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1、长期留治中心:收容一些永久性残疾患者,他们在身体上已无康复潜力,故只给予支持性康复治疗和护理,如荣军疗养院、麻风病院等属于此类。

2、病残护理院:收治从康复中心出院,但仍有残疾或慢性病功能障碍不能在家生活的患者,有熟练的护理人员进行医疗护理,并提供少量的康复治疗服务。多是一些集体和个人开办。

3、老人养护院(老人公寓或寿星大厦):收治体弱多病,有功能障碍或残疾的老人,提供基本的护理和简单的物理治疗。

4、儿童福利院(特殊学校):弱智,脑瘫,盲聋哑,各种先天性缺陷被遗弃者,由政府收容,开展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服务。

二、康复医疗资源状况

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伤残军人疗养院、康复医院、荣军疗养院等为载体。我国康复事业的蓬勃兴起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并开始从原先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跨越。1988年10月28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正式落成,标志着中国现代康复医学的开始。与此同时,医疗卫生系统开始在各地二级以上医院陆续成立康复医学科,并在河北省立医院、北京小汤山、辽宁汤岗子、广东丛化等地设立了4个康复中心,逐步开展系统、全面的现代康复服务。目前,我国的康复资源主要分布在残联、卫生、人事及社会保障、民政、教育以及社会机构等六个方面。

图表部分医院康复科基本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三、康复医疗发展现状

(一)行业规模发展迅速

我国康复医疗起步很晚,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提出发展需求,形成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医学模式。直到1996年,原卫生部才正式规范了“康复医学”的定义:它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让病残个体得到最大程度的功能恢复,其手段以主动性康复训练为主,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发展迅速。自1982年卫生部提出“选择若干医疗机构试办康复中心”以来,我国康复医疗机构建设从点到面,逐步发展壮大。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卫生部启动医院评审工作以来,要求三甲医院应当建立康复医学科,更是有力地推动了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这些医疗机构与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一起,构成了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网络。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数据,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康复机构6914个,其中,残联系统康复机构2622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总数达到23.36万人,其中业务人员16.0万人,管理人员3.05万人,其他人员4.31万人。

(二)康复医疗能力提升

科技进步与康复医疗能力同步提升。已经崭露头角,并将大放异彩的技术和设备包括:物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移动医疗,助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医疗服务的无缝连接。康复机器人技术,实现人类功能代偿的新高度。脑机接口,实现神经指令传递的新路径。新型材料推进辅助器具与用品的发展,实现康复治疗与日常活动的结合。常规运动训练器材的数字化、新型的功能性电刺激装置、心肺运动试验装置、水疗装置、步态分析系统、新型轮椅、矫形器和假肢等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三)服务内涵不断拓展

长期以来,我国康复医疗工作都把有功能障碍或者残疾的人群作为工作对象,强调恢复其功能到最高水平,并重返社会。但是201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健康服务领域的投入,并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完善引导参保人员利用基层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的措施”。为此,行业学科内涵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即康复医疗不仅致力于功能障碍者的功能康复,还要关注各种健康问题,包括老龄、妇女围产期、儿童发育迟滞、亚健康状态、心理障碍状态、营养异常状态、成瘾状态等。学科将涉及医疗全程,即急性期、亚急性期、稳定期、恢复期。学科将从整体医学的角度,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看病人而不是看病。学科的工作内容不仅与医学关联,也与工学(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人体工学、材料学等)以及人文科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心理学等)关联。康复医疗领域的新分支和新领域必然诞生。

四、康复医疗市场需求

(一)康复需求日益增长

一方面,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导致康复医疗的潜在患者大大增加。4%-6%的老年人生活自理困难并且需要医疗护理救助,而能够提供老年人生活的康复医疗机构,只能满足20%的市场需求,因此老年康复医疗事业存在巨大的市场。

另一方面,再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我国社会对康复服务有巨大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每年有大量慢性病病人急性发病,经治疗或手术后亟待康复。

由于我国康复医疗发展较晚,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和床位供不应求。我国约有3000余家综合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仅占全国综合医院总数的24.6%,其中仅一半设有康复病区;各类康复医院338所,康复编制床位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总数的1.18%。以上海为例,每60个需要康复的病人中,只有1人能住院接受康复治疗。

(二)庞大需求带动市场

随着康复需求不断膨胀,康复医疗市场也逐渐活跃。自2009年起,北京市卫生局开始将部分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以分流其他医院的康复后期患者,缓解“一床难求”的难题。

康复医学不仅仅是综合医院的责任,除非是危重病人,患者不可能,也不应该在综合医院久住。急性临床康复期后的患者应该尽快转移到二级医院、康复中心、护理之家、社区、家庭等单位进行下一步的康复。然而这之间如何衔接、康复机构的人员是否有足够资质,都是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各级医院都要有不同的定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主要以急性期病人的早期介入治疗为主,病情稳定后应及时下转;康复医院承接从大医院转来的病人,提供全方位专业康复服务;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则为恢复期病人提供持续康复治疗。

公立医院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民营康复专科医院便开始积极投入运营,尤其注重老年康复医疗。外资也看好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康复市场,与国内机构合资创办康复医院。2006年,成都市首家由原卫生部批准的中外合资康复医院投入运营,随后,天津、温州、海口等地的合作项目也纷纷落成;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与我国相继成功签署了国际康复医院项目,香港也与内地合作在大连等地创办了合资康复医院。

(三)家庭康复医疗需求大

我国康复医学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觉醒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真正的春天则在2012年以来。和欧美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近百年发展相比,可谓是远远落后。但随着政府和社会的逐渐重视,康复医学正在崛起。另外,由于我国相对独特的医疗环境,我国康复医疗发展的明天则在千千万万的家庭之中。

一方面是发展尚不完全健全的康复医疗,另外一方面则对应着不断膨胀的康复诊疗需求,市场极其可观。这也是国内众多医院积极发展康复中心、民营资本积极开展康复专科医院的原因。

虽然我国公立医院的康复中心和民营康复专科医院已经初见规模,踏入正轨。但康复医学的特性决定了康复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康复治疗,所以出于医疗资源的分配和患者本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等原因。未来患者的康复治疗将主要集中在家庭内部,自行借助器材进行功能恢复。所以家用康复医疗设备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也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即治疗在医院,康复在家庭。

五、康复医疗发展趋势

(一)整合康复医疗资源

机构设置不同应该有不同功能定位。2011年9月,卫生部提出在14个省46个城市试点建立三级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坚持“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理念,有效提高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利用率。

分层设置,分级管理,形成大型康复机构-区域性康复机构-专科康复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此举在于明确各个层级康复医疗服务的定位和功能属性,发挥它们各自的功能。同时,患者应当能够在体系中流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层级康复医疗机构中转诊。

三级综合康复医院及康复医学科凭借综合医院的实力开展早期介入治疗,从患者住院开始就有康复治疗介入,通过改善患者预后,预防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并承担起区域内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任务,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学科发展价值,提升学科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整体转型为康复医院,兼顾其他一般性疾病的诊疗、处置和急诊急救功能,保证患者安全。康复专科医院应该承接从大医院急性期稳定下来的病人,对他们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专业康复治疗。而在社区,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疾病恢复期患者提供基本康复服务,条件允许的可以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

(二)形成康复医疗服务产业化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百姓对生活质量的需求日益增加,康复医疗潜在市场巨大。因此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的康复医疗服务格局,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未来发展的思路是“机构分层次、疾病分轻重、治疗分阶段、政策有差别”。我国应该充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加强合作,在提高医疗资源整体利用效率与效益的同时,避免或减少残疾的发生,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

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神经康复治疗的稿件达94篇,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综合医院康复科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

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未来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年 1 月第15 卷第 1 期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 成熟,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 (25 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 ),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Clinic Rehabilitation

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 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21 本上田敏教授说:在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WHO 。 进行康复评估、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治疗, 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Rusk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4D wade 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 认为: 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1(的实际需要;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1

康复医疗机构资源状况以及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完整word版)国内康复养老产业的现状及未来

国内康复养老产业的现状及未来 一、康养产业的大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快发展康养产业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我国迅速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养老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已逐渐成为继互联网产业之后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增至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为此国家频繁布局,提出了以“健康中国”为发展核心的战略部署,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有关康养产业的证政策,因此我国诞生了一大批以康养为宗旨的产业。康养产业的蛋糕巨大,但如何分得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尤其是山东省,既是农业大省、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如何做好康养产业,关乎到我省经济全面、持续的发展。2018年2月5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信息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山大学旅游学院联合发布了我国首本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随着康养行业的供给不断增加,2030年中国老年康养产业市场消费需求将达到20万亿元。巨大的市场空间让诸多企业纷纷进军健康养老产业。嗅觉灵敏的地产系公司凭借丰富的运作经验,快速切入养老地产开发,打造高端养老社区。保险系公司凭借资金规模大、周期长,以及保险与养老之间的天然联系,积极嵌入机构养老的投资与运营管理。更有一些传统制造企业也跨界入局,

争抢健康养老产业大蛋糕。除地产企业之外,其他领域的企业也不甘落后。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秘书长蒋洪卫向记者透露,目前央企诚通、保利、中建、远洋、中投等公司以及国寿、泰康、合众、新华等保险企业都已在开发养老项目。“越来越多的优势企业进入养老产业,将有效推动健康养老产业向连锁化、规模化发展,老龄产业也将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康养产业,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支柱产业,同留得青山绿水的环保产业一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基石。 二、康复医学及康养产业中的现况 1、康养生态圈初步形成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投身养老产业,越来越多的行业依附在“养老+”的产业链上,康养产业涵盖诸多业态,关联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民风民俗、科技信息、文化教育、社会安全等众多领域,它不仅是产业链,更是生态链。而随着老人对商业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产品的需求日增,“以房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等“养老+金融”新业态也衍生出现。“以房养老”是一种将住房抵押与终身年金保险相结合的商业养老保险业务,这些模式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实行多年。目前在国内,面对巨大的市场引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许多科技巨头纷纷介入。随着实时采集用户健康数据信息和行为习惯的智能化、可穿戴设备等养老产业配套消费品也迎

康复科现状与发展

康复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独立、多学科交叉的医学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达到和维持个体最佳功能状态和独立生活能力,并回归社会,其核心是功能障碍、功能检查、功能评定和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神经生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工程、中国医学康复手段、疼痛康复、高压氧疗法等。 一、康复医学基本概述 1.康复医疗的定义 在1993年WHO的一份正式文件中提出康复的定义为:康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指应用以物理因子为主的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 2.康复医学的价值和意义 后继发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能积极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心肺,及循环功能,促进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并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防止骨质疏松;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使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尽快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3.康复医疗机构的类型 全国各地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医疗服务,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医院型、康复科、门诊型、疗养院型、不完全康复型以及群体型六大类型。 二、康复医学的历史 1.康复医学历史 1.1物理治疗学阶段(1880-1919年):这个阶段利用物理因子单纯治疗,如按摩、矫正体操、直流电、感应电、达松阀、日光疗法、太阳灯、紫外线等。学会名称为按摩师学会。 1.2物理医学阶段(192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及小儿麻痹症流行使残疾人增多,刺激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如电诊断、电疗、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发展成为物理医学。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1943),美国物理治疗师学会成立(1938)。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一)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兴起 康复医学在我国兴起于80年代初期,并同我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是改革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现代新学科的硕果之一。15年来,我国康复医学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学术研究、技术革新和成果推广应用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与康复有关的政策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经国家主席第36号令予以公布,并且决定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这部法律的诞生,体现了我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我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至今为止有康复有关的一部最重要的法律,这部发律的诞生为我国康复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法的第二章“康复”,对于培养康复医学专业人才、设置康复医学医疗机构及其网络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如“国家有计划地在综合医院设立康复医学科(室),举办必要的专门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工作”。“国家在医学院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有计划地在医学院校和其它有关院校设置康复专业、培养康复专业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对从复工作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等。 2、“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 为了贯彻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卫生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并于1991年7月31日颁发了《康复医学事业“八五”规划要点》,并且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996年8月29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其中对于设置老年人康复设施等也都作了规定。这个立法是发展我国老年人康复事业的依据。 4、“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设计规范》规定了医疗建筑的设计内容,其中包括入口、坡道、走廊、门栏、楼梯和台阶、电梯、扶手、地面、厕所和浴室等。按照《设计规范》的注释,其设计内容适用于医院、疗养院、门诊部所、保健及康复机构。

中国康复现状分析

中国康复现状分析 1,中国的老龄化比例,目前在10%左右,到2020年,就会达到15%。中国有13亿人口。目前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残疾人,有8300万。 2,中国的慢性病患者人口总数在2.7亿。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3,中国的现有的康复治疗师是1.1万,按照2012年出版的基本要求是11.4万,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是至少30万。 4,全国现有3288家综合医院设置有康复科,占全国综合性医院总数的24.6%,但是只有一半的康复科有病床。 5,全国各类康复医院338家,编制床位为52047张,仅占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的1.18%。 6,全国看顾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为39833人,仅占全国卫生技术人员的0.72%,7,服务对象的总数以及专业人员的配置和美国的比较。 8,中国康复医疗的费用投入和美国的比较,同样最上方的是服务对象总数。9,中国百姓的就医习惯和价值观,喜欢到大医院,找大专家,重视找朋友托人介绍,愿意花费4个小时的等待以获得4分钟的和医生的见面,看医生以后就把一切交付到医生手里,自己把自己忘了,把一切责任和希望都寄托在医生身上,常说的一句话是:医生,救救我/他吧。对医生寄予太高的要求,认为治病,完全是医生的事,医生应该为治疗负所有责任。 10,中国的医患关系演变,从白衣天使到白衣杀手,医护人员的公众形象遭到毁灭性打击。病人一方面完全依赖医生,一方面极其不相信医生,医患关系变得复杂。各种医闹的出现给患者贺家属以及媒介,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中国人对于医疗的对医学的期望值过高,远远超过了医学科学所力所能及的范畴。医学是不断发展中的实践科学、经验科学,世界上几乎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疾病,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疾病在同一人身上也可能又相同的表现。相同的疾病,相同的治疗,对于不同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是医学最美好的愿望,也是医生最努力追求的目标。可一旦生病,就要求医生百分之百的诊断和快速治病,这是有违医学科学规律的。 11,医护人员的价值观:国家财政拨款少,医院要靠医院的业务收入来获得生存的利润,医生要靠各类其他收入才能获得生活的质量,医生在很多时候,面对的不是病人,而是一种业务,一种收入,一种营销指标。 12,国家体制:医疗改革,在治疗医学方面,基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老百姓看病难看不起病始终存在。在康复医学,国家领导层面已经认识到康复医学的作用和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财政支持上,没有特殊的政策,导致康复医学的从业者和管理者,在最直接的效益面前,无能为力。 13,康复医学的效益:一个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病床,一天的收费大致在300-500元,如果这张病床给其他科室,比如外科或者骨科,这个床位可以给医院带来3000-5000元的收入。从经济学角度,一家医院是靠每张床位的业务量来获得效益的,院长为了能获得更多的钱,当然不希望康复科有更多的床位。而对于一个康复从人员来说,他只能在每天每床300-500元的收费中获得效益,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

中医康复的现状与前景 摘要:借鉴中医传入日本后的发展历史以及面对的问题与现状,探讨中医康复发展的方向。而在今后的演化发展中,中医文化的整体观、辨证论治、治未病等哲学观点是体现中医文化的核心所在,中医的康复技术也在不断在融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念中发展壮大并发挥自身的优势,这是中医康复的前景所在。 关键词:中医;康复;衰退;复兴;发展 康复是20世纪出现的现代医学的名词,中医古入籍中没有。该概念名词表面认识上形成了中医康复不科学,不规范的印象,大部分书籍包含的中医康复内容也只是简单把中医治疗技术中与物理医学相关的内容纳入康复内容。在中医院中,存在对康复的概念不了解,在政策扶持与指导下,部分医院把中医科与理疗科简单合并就看作中医康复科。如此种种的现状不利于中医康复的发展。中医康复是伴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康复需求所诞生的新学科,并且诸多中医技术已经在人类康复事业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1]。如何进一步发展需要从事中医事业学者共同思考和探索。 1中医在日本的发展 中医学传入日本后,经过不断的发展形成了有当地特色的中医学(汉方医学、东洋医学),其后在西方医学的传入

及1874年医事制度的公布,使汉方医学陷入衰退。在二战后,由于西方医学治疗的作用有限以及广大民众的需求,汉方医学在汉方医生的努力下得到了复兴。 2日本学者对中医科学性思考 近百年来中日两国在中国传统医学的研究,可以说一直受到"现代医学"与"科学主义"的困扰和迷惑,似乎看得见的细胞、分子就是科学的,看不到的经络、穴位就不科学。以至于国内至今仍然有人提出"中医不科学"的口号。 实际上,10年前日本医科大学教授兼作家的米山公启先生就著有《医学不是科学》一书,一度成为社会焦点话题。东洋医学接受科学的洗礼是时代的要求,以药理研究为中心的基础医学研究进展之快超过预想,今天已经到了应用生药之际必须考虑其药理活性的时候。不过,东洋医学中也存在着现代科学还无法解释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东洋医学才得以与高速发展的西医学并存且保持着自身命脉。无论是药量问题,还是生药与方剂、脉诊和腹诊,以及更为复杂的证等课题,恐怕都不是目前的科学水平所能解决的。急躁冒进的科学突进,或许仅能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在不破坏东洋医学自身的同时,而对其本质进行耐心的探索。最后日本这场"医学与科学"的大讨论,其结论是:医学作为一个复杂、综合性体系并不与科学等同,医学包涵有技术、经验、文化、心理、风土等等科学以外的对

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运行趋势探讨

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运行趋势探讨在线教育作为在远程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模式,具有网络信息 化、媒体互交性和空间系统资源使用便利化等多种特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线教育产业发展更加壮大,成为众多领域争先入驻的重要行业,该文重点会对在线教育产业在我国康复医学中的发展现状和运行趋势进行研讨分析,深入剖析当前中国的康复在线教育产业的问题和未来发展之策,研究其运作模式,意图为我国康复医学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经验和参考性意见。 标签:康复医学;在线教育;发展现状;趋势 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作为一种相当重要的互联网教育模式,与网络培训的基本概念相似[1]。那么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是怎样的,今后发展运行趋势会是如何,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发展策略呢。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基于此,该研究认为,在立足于现阶段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的各项基本情况,把握其发展规律特点,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就显得十分的必要了,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在康复医学在线教育的规模化和产业化集聚发展,解决当前面临着的各种质量、资源、投入、技术设施等方面难题,破除发展瓶颈,实现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于提升和优化我国职业教育结构,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康复医学人才,一方面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可为全体人民的健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 我国康复医学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 1.1 当前我国残疾儿童数量庞大 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每年新生儿童人数较多,由于多种经济、技术因素,使得很多出生的孩子存在各种残疾现象,而加上后天的因素影响,现实生活中儿童由于因伤事故等原因造成的残疾现象十分普遍。我国的0~6岁的残疾儿童人数总量为167.8万左右,这一比例占据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的4.16%,且正在呈增长趋势。在目前的160多万残疾儿童中,除了一些先天性无法恢复的残疾现象以外,其他基本都需要进行医学康复治疗,这使得整个康复教育需求巨大。而在此背景下,对这些儿童进行在线医学康复教育可以助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让其掌握基本的康复训练技能技巧,提升开展日常活动的基本能力,让其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迹上[2]。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强,老龄化现象和趋势更加明显。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已近2亿,这对整体养老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潜力需求,加之老年人对康复需要缺口较大,养老康复产业发展不充分,老年人健康康复问题突出,都让我国的康复在线教育充满着不错的前景。 1.2 我国康复教育消费比重较大

康复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医师定期考核细则 医师定期考核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立和完善医师准入与退出机制,促进医师知识更新,提高医师执业水平和执业能力,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医师定期考核细则一 为加强医师执业管理,规范医师执业行为,提高我院执业医师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研究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医院成立医师考核委员会,人员如下:主任委员:良增 副主任委员:刘涛孙步策 委员:宋会臻张友王卫红史青张新宋洪宽石华序李强马克强张丽周峰 医师考核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医务科,李强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医师定期考核的组织和实施。 二、医师定期考核制度 (一)医师考核工作在医院考核委员会指导、检查、监督下规范进行。

(二)考核工作坚持客观、科学、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凡考核人员与考核对象有利害关系,可以向考核部门申请回避。 (三)医院考核委员会应履行职责,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对每位在职医师职业道德、工作成绩、业务水平和执业行为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上报卫生局医政科。 (四)考核时严禁弄虚作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五)严禁参加考核的人员索要或者收受财物;严禁用贿赂或欺骗手段取得考核结果,否则一经证实,本考核周期不合格。 (六)凡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能参加考核的,必须向考核委员会提出正当理由,由考核委员会另行安排时间考核,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或者扰乱考核秩序的,本考核周期不合格。 三、考核对象 (一)凡依法取得执业资格并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均为考核对象。 (二)按考核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等)、口腔和公共卫生。 (三)新进医师自进入本院始满两年开始考核。 四、考核内容 (一)医师工作成绩考核的基本内容包括:能否履行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