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单位》—《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评析

《长度单位》—《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评析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确定长度单位》教学评析

教学内容:书本P8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观察,学会如何运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长

度单位。

3、感受测量长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常规学具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交流合作、质疑反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1)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和()。

(2)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时可以用()作长度单位。

2、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和1米的长度吗?(学生用手比划。)

小结: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那么,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米作单

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8。教师谈话:(多媒体课件出示喜洋洋和旗杆。)大家喜欢喜洋洋吗?(生:喜欢)它对我们这一节课很感兴趣。同学们看,这是我们学校的旗杆,你知道它的高度是多少

吗?(让学生猜测。)

喜洋洋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l3米?

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2、学生们交流想法

(1)方法一:排除法。

生1:我认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是l3米。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生1: l厘米只有这么长,(用手比划)那么13厘米就只有这么长,旗杆不可能这么短,所

以是13米。

(2)方法二:推算法。

生2:我也认为一根旗杆的高度是是l3米。

师问: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2:把旗杆的高度和我们的身高对比一下,我们大约是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用手比划)10个小朋友的身高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一样高。所以旗杆应该是13米高。(3)方法三:类比法。

师问:你们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引导:和身边的13厘米高的物品进行比较,旗杆是不是和这个物品一样高。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13厘米长,一根旗杆没可能象铅笔这么长。所以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师小结:原来要确定答案有这么多种方法,我们在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时要多思多想,最后

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第一章认识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1.1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自测优化练习 姓名班级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一头大象高约2厘米。();4、小明比小红高3米。() 2、一枝铅笔长16厘米。();5、教室的宽是60厘米。() 3、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6、刻度0破损的直尺不能使用。() 二、填空题(42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12分)。 (1)课本长26();(2)一根跳绳长3();(3)果树高3(); (4)课桌高是70();(5)教室里的门高是2();(6)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2、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 12厘米 4米 5厘米 98厘米 1米 20米 15米 1米 100厘米 3厘米 3米 3、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8分)。 ()<()<()<() 4、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 ) 厘米,等于( )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8分)。 ()条()条()条()条 6、30米+8米= 1米-20厘米= 27厘米+6厘米= 17米-3米= 三、操作题(33分)。 1、画一画,第一条线段画3厘米,第二条线段画8厘米。 第一条: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厘米

2、按要求画线段或图案(12分)。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3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个,再在距离月亮3厘米处画一个,6厘米处画一个。 四、列式计算。17分(4×3+5) 1、一块布,第一次截去8米,第二次截去3米,最后还剩下6米。这块布原来长多少米? 2、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3、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4、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例1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介绍了测量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实际需求。原教材安排的是用硬币、曲别针、方木块等作为长度标准进行测量活动,得到的结果不统一,从而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需求。本教材更尊重知识本源,采用真实的事例:古人曾用身体的一部分,如:“庹(tuǒ)”“拃(zhǎ)”“脚长”作为“长度单位”。由于不同的人测量得的结果会不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是必要的。 例2介绍了我们最常见的长度单位之一“厘米”。直尺是我们最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观察直尺发现,尺子上有若干长度单位,而且都是统一的,每一个单位就是1厘米。学生用手比画感受1厘米的长度,再通过实物比较,如:田字格的长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加深对1厘米的认识。知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它作单位。如果使用课件,不能用放大的1厘米长度作为标准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一定要以手中尺子上1厘米的实际长度为准,形成清晰的表象。教材给出厘米可以用“cm”的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认识了长度单位与测量长度的工具,例3就是用尺子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的把握。测量时强调以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尺子的边缘与物体重合,再看尺子的右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就是确定一段长度里包含几个长度单位。 例4认识米尺和米。因为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因此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一是巩固前一课时的知识,同时让学生立刻感受到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现了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尺的特点: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比划米尺,知道一个米尺大约有一庹那么长,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教材给出米可以用“m”的符号表示,只要求认识,不要求实际运用。 例5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观察米尺,数出一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得出米与厘米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线段比较抽象,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教材例6首先安排的是“一根拉直的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需要注意的是,一根直线可以“看作”是一条线段,但它不能等同于线段,应通过观察拉紧的线后,问:你看到的这根线是什么样的让学生抽象出线段的直观图,形象地感受线段“直的”特点。其次借助学生身边的一些熟悉的物体的边,如黑板边、桌子边、书边等等,知道这些也可以看成线段,进一步感知线段“直的”特点,也抽象出线段的直观图。再根据这几条线段找出线段共同的特点:直的、可以量出长度(至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如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等,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予以介绍,这里先不涉及)。接着用尺子量一量,标出线段的实际长度,加深对线段的认识。教材中有一线段是斜着画的,意在说明只要符合线段的特点,跟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1.2]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1()。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里,填上“ > ”“< ”或“ =”。 5 32厘米8 355500厘米54厘米 20厘米5米1米8厘米 99厘米4厘米6厘米 2米10厘米67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目标解析: 创设测量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测量中通过观察、比划、比较、测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为进行估测和实测打好基础,并让学生在观察尺子和用尺子测量时体会到物体的长度实质上是由几个相同长度单位组成的。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页 1 第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 长度单位 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_ ________ 一、填一填。 1.在直尺上 1 个大格就是( )厘米 2.在直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5”是( )厘米,从刻度 “ 7”到刻度“ 10”是( )厘米。 3.在米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100” 是( )厘米,也 就 是(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6米 四、算一算 4. 1 米=( )厘米 7 米=( )厘米 300 厘米=( )米 600 厘米=( )米 1.圆珠笔大约长 15 ); 2 .旗杆大约高 12( ); 3.小拇指大约长 4( ); 4 .教室的门大约高 2( ); 5.床长大约长 2 ); 6 .黑板的长约 4( ); 7.一座楼房高约 25 ); 8 .文具盒长约 21( )。 三、在○里填上“> 1 米 7 米 5 米 1 6 5 米 16 厘米 厘米 <” 或者 或者 99 厘米 厘米 =”。 26 厘米 米+2米 米+2米 米+3 厘米 12 2 米 12 23 米 8 厘米 75 厘米-20 厘米

37厘米+8 厘米=( 25厘米+9 厘米=( 1米-78 厘米= ()厘米)厘米厘米 70 厘米+30厘米=(厘米= ( )米 五、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 画 √”,不是的画 “×”。 六、数一数, ③ 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七、按要求画线 段。 1.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段。 2.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 4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八、量一量,比一比,再计算。 ① ()厘米 ② ()厘米 ③ ()厘米 (1)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2)第二条线段和第一条线段一共多少厘米? (3)把三条线段的序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排列:九、问题解决。 1.一根绳子长15 厘米,用去8 厘米,还剩多少米?2.小芳身高为96厘米,她再长高多少厘米就是 1 米?

新人教二年级上册数学三维目标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 2、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二年级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际物体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 2、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熟悉的物体,进行想象、猜测、对比、推想等,确定合适的长度单位。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合适的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长度观念,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突破方法:借助已有的测量物体的经验,想一想,比一比。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同时,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也已经基本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本节课再以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做参照物,运用合适的方法,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合理的运用正确的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等。 学生:学具袋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说说我们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2、对于这两个长度单位你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有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知识,为后面估测物体的长度作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活动: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160()。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说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探究旗杆的高度。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我们学过的长度知识来解决一个生活中问题。(课件定格:旗杆图片,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板书问题) (1)说说看,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2)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反馈。 生1:(用手比划)1厘米这么长,13厘米就这么一点高,旗杆不可能是13厘米这么矮,所以,一根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一填。 1、我们知道常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和()。 2、我们在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3、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5是()厘米,从5到12是()厘米。 4、我们在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在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 5、1米=()厘米,500厘米=()米。 二、填空题 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2、小明今年上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35()。 3、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4、一张床大约是()米,操场跑道的长度是()米。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厘米,数10次是()厘米。 三、在横线上填“>、<或=”。 5米___6米38___41厘米6米___600厘米 99厘米___1米4米___300厘米6米___590厘米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粉笔的长是7()铅笔的长度是21 () 教室宽6()一棵树高6 () 操场宽70()一条毛巾宽30 () 东东身高130()一本数学书厚1() 五、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画“×” 1、小明画一条线段长10厘米。() 2、一根手指长5厘米。() 3、比85米少25米的是60厘米。() 4、一棵树高6米。() 5、10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六、选一选。 1、教室内的黑板长() 米米厘米 2、李军身高是() 米40厘米米厘米 3、1米是()厘米 B50 4、一根跳绳长() 厘米厘米米5 5、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七、小小神算家。 46米+14米=()米30厘米+70厘米=()米 28厘米+9厘米=()厘米99厘米+1厘米=()米 1米-20厘米=()厘米77米-59米=()米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 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 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 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 意识,树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 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 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量小强身高1米33厘米,小丽比他高一些,小丽身高()。 A. 138厘米 B. 130厘米 C. 1米67厘米 2.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 B. 3 C. 4 3.下面线段中长为2厘米的是()。 A. B. C. 4.用左边的木块搭出右边的图形,搭出的图形高()。 A. 17厘米 B. 15厘米 C. 13厘米 5.图中小刀长()厘米 A. 9 B. 5 C. 4 6.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 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 C. 食指的宽度 7.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A. 6 B. 7 C. 8 8.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 B. 200厘米长 C. 一样长 9.下面()的测量是错误的。 A. 铅笔比6厘米长 B. 铅笔长10厘米

C. 铅笔长大约20厘米 10.王军身高180()。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11.小红像下图那样错误的量了这只钉子的长度,下面关于长度的叙述中()正确。 A. 比4厘米长 B. 正好4厘米 C. 比4厘米短 12.一棵大树高14()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二、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 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 14.铅笔长________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15.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________。 16.下面这枝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7.下面的彩条长为________厘米。 18.在横线填上合适的单位.(厘米或米) 一本书厚1________ 手掌的宽约8________ 操场长约60________ 课桌的高65________ 一条跳绳长2________

《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25

一《长度单位》单元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长度单位 米 厘米 线段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初步认识长度单元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初步认识线段会量、会画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的意识。 后续学习相关内容 三上: ·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前续学习相关内容 一上: ·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初步掌握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2、初步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能正确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5节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划课时实际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1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1.2]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里,填上“>”“<”或“=”。 532厘米8 35500厘米54厘米 20厘米5米厘米1米8厘米 99厘米46厘米 2米10厘米6667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5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长度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 容或课 题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 的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 点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 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流 程 师 生 互 动 设计意 图一、创设情境: 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 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 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 果怎么不一样呢? 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 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认识1厘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A、数,按顺序读一读。问:最左端是几?尺子 上的零表示什么?叫零刻度。 B、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教学流 程教学流程及课堂练习 C、字母“cm”,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 一厘米有多长?(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是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3、用厘米量。 举起蓝纸条,估计一下他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书上。 量松紧带的长。 三、拓展运用: 1、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对准0刻度线的。 (2)正确的。 (3)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怎么办? 3、小组合作量指定物体长度。 4、老师想量手腕一圈的长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吗?(介绍各种尺子) 5、选择尺子和自己感兴趣的物体量一量。 课外搜集资料: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在古代,没有尺子时,人们用什么进行测量?(手脚)回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一填。(34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 一端对着几。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 6、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 27厘米+6厘米=()厘米54米-4米=()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 )是线段。 ①②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分)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估计长( )厘米 实际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五、画一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六、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度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第3单元测量 第3课时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板书:2厘米)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板书:2厘米=()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3、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4、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2、认识刻度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a)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

最新长度单位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3.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 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与乐趣。教学重点 1.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用厘米测量物 体。 2.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情境图,搜集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测量长度的方法。师:怎么测量巨石的宽度?怎么测量布的长度?怎么量竹竿的长度?生:用庹量巨石,用拃量布,用脚长量竹竿。 师:老师和小明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二、讨论要解决的问题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谁想说给大家听?生1:老师的手大,小明手小。生2(提出问题):他俩的拃不一样长。师:那么谁的结果正确呢?生:都对。 师:选谁量的结果? 生:无法选择,因为都可以。 师:那么怎样做才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这个主意不错。对,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通常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三、认识直尺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都有什么? 师:你们的直尺上有数吗?看尺子的最左端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在尺子上0表示起点。(板书:0起点。)引导学生找小竖线。 师:大家都来看这些竖线有什么不同吗?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叫刻度线。(板书并读:刻度线)请看这些长刻度线,规定每相邻两条长刻度线间是1大格。指指你直尺上的1大格。 四、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看老师的直尺上有两个字母。师:cm表示厘米,(板书: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 1. 猜1厘米长。 师:同学们,猜猜看1厘米有多长呀?生:(1)比划;(2)说;(3)用身边的物长表示;(4)找直尺上的。师:在直尺上找1厘米,试着找找看? 2. 找直尺上的1厘米。 师:那么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在直尺上试着找到1厘米吗?师:从0到1。 3. 比划直尺上的1厘米。 师:对照尺子比划一下,举起来。生:(活动) 4. 借助小棒比划、感觉1厘米。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A. 7 B. 9 C. 8 2.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 B. 3 C. 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 B. 房间高4厘米 C. 跳绳长2米 4.100厘米长的铁丝和1米长的绳子的长度()。 A. 铁丝长 B. 绳子长 C. 一样长 5.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 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 C. 食指的宽度 6.把2米9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的三位小数是() A. 2.090米 B. 2.009米 C. 2.09米 D. 2.900米7.下列物体中,高度约是2米的是()。 A. B. C. 8.下图铅笔长为()。 A. 5cm B. 5cm5mm C. 4cm5mm 9.小华家到学校大约800米,估计一下,他在上学的路上可能走了()步。 A. 16 B. 160 C. 1600 D. 16000 10.长1米的木棒和长100厘米的铁丝相比,()。 A. 铁丝长 B. 木棒长 C. 同样长 D. 无法比较11.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 B. 200厘米长 C. 一样长 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 3+5=8 B. 3+7=10 C. 3+4=7 二、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 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 14.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桌子高约80________ 床长2________ 牙刷长约l5________ 15.把1米5厘米、1米50厘米、1米15厘米、2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米。 火柴棒长4________ 大树高9________ 身高136 ________ 17.一只蚂蚁从尺子的17厘米处爬到8厘米处,它爬了________厘米。 18.下面的彩条长为________厘米。 19.30米+8米=________米 12厘米-7厘米=________厘米 27厘米+6厘米=________厘米 54米-4米=________米 20.在横线上填上“厘米”或“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