对应出现的现象,有此必有彼,有彼必有此。它们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标志。合音词与析音词的出现是汉语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 二、合音词、析音词与反切的关系 运用音韵知识可以解释很多合音词、析音词的现象,尤其是反切,对于理解、认识合音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合音词、析音词一定就是反切的结果,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可以证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在合音词与析音词的转化中,反切是最常见、最实用的方式。古代的训诂学家认为合音词“合二字为一词”,与反切的原理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并不完全等同。 二者的差异在于,反切是把切上字声母与切下字韵母及声调组合为汉字注音,如“端,多官切。”端的声母取自多的声母d与官的韵母uan及声调阴平,而注音字多和官对于被注音字是无意义的,更不可能组成词汇使用。相比之下,合音词不但是“合二字为一词”,既有注音,又出现了可以独立运用的词汇。如“飙——扶摇”,有诗文为证:“人生寄一世,淹忽若飙尘”,“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另外,合音词与析音词的拼合过程中,前字和后字没有的使用不像切上字和切下字那样有一定的任意性,合音词、析音词的字义是有含义的,其含义有的存留至今还在使用,有的已不再使用但仍可被考证。 从时间上看,合音词、析音词早在上古时期就有,在《诗经》中最为常见,如“蝃蝀在东,莫之敢指。”“舍旃舍旃,苟亦无然”,而反切的产生则晚得多,传统音韵学认为反切产生于汉魏六朝时期守佛教传入的影响,根据范文澜研究,反切始于东汉末年。可见反切的产生晚于合音词。可见合音词是长久以来伴随汉语的发展而发展的。 三、合音词、析音词研究史略 合音词与析音词是时常对应出现的特殊词汇现象,与语音、语义、语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千百年来被许多学者关注研究,发现了其性质与功用,对音韵、训诂作出了很大贡献。合音与析音,又分别叫急声和慢声。合音词与析音词被关注开始于宋代,从宋代的高承、沈括、郑樵、洪迈等人,到近代的顾炎武、黄侃,再到当代学者都有相关论述。 合音词与析音词现象在宋代才开始被广泛关注。代表性的论著有高承《事物纪原·经籍艺文·切字》:“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他举例:不可为叵、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国二合音,蓋切字之原也。从此我们可以得知,合音词在宋代被关注,而它的出现早在上古便可见其发端。高承的记载中可见,“不可”合音为“叵”,如成语“居心叵测”的“叵”就是“不可,不可以”的意思,不(bu51),叵(po214),其中还伴随着轻唇音从唇音分化的现象。沈括在《梦溪笔谈·艺文二》中写道:“古语已有二声何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由此可见我国合音词与析音词的现象由来已久,而对其研究尚处于不系统的阶段。 郑樵在他的《通志》中提出了“急声、慢声”的说法。《通志》卷三十五《六书略·论急慢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作者:不详时间:2012-4-7 23:36:43 来源:会员原创人气: 443 第一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卬(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吾:吾与汝毕力平险 余:余闻而愈悲 我: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予:予观夫巴陵胜状 谦称 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如: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如:①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是谦称。②愚以为宫中之事。 此外:“臣、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称时是谦称。 注意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如:孤不度德量力,安陵君其许寡人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如: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卬(áng)”,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臣”是春秋战国时的人自称。后来则变成臣子的自称了。 第二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汝”、“女”本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汝:汝是大家子 尔:尔等 若:若属皆且为所虏 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1、称人之字。 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汉书?李广苏建传》) 2、称人以美德之辞,美称词语。 古人多用“子”、“君”、“公”、“先生”等。 例如:①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孟子?滕文公下》) 3、称人以其近侍、所在。这类尊称多用于君王、尊者。常用的词语有“陛下”、“阁下”、“殿下”、“足下”、“执事”等。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汉语称谓语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内容摘要: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试图分析这两大系统内的泛化缺环现象、使用方法、交际策略及面临的问题。本文研究的是现代汉语。关键词:汉语称谓语;泛化;缺环;使用方法;问题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恰当的称谓语能够使交际顺利进行,而不恰当的称谓语则会使本人和对方感到尴尬,严重时会造成交际的失败。近年来,关于汉语称谓语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许多学者,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家的重视,大量的著作对称谓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对汉语称谓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说明不多,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阐述这种语言现象及问题。 汉语称谓语分为两大子系统:亲属称谓语与社会称谓语。本文将论述二者的使用方法及面临的问题。 一、亲属称谓语的使用方法 汉语亲属称谓可谓是名目繁多,复杂多样。汉语亲属称谓的语义功能非常细致,可以用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近亲与远亲、长辈与晚辈、已婚与未婚、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甚至生存与死亡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汉语称谓语有逐渐泛化的趋势。在阐述称谓语泛化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这样一个事实,即语言的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通的客观存在。语言的模糊性同语言的含混性不是一回事。人们在社会交际中常常要消除语言的含混性,力图提高语言的精确性,还要减少某些模糊性。但实际上,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特别是在社会生活中,却要承认这种模糊性。在很多情况下,不但不能消除这种模糊性,还要利用这种模糊性。而称谓语的泛化即利用了语言的模糊性。潘攀是这样对亲属称谓的泛化下定义的: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如小孩称年老长辈为“老爷爷”,即使他们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这与Grice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不符,即不真实但却符合汉文化人际交往时注重“情”的准则,对人热情关心和自谦尊人。称谓语的泛化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促进交际的目的。如“叔叔”、“阿姨”、“大叔”、“大婶”、“大爷”、“大娘”,还有“解放军叔叔”、“大姐”、“大妈”等亲切的称呼。亲属称谓还可以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如“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甚至扩大到非人称的事物,如“老天爷”、“母校”、“母语”、“太阳公公”等等。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古汉语通论(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 重点:所有 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也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但古今汉语的代词体系仍有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古代汉语有两类比较特别的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另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第二,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都使用了许多与今天完全不同的形式,比如同是第一人称代词,古汉语不但有“我”,还有“吾”、“余”、“朕”、“卬”等;与现代汉语指示代词“这”相当的,不但有“此”,还有“是”、“斯”、“兹”等。 第三,古代汉语人称代词体系不完备,第三人称代词发育不全。严格来说,先秦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的职务是由指示代词“其”和“之”来承担的。 (一)人称代词 (1)“吾”“我”“予”(余)都属於第一人称。例如: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同上) 在上古汉语里,“我”和“予”(余)可以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吾”可以用作主语、定语,但一般不用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如今我忘记了自身),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能换成“今者我丧吾”或“今者吾丧吾”。但是这只是位置的关系;如果在否定句里,宾语放在动词的前面,却又可以用“吾”字了。例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第一人称代词还有“朕”,先秦一般人都可以用,如: 皋陶曰:“朕言惠。”(《尚书·皋陶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用乍朕皇考大仲尊簋。(大簋) “朕”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为皇帝专称,一般人不能使用。 (2)“女”(汝)“尔”“若”“而”“乃”都属於第二人称。例如: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汉书·项羽传) 第二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另一类是“而”和“乃”,一般只作定语,偶尔可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连否定句的宾语都不能)。 另外,第二人称的“女(汝)”注意跟男女之“女”区别。“尔”还可以作指示代词和语气词;“若”还可以作动词(像)、指示代词、假设连词等;“而”可以作名词(胡须)、连词;“乃”可以作副词,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区别。 (3)“其”和“之”同属第三人称,“其”字略等於现代汉语“他的”“她的”“它的”;“之”字略等於现代汉语的“他”“她”“它”。这种“其”用作定语,“之”用作宾语。例如: 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孟子·公孙丑上) 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汉语人称代词

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编辑]现代汉语 ?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中文第二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如“你”、“你们”(用于复数)等 [编辑]现代汉语 ?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 ?妳、妳们:用于女性,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文本无此用法,大陆使用很少;“妳” 原为“奶”或“嬭”的异体字) ?您:普通话中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 ?祢:多见于宗教作品,指代“神”。 中文第三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人称代词。 [编辑]现代汉语 ?他:用于男姓(能用于女姓); ?他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的人(不分性别); ?她:用于女性(不能用于男姓,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1]); ?她们:(中文本无这种用法,模仿自西方语文,最早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 ?牠、牠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动物(中国大陆并入“它”字); ?它、它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死物”(中国大陆指所有非人类事物);有时代指人类的婴儿和尸体等,没有明确人格的身分。 ?怹:用于尊称,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表格

●人称代词指代人或物,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所以有主格和宾格。 宾格代词用于替代处于宾语位置上的名词,可以用作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 例如: I am a student. (I 主语) 我是一名学生。 Please help me. (me 直接宾语) 请帮助我。 Give me a book. (me 间接宾语) 给我一本书。 ●物主代词是表示所有关系的一种代词,亦称所有格代词。物主代词有两种 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限定词,放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前作定语。 如:This is my book. 这是我的书。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不可以再接名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 如: 1. Your pen is red. Mine is black. 你的钢笔是红色的,我的是黑色的。第一个your是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第二个mine是名词性物主代词,作为名词使用,指我的钢笔。 2. He didn’t use his ink. He used mine. 他没有用他自己的墨水,他用了我的。 3. That book is hers, not yours. 那本书是她的,不是你的。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练习题 一、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填空: 1.__________is my aunt.We often visit__________. ( she ) 2.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_________is in the east of Asia. ( its ) 3.What day is__________today?—__________is Thursday. (its) 5.I own a blue bike.The red one isn’t__________. ( I ) 6.These new houses are so nice.__________are very expensive.( them ) 7.The fishermen caught a lot of fish,didn’t__________? ( them ) 8.Ling Ling is a girl.____studies in a primary school.______brother lives wit h ____and helps____with______ lessons. ( she )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具有三个特点: 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 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 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逐渐有了类似表示复数的“侪(chái)、等、曹、属、辈”等,粘附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及部分尊称、谦称之后,表示“这批人”、“这班人”、“这辈人”等意思。例如: ①吾侪小人。(《左传·襄公十七年》) ②公等皆去。(《史记·高祖本纪》) “吾侪”即“我们这班人”,“公等”即“你们这班人”。但是,这些类似表复数的字,与唐宋以后产生的表复数的“们”字是不同的,它们都还是名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昂”,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例如: 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孟子·梁惠王上》) 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楚辞·涉江》) ③余不能治余县。(《左传·昭公三年》) ④予既烹而食之。(《孟子·万章上》) ⑤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尚书·汤誓》) 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诗经·邶风·匏有苦叶》)

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昂”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但也有例外,如: 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 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庄子·田子方》) 例①中的“朕”作宾语,例②中的“吾”作宾语。 2、从单复数形式看,除“我”、“吾”既可表单数又可表复数外,其余一般用于单数。 3、吾、我区别何在? A.头一个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胡适的《吾我》篇。他认为这是一种格的表现。所举的例子是“今者吾丧我”。他主张“吾”字是用到主格跟领格的形式,“我”字是用到受事格的形式。 B.俞敏《汉藏虚字比较研究》。他认为:西周人的铜器里,所有自称的字除了“朕”、“余”,就光有一个“我”字,连一个“吾”字也没有。《诗》、《书》两经里可以说简直没有“吾”字。“吾”跟“我”的区别纯粹是一个声音的问题。“吾”向来不用到语丛的尾巴上,“我”可以,比方“非我也”;凡是对比重念的地方,全用“我”。 谦称: 另外,古人为了表示自己的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称其名。例如: ①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 ②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自称低贱的身份。例如: ①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史记·孝文本纪》) ②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妾”本是“女奴隶”,“牛马走”指“像走马一样被役使的仆人”,所以均是谦称。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简单练习题

用恰当的代词填空。 1.___ like my dining room and my mum loves ____.( I ) 2.____ can see with his eyes .( she) 3.What do ____ do in the playground? ( you) 4.Excuse ___ , _____ can smell with my nose. 5.What is in ____ box? ( you) 6.____ can’t walk.(it) Here ____ are. (you) 7._____ are in the birds park. ( them) Let ___ go.(she) 8.This is not ____ dress.(she) That is _____(Lucy) scarf. 9.Can you see _____?( we) 10.H ere is ___ hot dog. (he) 11._____school is cool.( you) 12.____ paint in the art room. (us) 13.____ is not in the music room. (her) 14.W hat do _____ do in the playground? (them) 15.____ jump and run. (them) 16.T his is ___ robot.(me) ____ has a big head. 17.___has big shoulders.(it). ___ ears are very long.(it) I like ___very much.(it) 18.W hat colour is the curtain? ____ is purple. (it) 19.I s ___ (she) a farmer? No , she isn’t. 20.M r. Wang is a teacher. ____ is a policeman.( he)

英语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

英语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名词所有格 1.人称代词主格:作主语,表示谁怎么样了、干什么了。 例:(1)I am a teacher. (2)You are a student. (3)He is a student, too. (4)We/You/They are students. 2.人称代词宾格:作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一般放在动词和介词之后。 例:(1)Give it to me. (2)Let’s go (let’s =let us) 二、物主代词可分为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 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起形容词的作用,用在名词前,用作定语,限定该名词的意义。例:(1) This is my book. 这是我的书。 (2) We love our motherland. 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 2. 名词性物主代词起名词的作用,后面无名词。 例:(1)Look at the two pencils. The red one is yours and the blue one is mine. 看那两支铅笔,红的是你的,蓝的是我的。 (2)He likes my pen. He doesn”t like hers. 他喜欢我的钢笔,不喜欢她的。 (3)Lucy’s hair is longer than Lily's. 露西的头发比莉莉的更长。 3. 注意:在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时,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即要省略的名词大家已经知道,前文已经提起过。 例:It’s hers. 是她的。(单独使用大家不知是怎么回事,不可以这样用) There is a book. It’s hers. 那有本书。是她的。(先提及,大家才明白) 只有上文提及了某个名词,才会知道名词性物主代词指代的事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