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5 教材分析:雨巷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5 教材分析:雨巷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5 教材分析:雨巷

教材分析: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代理《小说月报》编辑的叶圣陶收到这首诗以后说这道诗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这首诗彷徨在江南的悠长的雨巷,等待着一位较好的姑娘,也许是这位姑娘的家就在雨巷的尽头,也许是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又穿行在小巷之中了,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之外,雨巷是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触人愁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样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她家的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命运的打击?惆怅、妩媚动人,显得高洁而孤傲,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不过丁香姣好,却又容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即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我”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看来两颗心灵已经接近于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然而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

从诗的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这首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莫不带有可望而不可即——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徒劳的那种孤苦心情。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孤独的游子形象贯穿在戴望舒的全部作品中)也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

戴望舒熟读法国诗人魏尔伦的作品,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他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若闷沮丧的情绪和精神状态,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这首诗表现了从“五四”运动中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虽然不是反抗和战斗的诗,但也不是屈辱和忍受的诗。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

理想这个悲剧主题蕴涵有时代的特征。

《雨巷》是一篇重象征重暗示的抒情诗。戴望舒把感情放在第一位,然而他使用暗示的方法,尽可能使这种感情隐蔽一些,朦胧一些,设法将真事隐去。《雨巷》虽也有象征派的感觉,但它不带有某些象征派的神秘意味,它叫人看得懂,有真挚的感情做骨子,有古典派的内容,很少架空的感情,铺张而不虚伪,华美而有法度。我们推测,《雨巷》这首诗,它的被隐蔽在“想像”里面的“真实”,可能是诗人的一段感情际遇,在这段生活中的感情体验成了诗的骨子。诗里大概多少还保留了一些《雨巷》的悲剧感和孤独感,是通过悠长寂寥的雨巷,颓圮的篱墙,冷冷的哀怨的蒙蒙细雨等环境渲染和游子对丁香一样的姑娘的期待的描绘来暗示的。一切都没有说穿,没有点透,然而我们懂了,感觉到了。正因为诗人没有把诗的意义限定在一个层面上,我们从诗领会的东西才更多了。

诚如叶圣陶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1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在那个政治风云激荡、新旧诗风交替的时代,戴望舒携着中国古典诗歌婉约的深蕴,踏着法国象征派诗风的轻云,饱含着纯洁而苦闷的真情,用那回环往复的和谐音节,谱写了一曲幽怨而凄美的雨巷之歌,为中国的新诗领域树立了一座丰碑。它的音韵、它的意境、它的情愫、它的内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尝。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以新诗为第一单元来组织文本,显然突出了它的审美性。《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学情 《雨巷》是高一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新诗”,也是被人们传唱不休的名作。本课恰可以作为窗口,帮助学生认识这个陌生的领域,学会欣赏它,并喜爱上它。以此达到审美训练的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审美能力的培养目标,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我由浅入深地设定了如下几个有层次的教学目标,皆在诵读中完成: 一读音韵,品味诗歌的音乐美; 二读语言,品味诗歌的情感美; 三读意象,品味诗歌的意蕴美; 四读内涵,品味诗歌的思想美。 四、说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情节。 意象是中国诗学的重要概念,是解读作品灵魂的关键所在。在这首朦胧含蓄极富象征意味的《雨巷》中,意象的理解尤为重要。将本篇的意象理解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的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语文第一单元《雨巷》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朗读品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中心意象,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整体基调,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3)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多方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究诗歌内涵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供不同的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反馈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雨巷》,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诗人的正确认识,对作品的共鸣。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诗歌是一种凝炼的艺术,是情感的载体,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才能领略诗歌的音乐美和情感美。 2、联想与想象法: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和创新,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学生能较快突破难点,在意象和象征意义中寻找到沟通两者的桥梁。 3、探讨合作法: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的方法。诗歌是隐喻性很强的艺术,由于阅读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限制,个体有时无法正确的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把握诗歌的情感,小组的合作与探究正好弥补了个体的不足,引导学生到学习小组中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也该是个有效而简单

高中语文《雨巷》教案教学设计一

《雨巷》教案一 【教学目标】 1.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雨巷”“丁香”等重点意象的含义,并由此把握我国传统诗歌当中的意象。 2.体会诗歌中“语言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丁香姑娘”这一人物形象的象征意味,解读作者感情,让学生明白“诗无达诂”,必须知人论世。 【教学学法】 情境法、诵读法、点拨法、探究法、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到阴雨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我们的心情也不由自主地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给我们带来些莫名的忧郁和不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心情又很难准确地把握,然而,在细雨如丝的江南,在那悠长寂寞的雨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位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进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二、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析意象,把握诗情。 2.品语言,体悟诗韵。 三、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彷.徨:()寂寥.:() 彳亍 ..:()颓圮 ..:() 太.息:() 四、初读诗歌,感悟诗情 听老师泛读,注意读的停顿,并进行自主探究。 1.自主探究:请用一个字概括你读完、听完这首诗歌的感受。 (明确:答案不唯一,重在了解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把握,可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合,进而引出“美”的体验)

2.探究追问:并找出诗中传达情感的词语。 (明确:此处学生答案一定会多样化,可以梳理一下循序渐进,由情感的哀怨凄美入手全篇品读。寂寞、哀怨、彷徨、惆怅、凄婉、迷茫) 五、再读诗歌,品味诗意 1.引导思考:为什么明明是凄婉、哀怨、惆怅迷茫的心情,却让我们感觉那么美? (明确:因为作者是借助意象来表达自己情感) 2.合作交流:作者用到了哪些意象?各自有何特点?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雨巷油纸伞篱墙丁香) 雨巷:如愁细雨幽深、寂寥之巷 雨,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贺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古典诗词中那绵延的细雨带来的是无穷的惆怅和感伤,成为闲愁几许的经典影像。而小巷悠长、狭、寂寥,给人以压抑之感,当如愁的细雨飘在幽深寂寥的小巷,使得诗歌萦绕着幽怨,愁郁的氛围。 油纸伞:怀旧、古朴、典雅、朦胧 油纸伞,最早出现在白娘子初遇许仙的旖旎传说里,出现在丹青绘就的江南烟雨中,出现的少女玲珑的舞蹈中,这里却出现在了如丁香般的姑娘柔美的肩头。油纸伞给人一种怀旧、古朴、典雅朦胧之感,与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暮春时节寂寥雨巷中,一场风雨,平添了氛围的冷漠、凄清,一个抒情主人公黯然销魂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篱墙:阻隔、期盼 篱墙是一种重要意象,篱墙里面是我家,离墙外面是天涯。它往往代表阻隔,同时也是一种期盼,墙的那一边可能就是盼望的人,但这个篱笆墙是颓圮的,增加了感伤的味道。 2.合作交流:参看丁香图片,阅读有关丁香的诗句(唐代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代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宋代王十朋“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分析作者为何要选取“丁香”这个意象以及用“丁香”来形容姑娘? (明确:(1)丁香的意象内涵——美丽、高洁、愁怨。(2)作者的古典与浪漫情怀——望舒二字源于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六、探讨主旨,议情感美 1.自主探究:作者为什么在雨巷徘徊?诗中有没有表现作者心愿的句子。 (明确: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合作交流:这个“丁香姑娘”究竟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明确:在欣赏诗歌中有个永恒不变的原则,那就是知人论世,若对其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有所了解,那对其作品往往就能有更深刻的了解。介绍知识卡片个人经历和写作背景并总结梳理观点。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导读:一、导语 梅雨飘飞的季节,细雨空蒙的江南小镇,青石板铺就的寂静小巷,蜿蜒而又悠长一位心事重重的忧郁少年,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踽踽独行,希望能邂逅一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这里是落寞惆怅的雨巷,这里又有聊以慰藉的希望让我们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那哀怨凄美、婉约朦胧独特境界 二、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写于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1927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叫大革命的失败许多知识青年苦于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三、诵读 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 从结构上看,全诗七节,每节六行,3、6押韵,且一韵到底保证了节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一句用几行来排列,使节奏变得顿挫舒缓如第一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时,诗歌中吸取古典诗歌中反复和叠唱的手法(以前学过诗经没有,有没有重章叠唱的现象,可指出来) 在本诗中找出一二处(先让同学找)举例如: “悠长、悠长”,“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像梦一般地”,这些都是反复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叠唱,还有首尾两节,将叠唱贯穿全诗,笼罩全篇 问:这样有什么好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四、赏读 结合学案导读,捋一捋这首诗的思绪 以彷徨追寻开篇,(1-2)以仍在彷徨继续追寻结束(7)中间写了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的瞬间相逢而又相散的幻境般的情景(3-5) 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雨巷的环境特点有哪些?灰暗(从雨天和油纸伞看),寂寥,悠长,破旧,沧桑(颓圮的篱墙)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材内容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课文内容复习 《沁园春·长沙》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具有现代内容、传统形式的词作。全词上片记今游,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忆昔游,以叙事为主,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凌云壮志,形象含蓄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全词抒发了青年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革命豪情。 《雨巷》 戴望舒因本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称号。全诗以“雨巷”和“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为基础,以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形象,营造了飘渺虚幻、哀婉朦胧的意境。诗人通过“我”在“雨巷”中对梦一般的“姑娘”的期盼、接近、远去、留恋、期盼,寄寓对世界、人生朦胧的伤感、如梦的期待、寂寥的心境和虚无的苦涩。全诗运用象征手法,意蕴深远,情感复杂,可作多元解读。 《再别康桥》 这是诗人重游母校、物是人非,归国途中、怅然若失之作。全诗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抒写,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以及寻梦的惆怅和落寞。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深的无奈、苦闷和忧郁。诗作很好地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主张,可以此为切入点作重点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是诗人在狱中写给乳母大堰河的一曲赞歌。诗作选取了大堰河的若干生活片段和一系列生活细节,刻画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善良无私的品质,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立体的个性,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与对不合理世界的控诉、诅咒。作为抒情长诗,却充满大量的描述性意象和叙事性细节,应将其作为鉴赏的重点。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0年的事: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阐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化解郑国的亡国危机。 在短小的故事叙述中,文章处处设伏笔与做照应;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详略得当,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以刻画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而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在《战国策》的叙述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荆轲,故事的主线是“刺”,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个“刺”字展开,行刺的缘起,行刺的准备,行刺的实施,曲折完整,波澜起伏、惊心动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性格——忠义刚直、果敢机智的荆轲,急功近利的太子丹,豪爽慷慨的樊於期,外勇内怯的秦武阳,贪残怯弱的秦王——也从其对话、神态、动作和场面描写等多方面的刻画中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新课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雨巷》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雨巷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设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1、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2、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生笑) 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生安静) 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3、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高一语文《雨巷》优秀教案以及原文 一、导语 梅雨飘飞的季节,细雨空蒙的江南小镇,青石板铺就的寂静小巷,蜿蜒而又悠长一位心事重重的忧郁少年,撑着一把黑色油纸伞,踽踽独行,希望能邂逅一位丁香花一样的姑娘这里是落寞惆怅的雨巷,这里又有聊以慰藉的希望让我们走进雨巷诗人戴望舒那哀怨凄美、婉约朦胧独特境界 二、简介 戴望舒,现代诗人,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到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因而他的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和消沉的特点这首诗写于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1927年发生了哪些大事件?)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也叫大革命的失败许多知识青年苦于找不到出路而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三、诵读 反复朗读,体会音韵美 从结构上看,全诗七节,每节六行,3、6押韵,且一韵到底保证了节奏的整齐,音韵的和谐有的一句用几行来排列,使节奏变得顿挫舒缓如第一节: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同时,诗歌中吸取古典诗歌中反复和叠唱的手法(以前学过诗经没有,有没有重章叠唱的现象,可指出来) 在本诗中找出一二处(先让同学找)举例如: “悠长、悠长”,“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像梦一般地”,这些都是反复有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怅”“眼光”,有意使一个音节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叠唱,还有首尾两节,将叠唱贯穿全诗,笼罩全篇 问:这样有什么好处? 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让韵律在字里行间时时回荡,悠远而绵长 四、赏读 结合学案导读,捋一捋这首诗的思绪 以彷徨追寻开篇,(1-2)以仍在彷徨继续追寻结束(7)中间写了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的瞬间相逢而又相散的幻境般的情景(3-5) 研讨下面几个问题: 雨巷的环境特点有哪些?灰暗(从雨天和油纸伞看),寂寥,悠长,破旧,沧桑(颓圮的篱墙) 姑娘的特点又怎样?丁香一样,哀怨又彷徨(或凄婉迷茫),象梦一样

高中语文必修五

高中语文必修五★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2装在套子里的人 3* 边城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5滕王阁序 6* 逍遥游 7* 陈情表 第三单元 8咬文嚼字 9说“木叶” 10* 谈中国诗 第四单元 11中国建筑的特征 12作为生物的社会 13* 宇宙的未来 ★表达交流★ 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 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

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访谈 ★梳理探究★ 文言词语和句式 古代文化常识 有趣的语言翻译 ★名著导读★ 《三国演义》 《堂吉诃德》 背诵篇目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wú)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jiàn),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yáng),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zhān)衡宇,载(zài)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shāng)以自酌,眄(miǎn)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qì),时矫(jiǎo)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huán)。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lè)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chóu)。或命巾车,或(zhào)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xìng)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hé)不委心任去留?胡为(wèi)乎遑遑(huáng)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yún zǐ)。登东皋(gāo)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chéng)化以归尽,乐夫(fú)天命复奚疑! 译文: 我家贫穷,种田不能够自给。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亲友大都劝我去做官,我心里也有这个念头,可是求官缺少门路。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官吏,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也因为我家境贫苦(替我设法),我就被委任到小县做官。那时社会上动荡不安,心里惧怕到远地当官。彭泽县离家一百里,公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造酒饮用,所以就请求去那里。等到过了一些日子,便产生了留恋故园的怀乡感情。那是为什么?本性任其自然,这是勉强不得的;饥寒虽然来得急迫,但是违背本意去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成语大全(高考必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课本成语大全:高考备考高中语文课本成语第一部分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10.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 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雨巷》说课稿 诗两首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讲读课文。文章是诗人的成名作、代表作。集中反映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冲撞下的苦闷与忧郁。这是高中阶段的第一单元,学习现当代新诗和外国诗歌。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鉴赏新诗的兴趣,丰富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感,提高文学素养。这是语文课程的任务。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在学习了《沁园春。长沙》的豪迈气概之后,如何指导学生学好中国新诗史上的代表作;树立学生学好新诗;尝试生动学习诗歌,创作小诗的关键。学生可以借此学习诗歌情感与意象的表达与应用,学习鉴赏诗歌。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倡导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高一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应注重学习技巧的点拨和积累,以及情感的挖掘,我拟确定以下教学目标: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过程和方法: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新课程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形象,理解诗中的意象,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复杂思想感情。由于高一学生的诗歌素养和发散性思维还比较低,本文的难点是如何把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 说学法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雨巷》教学实录

【高中语文必修一】高中语文《雨巷》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今年夏天有一个很明显的天气特征,是什麽? 生答:“多雨!” 师:一到阴雨的天气,天是湿漉漉的,地是湿漉漉的,让我们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几分湿漉漉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但这种微妙的情绪又很难准确把握,用语言传神地表达,“雨巷诗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雨巷》。 二、作者简介 师:“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给自己起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纯洁而温柔,多情又潇洒。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学的说法,属于双鱼座。双鱼座的人浪漫柔情,以爱情为生命的养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现实,优柔寡断。戴望舒就是典型的双鱼座性格。 三、诗歌赏析 师:有这样温柔多情的笔名,又有这样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笔下流淌出来的诗句也必然是细腻多情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雨巷》。 (师配乐朗诵)

师:欣赏完了这首诗,我们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麽,你们觉得这首诗美在何处? 有好几个男生脱口而出“丁香一样的姑娘美!” (生笑) 师:这个姑娘美在何处?她长什麽模样,穿什麽衣服? (生安静) 师:无从知道,那何以见得这姑娘的美? 师:从文本中,我们只知道她是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板书:丁香)丁香是什麽样的呢,有同学见过吗(展示丁香图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开花,花紫色,密集成圆锥花序。有淡雅细沉的香气。因为它的高洁与冷艳,文人墨客把它作为哀婉、愁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古来已久。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曰:“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词曰:“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可见,丁香在古典文学当中是个“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麽,丁香一样的姑娘会是个什麽样子的姑娘呢? 生1:应该是一个纤弱的、优雅的、楚楚动人的、惹人爱怜的小家碧玉。 生2:应该是忧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师:同学的描述很形象生动,这样一个动人的姑娘,我们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丽的脸庞,看一看她到底长什麽模样呢? 师:我们看不到,就连诗中的我也看不到。因为,姑娘打着一把油纸伞。我想请同学们注意这把油纸伞。(板书:油纸伞)大家最早听说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雨巷》

《雨巷》教案 一、教学设想: 1、关于教材: 对《雨巷》这首诗歌的解读是多元化的,它的美没有时空的限制。不同年龄,不同时代的人都对它有自己的解读和发现,因此鼓励学生对该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提出自己独特的发现。 我认为《雨巷》一诗在情感基调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能让学生在把握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还是需要一些老师的指导意见,所以我把诵读该诗歌作为我整节课贯穿始终的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首先以诵读文本作为基准,在诵读中体味作者的情感;同时《雨巷》在意境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美感,所以赏析文本的意境美是我这节课的第二个目标,我希望通过对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在答题方法上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路;对于《雨巷》的主旨和人物形象的探讨应该是该诗歌的一个难点,这是深入挖掘教材的突破口,所以我将它定为这节课深入探究的关键点,希望通过对这两点的研讨,让学生在用心思考的情况下朗读诗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目标。 2、关于教学目标: ①通过学习本诗,让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因为这是感情的载体,同时也鼓励学生积累传统的审美意象,增强鉴赏诗歌的厚重感。 ②高一的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学习了《诗经蒹葭》,高一上半学期刚刚诵读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已经接触到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诗歌的回环往复美,在此基础上我希望通过对本诗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欣赏它的音乐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增强学生学习诗歌的积极性。 ③指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用字用词,增强“炼”字意识,增加对诗歌鉴赏的深度。 3、关于学生: 我们的学生经过初中的学习,对诗歌最基本的特点已有所了解,在高一上学期,通过对经典诗歌的学习和鉴赏已经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平和素养,但是对诗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和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掌握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的火花充分的展示在课堂上,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进。 二、关于教法: ①作为诗歌教学,最基本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把握文本的情感,所以我把诵读作为这节课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在读中品,在品中悟。 ②熟读文本之后,我将品味作为我这节课的第二大目标,分析意境,品味语言。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作进一步的探讨,加深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③一读二品之后,还要让学生对文本做深刻的体悟,体悟文本的形象,体悟文本的主旨,加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成语及解释

必修一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 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 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 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放浪形骸:指行为 放纵,不受约束。 1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12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 出来。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 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 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1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2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2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2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2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2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2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2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2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3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3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3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3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材整合

高一语文教材整合方案 高一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作用,为高三的语文学习奠基。 二、整合背景: 学校逐步深入的教学改革。此次改革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三、学情解说 本届学生中考成绩极低,语文基础不好,学习能力极低,自主学习对他们来说难度极大,且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来说就是不会学习。 四、整合方针: 降低起点,放低要求,改变目标,培养学习能力,指向高考。 五、整合方案: (一)了解语文必修①教材的编写意图 1.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①是提供高中必修课起始阶段使用的,所以,在选文、撰写导语以及确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上,不但力求照顾高一学生“初始”阶段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而且力求体现初高中语文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上的异同,以便明确师生在认知上的定位,促进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转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使教和学在效果上达到本质的提升。 2.落实本套书综合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 第一,教学目标的综合。教科书中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就必修①第一单元,要求对本单元的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这是“过程和方法”方面的要求。而本单元选用不同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是“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要求。“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其三个维度目标在本单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课程内容的综合。学科本身各种要素的综合,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内容的综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综合。语文学科与跨学科内容的综合等。例如,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就是对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综合,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诗的思想内涵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阅读或拓展课外未知的阅读,培养积累整合、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内容的综合由此得以体现。又如,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一课“研讨与练习”第四题:“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

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版新课标必修一雨巷教案11

《雨巷》教学案例(本站论坛专稿) 2010-11-08 王红英 教学目标:诗歌的意象、情感;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感受“幽怨、凄美”的美学特征。 教学重点:诗歌的意象、情感 教学难点:形象思维在诗歌中的运用 课型:新授课 教法:教师提示,学生动手,动脑 教学过程: 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雨”字,问:“当同学们看到这个字的时候,有什么感受?”教室一片静默。没有一个同学能回答,还有的同学一脸茫然。只有一个同学回答:“麻烦!”“是啊,就是麻烦,烦燥。除此之外呢?”教室里又是一阵沉默。终于没有人发言。“我出道选择题,当你看到雨这个字的时候,你是高兴还是悲伤还是忧郁?”“忧郁!”同学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它。“是的,雨,总是带给我们一些莫名的忧郁,无可名状的哀伤。”那么“巷”呢?教室里更加安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巷,在北方,被称做小胡同,南方称做弄。就像南北方人一样,南北方的胡同也不尽相同。北方胡同像北方人,直来直去,如果是斜街,就注明。南方的胡同有什么特点呢?我们通过柯灵的《巷》来回答。”“江南的巷,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有如古代的少女,优娴贞静。”“江南的小巷,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它又那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寂寂的,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现在请同学回答当你看到“巷”字时的感受。“寂静。”同学们异口同声。“在如此忧郁的天气里,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中,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戴望舒的《雨巷》。 首先请同学朗诵这首诗。”一个同学起来朗诵。“从这位同学的朗诵中,你能听出作者的感情吗?”没人回答。只好又是选择题。“兴奋、愁怅、哀伤”。学生们做了选择。没有人选择兴奋。那么这种忧郁之情,作者在文中是通过哪些事物来体现的呢?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事物。 这个过程好像比前几个容易一点,不过也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油纸伞”“雨巷”“姑娘”“篱墙”。“我们再看看这些东西各有什么特点”。“油纸伞”:“油纸”与“有子”谐音,圆形伞面寓意美满、团圆、平安。竹制伞架寓意节节高升。同学们第一次看到“油纸伞”是在哪部影视中?“《白蛇传》!”“是啊,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经典的爱情故事!油纸伞成了恩爱、浪漫的像征。”“作者撑着油纸伞在小巷中彳亍着,想要干什么呢?”同学们笑了,“寻找自己的爱情。”“我们姑且这么认为。”我们再看姑娘这个意象。这个姑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含必修及选修)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化常识 第一册: 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2.子:古代对男子尊称。 3.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 4.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5.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6.参乘sheng,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 7.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 第二册: 1.《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4.妾:旧时妇女谦卑地自称。 5.公姥:公公和婆婆。 6.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7.初阳岁:冬至之后,立春之前。 8.初七: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9.适:出嫁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蓬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11.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2.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3.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 1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5.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1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1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18.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必修三 1青冢,指王昭君的墓。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2.贾人,商人。 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4.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5.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也哀痛亡国。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6.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7.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8.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9.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在国子监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