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城市规划原理的复习要点第二章2

现在对住所空间的自觉与不自觉的规划建设上,随着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人们的居住

环境复杂化,逐渐形成城市居住环境。 2.02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 1.文献《周

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城市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代表封建社会以礼制为主导的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商君 书》:从城乡关

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的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等问题进 行阐述,开创了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研究中区域城镇研究的先河。《管子》:打破《周礼》 规划的单一模式思想,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

思想。代表了崇尚自然、自然至上的规划理念。

2 .规划理念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始终体现了农耕文化时代顺应自然与改造自然并重的整体 观念,城市格局

体现了农业社会时期以图腾崇拜为哲理思想的权力中心结构形态,即天人

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3 ?典型城市(1)唐长安城:中轴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 格路

网,居住分布采用里坊制。(2)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

称布局。2.03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政治体制 1 ?文献《建筑十书》: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所著,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完整的古典建筑书籍。在第一卷 及第五卷中的

“建筑师的教育、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其他公共建筑”中 提出不少关于城市规划、建

筑工程、市政建设方面的论述。《按艺术原则进行城市设计》:

西特(camillo,sitte ) 著。从城市美学和艺术角度来解决当时大都市的环境问题、卫生和

社会问题,是一本较早的城市设计论著。 2 ?规划理论欧洲是封建领主制,政治中心在城 堡,经

济中心在城市。规划体现封建社会突出统治者地位的以图腾崇拜为主要哲理思想的 权力中心结构。3?典

型城市(1)古希腊城市:格网状布局,广场和公共建筑作为城市的核 心。(2)古罗马城市:广场群、

广场、铜像、凯旋门和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与焦点;

道路、桥梁、城墙、输水管道等城市设施齐备 (罗马)。(3)中世纪城市:教堂成为城市中

心;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城市的有机发展;后期的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萨)。(4)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圣马可广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

)。绝对君权时期出现轴线放射的街道、宫殿花园

和 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巴黎的城市改建----爱丽舍田园大道、凡尔赛宫、协和广场

)。*中 世纪的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防御作用的城堡,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

的城市形态和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公元前 5世纪古希腊当时的城市、广场和公共建筑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2.01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最初的城市规划表

(佛罗伦

(威尼斯

取代了宫殿,作为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体现了** 和平等的城邦精神。中世

纪欧洲的教会势力十分强大,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教堂的庞大体量和高耸尖塔成

为城市空间布局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由于中世纪的城市发展缓慢,形成了十分有机的

城市形态,以及很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但却有特别的景观魅力。在17 世纪后半叶,新

生资本主义为了维护其社会秩序,与国王结盟,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形

成了城市建设的古典主义思潮。14 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

主义思想影响下,以罗马和巴黎为代表的城市,有古典主义风格的、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

道,宏伟壮观的宫殿花园。*2.04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1.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

伴随着城市问题的产生,人口暴涨,居住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卫生、清洁问题突出。

2.知识背景空想社会主义--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莫尔、欧文、傅立叶) 英国关于

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现代城市规划的法律基础。奥斯曼的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

划实施的行政权力实验。城市美化-- 空间景观与建筑艺术传统结合。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

央公园。伯汉姆完成的芝加哥规划则被称为第一份城市范围的总体规划。公司城-- 私人投

资建设。*伯汉姆是城市美化运动的主将,于1909 年完成了芝加哥城市规划。2.05 现代城

市规划的早期思想1.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

市,它的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

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委员会受托管理。2.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城市

应当集中发展,由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采用大量的高层建筑来提

高密度和建立一个高效率的城市交通系统。3.其他的探索(1) 索里亚? 玛塔的线形城市:

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城市运输问题为前提;(2) 戈涅的工业城市:现代城市在

生活和技术基本背景中的组织功能、用地功能分区的雏形;(3)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根据艺术原则建设城市》,对当今城市设计产生影响;(4) 格迪斯的学说:城市-- 区域

研究;先诊断后治疗:调查-- 分析-- 规划。这一思想经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柯布西埃则指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

的两种基本指向:城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 霍华德的规划是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的,体现出入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控制是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为

准则,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

员会受托管理。针对工业革命后的城市问题,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其中索里亚

玛塔提出以城市运输为前提的线形城市;戈涅的体现现代城市基本组织原则的工业城市;

西谛的艺术性原则基础上对城市形态的研究;格迪斯奠定区域规划理论的生态学研究。格

迪斯提出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

乡村的规划纳人同一体系,这一思想经路易斯? 芒福德发展,形成区域规划。1931 年,柯

布西埃发表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以前各种规划的深化。 2.06 城市分散发展模式-从田园城市到新城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

单位,但同时又是从属于某个大城市的派生产物。经历了 3 个阶段:第一代卫星城仅供居

住之用,有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但生产与公共生活仍有赖于母城解决,称为卧城;第二

代卫星城提供居住和一定的工业与服务设施,可以使一部分人在当地工作,但另一部分人

仍去母城,对问题解决不彻底,称半独立的卫星城;第三代卫星城即独立的新城,距大城

市约30-50km,有相应工业区与居住区,有配套的文化福利设施,可以保证居民在当地就

业和生活。新城:对按规划设计建设的新建城市的统称,强调了新城市的相对独立性。它

基本上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城市,为其本身周围的地区服务,并且与中心城市发生相

互作用,成为城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涌入大城市的人口起一定的截流作用。

2.07 城市分散发展模式-有机疏散理论城市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

推导出来的。目标: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

地方去;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保护一

切老的、新的使用价值。把大城市这一整块拥挤的区域,分解成若干个集中单元,并把这

些单元组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方法:“对日常生活进行功能性的

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广亩城:赖特的主张是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

极端的状态,发挥到了极致,每户一英亩用地,依靠高速公路相互联系。根据这一理论,

城市就成为地球表面均匀分布的人类聚居地2.08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经济

活动的聚集是城市经济的最根本特征之一。聚集经济是城市活动集中的主要原因。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城市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大城市现象,这是由于

聚集经济的使用而使大城市的中心优势得到广泛实现所产生的结果。大都市:即大城市地

区,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着

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巨大城市:人口达800万人以上的城市。(《人类聚居的全

球报告》) 大城市带: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

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世界6 个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东京大城市带、英国

以伦敦-- 利物浦为轴线的英格兰大城市带、欧洲西北部大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

从波士顿到华盛顿的大城市带、美国五大湖大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地区。

3.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区域的政治中心、商业中心、集合各种专门人才的中心、巨大

的人口中心、文化娱乐中心。世界城市的指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

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度;商业部门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

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2.09 区域规划城市体系:区域内所有城市在职能之间的相互

关系--经济学的地区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学说;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 等级--规模分布关

系;城市在地区空间分布上的关系-- 中心地理论。区域规划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

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它各工程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

做出合理的空间配置。简言之,区域规划就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

的战略部署。2.10 城市规划方法的发展1.综合规划:以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为其基础。

特征:综合性、总体性和长期性。2.分离渐进规划:分解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3.混

合审视规划:基本决策-- 综合规划;项目决策-- 分离浙进规划。4.连续性城市规划:不

同城市规划要素的不同时效性;城市规划应当是从现状出发的不断推演过程。 2.11 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雅典宪章》(ciam ,1933 年):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人的需要和以人为

出发点的价值观。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

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思想基础:即物质空间决定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含义在于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可以形

成良好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能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

发展和进步。2.《马丘比丘宪章》(XXXX)年: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

据:获得基本生活质量;与自然协调。在1933 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

若干组成部分;在XXXX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

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义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作为

连续发展与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应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多功能的生活环境。提示:

规划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认为,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

划不应以一种价值观来压制其他多种价值观,而应为多种价值观的实现提供可能。 2.12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

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 -- 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体不同的价值观,

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的可持续发展XXXX 年,布伦特委员会即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

来》,全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

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其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可 持续发展的观念源自于因经济的发展而造成的对环境的破坏,使人们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注 意到对环境的保护。 2.《21 世纪议程》:关于促进稳定的人类居住区的发展;为所有人 提供足够的住房;改善人类居住区的管理,其中尤其强调城市管理;并要求通过各种手段 采取有创新的城市规划解决环境和社会问题;促进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规划和管理;促进供 水、排水和固体废物管理等环境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在人类居住中推广可循环的能源和

运输系统;加强多灾地区的人类居住区规划和管理;促进可持久的建筑工业活动行动的依

市村落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居住区发展模式:紧凑的形态,适当的密度,混合用地,公

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产物:发达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加工区。

2.13 经济,社会和环境 据;鼓励开发人力资源和增强人类居住区开发的能力。 2.14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 球化 1.知识经济是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具有科技创新、信息技

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四个特点。 2.信息社会中信息化对于知识经济的关键作用。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相互依存,各种发展资源的跨国流动规模越来

越大。2.15从环境保护到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想 XXXX 年,《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提 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 XXXX 年人居大会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人居环境”的概念。 XXXX 年《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首次对可持续发展观念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

经济发展遇到的一系列的人居环境问题,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基础、开发再生

资源的三大可持续发展途径。 XXXX 年《环境与发展宣言》、《全球 21世纪议程》,指出

环境应作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必须对环境和发展进行综合决策。 XXXX 年人

居大会,审议“人人享有适宜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两大 主题。 2.16 全球化理论和区域化发展城市体系结构正从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变化。

1.发 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 / 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 对于全 球和区域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迅

速发展,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 / 装配基地; 3.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

技产业基地,而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17 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1.都

共交通主导,面向步行者的街道,调适性强的建筑物。

2.产业园区知识经济、信息社会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第一章 1、两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2、城市:“城”是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市”是一种交易场所。 3、按照行政区划的标准,我国的城镇可以划分为直辖市、市和镇;其中,按行政管辖的不同,还可以把市进一步划分为地级市和县级市;建制镇无可争议的是城镇的一种类型。 4、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也可以称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代,或称为古代的城市和近代的城市。 5、春秋战国之际,各诸侯之间攻伐频繁,也正是这个时期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筑城的高潮。 6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7城市化进程的表现:1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2城镇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3城市化水平高。 8世界城镇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9、1989年12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城市规划法》第四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在2007年通过的《城乡规划法》中已经废除了这一条。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买一个朝代最显著地特点 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希波丹姆的布局形式 3田园城市的理论 4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5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1城市全球化;2区域一体化;3信息网络化;4全球城镇化。 6当代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1由单向的封闭型思想方法转向符合开放型的思想方法;2由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思想方法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思想方法;3由刚性规划的思想方法转向弹性规划的思想方法;4由指令性的思想方法转向引导性的思想方法。 7思想方法的变革对工作的冲击和影响:1对工作方法的冲击和影响;2对工作中的传递方式的影响。 第三章 1、1909年,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而中国是在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我国城乡规划领域的主干法。 3(了解)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改性详细规划。 第四章 1城市规划的定义:p62 2城市规划的任务:p64 3永续发展的概念:p67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永续发展包括需要和限制两个重要的概念。 4、p70 5、和谐城市:应该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合理有序、自我更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生命体,应该是生态环境友好、经济集约高效、社会公平和睦的城市综合体。 6、三个和谐:即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名词解释: 1. 详细规划 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地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管理要求,或者直接对建设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2. 修建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3.城市规模 衡量城市大小的数量概念,包括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地域规模两种指标,通常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规模的决定性指标。 13.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18.区域规划 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19.国土规划 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 国土规划是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及规划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条件,对国土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的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源综合开发、建设总体布局、环境综合整治的指导性计划,是编制中、长期计划的重要依据。 2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当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是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 40.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 一年内城市人口因出生和死亡因素的消长,导致人口增减的绝对数量与同期该城市年平均总人口数之比。 41.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48. 城市功能 也称城市职能,是由城市的各种结构性因素决定的城市的机能或能力,是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所起的作用。 60. 近期建设规划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对短期内建设目标、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的实施所作的安排。 81.城市性质 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

城乡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城市规划考研参考书目】 【同济大学】 专业考试科目(详见考纲):1、城市规划原理(含中外城市建设史) 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规划原理(赵民、彭震伟、吴志强、唐子来、周俭、孙施文等) 1)《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 2)《同济大学规划系教师论文集》 3)《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等杂志 4)同济版专业教材:《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周俭) 《城市规划法规读本》(孙施文) 5)《中外城市建设史》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阮仪三、王景慧、王林) 7)《城市建设与规划基础理论》(阮仪三) 8)最好在看看同济大学出版的《注册规划师考试复习指南》 2、城市道路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徐循初、潘海啸) 1)《道路工程》(徐家钰)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及讲解材料(徐循初等) 3)《城市规划汇刊》中徐循初先生的“四论”文章(四篇)   《城市管线综合》(戴慎志、陈践) 附:1.同济大学规划专业历年考研试卷 2.城市规划原理大体包括:区域规划、远景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开发、城市功 能与结构、城市设计、控制性规划、居住区规划、名城保护、社会心理学以及近年来城 市规划的热点、难点。 【湖南大学】 建筑史:《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潘谷西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知识综合(含建筑技术、建筑历史、城市规划、建筑艺术等):

《外国建筑史》(第二版),陈志华编;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同济大学编; 《中国建筑史》(第四版或五版),潘谷西编; 《建筑构造(一、二)》(第三版),刘建荣编; 《外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沈玉麟编;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二版),董鉴泓编;有关设计规范等;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二版),天津大学编;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 《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编,1999 (以上参考书均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版本) 【天津大学】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外国城市建筑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区域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编辑部 6、《外国城市规划》杂志,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外国城市规划》编辑部 7、全国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指定参考用书(2002-2004年) 8、《现代城市设计理论》 王建国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1、《城市规划原理》,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编,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3、《景观设计学》,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2020年北京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之356城市规划基础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城市规划基础考试科目代码:356 一、考试要求 城市规划基础考试大纲适用于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试内容包含城市建设史、城市规划原理和城市设计三个部分,这三门课程是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城市建设史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建设史和外国建设史两个部分;城市规划原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十一个部分:城市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城乡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乡住区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城市开发规划与城市规划管理等内容。 城市设计概论包括城市设计概念、城市设计理论和城市设计方法三部分。要求考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有很深入的理解,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城市规划原理 (1)城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2)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3)城乡空间规划的内容。 (4)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5)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的内容。 (6)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的内容。 (7)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 (8)城乡住区规划的内容。 (9)城市设计的内容。 (10)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的内容。 (11)城市规划的实施内容。

(二)城市建设史 (1)不同时期国内外城市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其特征。 (2)不同时期城市规划思想的主要内容。 (3)近代国内外城市发展的若干问题、近代典型城市建设特征。 (三)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念。 (2)城市设计理论。 (3)城市设计方法。 三、参考书目 1、《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吴志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4、《城市设计》,王建国..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一、城市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 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 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 象及过程。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 的变化 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 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一、周礼考工记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 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规 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 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 心的规划思想 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里 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 制定规划) 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

城市规划原理2重点

第一章 1、城市的概念: 城:“城,廓也,都邑之地,筑此以资保障也” 。 市:“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2、 城镇与乡村的本质特征的区别: 1)产业结构:城镇以非农业生产的产业为主 2)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比乡村大 3)物质构成:城镇具有给排水﹑电力电讯﹑供暖供热﹑街道广场﹑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 4)职能:城镇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的中心 5)景观:城镇有比乡村大得多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 3、城市的特征 密集性:人的密集,物质和资本的密集,文化的密集 高效性:高效率,高效益 多元性:多功能○ 1城市功能:城市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承担的任务和作用,是城市生命力之所系。○ 2城市:物质实体,经济实体,社会实体,文化实体 多类型:○ 1工业城市○2交通港口城市○3商贸城市○4科研﹑教育城市○5综合中心城市○6县城○7特殊职能的城市 外在性:一个人或一群人(制造者)的活动对其他人(接受者)的行为带来了影响,这种影响的接受者往往无意加入制造者的活动,但却要承担坏影响(如环境污染)的代价或享受好影响的收益。 4、 城市规划学 城市化(Urbanization )或城镇化是工业革命后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 (GB/T 50280—98)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5、 城市化的测度的方法 ○ 1单一指标法 ○ 2非农业人口比重指标:某一地区的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Y(PU)——城市化水平 W ——农业人口 V ——非农业人口 N ——区域总人口 体现了人口在经济活动上的结构关系,较准确的把握了城市化的经济意义和内在动因,反映了生产方式变革的广度与深度,科学性较强 ○ 3城市用地比重指标 ○4综合指标法 N V W V V Y =+=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城市规划原理考研试题

参考书目:《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白皮)――三(正文中代号)、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考试应试指南(黑皮)――注、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蓝皮)――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经济学原理(紫蓝皮)――赵。 2004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居住区各用地的界线划定的一般原则(周p197) 2.居住区规划设计可以有哪些生态考虑(周p19) 3.城市主导产业的特点(赵p215) 4.城市总体布局的一般原则(三p201) 5.城镇体系和区域中对城市建设条件的评价的内容 6.区域增长极核理论及对我国区域发展的借鉴 7.元大都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周理?考工记》(注p23) 8.简述中世纪意大利城市的主要特征(注p14) 9.历史街区保护整治与旧城更新的关系(三p201)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分析现在住宅区规划与建设的负面影响 2. 结合实例论述如何处理近期建设与远景控制的关系(三p237) 3. 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注p46) 2003城规原理 一、简答题(200字以内,每题10分) 1. 简述居住区生活环境质量与居住区规划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关系(周p207) 2. 工业用地布局主要原则(三p107) 3. 图示城市形态的几种主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注p79) 4. 马丘比丘宪章比雅典宪章在思想上的进步(注p35) 5. 区域增长极核产生条件(注p6) 6. 以图示方式城市土地极差地租理论分析城市土地同心圆模式(赵p280) 7. 隋唐长安规划要点(注p22) 8. 城与廓的概念(三p14) 9.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层次及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500字以内,每题20分) 1. 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目标是什么,可通过那些规划设计途径来提高它的品质(三p491) 2. 目前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内容、方式、作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善 3. 论述城市开发控制的各种作用机制及其相互关系(三p579) 2002年同济大学——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1.《周礼考工记》对古代都市规划的影响(此题2001年也考过) 2.划定历史保护街区的条件(注p189) 3.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 4.都市区规划的基本概念 5.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体制 6.土地使用开发强度的考虑因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5 城市类型增加 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教学提纲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七章、第八章 第七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与城市之间的衔接方式(案例) 铁路:基本原则:让铁路尽量方便城市,发挥其最大运输效能,不对城市造成干扰。 线路的布局: A、避免铁路过分接近城市 B、处理好铁路线路与城市用地扩展之间的关系 C、减少或解决铁路与城市的相互干扰:—线路布置在各分区边缘—铁路两侧植树绿化—妥善处理线路与城市道路的矛盾—减少过境列车对城市的干扰—改造市区原有的铁路线路—将通过市中心的铁路建于地下 公路: A、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适当深入市区,并与城市干道直接相接。 B、与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应尽量从城市边缘通过。 C、城郊各区之间的联系交通,常常通过设置环城道来解决。 航空港:机场的位置适宜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机场跑道轴线方向宜与城市市区平行或与城市边缘相切,而不宜穿过城市市区。 大城市,往往设有几座航空港,它们各有分工以满足不同类型交通的需要。 航空交通较小的城市,不足以单独设置航空港时,则航空港的选址要考虑到与相邻城市共同使用的问题。 2、市内城市道路系统: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及不同形式的交叉口和停车场设施,以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 3、城市道路系统的等级划分: 按照道路的等级: ?①快速路 ?快速路上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拖拉机、轻便机动两用车、电瓶车、 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不得行驶其间 ?②主干路 ?联系主要工矿企业、交通枢纽、市中心的道路,是城市主要客、货运输线。此干道 较宽。红线30-45m,车行道宽14—18 m。 ?③次干路 ?主干道之间的辅助性交通线。 ?④支路 ?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

城市规划原理

考试内容: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讲城市、城市化与城市规划概述 1、城市化定义、分类及城市化水平测算方法 一、什么是城市? 城:以武器守卫土地的意思,是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 市:交易的场所,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制设立的市和镇城市与农村的区别?人口规模、密度、产业结构、从事职业等等 二、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 土地城市化: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变 城市化水平= 或者= 三、城市规划定义 为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规划? 部署、安排、计划 规划什么? 发展目标、性质、规模、发展方向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其他建设:交通、绿地等等 四、为什么要做城市规划? 以人生规划为例:人生定位,人生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 2、我国城市规划体系有几大系统p48 3、城市规划技术系统包含哪些方面?p57 4、“一书两证”p58 5、有关新型城镇化的讨论:过去的城镇化有哪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的“新”指的是什么?有哪些挑战? 背景:李克强的讲话与发文 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从现代化发展规律看,今后一二十年我国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每年将有相当数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人口转移到城市,这将带来投资的大幅增长和消费的快速增加,也会给城市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 乐观派:前景:a 投资拉动b 内需拉动c 技术进步d 生活品质e 现代文明 建议:“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户籍制度改革 b 土地制度改革 c 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d 集约、智能、绿色、低碳 悲观派:问题:a 空心城市化b 耕地保护:18亿亩红线c 粮食安全:进口转基因粮食? d 就业问题 e 社会问题 f 环境问题 主张:a 把农民留在农村 b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规模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p48-p58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资料讲解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

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复习题参考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第3章复习题参考答案 城乡规划体制 一、单项选择题:1A 2B 3B 4C 5D 6A 7B 8C 9A 10A 11D 12D 13B 14D 15C 16A 17C 18C 19A 20C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BCD 4ABCD 5ABD 6ABCD 7 AB 8ABCD 9ABCDE 10ABCD 三、判断题:1V 2X,将“技术”改为“运作”。3V 4X,“编制”改为“执行”。5X,“实 施”改为“战略”。6V 7V 四、名词解释 “一书两证”:它是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简答题 1、城乡规划体制的构成:它是由规划法规系统、规划行政系统、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 作系统共同构建的。 2、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你认为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下一步 应重点补充哪些方面的法规? 答: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三部分构成: A 主干法——《城乡规划法》 B 从属法规与专项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和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 C 相关法 我认为应重点补充实现永续住区和永续城市、构建和谐城市的相关法规。把永续发展放在规划工作的核心理念中,贯彻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每一个细节中,通过合理的空间安排和运转、管理,城市可以更加集约地使用城市土地空间资源,通过永续的规划可以提升城市中人的生活质量。(此为开放性答案) 3、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技术系统的规划依据:A 上位规划 B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 城乡规划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 D 国家政策 E 城市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的指导意见。 4、我国现行城乡规划运作(开发控制)的依据:A 法律规范依据B 城乡规划依据 C 技 术规范D 政策依据。 六、论述题:试论述我国《城乡规划法》的法律地位与作用。P52 答:A《城乡规划法》是约束城乡规划行为的准绳,是我国各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法律依据,也是城乡规划编制和各项建设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B 它是城乡规划领域的基本法,在我国城乡规划法规体系中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制定规范其他层次的城乡规划法规与规章的法律依据。 C 根据各种具体实际,该法确定的原则和规范可以通过体系内各层次的法律法规进 行细化和落实。但是城乡规划法规体系内的这些下位法律规范不得违背《城乡规划法》确定的原则和规范。 D它是人民法院审理城乡规划行政诉讼案件的法律依据。即该法是人民法院审理和裁判被诉有关城乡规划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的标准与准绳。

《城市规划原理》_[完整版]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部分 1、日照间距: 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2、建筑后退:是规定建筑物应距离城市道路或用地红线程度。 3、绿地率:规划地块内各类绿化用地总和和占该用地面积的比例。 4、土地使用兼容性: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往往涉及到多种用地性质在地块内混合布置问题,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为了协调处理性质不同的各用地的关系而采取的一种方法。(不确定,见《控制性详细规划》P38-39 5、城市蓝线:河流水域用地边界线。 6、城市紫线:历史保护区域边界线。 7、城市绿线: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区域边界线。 8、城市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9、CBD: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指一个国家或大城市里主要商业活动进行的地区。 10、容积率:是指一个小区的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 11、建筑平均层数:指一个建筑地段内所有建筑各层面积总和除以这些建筑总面积的总和 12、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 13、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 14、配建设施:与住宅规模或与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的总称。 15、竖向设计: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16、环境容量:在保证人群健康和生态系统不受危害的前提下,环境系统或其中某一要素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17、道路红线: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 18、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者分区规划为依据,以土地使用控制为重点,详细规定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它强调规划设计与管理及开发相衔接,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引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19、日照标准:为保证室内环境的卫生条件,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 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建筑外 窗获得满窗日照的时间。 20、服务半径:指居民到达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步行距离 21、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 22、修建性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 23、“雷德朋”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