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

表面粗糙度的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

(1)表面粗糙度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表面粗糙度评定长度Ln

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表面粗糙度轮廓中线m

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共有两个:

(4)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称为轮廓单峰间距,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就是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5)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 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表面粗糙度综合参数

(6)轮廓支承长度率t p

轮廓支承长度率就是轮廓支承长度n p与取样长度l之比。

第四章→4.9.3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第9节表面粗糙度的检测

三、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表面粗糙度的检测程序

检测表面粗糙度的常用方法

各国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时代涂层测厚仪使用介绍 一、原理 磁性测厚原理:当测头与覆层接触时,测头和磁性金属基体构成一闭合磁路,由于非磁性覆盖层的存在,使磁路磁阻变化,通过测量其变化可计算覆盖层的厚度。 涡流测厚原理:利用高频交电流在线圈中产生一个电磁场,当测头与覆盖层接触时,金属基体上产生电涡流,并对测头中的线圈产生反馈作用,通过测量反馈作用的大小可导出覆盖层的厚度。 二、适用行业 1、电镀、喷涂:这个行业是使用我们仪器最多的,占每年销量相当大的比例,是我们主要用户群体,需要花大的精力去不断挖掘。 2、管道防腐:主要以石化方面的用户比较多,一般防腐层比较厚,TT260配F10探头的用户比较多。 3、铝型材:今年以来受国家实施强制标准,型材企业换发许可证的影响,该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主要测型材上面的氧化膜,据了解生产企业每少镀一微米,一吨型材“节约”150元,非常可观,因此国家强制要求配备包括涂层测厚仪在内的相关检测设备。此举也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好的机会。这个机会也同样受到竞争对手的关注,他们最大限度的调低了价格,而且采取铺货等多种方式迅速在此行业展开攻势,针对于此唐总、石总也多次指示密切关注对手动向时世采取相应策略,宗旨是让利不让市场。希望分公司同仁也能切实利用好这次机会,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使我们的产品更多进入该行业,也为今后在此行业的销售打下基础。另外,也可以扩大我们的产品在整个市场的影响。 4、钢结构:对于我们的产品这类企业也可以单独划为一个行业。涂层测厚仪在此行业也确实有很大的应用,包括铁塔等厂家最近购买信息也比较多。 5、印刷线路版、及丝网印刷等行业,这类企业相对来讲数特殊行业,购买量目前来看只是来自零星一些厂家, 8月份我们就有两家印刷企业购买。可以看出还是有需求的,需要我们不断做工作,挖掘信息资源,多发现一些新的销售机会。 三、各型号产品介绍: TT220:测量磁性金属上非磁性覆盖层的厚度。如钢、铁、非奥氏不锈钢上基体上的铝、铬、铜、珐琅、橡胶、油漆层的厚度。 TT230:测量非磁性基体上非导电层的厚度。如铜、铝、锌、锡基体上的珐琅、橡胶、油漆、铬、搪瓷、铝阳极氧化层的厚度。 TT240:测量非磁性基体上非导电层的厚度。如铜、铝、锌、锡基体上的珐琅、橡胶、油漆、铬、搪瓷、铝阳极氧化层的厚度。蹶 主要特点: 1、外型美观,且带有橡胶护套便于携带与现场操作; 2、存储数据多达300个测量值; 3、探头与主机的分离使操作稳定性增强,适用范围更广,特别是对于管道内壁,空间狭窄 的工件; 4、可以设定上下限,对界外测量值能自动报警,更大限度满足了用户需求; 5、可以配备通讯软件与PC机接口,便于用户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仪器本身档次也 得到提高;

粗糙度的评定参数

一、表面粗糙度及原因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又称微观不平度。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原因: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和零件表面间产生磨擦、高频振动及切削时在工作表面上留下的微观痕迹。 对评定参数的基本要求: (1)正确、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特征; (2)具有定量的结果; (3)测量方便。 二、评定参数: 国标从水平和高度两方向各规定了三个评定参数:三个基本参数(水平),三个附加的评定参数(高度) 2.1、取样长度L、评定长度L、轮廓中线m 2.2、6个评定参数: 3个基本、3个附加 2.1.1取样长度l:用于判别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量取方向: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 目的:限制和削弱表面波度对表面粗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几何滤波) 选择原则: 5λ≤l≤λp /3

2.1.2评定长度L :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 目的:为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征。(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 选择原则:一般按五个取样长度来确定。 2.1.3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具有几何轮廓形状与被测表面几何形状一致,并将被测轮廓加以划分的线。类型有: (1)最小二乘中线:使轮廓上各点的轮廓偏转距y(在测量方向上轮廓上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的平方和为最小的基准线。 (2)算术平均中线:在取样长度范围内,划分实际轮廓为上、下两部分,且使上下两部分面积相等的线。

2.2.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L 内,轮廓偏转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2.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如图所示。用公式表示为: 在取样长度内,也可从平行于轮廓中线m 的任意一根线算起,计算被测轮廓的五个最高点(峰)到五个最低点(谷)之间的平均距离 2.2.3轮廓最大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如图 2.3表面粗糙度的三个水平参数: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轮廓支承长度率 tp R z (...)(...)h h h h h h 24101395+++-+++R y y y p v =+max max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表面结构的图样表示法 加工零件时,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刀痕和切削分裂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等影响,使零件表面存在着间距较小的轮廓峰谷。这种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的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称为表面粗糙度。机器设备对零件各个表面的要求不一样,如配合性质、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外观要求等,因此,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一般说来,凡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小。因此,应在满足零件表面功能的前提下,合理选用表面粗糙度参数。 1.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轮廓参数 ①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值Z(x)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② 轮廓的最大高度Rz是指在同一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 图9-27 评定表面结构常用的轮廓参数 2.有关检验规范的基本术语 检验评定表面结构参数值必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国家标准规定,图样中注写参数代号及其数值要求的同时,还应明确其检验规范。有关检验规范方面的基本术语有取样长度、评定长度、滤波器和传输带以及极限值判断规则。本有关检验规范仅介绍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和极限值判断规则。 (1)取样长度和评定长度 以粗糙度高度参数的测量为例,由于表面轮廓的不规则性,测量结果与测量段的长度密切相关,当测量段过短,各处的测量结果会产生很大差异,但当测量段过长,则测得的高度值

中将不可避免地包含了波纹度的幅值。因此,在X轴上选取一段适当长度进行测量,这段长度称为取样长度。但是,在每一取样长度内的测得值通常是不等的,为取得表面粗糙度最可靠的值,一般取几个连续的取样长度进行测量,并以各取样长度内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得的参数值。这段在X轴方向上用于评定轮廓的并包含着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的测量段称为评定长度。当参数代号后未注明时,评定长度默认为5 个取样长度,否则应注明个数。例如:Rz0.4、Ra30.8、Rz13.2分别表示评定长度为5个(默认)、3个、1个取样长度。 (2)极限值判断规则 完工零件的表面按检验规范测得轮廓参数值后,需与图样上给定的极限比较,以判定其是否合格。极限值判断规则有两种: ① 16%规则运用本规则时,当被检表面测得的全部参数值中,超过极限值的个数不多于总个数的16%时,该表面是合格的。 ②最大规则运用本规则时,被检的整个表面上测得的参数值一个也不应超过给定的极限值。 16%规则是所有表面结构要求标注的默认规则。即当参数代号后未注写“max”字样时,均默认为应用16%规则(例如Ra0.8)。反之,则应用最大规则(例如Ramax0.8)。 3. 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标注表面结构要求时的图形符号种类、名称、尺寸及其含义见表9-1。 表9-1 表面结构符号

光洁度对照表

光洁度▽,▽▽,▽▽▽,▽▽▽▽是现在日本和台湾用的。 ▽▽▽▽对应Ra<0.2; ▽▽▽对应Ra=0.2~0.8; ▽▽对应Ra=1.6~6.3; ▽对应Ra=12.5~50。 要求达到▽▽▽▽的表面有:工作时承受较大交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保证精确定心的锥体表面;液压传动用的孔表面;汽缸套的内表面;活塞销的外表面;仪器导轨面;阀的工作面。 什么加工机械能达到▽▽▽▽,要到达▽▽▽▽至少要研磨,精度更高的话要超级加工。研磨加工是应用较广的一种光整加工。加工后精度可达IT5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0.1~0.00 6μm。既可加工金属材料,也可以加工非金属材料。研磨加工时,在研具和工件表面间存在分散的细粒度砂粒(磨料和研磨剂)在两者之间施加一定的压力,并使其产生复杂的相对运动,这样经过砂粒的磨削和研磨剂的化学、物理作用,在工件表面上去掉极薄的一层,获得很高的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研磨的方法按研磨剂的使用条件分以下三类: 1.干研磨研磨时只需在研具表面涂以少量的润滑附加剂。砂粒在研磨过程中基本固定在研具上,它的磨削作用以滑动磨削为主。这种方法生产率不高,但可达到很高的加工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Ra0.02~0.01μm)。 2.湿研磨在研磨过程中将研磨剂涂在研具上,用分散的砂粒进行研磨。研磨剂中除砂粒外还有煤油、机油、油酸、硬脂酸等物质。在研磨过程中,部分砂粒存在于研具与工件之间。此时砂粒以滚动磨削为主,生产率高,表面粗糙度Ra0.04~0.02μm,一般作粗加工用,但加工表面一般无光泽。 3.软磨粒研磨在研磨过程中,用氧化铬作磨料的研磨剂涂在研具的工作表面,由于磨料比研具和工件软,因此研磨过程中磨料悬浮于工件与研具之间,主要利用研磨剂与工件表面的化学作用,产生很软的一层氧化膜,凸点处的薄膜很容易被磨料磨去。此种方法能得到极细的表面粗糙度(Ra0.02~0.01μm)。 我们国家以前也用▽后面加数字表示光洁度(GB1031-1968)有14个等级▽14,▽13,▽12,▽11,▽10,▽9,▽8,▽7,▽6,▽5,▽4,▽3,▽2,▽1,与现在大家用的粗糙度对应(GB1031-1983),*.*,0.012,0.025,0.05,0.10,0.2,0.4,0.8,1.6,3. 2,6.3,12.5,25,50,最后一个没有,请不要将此与日本标准混淆。

表面粗糙度参数的定义

所有参数的定义依据ISO 4287—1997标准. 其中蓝色部分为最常用的参数。 Ra----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被测实际轮廓上各点至轮廓中线距离绝对 值的平均值) Rz----粗糙度最大峰-谷高度(在轮廓取样长度内的最大峰-谷高度) Rz(JIS)--微观不平度十点平均高度(该参数也成为ISO试点高度参数,在取样长度内, 五个最大的轮廓峰和五个最大轮廓谷之间的平均高度差) Rv----最大的谷值(在取样长度内,从轮廓中线到最低的谷值) Rt----轮廓最大的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最大的峰到最大的谷值之和,即 Rt=Rp+Rv) R3y—粗糙度峰-谷高度(R3y是靠计算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中,三个最高的峰与三个最深 的谷之间的最小距离值:然后R3y是在取样长度内,找出这些值的最大制。建议至少用五个取样长度来评定) R3z—平均峰-谷高度(R3z是在整个评价长度上,在每一个取样长度上的三个最高的峰 和三个最深的谷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平均值) Rp----最大的峰值(在取样长度内,在平均线以上的轮廓的最大高度) Rc—轮廓要素的粗糙度平均高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的高度的平均值) Rda—粗糙度算术平均倾斜Slop(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变化速率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 Rdq—粗糙度均方根倾斜 Rku—粗糙度峰度—概率密度函数 Rlo—粗糙度被测的轮廓长度(在评价长度内,轮廓表面的被测长度,是测针在测量期间,划过表面峰谷的总长度) Rmr—粗糙度材料比曲线 Rpc—粗糙度峰计数 Rsm—粗糙度轮廓要素的平均宽度(在取样长度内,轮廓要素之间在平均线的平均间距) Rvo—粗糙度测定体积的油保持力 Rs—粗糙度局部峰的平均间距 Rq—均方根粗糙度 RHSC—粗糙度高点计数 编辑本段粗糙度仪的技术标准和检定规程 标准: 国家标准:JJF 1105-2003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校准规范 美国标准: ASTM-D4414/B 检定规程: JJG-2018-89表面粗糙度仪检定规程

表面粗糙度新国标

§7–4 零件的技术要求 一、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1.表面结构的基本概念 (1)概述 为了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在机械图样中需要对零件的表面结构给出要求。表面结构就是由粗糙度轮廓、波纹度轮廓和原始轮廓构成的零件表面特征。 (2)表面结构的评定参数 评定零件表面结构的参数有轮廓参数、图形参数和支承率曲线参数。其中轮廓参数分为三种:R 轮廓参数(粗糙度参数)、W 轮廓参数(波纹度参数)和P 轮廓参数(原始轮廓参数)。机械图样中,常用表面粗糙度参数Ra 和Rz 作为评定表面结构的参数。 ①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它是在取样长度lr 内,纵坐标Z(x )(被测轮廓上的各点至基准线x 的距离)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7-14所示。可用下式表示: dx x Z lr Ra lr ?=0 )(1 ② 轮廓最大高度Rz 它是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与最大轮廓谷深之和,如图7-14 所示。 图7-14 Ra 、Rz 参数示意图 国家标准GB/T1031-2009给出的Ra 和Rz 系列值如表7-1所示。 表7-1 Ra 、Rz 系列值 m μ Ra Rz Ra Rz 0.012 6.3 6.3 0.025 0.025 12.5 12.5 0.05 0.05 25 25 0.1 0.1 50 50 0.2 0.2 100 100 0.4 0.4 200 0.8 0.8 400 1.6 1.6 800 3.2 3.2 1600 2.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

(1)图形符号及其含义 在图样中,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表示对零件表面结构的不同要求。标注表面结构的图形符号及其含义如表7-2所示。 表7-2 表面结构图形符号及其含义 符号名称符号样式含义及说明基本图形符号 未指定工艺方法的表面;基本图形符号仅用于简化 代号标注,当通过一个注释解释时可单独使用,没有 补充说明时不能单独使用 扩展图形符号 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如通过车、铣、刨、 磨等机械加工的表面;仅当其含义是“被加工表面”时 可单独使用 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表面,如铸、锻等;也可 用于保持上道工序形成的表面,不管这种状况是通过 去除材料或不去除材料形成的 完整图形符号 在基本图形符号或扩展图形符号的长边上加一横 线,用于标注表面结构特征的补充信息 工件轮廓各表 面图形符号 当在某个视图上组成封闭轮廓的各表面有相同的 表面结构要求时,应在完整图形符号上加一圆圈,标 注在图样中工件的封闭轮廓线上。 (2)图形符号的画法及尺寸 图形符号的画法如图7-15所示,表7-3列出了图形符号的尺寸。 图7-15 图形符号的画法 表7-3 图形符号的尺寸mm 数字与字母的高度h 2.5 3.5 5 7 10 14 20 高度H1 3.5 5 7 10 14 20 28 高度H2(最小值)7.5 10.5 15 21 30 42 60 注:H2取决于标注内容 标注表面结构参数时应使用完整图形符号;在完整图形符号中注写了参数代号、极限值等要求后,称为表面结构代号。表面结构代号示例见表7-4 。 表7-4 表面结构代号示例 代号含义/说明

表面粗糙度参数

第4章表面粗糙度 4.1 概述 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切削会留下切痕,切削过程中切屑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刀具和已加工表面的磨擦等等原因,会使被加工零件的表面产生许多微小的峰谷,这些微小峰谷的高低程度和间距状况就称为表面粗糙度。 一、表面粗糙度的实质 表面粗糙度是一种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通常按波距的大小分为:波距w 1mm的属表面粗糙度; 波距在1~10mm间的属表面波度; 波距〉10mm的属于形状误差。 atEir 二、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1?对摩擦和磨损的影响 一般地,表面越粗糙,则摩擦阻力越大,零件的磨损也越快。 2.对配合性能的影响 表面越粗糙,配合性能越容易改变,稳定性越差。 3.对疲劳强度的影响 当零件承受交变载荷时,由于应力集中的影响,疲劳强度就会降低,表面越粗糙,越容易产生疲劳裂纹和破坏。 4?对接触刚度的影响表面越粗糙,实际承载面积越小,接触刚度越低。 5?对耐腐蚀性的影响表面越粗糙,越容易腐蚀生锈。 此外,表面粗糙度还影响结合的密封性,产品的外观,表面涂层的质量,表面的反射能力等等,所以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4.2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一.基本术语 1?轮廓滤波器把轮廓分成长波和短波成分的滤波器

2. 入滤波器 确定粗糙度与波纹度成分之间相交界限的滤波 3?取样长度用以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 度。 规定和选取取样长度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和削弱表面波纹度对 表面粗 糙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推荐的取样长度值见表4-1。在取样 长度内一般应包含五个以上的轮廓峰和轮廓谷。 4?评定长度 评定表面粗糙度时所必须的一段基准线长度。 为了充 分合理地反映表面的特性,一般取 In =51。 5?轮廓中线m 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值的基准线。 ⑴轮廓的最小二乘中线 具有几何轮廓形状并划分轮廓的基 准线。在取样长度范围内,使被测轮廓线上的各点至该线的偏距 的平方和为最小。即: ⑵轮廓的算术平均中线 在取样长度内,将实际轮廓划分为 F 两部 分,并使上、下两部分的面积相等的基准线。即:齢走向 x 二、评定参数(GB/T 3505-2000) 1?与高度特性有关的参数: ⑴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上各点 至轮廓 中线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即: Ra 参数能充分反映表面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并且 所用 仪器(电动轮廓仪)的测量比较简便,因此是 GB 推荐的首 选评定参数。图样上标注的参数多为Ra 。如X 表示Ra w 3.2 m 4*****^ J 一.押 l ■ tr — 2 In lr 0 Z i 2 dx = min 上、 Isas 1 lr Ra = l7 0 Z X dx 或近似为: Z i Ra = F1+F3+…+F2 n-1二F2+F4+…+F2n

表面粗糙度等级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级别对照及应用国际标注Rz N12 N11 N10 N9 N8 N7 N6 N5 N4 N3 N2 N1200 100 25Ra 50 25 6.3粗糙面表面形状特征 明显可见刀痕 可见刀痕

微见刀痕 可见加工痕迹 微见加工痕迹 看不见加工痕迹 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光面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 暗光泽面 亮光泽面 镜状光泽面 雾状镜面 镜面精磨、研磨、抛光、超精磨、 镜面磨削等研磨、金刚石车刀的精车、精绞、冷拉、拉刀加工、抛光等加工方法举例锯断、粗车、粗铣、粗刨、钻孔以及用粗纹锉刀、粗砂 轮等加工冷拉、精车、精绞、粗绞、粗磨、刮削、粗拉刀加 工等5012.5 12.53.2半光面 6.31.6 6.30.8 3.20.4 1.60.2

0.80.1 0.40.05 0.20.025最光面 0.10.012 0.05 表面特征 明显可见刀痕 微见刀痕 看不见加工痕迹,微辩加工方向暗光泽面 雾状镜面0.012 镜状光泽面0.025 亮光泽面0.05 暗光泽面0.1 不可见加工痕迹的方向0.2 可见加工痕迹方向0.8 微见加工痕迹方向0.4 看不清加工痕迹方向1.6 微见加工痕迹方向3.2 可见加工痕迹方向6.3 微见刀痕12.5

可见刀痕25 明显可见刀痕50表面粗糙度(Ra)数值 Ra100、Ra50、Ra25、 Ra12.5、Ra6.3、Ra3.2、 Ra1.6、Ra0.8、Ra0.4、 Ra0.2、Ra0.1、Ra0.05、加工方法举例 粗车、粗刨、粗铣、钻孔精车、精刨、精铣、粗铰、粗磨精车、精磨、精铰、研磨研磨、珩磨、超精磨、抛光镜面0.006微米

表面粗糙度参数Rz

表面粗糙度参数Rz、Rmax、Rt、R3z、RPc等的 测量 甘晓川张瑜刘娜石作德谷荣凤 在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术语、定义及参数》中定义了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纵坐标平均值)R a、R q、R sk、R ku和间距参数、混合参数等,虽然该标准等效采用了ISO4287:1997《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特征: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但这些参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涉外产品中常常会提出一 些非标的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技术要求,例如R max(DIN EN ISO 4287)、RP c(prEN 10049)、R3z(Daimler Benz Standard 31007)等。这些参数的正确测量直接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判断,因此生产部 门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有迫切的需求。同时,对这些参数 的正确认识及理解能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在使产品技术指标 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厂家测量这样的参数,如发 动机冷凝管内表面的R max、R t等参数、轴类零件的RP c参数。现结合实例对这些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一些说明,以供参考。 一、参数的定义 1.参数R z(GB/T3505-2000) 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参数R z示意图 这里R z的定义和GB/T3505-1983《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中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GB/T3505-1983中R z符号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正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只能测量以前的参数R z。因此,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可忽略的。 2.参数R max(DIN EN ISO 4287) 参数R max与参数R zi之间有些关系,因此首先介绍R zi的定义。R zi的定义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高峰和最低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R max的定义为在评定长度lc内R zi的最大值(在DIN EN ISO 4288中,R max的符号为R z1max),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参数R max示意图

表面粗糙度参数总结

Summary of Surface Finish Parameters Table 1. Primary surface finish parameters.

Figure 1. Measurement of Average Roughness, Ra, and RMS Roughness, Rq. there being a surface point at a certain height. If one were to draw a line at a particular height the ADF would be proportional to the number of times the surface profile crosses the line. The Material Ratio Curve (also known as the Bearing Ratio Curve, Bearing Area Curve, or the Abbott-Firestone Curve) is the integral of the ADF from above the surface to the height of interest. This is the total percentage of material above a certain height.

Measurement of Material Ratio This measurement is also known as Bearing Ratio, and its symbol is t p . The Material ratio is usually defined at X% at a slice depth c. Depth c is measured from a reference. This reference can be defined as T the highest peak T a lower value that excludes outlying peaks (sometimes this is written as a reference %, which is the t p at the height C ref ) T the mean, with c being defined as above or below the mean. If you imagine slicing through the peaks on the surface at a particular depth, t p is the ratio of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flat “mesas” you would produce to the sampling length. This is illustrated in Figure 3. 1. If you grind to a depth c, t p is the percentage of the surface available to support a perfectly flat load 2. Ratio of lengths: Add up all lengths with material beneath them in the measurement length, L; divide the sum of these lengths by L to obtain the ratio. 3. Intersection of the line at height c with the Material Ratio Curve (see also Figure 2). References The following hav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and more details: 1. Surface Metrology Guide , Precision Devices. Inc. 2. Surface Texture Parameters , Mahr 3. ASME B46.1 (1995) specification mean C ref C t p =19%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另附:粗糙度仪新旧标准参数变化对照表现将TR200粗糙度仪依据新标准更改参数的情况列表如下,如有问题,由时代公司负责解释。本表还适用于公司TR1系列粗糙度仪。修改后可测量参数的总数没有变化,仍为13个参数,只是显示在不同的标准中,也就是说:时代粗糙度仪产品参数:涵盖新旧标准参数!(详见表)

另附: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Surface Roughness Parameters and their Values)常用的3个分别是:轮廓算数平均偏差(Ra)--arithmetical mean deviation of the profile; 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the point height of irregularities; 轮廓最大高度(Ry)--maximum height of the profile。

Ra--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z--在取样长度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Ry--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如果图面没标注粗糙度选用Ra /Rz /Ry 的情况下默认为Ra。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

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②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③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④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也有影响。 粗糙度:0.012、0.025、0.050、0.100、0.20、0.40、0.80、1.6、3.2、6.3、12.5、25、50、100 6.3:半精加工表面。用于不生要的零件的非配合表面,如支柱、轴、、支架、外壳、衬套、盖等的端面;螺钉、螺栓各螺母的自由表面;不要求定心和配合特性的表面,如螺栓孔、螺钉通孔、铆钉孔等;飞轮、带轮、离合器、联轴节、凸轮、偏心轮的侧面;平键及键槽上下面、花键非定心表面、齿顶圆表面;所有轴和孔的退刀槽;不重要的连接配合表面;犁铧、犁侧板、深耕铲等零件的摩擦工作面;插秧爪面等。1、外观的光滑与摩擦是一个矛盾问题,总的来说,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 以方便安装,以下是常见的一些粗糙度数值: 2、粗糙度0.8以下:抛光 3、粗糙度0.8:用磨床加工的面 4、粗糙度1.6—3.2:车床、铣床加工面 5、粗糙度3.2—12.5:一般性的常规加工 6、一般而言,既要光滑美观,又要有相当的摩擦,以方便安装的话,粗糙度0.8可以,既显得美观高档,手感也可以的 7、如果手拧部分需要减低等级的话也可以的,建议选择粗糙度1.6—3.2,但是,好看吗?会不会影响外观的美感呢? 8、如果需要重视手拧的功能,最好是做滚花处理,滚花有“直纹”和“网纹”两种,图纸上的标注:网纹0.8(用箭头指明需要滚花的部位,再写上文字)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度参数Rz、Rmax、Rt、R3z、RPc等的测量甘晓川张瑜刘娜石作德谷荣凤 在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术语、定义及参数》中定义了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纵坐标平均值)R a、R q、R sk、R ku和间距参数、混合参数等,虽然该标准等效采用了ISO4287:1997《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特征: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但这些参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涉外产品中常常会提出一 些非标的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技术要求,例如R max(DIN EN ISO 4287)、RP c(prEN 10049)、R3z(Daimler Benz Standard 31007)等。这些参数的正确测量直接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判断,因此生产部 门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有迫切的需求。同时,对这些参数 的正确认识及理解能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在使产品技术指标 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厂家测量这样的参数,如发 动机冷凝管内表面的R max、R t等参数、轴类零件的RP c参数。现结合实例对这些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一些说明,以供参考。 一、参数的定义 1.参数R z(GB/T3505-2000) 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参数R z示意图 这里R z的定义和GB/T3505-1983《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中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GB/T3505-1983中R z符号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正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器大多只能测量以前的参数R z。因此,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可忽略的。 2.参数R max(DIN EN ISO 4287) 参数R max与参数R zi之间有些关系,因此首先介绍R zi的定义。 R zi的定义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高峰和最低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R max的定义为在评定长度lc内R zi的最大值(在DIN EN ISO 4288中,R max的符号为R z1max),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选用 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选用 【摘要】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多影响,在选取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时,应在满足零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用机械加工或其他方法得到的零件表面,总会存在着由微小的间距和峰谷组成的高低不平的痕迹。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对于波距小于1mm的表面不平现象,我们称它为表面粗糙度。 【关键词】表面粗糙度幅度;参数的选用 一、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方面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寿命有很大影响。(1)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能。表面越粗糙,零件的摩擦系数就越大,摩擦阻力也越大,两个相对运动的表面磨损越快。相反,如果要求表面粗糙度过小,则一方面将增加制造成本,另一方面加大了金属分之间的吸附力,加速金属表面之间的磨损。(2)降低零件的疲劳强度。表面越粗糙,微观不平的凹痕就越深,在交变应力影响下,应力集中更加严重,造成疲劳强度降低导致材料损坏。(3)影响零件配合的稳定性能。对于过盈配合,由于装配表面的微观凸峰被挤平,使孔轴之间实际有效过盈减少,降低了连接强度。对于间隙配合,零件的表面因粗糙不平,被迅速磨损使间隙加大。(4)影响接触刚度。表面越粗糙,表面间接触面积越就小,相对来说单位面积受力就增大,造成峰顶的局部塑性变形加大,刚度下降,影响零件的配合精度。(5)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能。表面越粗糙,越易使腐蚀性物质附着于表面的微观凹谷,并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锈蚀。另外,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密封性和外观性都有影响。所以,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提出合理的要求。 二、与高度有关的参数(幅度参数) (1)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在一个取样长度ln范围内,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我们称它为算术平均偏差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中国旧标准( 光洁度 ) 中国新标准 ( 粗糙度 )Ra 美国标准 (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Ra ▽ 4 6.3 8.00 320 6.30 250 ▽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 国内表面光洁度与表面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表面光洁度▽1 ▽2 ▽3 ▽4 ▽5 ▽6 ▽7 表面粗糙度 Ra50 25 12.5 6.3 3.2 1.60 0.80 Rz200 100 50 25 12.5 6.3 6.3 表面光洁度▽8 ▽9 ▽10 ▽11 ▽12 ▽13 ▽14 表面粗糙度 Ra0.40 0.20 0.1000.0500.0250.012 - Rz 3.2 1.60 0.80 0.40 0.20 0.100 0.05 另附:粗糙度仪新旧标准参数变化对照表现将TR200粗糙度仪依据新标准更 改参数的情况列表如下,如有问题,由时代公司负责解释。本表还适用于公司 TR1系列粗糙度仪。修改后可测量参数的总数没有变化,仍为13个参数,只是 显示在不同的标准中,也就是说:时代粗糙度仪产品参数:涵盖新旧标准参数!(详见表) 新标准(ISO) 旧标准(ISO) 说明 Ra Ra 各标准通用参数 Rz 显示在日本标准JIS中 Rz Ry 参数定义已修改。原Ry仍显示在日本标准 JIS、德国标准DIN中。 Rq Rq 没变化 Rp Rp 没变化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表面粗糙度对照表: 高度特征参数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在取样长度(lr)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的数目越多,Ra越准确。 轮廓最大高度Rz:轮廓峰顶线和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在幅度参数常用范围内优先选用Ra。在2006年以前国家标准中还有一个评定参数为“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用Ry表示,在2006年以后国家标准中取消了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采用Rz表示轮廓最大高度。 间距特征参数 用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Rsm表示。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微观不平度间距的平均值。微观不平度间距是指轮廓峰和相邻的轮廓谷在中线上的一段长度。 形状特征参数 用轮廓支承长度率Rmr(c)表示,是轮廓支撑长度与取样长度的比值。轮廓支承长度是取样长度内,平行于中线且与轮廓峰顶线相距为c的直线与轮廓相截所得到的各段截线长度之和。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关系,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标注采用Ra。 取样长度 取样长度lr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所规定一段基准线长度。取样长度应根据零件实际表面的形成情况及纹理特征,选取能反映表面粗糙度特征的那一段长度,量取取样长度时应根据实际表面轮廓的总的走向进行。规定和选择取样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和形状误差对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结果的影响。 评定长度 评定长度ln是评定轮廓所必须的一段长度,它可包括一个或几个取样长度。由于零件表面各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不一定很均匀,在一个取样长度上往往不能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粗糙度特征,故需在表面上取几个取样长度来评定表面粗糙度。评定长度ln一般包含5个取样长度lr。 基准线 基准线是用以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的轮廓中线。基准线有下列两种:

表面粗糙度参数Rz

表面参数Rz、Rmax、Rt、R3z、RPc等的测量 甘晓川张瑜刘娜石作德谷荣凤 在GB/T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轮廓法表面结构术语、定义及参数》中定义了表面幅度参数(纵坐标平均值)R a、R q、R sk、R ku和间距参数、混合参数等,虽然该标准等效采用了ISO4287:1997《几何产品规范(GPS)表面特征:轮廓法表面结构的术语、定义及参数》,但这些参数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目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涉外产品中常常会提出一些非标的表面参数的技术要求,例如 R max(DIN EN ISO 4287)、RP c(prEN 10049)、R3z(Daimler Benz Standard 31007)等。这些参数的正确测量直接影响产品符合性的判断,因此生产部门对这些参数的准确测量都有迫切的需求。同时,对这些参数的正确认识及理解能有效地指导生产过程,在使产品技术指标满足要求的同时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为一些厂家测量这样的参数,如发动机冷凝管内表面的R max、R t等参数、轴类零件的RP c参数。现结合实例对这些参数的定义和测量方法作一些说明,以供参考。 一、参数的定义 1.参数R z(GB/T3505-2000) 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大轮廓峰高和最大轮廓谷深之和的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参数R z示意图 这里R z的定义和GB/T3505-1983《表面术语表面及其参数》中的定义已经完全不同。GB/T3505-1983中R z符号曾用于指示“不平度的十点高度”。正在使用中的一些表面测量仪器大多只能测量以前的参数R z。因此,采用现行的技术文件和图样时必须小心慎重,因为用不同类型的仪器按不同的规定计算所取得的结果之间的差别,并不都是非常微小而可忽略的。 2.参数R max(DIN EN ISO 4287) 参数R max与参数R zi之间有些关系,因此首先介绍R zi的定义。 R zi的定义为,在一个取样长度lr内最高峰和最低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R max的定义为在评定长度lc内R zi的最大值(在DIN EN ISO 4288中,R max的符号为R z1max),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参数R max示意图 3.参数R t(GB/T3505-2000) 参数R t的定义为评定长度内最大的峰谷垂直距离,如图3所示。 图3 参数R t示意图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理论发展研究 原作者:淮阴工学院李伯奎刘远伟出处: 【论文摘要】表面粗糙度标准的提出和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经历了由定性评定到定量评定两个阶段。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表面性能的影响从1918年开始首先受到注意,在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设计中,由于要求用最少材料达到最大的强度,人们开始对加工表面的刀痕和刮痕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加以研究。 1. 表面粗糙度理论与标准的发展 表面粗糙度标准的提出和发展与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它经历了由定性评定到定量评定两个阶段。表面粗糙度对机器零件表面性能的影响从1918年开始首先受到注意,在飞机和飞机发动机设计中,由于要求用最少材料达到最大的强度,人们开始对加工表面的刀痕和刮痕对疲劳强度的影响加以研究。但由于测量困难,当时没有定量数值上的评定要求,只是根据目测感觉来确定。在20世纪20~30年代,世界上很多工业国家广泛采用三角符号(▽)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精度的加工表面。 为研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和度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

需要,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一些专家设计制作了轮廓记录仪、轮廓仪,同时也产生出了光切式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等用光学方法来测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仪器,给从数值上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创造了条件。从30年代起,已对表面粗糙度定量评定参数进行了研究,如美国的Abbott就提出了用距表面轮廓峰顶的深度和支承长度率曲线来表征表面粗糙度。1936年出版了Schmaltz论述表面粗糙度的专著,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数值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但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的使用,真正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还是从40年代各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以后开始的。 首先是美国在1940年发布了ASA B46.1国家标准,之后又经过几次修订,成为现行标准ANSI/ASME B46.1-1988《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和加工纹理》,该标准采用中线制,并将Ra作为主参数;接着前苏联在1945年发布了GOCT2789-1945《表面光洁度、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分级和表示法》国家标准,而后经过了3次修订成为GOCT2789-1973《表面粗糙度参数和特征》,该标准也采用中线制,并规定了包括轮廓均方根偏差(即现在的Rq)在内的6个评定参数及其相应的参数值。另外,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大多是在50年代制定的,如联邦德国在1952年2月发布了DIN4760和DIN4762有关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术语等方面的标准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