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一、梵净山概况

梵净山位于云贵高原武陵山脉中段,贵州省东北部的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自然保护区1978年建立,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960公顷。保护区属中低山地,系武陵山系最高的山体,梵净山从海底升起已有十几亿年的历史,形成穹窿构造的高山峻岭。主峰凤凰山海拔2572米,这里重岩叠嶂,坡陡谷深,溪流纵横,飞瀑悬泻,有八条溪河向四周呈放射状分流,形成许多急流险滩。因受地形及海拔高度的影响,气候变化多端,气候年均温5.0~17℃,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

二、自然及社会资源概况

一、自然资源

梵净山森林植被基本上保持自然状态,古老而特有的植物种类繁多,植被类型多样。区系特点为起源古老,以花朵美丽著称的珙桐起源于第三纪,为子遗植物,满树白花形同鸽群栖于枝头,被誉为“中国鸽子树”,这里有十几个成片分布区。特有属种丰富,如长苞铁杉、钟萼木。

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1种,一级有珙桐;二级有梵净山冷杉、篦子三尖杉、光叶珙桐、钟萼木、连香树、杜仲、香果树、鹅掌楸、水青树;三级有长苞铁杉、南方铁杉、柔毛油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厚朴、银鹊树、红花木莲、闽楠、百辛树。梵净山有“药材宝库”之称,已发现药用植物500多种。

二、动物资源

保护区栖息着多种珍禽异兽,有鸟类170多种,兽类57种,爬行类41种,两栖类34种,昆虫有380多种,水生鱼类48种。保护区有国这级保护动物14种,一级有黔金丝猴、熊猴、云豹、豹;二级有猕猴、藏酋猴、黑熊、穿山甲、林麝、鬣羚、大灵猫、小灵猫等。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奇妙的景观、幽深的环境和特有的风貌,汇集成一种难以抗拒的诱人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和科学工作者前来观赏、探索、揭开它那深邃的奥秘。

三、社会综合资源

第一是宗教山

宗教山的体现是厚重,这种厚重体现,在明朝时期佛教达到了鼎盛。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应该说当时佛山的概念是非常强的,由此形成了这样一个传承,这样的一个传承形成了一个厚重的宗教特色。当然,弥勒佛本身不是一个厚重的形象,而是一个宽容的形象,但是从宗教传承来说,应该这么认识。

第二是文化山

除了历史、宗教之外,在这个地方体现更充分的是民族文化、民俗文化,比如昨天看到土家族的这一套生活场景,确实让人感受到这样的一种民族文化;从民俗文化来说也是如此,比如傩文化,傩文化在整个西南地区乃至东南地区分布的都很广泛,但是傩文化在此地的体现应该说是比较强烈的、比较集中的。类似这样的文化,包括书法文化等等,现在只能是说法了,书法文化现在这儿没有产品,或者说有历史传承、有文化传统,而没有产品,但是集中了一个文化的特色。

第四是红色山

红色山的集中体现是壮烈,这是红二、六军团的会师地,而且在民主革命的过程之中,应该说这个地方始终保留着革命活动,也可以说这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也由此培育了一种红色精神。这种红色精神再和周边连在一起,应该说很多东西可以进一步发扬光大,遵义到这里只是两个小时。当年红军长征过程中,在黎平开了一个会议,这个会议比在遵义会议还要重要,它决定了遵义会议的方向。在整个贵州,这种红色文化体现的非常强烈,同样,在铜仁地区,在梵净山也应集中体现出来。

第五是自然山

自然山的突出表现叫做奇特,因为这个自然山和其它的山有所不同,比如黄山是花岗岩的山体形成的景观,比如说桂林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景观,比如武夷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特殊景观,而这个山完全是基岩裸露形成的山,所以梵净山作为自然山应该说是非常奇特的,包括1800多种植物,800多种动物,可以说是一个自然保护,也是

一个基因保护,也正因为如此,才可能形成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形成人与地球生物圈的保护区。

第六是景观山

虽然这次没有看到多少景观,但是给我的一个感觉是非常飘逸。除了多云时期的飘逸之外,即使在天气放晴的时候也有一种飘逸之感,因为它的晴一定是和云雾连在一起的,而且四时有景、处处有景,所以这样的一个飘逸也构成了梵净山的一个特点。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概况 版纳风情 一、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的北部,云南省的南端。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境内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森林覆盖率63.2%,其中药用植物1724种,珍稀、濒临灭绝的植物有50种,橡胶园150万亩,陆栖脊椎动物539种,鸟类429种,鱼类100种,素有“植物王国”与“动物王国”之称。 西双版纳全州面积19125平方公里,世居傣族、哈尼族、汉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等13个少数民族,西双版纳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神奇的热带雨林、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艳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和丰富奇异的餐饮,使之成为世界上少数具有神奇色彩的地区之一。州内奇异的热带雨林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现有景点140多个,是重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 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富有吸引力,这就决定了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可发展成为一大骨干经济产业。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的综合性产业。决定旅游事业能否发展的首要条件是旅游资源,这是发展旅游资源的物质基础。旅游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即自然风光,是大自然的杰作,一类是人文资源,即人类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西双版纳具有这种资源系统,它以绮丽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野生动物,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特色。 二、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 1、自然资源基本概况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距昆明740公里。景区包括景洪县风景片区、勐海县风景片区、勐腊县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地区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各个方面别具特色,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西南边疆。 2、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构成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在北纬21°08′~22°36′,东经99°56′~101°50′之间。土地面积为19124.5平方公里。西双版纳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种类较多的地区。至2002年总人口数达到86.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74.86%,人口密度为37.6人/km 。 3、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一词系傣语,意为“十二个田赋单位”。“西双版纳” 这个名称始于明朝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1950年2月17日全境解放,普洱专员公署分别在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个县成立了人民政府。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辖区除四个县外,还将整董乡、普文、象明、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方案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书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外出旅游,关注健康,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成为人们在生活方面的新取向. 旅游业--21世纪的朝阳产业,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很大的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新亮点,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各地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招商引资 或外商独资等多种融资形式纷纷加大对旅游业投入,以拉动本地区域经济市场的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旅游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与规范,是一个尚未成熟的产业.中国的旅游现状说明,一方面,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另 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旅游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而另一客观事实表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的金钱.加 上国家实行利民的休假制度,使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去旅行,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 的空间.在国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国内人们对外出旅游的观念也日趋成熟,根 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将是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的阶段.可以看到,旅游业目前在我 国正值成长期,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二,背景分析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孓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 大面积的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 并为黔金丝猴的唯一分布区。梵净山不仅是珍贵的生物资源库,也是我国历史上佛教名 山之一,自然风光奇特,人文历史遗迹保存较多,为尚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在国家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梵净山应进一步发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 优势,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建设,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的旅游点。 (一)加快旅游发展步伐,应对国内市场竞争 梵净山应坚持以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为中心,严厉打击不良旅游现象,健全景区交通状况,不断规范旅游市场,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种竞争力。

基于SWOT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汇总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袁红军 (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贵州江口 554400) 摘要:自从铜仁市提出“四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发展战略以来,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梵净山旅游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一)梵净山旅游景区现状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生物保护网成员,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全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梵净山日益成为铜仁扩大对外影响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但通过与周边同质景区的比较我们明显看到,无论是从景点硬件建设、软件服务,还是从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看,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可以说还处在资源初始利用阶段,与其作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核心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梵净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阐释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 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 代表threat(威胁)。 二、基于swot分析下的梵净山旅游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就自然地貌而言,梵净山山体庞大、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有“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多种奇特地貌景观,有“集黄山之奇,峨眉之秀,华山之险,泰山之雄”的美誉;同时,因其“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据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17种,占贵州全省受保护植物总数的43%;动物80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9种,占贵州保护动物总数68%。 2.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文化底蕴上看,梵净山是西南地区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历代所修大小寺庙数百座,其中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最为著名, 古人因其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调 查 报 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 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 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 冯小波、张超杰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

地质地貌旅游资源概述

第四章地质地貌旅游资源 一、概念 具有观赏、构景和适于开展特殊运动的地貌称为地貌旅游资源,地貌决定了风景的骨架、气势和纹理等主要特征。各种地貌都有旅游价值。 二、风景地貌资源类型特征及分布 (一)海岸地貌 指在海岸地带,由于地壳运动、海浪、潮汐、海流、风以及生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 具有观赏价值的海岸地貌发育在岩石海岸和生物海岸地带,岩石海岸中具有海蚀崖、海蚀洞等奇异造型;沙滩海岸是旅游度假胜地,适合开展海水浴、沙浴和日光浴。 1、岩石海岸:我国的岩石海岸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钱塘江口以南地区 2、沙质海岸 3、生物海岸: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浅滩上的耐盐的木本植物,具有发达的根系,气根下垂,其奇特的繁殖方式和海面上壮观的植物群落气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珊瑚礁海岸不仅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还是潜水旅游胜地。生物海岸分布于海南岛 (二)冰川地貌 由于冰川运动所塑造的山地地貌,以及冰川融化过程中所造成的冰体地貌景观的总称。 1、冰川地貌类型 (1)堆积地貌:角峰、刀脊、冰蚀蘑菇等 (2)侵蚀地貌:冰体与携带岩石共同构成的冰塔林、冰洞和冰瀑。 2、分布

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山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 3、开发利用现状 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空气稀薄,一般游人难以抵达,除部分游览观光地外,目前主要作为登山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旅游胜地。 4、目前我国已向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开放的著名山峰有 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5、我国已开发的冰川风景区 四川贡嘎山的海螺沟、新疆阿尔泰山的喀纳斯冰川湖、天山的扎木尔峰、云南的玉龙雪山等。 (三)沙漠戈壁 1、概述 (1)沙漠是指地表覆盖有大片风成沙的地区 (2)戈壁为地势起伏平缓、地面布满砾石的地区 (3)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浩瀚无比的戈壁,尽管自然环境恶劣,缺乏生机,但其独特而神秘的荒漠景观和特殊现象,仍具有神秘莫测的吸引力。 2、我国荒漠的分布:(属温带荒漠) 我国的沙漠和戈壁面积有12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乌鞘岭和贺兰山以西的大陆腹地。新疆是荒漠分布最广的省区。 3、主要景观类型 (1)风积地貌主要由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 a沙丘 b沙垄:是指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沙质高地,包括纵向沙垄(与风向一致)和横向沙垄(与风向垂直)。 (2)风蚀地貌——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 a岩石单体造型:风蚀蘑菇、人头石等 b群体造型: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原意是具有陡壁的小丘,是干旱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在巨厚的湖相沉积层上发育的陡壁的小丘和风蚀沟槽、洼地相间分布的地貌组合,主要分布于新疆罗布泊的雅丹地区。 4、沙漠戈壁旅游资源的利用 沙漠、戈壁等干旱地貌景观,以其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着旅游者,成为极具观赏价值的旅游资源。但由于所处自然环境较差,这种旅游还不被广大游客所接纳。 (1)目前利用方式:主要建立各种沙漠公园、沙漠植物园和沙漠旅游专线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方案

梵净山景区营销策划书 一,前言 近二十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得生活水平得到空前得提高、外出旅游,关注健康,享受生活带来得乐趣成为人们在生活方面得新取向、 旅游业--21世纪得朝阳产业,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取得很大得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得新亮点,旅游业已成为一个朝阳产业、各地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或招商引资或外商独资等多种融资形式纷纷加大对旅游业投入,以拉动本地区域经济市场得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得旅游业有待进一步开发与规范,就是一个尚未成熟得产业、中国得旅游现状说明,一方面,我国旅游业得发展不尽如人意,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旅游经济蕴藏着巨大得发展潜力、 而另一客观事实表明,国家经济得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可自由支配得金钱、加上国家实行利民得休假制度,使人们有更多得休闲时间去旅行,为旅游业得发展创造良好得空间、在国外,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国内人们对外出旅游得观念也日趋成熟,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将就是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得阶段、可以瞧到,旅游业目前在我国正值成长期,有着巨大得市场潜力、 二,背景分析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得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41900公顷,1978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主要保护对象为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动植物。 梵净山就是武陵山脉得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具明显得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本区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古老、孓遗种多,植被类型多样,垂直带谱明显,为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得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得珙桐分布;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黔金丝猴等14种,并为黔金丝猴得唯一分布区。梵净山

岳阳旅游资源简介

随着湖南旅游节将在我市隆重召开,岳阳的旅游产业,将呈现出优美新画卷:眺望洞庭湖,瑞士维京游船载着欧美游客缓缓驶来;走进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游人和珍贵的鸟儿一起嬉戏;登上千古名楼,游人如织;来到君山爱情岛,慕名前来观光、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更让人感受颇深的是,岳阳将借助旅游节这个平台,进一步挖掘和发挥旅游资源优势,进一步做足“湖、楼、岛”的文章,使岳阳旅游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人们看到,崛起的岳阳,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忧乐情怀的岳阳楼 屹立于岳阳城西北高丘的城台之上的岳阳楼,地面海拔54.3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视万里长江。岳阳楼承载了世人瞩目的忧乐文化,也承载了人们向往的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岳阳楼文化可以归纳为儒家文化、三国文化和神仙文化三种历史文化。在中国,从宋元以来的历代诗选中几乎都有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从宋元以来的历代散文选中,几乎都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诗一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6年起,一直被选为中学或大学的语文教材。近人编纂的《岳阳楼诗文集》中收录的名篇佳作达千余篇,还有大量的楹联匾屏、书画碑刻。文以楼生,楼以文传,楼因文而重,因文而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使岳阳楼成为了华夏子孙忧国忧民、为国为民的精神象征。 今年6月,原中国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在岳阳楼前设坛开讲,纵论千年忧乐。他结合当今时代主旨,紧扣岳阳楼文化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从传统文化热的出现,传统政治文化的特色,知识分子的忧乐观、使命观及责任观,“政通人和”与和谐社会的一脉相承等方面,对岳阳楼文化进行了深度挖掘。他说,“《岳阳楼记》里讲了忧,也讲了乐,但它的核心是忧不是乐。”为什么是以“忧”为核心?王蒙认为,道德往往要在考验当中、在逆境当中,才能够得到彰显。正如中国老百姓所说的“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而《岳阳楼记》主旨“先天下之忧而忧”、“是进亦忧、退亦忧”的精神正好感应了道德的抗逆性,所以其核心是“忧”。他认为,忧患并不是发愁、愁眉苦脸,而是一种关切、一种思考和一种思想准备,如果有了这种意识,当我们遇到事情向坏的方面发展时,我们就会有思想准备,有对策和预案,使自己在精神上处于主动。所以,忧患是积极的,而不是让人悲观失望。岳阳楼管理处主任邹律姿称,名楼都有丰富文化底蕴,内涵相通,各具特色,联手开发旅游市场,打造名楼旅游专线,既可实现资源互补,客源共享,也可让游客领略不同历史文化,做大名楼品牌。登上岳阳楼,也有不少外国游客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所折服。美国的乔纳森·拉佩蒂先生说,忧乐文化必将影响他的生活和人生观,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多想怎样帮助别人是以后经常要做的事。湖南理工学院的刘同学激情满怀地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应当弘扬忧乐文化精神,肩负起中

梵净山凤凰古城旅游实习报告

梵净山凤凰古城旅游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2年5月4日----2012年5月6日 二、实习地点:梵净山景区、凤凰古城景区 三、实习目的:通过对实习地梵净山、凤凰古城的观察和认识了解旅游景区景点的现状;通过实习,学习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优秀品质和团队精神,提高作为一名旅游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与旅游者的交流沟通了解旅游者的景区产品消费心理,从而达到进一步学会分析旅游者的决策行为,空间行为;通过实习,将课堂上的理论转为实际的实践经验。 四、实习安排: 5月4日乘车前往同仁,5月5日上午由铜仁乘车去梵净山景区,徒步登山实地调查,下午乘车到凤凰,5月6日考察凤凰古城 五、实习内容 1、景区景点简介: 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78年,梵净山被正式划为贵州省自然保护区, 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1986年,升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 (MAB)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 成员。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

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 梵净山蘑菇石圈保护区网”成员。总面积567平方公里。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凤凰古城 凤凰县自古以来一直是苗族和土家族的聚居地区。明始设五寨长官司,清置凤凰厅,以境内的凤凰山而得名。1913年改为凤凰县。200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特批,成为中国第101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西南边,县治总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41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县。 沈从文先生《边城》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凤凰:“若从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精编

基于S W O 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基于SWOT分析的梵净山旅游景区发展对策 袁红军 (梵净山旅游景区管理委员会贵州江口 554400) 摘要:自从铜仁市提出“四化同步、一业振兴”的发展战略以来,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梵净山旅游景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梵净山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swot分析梵净山旅游发展对策 一、前言 (一)梵净山旅游景区现状 梵净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生物保护网成员,不仅是贵州第一山,还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全国着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市委、市政府的精心打造下,梵净山日益成为铜仁扩大对外影响的一张名片,已经成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但通过与周边同质景区的比较我们明显看到,无论是从景点硬件建设、软件服务,还是从接待人次、旅游收入和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方面看,梵净山旅游景区的旅游产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规模,可以说还处在资源初始利用阶段,与其作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

核心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梵净山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个目标还任重而道远。 (二)理论阐释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它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根据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自身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的战略分析方法。其中战略内部因素(“能够做的”):S 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外部因素(“可能做的”):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 代表threat(威胁)。 二、基于swot分析下的梵净山旅游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就自然地貌而言,梵净山山体庞大、孤峰突兀、断崖陡绝、沟谷深邃、瀑流跌宕,有“蘑菇石”、“老鹰岩”、“万卷书”、“将军头”等多种奇特景观,有“集之奇,之秀,之险,之雄”的美誉;同时,因其“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点,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据科学考察数据显示,梵净山有生物种类2601种,其中植物180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

平顶山旅游资源的概况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原城市群9个骨干城市之一。有10个县(市、区),面积7882平方公里,人口500万,地处京广和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境内铁路总长40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100公里。兰南、宁洛、二广、郑尧4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和全国高速公路网络紧密相连,交通十分便利。平顶山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在此均有考古发现。史籍最早见于公元前1324年,《诗经》、《论语》、《山海经》等著作对此地均有记载。西周时期为武王宗室应侯封地,应国以鹰为图腾,因此平顶山市又称鹰城。公元前526年,孔子与叶公曾在这里讨论治国理政之策,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治国名言。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始建于东汉的香山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千手千眼观音得道证果之地,为汉传观音文化源头。始建于北魏的风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并称“中州四大名刹”。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和应国墓地遗址被国家列为重大考古发现,三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陵园,叶县县署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明代县衙。一年一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余年不衰,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平顶山被命名为“中国曲艺城”。千百年来,这方热土哺育了众多杰出人物。这里既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墨子、汉代名相张良、唐朝诗人元结和刘希夷、南宋抗金名将牛皋、清代文学家李绿园、现代著名诗人和教育家徐玉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崔琦的故里,又是世界刘姓和叶姓的祖籍地。孔子、李白、韩愈、颜真卿、苏东坡、欧阳修、范仲淹等历代文人名士,或游历于斯,或为官于斯,或安葬于斯,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 平顶山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美,景色宜人 这里地处南北气候过渡交汇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是我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居全省第2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尧山是伏牛山的龙头景区,集北国山岳的雄伟险峻与南国山水的钟灵毓秀于一体,“奇、峻、险、峭”,“秀、雅、清、幽”,一山皆是景,四季美如画,被专家赞为“大美之山”,穆青称之为“中原独秀”。佛泉寺景区有高208米的天下第一大佛——中原鲁山大佛,有重116吨的世界第一大钟——世纪吉祥钟。国家AAA 级旅游区二郎山临水而立,满山碧绿,有“水岸青山,天然氧吧”之称。画眉谷、六羊山、十八垛、灯台架,山青水秀,泉涌飞瀑,号称人间乐园。怪坡景区“下如逆水行舟,上若顺风扬帆”,被誉为“天下奇观”。全市有水库175座,年均蓄水量达30多亿立方米。沙河、澧河、汝河、干江河等重要河流和白龟湖、昭平湖、石漫滩、燕山水库,不仅惠济三省十市,而且还造就出众多的水文景观,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平顶山温泉资源丰富,历史久远,特色鲜明 这里是中原乃至全国温泉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最早的地区。鲁山、汝州两大温泉群以水质好、涌量大、水温高、富含多种矿物质而闻名遐迩。鲁山古称鲁阳,其上汤、中汤、下汤和碱场汤温泉相隔十公里左右,沿沙河自西向东一线排列,绵延百里,全国罕见。鲁山温泉无色无味,含有苏打、硫磺等物质,可杀菌、消毒,对人体保健,特别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神经衰弱、牛皮癣等多种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旅游资源概况 灵丘是革命老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汉高祖时置县,以“胡服骑射”着称的战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灵丘因此而得名。境内文物名胜众多,自然景观迷人,可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文物古迹。 1、赵武灵王墓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武灵王之墓,灵丘也因此而得名。它原位于灵丘县城西,现在随着县城的扩张,已经处于中心地带新华西街了。原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现保护面积10900平方米,墓冢巍峨,碑石林立,是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文化以及一代英君赵武灵王生平的重要历史文物。现在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修建于唐代天宝元年的曲回寺石佛冢群。位于独峪乡曲回寺村,又称哭回寺。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记载,该寺为五台山佛寺下院。开元二十一年由北京的大禅师“慧感”奉诏创建,“旨赐曲回山寺”,并且在建寺十年后,从天宝元年开始至天宝十一年间,雕刻了大批花岗石佛像,修筑360座佛塔,埋于曲回寺方圆几十里的地下,其规模宏大实为罕见。目前已查明43座石佛冢,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寺院辽、金、元、明历代均有较大规模重修,清代依旧维持,最后于1939年被侵华日军焚毁。现在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觉山寺,位于灵丘县红石塄乡觉山村,又称普照寺,北魏皇家寺院。创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年),是孝文帝拓跋宏为报母恩而敕建的。该寺历代屡有重修,时至五代,战火连绵,觉山寺开始衰落,庙宇毁败,辽代又重加修葺。明天启六年(1626)灵丘

七级大地震,全寺庙宇全部倒塌,惟有辽代重修的砖塔仍巍然屹立。明崇祯三年(1630)重建寺庙。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行修葺,后又倾颓。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五年(1885—1889),寺僧龙诚在本县大儒杜上化等全力支持和四乡民众资助下重建佛寺,除砖塔为辽大安六年重建外,现存庙宇为清代光绪年间重修建筑。寺院座北向南,依山就势,寺内建筑有一井一塔七殿一堂一厅六楼二阁。布局为三条轴线,五个院落,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房屋共计134间,占地8100平方米。寺院西北山崖上悬一洞,称为悬钟岩舍利洞,亦称翠云洞。洞深14米,洞口宽19米,建有观音殿,面阔三间,“文革”后期被毁,2000年动工,现已修葺一新。西南突兀一山,顶置小砖塔,总高5.33米,实心,平面呈方型,背西面东,属寺院附属建筑,是晋北地区最小的砖塔。东北矗立笔架山,交错中显稳定,自然景色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自古被人们称为“井塔山齐——觉山寺”。属灵丘“九景”之一。 觉山寺辽代砖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塔位于觉山寺内,为全寺建筑中的精华。北魏创建,后倾圮,辽大安五年重建,八角密檐式,十三层,高44.23米。塔基由须弥座、平座、仰莲组成。下层束腰每面施壶门三间,内雕人物,门间雕兽面,八角为力士;上层束腰壶门内雕佛、菩萨、歌舞乐伎,门侧立侍女或飞天,门上为二龙戏珠,门间雕力士,转角金刚两侧施龙。砖雕采用剔地突起或圆雕镂刻手法,造型丰满,刀法流畅、洗炼,是砖雕艺术和音乐文物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塔身第一层有塔室,南北为板门,东西为格扇假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室内八面存辽代壁画62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为壁画中的瑰宝。其上十二层均为实心,木椽砖飞,每层收分7厘米,每层每面悬铜镜,每椽每梁挂风铃。塔刹由镂空天球、相轮、宝盖、仰月、宝珠及刹杆组成。天球可转动,兼起风速风向标的作用。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贵州梵净山的导游词(精选3篇)

贵州梵净山的导游词(精选3篇) 贵州梵净山的导游词1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梵净山位于铜仁地区西北部,处于印江、松桃、江口三县交会处,属武陵山脉中段。车到梵净山脚下天已完全黑了,还下起雨来,感觉甚不方便。 第二天上午天气还可以。吃过早饭,我们寄存了行李,买了些矿泉水和干粮之类,便开始爬山。此时刚过8点,在山门口,我们看了一个告示,原来是从去年国庆起门票由原来的15元涨到50元,涨了3倍多。 入得山门,还要坐旅游公司的面的,10公里路程,10元一位。沿途有两个观景点,一是瀑布;二是远眺山顶及近观清澈的溪流水。梵净山是贵州名山,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范围。据介绍,梵净山生长有珙桐、冷杉、长苞铁杉、水青树等700多种树种,药用植物800多种,苔藓植物近250种,大型真菌近400 种,有不少是珍稀植物品种。动物则有黔丝猴、猕猴、云豹、长尾雉、娃娃鱼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数十种。经过约半个小时的里程,我们的车终于停在一块不大的空平地上。司机告诉我们,在这里才是真正要算开始爬山。 开始登山了,我们沿着约两米宽的石阶兴致勃勃向7000多级台阶冲刺。走了一段后发觉脚步逐渐沉起来,且全身开

始发热出汗,背包甚感沉重。一问轿夫,才爬了500多级。天渐渐阴沉下来,水汽也逐渐弥漫,刚才还清晰的山头此刻若隐若现,变成朦胧的一片。我们加快了脚步。在隐约听到雨点打在树叶之际,便快步入亭内避雨。有游客提醒说,这里刚好一千步。 路径比1000级以下窄了一半。到2400步的时候,有一个小旅馆,有矿泉水、干粮卖,可以炒菜吃饭,也可以留宿。我们经过时,没有作停留,便继续往上爬,以至后来提起,有同伴几乎没有印象。经过一段路程的攀爬,大家已渐渐适应,没有感觉像开始1000步那么累。我们每爬800—1000步左右就小歇一下,吃点饼干,喝点矿泉水。爬了大半天还没有一半的路程,真不知何时才能到顶。 在不到山顶非好汉的信念支撑下,我们不觉迈过了3600步,将近一半的里程。途中几上几落,翻了几个山头。到4500步时,有一个叫回香坪的招待所,景点管理区办公室也设在这里。 到达6000步时,又有一招待所,这是一个休整转折点。站在半山腰,一阵风吹来,感觉有点冷,打了个颤抖,赶紧把衣服穿好。山顶只剩1000多步了,似乎胜利在望。但真正考验人的还是在后头。 继续往上爬几百步,又有一个招待所,右边有一座寺庙,名叫镇国寺,估计历史不是很长。因为在上面有座荒废的寺庙,原来全是由山上的石块砌成,名叫慈恩寺,据说和尚被土匪杀死抢掠后就荒废了。站在废墟上,让人感觉到有一股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论文

梵净山旅游资源概况 班级:专三3班 姓名:蔡永凤 摘要 梵净山是“贵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三县边境,其自然景观在国内外都独具特色,有旅游资源的独有性和不可代替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著名的赐敕碑、红云金顶、万米睡佛、蘑菇石、观音瀑布、老鹰岩等众多的旅游景点,有独特的科研、旅游考察价值, 资源十分丰富。 关键词 梵净山、旅游、资源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2) 引言 (2)

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2) 主要景点 (2) 赐敕碑 (3) 红云金顶 (3) 黔山第一石 (3) 万米睡佛万 (3) 蘑菇石 (4) 观音瀑布 (4) 老鹰岩 (4) 棉絮岭 (4) 动植物资源概况 (5) 社会资源 (6) 佛教 (6) 弥勒菩萨 (6) 参考文献 (7) 引言 梵净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立体性、美丽性、变异性等特点,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观,具有有独特的科研、旅游考察

价值。 一、梵净山自然旅游资源概况 (一)主要景点 赐敕碑, 赐敕碑是梵净山的著名景点,在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圣旨而建,当时的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对梵净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胜古迹、历史传说、佛教兴衰等都作了记载。碑文写到梵净山是“古佛道场”,是“天下众名岳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减五岳、灵异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倾动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纷纷涌来朝拜的“极乐天宫”, 红云金顶 山峰拔地而起,垂直高差达百米。上半部分一分为二,由天桥链接,两遍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晨间红云瑞气常饶四周,人称红云金顶。 黔山第一石 西线上梵净山,到达山顶草甸层后,立于山头的一尊奇石,像赞美人而伸出的大拇指:你是第一!。据说清朝大书法家

旅游资源概述

旅游资源概述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亦即旅游者的旅游对象或目的物都是旅游资源。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是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即旅游资源”。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定义比较确切和规范的是:“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依据旅游资源属性的分类 依据旅游资源本身的基本属性,可以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有一些学者认为旅游资源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种。也有的将旅游资源按科学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服务性旅游资源3个景系(大类)。根据教学需要,本书采用两分法的分类系统,划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个大类,以下分为12个基本类型,72个类型。 自然旅游资源:地文景观(典型地质构造遗迹、标准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点、岩石与矿物、自然灾变遗迹、山岳景观、 峡谷景观、火山熔岩、岩溶景观、风沙地貌、丹霞地貌、海岸与岛礁、其它地貌、) 水域风光(江河、湖泊、瀑布、泉、海洋、其它水体) 大气与太空景观(气象、气候、天象奇观、太空景观、) 生物景观(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古树名木、奇花异卉、观赏动物、表演动物、珍奇动物、自然保护区) 人文旅游资源:文物古迹(古人类遗址、军事遗址、古建筑、石窟碑碣、古代工程、陵墓、名人遗址、重要史迹、其它古迹) 古典园林(帝王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公共园林) 文学艺术(游记、诗词、楹联、题刻、神话传说、书法、绘画、影视、戏曲、音乐、舞蹈)宗教文化(宗教建筑、宗教活动、宗教艺术) 城乡风貌(历史文化名城、现代都市、特色城镇、乡村景观) 现代设施(现代建筑与大型工程、科学教育文化设施、体育健身设施、娱乐休闲设施)民俗风情(传统民居、民族服饰、特色饮食、婚恋、节日庆典、礼仪) 饮食与购物(名菜佳肴、土特产品、旅游纪念品、购物中心与特色市场、著名店铺)(2)根据旅游资源管理级别的分类 世界级旅游资源

2019年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关于提升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最大和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资源消耗低、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面对当前旅游产业发展及改革的新特点、新趋势,我们必须深入破解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难题障碍,深度挖掘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和潜力,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旅游资源大整合,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新突破,实现城市转型战略。 近年来,我市围绕打造海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总体目标,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加速形成“两核带两翼”的旅游发展格局,构建城乡联动、多元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两核:市区城市休闲核心;鲁山山水观光、康体养生、山地度假核心。两翼:叶县、舞钢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宝丰、郏县文化体验旅游板块。以“两核”的率先发展带动“两翼”的快速发展,形成全市旅游产业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但回过头来看, 旅游业可圈可点的项目不多、可玩可游的景点不多,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就连本地游客也吸引不了,从调研情况看,老百姓对我市旅游业发展不是很肯定,意见颇多。下面,我们代表XXXX,在此就进一步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作专题发言。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跟进不够。 近年来,我市虽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但没有相配套的产业发

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缺少对“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行系统规划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指标,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使其成为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如存在个别景区虽着手规划,但由于种种原因规划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原先的规划成了摆设,现有的景点“缺胳膊断腿”。(二)个性特色不够鲜明。 我市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却没有一处叫得响的品牌特色或个性线路,旅游业发展的定位模糊,老的业态缺少亮点,新的业态没有突破。在开发上,地域分割、部门分割、投入分散、随意性大,没有个性特色,形不成群体优势。另外,在自我完善上,隔靴搔痒,不敢向病处动刀,亦步亦趋。就接待游客而言,很多景区没有接待中心和停车场,不要说承接外来游客了,就连本地游客也难以承接。 (三)机制障碍没有消除。 从现状来看,目前阻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全市旅游“一盘棋”的格局还未形成比如,在个别景点的开发由乡镇操作,不仅财力投入有限,而且也难以从全市的角度谋划。另外,从面上讲,我市虽有旅游管理机构,但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在景点开发上,寺庙归宗教局管、绿化归园林局管、景区归镇上管,不利于旅游业发展。同时,一些部门职能交叉,强调部门利益,各自为政,制约了旅游业整体发展。 二、关于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牵动,规范持续发展。强化“发展旅游,规划先行”

河南旅游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构想》 1. 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从河南的自然地理环境可以看出,河南是一个地域广大、位置居中、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强的地区。而在这种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景观种类、风景特色和地区分布等方面也必然具有一些特殊性。概括讲,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内涵具有以下特色: (1)多样性 多样性,是河南自然旅游资源的重要特色之一。 首先,从地貌景观看,从海拔不足百米的黄淮海平原,至海拔2413.8米的河南第一高峰——老鸦岔垴,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的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 其次,从气候和旅游资源来看,河南不仅有纬向性的南北地带变化,还有因地形起伏造成的垂直立体气候效应。以避暑山水胜地来说,河南就有山地、林地、湖滨等多种气候景观类型。 第三,从生物景观来看,河南的优势就更为明显。河南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几乎全部是就生物保护而言的,无论植物或动物,旅游资源都具有鲜明的多样性特点。 第四,在风景水体方面,河南也具有除海滨风景以外的多种类型,江河、湖泊、涌泉、溪流、瀑布等,各种水景可谓应有尽有。(2)过渡性

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的过渡性特点与其所处的过渡性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在地貌方面,河南省正处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之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与此相对立,我国地貌风景的构成由西至东分别是山地、丘陵和平原,其过渡性不言而喻。 在气候方面,河南正处于从亚热带向暖温带、从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的地带,气候的温度适中。从旅游的角度看,河南是一个不太冷也不太热、不太干也不太湿的地区,非常有利于旅游活动的开展。从自然旅游景观形成的角度看,无论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雨景、云雾景,或是北方地区的冰雪景,河南都兼而有之,兼具南北景观综合之美。 并且,由于地形和气候的过渡性,河南生物景观的过渡性也就自然而然了,即生物的“边缘效应”非常明显。 在我国的植物区系中,河南省处于华北植物省和华中植物省的过渡地带,兼有华北暖温带植物区系和北亚热带植物区系的某些特点。伏牛山——淮河以北属华北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温带植物区系和西北干旱地带植物区系的成分;伏牛山——淮河以南属于华中北亚热带植物区系,也兼有东北亚热带植物区系和西部高寒植物区系成分。可以看出,河南省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除河南特有的成分外,还汇集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和黄土高原等区系的成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