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膳食治疗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

莫晓华① 李小华① 傅军①

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510010,广东广州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膳食治疗 信息系统

摘 要 通过本院自编的应用程序读取医院信息系统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膳食医嘱,利用DELPHI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完成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改善营养膳食治疗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肠内营养治疗的保障服务水平。

1 引言

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对患者极为重要。“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表明营养饮食和药物对于治疗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故营养科又有“第二药房”之称。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调查表明,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纠正病人的营养健康状况,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恢复,成为营养及临床医生的共识。而肠内营养膳食治疗,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高度评价,是临床上进行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的有效途径。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医院提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后,与住院病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的管理,就显得日趋重要了。

肠内营养膳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接收医生医嘱、下达膳食医嘱、营养配餐、营养成分分析、条码配餐管理以及电子病历浏览等功能,实现对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作为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中的一个治疗子系统,完善了“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病人诊疗信息的管理、应用和共享。

2 主要功能

营养科医生通过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实时提取到临床膳食医嘱,根据不同的临床膳食医嘱以及该系统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下达营养治疗医嘱,并把营养治疗医嘱反馈回临床医生,营养科的配餐中心仍利用该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按需打印患者的配餐表及热敏小标签并贴好,发给送餐员。系统组成如下:

2.1膳食医嘱查询和病人情况查询模块该模块可以根据需要按全院或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查询临床科室开出的涉及膳食的医生医嘱;对有医生膳食医嘱的病人可以查看其基本住院信息、实验室异常检查检验结果,并能打印查询内容。

2.2 营养膳食医嘱下达模块 见图1。该模块主要可以按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或全院显

示需要下达肠内营养膳食医嘱的人员,可以对病人开单独营养素医嘱,组合营养治疗医嘱等;可以显示已开的营养膳食医嘱所包含的各类营养要素含量;可以结合病人的身高、体重等特征和病情等信息计算所需营养要素的需求量,与现在的营养素含量对比提出预警。

图1 肠内营养医嘱下达模块

2.3 营养膳食医嘱浏览和打印模块 见图2。分营养科和临床科室浏览模块。营养科浏览结合在主程序中,可以浏览全院或分类或按科室床位浏览并能打印出相应报表,并且按餐次按营养素类别的不同打印出营养膳食医嘱的热敏小标签;临床科室可以在网页上浏览本科室患者的营养膳食情况和含各营养素的情况。

图2 肠内营养膳食医嘱浏览模块

2.4 报表模块 按营养科提出的需要进行各项统计,生成诸如病人营养素含量统计,配餐报表,均营素用量报表等各项报表。

2.5 系统设置维护模块 主要用于设置用户权限,备注模板配置,营养素字典设置,套餐医嘱的设置等。

3 系统特点

3.1 系统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Client/Server结构,即在客户端采用Delphi7作为前台开发工具;在服务器端采用ORA 10g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2000/xp。

3.2 系统的实用性 首先,该子系统具有“录入”、“修改”等编辑功能,其中“录入”

包括:肠内营养治疗医嘱内容的录入,医嘱执行时间的录入,病人活动系数的录入等;“修改”包括:医嘱执行状态的修改,医嘱执行时间的修改等。输入时,可根据需要对选定的病区或某张床位的病人进行操作。由于具有强大的字典库,无需汉字录入,提高了输入的速度和准确率。其次,该子系统还可以按医嘱下达的时间、内容,病人的ID、身份、住院病区等进行查询,从而提取营养科医生开具肠内营养治疗医嘱所必需的病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异常检验结果,针剂用药情况等。营养科的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病人的这些临床基本信息和病情计算病人需要的营养素用量,更好地为其度身制定营养治疗方案。第三,营养科和临床科室都能够利用该子系统浏览及打印病人的营养膳食医嘱情况,能够对可变化的一定区间时间内的营养膳食进行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查询。该子系统提供了一系列统计报表,营养科按需自行选择条件进行相关统计,帮助管理者科学、高效地掌握全院病人的肠内营养治疗情况,从而进行动态分析和更有效的管理。临床医生也能从中获知患者的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临床,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第四,该子系统可按用户要求打印相关报表和营养制剂的热敏标签。热敏标签清楚打印出营养制剂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位、有效时间、注意事项等内容,取代原有手工写营养制剂标签的模式,大大降低了人为出错的几率,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五,该子系统提供套餐医嘱、营养成份等字典维护功能以及用户权限定义的功能。这些字典的定义,是实现程序使用方便、简单易行的保证之一。

3.3 系统的创新性 改变了住院病人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的手工模式,使营养科的膳食治疗数字化、网络化;无需改动医院现有的HIS系统,采用平滑接驳,实现数据共享;有效提高营养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4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一种能够对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将计算机技术与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管理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善营养膳食治疗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者的决策水平。系统依托HIS,动态实时地获取患者有关信息,使营养治疗信息和临床治疗的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成为支持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管理人员决策的基础,使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更好地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伟容.营养科室在现在医院临床中的作用及其建设与发展.中国社区医师,2007,1(9):80.

[2]田巨龙,等.住院病人膳食服务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医疗设备信息,2004,2(19):12-14.

[3]张英时.计算机在医院营养膳食管理中的应用.医学信息学,2003,1(16):23.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 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 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痿: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痿或痿的后期,如食管痿、胃痿、肠痿、胆痿、胰痿等。对低位小肠痿、结肠痿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痿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营养与膳食指导期末考试试卷

《营养与膳食指导》期末考试试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不属于营养素的是() A 维生素 B 碳水化合物 C 强化食品 D 无机盐E蛋白质 2、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食物是() A 猪肉 B 牛肉 C 羊肉 D 鸡蛋 E 鸡肉 3、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B2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4、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 A 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B2 D 维生素C E 维生素D 5、各种蛋白质中含量比较稳定的元素是() A 碳 B 氢 C 氧 D 氮 E 硫 6、谷类中富含淀粉,并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部分指的是下列那一项() A 谷皮 B 糊粉层 C 胚乳 D 胚芽 E 胚轴 7、下列哪种食品可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且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消化吸收率可达95%() A 羊肉 B 鱼肉 C 瘦肉 D 奶类 E 蛋类 8、卫生部规定,同一配方保健食品申报功能不应超过()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E 6项 9、目前强化铁剂较好的载体为() A 盐 B 醋 C 油 D 乳 E 酱油 10、“三高”饮食指的是() A 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 B 高热量、高蛋白质、高脂肪 C 高热量、高脂肪、高无机盐 11、一轻体力劳动的人,一日需能量11241.6KJ,按蛋白质供能占总能量的10%计,应供蛋白质() A 7.5g B60g C 67g D 90g E 30g 1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不包括() A 禁止吸烟 B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C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D 吃清洁卫生部变质的食物 E 如饮酒应限量 13、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要求基本消除5岁以下儿童维生素缺乏病指的是下列哪一种微生素()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E 维生素E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营养干预工作的范畴() A 确定营养干预目标人群 B 制定营养干预目标 C 开展营养干预具体活动 D 计划免疫 E 营养干预评价 15、婴儿开始添加辅食的适宜月龄是()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外营养支持流程 一、适用对象: 病情重、损耗较大、不能经口进食时间较长(5天以上)病人。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1. 肠外营养适应证: ①胃肠道梗阻; ②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③重症胰腺炎; ④高分解代谢状态; ⑤严重营养不良。 ⑥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 ⑦肠外瘘; ⑧炎性肠道疾病; ⑨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⑩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①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②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③需急诊手术、术前不能实施营养支持; ④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

内学分会,2004年) 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①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者;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②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者。 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 2. 治疗方案 ①肠外营养系统:全营养混合液(TNA)。 ②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病人条件能量Kcal/(kg.d) 蛋白质g/(kg.d) NPC:N 轻-中度营养不良20~25 0.6~1.0 150:1 中度应激 25~30 1.0~1.5 120:1 高代谢应激 30~35 1.5~2.0 90~120:1 烧伤 35~40 2.0~2.5 90~120:1 ③肠外营养每日量 能量 20~30Kcal/(kg.d)[每1Kcal/(kg.d) 给水量1~1.5ml];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2019版)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2019版) 临床营养支持目前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无数患者的生命。营养支持的正确实施可以发挥良好的效果,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也能使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低程度。目前我院不同科室对营养代谢的认识还不一致,同一科室内不同层次的医护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差别,也存在营养支持的不规范现象。不恰当的营养支持不仅疗效不明显,而且并发症较多。现参照国内外最新指南共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在我院《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办法》(2013)的基础上,修订新版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和一般原则,旨在提供适合的参照标准,规范我院临床营养支持的医疗行为,提高我院肠外营养合理使用水平。 一、医院肠外营养药物管理体系 设立肠外营养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组 人员包括: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肠外营养的临床管理 1、使用肠外营养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营养风险 筛查2002),大于等于3分者根据临床需要决定是否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在病程记录中详细记录使用指征、用药方案。 2、本院主治及以上级别医生可根据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开具肠外营 养医嘱。 3、营养干预后一周内应及时进行再评估。再评估效果不佳或出现并发症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可请营养科会诊。每次再评估周期不超过一周。 三、肠外营养的药学管理

1、肠外营养支持要求全合一,碳水化合物、脂肪乳作为双能源提 供能量需求,氨基酸提供氮源,根据需要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等。 不建议单独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进行能量支持。 水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制剂,丙氨酰谷氨酰胺也仅限于全胃肠外营养使用。 如特殊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单品种使用肠外营养制剂,如单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各类品种,审方药师加强审核,必要时可作医嘱退回处理。 2、肠外营养新医嘱应在16:30前录入并发送至静配中心。 3、药师审核肠外营养医嘱:审核肠外营养是否有适应症,审核各营养组分的完整性、各成分配比的合理性,审核电解质浓度对肠外营养稳定性的影响等。 4、肠外营养液必须在洁净环境中集中配置,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四、肠外营养的监督管理 1、临床科室、营养科、药剂科应按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附1)开展营养支持相关工作。 2、药剂科负责定期对肠外营养临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评价、点评,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反馈,并将分析结果汇总交医务部。医务部将存在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督促临床科室对相关问题持续改进;协调信息科等部门予以技术支持。不合理合规使用情况纳入医疗质量历考核体系。 3、医务部、药剂科、营养科定期对全院营养支持治疗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改进。 4、对于无肠外营养适应证或适应证不符、有明确禁忌证、无合理理由使用单品种肠外营养制剂、无合理理由超长时间使用等不合理使用病例,一经查实,对当事医师按违规用药金额的全额扣罚。对病

产褥期乳母营养与膳食指导

产褥期乳母营养与膳食指导 1.产妇产褥期的生理特点 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房外)从胎盘娩出至恢复或接近正常未孕状态所需的这一时期,称为产褥期。现代医学教科书明确规定:产褥期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需6~8周,也就是42~56天。在这段时间内,产妇应该以休息为主,尤其是产后15天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调养好身体,促进全身器官各系统尤其是生殖器官的尽快恢复。 在产褥期里,乳房要泌乳,子宫要复原,各个系统要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血液浓缩,出汗增多,尿量增多,消化系统恢复正常。因此,产褥期及哺乳期乳母的基础代谢率较高,以保证自身机体的恢复和哺乳的顺利完成,一般基础代谢比未哺乳妇女高20%。此外产褥期坐月子还有促进恶露排净,调理气血,调理肠胃助消化,增强骨质,改善体质等效果。 2.产褥期乳母所需要的营养素 产褥期乳母需摄入充足的营养以恢复体力,并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乳母饮食宜全面、均衡。乳母营养良好有利于产后身体各器官修复以及体力恢复,同时乳汁营养成分也依赖于乳母的营养素摄入,因此产褥期乳母所需营养素较正常妇女需求量有所增加,乳母每日的膳食应尽量保证七大营养素的需求,参考值如表一. 正常成年妇女与母乳营养素日供给量 (从事轻体力劳动) 表一 2.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对乳汁质量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它是乳母的主要能量来源,大脑和内脏器官都需要它来提供足够的能量。能量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营养学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以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为主体,它是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它与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共同构成了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外营养支持流程 一、适用对象: 病情重、损耗较大、不能经口进食时间较长(5 天以上)病人。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1、肠外营养适应证: ①胃肠道梗阻; ②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③重症胰腺炎; ④高分解代谢状态; ⑤严重营养不良。 ⑥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 ⑦肠外瘘; ⑧炎性肠道疾病; ⑨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⑩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①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 5 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②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③需急诊手术、术前不能实施营养支持; ④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

内学分会,2004 年) 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①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短期肠外营养(<2 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 L 者;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 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②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肠外营养超过2 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 L 者。 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 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 2、治疗方案 ①肠外营养系统:全营养混合液(TNA)。 ②病人能量与蛋白质需要量 病人条件能量Kcal/(kg 、d)蛋白质g/(kg 、 d) NPC:N 轻- 中度营养不良20?25 0 、6 ? 1 、0 150:1 中度应激25 ?30 1 、0?1、 5 120:1 高代谢应激30 ?35 1 、5? 2、 0 90 120:1 烧伤35 ?40 2 、0? 2、5 90 120: 1 ③肠外营养每日量 能量20 ?30Kcal/(kg、d)[每1Kcal/(kg、d)给水量 1 ?1、 5ml];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肠外营养支持流程 一、适用对象: 病情重、损耗较大、不能经口进食时间较长(5天以上)病人。 二、适应症及禁忌症: 1. 肠外营养适应证: ①胃肠道梗阻; ②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 ③重症胰腺炎; ④高分解代谢状态; ⑤严重营养不良。 ⑥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 ⑦肠外瘘; ⑧炎性肠道疾病; ⑨严重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 ⑩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2.肠外营养的禁忌症: ①胃肠功能正常、适应肠内营养或5天内可恢复胃肠功能者; ②不可治愈、无存活希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病人; ③需急诊手术、术前不能实施营养支持; ④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1.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①经外周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短期肠外营养(<2周)、营养液渗透压低于1200mOsm/L者;中心静脉置管禁忌或不可行者;导管感染或有脓毒症者。 ②经中心静脉的肠外营养途径适应于肠外营养超过2周、营养液渗透压高于1200mOsm/L者。 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上肢的外周静脉达上腔静脉(PICC)。 2. 治疗方案 ①肠外营养系统:全营养混合液(TNA)。 ②病人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 病人条件能量Kcal/ 蛋白质g/ NPC:N 轻-中度营养不良20~25 ~ 150:1 中度应激 25~30 ~ 120:1 高代谢应激 30~35 ~ 90~120:1 烧伤 35~40 ~ 90~120:1 ③肠外营养每日量 能量 20~30Kcal/[每1Kcal/ 给水量1~]; 葡萄糖 2~4g/; 脂肪 1~1.5g/;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就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就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与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与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与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就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就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 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 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 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

肠外肠内营养指南汇总1

附录1 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版) 第一章制定指南的“指南” 引言 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作为一个多学科学术组织,CSPEN的愿景(vision)是倡导循证营养支持的实践,促进我国肠外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具有良好效价比的营养治疗。 编写、制定与推广临床指南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指南定义为: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以当前最佳证据为依据,按照系统和规范方法,在多学科专家、各级医院的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合作下达成的共识。 本指南的宗旨是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药剂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或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2005年1月- 9月,是我们分会制定指南的初级阶段。 CSPEN常委们在中华医学会的直接指导下,组织了我国肠外肠内营养学工作者及儿科、外科、内科等多学科专家成立了第一届《肠外肠内营养指南》编写委员会。按照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参比国内国外的临床研究报告,制定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症指南。 在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的“第一届全国临床营养周”大会上公开征求意见后,又做了大范围的修正和大范围的补充,于当年12月完成了第2005版《肠外肠内营养学临床―指南‖系列一: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 虽然该指南范围窄,仅是住院患者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的内容,但仍然受到业者的重视。已经先后在《中国临床营养杂志》、《中华医学杂志》和《中华外科杂志》等三本核心期刊杂志登载。发表后受到国内同行的关注,也为2006年完善方法学和扩大内容打下了基础。 一、2006年版指南制订过程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标准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

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天;预计大手术后5-7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足50%者应给予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 ②肾功能不全:急性分解代谢性疾病(感染、创伤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透析病人合并营养不良,因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不足时需行肠外营养。 ③心、肺功能不全:常合并蛋白质-能量混合型营养不良。肠内营养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临床状况和胃肠功能,可能有利于心衰病人(尚缺乏证据)。COPD病人理想的葡萄糖与脂肪比例尚未定论,但应提高脂肪比例、控制葡萄糖总量及输注速率、提供蛋白质或氨基酸(至少lg/kg·d)。 (二)特殊的TPN -根据患者特殊需求,增添或减除调整营养制剂 1.继发于疾病所致的代谢紊乱、或器官功能障碍; 2.营养不足和超负荷共存; 3.适应症需要增加某种营养素剂量,以其药理学特性来影响临床结局,如:谷氨酰胺、ω -3脂肪酸、抗氧化剂、支链氨基酸等。 二、肠外营养治疗相对禁忌症: 1.胃肠道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2.估计需肠外营养治疗少于5日者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流程

肠内营养支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学分会,2004年)。 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1.肠内营养配方: ①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者,应用简单、易吸收的配方; ②消化道功能完好,选择完整蛋白质、复杂碳水化合物和较高脂肪的天然食物制成的肠道营养制剂; ③如结肠功能障碍,选择含有高浓度膳食纤维的配方。 2.输入途径: ①口服适合于能口服摄食、但摄入量不足者。 ②鼻胃管用于短期营养病人(一般短于4周),也可作为长期病人的临时措施。 ③空肠造瘘用于营养支持时间需超过30天或胃十二指肠远端有梗阻而无法置管者。 ④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用于胃或十二指肠连续性不完整、胰腺疾病和胃或十二指肠动力障碍的病人。 ⑤经胃造口管适用于长期喂养的病人。

3. 肠内营养的投给方式: ①肠内营养的起始浓度为8%~10%,容量为500ml/d,维持浓度为20%~25%,容量为2000-2500ml/d,最大浓度为25%,容量为3000ml/d。 ②通过营养泵连续输注肠内营养液。 ③在持续输注过程中,每隔4小时即用20~30ml温水冲洗导管,在输注营养液的前后也应与予冲洗,防止堵管。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必须符合肠内营养支持的标准 2.当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影响肠内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必须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3.血气分析、腹部B超检查。 五、变异与原因分析: 1.高血糖及低血糖:在营养支持实施的前三天,或胰岛素剂量有任何变化时,应每天监测血糖直至指标稳定。 2.血清电解质紊乱:在营养支持的前三天每天监测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监测一次。 3.有呕吐或EN停输2小时后胃内液体留存量>200ml者、以及神志模糊或昏迷的病人,易发生误吸。在接受EN时,采取半卧位,必要

《营养与膳食》课程标准

《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 学时∕学分:32/2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 后续课程:《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 适用专业:三年制中专护理、助产及相关专业 开课学院或教研室: 执笔: 主审: 1.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临床营养测评与膳食指导》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 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及能量,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医院膳食及营养支持和常见疾病的营养治疗等。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前述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营养和膳食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营养在增进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初步能对人们的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进行正确指导。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营养学意义。 2.掌握各类人群的营养需求和膳食原则。 3.熟悉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 4.熟悉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 5.了解医院膳食的种类和住院病人的营养支持。 (二)能力目标 1.能为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营养指导。 2.能对常见病病人进行正确的膳食指导。 3.能将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素质目标 1.热爱本职工作,更好地为人们健康服务。 2.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3.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有关营养政策。 4.认识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考核性质:考查课

2.考试方式、分制与解释 (1)理论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占总评成绩的50%。理论考核时间为90 分钟。( 2)平时成绩为全面反映学员的实践技能和学习态度,从两方面对学员进行平时考核:课堂纪 律、操作技能考核。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核占总评成绩的15%。操作技能考核时间为 4.教材及参考书 (1)使用教材 《营养与膳食》,王福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参考资料 《营养与膳食》,科学出版社 5.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营养素与能量 第三章常用食物的营养价值第四章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第五章特定人群的营养与膳食第六章医院膳食与营养支持第七章疾病的营养治疗与膳食 50%。其中,课堂出勤占总评成绩的35%;操作技能考40分钟。 学时数 理论实践合计 22 66 22 426 44 44 448 合计学时26632(2)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的指南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臵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臵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臵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 15cm 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 3L 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 30 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 4h 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O.45)以950ml/h 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肠内营养指南

肠内营养指南(适应症,禁忌,常见并发症,注意事项) 发表者:陈泽涛 3650人已访问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 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 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们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肠内营养指南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 s 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9、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肠功能恢复后、慢性胰腺功能不全者。注意喂养管应插入近端空肠10cm 以上,营养制剂只能选用小分子低脂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的要素膳,如维沃、爱伦多、大元素等; 10、慢性营养不足:如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患者及免疫缺陷疾病者等; 11、器官功能不全:如肝、肾、肺功能不全或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12、某些特殊疾病:急性放射病,各种脏器移植者,包括肾移植、肝移植、小肠移植、心脏移植、骨髓移植等; 13、肠外营养治疗不能满足要求时的补充或过渡。 二、禁忌证 1、完全性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出血、严重腹腔感染; 2、严重应激状态早期、休克状态、持续麻痹性肠梗阻; 3、短肠综合征早期; 4、高流量空肠瘘; 5、持续严重呕吐、顽固性腹泻、严重小肠炎、严重结肠炎; 6、胃肠功能障碍,或某些要求胃肠休息的情况; 7、急性胰腺炎初期; 8、3 个月以内婴儿、严重糖类或氨基酸代谢异常者,不宜使用要素膳。 三、并发症 (一)胃肠并发症 1、恶心、呕吐:主要是因有些营养液,高渗透压导致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乳糖不耐受,营养液脂肪含量过高等,特别是要素膳的口感差。可按上述病因,作相应处理,要素膳推荐

营养与膳食授课计划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1 14 4 课程教学目标知 识 1.掌握人体所需各种营养素及其代谢的基本理论; 2.理解合理营养的卫生要求和膳食要求; 3.了解不同生理与病理情况的营养要求 技 能 1.能够从事社区营养咨询、健康教育和干预工作; 2.能够胜任医院营养科的一般工作; 3.具有继续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素 质 1.充分认识理解我国制定的营养相关政策; 2.热爱本职工作,对本专业具有较深层次的理解; 3.具有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 教材分析选用教材: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营养与膳食》第3版(季兰芳主编,供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护理、助产专业用) 教材特点及适用性分析: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参考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营养与膳食》第2版(林杰主编,供五年一贯制护理学专业用) 调整说明: 教 学 形 式 理论讲授、多媒体演示、案例教学法、举例分析、提问法、讨论法等 备 注

周次时间授课 顺序 授课 内容 课时 目标 学 时 教学 活动 第一周 (8.31— 9.4) 学院集体活动第二周 (9.7—9.11)1 第一章营养与膳食概述 第一节膳食营养相关概念 一、营养与营养素 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三、常用膳食种类 第二节人体对能量的需求 一、能量的单位及其相互换算 二、人体能量的消耗 三、能量摄入量标准 四、能量的食物来源 五、高能量膳食与低能量膳食的应用 1.掌握膳食营养素的种 类 2.熟悉人体能量的消耗 方式、摄入量标准及其 食物来源 3.了解医院常见膳食种 类及其实际应用 1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提问讨论 案例教学 举例分析 第三周 (9.14—9.18) 2 第三节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一、蛋白质 1.掌握蛋白质的生理功 能、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和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2.熟悉氨基酸模式和蛋 白质的参考摄入量 3.了解食物蛋白质的营 养学评价 1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提问讨论 案例教学 举例分析 第四周 (9.21—9.25) 3 第三节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二、脂类 三、碳水化合物 1.掌握脂类和碳水化合 物的分类 2.熟悉脂类和碳水化合 物的生理功能 3.了解脂类与碳水化合 物的参考摄入量 1 理论讲授 多媒体演示 提问讨论 案例教学 举例分析 第五周 (9.28— 10.2) 国庆放假第六周 (10.5—10.9) 4 第三节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四、矿物质 1.掌握钙、铁、锌的生 理功能及缺乏症 2.熟悉钙、铁、锌的参 考摄入量 3.了解钾、钠、碘、硒 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 1

肠外营养疗法规范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肠道外营养疗法规范(试行) 为提高肠道外营养治疗效果,规范我院肠道外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院临床经验,特制定本方案,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 (二)重症胰腺炎; (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 (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 (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 (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 (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 (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 (三)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 (一)导管相关并发症 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时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预防的措施有在拔管前注意使患者取仰卧位或垂头仰卧位,当患者有脱水症时应避免拔管,导管拔出时嘱患者屏住呼吸,同时注意夹闭导管腔或用手指压在拔管的皮肤切口上,但要避免过度按压或用力摩擦颈动脉,切口处涂抗生素软膏,并嘱患者静卧30分钟。 (二)代谢性并发症 1、糖代谢紊乱: 1)高血糖和高渗性昏迷:因快速大量输入葡萄糖所致。预防措施是在输注4h后密切监测血糖水平。如发生高渗性昏迷,应立即停止葡萄糖输入,用低渗盐水以950ml/h的速度输入以降低血渗透压,同时正规胰岛素以1O~20U/h经静脉滴入。在纠正过程中要防止血糖下降太快而导致脑细胞水肿。 2)低血糖:突然中止PN液的输入,而血胰岛素仍处于较高水平,就极易发生低血糖,故 PN 液输入突然中止应视为禁忌。不应利用同一静脉途径输血或输注其他不含糖类液体而停止PN。对有糖代谢异常者,可用等渗葡萄糖液500ml作为过渡,然后完全停用PN。 2、氨基酸代谢紊乱: 以水解蛋白为主要氮源时,易发生高血氨症或氮质血症。目前普遍使用结晶氨基酸液作为氮源,已很少发生; 3、脂肪代谢紊乱: 接受PN治疗3~6周以上,若PN液中不含脂肪,则可能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预防的最好方法是每天补充脂肪乳剂,每周至少输注脂肪乳剂2次; 4、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缺乏: 实施PN时,电解质需要量增加,不注意及时补充时极易发生电解质缺乏症,低钾、低磷、低钙和低镁血症均可出现。微量元素最常见的是锌缺乏,其次为铜缺乏和铬缺乏。凡是长期行PN治疗者,应每天补充微量元素。 (三)肝胆系统并发症 PN 时易引起胆汁淤积性肝功能不全,其原因很多,其中长期能量过高、肠内长期没有含脂肪食物通过是重要原因。可通过调整营养液用量和配方使其纠正。 (四)胃肠并发症

肠外营养治疗要求规范

实用文档 肠外营养治疗规范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途径供应病人所需要的营养要 素,包括能量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维生素、 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目的是使病人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 况、使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维持生长、发育。肠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 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全部营养从肠外供给称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tion,TPN)。肠外营养的途径有周围静脉营养和中心静脉营养。

一、肠外营养治疗适应症: 肠外营养是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需要营养治疗,但又不能或 不宜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均为肠外营养治疗的适应症。 (一)基本适应症: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患者 1.肠功能衰竭:胃肠道梗阻(贲门癌、幽门梗阻、肠梗阻)、胃肠道吸收面积不 足(短肠综合征、肠瘘等)、小肠疾病(Crohn's病、肠结核、小肠缺血性病变等)、 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等; 2.重症胰腺炎 3.高代谢状态危重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复合

伤、感染等;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合并脏器功能衰竭、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或创伤者 5.严重腹泻、顽固性呕吐>7 天; 6.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病人; 7.大手术、创伤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营养状态良好者无显著作用,相反可 能使感染并发症增加,但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严重营养不良者需在术前进行营养支持7-10 天;预计大手术后5-7 天胃肠功能不能恢复者,应于术后48h 内开始肠外营养支持,直至病人能有50%的肠内营养或进食量;8.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①肝功能不全:肝硬化病人因进食量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肝硬化或肝肿瘤围手术期、肝性脑病、肝移植后1~2 周,不能进食或接受肠内营养者不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

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的研制 莫晓华① 李小华① 傅军① ①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信息科,510010,广东广州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膳食治疗 信息系统 摘 要 通过本院自编的应用程序读取医院信息系统上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膳食医嘱,利用DELPHI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完成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信息管理。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大大改善营养膳食治疗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肠内营养治疗的保障服务水平。 1 引言 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对患者极为重要。“医食同源,药食同根”,表明营养饮食和药物对于治疗疾病有异曲同工之处,故营养科又有“第二药房”之称。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不仅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缩短住院时间,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据调查表明,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往往伴有胃肠功能障碍而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纠正病人的营养健康状况,促进疾病向健康方向恢复,成为营养及临床医生的共识。而肠内营养膳食治疗,有“价廉,简便,有效,合乎生理”的高度评价,是临床上进行合理平衡的营养饮食治疗的有效途径。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医院提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口号后,与住院病人有着密切关系的肠内营养膳食治疗的管理,就显得日趋重要了。 肠内营养膳食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接收医生医嘱、下达膳食医嘱、营养配餐、营养成分分析、条码配餐管理以及电子病历浏览等功能,实现对住院病人肠内营养治疗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该系统作为医院临床信息系统(CIS)中的一个治疗子系统,完善了“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病人诊疗信息的管理、应用和共享。 2 主要功能 营养科医生通过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实时提取到临床膳食医嘱,根据不同的临床膳食医嘱以及该系统提供的患者基本信息及异常实验室检查结果下达营养治疗医嘱,并把营养治疗医嘱反馈回临床医生,营养科的配餐中心仍利用该肠内营养膳食治疗信息系统按需打印患者的配餐表及热敏小标签并贴好,发给送餐员。系统组成如下: 2.1膳食医嘱查询和病人情况查询模块该模块可以根据需要按全院或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查询临床科室开出的涉及膳食的医生医嘱;对有医生膳食医嘱的病人可以查看其基本住院信息、实验室异常检查检验结果,并能打印查询内容。 2.2 营养膳食医嘱下达模块 见图1。该模块主要可以按科室或病人的身份类别或全院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