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推理逻辑

数字推理逻辑
数字推理逻辑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数字推理的幂次数列

【数字推理的发展】

近两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数字推理题目趋向于多题型出题,并不是将扩展题目类型作为出题的方向。因此,在题目类型上基本上不会超出常规,这也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即五大基本题型足够熟练,计算速度与精度要不断加强。

首先,近两年来数字推理题目出题惯性并不是以新、奇、变为主,完全是以基本题型的演化为主。特别指出的一点是,多重数列由于特征明显,解题思维简单,基本上可以说是不会单独出题,但是通过近两年的各省联考的出题来看,简单多重数列有作为基础数列加入其它类型数列的趋势。

【真题讲解,幂次数列】

【例1】(2010年9.18)10,24,52,78,(),164

A. 106

B. 109

C. 124

D. 126

【答案】D。其解题思路为幂次修正数列,分别为32+1,52-1,72+3,92-3,112+5,132-5,故答案选D。

基本幂次修正数列,但是修正项变为简单多重数列,国考当中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在国考思维中应该有这样一个意识,幂次的修正并不仅仅为单纯的基础数列,应该多考虑一下以前不被重视的多重数列,并着重看一下简单多重数列,并作为基础数列来用。

【理解、区别幂次数列】

国考中的整体思维,多级数列,幂次数列与递推数列,三者在形式上极其不好区分,幂次数列要求考生对于单数字发散的敏感度要够,同时要联系到多数字的共性联系上,借助于几个题目的感觉对于理解和区别幂次数列是极为重要的。

对于多级数列与递推数列,其区分度是极小的,几乎看不出特别明显的区别,考生在国考当中遇到这类题目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做差,通过做差来看数列的整体趋势,如果做差二次,依然不成规律,就直接进行递推,同时要看以看做一次差得到的数列是否能用到递推中。

【例2】(国考2010-41)1,6,20,56,144,()

A. 384

B. 352

C. 312

D. 256

【答案】B。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递推规律,即(6-1)×4=20,(20-6)×4=56,(56-20)×4=144,因此(144-56)×4=352。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两项做一次差之后4倍的递推关系,也就是充分利用了做差来进行递推。

【例3】(联考2010.9.18-34)3,5,10,25,75,(),875

A. 125

B. 250

C. 275

D. 350

【答案】B。这个题目中,其递推规律为:(5-3)×5=10,(10-5)×5=25,(25-10)×5=75,(75-25)×5=250,(250-75)×5=875,故答案为B选项。

联系起来说,考生首先应当做的是进行单数字的整体发散,判断数字推理中哪几个题目为幂次或幂次修正数列,其次需要做的就是进行做差,最后进行递推,递推的同时要考虑到做一次差得到的二级数列。

这里针对许多学员遇到幂次修正数列发散不准确的问题,提出这样一个方法,首先我们知道简单的幂次及幂次修正数列可以当成多级数列来做,比如二级和三级的等差和等比数列。在2010年的国考数字推理中,我们发现这样一道数字推理题:

【例4】(2010年国家第44题)3,2,11,14,(),34

A.18

B.21

C.24

D.27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题中,未知项在中间而且是一个修正项为+2,-2的幂次修正数列。从这里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国考当中出题人已经有避免幂次修正数列项数过多,从而使

得考试可以通过做差的方式解决幂次修正数列的意识。未知项在中间的目的就是变相的减少已知项数,避免做差解题。

【总结】

因此,在今后的行测考试中,如果出现未知项在中间的数字推理题目,应该对该题重点进行幂次数的发散,未知项在中间,本身就是幂次数列的信号,这是由出题人思维惯性而得出的一个结论。

这一思维描述起来极为简单,但是需要充分考虑到国考出题的思维惯性,对于知识点的扩充要做好工作,然后再联系起来思考,在运用的时候要做到迅速而细致,这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方向与出题思路。

国家公务员行测辅导之数字推理解题技巧

【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方法介绍】

数字推理是公务员考试中每年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一般有5个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数字敏感度和考生对数字之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很多考生对这类题目总是束手无策,最后往往选择放弃。究其原因,乃是考生没有掌握解数字推理题的思维方法。

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两种主要的思维方法。所谓横向递推的思维方法,是指通过分析相邻两个或者三个数字之间内在的运算关系(主要是分析前面的数字通过怎样的简单运算才能得到后面的数字)来解题的思维方法。这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借题讲解】

【例1】1/9 1 7 35 ()

【解析】我们采用横向递推的思路,考虑相邻两项之间的运算关系,很容易得到如下等式:1/9 ×9=1

1 ×7=7

7 ×5=35

35 ×()=()

也就是说,数列中的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分别是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的9倍、7倍和5倍,那么我们可以理所当然的认为下一项(即第五项)应该是第四项的3倍,即35×3=105为所求答案。

【例2】 2 3 5 8 13 ()

【解析】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要求我们把相邻两个或者三个数字之间的运算关系作为解题的突破口,很容易可以得到如下的关系:

2+3=5

3+5=8

5+8=13

8+13=()

显而易见,前两项的和即为下一项,那么括号里面的数字应该是其前两项的和,即8+13=21。

与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相对应的是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后者主要强调的是数字本身所隐含的等值表达形式,通过对其数字本身的转换来找出所给数列中的共同规律,从而达到快速解题的效果。

【例3】1/9 1 7 36 ()

【解析】我们先不考虑前项与后项之间的运算关系,而是先关注数字本身的另一种等值

表达形式,那么

1/9=9-1

1=80

7=71

36=62

这样的话,原数列就等价转化为9-1 80 71 62 ()这样一个数列。显然,括号里面应该是53=125。

举例2: 2 6 12 20 30 ()

分析:我们把原数列的数字用另一种方式写出来,寻找它们之间的共同规律,原数列可以等价于如下的数列:1×2,2×3,3×4,4×5,5×6,()

通过转换成这种形式,我们很容易看到下一项应该是6×7=42。

【方法主要适用数列】

横向递推的思维方式主要用于解决差级数列和递推数列这两种类型,是解决这两种类型题目的钥匙,递推数列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难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但其解题思路仍然是横向递推;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幂次数列和分数数列,对于幂次数列,通过指数和底数的相互调适,从而找到其共同规律,而对于分数数列,则主要通过通分和反约分等形式来进行等值转换,从而找到共同规律来解题。

横向递推和纵向延伸的思维方式,是解决数字推理题的两种思路,二者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随着国考数字推理题难度的加深,很多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同时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只有真正地掌握了这种方法,才能做到得心应手。

2011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推理技巧数字拆分思想

【拆分思想的重要性】

根据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我们依据近五年数字推理部分的命题思想和大纲的变化,我们预测,行测数字推理部分应和近几年基本相同,既为5道题,题型以多级数列、分数数列、幂数列、递推数列、多重数列等为主,以供参加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广大考生参考,在距离国考不到一个月时间内,把握复习的重点方向。

在练习与解题过程中培养、建立数字推理的解题基本思想方法,通过题型的表面深究各类题型解法与解题思想的实质,使无序的题型分门归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本文以数字推理中常见的拆数为基础归纳总结与解析数字推理中“拆分思想”的具体应用。

【拆分思想的形式】

一、数字加乘思想:即数列的每一项都是由有规律的两个数字或几个数字通过相加或相乘等方式组合而成。

1、数字拆分乘积思想(因数分解思想)

【例1】(国考2010-41)1、6、20、56、144、()

A.384

B.352

C.312

D.256

【解析】答案为B。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1,2×3,4×5,8×7,16×9,即一个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的每一项乘一个等差为2的等差数列的每一项而成。

2、数字拆分加和思想(数字拆和思想)

【例2】(国考2009-115)153、179、227、321、533、()

A.789

B.919

C.1229

D.1079

【解析】答案为D。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50+3,170+9,200+27,240 +81,290+243,350+729,即一个二级等差数列的每一项加上一个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的每一项而成。

二、多级拆分思想:即把数列的每一项都拆分成有规律的两个数列或几个数列通过相互组合等方式而成。

1、两级拆分思想

【例3】1.01、1.02、2.03、3.05、5.08、()

A. 8.13

B. 8.013

C. 7.12

D. 7.012

【解析】答案为A。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写为:1+0.01,1+0.02,2+0.03,3+0.05,5+0.08,即每个数字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是一个简单的递推和数列。

2、三拆分思想

【例4】(江苏2008A-3)2000.1.1、2002.3.5、2004.5.9、2006.7.13、()

A.2008.8.8

B.2008.18.16

C.2008.9.20

D.200.8.9.17

【解析】答案为D。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可分别拆分成三部分,而各部分有各自是一个等差数列,即2000、2002、20004、2006、(2008)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3、5、7、(9)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1、5、9、13、(17)是一个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三、数字裂分思想:即把数列的每一项都各自分裂成的两个数或几个数,而这些数相互组合在一起又成一定规律的数列。

1、裂分差思想

【例5】(江苏2009B -69)4635、3728、3225、2621、2219、()

A.1565

B.1433

C.1916

D.1413

【解析】答案为D。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裂分成两部分,即每个数字“两两分裂”成46和35、37和28、32和25、26和21、22和19,而这些两两分裂后的数之差11、9、7、5、3又组合成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故答案为D,裂分成14和13,差为1,符合上述规律。

2、裂分和思想

【例6】(广东2009-4)1526、4769、2154、5397、()

A.2317

B.1545

C.1469

D.5213

【解析】答案为C。本题的规律是,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字裂分成首尾和中间两部分,每个数字“两两分裂”成1、6和5,2,4、9和6、7,2、4和1、5,5、7和3、9,而这些两两分裂后的数之和相等,即1+6=5+2、4+9=6+7、2+4=1+5、5+7=3+9,故答案为C,裂分成1、9和4、6,其和相等,符合上述规律。

总结,数量关系中“数字推理”这部分题型每道题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通过归纳不同的题型,缩小解题时的方法思维,掌握好解题的规律,并通过解题学会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方法、规律、技巧,加强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探求数字推理中“数字拆分”题型的解题思想。

国家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典型解题技巧

纵观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我们不难发现2007年至2010年,行政能力测验不论在题量还是难度上都趋于稳定。2011国考大纲已经公布,在此,笔者针对近年图形推理真题,对图形推理部分进行总结。图形推理考查的是考生的观察、抽象、推理的能力。按照命题理念的不同,图形推理分为规律推理和重构推理两大类。

一、规律推理类

规律推理是针对所给若干幅图形的规律,选择新图形以延续现有的规律性。要求考生从给出的图形数列中,找出图形排列的规律,据此推导符合规律的图形。根据图形的变化规律可将题型分为数量类、样式类和位置类。

(一)数量类

数量是指图形中包含某种元素的多少,主要是点、线、角、面、素。通过对历年图形推理真题的分析,我们发现考得较多的是线、面、素的变化,对点和角涉及的较少。

【例1】(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3)

【答案】D。本题属于数量类。按照“直线居多数直线”的原则,发现每一列的第一个图形的直线数减去第二个等于第三个。

【例2】(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6)

【答案】B。本题属于数量类。数面,都有1个封闭区间,选B。

【例3】(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7)

【答案】C。本题属于数量类。一个元素递增,一个元素递减,考虑替代,一个星星=三个圆,选C。

(二)样式类

根据历年图形推理真题,我们不难发现,求同、求异以及属性问题开始成为样式类考察的重点。

【例4】(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1)

【答案】B。本题属于样式类。求同,每一行三个图形都有一个相同元素,第三行都有一平行四边形。

【例5】(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2)

【答案】A。本题属于样式类。求异,每一行前两个图形去掉相同的部分,得到第三个图形。

【例6】(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7)

【答案】D。本题属于样式类。分别是横轴对称、竖轴对称、横竖轴对称、横竖轴对称、竖轴对称,所以选D。

(三)位置类

位置变化主要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其中图形发生旋转时,时针方向不发生变化。图形发生翻转时,时针方向发生变化。

【例7】(200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5)

【答案】A。本题属于位置类。在图形外面的曲线上添上箭头,会发现,每一行的第一个图形与第三个图形方向一样,第二个方向相反,所以选A。

二、重构推理类

近年的重构推理主要集中于空间构成,也可称为叠纸盒。但2006年出现了5道平面组成题,因此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例7】(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64)左边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哪项能由它叠出()

【答案】A。白面和横线面是相对面,不可能相邻,排除C,D。B中的上表面斜线方向不正确,选A。

【例8】(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6)

【答案】C。平面组成型,元素不同看个数,一共有八个三角形,排除A,D。且两个椭圆大小不一样,因此选C。

【例9】(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59)

【答案】B。平面组成型,元素相同看时针方向,四个扇形组成相同,从黑点向白点画一个箭头,发现四个扇形都是顺时针方向,选B。

以上就是近年来国家公务员图形推理考试中的考点变化,希望考生在应试中有所侧重。真题揭秘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假推理解题思路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华图肖老师从国家公务员考试真假推理题型入手,介绍了其解题思路,并通过真题进行了实例演示。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真假推理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真假推理题比较与研究,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在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解题方法即可。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真假推理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还是“两真两假”;

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

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真假推理真题示例

(一)只有一真

例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答案:C

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第三,一真其余为假,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因此选C。

例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答案:A

解析: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真”

方法1:找反对关系,甲和乙所说的必有一真,所以丙说的为假,即“并非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进而可以推出甲所说的为真,那么乙所说的为假,因此“所有的学校都存在加课问题”,选A。

方法2:找推出关系,一真前假。丙可以推出乙,因为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所以丙只能为假,后面推理同上。

(二)只有一假

例3: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只有一假”。其次看题干,发现乙和丁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第三,一假其余为真,绕过这对矛盾关系,甲和丙说的肯定都是真的,因此选B。

(三)“两真两假”

例4: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

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四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A.是甲做的好事B.是乙做的好事

C.是丙做的好事D.是丁做的好事

答案:B

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真假推理题型中的“两真两假”。其次,乙和丁说的话一样,利用推出关系,假设乙丁为真,可以推出甲也真,与原题不符,所以乙和丁说的为假,甲、丙说的为真,选B。

以上就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真假推理题型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希望考生在备考时做到多总结,多思考。

国家公务员考试解答盈亏问题简便解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中经常会出现盈亏问题,一般思路都是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的办法来处理,这样就耗费了比较多的时间。其实,解决盈亏问题是有一定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下面为华图通过实例介绍了盈亏问题的快速答题方法。

例1:若干学生住若干房间,如果每间住4人则有2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8人则有一间只有4人住,问共有多少学生?()

A.30B.34C.40D.44

解析:最容易想到的解题思路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

假设房间数为x,学生总数为y,则有:,解出,选D

华图解读:针对盈亏问题,有一种更快速的解题办法。注意到此类问题中,总有某个量是保持不变的(如上题中的房间数量),我们称之为“份数”。将盈亏问题推广到更一般的情况:

若干物品,若每份a个,则多m个;若每份b个,则多n个,求物品总数。

假设份数为x,物品总数为y,则有:,解出

这就是盈亏问题的一般公式。我们只需要记住:份数=,其中余额差=m-n,单位差=b-a,则物品总数也很容易就求出来了。

如例1中,求学生数即求物品总数,房间数为份数。

由公式可得房间数=间,那么,学生数=4×6+20=44人。所以答案选D。

下面通过两道例题来熟悉一下这种方法。

例2:一堆螺丝和螺母,若一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若一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个螺母,共有多少螺丝?()[200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真题-19]

A.16B.22C.42D.48

解析:利用公式,螺丝数即为份数,,选A。

例3:若干个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有4个空位,共有多少同学?()[2006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真题-23]

A.17B.19C.26D.41

解析:利用公式,船数即为份数,,则同学数=4×9+5=41人,选A。

也可以直代入接公式,同学数,选A。

以上解题方法简单易懂,容易掌握,能准快速确地答题。

矛盾法速解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题

在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中,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题一直都是考察的重点和难点,其考察形式多样,涉及内容广泛,是考生最头痛的部分。华图唐老师通过对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的研究,总结了如何运用矛盾法速解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

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中有一类题型是有真有假题型,常用的解题方法就是我们日常所熟悉的矛盾法。矛盾是指两命题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一真一假”。比如“对与错,生与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考矛盾关系一般有三种:(1)A和-A(2)“所有”和“有些”(3)AàB和(A且-B)。这三对矛盾关系考生一定要牢牢记住。

矛盾关系解题可分三步走:(1)找出矛盾关系(2)撇开矛盾关系(3)根据已知确定信息推理。下面通过几道国家和地方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讲解矛盾关系在解题中的应用。

1.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案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解析:(1)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乙和丁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2)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甲和丙是真的。(3)从而知道丙和丁作案,说假话的是丁,选择B。本题使用的是第一对矛盾关系:A与-A。

2.有一段对话。甲:“有的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正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乙:“如果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的话,该地环境就遭到破坏。”丙:“不存在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也不存在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丁:“凡鱼类资源枯竭的地方都不是环境遭到破坏的地方。”如果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下面哪句话是真的?()A.有的地方的鱼类资源枯竭了B.某地环境遭到破坏

C.某地领导不重视环境保护D.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

解析:(1)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甲和丁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2)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乙和丙说真话。(3)从而知道没有地方环境遭到破坏,再根据

三个定理中的逆否定理结合乙的话得到某地领导重视环境保护,选D。本题使用的是第二对矛盾关系:“所有”和“有些”。

3.2006年2月,某高速公路X、Y两段进入招投标阶段,有甲、乙、丙、丁四家单位竞标。小王认为:“不是甲家中标,就是乙家中标。”小李认为:“甲和丙两家都能中标。”小周说:“不能说如果丁中标则丙中标。”小马认为:“丁不能中标。”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哪两家单位不能中标?

A.丁、丙B.甲、乙C.乙、丁D.甲、丙

解析:(1)找出矛盾关系,本题中小周和小马是一对矛盾关系,必含一真一假。其中小周表达的意思是丁中标了但是丙没有中标。(2)那么题目中只有一个人说假话,所以小王和小李说真话。(3)从而知道甲和丙中标,乙和丁没中标,选C。本题使用的是第三对矛盾关系:AàB和(A且-B)。

熟练掌握以上三对矛盾关系,有助于快速有效地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从而顺利解题。

数位分隔巧解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数字推理题当中存在一类题型,原数列各项的位数比较大,一般为三位数以上。这类题是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难点,破解的方法是从数位分隔的角度出发考虑将其拆分。

一、实例说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题数位分隔法

例1:1526、4769、2154、5397、()

A.2317

B. 1545

C.1469

D.5213

华图解析:原数列每一项都为4位数,这种题型是不能通过做差等多级数列操作的,可以将数列每一项都从十位和百位中间分开,这样原数列就变为(15、26)、(27、69)、(21、54)、(53、97)、(、),这是典型的多重数列特点,将数列两辆分组之后做差,得到次生数列

11、22、33、44,所以选项分隔之后两位减去前两位应为55,选项只能选C。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位分隔法适用题型

数位分隔在三位数数列,四位数数列,五位数数列中都有应用,以下通过例题具体演示:例2:582、554、526、498、470、()

A.442

B.452

C.432

D.462

华图解析:这是三位数的数列,可以将数列中各项从十位分隔开,原数列可分隔为(58、02)、(55、04)、(52、06)、(49、08)、(46、10),这个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各成数列,为58、55、52、49、46、(43)和04、06、08、10、(12),所以选项为430+12=442,答案为A。

例3:4635、3728、3225、2621、2219、()

A.1565

B.1433

C.1916

D.1413

华图解析:这是四位数的数列,可以将数列中各项从十位和百位中间分隔开,原数列可分隔为(46、35)、(37、28)、(32、25)、(26、21)、(22、19),两两分组之后做差,形成新数列为11、9、7、5、3,所以选项分隔之后做差应该为1,答案为D。

例4:12120、12060、12040、12030、()

A.12024

B.12018

C.12015

D.12010

华图解析:这是五位数的数列,可以将数列中各项从百位和千位中间分隔开,原数列可分隔为(12、120)、(12、060)、(12、040)、(12、030)、(、),两两分组之后做商,形成

新数列为0.1、0.2、0.3、0.4、(0.5),所以选项分隔之后做商应该为0.5,答案为A。

三、数位分隔法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拓展延伸

数位分隔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多位数中,在小数问题上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思想来解题,如例5所示:

例5:—64.01,32.03,—16.05,8.07,—4.09,()。

A.-3.01

B.-2.01

C.2.11

D.3.11

华图解析:此数列为小数数列,小数点前为数列-64、32、-16、8、-4、(2),是公比为-1/2的等比是列,小数点后为1、3、5、7、9、(11),所以答案为2.11,选C。

以上是利用数位分隔解数字推理题的方法,其实数位分隔这种思想投射了数字推理题当中常考的一个考点:数字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其实在分数数列、幂次数列、根式数列、多重数列当中都有所考察,这种思想也可以具体应用到这些题型当中,希望考生下去多做练习。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数字推理基本思维步骤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题解题步骤简单来说分成两步:(1)判断类型;(2)按类型使用具体方法。

判断类型是解题的前提和关键,掌握具体题型的具体解法是数字推理解题的基本能力。拿到一道数字推理题,如何迅速而准确地判定应该选用什么样的题型方法来解答这道题,或者说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思维步骤来处理一道尚未确定的题?华图李老师从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六大题型入手,总结了数字推理基本思维步骤。

一、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六大题型

1.多级数列:数列中相邻项通过四则运算,得到的结果形成某种特定的规律。

2.多重数列:数列中数字通过交叉或者分组,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规律。

3.分式数列:数列中的数通过自然分隔,形成某种特定的规律。

4.幂次数列:数列中有基于平方、立方或其他乘方的规律。

5.递推数列:数列中前面的项通过某种特定的运算,得出后一项从而形成规律。

6.图形数阵:借助几何图形,构建数字之间平面二维关系的数字推理类型。

在考场上,除了极其偶然地遇到“基础数列”之外,其他所有题型都可以完全归入上面定义的“六大题型”。

二、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的“次生数列”

我们把数字推理的原题数列定义为“原生数列”,而原题数列经过一定处理后得到的新的数列我们称之为“次生数列”。得到“次生数列”的处理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1) 原题数列相邻项做差/商/和/积得到的新数列;

(2) 原题数列通过交叉思维得到的两个新数列;

(3) 原题数列通过分组运算后得到的新数列;

(4) 原题数列分子/分母单独构成的数列;

(5) 原题数列写成幂次形式后,其底数/指数单独构成的数列;

(6) 原题数列解题过程当中遇到的“修正数列”;

(7) 原题数列拆成的两个乘积子数列或者加和子数列。

三、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字推理基本思维步骤

很明显,“次生数列”要比“原生数列”简单,求解次生数列,只需要简单地应用以下口诀即可:

特征→做差→递推。

而求解原生数列的基本思路也是“特征→做差→递推”,只是这个过程相对次生数列更加细致、全面,用一个逻辑思路图来总结做题的思维步骤:

特别说明:

1.上图简单地阐述了解答数字推理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大家如果觉得过于抽象,务必在看完本书后面六章之后,再重新回头好好体会。事实上,对于整个思维步骤图,看完本书之后,还需要大家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后才能真正应用自如。

2.上图看似繁琐,但真正掌握之后,平均一分钟之内完成一道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就好比某武林秘笈的招数写出来也许有几十页,但打出来肯定不超过一两分钟。

3.做题使用上图的时候,绝对不是一道一道的去验证上图,而是数字推理五道题(有些考试是十道题)一起验证,一起寻找特征,这样才能有效节省时间。

4.大家可能还关心一件事,上图最后一步,在“递推数列”再失败之后,到底如何“看情况”?其实,能够走到这一步的数字推理题平均下来大致也就是10%—30%,直接蒙一个,跳过这些特别难的数字推理题,节省下时间去完成其他题未尝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如果时间够用,并且是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考生来说,那么就应该从这两个方面去验证所谓“特殊数列”:一是本书每章最后一节的“题型拓展”;二是关注当时各地考试刚出现的最新题型。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或者…或者…二者必居其一、或者…或者…二者不可兼得” 【一个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当选言支全真或全假时,此命题为假】 假言命题: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充要条件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如果p,那么q“如果…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有…、一旦…就…、假若…、只要…就…”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如果有前件却没有后件,这个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假的。因此,对于一个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真而后件假时,命题才假。】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只有p,才q “没有…就没有…、不…不…、除非…不…、除非…才…” 【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如果没有前件也有后件,这个必要假言命题为假。对于一个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说,只有当其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命题才假。】 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公式:当且仅当p,才q 【有前件必然有后件,没有前件必然没有后件。充要条件假言命题在前件与后件等值即前件真并且后件真,或者前件假并且后件假时,命题为真,在前件与后件不等值即前真后假,或前假后真时,命题为假】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逻辑推理常见关系

类比推理的题干和选项都由词语组成,着重考查考生对词语概念的理解和对事物关系的分析能力,因此了解词项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多年考试题目的研究和总结,华图教育专家将类比推理词项间关系归纳为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描述关系、条件关系和语法关系及常识问题。我们将分三个专题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大家在最后冲刺阶段抓住重点针对备考。 本篇主要针对概念间关系、近反义关系进行深入解读。 一、概念间关系 概念间关系主要有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并列关系和全异关系五种。 (一)全同关系 1.同一事物的全称、简称、别称、美称、谦称、敬称等。如:鄙人:自己、美国:USA。 2.音译名与中文名、口语和书面语等。如:麦克风:话筒、罗曼蒂克:浪漫。 例题1家父:父亲 A.老媪:老伴 B.鼻祖:祖宗 C.作者:自己 D.鄙人:自己 解析:家父是父亲的谦称,鄙人是自己的谦称。老媪是老妇人的意思;鼻祖指创始人,与祖宗含义不同;作者指写作的人,而不是自己。故答案选D。 (二)包含关系 1.种与属。如:苹果:水果、杂志:期刊。 2.整体与部分。如:阳光:紫外线、书包:背带。 例题2电脑:鼠标 A.水壶:茶杯 B.手机:短信 C.船:锚 D.录音机:磁带 解析:鼠标是电脑的一部分;锚是船的一部分。且鼠标和锚都能起定位作用。故答案选C。

词语所表示的集合之间存在交集,即有些A是B且有些A不是B。如:体育明星:江苏人、大学生:愤青。 例题3影星:江西人 A.蔬菜:种植 B.专家:军人 C.鼓手:乐队 D.社会:自然 解析:题干中的词项是交叉关系:影星可能是江西人,也可能不是江西人。专家可能是军人,也可能不是军人,故答案选B (四)并列关系 1.同属于一类事物。如:咖啡:绿茶、铅笔:钢笔。 2.具有相同属性或相同功能。如:手机:电话、手表:闹钟。 例题4比喻:拟人 A.报纸:课本 B.冰箱:洗衣机 C.金丝猴:香蕉 D.月球:月亮 解析:比喻和拟人都属于修辞方法,冰箱和洗衣机都属于家用电器。故答案选B。 (五)全异关系 所有A都不是B,且A和B之间并不是并列关系。如:实数:木耳、蝙蝠:鸟类。 例题5伞:雨衣 A.现金:支票 B.空调:暖气 C.钢笔:铅笔 D.蚊香:蚊帐 解析:伞和雨衣都可以遮雨,伞还有遮阳的功能;空调和暖气都可以取暖,空调还有降温的功能。故答案选B。 二、近反义关系 近反义关系包括近义或反义关系两种,并不局限于近义词或反义词。

图形推理题(绝对全)

公务员考试图形推理题 1. 第一题: d 分析2个方框=1个圆圈,所以每个图形里都是4个圆圈,故选d 这个题好像和开心辞典里的题型类似. 第二题: c 第1个是从右侧斜射,左侧出现阴影 第2个是从左侧斜射第3个是从背面右侧斜射 第4个是从背面左侧斜所以第5个应该是重复第1个图形的规律,故选c 2. C 将前后2个图形重合,相同色的第3项无色,不同色的第3象黑色! 3、

D 一根线45 度角逆时针运动,另一根线90 度角顺时针运动 4、 线条数量第一组线条是332 所以第二组也是332 选C 5、大日号好 A道B幽C远D哉 按笔画顺序选答案啊,第一个字3划,第二个字4划,第三个字5划,第四个字6划,所以第五个字应该是7划,=>答案选C 理由:左图都是缺一根线。右图都是缺两根线。 6、 答案为B,分为四层,最上层向右移动,第二层向左移动

1->B[解析]已知四个图形全部为中心对称图形,选项中只有B符合,A、D是轴对称图形,C 不是对称图形。 2-> B[解析]每个图形中的特殊元素的笔画数按1,3,5,7,9排列。 3-->. A[解析]斜线阴影每次逆时针移动到下一格,竖线阴影每次顺时针移动到下一格,且阴影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4--> C[解析]每个条形物按其编号从1依次分别向右移动1,2,3,4,5格,全部移动一次完毕后,再从所在位置出发按上一步骤移动,最后形成C形状。 注:轴对称如果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左图第一个与右图第一个在形状上有相似,同理左二与右二有相似,左三与右三也应该是这个规律的。

逻辑推理经典题

逻辑推理题练习 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题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一、题型分析 经过对近年真题的比较与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真假推理题型的难度在不断增加,答题的重点从矛盾关系扩大到反对、推出等多种关系,提问方式也从“只有一真”,“只有一假”扩大到“两真两假”。对于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考生没有必要也不需要去学习专业的逻辑学知识,只要掌握如下解题方法即可。 二、解题思路 首先,判断题型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推出关系,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三、真题示例 (一)只有一真 1.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 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2.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二)只有一假 3.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甲:案犯是丙。乙:丁是罪犯。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丁:作案的不是我。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数字逻辑推理智力题315例详细解答

行政能力测试数字推理315道及详解 1. 256 ,269 ,286 ,302 ,() .307 解析: 2+5+6=13 256+13=269 2+6+9=17 269+17=286 2+8+6=16 286+16=302 =302+3+2=307 2. 72 , 36 , 24 , 18 , ( ) .16 C 解析: (方法一) 相邻两项相除, 72 36 24 18 \ / \ / \ / 2/1 3/2 4/3(分子与分母相差1且前一项的分子是后一项的分母) 接下来貌似该轮到5/4,而18/=5/4. 选C 3. 8 , 10 , 14 , 18 ,() A. 24 B. 32 C. 26 D. 20 分析:8,10,14,18分别相差2,4,4,可考虑满足2/4=4/则=8 所以,此题选18+8=26 4. 3 , 11 , 13 , 29 , 31 ,() .53 C 分析:奇偶项分别相差11-3=8,29-13=16=8×2,-31=24=8×3则可得=55,故此题选D 5. -2/5,1/5,-8/750,()。 A 11/375 B 9/375 C 7/375 D 8/375 解析: -2/5,1/5,-8/750,11/375=> 4/(-10),1/5,8/(-750),11/375=> 分子 4、1、8、11=>头尾相减=>7、7 分母 -10、5、-750、375=>分2组(-10,5)、(-750,375)=>每组第二项除以第一项=>-1/2,-1/2 所以答案为A 6. 16 , 8 , 8 , 12 , 24 , 60 , ( )

.120 C 分析:后项÷前项,得相邻两项的商为,1,,2,,3, 所以选180 10. 2 ,3 ,6 ,9 ,17 ,() .23 C 分析:6+9=15=3×5 3+17=20=4×5 那么2+=5×5=25 所以=23 11. 3 ,2 ,5/3 ,3/2 ,() 5 6 C.3/5 4 分析:通分3/1 4/2 5/3 6/4 ----7/5 13. 20 ,22 ,25 ,30 ,37 ,() .45 分析:它们相差的值分别为2,3,5,7。都为质数,则下一个质数为11 则37+11=48 16. 3 ,10 ,11 ,( ) ,127 解析:3=1^3+2 10=2^3+2 11=3^2+2 66=4^3+2 127=5^3+2 其中 指数成3、3、2、3、3规律 24. 1913 ,1616 ,1319 ,1022 ,() 解析:1913,1616,1319,1022每个数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开。即将1913分成19,13。所以新的数组为,(19,13),(16,16),(13,19),(10,22),可以看出19,16,13,10,7递减3,而13,16,19,22,25递增3,所以为725。 25. 1 ,2/3 , 5/9 ,( 1/2 ) , 7/15 ,4/9 ,4/9 2 4 1 3 7 解析:1/1 、2/3 、 5/9、1/2 、7/15、4/9、4/9=>规律以1/2为对称=>在1/2左侧,分子的2倍-1=分母;在1/2时,分子的2倍=分母;在1/2右侧,分子的2倍+1=分母

数字逻辑推理精选

第一步:整体观察,若有线性趋势则走思路A,若没有线性趋势或线性趋势不明显则走思路B。 注:线性趋势是指数列总体上往一个方向发展,即数值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且直观上数值的大小变化跟项数本身有直接关联(别觉得太玄乎,其实大家做过一些题后都能有这个直觉) 第二步思路A:分析趋势 1,增幅(包括减幅)一般做加减。 基本方法是做差,但如果做差超过三级仍找不到规律,立即转换思路,因为公考没有考过三级以上的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例1:-8,15,39,65,94,128,170,() A.180 B.210 C. 225 D 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数值逐渐增大,且增幅一般,考虑做差,得出差 23,24,26,29,34,42,再度形成一个增幅很小的线性数列,再做差得出1,2,3,5,8,很明显的一个和递推数列,下一项是5+8=13,因而二级差数列的下一项是42+13=55,因此一级数列的下一项是170+55=225,选C。 总结:做差不会超过三级;一些典型的数列要熟记在心 2,增幅较大做乘除 例2:0.25,0.25,0.5,2,16,() A.32 B. 64 C.128 D.25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从0.25增到16,增幅较大考虑做乘除,后项除以前项得出1,2,4,8,典型的等比数列,二级数列下一项是8*2=16,因此原数列下一项是16*16=256 总结:做商也不会超过三级 3,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 例3:2,5,28,257,() A.2006 B。1342 C。3503 D。3126 解:观察呈线性规律,增幅很大,考虑幂次数列,最大数规律较明显是该题的突破口,注意到257附近有幂次数256,同理28附近有27、25,5附近有4、8,2附近有1、4。而数列的每一项必与其项数有关,所以与原数列相关的幂次数列应是1,4,27,256(原数列各项加1所得)即1^1,2^2,3^3,4^4,下一项应该是5^5,即3125,所以选D 总结:对幂次数要熟悉 第二步思路B:寻找视觉冲击点 注:视觉冲击点是指数列中存在着的相对特殊、与众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往往是解题思路的导引 视觉冲击点1:长数列,项数在6项以上。基本解题思路是分组或隔项。 例4:1,2,7,13,49,24,343,() A.35 B。69 C。114 D。238

逻辑参考资料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逻辑推理题中有关矛盾关系的解题方法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中,逻辑推理部分往往是考生觉得比较难的一部分,解题花费时间较多,从而间接影响了考试成绩。 通过对逻辑推理题的研究发现,其实对于直言命题来说,存在着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通过了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可以在解答过程中找到捷径,大大节省做题时间,提高做题效率。 首先对于矛盾关系来说,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 比如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和“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之间、“小王在家”和“小王不在家”之间以及“所有同学考试都不及格”和“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之间都是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 下面我们就以这道题为例来分析解答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 【例1】某珠宝店被盗贼窃走价值10000美元的钻石,经调查,作案者肯定是甲乙丙丁四个中的一个,于是,让这四人作为重大嫌疑对象接受审讯,这四个人的供词分别为: 甲:不是我作的案 乙:丁就是罪犯 丙:乙是盗窃钻石的罪犯 丁:乙是有意诬陷我; 现在假定四个人当中只有一个人说了真话。那么请问罪犯是谁?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法:丙与丁的话是矛盾关系,则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四人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则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可以推出甲是罪犯,丁不是罪犯。因此可很快的得出答案选A,即甲是罪犯。 对于矛盾关系的总体解题思路是,首先要发现矛盾,然后避开矛盾,最后从矛盾之外寻找答案,由上面的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首先发现矛盾,即丙与丁是矛盾关系;然后避开矛盾,即由矛盾的性质必有一真必有一假可知,则丙和丁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最后从矛盾外寻找答案,则由四人中只有一句真话可知丙和丁这对矛盾关系以外的甲和乙说的都是假话,则可得到答案。许多同学在做这类题时,往往会陷入矛盾之中,即发现丙和丁是矛盾关系以后,就开始假设丙是真话而丁是假话,如果符合题意就得到答案,不符合则要重新假设,即假设丙是假话而丁是真话,这样虽然也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势必会浪费时间,而国家公务员考试讲究的就是做题速度,只有速度提高了,才有可能拿到高分。

逻辑推理题及相应答案

逻辑推理题及相应答案 第一题:懦弱的男人 男人和女人坐皮艇在海上时,遭遇了鲨鱼,在鲨鱼离他们只有10米远的时候,男人着急的将女人推进了海里,并抽出匕首指着女人,说道,我们只能活一个!随即男人迅速划船逃离.女人很失望,对于这个懦弱自私的男人,她没有责怪他什么,只怪自己瞎了眼看上他...... 女人在默默的等待死亡, 五米,四米......鲨鱼速度很快,女人闭上了眼睛,忽然鲨鱼绕过了她,冲向皮艇,将男人拖下水,疯狂的撕咬男人,很快男人便尸骨无存. 后来女人被路过的商船救了下来,女人发现船长望着海水在哭泣.女人问他哭什么?船长说出了原因,女人听后伤心欲绝,跳进海里自杀了.船长说了什么? 第二题:迷路的男孩 有个男人开车去机场赶班机,在到了一个三岔口时,看见一个男孩蹲在地上哭泣.男人下车询问男孩为什么哭,男孩说他迷路了.于是男人带着小男孩朝他描述的大致方向找去,在开了很久的车之后,男孩说看见了自己的家,便跳下车.这时,男人发现自己已经误了班机的起飞

时间.男人在车里沮丧起来,突然又吓的直冒汗,然后又欣慰的笑了.是什么事造成男人这样的情感变化? 第三题:地下酒吧的秘密 在地下五层的酒吧中,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坐在吧台边的椅子上焦急的等待.他的眼睛一动不动的注视着天花板上钟表上的时间.突然他像发了狂一样拿出手机,看了一眼,接着将手机狠狠的扔在地上,然后哭着大喊:救命!......他一系列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第四题:只有公主逃走了! 王子带着公主逃出了鬼堡,到出口处时,魔鬼出现了,魔鬼说:“白色代表天使,与恶魔对立,所以穿白色连衣裙的公主不能通过,必须死在这里!”说着魔鬼掏出了匕首.结果王子却死了,公主逃出了鬼堡,为什么?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逻辑公式

逻辑判断推理中常用的 逻辑公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逻辑命题与推理 必然性推理(演绎推理):对当关系推理、三段论、复合命题推理、关系推理和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归纳推理(枚举归纳、科学归纳)、类比推理 命题 直言命题的种类:(AEIOae) ⑴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是P(SAP) ⑵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不是P(SEP) ⑶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SIP) ⑷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SOP) ⑸单称肯定命题:某个S是P(SaP) ⑹单称否定命题:某个S不是P(SeP) 直言命题间的真假对当关系: 矛盾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 矛盾关系: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同假。主要有三组: SAP与SO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都及格了”与“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SEP与SIP之间。“所有同学考试不及格”与“有些同学考试及格” SaP与SeP之间。“张三考试及格”与“张三考试不及格” 上反对关系:具有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是可以同假。即要么一个是假的,要么都是假的。存在于SAP与SEP、SAP与SeP、SEP与SaP之间。 下反对关系:具有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是可以同真。即要么一个是真的,要么两个都是真的。存在于SIP与SOP、SeP与SIP、SaP与SOP之间。 从属关系(可推出关系):存在于SAP与SIP、SEP与SOP、SAP与SaP、SEP与SeP、SaP与SIP、SeP与SOP

六种直言命题之间存在的对当关系可以用一个六角图形来表示,“逻辑方阵图” SAP SEP SaP SeP SIP SOP 直言命题的真假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复合命题:负命题、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 负命题的一般公式:并非P 联言命题公式:p并且q “并且、…和…、既…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选言命题:相容的选言命题、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相容的选言命题公式:p或者q“或、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可能…” 【一个相容的选言命题是真的,只有一个选言支是真的即可。只有当全部选言支都假时,相容的选言命题才是假的】 不相容选言命题公式:要么p要么q

布尔代数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布尔代数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广州市轻工职业技术学校 杨光电 【摘要】布尔代数采用数学方法研究抽象思维的规律,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掌握,在向学生介绍布尔代数的时候,穿插逻辑推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布尔代数的真谛,让生活实际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用通俗化的语言介绍了布尔代数的与、或、非三种基本逻辑关系,并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释了几个常用定理,最后还用一个布尔代数进行逻辑推理的小故事来加深读者的理解。 【关键词】布尔代数 逻辑推理 与或非逻辑 摩根定律 布尔代数又称为逻辑代数,是《电子线路》中的重要章节,通过对布尔代数的学习,可以为分析和设计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打下基础,但是现在课本上对布尔代数的介绍大多运用数学推导和真值表的验证,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其实布尔代数不光可以用在电子线路中,还和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在向学生介绍布尔代数的时候,穿插逻辑推理,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布尔代数的真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数字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生活实际和课本知识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与、或、非的逻辑含义及其应用。 布尔代数只有0和1两个逻辑变量,在数字电路中常常表示电平的高或低,脉冲的有和无等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某个事件的“真”或“假”,“是”或者“否”,逻辑变量的二值0和1不表示数量的大小,而是表示两种对立的逻辑状态。 与逻辑的符号为“ ”,其代数表达式为:Y=A B ,它表示只有当A 和B 两个事件同时都为真时Y 才是真,也就是说只有当A 和B 两个条件都满足的时候,Y 为真才可以出现,例如:假设A 表示宿舍的卫生9分以上,B 表示宿舍的纪律分8分以上,Y 表示宿舍可以被评为文明宿舍。那么与逻辑表达式Y=A B 则表示只有一个宿舍的卫生分9分以上(A )并且纪律分在8分以上(B),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以被评为文明宿舍。与逻辑可以表示两个条件是“并且”的关系,如果要让Y 为真,那么A 和B 两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或逻辑的符号为“+”,其代数表达式为Y=A+B ,它表示只要A 和B 两个事. . .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逻辑判断推理技巧大全 一、演绎推理 1. 指的是通过一些的前提来论证从而推断出某个结论。 2. 基本原则:头脑清空原则(按人家来,不要按自己的来) 题设为真原则(人家题设说的是绝对不可怀疑的) 形式统一原则 3. 解题步骤:(1)看问题,定题型; (2)看题目,做简化; (3)据技巧,得答案。 4. 演绎推理的分类: (1)论证类 ——加强论证型 ——减弱论证型 (2)结论类 ——形式推理结论类:侧重规则的考察 ——日常推理结论类:侧重脉络的考察 (一)形式推理结论类 1. 分类:有真有假型;翻译推理型(强调对于肯定确定信息的认识);排列组合型(匹配型的题型);集合运算型(很像数学的一种题型) 2. 有真有假型: (1)首先看矛盾;其次看包容;然后看反对;最后带题中(实在不行就代入排

除法) (2)矛盾关系:必然一真一假,两者构成整个全集,如生和死; ——A:其矛盾关系为否A A且B:其矛盾关系为否(A且B)即否A或否B A或B:其矛盾关系为否(A或B)即否A且否B A能够推出B:其矛盾关系为A且否B 所有:其矛盾关系为有的不 必然:其矛盾关系为可能不 ——即首先要寻找矛盾关系,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能用在很多地方,不光是在这里。比如说在后来的削弱关系中,矛盾是最强的削弱关系 ——构成矛盾关系的主体一定相同,这是观察矛盾关系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3)包容关系: ——当不能发现矛盾关系时,我们就要看包容关系,即寻找看几个关系之间是否存在包容。 ——即要寻找包容关系,几个关系如果为包容关系,则他们同时为真或为假(这和矛盾关系刚好相反),然后根据题目中的真假结论来得出其他几个关系的真假,从而得出相应的最后答案。 ——若A能推出B:则包容关系为若A为真则B为真+若B为假则A为假 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即“一真前假” 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即“一假后真”

【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之数字逻辑推理一

1. 与新疆的其他城市一样,库尔勒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物价都是很低的,自它成为新疆的石油开采中心以后,它的物价大幅上升,这种物价上升可能来自这场石油经济,这是因为新疆那些没有石油经济的城市仍然保持着很低的物价水平。 最准确地描述了上段论述中所采用的推理方法一项:() A 鉴于条件不存在的时候现象没有发生,所以认为条件是现象的一个原因 B 鉴于有时条件不存在的条件下现象也会发生,所以认为条件不是现象的前提 C 由于某一特定事件在现象发生前没有出现,所以认为这一事件不可能引发现象 D 试图说明某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而某种解释正确就必须要求这种现象发生 2.只要天上有太阳并且气温在零度以下,街上总有很多人穿着皮茄克。只要天下着雨并且气温在零度以上,街上总有人穿着雨衣。有时,天上有太阳但却同时下着雨。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有时街上会有人在皮茄克外面套着雨衣。 B.如果街上有很多人穿着皮茄克但天没下雨,则天上一定有太阳。 C.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下并且街上没有多少人穿着皮茄克,则天一定下着雨。 D.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上并且街上有人穿着雨衣,则天一定下着雨。 E.如果气温在零度以上但街上没人穿雨衣,则天一定没下雨。 3.为了减少汽车追尾事故,有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汽车在白天行驶时也必须打开尾灯。一般地说,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离赤道越远,其白天的能见度越差;而白天的能见度越差,实施上述法律的效果越显著。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实施上述法律的国家都比中国离赤道远。 上述断定最能支持以下哪项相关结论?() A. 中国离赤道较近,没有必要制定和实施上述法律 B. 在实施上述法律的国家中,能见度差是造成白天汽车追尾的最主要原因 C. 一般地说,和目前已实施上述法律的国家相比,如果在中国实施上述法律,其效果将较不显著 D. 如果离赤道的距离相同,则实施上述法律的国家每年发生的白天汽车追尾事故的数量,少于未实施上述法律的国家 4.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 A 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 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多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C 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 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5 . 在目前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在本市增加警力的动议不可取。在计算增加警力所需的经费开支时,光考虑到支付新增警员的工资是不够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支付法庭和监狱新雇员的工资。由于警力的增加带来的逮捕、宣判和监管任务的增加,势必需要相关部门同时增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 A.增加警力所需的费用,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一)

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一) 华图教育何晓鹏 在判断推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即为真假推理。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中非此即彼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我们所表述的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命题便是矛盾关系。在对于真假推理中,寻找矛盾是解题的第一步,那么考试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将矛盾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集合矛盾。所谓的集合矛盾,主要是针对集合推理中“所有”和“有的”之间的关系所确立的矛盾关系,也是矛盾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包含两组矛盾关系,我们讲所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一: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一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和有的不。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假如说,给我们一间教室,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甲如是说。那么乙说:甲在说谎。那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情况下甲是在说谎,也就是,当教室里只要有一个人不是男生,那么甲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根据我们逻辑学的理论,这一个是可以叫做“有的”。因此,所有都是的矛盾项就是有的不是。 第二: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二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不和有的是。我们同样通过刚才那个例子解释一下。假如说,甲说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不是男生。那么同样甲依然在说谎。那么什么情况下,甲就是在说谎的。同样,只要教室里有一个人是男生,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在说谎。这个“某个”依然可以称为“有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都不其矛盾命题是有的是。 在我们了解这两组矛盾关系之后,关键在题目中如何进行应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两组矛盾关系在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 例: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公务员考试备考: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

公务员考试备考:逻辑推理中的矛盾关系在判断推理的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模块即为真假推理。真假推理的解题技巧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便是矛盾关系。所谓矛盾关系,指的是两个命题之中非此即彼的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了我们所表述的这两种情况,没有其他情况。那么在这种情形下,这两个命题便是矛盾关系。在对于真假推理中,寻找矛盾是解题的第一步,那么考试中的矛盾关系有哪些呢?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文章,将矛盾关系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 我们先来介绍一下集合矛盾。所谓的集合矛盾,主要是针对集合推理中“所有”和“有的”之间的关系所确立的矛盾关系,也是矛盾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主要包含两组矛盾关系,我们讲所有情况进行一个详细的介绍: 第一:所有的S都是P与有的S不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一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和有的不。我们通过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进行解释。假如说,给我们一间教室,教室里的学生都是男生,甲如是说。那么乙说:甲在说谎。那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情况下甲是在说谎,也就是,当教室里只要有一个人不是男生,那么甲的说法就是不成立的。根据我们逻辑学的理论,这一个是可以叫做“有的”。因此,所有都是的矛盾项就是有的不是。 第二:所有的S都不是P与有的S是P。 这是集合矛盾中的第二组矛盾形式,可以将其简记为所有都不和有的是。我们同样通过刚才那个例子解释一下。假如说,甲说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不是男生。那么同样甲依然在说谎。那么什么情况下,甲就是在说谎的。同样,只要教室里有一个人是男生,那么就可以确定甲在说谎。这个“某

个”依然可以称为“有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所有都不其矛盾命题是有的是。 在我们了解这两组矛盾关系之后,关键在题目中如何进行应用,下面我们来看,这两组矛盾关系在考试中是如何出现的。 例: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则可推出以下判定肯定是真的一项为( )。 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 B.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 C.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 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 我们发现,这道题首先给了我们若干论断,然后根据设问可以确定这些论断有真有假,最后,让我们确定到底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道真假推理的题目。然后我们解题第一步骤是找出其中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在这道题目中我们发现了,存在我们之前所说的,所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逻辑推理类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此种题型是在每道题中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你根据这段陈述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能够从陈述中直接推出的结论。 逻辑判断主要考察的是应试者逻辑推理判断的能力。从作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逻辑判断题目必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逻辑判断题目中比较难的,多种条件相互制约或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算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下面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题来分析一下如何做这种题目。 解题技巧 1、紧扣题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所干扰;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逻辑推理类解题规律总结 A判断:全称判断,所有s都是p例如“一切鲸都是水栖哺乳动物”。 E判断:全称否定,所有s都不是p例如“所有被子植物不是裸子植物”。 I判断:特称肯定,有些s是p例如“有的水生动物是用肺呼吸的”。 O判断:特称否定,有些s不是p例如“有的鸟不是会飞的”。 1.A命题(所有S是P)与E命题(所有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所有同学都是共青团员。 我班所有同学都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决不能同真,即一个真,另一个必假;但二者可以同假,即当一个假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逻辑上叫做“反对关系”。 2.I命题(有的S是P)与O命题(有的S不是P)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班有的同学是共青团员。 我班有的同学不是共青团员。 二者不能同假,即一个假时,另一个必真;但二者可以同真,即当一个真时,另一个可真可假。这种不能同假、可以同真的关系, 逻辑上叫做“下反对关系”。 3ASPOSPSPISP .命题(所有是)与命题(有的不是),正命题(所有不是)与命题(有的是)之间的关系,例如:

数字逻辑推理题+提供练习

106B107C123D112 2,1988的1989次方+1989的1988的次方……个位数是多少呢 3,1/2,1/3,2/3,6/3,(),54/36 A9/12,B18/3,C18/6,D18/36 4,4,3,2,0,1,-3,() A-6,B-2,C1/2,D0 5,16,718,9110,() A10110,B11112,C11102,D10111 6,3/2,9/4,25/8,() A65/16,B41/8,C49/16,D57/8 7,5,(),39,60,105. A.10 B.14 C.25 D.30 8,8754896×48933=() A.428303315966 B.428403225876 C.428430329557 D.428403325968 9,今天是星期二,55×50天之后().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10,一段布料,正好做12套儿童服装或9套成人服装,已知做3套成人服装比做2套儿童服装多用布6米,这段布有多长 A24B36C54D48 11,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其中的6分之一,第二次倒出3分之一,最后倒出4分之一,此时连水带桶有20千克,桶重为5千克,,问桶中最初有多少千克水 A50B80C100D36 12,甲数比乙数大25%,则乙数比甲数小() A20%B30%C25%D33% 13,一条街上,一个骑车人和一个步行人相向而行,骑车人的速度是步 行人的3倍,每个隔1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行人.每个隔20分钟有一辆公交车超过一个骑车人,如果公交车从始发站每隔相同的时间发一辆车,那么间隔几分钟发一辆公交车 A10B8C6D4 14,某校转来6名新生,校长要把他们安排在三个班,每班两人,有多少中安排方法 A18B24C36D46 15,某人把60000元投资于股票和债券,其中股票的年回报率为6%,债券的年回报率为10%.如果这个人一年的总投资收益为4200元,那么他用了多少钱买债券 A.45000 B.15000 C.6000 D.4800 16,一粮站原有粮食272吨,上午存粮增加25%,下午存粮减少20%,则此时的存 粮为 () 吨 . A.340 B.292 C.272 D.268 17,325\33\2() A.7/5 B.5/6 C.3/5 D.3/4 18,1\71\261\631\124() 19,-2,-1,1,5()29(2000年题) A.17 B.15 C.13 D.11 20,591517()

[逻辑]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演绎推理经典14种方法20例题详解 一、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一个网站,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 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工具,一款公务员考试软件,对于我成功它绝对是功不可没的,超猛的一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赞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到我推荐的这里搜索“公务员”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最后,记得好好学习,只有自己帮助自己。祝愿每一位有梦想的同学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大家祈福!加油!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数学逻辑推理题

数学逻辑推理题 她们在做什么? 住在某个旅馆的同一房间的四个人A、B、C、D正在听一组流行音乐,她们当中有一个人在修指甲,一个人在写信,一个人躺在床上,另一个人在看书。 1.A不在修指甲,也不在看书; 2.B不躺在床上,也不在修指甲; 3.如果A不躺在床上,那么D不在修指甲; 4.C既不在看书,也不在修指甲; 5.D不在看书,也不躺在床上。 她们各自在做什么呢? 解法一:可用排除法求解 由1、2、4、5知,既不是A、B在修指甲,也不是C在修指甲,因此修指甲的应该是D;但这与3的结论相矛盾,所以3的前提肯定不成立,即A应该是躺在床上;在4中C既不看书又不修指甲,由前面分析,C又不可能躺在床上,所以C是在写信;而B则是在看书。 解法二:我们可以画出4×4的矩阵,然后消元 A B C D 修指甲- - - + 写信- - + - 躺在床上+ - - - 看书- + - - 注意:每行每列只能取一个,一旦取定,同样同列要涂掉 我们用“-”表示某人对应的此项被涂掉,“+”表示某人在做这件事。 ①根据题目中的1、2、4、5我们可以在上述矩阵中涂掉相应项,用“-”表示。(可知D在修指甲,B是在看书) ②题目中的解为A≠“躺在床上”则D≠“修指甲”;那么其逆否命题为:若D=“修指甲”,则A=“躺在床上”。(由①可知,A应该是“躺在床上”,所以在“躺在床上”的对应项处划上“+”) ③现在观察①②所得矩阵情况,考察A、B、C、D各列的纵向情况,可是在“写信”一项所对应的行中,只能在相应的C处划“+”,即C在写信。 至此,此矩阵完成。我们可由此表得出判断。 这实际是一道逻辑推理题。据上述方法,请思考下面一道问题: 有六个不同国籍的人,他们的名字分别为A,B,C,D,E和F;他们的国籍分别是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意大利(名字顺序与国籍顺序不一定一致) 现已知: (1)A和美国人是医生; (2)E和俄罗斯人是教师; (3)C和德国人是技师; (4)B和F曾经当过兵,而德国人从没当过兵; (5)法国人比A年龄大,意大利人比C年龄大; (6)B同美国人下周要到英国去旅行,C同法国人下周要到瑞士去度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