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

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

生答

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

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

A、《女驸马》

B、《天仙配》

C、《孟丽君》

生答

师:正确答案是B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天仙配》中的选段《路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听一听:

1该选段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2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唱词

欣赏完《路遇》后请学生回答

(由第一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伴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由第二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的语言:唱念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

念一念:

董永: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

师:通过念白同学们体会了黄梅戏语言的韵味,接下来老师演唱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试一试:

根据老师的演唱试着为每一句唱词划分节奏

生:。。。。。。

师:同学们划的各有不同,很有意思,在说出谁划得最好之前,老师想请问大家有没有留意这段唱词每句多由几个字组成?

生答:七个字

师:很好,这就是黄梅戏

正本大戏的唱词结构: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七字句大多是二、二、三结构,十字句大多是三、三、四结构。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十字句为框架,对唱词进行压缩或增扩。

师:在欣赏了传统的正本大戏《天仙配》选段之后,我们来欣赏一段充满情趣的生活小戏《对花》:

思考与探索:

通过乐谱及演唱试着分析与前面欣赏的唱段有什么不同?

生答:唱词的长短、演唱的风格等

师:同学们的分析能力是很强的,生活小戏的唱词与正本大戏相比,显得更为灵活多变。

生活小戏的唱词结构:有三到七字不等,中间常夹杂多种口语化无词意的衬词、垫词,句数不一定为偶数,有时奇数句重复最后一句便成偶数。

师:而演唱风格是由黄梅戏的唱腔决定的,前面欣赏的选段显得比较抒情,是因为它采用了平词,而《对花》采用的是花腔:

黄梅戏唱腔:

平词:在正本大戏中使用率最高,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变化多而适应性强,长于叙述。

花腔: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其曲调健康、朴实、明快、优美,表演形式活泼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

唱一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麽杆子麽叶开的什么花?

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做什么花?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

结的是黑子,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

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做荞麦花。

活动与创作:

师:生活小戏的衬词唱得很有意思,接下来还有更有趣的活动,请同学们按照分好的组选择以下选项:

A、黄梅戏是一个演唱与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请尝试为《夫妻双双把家还》编排表演动作。

B、根据黄梅戏的唱词结构,请尝试为《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曲调填词并表演。

生讨论后表演

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课堂小结: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

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

美妙动听的曲调唱腔

举手投足间尽是故事

——这就是博大精深的黄梅戏

课后寄语:弘扬民族音乐

传承历史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

学生在黄梅戏演员吴琼演唱的流行歌曲《对花》中走出教室。

高中音乐《梨园百花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梨园百花-走进京剧教案 梨园百花-走进京剧 课型:音乐鉴赏 年级:高二年级 课时:1 课时 教具:多媒体教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和宏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3.教学方式:课件演示,教师讲解、示范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⑴. 听歌曲:《唱脸谱》(出示课件) [师]这首歌曲是关于我们的国粹--京剧的。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戏曲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戏曲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

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了解多少呢? ⑵.谈谈对京剧的认识。(学生讨论回答) 2.京剧艺术基础知识 (1).起源: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 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 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微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 在200 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2).角色的分类与脸谱: “生、旦、净、丑”是什么?其实不过是角色分类。 “生”是男性角色。

高中音乐《梨园百花》 (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梨园百花——京剧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 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戏曲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学习初步分辨戏曲的主要行当(生、旦、净、丑);通过落实欣赏——模仿体验——讨论归纳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教学重心放在艺术实践之中。让学生在模仿体验中,培养自身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提升理论知识和学习成就感,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能辨别京剧二黄、西皮两种声腔,能 辨别京剧伴奏主要乐器的音色,能辨别京剧的四大行当。 2、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了解京剧的三大艺术特色,提高学生欣赏京剧的能力。 4、培养学生聆听中国戏曲音乐的习惯,能从中感受、体验中国的民族文 化特征 教学重点:感受并了解京剧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特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等 (二)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唱脸谱》。 师:观看《唱脸谱》,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通俗歌曲的写法,它的第二部分和哪种戏曲形式有关? 生:京剧。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第四节梨园百花 --- 中国戏曲中的京

剧。 二、授新课 《唱脸谱》是运用京剧音乐创作的一首通俗歌曲,全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 部分是通俗歌曲,第二部分基本上是京剧的西皮流水,间奏是《流水》似 的过门。 (一)京剧的产生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又称国剧。距今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了。京剧源于安徽,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乾隆皇帝80 大寿四大徽班进京演出,获得巨大成功。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yì)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二)京剧的行当划分 (1)京剧行当又称角色, 1、生行,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 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2、旦行,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色。旦角全 为女性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 转腾》:播放视频梅兰芳演出的片段 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厅赴宴,谁知唐明皇却爽 约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及宫女的进劝下,她豪饮至醉,难以自持,以至失态。这是一段唱与身段表演并重的戏,音乐委婉动听,优美典雅 3、净行,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 干净,故反其意为‘‘净”。京剧的脸谱艺术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

最新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精品版

2020年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 精品版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梨园百花》—京剧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以它独有的魅力享誉海内外。本课时我从“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欣赏、模仿中体验到京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了解到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使这节课成为学生热爱京剧的良好开端,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弘扬中华民族的古老艺术。 学情分析: 学生不是专业学者,京剧艺术有博大精深,这堂课在知识了解上内容不能太多,专业性也不能太强,技能表现更不能太难,教法要新鲜有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审美的快乐体验。 教学目标: 1、让知目标:了解京剧的常识,如:行当、四功、唱腔、脸谱 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 能够自信自如地演唱和表演。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热爱祖国的京 剧艺术,让学生意识到这份宝贵遗产,需要不断的继承并发扬光大下去。 教学重、难点:通过“传统京剧——现代京剧——戏歌”的欣赏方式,了解京剧与时俱进的变化,让学生子主动学习中设想出延长国粹京剧的艺术生命力,吸引更多青年观众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号!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了课前音乐,知道老师要和大家讨论什么话题吧? 生:京剧 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京剧艺术的风采。 新课教学 (一)、四大行当: 师:做为国粹之一的京剧艺术非常的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比如说,京剧里把演员分为四类,也就是四大行当。你们知道哪四大行当吗? 生:生、旦、净、丑。 师:好,咱们来认识一下 A、生:是指剧中的男性形象,脸部化妆为淡妆,根据年龄、身份 不同可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B、旦:指女性形象,面部化妆进行了浓浓的勾描,显示出中国女 性的古典没。分为花旦、青衣、老旦、武旦。 青衣: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女性。 花旦:天性活泼,直率爽朗。 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 老旦:老年妇女。 师:京剧中的四大名旦,同学们知道不知道?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初中音乐_第七单元 梨园百花(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百花 教学目标: 1.欣赏并跟唱《说唱脸谱》体验京剧音乐的风格韵味,通过听赏, 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京剧的起源、唱腔、脸谱、伴奏、行当以及表演形式等。能对京剧产生兴趣,并了解我国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2.能通过自主学习,对京剧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了解京剧的代表人 物梅兰芳和旦角,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受京剧的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一、动画片导入 师:大家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部?你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 师:老师为大家介绍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它完全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欣赏片断) 观看视频,思考动画片中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哪些因素? 这部动画片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演艺术融入其中,比如人物形象运用了京剧脸谱的描画形式,配乐运用了京剧乐队的伴奏。 二、新课教学

京剧的起源故事 大家知道京剧在我国被称为什么吗? 生:国粹 那大家知道外国称京剧为什么吗? 中国歌剧Beijing Opera 三、京剧是怎样由来的呢? 大约200多年前,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他80岁生日的时候,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它不是土生土长在北京的地方剧种,而是在“徽戏”、“汉戏”的基础上,吸收“昆曲”、“梆子”、“弋腔”和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根据北京的语言特点,加以融化衍变而成的“国剧”。 京剧是北京本地的剧种吗?不是。它融合了多种地方戏的精华。 你们喜欢京剧吗? 学生各抒己见,不喜欢的理由。 1、内容陈旧,唱腔复杂。 2、节奏比较慢,特别是唱,得细品才有味。老师举例用青春舞曲 的调子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京剧能成流传几百年并为国粹,有它的独特魅力。刚才同学说他的唱腔陈旧,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他的唱腔。

梨园百花教案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 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 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一一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一一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一一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一一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一一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 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 学习目标: 1、|认真聆听教材所选的戏曲唱腔,体味戏曲音乐的魅力。 2、了解戏曲的起源、发展、唱腔、京剧乐队、特点等知识,积极参加戏曲音乐的探 究活动。 3、学唱简单的戏曲唱段,提高我们对戏曲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学习重点: 1、了解戏曲的起源与形成等知识,重点了解戏曲的表演特点。 2、重点学习京剧艺术的行当、乐队、脸谱等音乐文化知识,激发我们热爱京剧艺术。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___歌曲。 2、它与我国___艺术形式有关? 二、新课: 1、戏曲的历史: 中国戏曲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___、____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2、戏曲的起源与形成: 人类原始歌舞→南北朝“歌舞戏”→唐朝“参军戏”→宋代“杂剧”→元代“元杂剧” 至此,中国戏曲形成。 3.戏曲的特点: (1)综合性(观看视频)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戏剧艺术,各种表现手段“唱、念、做、打”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融为一体。 (2)虚拟性 中国戏曲在剧情安排和舞台调度上采用虚实结合的夸张手法,通过身段动作予以象征性的表现。特定的动作表现特定的生活场景。例如:扬鞭以代马,摇桨以代船。 4、戏曲的种类 全国戏曲种类繁多有京剧、越剧、豫剧、粤剧、楚剧、凤阳花鼓戏、广东汉剧、桂剧、汉剧、黄梅戏、徽剧、荆州花鼓戏、柳子戏、吕剧、山东梆子、绍剧、四川曲剧、云南花灯、等300多种。 京剧(重点)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京剧起源:清乾隆55年(公元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__、__、__、__四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2)京剧唱腔:京剧中的唱占首要位置,其唱腔主要是西皮和二黄。 (3)京剧行当(重点) 生:小生、武生、老生 旦:花旦、正旦(青衣)、老旦、刀马旦 净:铜锤花脸、架子花脸 丑:文丑、武丑 四大名旦:___、___、___、___。 (京剧诞生后的早期,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并称为“老生三杰”。) (4)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 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 红色有脸谱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常遇春; 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梨园百花教案 (1)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五、本课总结 1.四大徽班:三、四、和、春 2.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四大基本功:唱、念、做、打 4.两大唱腔:二黄、西皮 5.总结后向学生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京剧有什么新的感受或认知吗? 六、布置作业,下课 1.预习现代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 2.搜集通俗歌曲中具有京剧元素的音乐作品 教学反思: 戏曲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首先学生和京剧的接触面太窄,且大部分学生认为京剧咿咿呀呀的不是很好听,他们更加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音乐,故在教学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教案Word版

梨园百花 一教学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 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活动 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1、竞猜活动(播放音乐,让学生竞猜戏曲种类); 2、探究戏曲化妆、服装特点与塑造人物性格的关系(展示所收集的戏曲服装、人物造型等图片并将其对比); 3、戏曲化妆实践活动; 4、戏曲表演的动作模仿和设计; 5、用戏曲念白或唱腔来表现生活情景活动; 6、探讨对戏曲的展望。 三本课教案 本课课题:梨园百花 教师准备:打击乐器若干、戏曲服装、戏曲道具、戏曲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戏曲的资料及学唱一些戏曲片段 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对四种不同的戏曲的欣赏、对比、表演、实践和展望等,使其能对中国戏曲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对戏曲的鉴赏力、表现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在欣赏中感受戏曲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对中国戏曲有自己的见解及有较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舞台”竞赛活动 导言:中国戏曲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种类就有三百多个剧种,成千上万个不同的曲牌、唱腔,丰富极了。我依照流传面、影响面和音乐风格选取了大戏(京剧和豫剧)、小戏(黄梅戏和花鼓戏)等剧种,让同学们初步感受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 1、分组听辨戏曲片段及抢答戏曲剧种 《唱脸谱》京剧 《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 《谁说女子不如男》豫剧 《刘海砍樵》花鼓戏 2、教师范唱片段并简述四种剧种产生及流行的地区,地方语音特点 二戏曲视听与研究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3教案

梨园百花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音乐鉴赏 2﹞年级:高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湖南文艺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音乐的体裁 5)学时数: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⑴、加深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了解,能分辨京剧和花鼓戏的风格特征。 ⑵、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音乐文化的浓厚兴趣,能与同学一道参与表演活动。 2设计思路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音乐传统文化,戏曲种类繁多,艺术性强。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弘扬民族文化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本节课选取了京剧、花鼓戏为主要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浓厚兴趣,拓展其艺术视野,让学生感知、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 环节 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老师演唱两个片断: ①西洋歌剧《我要跳舞,我的小 伯爵》 ②京剧《说唱脸谱》 提问:老师演唱的两个选段分别属 于哪种艺术形式,并说出两者有什么 共同点? 认真聆听老师的演 唱,并思考老师所提 出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让学生了解京剧有 “北京歌剧”之称。 京关于京剧的知识点: 1、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2、京剧行当 ①提问:京剧有哪四种行当? ②展示八张京剧人物图片,请学生辨 别其各属哪个行当。 ③京剧行当是依据什么来划分 的? ①根据自己所掌握 的知识,回答老师的 提问。 ②京剧有生、旦、净、 丑四大行当。 ③京剧行当是依据 人物的身份、职业、 性别等方面来划分 的。 ①了解京剧形成与发 展的一些知识。 ②加强学生对京剧行 当的了解和分辨能力。 3、京剧的表演形式 A:有唱、念、做、打四种形式 B:视频欣赏《玉堂春》和《三叉口》 片断,分别展示京剧四种表演形式。 C:老师示范表演京剧中的“念”和 “做” D:请学生一起表演“做戏” ①认真欣赏京剧 ②根据老师的提示, 大胆地进行“念”和 “做”表演。 ①将直观感受与自身 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充 分体会到京剧表演的 丰富内涵 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活动的积极性。鼓励他 们大胆的进行表演。

高一音乐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教案

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黄梅戏的起源、剧目分类及其特点 2学习演唱黄梅戏选段,积极参与黄梅戏的表演,大胆尝试黄梅戏歌词的创作,,培养学生对黄梅戏的感受能力,丰富艺术体验 3让学生在欣赏黄梅戏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地方戏的特点,提高学生对黄梅戏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通过听赏、演唱、创作让学生了解黄梅戏的风格特点 教学用具:黑板、多媒体、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提问:刚刚欣赏的唱段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黄梅戏、《天仙配》) 生答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刚刚我们欣赏到的就是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在地方戏曲当中是非常受欢迎的,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黄梅戏。 2新课教学 出示课题:梨园百花——走近黄梅戏 提问:黄梅戏是哪个省的戏曲剧种? 生答

师:有同学说是湖北的,也有同学说是安徽的,意见不统一,那到底是哪里的呢?请看——(课件)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曾被称为采茶戏、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调,因起源于湖北黄梅县,故称黄梅调,但它成熟为戏曲却在安徽安庆地区,并在安徽全省得到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活跃在农村的黄梅戏草台班子与民间艺术结合,形成黄梅戏的雏形;第二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受到其它戏曲的影响,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对唱腔、表演进行初步改革,黄梅戏走向成熟;第三阶段,从1949年至今。黄梅戏搬上荧屏,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演员,黄梅戏走向辉煌。 猜一猜: 黄梅戏走向辉煌时代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 A、《女驸马》 B、《天仙配》 C、《孟丽君》 生答 师:正确答案是B 《天仙配》是黄梅戏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曾多次搬上荧屏,当中的许多唱段在观众中广为流传。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天仙配》中的选段《路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听一听: 1该选段运用了哪些伴奏乐器 2与普通话发音不同的唱词 欣赏完《路遇》后请学生回答 (由第一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伴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以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由第二个问题引出知识点黄梅戏的语言:唱念均用接近普通话的安庆官话,属北方方言语系的江淮方言。) 念一念: 董永:但不知大姐家住哪里?要往哪道而去? 师:通过念白同学们体会了黄梅戏语言的韵味,接下来老师演唱黄梅戏《天仙配》当中的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并学唱越剧《天上个林妹妹》。 2、欣赏并学唱黄梅戏《还家》。 3、欣赏并学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听赏、学唱、表演几种地方戏曲片段,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在听、看、唱、做、比、综合实践活动中体验不同戏曲唱腔的韵味,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戏曲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越剧、豫剧、黄梅戏,加深对中国戏曲中唱腔、行当等相关的基本知识,感受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几种中国地方戏曲的特点,了解中国地方戏曲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体验活动感受中国地方戏曲的独特韵味,体验南北地方戏曲的风格及其差异。 【教学过程】 一、越剧欣赏 1、请学生简介《红楼梦》的故事 2、教师播放歌曲电视剧《红楼梦》的主题曲《枉龄眉》MTV,学生听辨:歌曲唱到的是《红楼梦》中哪两个人物的故事? 3、教师播放越剧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学生欣赏后回答: ⑴这是用哪种戏曲形式演唱的? ⑵你知道这种戏曲是哪一地区的地方戏曲吗? 4、教师总结,简介越剧 5、学生随MTV学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6、学生思考:这一唱段采用了哪种演唱形式?你能分辨这一唱段中的行当吗? 二、黄梅戏欣赏 1、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还家》(视频),学生分辨其中的行当。 2、学生分辨剧种,教师总结并简介黄梅戏 3、欣赏第二遍,教师启发:这个唱段中哪些地方的咬字吐字与平时说话的咬字有所不同?请学生尝试着学一句。 4、学生学唱《还家》 5、拓展活动 ⑴运用所学过的亮相动作尝试为两个行当的人物设计动作。 ⑵学生演唱并表演展示所设计的动作。 ⑶教师演唱第二声部旋律与学生合作表演 三、豫剧欣赏 1、教师演唱豫剧《谁说女子享清闲》选段,学生分辨剧种。 2、教师提问:我刚才的唱段中唱到的是哪一个历史人物? 3、学生回答并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梨园百花-国粹·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着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着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四、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1.唱——唱腔(讲解二黄、西皮,演唱《卖水》片段) 2.念——念白(感受京剧的“三级韵”) 3.做——舞蹈化的动作(教师讲解男女行礼,感受京剧中的走路) 4.打——武打和跌翻技艺(欣赏《大闹天宫》片段) 感受后总结出京剧“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表现特点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八年级第九课梨园百花(二) 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 梨园百花(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赏不同的剧种,了解我国的剧种。 2、掌握“对唱”“表演唱”的演唱形式,学唱《对花》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3、能根据了解的故事小组间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会唱《对花》感受作品的音乐风格及主题。 2、教学难点:试唱不同剧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播放《唱脸谱》 同学们听到的课前音乐是什么歌曲?它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京剧。除了京剧,同学们还知道我们中国的哪些戏曲?(越剧、昆剧、豫剧、黄梅戏等)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板书课题: 梨园百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过渡语:了解了学习目标,下面让我们带着目标来进行自学,首先来看一下自学指导。 (一)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要求: 1、听《夫妻双双把家还》了解剧种,学唱戏曲《对花》,感受黄梅戏音乐的旋律特点。 2、听《谁说女子享清闲》了解剧种,代表人物;《我家有个小九妹》了解剧种,代表人 物;《手拉风箱呼呼响》了解剧种,代表人物。 (二)自学检测反馈 1、《夫》和《对花》都属于黄梅戏,演唱形式是男女对唱。代表人物严凤英,他是黄梅戏的缔造者,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谁说女子享清闲》是一首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韵味浓厚。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三)质疑问难 我国被称为国粹之乡,都有哪些剧种? 三、后教环节(15分钟)

过渡语:通过聆听、学唱已经对乐曲有了进一步认识,下面我们就在学唱中出现的问题再来细化一下。 (一)出示学习任务和指导 (二)预设生成和点拨 1、学唱歌曲先了解《打猪草》 点拨语:(打猪草)讲的是农村姑娘陶金花在打猪草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家金小毛的竹笋折断了,金小毛以为陶金花要偷竹笋,后来经解释后误会解除,两人逗趣唱起了《对花》,《对花》是以对唱的形式讨论花,我来问你来答,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常见。歌曲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拖腔,同学们第一要打拍子唱,第二要有足够的气息,先慢唱再加快速度。3 1 2| 2 3 5 6 5 3 2 |1 2 3 2 1 6 |5 - || ,加入方言来唱,“田埂”“一颗芽”,一起加入动作来演唱。 2、《我就有个小九妹》 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因对梁山伯有爱,又碍于古代礼教女孩子家不能主动提及,就借故以"家有小九妹"为题引导梁山伯前去祝提亲,以有机会可以嫁给梁山伯,以结百年之好!袁雪芬主演。 3、《手拉风箱呼呼响》 补锅匠小聪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打动了兰英妈妈最后接受这个女婿,曲调轻快活泼,优美动听,旋律流畅。 四、训练环节(13分钟) 过渡语:学习完了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乐理知识,同学们的视唱水平怎么样了?我们一起来试试。 1.基本练习 男女对唱《对花》,加入手势。 2.拓展练习 找同学根据了解的其它几个剧种随音乐表演。 3、通过视频观看其它剧种和现代京剧,了解不同剧种。 课堂总结:传统戏曲以程式化的音乐、唱腔、念白、动作、人物造型,以及高度象征性和虚拟性的舞美展现中国特有的古风雅韵,以其特有的魅力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绽放异彩。而现代戏曲引入了交响乐和重唱、合唱等多种形式,加上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人以强烈的艺术冲击力,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 附:板书设计 梨园百花 谁说女子享清闲豫剧花木兰 我家有个小九妹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手拉风箱呼呼响花鼓戏补锅 对花黄梅戏打猪草 【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_梨园百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梨园百花》 -----《教学设计》 导入: 播放音频《梨花颂》片段 问题:这首作品的演唱融入了我国哪种艺术元素? 学生回答 新课: 一、京剧属于戏曲的范畴。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有着丰富的艺术表演手段。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梨园百花》(大屏幕) 在众多戏曲当中被誉为“国粹”的是——京剧。京剧形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京戏、国剧等称谓。在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与昆曲、汉剧、弋阳等剧种融汇,衍变成京剧,是中国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发展到现在,有四大行当,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大屏幕) 学生回答 问题:他们分别饰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介绍:生:按照年龄和扮相的不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老生一般饰演老年男性,小生扮演年轻的男子形象,武生饰演 旦:女性角色分为青衣、老旦、刀马旦等 青衣:端庄贤淑,严肃的中年女子形象,老旦饰演老年妇女,像佘老太君 刀马旦,长靠武旦,顶盔掼甲,一般骑马,手拿尺寸比较小的刀,所以专门名词“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脸部图案为标志,脸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性格。 丑:是指相貌丑陋的人吗?一般饰演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或者是反派角色。他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鼻梁处画一块小白粉,俗称“小花脸”。 问题:我国著名京剧艺术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属于哪一行当? 学生回答 梅兰芳简介: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剧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 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表演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在西方人眼中,梅兰芳就是京剧的代名词 代表作《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赏析:这个唱段描写的是杨贵妃应唐明皇之约至百花亭赴宴,谁知唐明皇去了西宫,杨玉环十分悲怨,孤寂,在太监和宫女的劝进下,饮酒至醉,唱了这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问题:梅兰芳先生是如何将杨贵妃哀怨、寂寞的心境给演绎出来的?学生回答 二、京剧是一门以唱、念、做、打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刚才我们欣赏了唱,现在我们来看其他三种表演手段 念:指念白,和唱相互配合、补充,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表现手段,分为带有韵律化韵白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接近生活语言的散白

高一音乐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 一 教学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弘扬民族艺术,理解多元化。 (二)对教材的理解 高一年级新教材《音乐鉴赏》(湘艺术版)既是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和审美的重要途径,也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多选择余地和创造空间,本课教师根据自身优势和学生的兴趣,将教材内容稍作增减,注重教材内容的人文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统一,建构了以视听欣赏与体验为基础,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表现。 (三)教学流程 (四)教学策略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人人参与,合作探讨 二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计及具体做法 (一)课前准备活动 所有学生都有潜能,教师应鼓励和帮助学生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潜能,以完善自己,以和谐合作的情感为纽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网络查找戏曲(京剧、黄梅戏、豫剧和花鼓戏等)相关资料:影像资料,地方语言、唱腔风格、伴奏乐器、演唱形式、舞台布置、服饰道具等等。 (二)欣赏与探究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解决各种问题的必要空间,使学生自己意识到并自觉承担起自主学习的 角色,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上课中使用资料或得出结论前,设置探究活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使学生的思维及行动进入主题,然后师生共同交流总结、展示资料、得出结论、体会戏曲艺术魅力。 (三)表演与实践活动 教学中,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表演和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敲击打击乐器,设计戏曲人物造型动作、用京剧唱腔或念白来表现片段等,通过活动使学生领略戏曲、体验戏曲、提高艺术修养,培养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四)活动设计 自研式学习 寻找资料激活知识 总结归纳 检验反馈 设置情景 提供资料 活动式授课 创作式结题 巩固迁移 想象创新 讨论学习 体验领悟 教师 学生 启发指导互动操作

梨园百花教案

《梨园百花-国粹 京剧》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初一年级 教学内容:湘艺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第七单元《梨园百花(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囊括了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课程,基于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京剧,对京剧不甚了解,故在设计上分为两个课时来进行学习,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京剧的起源、行当、表现形式、唱腔的了解,对京剧有一个基本的认知,第二课时再进行教唱和深一层次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京剧内容的理解,体会京剧的魅力。 设计意图: 本设计采用了很多的课堂活动,主要集中在唱念做当中,唱让学生通过演唱感受京腔的韵味,念以“三级韵”为引,感受京剧中念白的独特发声,做通过实践感受京剧的举手投足,让学生切身体验京剧,融入京剧,感受京剧。 教学设计亮点: 1.本设计紧密连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京剧中著名的片段,提高学生对京剧的认知,提高学生对京剧的喜爱度。 2.教学中以看、听、学、唱、做、感受相结合的师生共同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融

入到京剧的氛围中,让课堂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唱,了解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 2.欣赏并熟悉几段著名的有代表性的京剧唱段,能够感受京剧艺术作为国粹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对京剧的起源、四大行当、四大基本功、两大唱腔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接受京剧,感受国粹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朗诵诗歌《七律?赞国粹》 1.提问:这首诗讲的是我国的哪种艺术形式? 2.观看教师自制微视频《京剧的起源》,提问并让学生回答出:京剧起源于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在光绪年间定名,四大徽班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三、京剧的四大行当 1.生角——欣赏《定军山》片段 2.旦角——欣赏《穆桂英挂帅》片段,引出梅兰芳 3.净角——欣赏《铡美案》片段 4.丑角——欣赏《黑驴告状》片段

《梨园百花》之《国粹京剧》教案

《梨园百花》 —《国粹京剧》教案 一、设计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对京剧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策略和方法上,贯彻“欣赏领先,体验入手”的原则,结合欣赏、模仿、表演等,引导学生在艺术实践的美感体验过程中来感受、体验京剧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区分生角和旦角的唱腔,能辨别京剧伴奏乐队主要乐器的音色。 2、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模仿,充分体验京剧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热爱。 3、能随音乐哼唱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体验京腔韵味,获得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掌握京剧相关知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京剧艺术魅力,能随音乐哼唱京剧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 四、教学方法 欣赏、聆听、体验、探究。 五、教学准备 教科书、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演唱《唱脸谱》,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喜欢的具有戏曲风格特点的歌曲,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导入本课教学内容——国粹京剧] (二)欣赏与分析 1、介绍京剧的起源与发展。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浓缩了我国各种地方戏的精华,我们应将它传承和发扬光大。] 2、京剧的四大行当。 (1)净 播放视频让学生对净角进行了解,介绍净俗称:花脸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净角] (2)丑 边播放视频边讲解丑的角色,让学生熟悉丑角。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熟悉丑角] (3)生 播放生行中小生、老生、红生、武生的人物角色图片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让学生熟悉生行中的各个角色] (4)旦 A、播放旦行中花旦、老旦、正旦、武旦、刀马旦的人物角色图片进行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熟悉旦行中的人物角色] B、通过图片声音区分生行和旦行。 C、提问:女角男扮中著名的人物是谁?了解人物——四大名旦。 [设计意图:引出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