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适合高二 必修五)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适合高二 必修五)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适合高二 必修五)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 ∈,,则ab b a 22

2

≥+ (2)若R b a ∈,,则2

2

2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2. (1)若*,R b a ∈,则ab b a ≥+2

(2)若*

,R b a ∈,则ab b a 2≥+(当且仅当b a =时取“=”

) (3)若*

,R b a ∈,则2

2??

?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

≥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

2x x

+≤-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 5.若R b a ∈,,则2

)2(2

22b a b a +≤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

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12x 2 (2)y =x +1

x

解:(1)y =3x 2+1

2x

2 ≥2

3x 2·1

2x

2 = 6 ∴值域为[ 6 ,+∞)

(2)当x >0时,y =x +1

x

≥2

x ·1

x

=2; 当x <0时, y =x +1x = -(- x -1

x )≤-2

x ·1

x

=-2 ∴值域为(-∞,-2]∪[2,+∞)

解题技巧: 技巧一:凑项 例1:已知5

4x <

,求函数142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

(42)45

x x --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404x x <∴-> ,11425434554y x x x x ??∴=-+=--++ ?--??231≤-+= 当且仅当1

5454x x

-=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技巧二:凑系数 例1. 当时,求(82)y x x =-的最大值。

解析:由知,,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必须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此题为两个式子积的形式,但其和不是定值。注意到2(82)8x x +-=为定值,故只需将(82)y x x =-凑上一个系数即可。

当,即x =2时取等号 当x =2时,(82)y x x =-的最大值为8。 评注:本题无法直接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但凑系数后可得到和为定值,从而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大值。 变式:设2

3

0<

-x ∴2922322)23(22)23(42

=??

? ??-+≤-?=-=x x x x x x y 当且仅当,232x x -=即??

?

??∈=

23,043x 时等号成立。 技巧三: 分离

例3. 求2710

(1)1

x x y x x ++=

>-+的值域。 解析一: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不妨将分子配方凑出含有(x +1)的项,再将其分离。

,即

时,4

21)591

y x x ≥+?

=+((当且仅当x =1时取“=”号)。 技巧四:换元

解析二:本题看似无法运用基本不等式,可先换元,令t =x +1,化简原式在分离求最值。

22(1)7(1+10544=5t t t t y t t t t

-+-++==++)

当,即t =时,4

259y t t

≥?=(当t =2即x =1时取“=”号)。

评注:分式函数求最值,通常直接将分子配凑后将式子分开或将分母换元后将式子分开再利用不等式求最

值。即化为()(0,0)()

A

y mg x B A B g x =++>>,g (x )恒正或恒负的形式,然后运用基本不等式来求最值。 技巧五:注意:在应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若遇等号取不到的情况,应结合函数()a

f x x x

=+的单调性。

例:求函数22

4

y x =

+的值域。

24(2)x t t +=≥,则2

24

y x =+221

4(2)4

x t t t x =

+=+≥+

因1

0,1t t t >?=,但1t t

=解得1t =±不在区间[)2,+∞,故等号不成立,考虑单调性。 因为1y t t =+在区间[)1,+∞单调递增,所以在其子区间[)2,+∞为单调递增函数,故52

y ≥

所以,所求函数的值域为5,2??+∞????

练习.求下列函数的最小值,并求取得最小值时,x 的值.

(1)231

,(0)x x y x x

++=> (2)12,33y x x x =+>- (3)

12sin ,(0,)sin y x x x π=+∈

2.已知01x <<,求函数y =的最大值.;3.2

03

x <<

,求函数y . 条件求最值

1.若实数满足2=+b a ,则b a 33+的最小值是 .

分析:“和”到“积”是一个缩小的过程,而且b a 33?定值,因此考虑利用均值定理求最小值, 解: b a 33和都是正数,b a 33+≥63

2332==?+b

a b

a

当b a 33=时等号成立,由2=+b a 及b a 33=得1==b a 即当1==b a 时,b a 33+的最小值是6. 变式:若44log log 2x y +=,求

11

x y

+的最小值.并求x ,y 的值 技巧六:整体代换:多次连用最值定理求最值时,要注意取等号的条件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错。。 2:已知0,0x y >>,且

19

1x y

+=,求x y +的最小值。

错解..

: 0,0x y >>,且191x y +=,∴()1912x y x y x y ??

+=++≥ ???

故 ()min 12x y += 。

错因:解法中两次连用基本不等式,在x y +≥x y =,在19x

y

+≥条件是

19

x y

=即9y x =,取等号的条件的不一致,产生错误。因此,在利用基本不等式处理问题时,列出等号成立条件是解题的必要步骤,而且是检验转换是否有误的一种方法。

正解:19

0,0,1x y x y >>+= ,()1991061016y x x y x y x y x y

??∴+=++=++≥+= ???

当且仅当

9y x

x y

=时,上式等号成立,又191x y +=,可得4,12x y ==时,()min 16x y += 。

变式: (1)若+

∈R y x ,且12=+

y x ,求y

x

11+的最小值

(2)已知+

∈R y x b a ,,,且1=+y

b x a ,求y x

+的最小值

技巧七、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2

+y 2

2

=1,求x 1+y 2 的最大值.

分析:因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二次和一次,故采用公式ab ≤a 2+b 2

2 。

同时还应化简1+y 2

中y 2

前面的系数为 1

2

, x 1+y 2 =x

2·1+y 22 = 2 x ·

12 +y 22

下面将x ,

12 +y 2

2

分别看成两个因式: x ·

12 +y 2

2

≤x 2

+(

12 +y 22 )22 =x 2+y 2

2 +12 2 =3

4

即x 1+y 2 = 2 ·x

12 +y 22 ≤ 3

4

2 技巧八:已知a ,b 为正实数,2b +ab +a =30,求函数y =1

ab 的最小值.

分析:这是一个二元函数的最值问题,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消元,转化为一元函数问题,再用单调性或基本不等式求解,对本题来说,这种途径是可行的;二是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对本题来说,因已知条件中既有和的形式,又有积的形式,不能一步到位求出最值,考虑用基本不等式放缩后,再通过解不等式的途径进行。

法一:a =30-2b b +1 , ab =30-2b b +1 ·b =-2 b 2+30b

b +1

由a >0得,0<b <15

令t =b +1,1<t <16,ab =-2t 2+34t -31t =-2(t +16t )+34∵t +16

t ≥2

t ·16

t

=8

∴ ab ≤18 ∴ y ≥ 1

18 当且仅当t =4,即b =3,a =6时,等号成立。

法二:由已知得:30-ab =a +2b ∵ a +2b ≥22 ab ∴ 30-ab ≥22 ab

令u =ab 则u 2

+2 2 u -30≤0, -5 2 ≤u ≤3 2

∴ab ≤3 2 ,ab ≤18,∴y ≥1

18

点评:①本题考查不等式

ab b

a ≥+2

)(+∈R b a ,的应用、不等式的解法及运算能力;②如何由已知不等式230ab a b =++)(+

∈R b a ,出发求得ab 的范围,关键是寻找到ab b a 与+之间的关系,由此想到不等式

ab b

a ≥+2

)(+∈R b a ,,这样将已知条件转换为含ab 的不等式,进而解得ab 的范围. 变式:1.已知a >0,b >0,ab -(a +b )=1,求a +b 的最小值。

2.若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求它的面积最大值。 技巧九、取平方

5、已知x ,y 为正实数,3x +2y =10,求函数W =3x +2y 的最值.

解法一:若利用算术平均与平方平均之间的不等关系,a +b 2 ≤a 2+b 2

2

,本题很简单

3x +2y ≤ 2

(3x )2+(2y )2 = 2

3x +2y =2 5

解法二:条件与结论均为和的形式,设法直接用基本不等式,应通过平方化函数式为积的形式,再向“和

为定值”条件靠拢。

W >0,W 2=3x +2y +23x ·2y =10+23x ·2y ≤10+(3x )2·(2y )2 =10+(3x +2y )=20

∴ W ≤20 =2 5

变式: 求函数15

()22y x =<<的最大值。

解析:注意到21x -与52x -的和为定值。

2244(21)(52)8y x x ==++-+-=

又0y >,所以0y <≤

当且仅当21x -=52x -,即3

2

x =

时取等号。 故max y = 评注:本题将解析式两边平方构造出“和为定值”,为利用基本不等式创造了条件。

总之,我们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一定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同时还要注意一些变形技巧,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基本不等式。 应用二: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

1.已知c b a ,,为两两不相等的实数,求证:ca bc ab c b a

++>++222

1)正数a ,b ,c 满足a +b +c =1,求证:(1-a )(1-b )(1-c )≥8abc 例6:已知a 、b 、c R +

∈,且1a b c ++=。求证:1111118a b c ??????---≥

???????????

分析:不等式右边数字8,使我们联想到左边因式分别使用基本不等式可得三个“2”连乘,又

111a b c a a a -+-==≥,可由此变形入手。

解: a 、b 、c R +

∈,1a b c ++=。∴

111a b c a a a a -+-==≥

。同理11b -≥11c -≥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分别相乘,得

1111118a b c ??????---≥= ???????????

。当且仅当13a b c ===时取等号。 应用三:基本不等式与恒成立问题 例:已知0,0x y >>且

19

1x y

+=,求使不等式x y m +≥恒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令,0,0,

x y k x y +=>>191x y +=,99 1.x y x y kx ky ++∴+=1091y x k kx ky

∴++= 103

12k k

∴-

≥? 。16k ∴≥ ,(],16m ∈-∞ 应用四:均值定理在比较大小中的应用: 例:若)2

lg(),lg (lg 21,lg lg ,1b

a R

b a Q b a P b a +=+=

?=

>>,则R Q P ,,的大小关系是 . 分析:∵1>>b a ∴0lg ,0lg >>b a

2

1

=

Q (p b a b a =?>+lg lg )lg lg Q ab ab b a R ==>+=lg 2

1lg )2lg( ∴R >Q >P 。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1)

1、若实数x ,y 满足224x y +=,求xy 的最大值

2、若x>0,求9

()4f x x x

=+的最小值; 3、若0x <,求1

y x x =+

的最大值 4、若x<0,求9

()4f x x x =+的最大值

5、求9

()45

f x x x =+-(x>5)的最小值.

6、若x ,y R +

∈,x+y=5,求xy 的最值 7、若x ,y R +∈,2x+y=5,求xy 的最值

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该三角形周长的最小值

基本不等式练习题(2)

1、求1

(3)3

y x x x =

+>-的最小值. 2、求(5) (05)y x x x =-<<的最大值.

3、求1

(14)(0)4

y x x x =-<<的最大值。

4、求12

3 (0)y x x x

=+<的最大值. 5、若2x >,求1

252

y x x =-+-的最小值

6、若0x <,求21

x x y x

++=的最大值。

7、求2

y =.

8、(1)用篱笆围成一个面积为100m 2

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所用篱笆最短。最短的篱笆是多少?

(2)段长为3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五同步练习题库:基本不等式(简答题:较难)

基本不等式(简答题:较难) 1、(1)已知x<,求函数y=4x-2+的最大值; (2)已知x>0,y>0且=1,求x+y的最小值. 2、已知曲线上有一点列过点在x轴上的射影是 ,且1+2+3+…+n=2n+1-n-2.(n∈N*)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四边形的面积是,求 (3)在(2)条件下,求证: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椭圆,如图所示,斜率为且不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线段的中点为,射线交椭圆于点,交直线于点. (1)求的最小值; (2)若,求证:直线过定点. 4、如图设计一幅矩形宣传画,要求画面面积为4840 cm2,画面上下边要留8cm空白,左右要留5cm空白,怎样确定画面的高与宽的尺寸,才能使宣传画面所用纸张面积最小?

5、设函数的定义域均为,且是奇函数,是偶函数,,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求的解析式,并证明:当时,; (2)若关于的不等式在上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6、已知关于x不等式x2﹣2mx+m+2<0(m∈R)的解集为M. (1)当M为空集时,求m的取值范围; (2)在(1)的条件下,求的最大值; (3)当M不为空集,且M [1,4]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7、已知直线l经过点P(2,2)且分别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 (1)求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2)求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8、. 问:是否存在正数m,使得对于任意正数,可使为三角形的三边构成三角形?如果存在:①试写出一组x,y,m的值,②求出所有m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9、若,,且|k+b|=|-kb|(k>0). (Ⅰ)用k表示数量积; (Ⅱ)求的最小值.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汇总.doc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 b h.h > c a> c (3)加,去丫去贝U:a> b^> a + c> b + c ; a>b,c>dna + c>b + d (4)乘法法则:a > b,c > 0 => ac > be ; a > b.c <0=> ac < be a > b > O. c > d > 0 => ac > bd (5)倒数法则:a> b,ab>0^> — < — a h (6)乘方法则:a>b>O^>a rt > b\n e TV > 1) (7)开方法贝ij:ci>b>0 = &> 巫(nwN* 旦n>l)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or? +Zzx + c〉0和ax2 + bx + c < 0(口丈0)及其解法 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三、均值不等式

2、如果6/ >0,则不等式: \x\> a \x\>a <=> x >。或r < -a \ x\< a<=> -a < x - a< x< a 3. 当c〉0时, \ax + b\> c <=> ax-^b> c^cuc + b <-c , 4、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方法: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 (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 =>定义域 oQ f(x)>[g(x)]2fW > o 7cv)<[j?(x)]2 L均值不等式:如果a, b是正数,那么啰2而当且仅地"时取*). 2、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平方平均,算术平均N儿何平均N调和平均(Q、。为正数),即 疽+b“a + b N血兰2 (当a = b时取等) 2 — 2 —"11 —i— a b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是指数轴上点尤到原点的距离;氐-花|是指数轴上尤"两点间的 距离 \ax + h\C = XCR, |"X +》| 0) -a < x < a , \x\> a (a>0) <^> x> a E^x<-a . 方.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1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祭 >。=肿心>0;祭 g(x) g(x) %1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f{x)> 0 J/(x) > Jg(x)。、g(x) > 0 J\x)>g(x)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精编) 变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若a b >,则ac bc > B .若a b >,则22a b > C .若a c b c +<+,0c <,则a b > D >a b > 3. 若m =(2a -1)(a +2),n =(a +2)(a -3),则m ,n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例2、解下列不等式 (1)2230x x --≥ (2)2280x x -++> (3) 405x x ->- (4)405 x x -≥- (5)112x ≥ (6)已知R 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x x a .

变、若不等式02<--b ax x 的解集为{} 32<

例5、 1. 积为定值 (1)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2)设2a >,12 p a a =+-的最大值是 . (3)函数1y x x =+ (x <0)的最小值是 . (4) 变、 (1 )2y = 的最小值是 . (2) . 2. 和为定值 (1) ,y=x(4-x) 的最大值是 . (2), 的最大值是 . 例6、“1”的妙用 1. 2.已知正数,x y 满足21x y +=,则 y x 11+的最小值为______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5基本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一.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算术平均数 设a 、b 是两个正数,则 2 a b +称为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 2.几何平均数 a 、 b 的几何平均数 二基本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 若0a >,0b >,则a b +≥,即 2 a b +≥2.基本不等式适用的条件 一正:两个数都是正数 二定: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2 4 s 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三相等:必须有等号成立的条件 注:当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定值时,要会凑定值 3.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22 2,a b ab a b R +≥∈ (2)()22 ,2 a b ab a b R +≤∈ (3)()20,02a b ab a b +??≤>> ??? (4)()222,22a b a b a b R ++??≥∈ ??? . 三.跟踪训练 1.下列各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 ) A .1y x x =+ B .1sin sin y x x =+,(0,)2x π∈ C .2 y = D .1y x =+ 2.当02x π <<时,函数21cos 28sin ()sin 2x x f x x ++=的最小值是( )。

A. 1 B. 2 C. 4 D. 3.x >0,当x 取什么值,x +1x 的值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4.用20cm长的铁丝折成一个面积最大的矩形,应该怎样折? 5.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花园,墙长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6.设0,0x y >>且21x y +=,求11x y +的最小值是多少? 7.设矩形ABCD(AB>AD)的周长是24,把?ABC沿AC向?ADC折叠,AB折过去后交CD与点P,设AB=x ,求?ADP的面积最大值及相应x 的值

必修五基本不等式题型分类(绝对经典)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课题基本不等式复习 教学 重点 基本不等式 教学 难点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教学目标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学会灵活运用不等式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一、教学衔接: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二、内容讲解: 1.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号). 2.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号) 3、在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①一正: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 ②二定: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 ③三取等: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见讲义 管理人员签字:日期:年月日 作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基本不等式复习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基本不等式 1.如果(当且仅当时取“=”号). 2.如果(当且仅当时取“=”号). 在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 ①一正:函数的解析式中,各项均为正数; ②二定: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的和或积必须有一个为定值; ③三取等:函数的解析式中,含变数的各项均相等,取得最值。 类型一:利用(配凑法)求最值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1)求的最小值; (2)若 (3)已知,,且. 求的最大值及相应的的值变式1:已知 类型二:含“1”的式子求最值

2.已知且,求的最小值. 变式1:若 变式2: 变式3:求函数 类型三:求分式的最值问题 3. 已知,求的最小值 变式1:求函数

最新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之——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及主要题型-讲义含解答

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一)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1、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 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同向可加)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同向同正可乘)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 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作差法(作差——变形——判断符号——结论) 3、应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 (二)解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 ac b 42-=?,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2 > = + + 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 ( , 2 1 2 1 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 2 1 - = =无实根的解集 )0 ( 2 > > + + a c bx ax{} 2 1 x x x x x> <或 ? ? ? ? ? ? - ≠ a b x x 2 R 的解集 )0 ( 2 > < + + a c bx ax{} 2 1 x x x x< ?>≥?? ≠ ? 4、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常应用函数方程思想和“分离变量法”转化为最值问题 若不等式()A x f>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 min f x A >若不等式()B x f<在区间D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上() max f x B < (三)线性规划 1、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 2、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哪个平面区域的判断方法 由于对在直线Ax+By+C=0同一侧的所有点(y x,),把它的坐标(y x,)代入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学案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ab≤a+b 2(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2.能利用基本不等式证明简单的不等式及比较代数式的大小(重点、难点).3.熟练掌握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问题(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重要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思考:如果a>0,b>0,用a,b分别代替不等式a2+b2≥2ab中的a,b,可得到怎样的不等式? [提示]a+b≥2ab. 2.基本不等式:ab≤a+b 2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b均为正实数; (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思考:不等式a2+b2≥2ab与ab≤a+b 2成立的条件相同吗?如果不同各是 什么? [提示]不同,a2+b2≥2ab成立的条件是a,b∈R;ab≤a+b 2成立的条件 是a,b均为正实数.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 (1)设a>0,b>0,则a,b的算术平均数为a+b 2,几何平均数为 (2)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思考:a+b 2≥ab与? ? ? ? ? a+b 2 2 ≥ab是等价的吗? [提示]不等价,前者条件是a>0,b>0,后者是a,b∈R. 4.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结论 (1)设x,y为正实数,若x+y=s(和s为定值),则当x=y=s 2时,积xy有最

小值为2xy . (2)设x ,y 为正实数,若xy =p (积p 为定值),则当x =y =p 时,和x +y 有最大值为(x +y )2 4. 5.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 (1)x ,y 必须是正数. (2)求积xy 的最大值时,应看和x +y 是否为定值;求和x +y 的最小值时,应看积xy 是否为定值. (3)等号成立的条件是否满足. 思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应注意哪几个条件?若求和(积)的最值时,一般要确定哪个量为定值? [提示] 三个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求和的最小值,要确定积为定值;求积的最大值,要确定和为定值. [基础自测] 1.思考辨析 (1)对任意a ,b ∈R ,a 2+b 2≥2ab ,a +b ≥2ab 均成立.( ) (2)对任意的a ,b ∈R ,若a 与b 的和为定值,则ab 有最大值.( ) (3)若xy =4,则x +y 的最小值为4.( ) (4)函数f (x )=x 2 +2 x 2+1 的最小值为22-1.( ) [答案] (1)× (2)√ (3)× (4)√ 2.设x ,y 满足x +y =40,且x ,y 都是正数,则x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400 [因为x ,y 都是正数, 且x +y =40,所以xy ≤? ???? x +y 22 =400,当且仅当x =y =20时取等号.] 3.把总长为16 m 的篱笆围成一个矩形场地,则矩形场地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 m 2. 16 [设一边长为x m ,则另一边长可表示为(8-x )m ,则面积S =x (8-x )≤? ???? x +8-x 22 =16,当且仅当x =4时取等号,故当矩形的长与宽相等,都为4 m 时面积取到最大值16 m 2.]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基本不等式

第一课时 3.4基本不等式 2a b +≤(一) 教学要求: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取等号的条件是:当且仅当这两个数相等; 教学重点: 2 a b +≤的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当且仅当a=b 时取等号”的数学内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回顾: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形规划问题。 2. 提问:如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界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象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你能在这个图案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基本不等式 2a b +≤ ①探究:图形中的不等关系,将图中的“风车”抽象成如图,在 正方形ABCD 中右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 那么正方形的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2ab ,正方形的面积为22a b +。由于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等式:222a b ab +≥。当直角三角形变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b 时,正方形EFGH 缩为一个点,这时有222a b ab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总结) ②思考:证明一般的,如果)""(2R,,2 2号时取当且仅当那么==≥+∈b a ab b a b a ③基本不等式:如果a>0,b>0,我们用分别代替a 、b ,可得a b +≥, (a>0,b>0)2a b +≤ 2 a b +≤ : 用分析法证明:要证 2a b +≥, 只要证 a+b ≥ (2), 要证(2),只要证 a+b- ≥0(3)要证(3), 只要证( - )2(4), 显然,(4)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 时,(4)中的等号成立。 ⑤练习:已知x 、y 都是正数,求证:(1)y x x y +≥2;(2)(x +y )(x 2+y 2)(x 3+y 3)≥8 x 3y 3.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讲义及题型归纳: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 1.均值定理:如果a , b +∈R (+R 表示正实数),那么 2 a b +,当且仅当a b =时,有等号成立. 此结论又称均值不等式或基本不等式. 2 2a b +2 a b +需要前提条件,a b +∈R . 2 a b +叫做a ,b a ,b 3.可以认为基本元素为ab ,a b +,22a b +;其中任意一个为定值,都可以求其它两个的最值. 考点1:常规基本不等式问题 例1.(1)已知0x >,则1 82x x +的最小值为( ) A .2 B .3 C .4 D .5 【解答】解:0x >Q ,1842x x ∴+=… 当且仅当1 82x x =即14x =时取等号, 故选:C . (2)已知3 05 x <<,则(35)x x -取最大值时x 的值为( ) A . 310 B .910 C . 95 D . 12 【解答】解:305 x << Q , 则2115359 (35)5(35)()5 5220 x x x x x x +--=?-?= ?, 当且仅当535x x =-即3 10 x =时取最大值 故选:A . (3)已知函数9 4(1)1 y x x x =-+>-+,当x a =时,y 取得最小值b ,则23a b +等于( ) A .9 B .7 C .5 D .3 【解答】解:1x >-Q ,10x ∴+>,

99 41511 y x x x x ∴=-+ =++-++ 5… 1=, 当且仅当9 11 x x += +,即2x =时取等号, y ∴取得最小值1b =,此时2x a ==, 237a b ∴+=. 故选:B . (4)已知0a >,0b >,且22a b +=,则ab 的最大值为( ) A . 12 B C .1 D 【解答】解:0a >Q ,0b >,且22a b +=, 则21 121(2)()2 222 a b ab a b +=??=g ? , 当且仅当2a b =且22a b +=即12a =,1b =时取得最大值1 2 . 故选:A . 考点2:基本不等式易错点 例2.(1)已知1x y +=,0y >,0x ≠,则1||2||1 x x y ++的最小值是( ) A . 1 2 B . 14 C . 34 D . 54 【解答】解:由1x y +=,0y >得10y x =->, 解得1x <且0x ≠, ①当01x <<时,1||12||121 x x x y x y +=+++, 122242x x x x x x x x +-=+=+ --, 12115()2442424 x x x x -= +++?=-…, 当且仅当 242x x x x -= -即23x =时取等号; ②当0x <时, 1||1()2||121 x x x y x y +=-+++,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精炼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精炼总结 4.公式: 3.解不等式 (1)一元一次不等式 3.基 本不等式定理 ? ?? ? ? ??????? ? ?????????????????-≤+?<≥+?>≥+ ??? ????+≤+≥+?? ?? ???????? ?+≤??? ??+≤+≥+≥+2a 1a 0a 2a 1a 0a b ,a (2b a a b )b a (2b a ab 2 b a 2b a ab 2b a ab )b a (2 1b a ab 2b a 2 22222 2 222倒数形式同号)分式形式根式形式整式形 式11 22a b a b --+≤≤≤+???? ? <<>> ≠>)0a (a b x )0a (a b x )0a (b ax 2.不等式的性质:8条性质.

(2)一元二次不等式: +bx+c x 1 x 2 x y O y x O x 1 y x O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 解流程: 一化:化二次项前的系数为正数. 二判:判断对应方程的根. 三求:求对应方程的根. 四画:画出对应函数的图象. 五解集: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3)解分式不等式: 高次不等式: (4)解含参数的不等式:(1) (x – 2)(ax – 2)>0 (2)x 2 – (a +a 2)x +a 3>0; (3)2x 2 +ax +2 > 0; 注:解形如ax 2+bx+c>0的不等式时分类讨 论的标准有: 1、讨论a 与0的大小; 2、讨论⊿与0的大小; 3、讨论两根的大小; 二、运用的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的思想; 2、数形结合的思想; 3、等与不等的化归思想 (4)含参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 ??????????≠≤??≤>??>0)x (g 0)x (g )x (f 0) x (g )x (f 0)x (g )x (f 0)x (g ) x (f 0 )())((21>---n a x a x a x Λ

高中数学必修五《基本不等式》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不等式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必修》(人教A版)中第三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研究基本不等式的几何背景、代数证明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不等式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比较广泛。本节课通过从生活与几何背景中得到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与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体现新课标“数学有用”的理念。同时,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本节的研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等关系与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对不等关系的一般性质和不等式的求解证明有了一定的理解,为基本不等式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授课班级为高一(1)班,我班学生整体基础知识一般、部分学生思维较活跃,能够较好的掌握教材上的内容,但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设计思想: 本课为新授课,积极践行新课程“数学有用”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中体现数学思想和文化价值;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师生共同探究基本不等式; (2)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代数、几何背景及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3) 会简单运用基本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基本不等式的探索、发现,在知识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分析、综合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尝试、分析、类比的方法导出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逻辑推理能力,并通过不等式的几何解释,丰富学生数形结合的想象力; (2) 通过具体的现实问题提出、分析与解决,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树立学生求真的勇气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心理体验,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 五、教学重点: (1)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并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不等式的运用。 重、难点解决的方法策略: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图形到抽象代数的教

高中数学必修五 第3章 不等式 同步练习 3.4基本不等式(含答案)

《基本不等式》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a ∈R ,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 A .21a a +> B .2111 a <+ C .296a a +> D .2lg(1)lg |2|a a +> 2. 若0a b <<且1a b +=,则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 A.12 B.22a b + C.2ab D.a 3. 设x >0,则133y x x =--的最大值为 ( ) A.3 B.3- C.3- D.-1 4. 设,,5,33x y x y x y ∈+=+R 且则的最小值是( ) A. 10 B. C. D. 5. 若x , y 是正数,且141x y +=,则xy 有 ( ) A.最大值16 B.最小值 116 C.最小值16 D.最大值116 6. 若a , b , c ∈R ,且ab +bc +ca =1,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2222a b c ++≥ B .2 ()3a b c ++≥ C .1 1 1 a b c ++≥ D .a b c ++≤ 7. 若x >0, y >0,且x +y ≤4,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114x y ≤+ B .111x y +≥ C 2≥ D .11xy ≥ 8. a ,b 是正数,则 2,2a b ab a b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 ) A. 22a b ab a b ++ 22a b ab a b +≤+ C.22ab a b a b ++ D.22 ab a b a b +≤+ 9. 某产品的产量第一年的增长率为p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q ,设这两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有( ) A.2p q x += B.2p q x +< C.2p q x +≤ D.2 p q x +≥ 10. 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4的是 ( ) A.4y x x =+ B.4sin sin y x x =+ (0)x π<<

必修五不等式大复习-知识点加练习-适合整章复习

必修五不等式综合 一.不等式的性质: 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 ,a b c d ><,则a c b d ->-)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 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 但不能相乘:若0,0a b c d >>>>,则ac bd >(若0,0a b c d >><<,则a b c >);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若0a b >>,则n n a b >> 4.若0ab >,a b >,则11a b <;若0ab <,a b >,则11 a b >。如 练习一、: (1)对于实数c b a ,,中,给出下列命题: ①22,bc ac b a >>则若; ②b a bc ac >>则若,22; ③22,0b ab a b a >><<则若; ④b a b a 1 1,0<<<则若; ⑤b a a b b a ><<则若,0; ⑥b a b a ><<则若,0; ⑦b c b a c a b a c -> ->>>则若,0; ⑧11 ,a b a b >>若,则0,0a b ><。 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 (2)已知11x y -≤+≤,13x y ≤-≤,则3x 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3)已知c b a >>,且,0=++c b a 则a 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二.不等式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1.作差:作差后通过分解因式、配方等手段判断差的符号得出结果; 2.作商(常用于分数指数幂的代数式); 3.分析法; 4.平方法; 5.分子(或分母)有理化; 6.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7.寻找中间量或放缩法 ; 8.图象法。其中比较法(作差、作商)是最基本的方法。 练习二;(1)设0,10>≠>t a a 且,比较21 log log 21+t t a a 和的大小 (2)设2a >,1 2 p a a =+-,2422-+-=a a q ,试比较q p ,的大小 (3)比较1+3log x 与)10(2log 2≠>x x x 且的大小 三.利用重要不等式求函数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适合高二必修五)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一.基本不等式 1.(1)若R b a,,则ab b a 22 2 (2)若R b a,,则2 2 2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2. (1) 若* ,R b a ,则 ab b a 2 (2) 若 * ,R b a ,则a b b a 2(当且仅当 b a 时取“=”) (3)若 * ,R b a ,则2 2 b a ab (当且仅当b a 时取“=”) 3.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若0x ,则12x x (当且仅当1x 时取“=”) 若0x ,则11122-2x x x x x x 即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4.若0ab ,则2a 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若0ab ,则 22-2a b a b a b b a b a b a 即 或 (当且仅当b a 时取“=”) 5.若R b a,,则2 ) 2 (2 2 2 b a b a (当且仅当b a 时取“=”) 注:(1)当两个正数的积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和的最小值,当两个正数的和为定植时,可以求它们的 积的最小值,正所谓“积定和最小,和定积最大” . (2)求最值的条件“一正,二定,三取等”(3)均值定理在求最值、比较大小、求变量的取值范围、 证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应用一:求最值例1: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1)y =3x 2 +1 2x 2 (2)y =x + 1 x 解:(1)y =3x 2 + 1 2x 2≥23x 2 ·12x 2 = 6 ∴值域为[ 6 ,+∞)(2)当x >0时,y =x +1 x ≥2 x · 1x =2; 当x <0时,y =x + 1x = -(-x -1 x )≤-2x · 1x =-2 ∴值域为(-∞,- 2]∪[2,+∞) 解题技巧:技巧一:凑项例1:已知54 x ,求函数142 45 y x x 的最大值。 解:因45 0x ,所以首先要“调整”符号,又1(42) 45 x x 不是常数,所以对42x 要进行拆、凑项, 5,5 404 x x , 1142 5 43 45 5 4y x x x x 231 当且仅当15454x x ,即1x 时,上式等号成立,故当1x 时,max 1y 。 评注:本题需要调整项的符号,又要配凑项的系数,使其积为定值。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汇总复习课程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 汇总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02>++c bx ax 和)0(02≠<++a c bx ax 及其解法 0>? 0=? 0a )的图象 ) )((212x x x x a c bx ax y --=++= ) )((212x x x x a c bx ax y --=++=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 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 ??????-≠a b x x 2 R 的解集 )0(02><++a c bx ax {}21x x x x << ? ? 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 ).""(2 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高中数学数学人教A版必修五第三章第三节基本不等式基础练习

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 知识巩固 1、重要不等式: 2、基本不等式: 3、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定理: ; 。 4、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定理应满足的三个条件是: , , 。 5最常用的形式:()0,02>>≥+k x k x k x 二、实践应用 1、应用于求最值 (一)例题讲解 1.已知正数,a b 满足10ab =,则2+a b 的最小值是 ( ) A . B . C . D .2.函数1 ()(2)2 f x x x x =+>-最小值是( ) A .1 B .2 C .3 D .4 3.已知函数4 ()1,(0)f x x x x =--<,则此函数的最小值为( ) A .3 B .4 C .5 D .9 4.若1 02x << ,则 ) A .1 B .12 C .1 D .1 8 5.已知函数()5f x x =-,当19x ≤≤时,()1f x >恒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 ( ) A .133 m < B .5m < C .4m < D .5m ≤ 6.在函数①1y x x =+,②sin 2(0)2sin x y x x π=+<<,③42x x y e e =+-,④2y =, ⑤1 y x x =+中,最小值为2的函数的序号是______.③⑤

(二)应用练习 1.若0a >,0b >且24a b +=,则1 ab 的最小值为( ) A .2 B . 12 C .4 D . 1 4 2.若x ,y 是正数,且12 1x y +=,则xy 有( ) A .最大值8 B .最小值1 8 C .最小值8 D .最大值 18 3.已知01x <<,则(33)x x -取最大值时x 的值为( ). A .13 B .12 C .2 3 D . 34 4.设正数x ,y 满足x + 4y =40 ,则 lgx +lgy 的最大值是( ) A .40 B .10 C .4 D .2 5.若设a 、b 为实数,且3a b +=,则22a b +的最小值是( ) A .6 B .8 C .26 D .42 6.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2的是 A .2y x x =+ B .2sin (0)sin y x x x π=+<< C .e 2e x x y -=+ D .2log 2log 2x y x =+ 7.已知函数()9 411 y x x x =-+>-+,当x a =时,y 取得最小值b ,则+a b 等于() A .-3 B .2 C .3 D .8 8.已知0a >,0b >,则11 2ab a b ++的最小值是( ) A .2 B .22 C .4 D .5 9.若实数x,y 满足xy=1,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0.周长为12的矩形,其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11、函数= y ()10x x -的最大值为 . 12.已知(2,5)x ∈-,求(2)(5)y x x =+-的最大值,以及y 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 13.(1)已知1x >,求1 21 x x + -的最小值; (2)已知0x >,求4 2y x x =--的最大值;

最新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

不等式的基本知识 1 (一)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2 1、应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3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4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d b c a d c b a +>+?>>,(同向可加) 5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6 bd ac d c b a >?>>>>0,0(同向同正可乘) 7 (5) 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8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9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10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作差法(作差——变形——判断符号11 ——结论) 12 3、应用不等式性质证明不等式 13 (二)解不等式 14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5 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 16 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17 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18

0>? 0=? 0a )的图象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c bx ax y ++=2 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 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 )(,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无实根 的解集)0(0 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 ??????-≠a b x x 2 R 的解集)0(0 2><++a c bx ax {}21x x x x << ? ? 2、简单的一元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19 标根法:其步骤是:(1)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并使每一个因式中最高次20 项的系数为正;(2)将每一个一次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从最大根的右上方依次通21 过每一点画曲线;并注意奇穿过偶弹回;(3)根据曲线显现()f x 的符号变化规律,22 写出不等式的解集。()()()如:x x x +--<112023 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