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学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

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师: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师: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

师: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朝大运河图片

师:评价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元《宋史》

生: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生: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师: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那么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

生: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关史事: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师: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师: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生: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师:“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师: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什么影响?

生: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四)隋朝的灭亡

师:隋文帝厉行节俭,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达、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汤汤,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师:请同学们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与结果

生: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时间:618年结果:唐朝建立

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早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三、课堂总结

隋朝繁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通

灭亡→隋炀帝的暴政(581-618)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B )

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B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D.元朝

(3)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隋的统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反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隋朝经济发展迅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又是加快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这条大运河就成了本课的难点。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优秀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

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学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 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师: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师: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及同步练习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他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举措: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成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知识点2 开通大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开通: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开始,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3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选拔由上层贵族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才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知识点4 隋朝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基础过关】 知识点1 隋的统一 1.隋朝是一个富强文明而又暴虐短命的王朝,38年的历史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又瞬间毁灭。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刘邦 B.孙权 C.杨坚 D.杨广 2.营建都城是国之大事,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它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建立后定都于()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建康 3.“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隋朝统一后为促进社会发展采取的举措有() ①编订户籍②统一南北币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度量衡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它开凿于() A.秦始皇时 B.汉武帝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6.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的中心在()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康县岸门口镇初级中学伍积才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 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和评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期学的内容:朝代更替。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隋朝西晋西魏——北周 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① 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政权迅速瓦解,北方度陷入分裂和混乱。420年,刘裕建宋,东晋的灭亡,南方经 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与此同时.在北方并立存在着一些政权,称北朝。 ② 4世纪后期,鲜卑族建立北魏,后北魏分裂,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东魏和西魏,后来分别被北齐和北周所 取代,历史上把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统称为北朝。 ③ 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资料外戚是指中国古代帝王的母亲或妻子的亲戚 2、隋朝的统一 (1)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2) 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差别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 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3) 意义: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 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朝经济的繁荣 (1)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 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 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 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二、大运河的开通(开通大运河时的皇帝隋炀帝)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开凿大运河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面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利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中国最早的人类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 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 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 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 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 发现时间:1929年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 生存年代:20—70万年

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留猿的某些特征 生活状况:群居生活 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 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居民的代表。 巩固练习:(见课件) 作业:(见课件)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 发现的时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特征。 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求学 生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 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问:读第5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读第5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 读第6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 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学生回答。 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 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关于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

关于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 关于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以下是关于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关于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教案1 教学目的: 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 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开学第一课教案

历史开学第一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问的方式,层层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教师归纳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历史是初一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通过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 三、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首先恭喜你们升入初中,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你们听说过哪些历史故事呢?能说出几个中国皇帝的名字? 学生积极踊跃的回答。 师: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开始一门新的学科——历史的学习,那么什么是历史呢? 我们又该如何进行历史的学习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自主学习】 (一)、什么是历史 问:大家根据以往学习和自己的理解,分别解释一下“历”和“史”是什么意思? 答:历----过去的,经历的。史----现实,事情。 问: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什么是历史呢? 答:历史就是已经过去的一切。所谓历史,是指人类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通俗说,就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的事。 让学生明确,历史既不能重复,也不能修改。 (二)、为什么要学习历史 问: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呢? 答: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 问: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对我们的今天有什么作用呢?

答: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的过错,以便于更好的发展。 总结:学习历史,一明了过去;二以史为鉴;三增强民族自豪感。 所谓“明了过去”,即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这属于历史知识目标的范畴。 所谓“以史为鉴”即指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智慧,总结得失、经验与教训,这属于能力目标的范畴。 问:(出示9·18纪念碑图片)看到这幅图,大家有什么感受? 答:悲愤,屈辱。 问:那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答:好好学习,为祖国将来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三)、如何学习历史 问:大家从哪些渠道接触过历史呢? 答: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历史书,历史古迹。 总结:1、阅读历史相关书籍。《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 2、游览历史古迹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很多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小说等,都存在一定的改编及扭曲历史的现象,在接收时需要进行甄别,不能一味迷信影视剧及小说。 问:同学们平时是如何进行语文、英语等科目的学习的? 答:上课听讲,做好笔记,及时背诵。 总结: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1)课前:先预习,做互动的知识预览。准备练习本。双色笔。 2)读:精读教材,分清内容。 3)记:两两结合,当堂背诵,相互检查。 4)写:做好课堂笔记(在课本上) :横线圆圈 序号①②…标题···的原因 5)讲:上课积极讨论,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巩固练习) 出示示例图,让学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如何进行历史的课堂学习。 【小结提升】 播放:“中国五千年历史人物剪辑”,让学生初步了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历史朝代歌”,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上学期六年级一班开学第一课教案

上学期六年级一班开学第一课教案 上学期六年级一班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说说自己在假期中的收获。 大家在假期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学会的本领,也可以说说自己在自学中取 得的收获。 二、明确取得好成绩或考试失利的原因。 1.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2.由成绩优异的学生谈一谈自己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 3.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过多的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三、了解本册语文书的内容,认识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明确本学期的打算。 学生看书,师和学生一起说。 四、对学生的常规课堂进行要求: 1.课前准备: (1)课前预习;(2)准备好上课所需物品。 2.上课的要求: (1)认真听讲,积极思考;(2)大胆发言 、质疑。 3.课后的要求:

(1)课后复习;(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师小结 师小结;我们必须抓住时间中的分分秒秒,莫让光阴空自流。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新的空白承载新的梦想。为了让我们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1)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写作业、考前认真复习、考后认真总结 ,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又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 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2)愿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受老师、同学们欢迎的文明好学生。班级 是我们的家,文明卫生的良好环境需要大家的共同维护,彻底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时刻牢记安全第一 ,让我们在这样温馨和谐的集体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3)愿大家在这片广阔的沃土上茁壮成长,尽情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 新的学期,新的征程。愿我们在这个温暖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每一天,进步每一天,收获每一天!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和参考答案

《隋的统一与灭亡》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 2. 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陈朝灭亡前,江南人民厌恶腐朽的陈王朝,盼望南北统一,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歌谣中的“汝”指() A.西晋 B.北周 C.隋朝 D.梁朝 4.“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赞颂中国古代哪项伟大工程?() A.长城 B.都江堰C.大运河D.赵州桥 5.“它”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它”指的是() A.都江堰B.万里长城 C.隋朝大运河D.赵州桥 6.“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引用此语的原因是() A.唐太宗任贤讷谏 B.唐太宗遍读诸子百家之书 C.隋朝灭亡的教训 D.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 7.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A.土地兼并严重 B.暴虐无道 C.法律严酷 D.宦官专权 8.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隋朝对我国历史的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全国 B.开创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制度 C.建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开通了南北大运河 10.“中国大运河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这三部分组成。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这表明() A.大运河自古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的大动脉 B.“隋唐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 C.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发挥大运河的作用 D.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最终灭亡的根本原因 二、简答题 11.请你评价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12.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材料分析 13. 材料一“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 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 (1)观察图,材料一中所指的“一渠”指的是什么?它是那位皇帝在位期间修建的?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这个“渠”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你认同皮日休的观点吗?你觉得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我的说课内容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课本由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构成。主要讲述了隋朝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后,因为隋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却又在隋炀帝的急政下迅速走向灭亡的过程。 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看,在隋文帝的励精图治下,隋朝政治统一集权,经济繁荣富足。但因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他的“大业梦”直接导致了隋朝二世而亡。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主题定为“繁盛一时的隋王朝”。根据教学主题将内容整合成四个部分——隋朝的建立-再造统一、治国的智慧-开皇之治、开通大运河-沟通南北、隋朝的灭亡-警世恒久。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某普通初中七年级学生 从学生知识储备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对隋朝有所了解,但在影视剧等文化产品影响下对隋朝出现偏见与片面的认识。因此,本课在以上整合的子目下,补充相关历史故事,以建构基础知识,学生通过故事展开新课学习。 从学生的思维特征分析,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拥有一定的逻辑思考能力,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对历史事件有全面与深入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将对一些重要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一步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 在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标要求,整合三维目标,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通过展示纪年表与讲述两位帝王的主要事迹,学生了解相关史实,完成历史时空观 的建立。 2、通过材料展示和分析对比,了解开创科举制度的背景、内容及其意义 3、通过展示地图、贴纸的方式,了解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以及概况 4、通过材料展示和问题探究,学生学会正确评价大运河,正确认识隋朝灭亡的原因以 及历史教训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结合教学目标,我拟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了解开创科举制度的影响;掌握大运河的概况及意义。重点在于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是本课主线下的突出表现部分。只有正确理解科举制度及大运河的内容,才能充分理解隋朝的繁盛以及隋朝速亡的原因。 本课难点为: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教训。难点是理解与领会知识点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本课中需重点攻克部分。学生因为后人评价及影视作品的影响,往往不能客观评价隋炀帝,以及正确认识隋朝灭亡原因。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提高学生接受程度,我将采用讲授法、图示法、史料分析法和问题探究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教法包含学法,学法体现教法,因此,与教法相对应的学法是观察法、材料分析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教学过程将以遵循“以思维冲突引起学习兴趣”、“以故事讲述建构基础”、“以开放性问题升华历史认识”的三大指导思路。“以思维冲突引起学习兴趣”,旨在通过调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 发现的意义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教学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 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 五、教学策略 讲述法、讨论法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内容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内容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

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快、静、齐。 9、午读: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稿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开篇,承上启下。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 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 灭亡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 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 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 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 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 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自我表现欲强、

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隋朝统一条件隋初社会繁荣局面怎么出现大运河开通及其作用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联系秦朝灭亡原因。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帮助下简要分析隋炀帝这个人物从而提高全面评价人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发展隋朝大运河古代世界上最长运河它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交流而且反映了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们引以为骄傲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隋朝的统一、科举制和大运河 2.教学难点: 科举制,开通大运河的意义,正确评价隋炀帝功过和地位 三、教学方法: 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分组探究法等 四、教学手段: 幻灯片与板书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1)在黑板上写出南北朝朝代表引导回忆南北朝(2)北周时候统一北方 2.导入新课上学期们学习了中国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包括:战国、秦、汉三个朝代经历了近700年时间秦朝第一个统一多民族有集权封建国家第二个时期特点封建社会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经历了近400年接着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隋唐盛世从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这一段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时期也国上着名隋唐盛世(在讲课之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课前提示)然后开始学习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3.讲授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 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父亲杨忠北周功臣封隋国公杨坚承父爵他女儿周宣帝皇后580年周宣帝病死年仅8岁周静帝继位杨坚以大丞相身份辅政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国号隋都城在长安杨坚就隋文帝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那么当时统一全国条件呢 (讨论并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 自东汉以来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了南北政权使者往往频繁南北对峙民族矛盾逐渐消失这样民族大融合趋势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有利条件东晋、南朝时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不得为南方了劳动力而且也带去了中原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使江南得到发展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北朝自北魏以来发展较快南北边境上间'>民间贸易很双方官员也违禁互市牟利南北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社会环境 2.隋朝统一(589年)588年天隋文帝下诏伐陈10月太子杨广率50万大军在长江沿线对陈发动全面进攻当时陈军“不过十万”而且陈后主荒淫无度把长江当作不可逾越天堑仍在建康(今江苏南

初中历史教案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

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 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六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

六年级返校复学“开学第一课”教案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应该充满祥和欢乐的节日氛围,那些不断跳动的数字,那些不断闪现的镜头,那些不断更新的消息,这场疫情每时每刻的变化都在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内心。疫情的来临,不仅威胁着公众身体健康,也影响着公众心理健康,特别是居家隔离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阻隔,从2月9日这个原定的春季学期返校报到日推迟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这一课我们来说一说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如何预防新冠肺炎。 第一篇疫情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悟首先,面对疫情,有一种坚强让我们泪流满面。奋战在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医护工作者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致敬!那么,这次疫情都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关于人生的意义。83岁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第一时间给瘟疫定性,他科学抗疫的铿锵话语是国人心中的定海神针;受疫情感染的医护工作者表示,“等我病好了,我会再上一线”,他们的担当令人肃然起敬。一群群的白衣天使,来不及与家人告别,便冲在了疫情防控的突击前线,他们是永不言败的钢铁战士;全国各地紧急动员,人民警察、环卫工人、基层公务员、快递小哥、超市售货员、小区保安、出租车司机、新闻记者,还有千千万万的志愿服务者,等等等等,他

们的尽职尽责,才使我们在疫情面前,工作有序,生活如常,内心安定。当然,还有我们敬爱的老师,每天关心大家的身体健康,反复叮嘱在家生活、学习的注意事项,为我们学习答疑沟通……这些无论名利、无惧生死、逆流而行的勇者,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叫做“逆行者”。他们让我们明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坚持善良正直与勇敢,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这也是我们希望所有同学将来能够成为的样子,是我们共同的人生意义所在。 第二,关于国家的命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不衰。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可谓大疫面前更显大爱!亲爱的同学们,无论将来你身处何处,身居何位,都应长存浩然之气,选择遵从内心,坚守理想。面对磨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相互鼓励、共赴国难。山海有涯,大爱无疆,中华民族总是历磨难而愈勇,遇百折而不弯;每至时艰,便是中华儿女举国同行,同舟共济的时刻。我们要看到,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再小的爱心,乘以14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 第三,关于学习的目的。打赢疫情阻击战,不仅要依靠信心和态度,更需要依靠科学和技术。人类从远古社会一路

七年级历史下册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 教学分析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白居易《远师》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炀帝陵 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 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今隋炀帝居然使先帝夺取的江山大业沦为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正所

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 4.图文展示 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嘉仓160号窖内炭化的粮食 5.请同学们回: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 6.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7.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通 1.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河的目的是什么。 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

6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4—6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第一课:神舟飞天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等相关情况。 2、了解人类不断向太空进军的情况。 3、知道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及为此做出的贡献的科学家。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教学难点: 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 一)让学生观察书本第一页插图,用自己的话讲一个故事。 二)老师补充、小结。 三)讲述第一小节:千年飞天梦。 老师结合相关资料给学生讲中国古时候人们向往人飞于天、车行于空的美丽传说,再介绍中国明代官员万户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情况。借此教育学生要有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四)讲述第二节:中国火箭、卫星、航天飞船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1: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2:神舟二号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轨飞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 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3: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于4月1日顺利返回。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艘完全处于载人状态的正样无人飞船,表明中国航天已掌握了天地往返技术,并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技术。 4:2002年12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分,“神舟”四号无人飞船从酒泉起航,十多分钟后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行的第四次无人飞行试验,也是“神舟”飞船在无人状态下考核最全面的一次飞行试验。5:2003年10月15日九时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起航,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杨利伟,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返回。6:2005年10月12日九时,“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承载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从酒泉发射升空,5日后(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返回。 7: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8: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9:神舟“九”号飞船将载有3名太空人,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预计于2012年6月至8月发射。 10:2013年6月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案 第一课

七年级上册xx历史教案 第1课祖国境内的xx居民 一、学习目标 :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我们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和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 3、哪些进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 “北京人”是本课的重点。北京人是旧石器时代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成为古人类考古和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北京人”这一子目从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艰苦的群居生活、使用天然火等内容,全面而简要地勾画了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山顶洞人”是本课的又一重点。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比北京人晚数十万年,已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山顶洞人”这一子目从体质形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结成氏族等方面,展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反映出他们与北京人相比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三、学法指导 : 1.观察配合课文的有关图画,提示一些观察的角度和思考的问题,培养注意观察的优良习惯和根据考古成果去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 2.学习历史要善于抓比较、抓联系。本课中的“活动与探究”思考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对于比较能力很有助益,抓准对应的比点。 可列表如下: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四、教学过程 1.电子白板展示,远古人类示意图, 具体过程略 2.电子白板展示:金沙遗址上的远古人类的“复原图”,工具,墓葬 略 3,学生自学,(过程略)填表结论: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4,练习巩固: 选择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