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旅游标语英语翻译标准研究

2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3 商务信函中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分析—基于xx公司商务往来信函

4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

5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6 《红字》中善与恶的不同结局

7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8 撒旦和孙悟空的形象和文化内涵对比

9 东方主义视角下康拉德《黑暗的心脏》中西方殖民话语分析

10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11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12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13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4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15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

16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17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18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

19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主义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West-Eastern Business Negotiations

21 增译法在商务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2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

23 浅谈文化差异对网络新词英译的影响

24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

25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y and Language as Seen in English Idioms

26 非语言交际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运用

27 汉英谚语中关于文化价值观的比较

28 礼貌原则与中西文化的差异

2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

30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31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

32 从目的论角度浅谈电影字幕翻译

33 初中学生听力理解障碍简析及应对策略

3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人物性格分析

35 An Analysis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in Kung Fu Panda

36 从涉外婚姻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

37 A Study on Effective Multimedia-assisted SEFC Teaching

38 从《麦琪的礼物》和《爱的牺牲》分析欧?亨利的写作特色

39 分析露丝的觉醒《接骨师之女》

40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41 A Tentativ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Wine Culture and Western Wine Culture

42 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的文化霸权

43 车贴中的语言污染现象研究

44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45 On English Film Titl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46 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的研究

47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

48 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

49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50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

51 两种文化中不同的生存希望——以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活着》人物命运分析为例

52 追求自然和谐的童真理想—解析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儿童形象

53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54 论莎士比亚的宗教思想

5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

56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

57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58 《远离尘嚣》中女主角的情感变迁研究

59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中式菜肴的英译

60 试论班扬《天路历程》中基督徒的精神历程

61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

62 论商标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3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64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

65 An Analysis of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t Tense

66 目的论视角下旅游景区公示语误译的研究

67 阶级矛盾导致的爱情悲剧―<<呼啸山庄>>解读

68 浅谈文化差异对英语明喻汉译的影响

69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70 试论英语学习中的动机

71 国内旅游景点介绍英译的策略与技巧

72 浅析罗斯福就职演说中的美国精神

73 鼓励性教学方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4 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75 臻于完美的人物魅力——对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的分析

76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

77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

78 由英汉亲属称谓语看中英文化差异

79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

80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81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

82 从精神分析法解读《追风筝的人》的主题

83 Application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op Talk

84 对比分析嘉莉妹妹与简爱的女性形象

85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Practice of Interpretation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86 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87 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88 论口译的原则与技巧

89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90 论英语委婉语的构成与翻译

91 浅论英文原声电影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92 On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in Understanding English and Chinese Advertising

93 探讨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94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95 《无名的裘德》主人公人物形象浅析

96 马丁伊登的自杀根由

97 论远大前程中皮普的道德观

98 从顺应理论的角度对广告翻译的分析

99 自然会话中会话结构的分析

100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

101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

102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103 传统美德与反传统个性的结合——《小妇人》中乔的形象分析

104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

105 论田纳西?威廉斯戏剧中的象征主义手法—以《玻璃动物园》为例

106 绽放在“金字塔”上的玫瑰---《纯真年代》主要女性角色分析

107 福克纳小说中的圣经意象

108 小议非语言交际中的身体语言

109 论英语中的汉语借词及其影响

110 从小说人物分析简奥斯汀的情感智慧

111 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112 爱与正义:《杀死一只知更鸟》主人公阿提克斯?芬奇形象解读

113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114 Awakening of the Black Women’s Self-consciousness—A Study of Four Major Female Images in Beloved

115 On Trademark Translation of Automobiles

116 浅析《宠儿》中人物塞丝的畸形母爱产生的根源

117 A Brief Discussion on Creative Treason in Poetry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Isles of Greece

118 O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icative Rhetoric in Literature—Analysis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119 多媒体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0 风筝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121 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拼写差异

122 浅论创造性叛逆—以《一朵红红的玫瑰》三个译本为例

123 从《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看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124 汉语新词及其英译策略研究

125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126 新闻英语文体分析

127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

128 论《野性的呼唤》的多重主题

129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

130 从跨文化角度看导游词翻译的词汇空缺现象

131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

132 命运与性格--浅论《哈姆雷特》的悲剧因素

133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134 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社会语言学视角

135 回归之路--《所罗门之歌》

136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137 论网络英语的特征

138 The Two Mrs.De Winters of Manderly─The comparison between “I”and Rebecca

139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140 英语中常用修辞格

141 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情感的激发

142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4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144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

145 从《瓦尔登湖》看“天人合一”与梭罗超验思想

146 广告英语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

147 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148 《人人都爱雷蒙德》中幽默对话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特征和人物关系的研究

149 丹尼尔·笛福的社会地位和鲁滨逊漂流记

150 你是爱丽丝吗?从《爱丽丝梦游仙境》中人物看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的写作意图

151 英语幽默中会话含义的语用分析

152 中学英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153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ood Cultures

154 网络环境下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研究

155 从彼拉特透视托尼·莫里森的妇女主义

156 《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形象浅析

157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英语人名的翻译

158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159 A Feminist Narrat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160 对比分析《喜福会》中母女美国梦和母女冲突的原因及表现

161 论《龙年》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162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

163 女王还是奴隶:女性主义辉映下的珀涅罗珀

164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

165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66 《基督山伯爵》与亚历山大大仲马的金钱观

167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168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169 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

170 《我的安东尼娅》中女性人物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

171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

172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173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174 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

175 高中生对语法态度的研究

176 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

177 功能对等角度下《最后一片叶子》的翻译策略

178

179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80 从现代性角度浅议商标名的改写技巧

181 Charlotte Bronte’s Concept of Marriage--Comment on Jane Eyre from angle of true love 182 从语言学角度探析新词

183 从功能对等理论来看委婉语翻译

184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85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186 Pragmatic Consciousnes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187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

188 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

189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190 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

191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92 海明威文学创作中主题的转折点——《乞力马扎罗的雪》

193

194 儿童英语游戏教学

195 从E.B.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作品看模糊叙事艺术

196 从《绝望主妇》看美国人的婚姻观

197 从伊登和盖茨比之死探析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

198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199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新解读

200 从释意学理论看中英口译

《远大前程》匹普与《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悲剧命运成因之比较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 2 通往真正的人性之路:《紫色》中西丽的转变 3 功能对等视角下汉语广告的英译策略 4 浅析中西文化数字含义的差异与原因 5 称呼语的语用分析—个案分析:以《傲慢与偏见》中的称呼语为例 6 Social Features and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7 浅析中英恭维语 8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9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10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175 567 12 48 11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12 浅谈《鲁滨逊漂流记》中现实主义元素 13 从会话含义角度解读《老友记》的言语幽默效果 14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 15 情感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6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艺术 18 论《牧师的黑面纱》中的宗教讽刺 19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大一学生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20 《织工马南》中马南的性格 21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22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 23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 24 Lex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British English and American English 25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红字》中的清教主义 26 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国英语的发展 27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 29 《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解读 30 中西社交礼仪差异的历史文化原因探析 31 《远大前程》中皮普的性格发展与外界环境的关系 32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3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34 广告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 35 庞德诗歌《在地铁站里》的意象分析 36 Roberta’s Role in An American Tragedy 37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优衣库创意营销策略 38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和澳大利亚文化(开题报告+论) 39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 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1 怎样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口语 42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小说揭示了作者玛丽雪莱的观点:她认为人具有双重性格——善与恶,长期受人嫌恶、歧视和迫害会使人变得邪恶,乃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它讲述了一位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自少年时期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将尸体拼接起来,用电流赋予它生命,却在最后发现创造了一个拥有可怖外表的怪物。在恐慌与无措中,他选择了抛弃。怪物开始自己探索世界,起初它以善意对待世人,甚至因知道自己的丑陋而把自己藏了起来,暗中帮助他喜欢的一户人家,结果在小心翼翼袒露身份的那天却遭到鄙视与唾弃。渐渐的它开始仇恨这个世界,这股愤怒驱使他杀死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和新娘。它失去了所有,它也不再顾虑或期待,用小说原文来说,它就像一股不受限制的飓风,将死亡带给弗兰肯斯坦的家庭。最终弗兰肯斯坦死去时,怪物也宣布它的复仇结束了,接着消失在冰原中。 对于这本书,我最感触的是怪物在与它的创造者重逢时说出的这句话“我本性也是仁慈的、善良的,都是痛苦让我变成了魔鬼。”细想一下,是什么让当初用好奇的眼睛捕捉周围一切的怪物变成了杀戮狂魔?是它所处的环境啊。即使它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人们一看到它的脸就躲避、尖叫,甚至拳脚相加;即使它的初衷是救助溺水的女孩,最终只得到了一颗冷冰冰的子弹。世界的冷漠剥去了它内心柔软的外壳。它也想过变好,可是怪物承受了太多人类的恶意,悲剧不断重现,最终彻底浇灭了它的希望。 而其创造者弗兰肯斯坦创造怪物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免于死亡,因为他的母亲,一位善良可爱的女士,死于猩红热。他明明成功复活了死亡,却因此陷入无尽的悲痛与折磨。我认为弗兰肯斯坦就是人类的一个代表,他代表着自我矛盾。 可以说世上本没有怪物,但自从世上出现了人,怪物也就出现了,因为人本来就是怪物。某位大家曾说过:“人类为什么可以统治地球,那是因为没有任何生物可以比人类更残忍。”异想天开的弗兰肯斯坦无法接受自己创造的怪物,残忍地将其抛弃,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现实中,往往我们的无情与冷淡无意间就会让我们自己成为弗兰肯斯坦,想想,社会上那些相貌丑陋亦或身体残疾的人群人们都得到了平等对待么?玛丽?雪莱可能就是要告诉我们善 待同类的同时也要善待异类吧。否则人类也终将会因为自己的残忍毁灭自己。 高三(4)班黄一文6号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性及原因 【摘要】《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一出杰出的古典悲剧,是中国历史上悲剧的典型代表作品。窦娥最大的悲剧,源于封建社会的各种弊端,源于元朝官僚制度的腐败。对《窦娥冤》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从悲剧性质的界定、悲剧的题材、激烈的悲剧冲突、悲剧的结局、悲剧的效果、典型化的悲剧形象这六个方面来探讨《窦娥冤》的悲剧性。 【关键字】悲剧性质题材冲突结局效果形象 关汉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基础。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中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指出了他对中国戏剧的开创奠基之功。一悲剧性的表现 1.1悲剧的性质 在中国戏剧史上,剧作所体现的不同的作家的创作风格特征,要比体现的戏剧分类中悲剧、喜剧、正剧的戏剧类型特征鲜明得多。但《窦娥冤》却是一部学术界公认的、特征鲜明的悲剧杰作。王国维说;“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仍出于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这是从中国和世界戏剧史的高度作出的评价。对于“悲剧”的定义,前哲时贤多有探讨。我认为最具权威和经典性是恩格斯和鲁迅的话。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所谓“历史的必然要求”,所谓“有价值的东西”,具体到《窦娥冤》中便是窦娥的生活愿望。戏里写了她两个愿望。 窦娥是人生苦难的化身。她三岁丧母,七岁成了高利贷的牺牲品,被父亲用来抵债,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分析

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分析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美国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描写了盖茨比追求梦想最终破灭,并被陷害死亡的故事,本文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时代背景,分析美国梦的虚无和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关键词:盖茨比;悲剧;美国梦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上世纪最杰出的美国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被公认为20世纪美国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生动的向读者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却被所有的人抛弃,最终被陷害至死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爵士时代美国梦的幻灭,表现了盖茨比必然的悲剧结局。 一、盖茨比的追求与美国梦 盖茨比出自贫困家庭,在部队服役时认识并爱上了年轻美貌的富家小姐黛西,黛西也爱上了盖茨比,但是由于两人社会地位悬殊,她最后抛弃了盖茨比,嫁给了有金钱、有地位的富家子弟汤姆·布坎南,夫妻两人过着富有但空虚的生活。盖茨比认识到只要他有足够的金钱,他就能把黛西夺回来。为了获得金钱,夺回往日的恋人,盖茨比投靠百老汇的赌棍沃尔夫山姆,通过非法手段,贩卖私酒,大发横财,有了钱的盖茨比在黛西家对面买下了豪宅,挥金如土,每晚设宴款待四面八方的宾客,来吸引黛西的注意,希望有一天黛西会出现在他的晚会上。可是黛西却一直没有出现。夜晚,他望着海湾对面黛西家门前的一盏遥远的绿色的灯光,伸出手臂,试图拥抱那遥远的灯光。盖茨比如此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在世世代代的美国人身上的那种对美国梦的执著精神。 美国梦作为一种精神伴随着美国这个国家的产生、发展和强大。在西进运动中,美国人正是依赖这种精神,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奋斗获得了想得到的一切,这一切给了美国人乐观、积极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美国梦的精神。美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富兰克林、林肯等更是将这种乐观的精神深深的植根于美国人民心中,那就是只要诚实,肯努力,有信心,人人都可以成功。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一代的美国人为梦想而奋斗,促使美国从独立逐渐走向强大,最终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拥有了极大的物质财富。 二、盖茨比的悲剧命运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小说的叙述者尼克就住在盖茨比的豪宅旁边,他也是黛西的远房表兄。在迟迟等不到黛西出现后,盖茨比请求尼克安排他和黛西见一面,在见到自己梦中的情人时,盖茨比异常紧张,失去了常态,他不敢相信这个事实,不敢相信黛西真的会出现在他面前,因为黛西是他的梦想,只存在于他的想象中,这多年的梦想已经真实到超过了黛西本人。在他给黛西展示他各种各样的衬衣时,他无比骄傲。黛西似乎被他的金钱打动了,对盖茨比充满了爱慕之情,但是汤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探析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作品,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更是戏曲史、文学史上的著名悲剧之一。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 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窦娥冤》剧情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成婚,想用毒药毒死蔡婆,不料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关汉卿在这个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一、《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一)《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冤》最早的题材来源于“东海孝妇”这个故事。其叙述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婆婆怕耽误她的青春,上吊自杀。她姑子却以孝妇杀母告官,竟被煅练成词。于公虽对此有疑义,但“数争不能保”,“太守竟杀孝妇。郡枯旱三年。”后来于公在新太守前为孝妇陈述冤情,天降大雨。关汉卿对其进行加工改编,把它写成了一部反映社会黑暗,官吏腐败的社会悲剧。 《窦娥冤》中的窦娥三岁丧母,七岁被卖,十七丧父,二十遭刑宪。为了表现剧作的悲剧性,关汉卿巧妙的运用叙事策略和技巧,使整部作品戏剧冲突强烈,高潮迭起,强化了悲剧意蕴。从剧作的叙事时间结构上分析:《窦娥冤》根据时间发展的进程依次展开叙述,

英语专业一二年级阅读书目推荐

英语专业一、二学年课外英语阅读书目推荐 一年级第一学期书目 1. 中国文化(从以下选一至两本)(必读) 中国文化史K203/240:2 吕思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文化英语教程H31/1519 叶朗,朱良志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中国文化教程薛荣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文化: 英文版/常俊跃[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缤纷中国: 中国文化英语读本H319.4:K/188 董晓波主编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中国文化ABC: 英汉双语版:E-C bilingual version H195.5/47 朱法元[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中国文化概览:英汉对照H319.4:K/123 龙毛忠,贾爱兵,颜静兰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中国文化英语80主题H31/1331 段义涛编著中国宇航出版社2010 中国文化阅读H319.4:K/68 黄建滨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感悟中国: 中国文化英语阅读教程H319.4/1041 黄建滨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 书虫系列·牛津英汉双语读物(5、6级。6级正好适合大学低年级学生阅读。)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5级(适合高二、高三年级学生阅读): 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 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odding Crowd;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 园会The Garden Party and Other Stories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6级(适合高3、大学低年级)(附MP3光盘1张):《简·爱》; 《雾都孤儿》; 《傲慢与偏见》; 《苔丝》; 《白衣女人》 3.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3000词读遍天下书》(供一年级上、下学期用) 《床头灯英语学习读本·3000词读遍天下书·第1辑(纯英文版)(套装共10册)》包括:《三个火枪手》、《歌剧魅影》、《了不起的盖茨比》、《飘》、《红与黑》、《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傲慢与偏见》、《呼啸面山庄》、《简·爱》、《儿子与情人》。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On Inevitability of Gatsby’s Tragedy I. Introduction Scott. Fitzgerald is a prominent novelist in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owned the title of the spokesman of the Jazz Age and the laurel of poet. From the contents and thoughts, the creative traits, his book the Great Gatsby is a real masterpiece of Fitzgerald, which made him get success in writing. As soon as it was published publicly in 1925, the Great Gatsby gained many critics’ affirmation and praise, becoming as one of the most excelle nt works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famous poet and critic Aerate said that the Great Gatsby took a great progress in American novels since Henry James.”(Donaldson, 1984: 283) In this novel, with a brief and serious style, the author vividly described a tragedy caused by American Dream, and successfully molded a suffered figure Gatsby. He was the author’s favorite character, in that they had many things in common such as many experiences and spiritual virtu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the comprehension and chase to American life of common people. Gatsby owned marvelous genius, incomparable resolute romantic volition to his dream as well as his loyalty to his ideal, which won high praise of the author. The essay, on one hand, gives deep sympathy to Gatsby about his tragedy, on the other hand, it indicates that it is vain and dangerous to seek American Dream at that time. The paper is analyzing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hero Gatsby’s tragedy by examining the essence of Gatsby’s dream, the potential destructiveness in Gatsby’s characters and social-backgrounds that lead to Gatsby’s destruction. II. Description of Gatsby’s Dream 2.1 Origin of Gatsby’s Dream Gatsby’s dream originated fro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the so-called “American Dream”, in Am erican society, especially in the period of exploiting the New Continent, formed and developed a rather commonly attracting ideal. It has long history dating from the period of European emigrants exploiting the New Continent, and this dream owns tremendous enough connotations of American desire and hope to spirits and materials. Consequently, many people defined it as the synthesis of Wealthy Dream, Transcendent Dream and Love Dream.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探析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探析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经典作品,也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品,更是戏曲史、文学史上的着名悲剧之一。在王季思先生主编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它名列第一。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给予这部名剧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窦娥冤》作为一部戏曲名剧,它的思想内涵是深刻的,艺术形象是具有典型性的,其艺术感染力更是超越时空的,这一作品,体现了中国古典悲剧的一些重要特征。 《窦娥冤》剧情简介:山阴书生窦天章因无力偿还蔡婆的高利贷,把七岁的女儿窦娥送给蔡婆当童养媳来抵债。窦娥长大后与蔡婆儿子成婚,婚后两年蔡子病死。后来蔡婆向赛卢医索债,被赛卢医骗至郊外谋害,为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惊走后,张驴儿父子强迫蔡婆与窦娥招他父子入赘,遭到窦娥的坚决反抗。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成婚,想用毒药毒死蔡婆,不料把他老子毒死了。张驴儿以“药死公公”为名告到官府,贪官桃杌横加迫害,屈斩窦娥。后来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 关汉卿在这个传统故事里,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的反映了元蒙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表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争取独立生存的强烈要求。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一、《窦娥冤》的创作背景 (一)《窦娥冤》的故事取材——“东海孝妇”的故事 《窦娥冤》最早的题材来源于“东海孝妇”这个故事。其叙述东海有孝妇“无子、少寡、养其姑甚谨。其姑欲嫁之,终不肯。”婆婆怕耽误她的青春,上吊自杀。她姑子

科学怪人英文版简介

英文名:Frankenstein 监制:Carl Laemmle Jr. 导演:James Whale (I) 主演: 简介 Frankenstein is a novel by Marry Shelley. She was born in 1797 and was a female writer in London. Her old name was called Mary Godwin, Her father was a philosopher and novelist in England. In 1816, she got married with Percy Bysshe Shelley, who was a famous Romantic poet in 19th century. This novel was finished in 1818; it was the earliest science fiction in history of literature. After published, it was valued by critics of each country. After that, The Last Man(1826), Lodore(1835) and Folker(1837) were turned out one after another and they brought Marry Shelley worldwide popularity. This is a book of science fiction which tells us an advent story. The hero Frankenstein is engaged in people’s lif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ries hard to use artificial method to create life. In his laboratory, he eventually creates an obnoxious and ugly monster through countless explorations. At the beginning, the artificial monster has kindhearted nature. He is full with goodwill and thanksgiving towards people. He asks his creator and people to give him every life right and even asks for a spouse. However, he feels very disappointed when he is always discriminated by people and his creator. So he hates everything and eager to ruin everything around the world. He kills Frankenstein’s brother and attempted to murder Frankenstein’s fiancée. In order to save other people, Frankenstein has his bosom filled with anger to hound the monster. At last, he and the monster both end in death in the battle. This novel show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life. She thinks people have double characters---goodness and badness. People are going to do wrong things if they are discriminated and persecuted by other people for a long time. What’s worse, they may destroy all the world.

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英语 简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悲剧成因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战结束后,美国在战争中不仅未伤筋骨,反而大发了一笔军火财。庞大的战时利润和充足的贸易机会使它很快进入了经济快速增长期,二十年代的美国出现了“飙升的年代”(The Roaring Times),经济空前繁荣。在这一时期上升到极端重要地位的新工业不仅推动了其它部门的经济繁荣,也构成了改变美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的主要动力。这个时候的美国,空气里弥漫着欢歌与纵饮的气息,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清教主义和新教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勤俭、节约、自控的价值标准面临奢华、享乐、放纵等观念的挑战,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最著名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就设定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里。菲茨杰拉德将这一时期命名为“爵士时代”,是美国“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丽的年代”。 弗·斯格特·菲茨杰拉德是美国20世纪20年代文坛上杰出的小说家。素有“爵士时代”的代言人称号。“爵士时代”是指自一战结束至经济大萧条(1929)的一段时间,也就是20世纪20年代。用菲茨杰拉德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之一。作为一部现代小说艺术的精品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读者与文学批评界的好评。著名诗人兼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1945)称该小说为“美国小说自亨利·詹姆斯以来迈出的第一步”。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谴责以汤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悲剧,对照其生前的奢侈享乐及死后的凄惨悲凉,深刻揭示了那个时代盛极一时的奢靡与不可避免的没落。 对于这部作品,国内外评论也非常多。有从女性形象分析,反应作者本人对美国20世纪20年代妇女及美国社会精神价值的严肃思考。通过对黛西、乔丹、茱特尔三位女性性格、金钱观、爱情的描写,菲茨杰拉德成功刻画了那个时代美国社会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其外表虽然绚丽,但其本质是浅薄空虚的。揭示了建立在这种物质基础之上的美国梦的必然结果就是因其缺乏道德精神实质而灭亡。有分析作品中的“二元主角”现象,

读后感之《弗兰肯斯坦》

读后感之《弗兰肯斯坦》 1818年出版的长篇哥特小说《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算是最早的科幻小说了。 小说最初是由书信体开始,主人公沃尔顿带领船员往北极去探险,在路上给姐姐写信,叙述见闻。中途遇到落魄的维克多弗兰肯斯坦,将他带到自己的船上。接下来就开始了弗兰肯斯坦以第一人称开始的自述。 弗兰肯斯坦原本生活在瑞士日内瓦,热衷于科学,好奇生命的原理。在外国学习期间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于生命的研究充满热情。他逐渐明晰了生命的原理,并且利用死去的人的肢体拼凑、创造了一个生命。结果当这实验结果成型,他却感觉到恐惧、恶心。 “在那半明不灭的微光里,我看见那生灵睁开了呆钝的黄色眼睛,吃力地呼吸起来,有了生命的手脚也开始动弹,像是抽搐。我怎样才能描述自己在这巨大的祸害面前的感受呢?“他逃走了,后来在朋友的陪伴下回到实验室,”怪物“已经不见了。 接下来便开始了弗兰肯斯坦的悲惨遭遇。他先是生病,被恐惧攫住,生怕自己制造的怪物出现在眼前。几个月

后病情好转,回到瑞士家里,却发现自己的弟弟已经遭遇不测,他明白是怪物的报复,但无法说出口;一个好姑娘因此被判死刑。弗兰肯斯坦陷入深刻的痛苦和自责。经常一个人游荡,在途中发现了怪物的足迹。他压抑自己的痛苦和恐惧,听怪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怪物讲述自己如何被抛弃,因此而痛苦不堪。他离开弗兰肯斯坦,躲避人群。当他发现一个贫穷瞎眼老人和他的一对子女后,为他们的生活而感动,便在暗地里观察并且帮助他们,从他们身上学习语言,并期盼某一天能得到他们的友情。终于有一次他出现在那瞎眼老人的面前,对他倾诉衷肠,结果那老人的子女出现以后,对他又是惊惧又是厌恶。怪物理想破灭,愤恨离开。怪物希望弗兰肯斯坦能够再创造一个同伴,一个女人,这愿望一旦满足,他声称自己便要与同伴远离人群。 他的讲述一时使得弗兰肯斯坦犹豫了。 “记住,我是你制造出的生命,原因是你的亚当。可如今,我倒更像是你的堕落天使了。你不乐见我幸福,想让我滚蛋。可我并没有办错事呀。我随处所见都是幸福,只有自己被关在门外,幸福不起来。我满怀善意,也很驯服,可厄运却把我变成了魔鬼。“ 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物的要求,于是便又离家,找寻

婚恋职场人格2019尔雅答案

…………………………………………………^_^………………………………………………… 第一单元测验 1 【单选题】自我意识不包含哪项内容答案:自我觉知 A、自我调控 B、自我觉知 C、自我认知 D、自我体验 2 【单选题】关于自我认识,描述不准确的是答案:当我们自我评价过低,可能会常常遭遇挫折。 A、当我们自我评价过低,常常容易错失机会。 B、当我们自我评价过低,可能会常常遭遇挫折。 C、当我们自我评价过高,可能会大意,导致事情失败。 D、当我们自我评价过高,心情通常会不错。 3 【单选题】下列描述哪项不太准确答案:我们快乐与否完全由“后天”决定,取决于我们是否碰到好的人和好的事。 A、赞美、肯定、接纳会帮助形成“积极正向的我” B、忽略、责怪、嘲讽会帮助形成“消极负向的我” C、我们快乐与否完全由“后天”决定,取决于我们是否碰到好的人和好的 事。 D、通常让你快乐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 4 【单选题】下列关于“完美主义者”的描述哪项不太准确答案:完美主义者是个好人,他们很容易和他人愉快的相处。 A、完美主义者对人对己要求甚高。 B、完美主义者常常觉得世界不完美,他们很难快乐。 C、完美主义者通常比较悲观,因为他们总能看到不好的一面。 D、完美主义者是个好人,他们很容易和他人愉快的相处。

5 【单选题】下面关于“好好先生”的描述哪项不太准确答案:D A、好好先生平易近人,很难拒绝他人。 B、好好先生随波逐流,很少坚持自己的想法。 C、好好先生害怕冲突,不愿意得罪人。 D、好好先生对人和善,内心很少有冲突 6 【单选题】下面关于“好好先生”的描述哪项不太准确答案:好好先生人缘好,内心平和,过的十分开心。 A、好好先生人缘特别好,因为他很少说不 B、好好先生因为太好说话,容易安排了做了很多不情愿做的事 C、好好先生人缘好,内心平和,过的十分开心。 D、好好先生因为没有对象发火,最后常常对自己发火。 第二单元测验 1 【单选题】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人格的四个特性 A、独特性 B、稳定性 C、生物性 D、社会性 2 【单选题】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中认为哪项特质是一个人身上最有代表性的特质 A、主要特质 B、重要特质 C、首要特质 D、中心特质 3 【单选题】五大人格理论中哪种人格因素和创造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 A、神经质 B、开放性

英语论文 杰伊·盖茨比的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杰伊·盖茨比的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一部反映美国梦破灭的浪漫主义悲剧小说。追寻浪漫爱情的盖茨比与初恋情人黛西分别多年后终于得以重逢, 梦想着再续前缘。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盖茨比心中的女神已蜕变成庸俗的物质女郎。浪漫的爱情掺杂了拜金主义的气息,追梦的灵魂就逃脱不了注定的悲剧情缘。最终, 一厢情愿的浪漫归为幻灭,富于想象的爱情也化为尘埃。盖茨比爱情梦的破灭标志着“美国梦”的破灭。盖茨比一方面如此天真,相信过去的日子能够复返;另一方面却已屈服于金钱脚下,走向堕落的深渊。希望落空,失望和厄运相继开始。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主要是由其性格中的不足因素,他对黛西的错误想象以及社会历史原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本文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揭示盖茨比悲惨命运的必然性。 关键词: 盖茨比;美国梦;悲剧

The Inevitability of Jay Gatsby’s Tragic Fat e Abstract:The Great Gatsby was a romantic tragedy novel written by the famous American writer F. Scott Fitzgerald in the 20th century, which is about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Gatsby who pursue romantic love has finally been reunited whit his first love Daisy after many years ,dreaming again later. However, the cold reality can not tolerate a misty dream,the goddess in Gatsby?s heart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a vulgar material girl. Romantic love was mixed with the aura of mammonism,the soul which quest for dream hasn?t escaped from the destined tragedy affinity.In the end,the wishful romantic classified into disillusionment, the imaginative love classified into dust.The burst of Gatsby?s love Dream marks the disillus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On the one hand, Gatsby was charmingly innocent enough to believe that the past could be recovered and resurrected . On the other hand, he was both corrupted and corrupting, tragically convinced of the power of money. The hope is gone; despair and doom have set in. The inevitability of Gatsby?s tragedy was caused by the destructive potentials in Gatsby?s character, his false image of Daisy, the so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so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reveals the inevitability of the of Gatsby?s tragic fate. Key Words: The Great Gatsby; the American Dream; tragedy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浅析《窦娥冤》的悲剧特征 摘要:《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终名的悲剧,通过对窦娥悲惨命运的描写,揭示出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歌颂了人民的反抗精神。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和作品以及背景,继而就作品的悲剧特征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关汉卿;窦娥冤;悲剧特点 一、关于作者 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王国维先生曾盛赞关汉卿“一倚空傍,自铸伟词”,称赞其剧作语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当为元人第一”。“本色”二字,准确概括了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而自然,朴实而生动。如课文中,指天斥地的场面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端正好》和《滚绣球》,几乎句句押韵;而诀别婆婆的场面则曲白相间,如泣如诉,哀婉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则激情如火,慷慨激昂。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集中体现了元曲具有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 二、关于作品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备受凌辱,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

《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的影响

【摘要】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现实主义及科学幻想的要素,进入到哥特小说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哥特;创新;科学幻想;新阶段 玛丽·雪莱是英国十九世纪上半期著名女作家,浪漫主义派的著名诗人波西·比希·雪莱的第二个妻子。她生于英国伦敦,是英国哲学家、小说家威廉·戈德温和著名女权运动家玛丽·戈德温的女儿。她于1814年随同雪莱前往欧洲大陆,并于1816年与雪莱结婚。婚后雪莱夫妇常与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和散文家、诗人利·亨特等人交往。在拜伦的建议下,玛丽·雪莱开始了文学创作,并于1818年正式出版了她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作品《弗兰肯斯坦》(或称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这部作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后《弗兰肯斯坦》不断地被改编为戏剧和电影。此外还为英语添加了 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 一、《弗兰肯斯坦》的背景介绍 在这部小说中,玛丽·雪莱带领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恐怖气氛的世界。小说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一位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学者,他力图用人工创造出生命。在他的实验室里,通过无数次的探索,他创造了一个面目可憎,奇丑无比的怪物。开始时,这人造的怪物秉性善良,对人充满了善意和感恩之情。他要求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给予他人生的种种权利,甚至要求为他创造一个配偶。但是,当他处处受到他的创造者和人们的嫌恶和歧视时,他感到非常失望。他憎恨一切,他想毁灭一切。他杀害了弗兰肯斯坦的弟弟威廉,他又企图谋害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弗兰肯斯坦怀着满腔怒火追捕他所创造的恶魔般的怪物。最后,在搏斗中,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同归于尽。 作为玛丽·雪莱的代表作,《弗兰肯斯坦》一书在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且对现代文学的发展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北欧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到了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新的小说体裁的名称。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特殊流派,评论家们称之“黑色浪漫主义”。它所谓的“黑”,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在情节上,它极力渲染暴力与恐怖;在主题思想上,通过揭示社会、政治、教会和道德上的邪恶,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来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尤其是道德上的探索。哥特小说通常是以古堡、废墟以及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尤其是中世纪,这也成了这类故事衍生的经典时代;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等字眼,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只能用幻觉和臆想来解释的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而恐怖,充满悬念。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些哥特小说,我们会发现,它们全都是关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的冲突。从基督教的观点来看,这种冲突归根结底是上帝与魔鬼之间的永恒冲突。而这种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上帝与魔鬼的冲突是哥特小说最突出、最普遍、最持久的主题,它贯穿了哥特小说发展的整个历史。而充满神秘色彩的情节;令人恐怖的情感氛围;幽暗、危机丛生的自然环境;一位温柔、脆弱的女主角和一个恶棍则成为哥特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的五个传统特征。 二、《弗兰肯斯坦》对哥特小说发展方向的影响 长久以来,由于《弗兰肯斯坦》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森、神秘、恐怖的气氛以及充满凶杀、暴力和悬念的情节,它一直都被归类于哥特小说。但同时《弗兰肯斯坦》又被看作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注。对于它究竟是哥特小说的代表还是科幻小说的先驱,文学评论界一直众说纷纭。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弗兰肯斯坦》一书既充满了传统哥特小说的基本特征,又通过注入新的因素从而改变了哥特小说的发展方向呢? 玛丽·雪莱深受传统哥特小说的影响,《弗兰肯斯坦》一书就是这种影响力的结果。小说根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