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

学前教育是个人教育的开端,良好的学前教育无论是对个人行为习惯培养还是灵智开发都至关重要;从大的方面来说,学前教育可以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一方面,学前教育对提升全民素质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也具有一定意义。近年来,政府认识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加快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推进,但现实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仍处于卖方市场状态,市场不断爆出的“天价幼儿园”不仅震惊了看客的眼球,也考量着人民的承受底线。因此顺应政府解决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意愿,研究和提出解决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的建议很有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财政学将公共产品界定为满足公共需要的物品。从学前教育的主要类型看,学前教育既包含公办园这种由政府承担主要经费的公共教育服务,又包括民办园这种私人产品性质的教育服务。结合财政学的规定,我们将学前教育认定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政府应该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承担主要责任,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促进学前教育的普及和有效率地发展,同时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及资源配置达到公平和效率。

一、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规模、结构分析

(一)学前教育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财政用于学前教育支出正在逐年增长,其中2007-2009年增长速率较缓,从2010年开始增长迅速,至2014年我国用于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支出增长到2048.76亿元,相当于2007年度的学前教育经费的13倍。

2.财政用于学前教育的支出结构

(1)学前教育经费生均支出、占教育财政总支出、总教育经费比重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支出值正在逐年增加,且增长较快,尤其是2010年后。2007-2009年,全国幼儿生均教育经费都不足1000元,远远没有达到标准。从2010年开始增长较快,但是生均教育经费还是较低。

2007-2014八年来财政支出和学前教育经费都在逐年按照一定的比例增长。2007-2009年,全国幼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2%左右,从2010年开始这个比重有了较快增长;2007-2009年,全国幼儿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比重平均保持在1.38%左右,从2010年开始这个比重成倍增长,至2014年达到了6.2%,这说明2010年《纲要》颁布以后,中央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空前提高,财政经费增长较快,但总体而言,这个比例还是过小。

(2)各教育阶段学前教育经费量比较

通过2007-2011五年教育经费对比图(图2)更能直观的表现各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量比较,其中高等学校的教育经费多于中学教育

经费,再多于小学教育经费,而幼儿园教育经费最少,甚至不足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八分之一。

(3)省际、区域、城乡之间比较

财政经费在省际、区域、城乡之间等存在较大差距。东、中、西部财政经费的占有量准循着东部占有率大于中部占有率,西部的占有率最低的顺序,东南沿海城市基本上已经解决“无学上”问题,但是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城镇以及乡村地区仍面临“上学难”的问题,这种公共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势必将直接激化社会上收入不均,机会不均的矛盾,成为破坏公平效率的重大问题。此外,不仅省际之间,边、少、穷与其他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财政倾斜。

二、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存在问题

1.政府财政资金总体支出不足

2007年至2014年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但是绝对总量依然不多,平均到我国入学儿童数量上,我国学前教育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香港的十分之一。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不足直接反映在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基本被机关部门和事业单位垄断,这些公办门槛都比较高,造成市场上对民办园的需求直接成刚性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对民办幼儿园的补助不足,民办园的配件设施等教育资源不足。造成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的另一大原因就是财政资金并未在预算内单独列项。政府下拨的教育经费在被划拨使用时随意性较大,再加上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有可能使教育资金大多投入到其他教育事业,导致学前教育资金缺乏。

2.财政支出分配不均

我国的财政支出在区域之间、省际之间以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财政倾斜”。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出现经济分层现象是由地理、历史、政策等综合原因决定的,但教育分层现象更直接的原因却是财政支出的“财政倾斜”。当前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的配备远远没有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的要求。更普遍的是公私?W园的资源配给矛盾,公办园的数量虽少却得到了绝大多数的财政支出,显然,这些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将导致对社会公平的直接破坏。

3.财政支出方式单一,存在管理体制障碍

由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较缓,学前教育不仅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缺失,在财政支出方式上也欠缺创新性。在新西兰等英语国家,政府创新推出了教育学券政策,通过这种方式对适龄入学儿童提供财政资金,不仅解决了幼儿入学的学费负担,也没有破坏市场的活性;另外印度也制定了专门的财政政策保证幼儿教师的工资补助,有效控制了教师人才的流失度。相比之下,我们国家以财政资金拨付的支出方式就显得十分单一。此外,我国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上也有诸多缺陷,如政府职责定位不清晰、监督制度不完全等。一方面政府对对政府承担学前教育主要责任的认识有失偏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将“政府主导”等同于“政府办园”,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效率;另一方面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不少地方学前教育工作者也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履职弱化,甚至很多地方存在责任

推诿现象。政府整体职责定位不清晰,随之会影响各级及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权责配置。

三、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支出,推进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公平

加大对学前教育财政资金投入,具体的做法包括:增加公办幼儿园,降低公办园的门槛,打破事业单位、机关单位垄断公办园的的局面;加强财政支出对民办园的补助与支持;将财政直接补贴于学前教育从业教师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充分保证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留住人才;致力于改善学前教育的教学资源,包括强化硬件设施,加强学园的安全保障,保障入学儿童的卫生健康,为幼儿学前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和成长环境等。

(二)规范学前教育财政支出机制,提高资源的分配效率

1.加强学前教育财政支出制度,健全管理体制

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是保障学前教育的根本手段。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本国的国情和目前学前教育的具体发展情况,制定符合本国特色的法律文件。此外,在财政经费的使用过程中,还应实现对学前教育经费的专项管理,促使资金使用透明化,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

2.财政支出还应该注重效率,适当向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

与单一的公办、民办园等途径来比较,总体效益最高的学前教育财政支出模式应该是“财政支出为主、家庭支出为辅”的模式。因此,财政支出资金应当“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保障学前教育基础设施

建设和基本师资力量,特别是更多地照顾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园的基本建设。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财政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等学前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的补助可以带来更多的公共效益,使财政支出和公共资源的分配达到最有效率。

(三)优化财政支出方式

吸取英、法、美等国家的经验,建立学前资助制度和特殊的补助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对学前教育建立特殊的补助制度,一方面针对生活困难无法承担相应的学前教育费用的家庭的学龄儿童提供一份入园的机会,可以看做是对“希望教育”的完善。另一方面可以为学前教育的幼师等专职人员提供一份生活的补助或建立一种奖惩激励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学前教育系统的管理和激发学前教育的效率,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最新版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规划 专业发展规划是专业建设的依据,是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根据学校总体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本着培养高素质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目标,特制定2013—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托幼机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自1985年开设以来已培养了28届毕业生,共4000人,毕业率均为100%,就业率90%,就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认可。 该专业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本校教师和外聘教师构成,共17余人,1人研究生毕业,外聘教师主要为副教授和一级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制度、考试管理制度等。学前教育专业为加大科研力度,深层次拓展学科建设。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不断增强专业的应用性,一方面,大胆删减与各个专业联系性较弱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加一些专业性、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新课程;另一方面,继续加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性内容,同时坚持教学活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建立健全见习与实习制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针对学前专业的实习需求,逐步建成了一批稳定的教育见习、实习基地,包括市实验幼儿园、南隅幼儿园、小星星幼儿园等多家幼儿园做为实习基地,每年可接纳实习生105余名。校内建有专用的钢琴房、舞蹈房、美术绘画室、音乐排演厅、及多媒体实验室,保证

每个学生有足够的资源来提高专业技能。近几年学前专业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且人数逐年增多,学生就业情况良好。 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以大力强化人才培养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质量意识为先导,以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掘学生潜能为基础,以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服务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专业建设定位与目标 专业建设定位:以学前教育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发展为核心,以多层次、多渠道、高质量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按照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高素质人才为导向,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本专业的教学方案,构建和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本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标准,进行本专业课程整体教学的整合优化设计,同时认真加以实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不断探求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强化实

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浅谈学前教育的价值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做了很多的投入。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之基础的学前教育理应受到重视和优先发展。但现在事实上,在社会上和教育领域中均存在着忽视甚至严重忽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象。这在相当程度上与其对个体早期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缺乏现代、科学的认识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大量国内外儿童早期发展和教育的研究,以心理发展研究和脑科学研究为依据,论证、阐述学前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态度、性格雏形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礼貌、友爱、帮助、分享、谦让、合作、责任感、慷慨大方、活泼开朗等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1988年,当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并说自己在幼儿园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完善督导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完善督导机制,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14-07-21T09:30:08.18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4月总第151期供稿作者:贾素霞[导读] 每年,对所有督导评估情况和处理结果都在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和纯化镇教委教育信息网公布。贾素霞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中心幼儿园256507 摘要: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督导创新,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着力加强学前教育保障制度建设,形成了规范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前教育评估制度,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的重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督导制度学前教育办园水平 近几年来,着眼于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和谐发展,我镇大力推进学前教育督导创新,以督导为旗,督政督学齐头并进,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体系,着力加强学前教育保障制度建设,形成了规范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前教育评估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学前教育的重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督政制度——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责任的前提 督政是促进政府转变职能,督促政府教育责任落实,加强教育宏观调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们从完善学前教育督导体系、健全学前教育评估机制入手,充分发挥督政职能,致力促进政府责任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1.完善督政评估体系,构建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学前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本在于推进依法治教。我镇自1997年开始建立实行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制度,近年来立足推进依法治教,我们着力加强了学前教育评估制度的体系化、法制化建设,坚持督政为主,督学为本。 2.健全评估制度,促进政府职责的落实。2014年,镇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规划建设与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协调各村民委员会合理调整幼儿园布局,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按时足额发放幼儿教师工资”,“镇政府财政预算要安排发展学前教育的经费,主要用于乡镇中心园的建设和农村幼儿教师工资的发放。镇政府与各村、镇教委与各幼儿园层层签订责任状,分层分类制定发展目标,年终统一进行责任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优晋职(级)的重要指标之一。 3.加大督察力度,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重点工程开展重点督查,紧紧围绕热点、难点工作开展专项督导,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一是坚持围绕重点工程,开展重点督查。目前,我镇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推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镇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意见》,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务督查的重点,并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的重点考核指标。 二、规范的督学制度——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础 1.完善综合督导评估体系,突出发展性评估。一是着力于发展性评估,完善督评体系。在评估体系中,将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常规评估指标,同时结合我镇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本着“逐年提高、逐步规范”的原则,每年根据工作重点确定发展性指标,进行有针对、有重点的督导。二是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完善评估方案。以提高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为宗旨,对《幼儿园办园水平综合评估方案》实行动态调整,始终凸显“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育思想的转变,引导幼儿园根据办园宗旨和幼儿发展需要制定目标和计划,并通过开展自评不断完善改进,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纳入法制轨道,保障了幼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健全自评整改制度,提高办园质量。督导评估是手段,目的在于使幼儿园找准差距、改进不足、明确方向。为切实避免为督导而准备、为评估而评估的“突击”行为,我们将督导的外延拉长,建立了自评整改制度,将督导前的自评整改和督导后的整改有机结合起来,又切实保障了督导评估的成效。 3.实施重点评估,以督促“优”,以“典”带“弱”,带动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整体提高。一是实施重点建设,打造优质幼儿园“名片”。为强化优质学前教育群体优势,整体带动学前教育发展,我们着力实施了示范幼儿园达标创建、骨干幼儿园建设两项工程。二是实施以“典”带“弱”工程,发挥优质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针对园际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着重加强了对示范园、典型园的督导评估。主要是将“薄弱幼儿园帮扶工程”、“乡对村支教支园”纳入对中心园、示范园的评估内容,将幼儿园典型带动成效列入办园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体系,实行专项督导评估。 三、科学规范的督导评估运行机制——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条件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指导、调节、导向作用,是提高幼儿园管理质量,全面推进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保障,也是开展督导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和归宿。近年来,我们不断总结教育督导评估的实践经验,逐步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始终坚持过程评估和终结评估相结合,科学运用评估结果,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调控导向作用,使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办园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小学化”等问题得到卓有成效地解决,保障了农村学前教育和谐、均衡、可持续发展。每年,对所有督导评估情况和处理结果都在全镇教育工作会议上和纯化镇教委教育信息网公布。对办园方向端正、办园成绩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意义1500字 “伟大的国家应当参与伟大的事业,而‘一带一路’计划是真正伟大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业,”美国前副国务卿、基辛格咨询公司 副主席罗伯特·霍马茨这样评价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 在霍马茨看来,“一带一路”计划的提出,不仅有中国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撑,还折射出中国对自身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相互联系和 相互影响的深刻理解。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国际问题高级研究学院教授鲍泰利同样对“一带一路”持积极态度。“我认为中国有能力为全球范围提供 公共产品。而‘一带一路’行动计划已经为促进中亚、西亚发展提 供了一个重要的新视角。这是中国为促进亚洲邻国、中东和北非地 区发展的一个倡议,”他说。 3月28日,中国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 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有了 纲领性文件。 “《愿景与行动》是全面、全方位、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勾勒出的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蓝图,更是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方向,”别 尔格尔说,“这份规划如果顺利实施,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完善 全球金融秩序。” “一带一路”战略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来促进资本向沿线区域流动,而联动激活的全球商业活动更将大大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 和推进周边外交的大手笔,“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反响积极。

两千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尽管多次经历血与火的洗礼,但驼铃声声,舟楫相望,丝绸之路从未完全中断。尽管古代交通和技术条件远逊于今,但商人、智者、学子、使节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和经营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国家有大有小,但都因丝绸之路受益匪浅。进入21世纪,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形势,丝绸之路展现的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今天,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但同时也面临新老挑战和不进则退的压力。如何巩固亚洲和平发展局面,进一步凝聚亚洲国家共识和力量,实现整体振兴,是亚洲国家的共同课题。“一带一路”倡议在此背景下提出恰逢其时。 亚洲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有力促进了亚洲的和平发展。但需要看到的是,亚洲区域合作与欧洲和北美相比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亚洲各个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联系不紧密,对深化区域合作构成不小的阻碍。“一带一路”将中亚、南亚、东南亚、西亚等各次区域连接起来,有利于各区域间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建立和健全亚洲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使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和资金流向正酝酿深刻变化,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挖掘域内和本国的内需潜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基础设施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改善区域内和各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内陆国家和各国边远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各国之间削减贸易投资成本与壁垒。 “一带一路”,新时期中国外交特别是周边外交的亮点。繁荣共进的美好未来,值得本地区乃至世界人民共同期待。 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以经济合作为基础和主轴,以人文交流为重要支撑,开放包容的合作理念蕴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讲课教案

《国内外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成都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李建波 №.1:事物发展的原因——内因和外因 ※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篇》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事物发展的内因(根本原因);事物发展的外因(重要条件) ※人的发展亦是如此,我们应明确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 ※关于学前教育概念的界定 广义: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活动。 狭义:在专门的学前教育场所中进行的教育活动。 ——《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第3页注:学前教育对象的年龄界定 1. 古代至19C初:母育教育(母亲就是教师) 2. 19C初至20C50年代:学前公共教育(3岁—入学前) 3. 20世纪50年代至今:(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首要环节,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反映。 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许多国家都把对幼儿教育的投资看作是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投资,并根据这种观点来制定社会和教育政策。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后半叶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保护儿童权利的运动,已经不只是保护儿童本身了,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保护国家和民族。《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等文件也对儿童的各项基本权利加以清晰的说明并提出保护的要求。其中对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游戏的权利、参与文化和艺术活动的权利等的强调,体现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利益的确认。 正是在这些新的共识与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加大了学前教育的改革力度,使学前教育取得了长促进步。当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学前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幼儿园,而且需要国家政府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不仅是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更是涉及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尽管世界各国学前教育的改革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为别的,为了儿童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积极进行改革。№.2:当前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

发挥优势,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

发挥优势,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 在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快速发展,招生学校和招生人数迅猛增加。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是保证学前教育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充分调研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现实需求的基础上,邀请全国知名学前教育专家和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共同打造了《学前教育专业(新标准)“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以期有效促进大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一、依据“新标准”,研发新教材 学前教育专业教材研发既要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为依据,更要以教育部近几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等与学前教育专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为指导。教育部颁布的这些成系列的“新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育人为本、实践导向、终身学习等重要理念,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研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材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根据“新标准”的种种精神进行设计的。例如,将“五大领域”教材的名称确定为《幼儿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科学

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艺术教育与活动指导》《幼儿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这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完全吻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我们及时组织专家对教材进行修订,以期更完整地体现新的政策精神。 二、立足学生需求,突出“三入”特色 所谓“三入”,即“入眼”“入脑”“入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教育专业(新标准)“十二五”系列规划教材》立足学生需求,充分体现了“三入”特点。 “入眼”,即丰富教材内容,美化教材形式,用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爱看。在内容选择上,注意选编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教学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案例,并用学生喜欢的语言加以表述;在形式编排上,针对青年学生的阅读特点,设置学习目标、情境案例、相关链接、学习与思考等小栏目,并对版面进行美化设计,部分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赏心悦目。例如,《手工实用教程》(孙华庚、邵筱凡主编)以图片为主、图文结合的方式编写,深受学生喜欢。 “入脑”,即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独立思考,以期将外部知识内化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在研发教材时,我们力图把握好适度原则,即在内容上既不过于简单,也不过于复杂,学生通过努力即能学会;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

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一)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朱家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近两年来,我国政府以特别的关注和前所未有的投入在推进着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然而,要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内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民农村学前教育的任务,有质量地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其成败与否取决于多种因素,而有关的政策导向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是否正确和到位则是主要因素. 完成《教育规划纲要》规定的任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8年时间内,要在全国范围内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必须先搞清楚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才能集中资源和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规定”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具体的指标是一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95%,两

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80%,三年的毛入园率要达到70%,在园幼儿人数将达到4000万.要完成这个“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在中西部偏远的、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在扩大。近些年来,尽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速度似乎要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两者之间的相对差距在减小,但是绝对差距仍在扩大。根据教育部《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最高的北京市已达到5836.99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79.26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多。公告虽然没有提及学前教育的人均经费,但可以想象,差距可能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在完成“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任务时会面临完全不同的情况。就这一点而言,国家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解决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问题。 在我国,同一地区不同儿童享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以城市为例,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带着他们的子女进入到城入来,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但我国原有的城乡二元体制没有为这些农民工

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育热点问题 课 程 论 文 院系: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论文名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12计本1 班 姓名:张易萍 学号: 2012324133 2015年5月15日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张易萍 摘要: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也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学前教育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然而农村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最短缺的“短板”,本文通过对教育政策的解读,剖析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提出应对措施,以完善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措施教育政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一个人终身学习之始,是基础教育的基石,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可见,国家已将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段发展起来,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但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过程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改善。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普及率低 据统计,2007年,全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5.6%,而农村仅达到35.6%,两者相差了20个百分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 区的学前教育普及率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及城镇地区。将近三分之二的 农村儿童没有机会接受学前教育,城乡学前教育发展的差距悬殊。 2、办园环境差 近年来学前教育机构如春笋般涌现,但大部分学前教育机构非法办园,存在安全隐患,而真正重视学前教育的机构少之又少,为幼儿 提供优越的育人环境为数不多,设备简单,向家长领取的学费很少用 于改善条件,而收费标准也在逐年提高。 3、师资队伍有待提高 中小城市的幼儿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已达60%以上,甚至有

幼儿学前教育 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幼儿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发表时间:2018-09-11T10:40:33.41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7期作者:王盼 [导读]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王盼(陕西省洛川县百益社区幼儿园陕西洛川 727400) 摘要: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情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001-01 一、儿童独特的性格特点分析 孩子经常被人们比喻成天使,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心理最纯洁,性格最纯真,各种行为表现都出于本性,不受任何人的束缚。具体表现为:儿童在成长时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孩子在幼儿时期的成长学习,主要靠模仿学习。喜欢模仿,模仿他人的行为、动作,是孩子在幼儿时期最突出的性格特点。其次,具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孩子天生就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是婴儿的时候,对周围东西和声音就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到了四五岁的幼儿时期,好奇心就更强烈了,看到周围新鲜的事物,听见不一样的声音就会问东问西。喜欢提问问题,接触新鲜的事物,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最后,喜欢听赞美肯定的话语,为了加强对幼儿的教育,老师和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安排一些作业。在完成后孩子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美,孩子做事喜欢成功,是幼儿时期另一重要心理特点。 二、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1.家园结合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阳,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是无微不至,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帮孩子做一切需要做的事情,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一声:不。结果,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况且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用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幼儿成长手册,使家长了解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有进步的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 家庭也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父母要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氛围。幼儿在这样的家庭中才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使幼儿从小萌发爱美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最后,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2.榜样激励 幼儿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但他们对来自成人的表扬和鼓励是非常重视的,家长应该利用幼儿的这种上进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幼儿的良好行为表现,特别是对能够自觉遵循常规的幼儿要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对正确的行为而获得的正面强化刺激而使其固化下来,而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3.科学引导 幼儿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教师或者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例如,有一位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言传身教 幼儿的思想很单纯,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对于自己第一个启蒙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尤为上心,父母不雅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能误导到幼儿。家长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往往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妈妈看到垃圾桶旁掉了很多餐巾纸,就对正在玩耍的女儿说:“你看,垃圾都掉在地上了,你是想让家干净还是不干净啊?”然后当着女儿的面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桶。此后有这种情况出现,女儿都很自觉地把垃圾扔到垃圾桶。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孩子学习的直接范例,家长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首先不做。 5.强化巩固 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如有个别幼儿在玩完玩具后,没有把玩具放回玩具柜,我们就要有意识一组织幼儿进行收拾玩具的练习,并多次重复训练,使幼儿养成不用提醒玩完后就能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行为巩固是指定期对幼儿的行为常规进行检查和评比,使其能够在生活常规的制约下自觉养成良好生活常规和巩固已经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行为巩固教育时,还使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来促进幼儿坚持良好行为。在检查中对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扬,对较差的孩子个别帮助。检查中行为表现好的孩子在墙报上贴上星星,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还在值日生活动中开展了“小小检查员”的活动,每天安排1-2个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的养成作用很大,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工作是繁重而光荣的,涉及到方面也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和进取,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统筹管理 改革创新 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统筹管理改革创新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统筹管理改革创新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临沭县位于鲁南地区,辖12个乡镇,人口60万。现有幼儿园205处,其中有省级实验幼儿园1处,省级示范园2处,临沂市一、二类园11处。全县共有合格幼儿教师771人,学历达标率达到92%,专业合格幼儿教师87%,连续多年被评为临沂市学前教育先进单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遇到了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办园体制,投入体制单一,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教师队伍素质低、家长思想观念陈旧,村级园条件差,私人办园随意性大,管理体制落后,教学严重小学化等问题,造成全县学前教育较为混乱的局势。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决定立足县情,大胆地改革创新,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一、改革办园体制,构建多元化办园模式 由于农村村办幼儿园长期在乡党委政府不想管、村不投资的现状,农民为子女入园投资积极性不高,家长认为孩子进幼儿园与不进园没有多大差别,因此大部分幼儿失去了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所以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幼儿入园率,就要进行办园体制改革。根据实际,我们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方针,改变了政府包揽办园的模式,确立了“以县办实验幼儿园为示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村级联合办园为主体,以个人办园为补充的发展格局”为目标。 1、政府办好示范园,保证实验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按照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县负责全县学前教育规划,幼儿园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办好实验幼儿园。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为办好实验幼儿园奠定了基础。 乡镇中心

幼儿园是我县学前教育的示范基础、骨干力量,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2004年以来,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沭政发6号),积极筹措经费,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改善了中心幼儿园的办园条件。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最新)

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精神,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一)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事关儿童健康成长,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未来。各级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突破,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构建和谐x、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抓实。 (二)主要目标。逐步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育教育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到x年,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0%以上,基本缓解“入园难”问题。到x 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5%以上;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40%以上,公办在园幼儿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65%以上;80%的幼儿园达到办园基本标准;90%以上的教师、保育员和保健人员

实现持证上岗,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到x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左右,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公办幼儿园比例达到50%以上,公办在园幼儿数达到在园幼儿总数的75%以上;所有幼儿园均达到办园基本标准;0岁至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取得新进展,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指导。 (三)总体要求。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提供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在规划、投入、编制、监管和保障公平等方面的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使农村适龄儿童能够享有公平的学前教育机会;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坚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因地制宜,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坚持改革创新,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机制、师资保障和培训机制、保教指导机制等,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四)科学制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各地要加强调研,准确掌握本地区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合理制定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和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学习与发展试题

湖北文理学院2016年“专升本”考试 《幼儿学习与发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下表对应的题号下面。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A. 1—3岁 B.0—1岁 C. 3—6、7岁 D.6、7岁前 2.根据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是()理论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4.下列关于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B.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C.从整体动作到分化动作 D.从有意动作到无意动作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其它认知过程的基础 C.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 D.感知觉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6.学前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 A.前后上下左右 B.上下左右前后

C.上下前后左右 D.以其他客体为中心到以自己为中心 7.新生儿出生时身高约为()。 A.30cm B.40cm C.50cm D.60cm 8.下列选项不属于守恒实验内容的是()。 A.体积 B.面积 C.质量 D.时间 9.幼儿想象发生的时间()。 A.1-1.5岁 B.1.5-2岁 C.2-2.5岁 D.0-1岁 10.幼儿掌握概念的方法,不正确的有()。 A.排除法 B.分类法 C.观察法 D.守恒法 11.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于1882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A.冯特《儿童心理学》 B.皮亚杰《儿童心理》 C.普莱尔《儿童之心理》 D.普莱尔《儿童心理》 12.对于儿童言语的形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0-1岁是儿童言语的准备期 B.双词句(电报句)阶段是2-2.5岁 C.单词句阶段是1-1.5岁 D. 1-3岁是儿童言语的形成阶段 13.()能比较灵活的掌握左右概念。 A.9-11岁 B.9-12岁 C.8-11岁 D.7-12岁 14.真正出现自我意识在()。 A. 1.5岁 B. 3岁 C.4岁 D. 5岁 1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是()。 A.依恋 B.儿童社会化 C.同伴关系 D.亲社会行为 16.不属于儿童依恋类型的是()。 A.安全习性依恋 B.社会性依恋 C.回避性依恋 D.反抗性依恋 17.儿童言语的形成中,出现单词句阶段的年龄段是()。 A. 6个月—1岁 B.1岁—1.5岁 C.1.5岁—2岁 D.2岁—3岁 18. “三座山实验”的设计者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蒙台梭利 D.福禄贝尔 19.幼儿园中班的教学时间()分钟。 A.10--15 B.20—25 C.25--30 D.30--35 20.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对策_1029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问 题对策 前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在素质教育战略中具有奠基性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落实,学前教育将在政府管理、教育公平、质量提升、机构改革深化、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形成和国际融合等多方面呈现出发展趋势。把握学前教育未来发展前景,顺应其发展方向,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 1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现状 在二十一世初期,我国的义务教育推行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在这之后,我们国家开始逐渐重视学前教育,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中,学前教育已经被作为今后十年教育发展任务之一,近年来,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在探索新的发展之路,渐渐走上正轨,建立起更利持续发展的新的教育体制。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我们国家近年来与国际接轨,也愈加重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这样一个学前教育改革的时期,各个方面都开始酝酿发生巨变,在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史中,经历了一个比较曲折的过程,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初,学前教育处于一个比较正式和稳定的发展时期;到五十年代末期,是在盲目发展的阶段;至六十年代前期之后,在整改与调节中逐渐走上正轨。十年“文革”时期,学前教育与其他方面一样,处于混乱之中。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今,通过吸取错误教训,进行教育改革,学前教育有了较稳定地发展。 2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1学前教育改革中的经费问题 学前教育的经费总投入比重较小,在教育改革启动之后,各方面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关注度都有所上升,但是,在投入经费上,学前教育所占的投入比重是非常微小的,远不够高速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所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社会资源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稀少发展较为薄弱,当然,这一问题也是由于我们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时期,许多方面的基础根基都还不够稳固,但是,任何一项改革如果要求得长远的动力,就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学前教育改革也是如此。纵观各个发达国家,无一不是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每年的财政支出中教育都是一大头,我国与之相比则要落后很大一截,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投入比例。 国家经费的分配模式单一,在我国,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集

学前教育和谐发展措施综述.docx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正日益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广泛关注,人民群众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高度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和培养。 就我县的整体情况看,由于地域条件、城乡经济差异、人们的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县学前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城乡幼儿园在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办园水平等方面有很大差距。 如何才能缩小这一差距,使农村孩子也能接受一流的保教服务,实现城乡学前教育同步提高?几年来,我们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县域内各级先进园所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我县学前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加快园所建设步伐园所建设是一块硬骨头。 我县是财政困难县,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为此,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园所的激励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投资体制,提高园所建设的质量与水平。 1、以先进园所富有生命力的投资体制,推动园所建设园所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 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我县实验小学、西关小学幼儿园是较早通过省级规范化验收的幼儿园,他们在建园过程中探索了股份合作制的投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学校控股、教师参股、委托办学、自主发展、利益共享。 这种投入形式,为园所筹集了必需的建设资金。

我们鼓励他们用足用好政策,按照省定标准收费并用于幼儿园的再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办园条件,为提高保教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带来了高收益和好生源,获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先进园所的办园实践证明,谁先发展,谁先受益;谁高投入,谁高收益;谁快发展,谁就有优先权。 这一被市场经济印证了的真理,给那些举棋不定、踌躇不前的校长和村干部们树立了信心,纷纷加入到园所建设行列中来,涌现出一批高标准的乡镇中心园、村办园。 如东疏镇、华丰镇等乡镇都分别投资100多万,建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 2、以布局调整的领头雁,带动全县幼儿园规模效益的提高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由走读式向全日制、寄宿制迈进,进而探索0—6岁托幼一体化学前教育的模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 而实现这一目标,规模办园是前提。 为此,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统筹规划,先后出台了《关于全县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意见》、《全县幼儿园第二轮布局调整的意见》等文件,实施三高、三定战略。 三高指园所建设要高投入、高标准、高起点;三定指定目标、定规模、定编制,即2010年前每个乡镇都要完成30以上省级规范化、50以上市级规范化、90以上县级规范化幼儿园的创建目标;每个管理区都要办一所全日制幼儿园,覆盖人口在3000人以上;每个幼儿园都要达到三个班以上的编制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