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

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
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

《中国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亮相亚太林业周

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利用亚太林业周这一国际平台,于11月11日举行“竹林与应对气候变化”研讨会,发布了《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征求意见稿),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

据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介绍,近年来,碳汇造林的研究、示范和实践在我国和全球得到不断发展。竹子作为一种生长快、用途广,并且兼具经济、社会和生态多种效益的造林类型,在我国生产实践中受到广泛重视。目前,我国每年新造竹林面积保持在7万亩-8万亩。但是,由于竹林碳汇造林和计量监测方法学的缺失,竹子造林面积无法纳入碳汇造林的范畴,其碳汇量无法得到计量和交易,使得投资者和经营者失去了增加碳汇受益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碳汇造林市场需求和技术要求,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研制了这一方法学。

为保证该碳汇项目造林质量,确保该项目产生的碳汇准确、可靠和可核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对该碳汇项目进行碳汇计量与长期监测。同时,研究工作也参考了国际竹藤组织近年来对竹林碳汇的研究成果。对中国竹林碳汇造林项目开发原则、项目合格性、碳库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源、泄漏源、基线情景和项目情景、碳汇林造林技术以及项目监测计划等方面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和规定,用于指导和规范竹林碳汇林的营造、经营及其碳汇量的计量和监测。

代表们认为,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新的领域发挥竹子资源在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方

面的潜在作用。

据介绍,在亚太林业周咨询的基础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国际竹藤组织和浙江农林大学将根据国内外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法学,并拟在今年12月份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期间开展全球咨询,争取在2013年发布,用于生产实践。

会上,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国际竹藤组织中国项目部主任楼一平和亚尼克.库尔博士、浙江农林大学校长周国模教授和傅伟军博士,分别就中国林业碳汇交易的研究与实践、竹林生长与碳汇预估模型、竹林应对气候变化、竹林碳汇造林方法学、竹林碳汇造林项目的实施、竹林项目碳汇计量方法等主题作了报告。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1 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 1 范围 本规定对碳汇造林地点选择、调查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造林方式、整地栽植、未成林抚育、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等提出了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境内的碳汇造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然而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T15 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 LY/T1 607-2 003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GB/T1 8337.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GB6000-1 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LY/T1000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3.1 基线 能合理地代表在没有开展项目活动时的碳吸收或碳排放状况。本规定的基线是指没有开展碳汇造林活动时地表植被、土地利用、人为活动、碳库的状况。指在碳循环过程中,地球系统中碳储存的形式和场所。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生物量、枯死木生物量和土壤有机质。 3.3 碳汇 指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碳汇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3.4 碳汇造林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 3.5 计入期 又称管理运行期,指对项目进行管理并可进行碳汇计量和监测以及发证的时间周期。 3.6 碳泄漏 由项目活动引起的、发生在项目边界外的、可测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量。本规定的碳泄漏主要指造林、抚育、护林过程中使用运输工具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

榆林市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榆林市林业建设项目(造林)检查验收办法为进一步巩固我市林业建设成果,规范林业项目检查验收管理工作,提高林业建设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一、检查验收的目的 1.检查验收的目的在于,以尽可能精确、客观和合理的方式,对造林以及其他林业项目活动(如松林抚育间伐和林道建设)的完整程度以及实施是否成功等进行评估,及时掌握项目建设的进度与质量,使其达到项目建设的要求; 2.验收的结果,将作为给造林承包方支付报酬的基础和依据。 二、适用范围 本检查验收办法适用于荒山造林、沙地造林、退耕还林、通道绿化、城镇绿化、景观绿化、幼林抚育、林木管护、防火线通道建设等系列营林工程的验收检查。 三、遵循的原则 检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平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汇报、审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核查的方式进行。 四、检查验收流程 1. 自查及申请报验 造林实施方在造林施工完成后对照作业设计对造林模式、造林地块及边界、造林面积、树种、苗木规格、株行距、造林密度、以及造林成活率等要进行全面的自查,并向市或县(区)林业局提交自查报告。

施工方在完成每一道工序并自查合格后,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工序报验单),由监理人员负责初验并与上报甲方,申请验收。甲方组织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则出具工序验收报告,工程可转入下一工序施工;若验收不合格则出具返工通知书,待返工合格后再次申请验收。 造林实施方按合同要求或规定完成所有工序施工,自检合格后,书面向市或县区林业局提出《工程验收申请》,由市或县区林业局组织验收人员到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验收。 2. 初验 市或县(区)林业局接到造林实施方提交的《工程验收申请》后,组织初验。验收时,抽调的验收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及施工方管理人员按合同约定的施工标准到现场进行验收,验收时测量的数据要详细记录在验收记录表上,并及时统计验收的结果。参与验收的人员共同在每张验收记录表和结果统计表上签字确认。 3. 年度检查验收 由各县(区)林业局实施的林业建设项目,县(区)林业局组织初验的结果,可作为第一年度检查验收的结果,用于计算付款; 市林业局及以上级实施的林业建设项目,由市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 根据林业建设工程项目的常规合同要求,要进行年度验收,作为年度付款的依据。一般合同规定三年付清款项,就要进行三次检查验收。 (1)第一次(年度)检查验收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碳汇基础知识

碳汇基础知识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外交领域的热点。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已被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进程。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和保护森林减少排放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未来30-50年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新的惠及全球、全人类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为普及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知识,传播绿色低碳理念,倡导公众参与碳汇林业建设,本报与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气候办)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联合开设“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看台”专栏,从今天起陆续刊发相关知识,敬请读者关注。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气候变化定义为: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组成所造成的气候改变。 碳汇与碳源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将碳汇定义为: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碳源是指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碳汇与林业碳汇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与土壤当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林业碳汇是指森林碳汇与管理政策包括碳贸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可导致大气增温的气体。温室气体的种类很多,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目前将二氧化碳(CO2 )、甲烷 (CH4)、氧化亚氮 (N2O)、氢氟碳化物 (HFCS)、全氟化碳 (PFCS)、六氟化硫 (SF6)列为管制对象。其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温室效应是指温室气体能够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吸收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红外线),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下沿温度升高的现象。因这种作用类似于栽培植物的温室,故称为温室效应。 碳汇林业与碳汇造林

造林竣工验收报告

造林竣工验收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采育镇平原造林建设工程竣工报告 1.工程概况: xxx平原造林建设工程,建设任务为总造林面积xxxx亩。 本项单位工程划分为两个子单位工程:一个是xx工程(xx 镇),建 设任务为造林面积xx亩;另一个是xx区xx镇xx工程,建设任务为 造林面积xxx亩。 本工程工程监理单位为xx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工程设计单位为北京xxxx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开工时间为xx年x月x日。工程竣工时间为xx年x月x 日。 2.工程完成情况: 截止xx年x月x日,经现场核查,本工程实际完成造林面积xx 亩,其中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工程xx亩,景观生态林工程xx 亩;栽 植各类乔木和花灌木以及地被植物411279株,其中完成常绿乔木栽 植17475株,完成落叶乔木栽植52623株,完成花灌木栽植241566 2 2020年4月19日

株,完成地被植物99615株;同时,还完成与园林绿化相配套的基础 设施打井 24眼(其中景观生态林工程11眼,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 工程13眼),铺设园林给水管线 31074米(其中景观生态林工程 0 米,京津塘高速绿色通道工程13104米);景观生态林工程还完成修 建园路2745米。 经过现场核查,工程总体实际完成造林面积2054亩,完成造林面积核实率为100.00%,苗木质量合格率达到98.00%以上,苗木成活率达到95.68%,工程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基本符合相关规范,工程质量合格达标。 另外,承担本项工程的施工单位进场后清理死树164061平方米(未包括中标清单内的324822平方米),回填土工程量96184.1立方米,清运渣土和垃圾21183.8立方米。 3.工程管理情况: 3.1、应用园林绿化高科技措施,有效控制工程质量: 3 2020年4月19日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粤东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主要措施 摘要:全球性的气候变化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而林业碳汇作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碳汇林业以适应减缓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全球共识。本文针对广东省粤北地区碳汇林项目造林措施进行了阐述,对我国林业碳汇项目造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广东省;碳汇林业;发展建议 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状况的加剧,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势在必行。而发展碳汇林业作为全面提升森林生物量和储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重视,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巨大的广东省。数据显示,广东省年排放碳总量高达3亿吨,约达到全国总量的1/10。由此可见,在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文章重点阐述了广东省发展碳汇林业项目造林主要措施,以望对相关项目建设有所帮助。 1 扩充宣传力度,提升民众对发展碳汇林业的支持度 碳汇林项目对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和谐、快速迅猛发展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优化生态环境来说更加重要。然而,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讲,他们对碳汇林项目的实施意义并没有充分认可,或者说并不理解碳汇林项目真正意义、具有怎样深刻的价值与内涵。我们对广东某地区居民进行随机调查并明确,碳汇林种植地区对该项目十分了解的民众仅占到20%,而农村地区,这一数字更低,仅有15%,对碳汇林项目完全不了解的城市地区居民高达50%。这一数字说明,林农并没有清醒认识到碳汇林项目现实重要性,为此广东地区应继续扩充宣传,提升碳汇林项目支持度与认可度。宣传渠道应丰富多样,例如应获取林业单位、机关甚至学校的大力配合,通过公益广告、教育培训、重点林区张贴广告等模式,令人们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逐渐加深印象。最终目标在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最大化激发碳汇林项目功能价值。再者,可开展碳汇林项目植树造林活动,打响绿满广东的口号,组建形成包括政府员工、志愿者以及林业科技人才在内的团队,全面深入林区进行现场宣传,通过入户走访,提升宣传管理效果。 2 优化碳汇林业项目保护激励机制,提升实践积极性 由树种分布状况来讲,碳汇林造林项目树种较大一部分形成的经济效益增长速度要慢于经济林。而另一层面,由于没能充分认识到碳汇林造林项目的现实重要性,因而较多林农没能对碳汇林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导致保护林区的理念认识并不强。事实上,无论以何种形式加强林业保障管理,均需要遵循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制度以及采用的措施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实践工作中不仅应做好宣传工作,吸引更多的民众自觉主动地加入到保护森林资源的队伍之中,还应进一步做好法律制度约束管控,提供完善保障。应逐渐优化碳汇林项目保护管理以及奖惩激励机制,针对一些故意破坏森林的不法之徒应强力打击。可通过道德谴责或是配合必要的经济惩罚等手段管控,对于情况严重的还应追究其刑责。再者对一些主动积极保护碳汇林、具有较高参与热情并为保护碳汇林作出一定贡献的广大群众与干部,则应按照贡献度給予相应的奖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或是精神奖励等形式开展,营造出一种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当前存在的状况是,通常对于破坏影响碳汇林项目造林的非法行为可作出严厉惩处,然

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生产管理和建设 质量,确保营造林成效,根据《重庆森林工程管理办法》、《造林技术规程》、《全国营造林实绩综合核查办法》和《造林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工程年度 检查验收。 第三条检查验收内容主要包括: (一)年度实施方案与作业设计执行情况。包括作业区的地点、范围、面积、树种、营造林作业方式等。 (二)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验收主要包括作业设计、面积核实、成活率、混交、档案、自查验收以及生长情况、病虫危害情况、森林保护和配套设施施工情况等。 (三)上年度的补植、抚育、保存、管护情况。 (四)工程管理情况(包括资金使用、档案、数据库、音像图片、内业资料等情况)。 第四条重庆森林工程林业项目营造林实行区县级全面自查、市级部门核查、市级统一复查的检查验收方式。 (一)区县级自查:区县级自查由区县(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或自行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营造林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将分建设项目的自查结果进行汇总统计,编制县级林业项目营造林自查验收报告上报市林业局并抄送同级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二)市级核查:市级核查由市林业局负责组织实施。市林业局根据各区县上报的自查验收成果资料,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委托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按照营造林检查验收的有关规定和核查的面积不低于年度计划面积的30%进行抽样核查。市级核查后应形成工程项目建设年度核查报告,抄送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市级统一复查:市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在区县(自治县)、市级各相关部门验收的基础上,委托有营造林检查验收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单位按不低于年度计划面 积10%的比例随机抽取建设地点、建设任务进行年度统一复查,形成森林工程年度综合验收报告。 第五条区县森林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和被抽中单位应如实提供森林工程规划材料,计划文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自查验收报告、图(表)以及作业设计批复等资料。 第二章技术标准 第六条面积核实。 (一)检查验收以作业设计区划的小班为单位,营造林面积按水平面积计算,凡造林面积连续成片在1亩以上的,按片林统计。 (二)面积大于15亩以上的小班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调绘求算其面积,小于15亩的小班用GPS仪或罗盘仪测量求算其面积。 (三)单行栽植的线性小班,设计间距内的缺株连续不超过两株,连续长度150米以上,其面积计算为:面积(亩)=长(米)×4(米)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树的碳汇量如何计算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 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 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完整版

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附件3: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6. 造林地权属清晰,具有当地政府部门核发土地使用权证书。当地群众具有参与项目造林的积极性,具备开展项目活动的组织、劳力和技术保障。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 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即因为发展工业而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在无法通过技术革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该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的时候,可以采用在发展中国家投资造林,以增加碳汇,抵消碳排放,从而降低发达国家本身总的碳排量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1]简单的说,所谓碳汇交易,就是发达国家出钱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指标,这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森林生态价值补偿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 在11月11日公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指出,“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这是政府首次在国家级正式文件中对国内碳市场进行表态。同日,环保部表示将在重点区域全面推行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而之前的11月1日,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的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仍面临系列难题,从政府到部委再到民间,实行强制性碳减排交易,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已获共识。林业碳汇因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或成整个碳交易市场突破口。 义乌交易试点 11月1日,全国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在浙江义乌正式启动。试点启动仪式上,有10家企业签约认购了首批14.8万吨林业碳汇,每吨价格为18元。这一项目由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与华东林业产权交易所合作开展,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自愿购买碳汇林。 根据资料,此次林业碳汇指标来自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于2008年在全国首批实施的6个碳汇造林项目,分别为北京市房山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甘肃省庆阳市国营合水林业总场、广东省龙川县、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和浙江省临安市毛竹碳汇造林项目。项目计入期均为20年,经审定的净碳汇量共为148572吨。 这仅是中国庞大的森林资源中被发掘的一个微小部分。中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49亿立方米。中国有世界首位的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目前中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78.11亿吨,据估计,中国森林的6项生态服务功能年价值量达到10万亿元。但中国森林碳汇功能的巨大潜在量,并不等同于大片的“碳汇林”。《京都议定书》规定,实施项目的土地必须是过去50年以来的无林地或1990年以来的无林地。除了满足对土地的基本要求外,还需要制定方法学、证明额外性(也就是确认森林增加了二氧化碳吸收能力)、避免碳泄漏等。此外,项目要经过参与国家政府和主管机构批准,最后由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批准、注册,才可进行真正的交易。 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森林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建华表示,林业碳汇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存在可逆转的风险。20年期间,可能会有不可能抗拒因素,导致碳重新释放到大气,比如火灾等;这点不如工业减排项目立竿见影。在朱建华看来,跟大型企业改造设备,或者风力发电这样的项目相比,目前即使是比较大的碳汇林项目,也有数量级的差别。正因为如此,森林碳汇交易在整个碳交易市场中的份额还微乎其微,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待成熟。

最新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林业行业主要技术标准与规程 一、种子与苗木 (一)种子 (1)林木种子检验规程(GB2772—1999); (2)林木种子质量分级(GB7908—1999); (3)林木种子贮藏(GB/T10016—1988); (4)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 (5)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GB/T 14072—1993); (6)主要造林阔叶树种良种选育程序与要求(GB/T 14073—1993);(7)林木引种(GB/T 14175—1993); (8)林木采种技术(GB/T 16619—1996); (9)林木育种及种子管理术语(GB/T 16620—1996); (10)母树林营建技术(GB/T 16621—1996); (11)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子代遗传测定技术(LY/T 1304—1999);(12)林木种子检验仪器技术条件(LY/T 1343—1999); (13)主要针叶造林树种优树选择技术(LY/T 1344—1999);(14)主要针叶造林树种种子园营建技术(LY/T 1345—1999);(15)中国林木种子区杉木种子区(GB/T8822.2—1988); (16)中国林木种子区马尾松种子区(GB/T8822.6—1988)。(二)苗木 (1)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6000—1999); (2)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85); (3)林业苗圃工程设计规范(LY J128—1992); (4)容器育苗技术(LY/T 1000—1991); (5)国有林区标准化苗圃(LY/T 1185—1996); (6)林木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LY/T 1882—2010); (7)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1部分:裸根苗(DB45/T 628.1—2009代替DB/450000B6101—1993) (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第2部分:容器苗(DB45/T 628.2—2009) (9)油茶容器育苗技术规程(DB45/T 625—2009);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清远羊角山林场2019年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doc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 项目作业设计 建设单位: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二○一九年七月

设计单位: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冯义龙 设计单位资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丙19-125)设计技术负责人:郑中辉(林业工程师) 项目设计负责人:李新强(林业工程师) 设计人员:郑中辉李新强罗本楠梁志玲梁志恩 清远市羊角山林场: 罗石其钟永秋黄卫平曾文就黄仙玉邓烨光 设计时间:2019年7月3日

前言 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提前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粤财农〔2018〕314号)、清远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省级涉农转移支付(第一批)资金的通知》(清财农〔2019〕20号)和清远市林业局《关于下达清远市2019年营造林生产计划的通知》(清林函[2019]43号)文件精神,结合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实际,安排清远市羊角山林场针对2018年营建的948亩碳汇林进行抚育。项目总投资为33.161万元,其中抚育费用31.284万元,占总投资的94.34%;其他费用1.877万元,占总投资5.66%。 为了做好本项目的设计,受清远市羊角山林场委托,广东茂益园林有限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与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技术人员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及数据,编写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2019年省级碳汇森林抚育项目作业设计》。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得到了清远市羊角山林场的大力支持,在此深表感谢! 本作业设计成果包括: 1、作业设计说明书。 2、作业设计附表。 3、作业设计附图。 4、附件。

目录 第一章设计区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三、森林经营概况 (5) 第二章设计目的、指导思想、主要依据及原则 (6) 一、设计目的 (6) 二、指导思想 (6) 三、主要依据 (6) 四、设计原则 (7) 第三章设计布局、调查方法及现状 (8) 一、调查方法 (8) 二、林地现状 (9) 三、设计布局 (9) 第四章抚育技术设计 (10) 一、抚育技术措施 (10) 第五章工程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一、工程量 (11) 二、用工量和物资需要量 (11) 第六章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12) 一、概算依据 (12)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2) 三、概算模型 (12) 四、概算结果 (13) 五、资金来源 (13)

造林检查验收办法__20100625

世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安徽省分项目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征求意见稿) 安徽省林业外资项目办公室 二○一○年七月

一、总则 为了执行世界银行贷款“林业综合发展项目”(以下简称IFDP)的各项造林技术规程与规定,以及国家、安徽省的有关造林技术标准,确保项目造林能按照项目“作业设计”进行,达到预定的数量和质量标准,实现项目可行性研究中确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省、市、县级对IFDP项目各类造林实体的项目造林进行抽样(或者全面)检查验收。 二、检查验收的内容 1、作业设计文件 2、小班面积 3、种源和苗木质量 4、栽植密度 5、树种配置 6、环境保护措施 7、造林成活率(或保存率) 8、幼树病虫害受害率 9、幼林抚育 三、检查验收的标准(依据)和方法 1、样方的设置和样本数量的确定。各项被检内容(“作业设计”文件和“小班面积”除外)的检查验收,均采用在抽取小班内设置样方(或样行)和抽取样本的方法进行。 样方面积和样本的确定。每一个样方按0.01公顷(100平方米)面

积随机设置。方法为:检查人员手持一根长5.65米的绳,在小班内随机投掷,以绳的一端为圆心、绳长为半径划圆(圆的面积为0.01公顷),该圆即为样方,圆内的林木即可作为样本。 样方数量的确定。根据小班的大小确定样方的个数,具体按照下表数量标准进行: 2、作业设计文件的检查。按照县级项目“造林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方法”,检查“作业设计”文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在现场重点核对树种选择及造林模型的应用、树种配置、环保措施等因子的设计正确与否。特别是小班造林的各混交树种初植密度应在造林模型中表3所列各树种初植密度区间之内,同时,小班初植密度即单位面积上各混交乔木树种栽植点数加上保留目的树种的株数之和,也必须在造林模型中表1、2所列各模型组初植密度、补植后密度的区间范围内,但有灌木树种混交的小班不受此区间限制。以小班为单位,混交各树种栽植密度和小班初植密度均在造林模型规定的初植密度范围内为合格;混交各树种栽植密度或小班初植密度有一项不在造林模型规定的初植密度范围内即为不合格。 在此基础上,评出“作业设计”文件合格与不合格两个档次。 3、小班面积的检查。根据“作业设计图”在现场对照检查,在核对小班边界的基础上,重新计算面积。按照下列情况确定小班面积:(1)-5%≤误差率≤5%,则以上报面积(或竣工面积)为准;(2)误差率<

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MR)

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 监测报告 (F-CCER-MR) 第1.0版 监测报告(MR) 项目活动名称大埔县碳汇造林项目 项目类别1(一)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中国自愿减排项目 项目活动备案编号537 项目活动的备案日期2016年2月2日监测报告的版本号 1.0 监测报告的完成日期2017年1月15日 监测期的顺序号及本监测期覆盖日期监测期序号:01 本监测期覆盖日期:2012年4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项目业主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类型领域14:造林与再造林 选择的方法学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 AR-CM-001-V01 项目设计文件中预估的本监测期内温 室气体减排量或人为净碳汇量 47,201 本监测期内实际的温室气体减排量或 人为净碳汇量 37,785 1包括四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减排项目;(二)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但未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三)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四)在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签发的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活动的目的和一般性描述 森林具有吸收CO2的功能,本项目拟通过植树造林,以增加森林碳汇量、减少大气中 CO2的总体含量,达到减缓气候变暖趋势的目的。 为响应广东省绿化造林的号召,根据《广东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012-2015 年)》和《大埔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广东丰溪现代林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多方筹集资金,于2012年初起,在广东省大埔县组织实施碳汇造林项目,造林规模为7,400公顷,造林活动开始于2012年4月,以开始造林地的整地活动为标志。从2012年至2015年的4年时间里,每年分别造林约1,850公顷,共计7,400公顷;其中荒地造林4,248.86公顷、疏残林地造林3,141.14公顷。造林活动开始前,造林地为宜林荒山或只有残次林附着的荒山,疏残林地的郁闭度小于0.2,均为非农业和其它用地。 A.2.项目活动的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大埔县境内的湖寮镇、茶阳镇、高陂镇、青溪镇、三 河镇、大麻镇、枫朗镇、银江镇、光德镇、大东镇、西河镇、桃源镇和百侯镇;具体地理位置如图A.1所示: 图A.1 大埔县碳汇造林位置图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附件3: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造林技术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中国绿色碳基金碳汇项目的造林技术,提高造林质量,取得预期效益,依据《全国造林技术规程》,并参照《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下造林再造林模式和程序》和《森林多重效益项目设计标准》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规则,结合我国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指导中国绿色碳基金资助的碳汇项目。 第三条碳汇项目应当保证在最大限度地获得碳汇的同时,与项目所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土保持等相结合。坚持适地适树,提倡多树种、多林种结合。 第四条碳汇项目应当按规划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 第五条碳汇项目的计入期(或项目周期)确定为20年。在项目计入期内,必须保证项目成果得到维护。 第六条碳汇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或避免由于项目活动本身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活动排放可能来自于

使用机械整地、汽车运输苗木和施肥等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可能导致排放的项目活动不可避免时,应当按照附件1《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要求,详细记录相关情况。 第二章项目地点选择、调查和设计 第七条碳汇项目造林应当以营造生态公益林为主。项目实施地点应当在注重适地适树原则下,优先考虑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如大江大河源头、重要水库周围、西部风沙源、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石油、煤炭开采矿区等。 第八条根据第七条的基本原则,选择实施碳汇项目造林的地点应当满足以下具体条件: 1. 2000年1月1日以前或200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 2. 不具有商业竞争力、存在一定造林技术难度、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的土地。 3. 适宜树木生长,相对集中连片,预期能发挥较大的碳汇功能。 4. 有助于促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效益。 5. 近5—10年内尚不能纳入国家造林计划。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附件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 国家林业局 2011年2月

前言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产生了明显而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森林作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全球最重要的碳贮存库,是大气CO2重要的吸收汇。毁林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燃烧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源。林业活动(造林、森林管理、减少毁林、植被恢复等)是大气温室气体增汇减排、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此,《京都议定书》允许将这些林业活动获得的增汇减排,按一定的规则用于抵偿工业化国家承诺的温室气体减限排目标。同时《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工业化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减排量或增汇量来抵偿其承诺的减限排指标。造林和再造林项目活动是第一承诺期合格的CDM林业项目。在未来承诺期,林业活动预计仍将在温室气体减排增汇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于2007年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林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年也对外公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其中就明确将扩大植树造林面积、增强森林碳汇作为未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碳汇造林是指在确定了基线的土地上,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并对造林及其林分(木)生长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开展的有特殊要求的营造林活动。为规范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与监测方法,推进碳汇造林项目计量与监测工作的开展,确保项目产生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查,受国家林业局应对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委托,中国林科院牵头编制了《造林项目碳汇计量与监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不仅适用于碳汇造林项目的计量和监测,也可作为其它类似造林项目的碳汇计量和监测的参考。 本“指南”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的指导和组织协调下编制完成。在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有关省区林业调查规划院、林业企业以及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意见,有关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最终由国家林业局气候办组织专家进行审定。 根据国家林业局对碳汇造林的要求,造林项目实施主体应在其碳汇计量和监测报告或可研究报告中,详细说明如何应用本指南:包括具体使用的计量方法和监测步骤、数据(包括图面数据)、公式、参数、假设,并描述详细的监测计划和操作技术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