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电缆附件的基本知识

中低压电缆附件的基本知识
中低压电缆附件的基本知识

中低压电缆附件的基本知识

一、附件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1、基本概念

a、电缆附件:在电缆线路中各种电缆终端和接头的统称。

b、电缆终端头:安装在电缆线线路的末端与架空线或电气设备连接的一种装置。

c、电缆接头:指电缆与电缆之间相互连接的装置。

2、基本要求

a、线芯连接要好

接触电阻应小而稳定,能经受故障电流的冲击,运行中的接头电阻不大于电缆线芯本身电阻的1.2倍。

b、绝缘性能

附件绝缘的耐压强度不应低于电缆本身,介质损耗应达到相应国家标准和厂家要求;户外部分还要考虑有严酷气候条件下能安全运行,一般应按电力部标准中三级污秽确定外绝缘长度,而外露导电部分对地距离和相间距离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带电导体外露部分的相同及对地最小距离

c、密封性能

对于中低压电缆附件,由于XLPE绝缘电缆附件多为干式绝缘结构的附件,同时密封的主要作用就是防止运行中环境的潮气和导电介质浸入绝缘内部,引起树枝放电等危害。对于超高压电缆,如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XLPE绝缘电缆,

d、良好的机械强度

附件在安装和运行状态下要受到很多外力作用,如人为内力、电动力等,特别是110kV以上电压等级电缆附件、电缆本身回缩、弹力等也对附件本身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电力电缆的基本类型及结构

1、电缆类型

1)挤包绝缘电缆

交联电缆:6kV以上

PVC电缆:1kV以下

橡胶电缆:10kV以下

2)油纸绝缘电缆:现很少使用

2、电缆结构及作用

以35kV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为例:

1、导体

2、内半导电屏蔽

3、交联聚乙烯绝缘

4、外半导电屏蔽

5、软铜带(屏蔽层)

6、聚氯乙烯内护套

7、(钢丝)铠装层

8、聚氯乙烯外护套

1)导体(紧压型线芯)的作用:

a、传送电流;

b、使外表面光滑,避免引起电场集中;

c、防止挤塑半导电屏蔽层时半导电料进入线芯;

d、可有效地防止水分顺线芯进入。

2)导电屏蔽层的作用:

a、屏蔽层具有均匀电场和降底线芯表面场强的作用;

b、提高了电缆局部放电的起始放电电压,减少局放的可能性;

c、抑制树枝生长;

d、热屏障作用。

3)绝缘层的作用:

绝缘是将高压电极与地电极可靠隔离的关键结构

a、承受工作电压及各种过电压长期作用,因此其耐电强度与长期稳定性能是保证整个电缆完成输电任务的最重要部分;

b、能耐受发热导体的热作用保持应有的耐电强度

4)绝缘屏蔽层的作用:

保证能与绝缘紧密接触,克服了绝缘与金属无法紧密接触而产生气隙的弱点,而把气隙屏蔽在工作场强之外,在附件制作中也普遍采用这一技术。

5)金属屏蔽层的作用:

a、形成工作电场的低压电极,当局部有毛刺时也会形成电场强度很大的情况,因此也要力图使导体表面尽量做到光滑完整无毛刺;

b、提供电容电流及故障电流的通路,因此也有一定的截面要求。

6)护层(内、外护套、铠装)的作用:

计有相应的护层结构,主要是机械保护(纵向、经向的外力作用)防水、防火、防腐蚀、防生物等,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各种组合。

三、电缆附件的分类

1、按安装位置分类:

终端:户外、户内

接头:直通接头、绝缘接头、分支接头

2、按安装方式和使用材料分:

绕包式

瓷套式发

浇注式展

热缩式趋

预制式势

冷缩式

3、影响附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a、电气绝缘性能

b、热性能(抗老化性能、散热性能)

c、附件结构

d、安装工艺

e、环境

四、电缆接头及终端的电场分布与结构特性:

1、电力线及等位线

为了分析电缆附件电场情况,通常用电力线及等位线(等电位线)来形象化的表示电场分布状况。

(1)、电力线与等位线直角相交(正交);

(2)、用电力线分析电场时,集中的部位电场强度高;

(3)、用等位线分析电场时,曲率半径愈小的地方场强越高。

2、电缆末端(电缆终端)电场分布

电缆终端电场分布外半导体屏蔽端口电场分布1—线芯;2—电缆绝缘;1—绝缘;2—导体;3—轴向磁力线;

3—铅护套4—外半导体屏蔽层;5—径向磁力线

当电缆的绝缘屏蔽层切开之后,在外屏蔽端口将产生电应力集中现象,电场突然变化,并且电缆终端处电场分布畸变要比接头中的电场畸变严重。

3、应力控制结构

电力电缆终端或接头中的应力结构主要有两种:

(1)、几何法:应力锥(如冷缩附件、高压附件);

(2)、参数法:应力带或应控管(如热缩附件)。

应力锥主要由绝缘和半导电两部分组成,其中绝缘部分用以增强电缆绝缘,半导电部分与电缆外半导电屏蔽结合,以控制电场分布。

应控管是通过控制材料的特殊电气参数(对材料性能要求相当严格),如高介电常数ε>20,体积电阻率ρν为108—1012Ω?cm,应控管安装在附件中,使电场中电力线在两种不同介电常数介质的界面上遵循一定的折射规律(如瑞典的FSD 应力控制片,是利用其电阻率与外施电场成非线性关系变化的特性,即当外施电场增加时,电阻率下降,将这种材料施加在电缆屏蔽切断处绝缘表面,从而降低该处电场强度)。

两种应力控制方式性能对比:

从上述分析可知,在应力控制中,虽然应力层控制电场分布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但对于超高压电缆来说,应力层中材料参数的选择至关重要,体积电阻率选择太小,会使应力层在运行时电阻电流发热而老化,同时介电常数过大,电容电流也会产生热量而使应力层发热老化,故必须根据电压等级选择应力材料参数。应力锥结构虽然参数比较容易控制,但体积较大,加工工艺要求严格,如果喇叭口制做的不合适会引起电场在此集中,特别是现场绕包的应力锥更易出现操作缺陷,而预制式应力锥基本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因而目前是国外较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4、接头电场分布

应力锥的曲线曲率,及屏蔽套的两端口曲率半径直接影响到电场分布。

电场分布图

5、电缆附件中的界面特性

XLPE绝缘电缆,由于其绝缘材料的特殊性能,使这种电缆的绝缘强度很高,

不论是什么形式(如热缩、预制、冷缩等)都是用很好的绝缘材料制成,附件本身的绝缘不成问题,所以关键要解决电缆绝缘本体和附件之间的界面问题。

尽管我们设计附件时采用了适当的裕度,保证一般电缆使用中不会出现问题,但由于电缆制造工艺的千差万变,使得同一截面的电缆绝缘外径相差非常大,例如:240mm2 XLPE电缆标称绝缘外径应为φ21.5mm,而目前大多数电缆为φ19.2mm,这就带来了预制电缆附件的安装困难。

热缩形电缆附件主要靠附件加热收缩过程中产生界面握紧力来保证界面特性,当附件安装完成后进入运行,随着电缆负荷的变化,气候条件温差影响,电缆本体热胀冷缩,运行过程中附件不能再进行加热,就造成了热缩管对电缆绝缘表面界面压力不足,仅凭热缩管内壁很薄的热溶胶弹性来保证界面特性,显然是不够的,以致于热缩附件密封性能较差,油浸纸绝缘电缆最好不要使用。

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界面的绝缘强度与界面上受到的握紧力有指数关系,如图所示:

图界面压力与击穿强度关系曲线

界面正是这样一个力的作用下保持电性能稳定的,根据国外技术人员分析,界面压力达到98 KPA时,它的击穿强度能达到3kV/mm以上,如界面压力达到500—588 KPA,它的击穿强度能达到11 kV/mm,而设计附件时,一般界面的工

电缆附件的材料特性,如热缩附件取0.05 kV/mm以下,而预制冷缩附件可以取

到0.2 kV/mm。这种设计参数国内外都用于附件设计中,通过较长运行时间,证明这样的基础场强对于XPLE绝缘电缆是非常合适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个场强必须是在界面有一定压力的前提条件下,如果不存在界面压力,界面的长度就要和户外的长度一样计算。

6、终端电气计算

A、终端外绝缘

终端外绝缘有三个要素必须计算,这就是干闪距、湿闪距和爬距(见下表)。这三个参数对外绝缘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一种附件,只有取三个参数计算出的最大绝缘距离,才能保证整个运行时的安全。

表:电缆附件基础外绝缘距离

(1)、干闪距

干闪距离是指上金属电极至下金属电极间的最短直线距离。例如,我国电缆运行规程规定:10 kV户内电缆终端金具与地和其它相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

125mm,这就是指最小干闪距离,因为在户内不Array存在污闪和湿闪问题。现在很多10kV附件,虽然

主绝缘露出长度都小于这一数值,但由于在安装工

艺中,将接线端子和接地线的一部分金属绝缘起来,

从而延长了主绝缘,使得总长度仍然大于125mm,

(2)、湿闪距

湿闪距离是指当雨水以45°角淋在附件上时,附件上仍存在的干区长度,如右上图所示,a+b等的组合。湿闪电压一般为干闪的70%~80%,当正常运行时,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一般附件设计主要以湿闪为依据,如果能满足湿闪要求,干闪基本可以说没有问题,当然这不包括其它金属物接近附件引起的闪络。如上图中所示:

湿闪距离= n×b(cm)

式中n为裙边数。

(3)、污闪距(泄漏比距)

污闪距离是指附件外绝缘从上金具至下接地部位全部绝缘表面距离。这是由于污秽是均匀附着于附件绝缘表面上的,当有潮湿空气将其湿润时,就发生导电现象,以至闪络。电力工业部对污闪划分了等级,由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因此附件污闪距离一般取四级污秽等级为好,也就是取 3.1cm/kV;对于户内一般取三级,即2.5 cm/kV(见下表)。例如,10kV户外污闪距离一般应大于3.1 cm/kV ×8.7kV=278.4mm。110 kV户外污闪距离一般应大于 3.2 cm/kV×69 kV=2208mm。

国际污秽等级的划分表:

泄漏比= 泄漏距离/额定电压(cm/kV)

B、终端内绝缘

制方式。我们在前面已经讲了应力控制,并作了对比,因比就不再详述。但是有一点还要强调,不同的应力控制方式,对于主绝缘厚度影响较大,用应力管控制终端电场,一般绝缘厚度为3~5mm,就可满足要求,同时3~5mm厚的绝缘老化寿命能够保证在15~20年内外绝缘性能,机械性能不会下降。对于用应力锥的形式控制电场的附件,附加绝缘取得较厚,因为它是通过几何形状的改变(一条复对数曲线)来改变终端电场的,一般10kV取15mm左右,此时一般不从老化角度考虑问题,主要从改善电场角度出发。35kV取20~35mm;110kV取50~70mm。

终端界面长度影响因素较多,如绝缘光滑程度、干净程度、界面压力、材质等,因而不能一概而论。但从前面所述的理论看,界面长度与击穿电场强度有一定关系,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加一裕度和安全系数就能确定界面长度。目前所遇见的几种附件界面长度大致可以由下面的方法确定。

(1)热缩附件

10 kV 户内8.7 / 0.04 = 217 mm

户外8.7 / 0.02 = 434 mm (考虑裕度及安全系数)

35 kV 户内26 / 0.09 = 290 mm

户外26 / 0.05 = 520 mm (考虑裕度及安全系数)(2)预制类附件

10 kV 户内8.7 / 0.09 = 97 mm

户外8.7 / 0.08 = 110 mm

35 kV 户内26 / 0.1 = 260 mm

户外26 / 0.08 = 325 mm

65 kV 户内42 / 0.08= 525 mm

户外42 / 0.06= 700 mm

以上数据是分析国内外各制造厂商及试验室的试验分析结果而得到的。可以

C、终端接地

终端接地线首先应满足良好的接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标准(简称国标)要求,电缆附件接地线应采用镀锡编织铜线,10kV电缆截面为120mm2及以下的采用16mm2编织铜地线,120mm2及以上的采用25 mm2接地线。目前为了更好地检测电缆外护套,有些地区供电局要求中低压附件采用双接地线制,即铜屏蔽层和钢带铠装的接地线分开焊接两根地线,正常运行时将两根地线均接地。当预试时用摇表测量护套对地阻,从而证明护套的完整性。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的接地,国标也作了明确规定,如下表所示:表高压电力电缆接地线推荐截面

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力电缆的接地应考虑采用单端直接接地,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这是因为高压电力电缆多为单芯电缆,因而会在铜带屏蔽层上产生感应电压。如果两端均直接接地,就会在屏蔽层中形成环流,造成损耗,减少电缆输电能力。感应电压的大小地国标中明确规定:“未采取不能任意接触金属护层的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50V;如采用安全措施时,不得大于100V”。对于较长电缆,感应电压必定大于100V,这时应采用中间交叉互联方式以消除感应电压。

7、接头电气计算

电力电缆接头的电气性能主要是由内绝缘结构来确定的,对于中低压附件,接头的设计比较简单,一般取附加绝缘厚度为主绝缘的2倍,同时考虑连接管表面的光滑,并恢复内屏蔽和外屏蔽,最后对外屏蔽断开点的电场集中处通过采用

直接影响接头质量。目前国内外各种附件,由于所选材料不同,使得接头大小有很大差别。热缩和冷浇注式接头由于界面压力小,必须选择较长界面来改变这种状态,所以热缩和冷浇注接头的界面一般都取在200—250mm为好。对于冷缩、预制和接插式以及绕包式接头,在连接部位及半导电断口处理较好的情况下,界面长150—100mm就可以达到绝缘要求。较先进的附件,接头的界面长度只有80mm。

所有电缆接头的形状都能通过接头的电气计算确定,特别是高压电缆接头的附加绝缘厚度、应力锥和反应力锥长度必须进行严格理论计算,才能确保运行安全。

A、附加绝缘厚度

附加绝缘厚度是根据连接表面的最大工作场强取定后而计算出来的,且电缆本体的最大工作场强为3—4kV/mm(XPLE绝缘电缆),国外电缆的最大工作场强有时选取得还要高,一般连接管表面最大工作场强取电缆本体最大工作场强的45%--60%。但有一点必须记住,该处最大工作场强不要超过空气游离时的场强,即2.1kV/mm。

Δn=R n―R=r1exp(U/r1E n) ―R

式中 r1 ——连接管外半径,mm;

R——电缆工厂绝缘层外半径,mm;

U ——电缆承受最大相电压,kV;

En——连接管表面最大工作场强,kV/mm。

B、应力锥长度及形状

对于中低压电缆接头,如采用应力控制管,就应按照应力控制管参数来确定形状。这里主要说明应力锥改善电场的情况。设计原理是按其界面在一定压力作

首先确定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界面的击穿场强,然后依此为基础确定出最大界面工作场强(E t)和应力锥长度,参看下图:

图接头几何尺寸示意图

L k=U/E t In[Ln(R/r c)/In(R n/r c)]

式中 Et —界面最大工作场强,kV/mm;

U —电缆承受最高系统相电压,kV;

R n —附加绝缘半径,mm;

R —电缆工厂绝缘半径,mm;

r c —线芯半径,mm。

由于式中计算的应力锥应为一曲线,但在实际安装中,手工绕包这样的曲线是不可能的,因而现场常用一直线来代替。目前各国生产的预制接头中的应力锥,在工厂中通过工艺使之达到标准曲线。

C、反应力锥长度及形状

反应力锥也是根据沿面轴向场强为一常数而确定的。计算反应力锥长度见上页图的公式为:

L c=U/E t In[Ln(R/r c)/In(R n/r c)]

式中 E t —界面最大啊作场强,kV/mm;

U —电缆承受最高系统相电压,kV;

R —电缆工厂绝缘半径,mm;

r c —线芯半径,mm。

同样,按上式计算出的反应力锥为一曲线,在实际电安装中多用直线代替,正、反应力锥之间的距离一般取10—150mm。

D、界面状况

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缆接头中的界面长度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界面情况。对于预制或绕包式接头如能保证界面良好,界面长度可以取得很短,如3M公司和ABB公司、F&G公司的接头绝缘长度都在100mm以下,有的甚至接近50mm,日本腾仓公司、住友公司、昭和公司110kV预制接头中绝缘长度也小于200mm,因此最大工作场强可达到0.345kV/mm,大于2.1/10,即空气游离场强的1/10。这主要是因为预制件能够保证界面压力大于3kg/cm2,而一般国内10kV热缩接头,界面长度一般应大于150mm,这时的最大工作场强为8.7/150=0.058kV/mm,预制附件一般在150—100mm之间,因而最大工作场强为8.7/100=0.087kV/mm。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由于制作时工艺要求严格,几何形状一定,对电场改善好,因此可以适当提高最大界面工作强,以提高材料利用率。在综合考虑安全系数的情况下,最大工作场强可达到2.1/10=0.21kV/mm,再加上15%的安全裕度,即

0.21×85%=0.178kV/mm。对于110kV XLPE绝缘电缆绕包式接头,除反应力锥以外绝缘长度L=69/0.178=387mm;对于66Kv XLPE绝缘电缆,L=42/0.178=235mm;对于35kV XLPE绝缘电缆,L=26/0.178=146mm。其它接头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计算出界面长度。

五、导电的连接技术

1、连接方法:压接、焊接、机械连接

a、材料的材质

b、金具与导体的配合尺寸:间隙大约1mm

c、金具实体截面与导体截面的比值:≥1.5

d、压缩比18%~30%

e、压接方式:点压、六方围压

f、压痕数量:端子:2~4

连接管:4~8

六、附件的标准和试验

1、标准

中低压:IEC 60502(1~30kV),GB12706(1~35kV),JB/T 8144(代替:GB 11033,26/35kV及以下),GB/T 18889(6~35kV试验标准)高压:IEC 60840(30~110kV),IEC 60859(GIS 终端、SF6开关)

IEC 62067(150~500kV),GB/T 11017( 110kV),GB/Z 188890(220kV)

2、试验

a、1 min工频耐压试验:是鉴定绝缘强度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

b、局部放电试验:是一种判断绝缘在长期运行中性能好坏的较好的方

c、循环试验:检验附件材料的老化水平

d、冲击电压试验:用来检验附件在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作用下的

绝缘性能或保护性能

e、直流耐压试验:考核经以上试验后的绝缘水平

七、附件安装的注意事项

1、电缆和附件的清洁处理

2、检查电缆的受潮情况

3、严格按安装工艺提供的尺寸进行剥切,注意剥切中不能损伤电缆

6、去金具等的毛刺、飞边

7、不能有产品开裂现象

8、冷缩产品骨架不能松动

八、电缆附件典型事故分析

(缩终端击穿故障(湖北)

图冷浇注树脂中间接头结构

事故原因:由于中间接头连管压接不紧发热,导致绝缘碳化相间击穿。一)、10kV冷浇注树脂中间接头击穿(昆明)

(二)、10kV热

热缩终端头应控管上方击穿 热缩终端头应控管内击穿 事故原因:应控管体积电阻率过低,击穿故障一般出现于应控管以上; 应控管体积电阻率过高,击穿故障一般出现于应控管以内。

(三)、35kV 热缩终端头应控管附近电晕 (苏州)

图 35kV 热缩终端头结构

原因分析:电缆屏蔽未端及应控管内部由于存在气隙,在高压电场下发生电晕。

(四)、10kV热缩中间头反应力锥处击穿(武汉)

图10kV热缩中间头结构图

事故原因:由于中间接头没有切削反应力锥,连接管与绝缘连接处电场突变,导致击穿。

(五)、35kV预制户外终端头爬穿(珠海)

图35kV预制户外终端头结构

事故原因:由于户外终端绝缘套内孔孔径过大,与电缆绝缘过盈不到1mm,界面压紧力不够而爬穿。

(六)、35kV预制中间接头爬穿(南京)

图35kV预制中间接头结构

事故原因:由于预制中间头半导电层脱碳,加上过盈量太小,为1mm,导致界面压力不足,而爬穿。

(七)、10kV冷缩中间接头击穿(合肥)

图10kV冷缩中间接头结构

事故原因:由于连接管压接后伸长过长,安装尺寸没有在中心,而偏向一端,造成连接管脱离屏蔽套,电场无法改善而击穿。

(八)、法国110kV交联电缆户外终端事故(厦门)

图110kV法国交联电缆户外终端结构

事故原因:由于上部密封设计不良,造成进水,终端受潮短路而击穿。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 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 (一)、矿压观测内容 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 1、支架阻力观测 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测线布置在(133架)4#、18#、32#、46#、60#、74#、88#、102#、116#、130#支架上。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 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60#、102#支架上。 3、统计观测 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4、顺槽的矿压观测 (1)超前支护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 在两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均匀各取5个点,用测压表测单体液压工作阻力。 (2)巷道围岩变形观测 利用顺槽成巷期间设置的观测基点观测。即两顺槽每隔50m安设顶板离层探测仪,监测顺槽顶板底板的相对移进量,用来推断顶板的运动过程和状态。 观测次数每10天观测一次。距离切眼较近的顶板离层仪,当临近顶板来压时加密观测,可视变化情况每天(班)观测一次。 (3)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作者: ————————————————————————————————日期: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一、矿井爆破 (一)爆破器材 1.炸药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生成大量气体产物,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炸药爆炸后,在岩体内产生瞬时高压冲击波,冲击波从爆源向岩体内传播,并对周围煤岩体发生作用,把煤炭或岩石破碎下来。 矿用炸药分为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炸药,准许在地下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使用的安全炸药称为煤矿许用炸药。煤矿井下的所有爆破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 2. 雷管 雷管是一种装有起爆药的小管,用来起爆炸药的专用材料。雷管按起爆方式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电雷管由电能来起爆。电雷管又分为瞬发雷管、秒延期雷管和毫秒延期雷管。煤矿井下广泛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3. 发爆器 发爆器是用来供给电爆网路的电雷管起爆电能的仪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爆破必须使用发爆器。 (二)爆破技术 1、掘进工作面爆破 (1)炮眼分类及布置 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如图3-11 所示: ①掏槽眼(又名掏心眼)。掏槽眼的作用是首先将工作面上某部分岩石破碎下来,为工作面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眼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掏槽眼应比其他炮眼深15~20厘米,叫做超深。超深的作用是使其他炮眼利用率提高。掏槽眼又分斜眼掏槽法、直眼掏槽法、混合式掏槽法。 图3-11 炮眼布置示意图 Ⅰ-掏槽眼Ⅱ-辅助眼Ⅲ-周边眼

矿压观测制度

矿压观测制度 综采矿压监测管理 一、综采队要使用、维护好KJ216顶板动态监测系统,保证数据正常传输到地面。 二、、综采队要负责监测系统本安电源(127V)的正常供电, 三、综采队负责压力监测分站高压胶管及通讯电缆的维护工作。当出现高压胶管和通讯电缆损坏时,要及时修补或更换。 四、所有监测设备(包括仪器仪表、通讯线、供电电源)如出现损坏、丢失,按设备原价进行赔偿,并要查明原因,找出责任人。 五、综采队要保证泵站压力达到≧30MP、乳化液浓度达到3%—5%。 六、工作面顶板不能出现台阶下沉,支架顶梁要接顶严实。液压支架初撑力要≧24MP,端面距最大值要≦340mm。 七、单体液压支柱(φ100mm)初撑力不得小于90KN(11.5MP)。 八、工作面采高必须控制在2.9~3.5米之间。 顶板矿压监测管理 一、矿压组负责井下所有巷道的矿压监测管理工作,对收集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后要及时将结果报工程师审核签字后存档,为后续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认真开展日常性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工作,对采掘队组报送的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处理结果报送相关领导

和采掘队组。 三、观测人员对井下分管的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 四、监测表格必须在井下现场认真填写,要求字迹清楚、数据准确,严禁井上填写或弄虚作假。 五、经常深入现场了解工作面顶板监测仪器仪表的使用情况,并监督、检查采掘工作面在初采(掘) 前矿压监测仪器仪表的安装情况。 六、对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使用的仪器仪表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矿压仪器仪表台帐,队组日常所需仪器仪表等设施,每月进行核实,其它所需拉拔器具、退锚器、力矩扳手、压力表等,待核实完好,同时不得影响队组生产。 七、对队组不按要求使用、保管拉拔器具、退锚器、力矩扳手、压力表等仪器设施,造成损坏或报废的要严格进行考核。 八、矿压组负责采掘头面及其它巷道矿压监测仪器设施的管理工作。 九、顶板离层指示仪的安装 顶板离层指示仪必须及时地安装在巷道顶板中部,每隔100m安设一组,在巷道开口处、交叉点、过煤柱、特殊地质构造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设离层仪数量,安装时距工作面迎头不得超过100m。队组接到技术部的通知后要及时打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孔,并且要保护好顶板离层指示仪。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一、矿井爆破(一)爆破器材1.炸药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生成大量气体产物,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矿用炸药分为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炸药。煤矿井下的所有爆破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2.雷管雷管是一种装有起爆药的小管,用来起爆炸药的专用材料。雷管按起爆方式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电雷管由电能来起爆。电雷管又分为瞬发雷管、秒延期雷管和毫秒延期雷管。煤矿井下广泛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3.发爆器发爆器是用来供给电爆网路的电雷管起爆电能的仪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爆破必须使用发爆器。 (二)爆破技术1、掘进工作面爆破(1)炮眼分类及布置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掏槽眼(又名掏心眼)②辅助眼 ③周边眼(2)主要爆破参数巷道掘进的爆破参数主要包括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的具体规定。巷道掘进爆破作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爆破参数执行。 2、回采工作面爆破(1)炮眼种类及布置炮眼布置方式(见图3-12)单排眼:用于薄煤层、煤质较软及节理发育的煤层。双排眼:包括对眼、三花眼。一般用于采高较小的中厚煤层及煤质中硬的工作面。三排眼:即五花眼。用于煤层坚硬和采高较大的中厚煤层工作面。 (2)主要爆破参数炮采工作面的爆破参数主要包括炮眼布置、间距、炮眼深度、炮眼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的具体规定。炮采工作面爆破作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爆破参数执行。

二、巷道施工巷道施工方法包括钻眼爆破法和机械化掘进法。其主要工序有破岩、装岩、运岩和支护等。(一)破岩1.钻眼爆破法钻爆破岩法是指利用电钻或风钻进行打眼、装药爆破的方法。为了提高打眼的速度可以使用专门的钻眼机械打眼。钻爆破岩法推广光面爆破。光面爆破(简称光爆)是指在钻眼爆破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使爆破后的巷道断面形状、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并尽量使巷道轮廓以外的围岩不受破坏的一种破岩方法。2.机械化破岩法机械化破岩是指利用综掘机对煤岩体进行切割和破碎的方法(二)装岩与运岩装运岩煤有人工装运和机械装运2种方法。常用的装岩机有耙斗式、铲斗式、蟹爪式装岩机等设备。运输普遍采用矿车,用人或电机车调车。掘进煤巷时可以直接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运煤,综掘设备本身连接有装煤运煤设施。(三)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材料有水泥、石料、混凝土、木材和金属材料(如轻便钢轨、矿用工字钢、特殊工字钢、矿用特殊型钢等)。支护的形式有架棚支护(金属拱形支护、木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砌碹支护等。其中,锚喷支护和砌碹支护属于巷道永久支护,其服务年限较长。 架棚支护砌碹支护砌碹支护的主要形式是直墙拱顶式,是一种被动支护形式,如图3-14所示。该支护具有坚固、耐久、防火、通风阻力小等优点。缺点是施工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和进度慢等。直墙拱顶支护由拱、墙和基础3部分组成。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与喷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就是将锚杆预设在围岩中,使岩体得以加固,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护结构,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支护原理如图3-15所示。锚杆的种类有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金属锚杆、木锚杆、树脂锚杆等。喷射混凝土与喷浆支护:喷射混凝土是将一定配合

煤矿采煤基础知识

采煤基础知识 1、什么叫井田开拓? 答:在井田范围内,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叫井田开拓。 2、什么叫煤田? 答: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3、煤层厚度的变化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类? 答:按煤层厚度可分为极薄煤层(<0.7M)、薄煤层(<1.3M)、中厚煤层( 1.3 ~3.5M )、厚煤层(> 3.5M )、特厚煤层(>8~10M)。 4、煤层倾角的变化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类? 答:按煤层倾角可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5、什么叫矿井生产系统? 答:矿井生产系统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人员安全出入、材料设备的上下升降、矸石排运、供气、供电、供水等而形成的线路和设施的总称。 6、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答:矿井生产系统分为: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空压系统、灌浆系统、瓦斯抽排放系统等。 7、巷道的分类有几种? 答:按巷道轴线和水平面的关系井下巷道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 按巷道的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井下巷道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8、什么叫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答:开拓巷道:为矿井或阶段服务的巷道。 准备巷道:为采区服务的巷道 回采巷道:为区段服务的巷道 9、什么叫阶段?什么叫开采水平? 答:阶段―――沿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的标高将井田划分成的若干长条部分。开采水平―――设置了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的水平叫开采水平 10、什么叫矿井年产量?服务年限? 答:矿井年产量―――矿井一年内实际产出的煤炭数量,而井型是指矿井年设计产量。 服务年限―――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全部生产时间叫服务年限。 11、什么叫分区式布置? 答: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按一定的长度把阶段划分成的若干块段。 12、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几种?它的位置应选在什么地方? 答: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运输大巷布置、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对于分层运输大巷多布置在煤层中,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多布置在岩层中。 13、井田的开拓方式有几种? 答:井田的开拓方式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峒开拓及综合开拓。 14、什么叫井田开拓系统? 答:开拓巷道系统与其形成的生产系统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15、煤矿主、副井分别担负着什么样的主要提升任务?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钱营孜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

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4)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或交岔点的中心位置,顶板离层仪的间隔距离一般为50米。安装时,工作面迎头距前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报告(模板).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区队: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人:________________

目录 1 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 1 -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 1 - 1.1.1工作面概况及地质说明书 ..................................................................... - 1 - 1.1.2顶底板岩层岩性组合结构分析 ............................................................. - 3 - 1.1.2地质 ........................................................................................................ - 3 - 1.2支护 .............................................................................................................. - 3 - 1.2.1正常支护 ................................................................................................ - 3 - 1.2.2特殊支护 ................................................................................................ - 4 - 1.2.3确定支护强度 ........................................................................................ - 4 - 1.2.4巷道布置 ................................................................................................ - 4 - 2 矿压观测计划.................................................................................................... - 5 - 2.1 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 5 - 2.2×××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 5 - 2.3观测方案 ...................................................................................................... - 6 - 2.3.1观测工具 ................................................................................................ - 6 - 2.3.2测线布置 ................................................................................................ - 6 - 2.3.3研究方法 ................................................................................................ - 6 - 2.4矿压观测内容 .............................................................................................. - 7 - 2.4.1顶板动态: ............................................................................................ - 7 - 2.4.2支护质量 ................................................................................................ - 7 - 2.4.3 ×××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法 ................................................................ - 7 - 2.4.4 ×××工作面观测效果预计 ................................................................ - 7 - 2.4.5 ×××工作面观测制度及守则 ............................................................ - 7 - 2.4.6 ×××工作面观测记录表格及资料整理表格设计 ............................. - 7 - 3 矿压规律分析.................................................................................................... - 8 - 3.1 初采期间的矿压规律.................................................................................. - 8 -

煤矿工人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煤矿工人应知应会基本知识 (机电部分) 1、井下低压安全供电的“三大保护”是什么? 答:是接地保护、漏电保护、和过电流保护。 2、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指的是什么?按所采取防爆结构措施的不同,分为那几种型式? 答:矿用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GB3836.1国家标准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 按所采取防爆结构措施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⑴隔爆型电气设备;⑵增安型电气设备;⑶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⑷正压型电气设备;⑸充油型电气设备;⑹充砂型电气设备; ⑺无火花型电气设备;⑻特殊型电气设备。) 3、高、低压电气设备的“三大保护”是什么?必须符合哪一规程、三细则的规定? 答:“三大保护”是指三短路、漏电、接地。 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煤矿井下检漏继电器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及《矿井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 4、机房(峒室)安全防护是什么? 答:防护罩、防护栏并悬挂危险警示标志;防护器材;禁放易燃

易爆物品。 5、在日常运行中,对隔爆电气设备须进行定期巡视和检查的要求是什么? 答:紧固螺栓必须齐全、拧紧;电缆的连接牢固、可靠、不会被拔脱;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外壳无损伤痕迹;电动机各部分的温升正常。 6、电缆敷设有那些规定? 答:应用吊钩悬挂;悬挂整齐、不交叉、不落地,应有适当驰度;悬挂间距:水平或倾斜巷道内不得超过3m,在立井筒内不得超过6m。 7、根据保护功能的不同,对电气设备及其供电线路应设置的过流保护装置有那些? 答:短路、过负荷、断相、过流综合保护装置。 8、根据《规程》规定,那些电气设备应有失压保护? 答:井上下的高压电动机、动力变压器的高压侧。低压电动机应有远方控制装置。 9、触电的种类有那些?一般的预防方法有那些? 答:电击、电伤。 防止人身接触或接近带电导体,降低使用电压,严格遵守各项安全用电作业制度。 10、操作井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那些规定?

矿压观测管理制度

安宁煤矿矿压监测管理规定 各单位: 为加强我矿矿压监测工作,准确掌握采场矿压显现规律,适时有效监测矿山压力,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安全生产,根据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矿实际现状,特制定如下矿压监测制度。 一、矿压监测领导小组 (一)总工程师任领导小组组长。 (二)生产技术部设矿压监测小组,配备专业人员4人,负责日常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三)采掘区队至少配备专职或兼职矿压监测专业人员1人,负责本区队矿压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二、具体要求 (一)锚杆支护巷道矿压监测 1.岩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1)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定期对锚杆及锚索进行拉拔力及锚杆扭矩力试验,并做好原始台帐的资料记录。 (2)矿领导、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锚杆(索)原始台帐记录、锚杆拉力计、锚索张拉机具、锚杆扭矩扳手等检测工具进行监督检查。 (3)定期(每100m3做两组,每组三块)做混凝土强度检验:将混凝土喷在15cm×15cm×15cm的立方体模块内,要求喷射时与实际结构部位相同,并在相同条件下养护28天后,送交相关质检部门进行强度试验,强度标号不得小于C20。 (4)顶板岩性探查孔,施工单位必须按时、按指定地点(岩巷原则上每20米施工一探查孔)负责打探查孔眼,然后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协助矿压小组用顶板窥视仪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同

时施工单位技术员在现场必须及时记录打眼过程中顶板的岩性情况并按规定及时上报顶板岩性观测孔资料,要求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进行编号管理。 (5)矿压小组对顶板岩性进行窥视后,要及时将探查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并存档备案,对顶板岩性探查孔资料进行分类编号管理。 (6)按规定每次需要打顶板探查孔时,矿压小组应提前一天通知施工单位及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接到通知后应提前备齐打眼工具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扯皮。否则,矿压观察小组将对施工单位进行处罚。 (7)施工单位每次应及时将当天收集的顶板探查岩性资料上交于生产技术部矿压小组,以便于矿压小组对资料的整理,同时结合钻孔内影像资料,质量抽查情况等进行汇总,报送矿领导。 2、煤巷矿压监测规定如下 煤巷锚杆支护巷道每掘进50~100m,施工单位必须至少打1个顶板岩性探查孔,由矿压小组利用钻孔窥视仪进行顶板岩性的观测和分析,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必须在现场予以配合。探查孔的观测工作完成后,必须编制顶板岩性探查孔柱状图,建立顶板岩性探查台帐。当顶板岩性出现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 (1)为了加强锚杆支护的顶板管理,进一步优化锚杆支护参数,随时了解顶板的离层情况,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44条第7款的规定,在煤巷锚杆支护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 (2)所有采用锚杆支护的煤巷内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 (3)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

顶板、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XXXXX采、掘工作面顶板动态管理及处理制度》 XXXXX 二O一三年元月

XXXXX采、掘工作面顶板动态管理及处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加强我公司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及所有巷道的顶板管理工作,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技术政策及规定,特制定《XXXXX顶板动态管理及处理制度》,望生产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第二章动态管理机构与制度 一、顶板管理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组职责 1、董事长职责 XXXXX董事长对顶板管理负全面责任,定期听取生产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关于顶板管理工作的汇报,督促和检查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资金的落实。 2、总工程师职责 总工程师对顶板管理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负责组织顶板管理工作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推广和采用顶板管理新技术,编制顶板管理计划和资金计划,参加重大顶板事故的抢救和处理。 3、生产副总经理职责 生产副总经理队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顶板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各项顶板管理措施。 4、区队长职责 生产部门区队长对本单位顶板管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负责制定和落实本区队顶板管理措施,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顶板管理规定和要求,顶板有变化要采取果断措施并亲自到现场处理。 5、技术科职责

技术科负责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技术指导和执行情况。 6、技术科长职责 (1)负责矿压观测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及技术比武工作。 (2)定期检查指导矿压观测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3)组织编制矿压观测方案,及时分析顶板活动规律,提出采掘工作面支护质量、支护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从技术和设备上提出改进意见,为科学管理顶板提供依据。 (4)组织并实施矿压观测技术攻关,推广应用矿压观测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提高顶板管理水平。 7、现场矿压工职责 (1)了解矿压观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掌握矿压观测方法,实事求是地测读每一个测量数据。 (2)正确安装、测读、使用矿压仪器仪表。 (3)井下现场填写观测数据记录,有特殊情况或必须说明的问题,应在备注栏内记录清楚,对典型矿山压力现象应附有现场实际素描草图。 (4)需要连续观测时,要严格执行井下交接班制度,矿压记录及时送交矿压分析员,并说明监测情况。 (5)井下监测中发现监测仪器仪表损坏或不正常工作应及时向矿压组长或技术科长汇报,以便及时处理。 (6)现场监测中发现支护不符合规程规定或有垮落漏顶征兆要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7)现场矿压观测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连续性和技术性。 8、矿压分析员职责 (1)要及时整理矿压观测资料,发现资料缺少时,应及时要求补测。 (2)及时分析矿压规律,编制矿压日报和预报,及时送有关领导。 (3)编制阶段性的矿压观测总结。 (4)整理资料要实事求是,不许对原始资料进行随意涂改,以保证井下原始资料的真实性。不准伪造数据和弄虚作假,每发现一次罚矿压观测工100元。 三、顶板管理有关规定

煤矿矿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第16章矿图的基本知识 16.1 概述 16.1.1 矿图的概念与特点 矿图是反映矿井地质条件和井下采掘工程活动情况的煤矿生产建设图的总称。矿图是煤矿企业中最重要的技术资料,是管理采矿企业和指导生产必不可少的基础图件,它对于正确地进行采矿设计、编制采掘计划、指导巷道的掘进和合理安排回采工作及各种工程需要都具有重要作用。 与其它图纸相比较,矿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矿图的内容要随着采矿工程的进展逐渐增加、补充、修改; (2)矿图的测绘区域随矿层分布和掘进巷道部署情况而定,常常是分水平测绘; (3)矿图所反映的是井下巷道复杂的空间关系,以及矿体和围岩产状与各种地质破坏,测绘内容多,读图较困难; (4)采用实测与编绘的方法,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再辅以地质、水文、采掘等方面的技术资料绘制而成。 16.1.2 矿图的分类 生产矿井必备的基本矿图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矿井测量图,它是根据地面和井下实际情况测绘而成的;另一类是矿井地质图,它是根据矿井地质勘探资料和采掘过程中揭露的地质信息而绘制的。两类矿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矿井测量图是绘制矿井地质图的基础;而矿井测量图上的地质信息则是来源于可靠的矿井地质图。本章主要介绍矿井测量图。 根据投影方法和投影面的不同,可以将矿图分为平面投影图、竖直面投影图、断面图和立体图。根据成图方法分为原图和复制图两类。原图是根据实测、调整或收集的资料直接绘在聚酯薄膜或在原图纸上的矿图,一般情况下原图不应直接用来晒图或使用。原图的副本称之为二底图。根据原图或二底图复制或编制而成的矿图称为复制图。煤矿生产、建设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主要图纸,称为基本矿图。《煤矿测量规程》规定的煤矿基本矿图见表16-1。 表16-1 矿井必须具备的基本矿图

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汇报报告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区队:采一区 编写人:梁朝信李龙庆张永付

1.1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 1.1.1工作面概况 表1

1.2支护 1.2.1正常支护 (1)选用ZY6400-16/3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 表2 ZY6400-16/34型掩护式液压支架要紧技术特征为:

工作面内切眼长227m,实选149架支架支护,可支护长度223.5m。 移架的动作顺序:降架→移架→升侧护板→升柱 1.2.2专门支护 工作面在过断层、顶板破裂、片帮、冒顶等情况下,采取的专门支护方式。 1.2.3巷道布置 切眼尺寸及支护方式:7.2*2.2(锚网支护) 运输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 回风顺槽尺寸及支护方式:5.5*2.5(锚网支护) 以上在顶板治理正常情况下使用,若现场遇断层,地质构造时,施工单位另制定针对性措施。以上材料均放在材料道料场,码放整齐,挂牌治

理。 2 矿压观测打算 2.2 103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1、掌握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进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治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制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在1031工作面回采工程中采纳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包括新采煤方法、回采工艺等)进行资料积存,从矿山压力角度对应用效果提出评定性意见。为采煤工艺的创新和改进制造作必要的技术预备。 3、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不安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安全生产可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2015年1月份矿压观测总结 211302工作面1月23日开始生产,截止到1月底,211302工作面机头累计推进51.2m;机尾累计推进48.6m。工作面初次来压分布不均衡,压力分段显现,来压时顶板破碎,煤帮有破断的声音,部分支架安全阀打开。 (1)由上部测站(133#、148#、16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上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 30.6~34.3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为32.58m。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413.12~2914.22kN,平均动载系数为 1.32。来压持续长度为0.8~5.6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 2.21m。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上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2)由中部测站(58#、74#、90#、109#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中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0.6~25.8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24.2m。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526.89~3228.65kN,平均动载系数为1.36。来压持续长度为0.8~4.8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46m。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中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3)由下部测站(14#、27#、4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下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

28.2~32.3m,三支架来压步距平均值为30.86 m。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283.25~3102.36kN,平均动载系数为1.70。来压持续长度为0.4~14.2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2.56m。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工作面端头煤壁略有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下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现场矿压监测表明:基本顶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分段来压比较明显,来压次序一般为先中部后上、下部。上、中、下三段来压强度也有差异,下部来压比上部强烈,这主要与采空区冒落程度有关,应加强对工作面下部支架支护质量的管理。但总体来说,211302工作面基本顶来压并不强烈。 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存在顺槽老塘的悬顶情况,并适当在排头支架放煤,拆卸两顺槽锚索,控制老塘悬顶距离。回采过程中加强端头支护管理,保证端头和1#支架、超前单体的支护质量,保证单体液压支柱迎山有力;回、支支柱时首先观察接顶材料是否可靠,有无坠落的危险;保证每班的巡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周期来压在75#-115#周期来压相对剧烈,部分支架安全阀卸载,支架工作阻力较大,支架工、煤机司机要相互配合,控制采高,并保证支架初撑力;确保工作面的推进

DKBARevB压铆紧固件技术要求

DKBA0.480.0128 结构外购件技术要求 DKBA0.480.0128 Rev.B 压铆紧固件技术要求 主要起草人:刘树忠、欧阳华 审核人:周伟 会签人:张斌、王文华、陈志明 标准化审核人:洪霓玉 批准人:钟荣华 2010年06月30日发布 2010年07月01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整机工程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本规范替代DKBA0.480.1601。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DKBA0.480.1601的内容已纳入本规范。

目录 List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 1.1 目的 (11)

1.2 适用范围 (11) 2 引用的相关标准 (12) 3 项目编码与建模命名 (12) 3.1 建模命名 (13) 4 功能描述 (15) 5 要求 (16) 5.1 结构尺寸 (16) 5.1.1 压铆螺母(S、CLS、SP系列)结构尺寸 (16) 5.1.2 压胀铆螺母结构尺寸 (19) 5.1.3 平装压铆螺母(F系列)结构尺寸 (20) 5.1.4 压铆螺柱(SO、SOS、BSO、BSOS系列)结构尺寸 (21) 5.1.5 薄型压铆螺柱(TSO、TSOS、TBSO、TBSOS系列)结构尺寸 (24)

5.1.6 压铆螺钉(FH、FHS、FHP系列)结构尺寸 (25) 5.1.7 薄型六角平齐压铆螺钉(TNFH、TNFHS系列)结构尺寸 (26) 5.1.8 压铆导销(TP系列)结构尺寸 (27) 5.2 材料工艺及使用环境 (28) 5.3 机械性能及压铆力 (30) 5.4 表面质量 (35) 5.5 铆接性能 (35) 5.6 环保要求 (36) 5.7 耐腐蚀要求 (36) 6 检验规则 (36) 7 说明 (36) 8 附录:压铆工艺及质量要求 (37)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662-26 煤矿矿压观测制度(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近年来,在矿压观测方面,已初步掌握采区内各工作面顶板活动特点,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为配合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矿压观测、防治工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特制定矿山压力预测预报制度如下: 一、观测范围 采煤面及巷道定点观测。 二、观测内容 掘进头观测内容:顶板离层观测 2、采煤工作面观测内容: 回采放顶煤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两巷顶板下沉量;回采工作面:初次来压、老顶来压、周期来压,支柱初撑力、工作阻力、顶板下沉量;工作面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等。

观测方法 1、顶板离层仪10天记录一次显现数值。 2、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工作阻力每班检测1次。 3、工作面顶板及两道超前支护质量、煤壁片帮、单体状况每班进行正常的观测。 四、预报内容 1、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支柱初掌力不小于90KN/棵,合格率达70%以上,综采工作面支架初撑力液压不小于24MPa;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18MPa,综采工作面泵站的压力不小于30MPa。 2、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不符合下列要求的:锚杆支护巷道顶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7吨、帮部锚杆锚固力不低于5吨,预紧力矩帮顶均不小于100N.m,巷道围岩位移控制在300mm以内,顶板离层仪安设及时,牌板内容齐全。 3、两巷超前顶板运动规律、巷道变形量等其它出现异常现象时。

常用压铆件技术规范

3-12 常用压铆件技术规范 1.目的 : 掌握常用压铆件的规格、参数、使用条件等技术资料,保证图纸工艺的统一性、正确性,方便生产部门高效作业。 2.适用范围 龙光电业有限公司工程部 3.压铆件、紧固件系列介绍 压铆螺母柱STANDOFFS(SO、BSO、SOO类产品) 3.1.1型号说明: 3.1.1.1公制螺母柱 BSO-3.5M3-8-ZI 盲孔螺柱 (SO-3.5M3-8-ZI为通孔螺柱) 表面处理代码(白锌ZI、彩锌ZC、蓝锌ZU、黑锌ZB) 五金零件的长度 (8mm) | 螺纹代号. 类型代号 3.1.1.2英制螺母柱 BSO-440-8-ZI 盲孔螺柱 (SO-440-8-ZI为通孔螺柱) 表面处理代码(白锌ZI、彩锌ZC、蓝锌ZU、黑锌ZB) 五金零件的长度代码*8/32=6.35mm) 螺纹代号(第四号英制牙,每英吋长有40个牙). 材料代号(盲孔普通钢材) 3.1.2类型代号说明: 螺柱类: SO 表示普通钢通孔螺柱, SOS 表示不锈钢通孔螺柱, SOA 表示铝材通孔螺柱. } BSO表示普通钢盲孔螺柱, BSOS表示不锈钢盲孔螺柱, BSOA表示铝材盲孔螺柱. SOO表示普通钢通孔通牙螺柱, SOOS表示不锈钢通孔通牙螺柱, SOOA 表示铝材通孔通牙螺柱. 3.1.3备注: 螺柱3.5M3与M3的区别:都是M3的芽,但3.5M3的壁厚比M3大,即底孔不一样. 螺柱6440与440的区别: 即6440的壁厚比440大.6440的底孔为而440的底孔为 3.1.4 预冲底孔参数 型号预冲底孔=C+C M3φ$ φ 3.5M3φφ M4φφ 3.5M4φφ M5,φ

矿压观测、分析、预报制度全

嵩阳冶上(登封)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压力观测分析预报制度 2015年01月20日

为加强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掌握采掘工作面顶底板活动和来压规律,为采掘工作面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采掘工作面有效支护,防止冒顶事故发生,打造本质安全型煤矿,经矿研究决定,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对井下所有采掘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一、成立矿压观测领导小组 组长:秦国伟 副组长:唐彦召李晨光 成员:胡茂林李洪峰徐松朝刘文彬乔拥军范自高朱钧炜王国忠刘占方矿压观测小组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科,徐松朝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井下施工采掘工作面及已掘巷道的测点布置、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总结,为选择合理支护方式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二、总则 1.为满足矿井生产管理需要,成立新峰煤矿矿压观测领导小组,配备技术人员及兼职观测工,建立健全观测组织机构,配备相应仪器仪表,负责收集各区队上报的矿压观测资料并认真分析、归纳、总结(数据变化大时及时分析总结) 2.生产技术科结合实际情况,对开采的主采煤层进行顶板分类,制定相应的顶板管理措施,防止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对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机道、放顶线等部位加强观测,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3.生产技术科应对工作面来压周期、来压步距、最大来压强度、顶板最大下沉量等进行科学分析,并就巷道支护强度、支护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提出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将结论报总工程师审核批准,必要时由矿总工程师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总结矿压显现规律,为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和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4.各区队成立以技术副队长为组长的基层矿压观测领导小组,并根据规定参数、采集周期及时采集矿压参数,每月月底编制矿压分析报告报生产技术科。 5.矿压工程观测原始数据和参数必须真实可靠,不得弄虚作假。 6.生产技术科根据各区队所报数据及工作情况随时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30。 7.矿压观测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应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8.所有上报数据必须采用标准表格填写,矿压观测、顶板离层监测表格详见生产技术科下发表格。 9.巷道移交时由生产技术科监督,生产技术科与施工区队双方技术负责人负责将矿压观测资料与其它内业资料一并移交。 三、采掘现场矿压观测管理办法 1.正常情况下,新布置测点前 10 天每天由技术副队长或技术员对测点数据采集一次,超过 10 天后,测点每 7 天观测一次。 2.遇巷道压力、围岩位移量变化较大时,区队必须每班指派专人进行监测并收集相关矿压参数,突变情况下及时向生产技术科和调度室汇报。 3.正常情况下,在掘巷道每隔 50 米布置一组观测点;在一些特殊地点(交叉点、贯通点)或特殊变化巷道点(巷道压力、围,经生产技术科认定后布点进行观测。岩位移量变化较大等地点) 4.采用“十”字布桩法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在巷道顶底板中部垂直方向和顶板下 1000-1500mm 两帮水平方向钻φ28mm、深300mm 左右的钻孔,将木桩打入孔中,顶板和两帮木桩顶部安装测钉。测量精度要求达到 1mm,并估计出 0.5mm。 5.采用顶板离层监测仪进行观测,检测仪应变装置深部要确保安装到老顶里,浅部安装到直接顶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