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

维夏中学八年级历史科课时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它经受住了“蛮族”的猛烈攻击,艰难地站稳了脚跟。9—11世纪是它的繁盛期,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这里的“它”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下列在法制建设方面比他们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的人物是() A.查士丁尼 B.克洛维 C.查理曼 D.君士坦丁 3.查士丁尼命人编辑《新法典》,该法典是() A.查士丁尼亲自编写的法典 B.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的汇编 C.指导学习法律文献的汇编 D.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4.下列关于“十字军东征”给拜占庭帝国带来的影响,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东征的十字军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 B.东征的十字军占领了拜占庭大部分领土 C. 它使拜占庭国势日渐衰弱 D.帮助拜占庭帝国解除了外部威胁 5.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的标志是() A.阿拉伯人的攻击 B.十字军东征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建立 D.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

6.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拜占庭文化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髓 B.吸收了古代东方文化的营养 C.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D.该文化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而消亡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并把这部成文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它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材料二随着罗马的扩张和人口增多,罗马法的内容和体系也不断膨胀。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律文献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为此他命人编修新的法律文献。在新的法律文献的编纂过程中,他自始至终十分关注,还亲自参加讨论,裁断分歧。后来,查士丁尼又相继组织人编写了有关法律论文、法令等三部法律文献,加上先前新的法律文献,这四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其中有很多法律原则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 (1)材料一中的罗马“成文法”是指什么?该成文法的颁布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新的法律文献”指的是什么?查士丁尼命人编写新的法律文献的主要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些法律文献?《罗马民法大全》有何历史影响? (4)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在法律编修过程中,查士丁尼身上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一课教案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人文主义思潮”和“文艺复兴运动”怎样兴起?(14世纪前后,意大利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冲破封建教会对于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以“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思想武器,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 2新航路的开辟,在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有益的影响?(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亚、美、非之间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 1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英国建立共和国后,哪些人掌握了国家政权? 3英国议会制定《权利法案》的目的是什么?它起了什么作用?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为什么会爆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用课件展示《新航路开辟》图和67页文献资料,启发学生从教材中提取有效信息) A.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已由地中海转移 到大西洋沿岸,英国资产阶级借此有利条件积极推进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积聚了大量财富,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并形成“新贵族”。他们迫切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 B.封建王朝实行专制统治。[詹姆士和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任意征税,阻碍资本 主义发展。]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怎样爆发?(引导学生标出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A.时间:1640年 B.事件:议员在议会里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内战情况怎样?(运用课件组织学生识图) A.68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伦敦和纳西比的位置在哪里? B.率领议会军队队最终击溃国王军队的人物是谁?(克伦威尔) 3内战的结果如何?(议会军队获胜,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成立了共和国) 1英国建立共和国后,克伦威尔实行什么样的政策?(他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 2克伦威尔死后,英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资产阶级革命遭遇曲折——封建势力复辟和反攻倒算) 3面对封建势力的复辟和反攻倒算,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怎样维护革命成果? A.1688年政变(通过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B.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利,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 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英国从此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哪些历史作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在本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还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如时间许可,练习巩固 1完成第70页“练一练·选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B ) A. 苏格兰人民起义 B. 议员在国王召开的议会里要求限制国王权利 C. 内战开始 D. 处死查理一世. 269页“动脑筋”:对于下面两人的对话,你有什么看法? A.女孩:1688年政变没有流血就推翻了国王的专制统治,非常了不起。 B.男孩:1688年政变是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妥协的结果,仍然保留了国王,革命并不 彻底。 (女孩的观点正确。英国虽然保留了国王,但是新的国王却已经不是封建专制的统治者了。他在资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里,主要作用在于礼仪方面。既然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建立本阶级的统治,只要这个目的能够达到就行。不流血的政变可以和平地解决重大社会矛盾,人们因此避免遭受许多战争灾祸,对于国家前途和民众生活都是有利的。) 3请翻译以下英文:“Law was to be made in Parliamant;once made, it could, not be suspended by the Grown.”[ Law 法律/ Parliamant 议会/ suspended 国王](法律由议会制定,法律一旦制定,国王就不能中止。) 4康熙皇帝说:“今天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朕zhèn:即“我”——秦始皇之后,中国皇帝的自称专用词。] 康熙说这句话时,上述英国《权利法案》几乎同时发表。由此可见,当时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根本区别?(中国还是典型的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而英国则已经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了。) 5完成《世界历史填图册·九年级上》第13-14页有关各题。 1根据《新学案》42-43页,掌握本课[知识网络],完成[自我测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1.知道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旅行者号”机车的史实,理解蒸汽机的改进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建立,了解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史实,理解工业革命的影响。 2.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3.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培养从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使国力增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重点 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它的“威力”何在?让我们掀开这历史重要的一页——《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教师:17世纪时,英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他们强烈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那么工业革命的进行还需要什么条件? 史料1如图。 教师: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工业革命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市场。 教师归纳: 史料2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教师: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学生:海外市场的扩大。 教师: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第1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首先改进技术的是哪一生产部门?其中提高织布速度的发明是什么? 学生: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教师:织布速度的提高使得纱线供不应求,在此情况下,迫切需要改进纺纱技术,在此情况下出现的新发明是什么? 学生: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教师: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教师: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 思考:想一想当时我们国家的社会状况,假如珍妮机在当时的中国发明,情况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有两种可能:即可能是昙花一现,也可能成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而被欧洲人充分利用,但绝对不可能像当时英国人发明珍妮机那样引发了棉纺织生产领域一系列的发明,出现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促使其他如冶金、采矿等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和使用机器,带来了一场生产领域革命性的变化。原因是当时的中国还处在封建专制统治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不能为新事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水分。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这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教师:以前人们在进行生产时采用的主要动力是水力、风力、人力等,这些动力都存在明显缺陷,如风力,它不稳定,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有、有时没有。这种状况终于在200多年前被一个叫瓦特的人改变了,原因是他改良了蒸汽机。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教师:投影出示瓦特与他改进的蒸汽机的图片,请学生讲述瓦特与改进蒸汽机的故事。 (学生可自由发挥,重在启发学生认识:伟大的发明创造来源于亲身实验、刻苦钻研、虚心学习、大胆探索和不懈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毅力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中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师: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有何价值? 学生: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发展。 教师: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教师:瓦特改进蒸汽机后,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应运而生,交通运输等部门使用蒸汽动力后,生产效率获得飞速发展,在交通工具的革新上有哪些成就?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目。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精品教案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反映的是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场景。那么,中华民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它建立之后有采取哪些措施来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中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了整合革命力量,迫切需要成立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国成立。 2.教师提问:中华民国成立于什么时间?什么事件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学生回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3.教师提问: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 正在国外,但他回国后立即为选举为临时大 总统,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 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理应成为中 华民国大总统。 4.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中华民国成 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学生回答: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同时选举黎元洪为副 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5.教师展示史料: 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 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 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作为文 明国家,中国此时也是文明的国家,因此,西方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地位,同世界各国都 要相互尊重,互利同赢,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共同努力。这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本质 认识不足,对帝国主义国家依然抱有幻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0课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代表--北京人 1.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大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类。 2. 洞穴里。距今大约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结成集体打猎、采集获取食物。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 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5.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遗址的主要代表有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距今10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3.世界上最早的栽培 稻 、 粟 和 黍 均发现于中国。 4.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猪纹陶钵。 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 7.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战役打败了蚩尤部落,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人文初祖”是指黄帝和炎帝。

2.传说继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这一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大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禅让制实质上是原始民主推举制,推选标准:德才兼备、以身作则、心系人民。 3. 6.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主要诸侯国有: 5. 10.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精美教案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查士丁尼法典》等四部法典组成的《罗马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启示我们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2、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3、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4、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中西方文化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教学利用地图、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学习情境,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利用材料研究历史问题,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体会论从史出、辩证看待问题等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罗马法律,认识到罗马法是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并且对古代西方社会和近代文明产生都有重要影响。培养正确对待和汲取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仪;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优质教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探讨拜占庭帝国强盛、衰亡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之后帝国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若干年后,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西罗马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以其繁荣的经济、辉煌的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但后来却逐渐衰落、灭亡了,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及探索的空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走近这个曾极度繁荣的古老帝国,感受它的辉煌,了解它的衰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图片展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2.教师提问:拜占庭盛极一时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继承和保存古希腊、罗马文化;东西文明交汇,互相影响。 3.教师讲述: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4.材料展示:《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5.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概况。《罗马民法大全》包含哪几部法律? 提示: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和《查士丁尼法典》。 6.问题思考: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提示:《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1.图片展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2.教师提问:拜占庭皇帝为什么会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结果怎样? 提示:原因——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结果——东征的十字军不仅没有给拜占庭以军事援助,反而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3.教师提问: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穷兵黩武,四处征讨,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势力入侵。 4.问题思考:从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教训? 提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我们坚信宽容开放的中国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富强,未来的中国会更美好。 5.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有许多不同种类、不同特点的文化,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要求我们有一种对待文明的正确态度,学会包容、吸收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不断进步。 3 板书设计 1.《查士丁尼法典》:目的、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意义 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原因、时间、对文化的影响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两大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这两大问题分别探讨了《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和内容、《罗马民法大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拜占庭帝国对文化的影响。学生对于拜占庭帝国的探讨比较感兴趣,气氛热烈,展示较好,对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认识不够全面。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状况:①采集狩猎②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③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 6.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7.地位:①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 ②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③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 1.发现地点: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3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①主要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②会人工取火 4:观念:有审美意识。社会组织:氏族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使用陶器、使用磨制工具、聚落生活(定居);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炎帝的贡献(神农氏)(熟读) 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②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的贡献(轩辕氏)(熟读)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黄帝的下属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课题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课型新授课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间及实质、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伽马、迪亚士、麦哲伦。 2.能力培养: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及突出表现。通过对文艺复兴时文艺作品的分析,初步领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培养透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就是西欧人在地理上取得重大发现的过程,它使世界结束了彼此孤立的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者,既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又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和进步作用有所了解,还应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从而坚定自己积极投身先进文化事业的信念。要求学生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取得的成果,结合开辟新航路的后果进行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郑和远航等史实的穿插对比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 重点难点重点:文艺复兴的重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对开辟新航路作出恰当评价。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什么是“步入近代”和“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教师简介: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广阔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从14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课题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原因的分析,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楚汉之争具体史实的讲述,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对相关史实的研究学习,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暴政是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让学生了解这一点,理解得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宰;陈胜、吴文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记不磨灭的光辉,为后来的农民反抗残暴的统治树立了榜样。 教学重 点 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 点 项羽、刘邦胜败的原因 教学方 法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当堂达标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型新授 教学环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节学 内 容 一、激情导入师:播放《天下英雄》的歌曲 及视频,这首悲壮豪迈的歌曲 演绎了秦末群雄并起的局面,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那段历史吧 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生:观看视频, 预习课本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秦 的 暴 政 — — 苛 政 猛 于 虎 师:出示课件。 1、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 面? 2、应用课件(材料、图片) 对秦的暴政进行讲解。 (1)赋税沉重 (2)徭役繁重 (3)刑罚残酷 (4)焚书坑儒 (5)二世残暴 秦朝的一系列暴政必须引 起人民的反抗。 生:根据课件 出示的材料小 组讨论,论从 史出,归纳概 括并汇报结 果。 培养学生 分析问 题、解决 问题的能 力“天下 苦秦久 矣”“天下 愁怨,溃 而败之” 激发学生 情感,有 压迫就有 反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案新人教版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感受生活中的历史。 4.深刻理解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点: 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三、教学难点: 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秦末农民起义与楚汉之争的性质区别 四、新课讲授: (一)导课 用实物展示中国象棋棋盘,棋盘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与楚汉战争有关,项羽的楚方和刘邦的汉方对峙,以此借鉴,全班分为两大阵营黑方和白方,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比拼(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展示目录 本课将从水深火热、揭竿而起、楚汉之争三个方面开始本课。(教学意图:让学生从宏观上了解本课的内容,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 过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但是秦朝统治下的人民生活却非常困苦,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难以为继。秦朝有一名小女子名叫孟阿妹,让我们走进她的生活。 (四)秦的暴政 1.情景设计: 阿妹日记一:(插入音频) 小女子,名叫孟阿妹,秦朝人。我有三个哥哥,大哥被抓去筑长城,二哥被掳去修阿房宫、骊山墓,就连刚满17岁的三哥也被抓走了。这都过去三年了,他们仍毫无音信,生死未知。家中只剩下年过六旬的老父老母,还有嫂嫂怀中吃奶的婴儿。 今天的夜,格外的冷,门外突然响起一阵急促而猛烈的敲门声,老父弯着身躯前去开门,只见几位凶神恶煞的官爷闯了进来,他们咆哮着、怒吼着:皇上有令,每家出壮丁,去服徭役! 徭役猛于虎啊…… 阿妹日记二:(插入音频) 看着破败的房屋,纸糊的窗户,我们期待着收获季节的到来,但同时感到深深的寒意。我们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_查士丁法典_》同步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法典>》 同步练习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1.德国的—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最为平和、最为持久”说明罗马法() A. 维持了罗马帝国统一 B. 巩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成为欧洲法学的渊源 D. 维护了庄园的公共秩序 2.公元6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收集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删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一部法律文献。其名称为() A. 《汉谟拉比法典》 B. 《查士丁尼法典》 C. 《新法典》 D. 《拿破仑法典》 3.《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主要表明() 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 罗马法制约了罗马皇帝的权力 C.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 D.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4.主持制定了《罗马民法大全》的是() A. 凯撒 B. 查士丁尼 C. 屋大维 D. 伯里克利 5.查士丁尼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在于() A. 宣扬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强调法律在和平时期的作用 C. 消除战争带来的社会隐患 D. 利用法律维护统治 6.《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的社会矛盾 D. 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7.《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载:“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而她们不能担任法官,或行使地方官吏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人担保,或担任律师。”材料表明() A. 在古罗马妇女没有任何人权 B. 罗马法对妇女歧视,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C. 说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未给人民带来任何好处 D. 说明罗马法竭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8.被誉为欧洲民法基础的是() A. 《查士丁尼法典》 B. 《法学汇纂》 C. 《罗马民法大全》 D. 《法理概要》 9.小华正在通过因特网下载东罗马四分五裂、奥斯曼土耳其扩张、君士坦丁堡的沦陷等资料。由此我们可判断小华学习和探究的历史问题是() A. 大化改新 B.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 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D.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 10.“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当初将古希腊学术保存下来并仔细研读的基督教学者,亲自带着这些珍贵手稿逃到了意大利。他们在此受到热烈欢迎,因为文艺复兴学者正四处搜寻古典文献。”材料说明() A.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B. 拜占庭学者对文艺复兴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C.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是由于学者们逃到意大利 D. 拜占庭文化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收并蓄 11.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A. 1057 B. 1453 C. 1452 D. 1058 12.史学家评价说:“它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这位史学家所说的“它”是() A. 罗马帝国 B. 西罗马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亚历山大帝国 13.拜占庭帝国延续了一千多年,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珍妮机,万特发明蒸汽机,火车的发明 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这场“变革”指的是什么?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2、背景: 政治原因: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以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于是工业革命兴起。 直接原因: (经济原因)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对棉纺织品需求迅速增长,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在技术上突破。 3、过程: ①最早的国家——英国; ②最早的部门——棉纺织业。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约翰 凯伊 (机械师)“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 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一次可以纺出多根纱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引发了生产领域的一系列发明,出现了更多更先进的纺织机器。珍妮机的发明代表工业革命的开端; ③瓦特改进蒸汽机;④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所代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瓦特改造蒸汽机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中山装造型的含义是什么?末代皇帝是谁?剪辫子的照片反映的情景可能发生在哪个时期?“皇帝倒了,辫子割了”这句话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变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教师讲述: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孙中山获选临时大总统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中华民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 4.教师强调:南京临时政府中,除革命派外,还有立宪派、旧官僚,但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它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令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的新精神。因此,南京临时政府属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5.展示史料: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清朝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6.问题思考:根据材料,简要说一说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学生思考回答后) 7.教师总结:南京临时政府对外推行与友邦“益增睦谊”的外交政策,想通过承认外国在华的一切特权,保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来寻求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暴露出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南京临时政府的“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目标导学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教师讲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曾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走向共和》 3.教师展示:《清帝退位诏书》 4.教师强调: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标志着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大致过程。 6.问题思考:从袁世凯窃取政权的过程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斗争两方面,思考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帝国主义的支持干涉、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以及袁世凯耍弄政治权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 执教人:塘边中学刘仲毅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秦的统一及为巩固采取措施、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试评秦始皇措施所起作用,学会初步分析问题。 (2)通过对秦始皇本人相关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培养辩正认识历史人物及事件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关系,通过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展示图表等方法,达到调动积极性,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 (1)秦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具有进步意义。 (2)秦的统一及采取措施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为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积极贡献。(3)认识到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历史上少有暴君。 教学重准点:秦的统一及所采取的巩固措施,正确简评秦始皇历史功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诱导温故知新 1、战国七雄有哪些国家?其中秦国通过什么变法为实现统一进 一步创造条件? 2、预习课文: (1)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 (2)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什么措施?产生什么影响?

(3)秦的疆域分别到达哪些地方? 二、新知学习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后巩固统治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经过商鞅变法更加强大,秦赵长平之战是重要转折,秦王赢政 用十年时间攻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自称皇帝。 2.为加强封建统治,皇帝总揽军玫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 御史大夫”为三公,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组织讨论“动脑筋”。(○1知人善任勇于担责○2为攻灭六国统一 天下起推动作用) 4.为显示皇帝高贵自称“朕”,命令为“诏”,臣民称之为“皇上、 陛下”。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1)采取措施的原因:春秋战国以来,各国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差别很大,不利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2)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3)○1为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秦朝政权。○2实行“焚书坑儒”政策,大量焚烧各种书籍,坑杀460多名儒生,对古代文化造成严重摧残。(三)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1、北筑长城:(1)原因:安定边疆抵御匈奴。 (2)将原赵、魏、燕等国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这就是“万里长城”,是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 (3)秦始皇统一东南岭南、兴修灵渠,加强中原与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练习-新人教版

第20课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练习 (课堂)(2015·江苏苏州)17. 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课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图为伦敦电力供应公司1894年发行的货物表,上面登有家电的信息

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1901年美国出现了第一个“10亿美元的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德等国的大钢铁厂雇佣工人一般多达数千人乃至万余人。美孚石油公司拥有从采油、炼油到运输、销售的几乎所有石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部门,它生产的石油一度占美国市场的90%以上,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市场。 (1)从材料一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两点即可)(2分)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3分)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政治方面的影响。(1分) 知识梳理 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③交通工具: 和,被誉为“”。 选择题 ()1.马克思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文中“另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应指 A.珍妮机的发明 B.火车机车的发明C.电力的广泛应用 D.飞机的发明 ()2.以电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 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原子时代” ()3.因1885年成功试制汽车而被称为“汽车之父”的是 A.瓦特 B.史蒂芬孙 C.爱迪生D.卡尔·本茨 ()4.在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在交通工具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交通工具中属于美国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就是 A.火车 B.轮船 C.飞机 D.汽车 ()5.今年上半年,利比亚动乱升级和中东局势紧张,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之一源于哪项科技发明。 A.计算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蒸汽机 ()6.“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这句话中的“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爱迪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