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期中复习题

环境期中复习题
环境期中复习题

一、简要说明下列概念、或术语(每小题5分,共20分) 1、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2、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物质。

3、 辐射逆温的形成:是由地面冷辐射形成的逆温。当白天地面受日照而升温时,近地面空气的温度随之而升高。夜晚地面由于向外辐射而冷却,这便使近地面空气的温度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由于上面的空气比下面的冷却较馒,结果就形成逆温现象。

4、 二次污染物: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出的污染物经过某些化学变化而产生的污染物。

5、 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O3、水蒸气、悬浮水滴和云层中冰晶以及卤代烃等微量气体能有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后,又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能量放出,这种辐射是无方向性,在其铅直向下部分因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被称为 ―大气逆辐射‖,由于逆辐射的结果,一部分地球辐射又被返回地面,使地面实际损失的能量比其长波辐射放出的能量要少,对地面起到了保温的作用。故称为―温室效应‖。

6、 酸雨:

酸雨是指pH 低于5.6的天然降水。酸雨常作为酸沉降(干、湿沉降)的代称。 7、 光化学烟雾:是指碳氢化合物和NOx 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和产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8、 硫酸烟雾:它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硫酸烟雾型污染物,从化学上看是属于还原性混合物,故称此烟雾为还原烟雾。而光化学烟雾是高浓度氧化剂的混合物,因此也称为氧化烟雾。

9、 大气垂直递减率: 空气块或未饱和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

(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称为干绝热递减率,以

d

Γ表示

-高度 -绝对温度,式中:z dz

dT i i d K

Γ-

d

Γ理论值为0.98k/100m ,约1k/100m 。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2. 光化学烟雾是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后的

反应物与产物的混合物。

3.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烃类NOx等有害物质,前两种是燃料不完全燃烧

的产物,.

4.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称为大气垂直递减率,用Γ

温度用T

5.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

层、中层、热层和逃逸层。

三、问答题

1.为什么大气中CO2浓度逐年增长?为什么CO2浓度冬天比夏天多?

答:矿物燃料的燃烧是CO2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由于人们对能源利用量逐年增加,从而增加了CO2的排放,另一方面,森林大量砍伐,降低了植物对CO2的吸收。

夏季植物对CO2吸收作用强。冬季CO2排放量比夏季增大。

2.如果以产生O3的量作为衡量光化学烟雾的严重程度时,试从反应机理角度

论述,当大气中的CO含量增加时,光化学烟雾的污染程度是更加严重?还是减轻?

答:在光化学烟雾中,如果没有CO参加时,则NO主要通过O3氧化成NO2,即: O3 +NO→NO2+ O2

如果有CO存在时,则CO首先与大气中的氢氧自由基HO进行反应,生成CO2和H,然后H再与O2反应生成HO2,HO2是一个氧化性很强的自由基,它可以把NO氧化成NO2,反应式如下:

CO+HO→CO2+H

H+ O2→HO2

HO2+NO→NO2+HO

上述反应不消耗O3,就可以把NO转化成NO2,从而使O3积累,使光化学烟雾的程度更加严重。

3.过多的紫外光到达地球表面,将对生物产生有害作用,试通过计算说明300nm

紫外光能否断裂C-H键?已知C-H键的键能为344.8kJ·mol-1,从而进一步说明臭氧层在大气层中的位置和对生物的保护作用.

答:依据:E=hv=h1.196×105/λkJ·mol-1,E=1.196×105/300=398.67kJ

计算结果说明300nm紫外光的能量大于C-H键的键能,所以能够断裂C-H键.

O3层位于大气层中平流层的下部,距地面15-35km处,而距地面25km处浓度最大。

通过上述计算可知紫外线能够破C-H键,所以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时,对生物具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类的皮肤.眼睛和免疫系统造成损伤,使皮肤癌患者增多.而臭氧层中的O3分子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防止了过多的紫外线到达地球表面,从而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所以臭氧层是生物圈天然的保护伞.

4.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最短波长为290nm,问大气中NO2分子或SO2分

子在吸收该波长光量子后,能否引起分子中N-O键或S-O键断裂?已知此两键的键能分别为3.01×105和5.64×105J/mol。

1:光子的能量

设光子的能量为E,根据Einstein公式:

即光子的能量E和光的频率V成正比。

如果一个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则一摩尔的分子吸收的总能量为:

式中:λ——光子波长

h——普朗克常数(6.626×10-34焦/秒·摩)

C——光速(2.9979×1010cm/s)

N A——阿伏加德罗常数(6.022×1023/摩尔)

若λ=290nm E=4.12×105J/moL

5.什么是自由基?它们有何特性?举例说明大气中HO·自由基的产生和消除

过程。为何在对流层中不能产生自由氧原子?

答:在外电子层有未成对电子的分子,原子或基团。

自由基的特点:

1)能起强氧化剂作用。

2)有进行链式反应的倾向。

1.HO.自由基

(1) HNO2光解

(2) H2O2光解

(3) O3光解生气O(1D),后者与水反应生成HO.

(4) 过氧自由基与NO反应

(5) 高空大气中H2O的光解

(6) 水溶液中H2O2的反应

以上诸途径中,HNO2的光解是HO.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在近代工业城市的大气中,人们已检查出HO.自由基的存在。

6.分别叙述臭氧层消失的人为原因和天然原因。

1.氟氯烃的破坏作用

氟氯烃类是一类化学性质稳定的人工源物质。它进入平流层后,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就会分解产生氯游基Cl,发生如下反应,消耗臭氧

这样,一个氯氟烃分子可以消耗成千上万个臭氧分子。为保护臭氧层,必须减少氯氟烃的排放量。

2.氮氧化物的破坏作用

NOx消除O3的主要催化循环反应如下:

NO + O3→ NO2 + O2

NO2+ O → NO + O2(快)

N2O + hv → N2 + O(D)(99%)(激发单重态,即电子自旋相反)

N2O + O(1D)→ 2NO(

目前,人为活动加剧是大气中N2O增加的主要原因,根据最近研究,人类施用的氮肥约有1%以N2O的形成从土壤中释放到大气中;汽车尾气中N2O的含量亦达17ppm,超音速飞机排放NO x,大气层核试验排放NO2.

3.HO·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HO· + O3→ O2 + HO2·

HO2· + O → O2 + HO·

H2O + O → 2 HO·

4、大气中氧气的过度消耗

5. 火山爆发对臭氧的影响

1989年提出,大量的硫化物(如SO2)进入大气层,加大了氟氯烃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7.大气中NOx或由SOx转成酸雨的机理。

酸雨的形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从化学角度看,大气中酸性物质增加,或碱性物质减少,或两者同时发生时,都将导致降水酸化。酸雨中常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并以无机酸为主。无机酸中又以硫酸为主。

酸雨的形成一般认为包括成雨或冲刷两个过程。

在成雨过程中,排入大气中的SO2、NOx被氧化后在云层内与雨滴作用形成酸性雨,或者在雨滴形成的同时被直接吸收而成酸性雨。水蒸气也可冷凝在含有硫酸盐和硝酸盐等气溶胶的凝结核上。气溶胶粒子和细小的水滴也可能在云雾形成过程中互相碰撞合并,同时与水滴结合。尽管酸雨形成的机制很复杂,其核

心物质都是SO2和NOx。

1:SO2和NOx的均一气相氧化反应,

主要氧化剂:HO·、HO2·、RO2·

比较重要的是O2被HO2·和HO·的氧化,其中HO·氧化SO2的速度是HO2·的12倍。

(1)HO·+ SO2 → HOSO2* → H + SO3(快)

H + O2 → HO2·

影响因素有:hγ,比值,氧化剂

①、NO2的影响

NO2 + hγ → NO + O

SO2 + O + M → SO3 + M

②、光照(hγ)的影响

(2)NO + O3 → NO2 + O2

NO + HO2·-→ NO2 + HO·

NO + RO2·→ NO2 + RO·

NO2 + HO· + M → HNO3 + M

NO在均相气相中被氧化能力比在非均相中大。

2:SO2和NOx的液相氧化

(1)SO2液相氧化:大气中约80%的SO2在液相中氧化。

氧化剂:O2、H2O2、O3、HO2·、HO·

影响因素:pH、hγ、NH3金属离子

①、pH响SO2在液滴中的溶解与离解过程。(气—液溶解平衡)

②、hγ影响:(光催化作用)

为什么NH3的存在可加快反应速度?

③、NH3的影响:

提高pH值, 有利于生成SO32-,从而加快反应速度。

④、金属离子的影响:催化作用,(不同离子,催化机理不同)

例:然后SO3-再按循环反应进行氧化。

(2)NOx的液相氧化:(与气相比可略)

NO + O3 → NO2 + O2

3NO2 + H2O → 2HNO3 + NO

8.大气中的NO是如何转化成NO2的?写出反应式。

答:2NO + O2 → 2NO2

NO + O + M → NO2 + M

NO + HO2· → NO2 + HO·

NO + RO2· → NO2 + RO·

9.化学反应式说明,CO在光化学烟雾中的作用。

答:①光化学烟雾中若无CO存在,则O3 + NO → NO2 + O2

②若有CO参加时,则

CO + HO· → CO2 + H

H + O2+ M → HO2 + M

HO2· + NO → NO2· + HO

可见,有CO时,使03的消耗减少,使03积累,显然使光化学烟雾更严重。

10.HO·2是怎样产生的?

①HCHO光解(被污染大气中)

②HO·和CO作用

③烃基光解和被O3氧化时

RH + O3 → RO· + HO2·

④烃基含氧基去H原子的反应

RCH2O + O2 → RCHO + HO2·

⑤H2O2光解产物再与H2O2反应

⑥由HCHO去H生成HCO,后者再与O2反应

HCHO + HO → HCO + H2O

HCO + O2 →HO2· + CO

11.为什么在发生NO2光致离解生成O和NO的环境中NO2的浓度却迅速升高,

而[NO]下降?

12. 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可以定性地表述如下:光化学反应是由链式反应形成的。它以NO2光解生成原子氧的反应为引发,O的产生导致了O3的生成。由于碳氢化合物参与了这一链反应,造成了NO向NO2的转化。在此过程中HO·和HO2·.自由基起了主要作用,以致基本上不需消耗O3就能使大气中NO转化成NO2;NO2又继续光解产生O3,从而使臭氧不断积累,同时产生醛类和新的自由基又继续与烃类反应,生成过氧烷基硝酸酯等有机过氧化物和更多的自由基,如此循环往复,直至NO和碳氢化合物耗尽为此。所产生的醛类、O3、PAN等二次污染物是最终产物。

13. 试述大气中颗粒物的来源和归属。大气颗粒物对环境产生什么不良影响?为什么大气中0.1μm左右的气溶胶粒子比更小或更大颗粒物更难以消除?

14.臭氧空洞危害及其防治

增加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辐射(UV-B)的强度。

危害:

1.影响人体健康。白内障患者增加。皮肤癌患者增加。人体免疫功能衰退。(如抵御艾兹病病毒能力弱)

2.破坏植物的DNA。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3.破坏性生态系统。杀死浮游生物和鱼苗,改变物种的丰度。

防治:

1.减少氟氯烃的排放,寻找氟氯烃替代品。

2.改善燃烧条件,开发新型燃料。

3.释放人工臭氧。

4.加强对臭氧层的科学研究。

15.应用气温垂直递减率和气团干绝热减温率这两个概念说明气团的稳定性

答:气团在大气中的稳定性与气温垂直递减串和气团干绝热减温率两个因素有关。

(1)气团的干绝热减温率大于气温垂直递减串时.气团处于稳定状态。

这是因为上升气团在任一高度都比周围空气冷,密度大,气团下降或不能上升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2)气团的干绝热减温串小于气温垂直递减率,气团处于不稳定状态。

这是因为气团在任一高度都比周围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从而能够迅速上升,污染物在大气中得到稀释和扩散。

(3)气团的干绝热减温率和气温垂直递减率相同,这时气团温度与四周大气温度

相同.此时气团处于随欲平衡。

16. 已知C—C控能为250kJ·m01’.用A=400nm(1nm=10-9m)的紫色光照射能否破坏c—键?通过计算说明。

17. 下列物类中哪种可能是一个NO2分子吸收一个光子所得的产物?

a O(b)HO. (c)NO (d)N

18.下列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RO与NO2反应生成稳定的硝酸烷基酯

(b)RO不是自由基

(c)RO不是非常活泼的物类;

(d)RO很容易由稳定的烃类和基态NO2反应产生;

(e)RO一般不是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19.大气中的NO是如何转化成NO2的?写出反应式。

20.某河流的pH为8.3,其cT,CO2为3×10-3m01.L-1。含有1×10-2mo1.L

-1H2S04的废水排到这条河里,假如pH不得降到6.7以下,问每升流水中最多可以排人多少这种废水?

21.在c(Fe3+)=7.03x10-3molL-1,‘c(Fe2+)=3.71×10-4mol.L-1

的酸性矿坑水样中pE值为多少?

22.在野外测定某池塘水的pH=7.8,温度为25oC(与池塘平衡的大气含O2为

21%),该水样在运回实验室过程中,由于在卡车上受阳光照射,发生了光合作用,pH=10.2,水样容器上空O2的含量为40%,温度仍为25 oC,假定下列反应控制着水体的氧化还原反应,O2 + 4H+ + 4e ? 2H2O,pEo =20.75,试计算水样到达实验室时,pE值为多少?水样pE的变化值为多少?

解:

(1)在采样前的pE值:

pE= pEo + 1/4 lg(PO2[H+]4)

=12.78

(2)带回实验室时的pE值:

pE = pEo + 1/4 lgPO2[H+]4

=10.45

(3)水样pE的变化值为: 12.78-10.45 = 2.33

答:水样到达实验室时,pE值为10.45,水样pE的变化值为2.33。

23.氧气按下式还原为水:

1/4 O2 + H+ + e ? 1/2 H2O,( Eo = 1.229 V)。

求pE、pH和Po2三者的关系式。

解:1/4 O2 + H+ + e ? 1/2 H2O

pE = pE0 + log PO21/4[H+]

= 16.92 ′ 1.229 +1/4 log PO2 - pH

= 20.8 +1/4 log PO2 - pH

答:pE、pH和Po2三者的关系式为:

pE = 20.8 +1/4 log PO2 – pH

24. 大多数植物都吸收以硝酸根离子形式存在的氮。然而,氨是一种受欢迎和经济的肥料当用氨作肥料时,细菌起了什么作用?当把氨施用于缺氧的渍涝土壤中时,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用氨作巴料时,细菌起了氧化作用(或硝酸化作用),

2O2十NH4+NO3-十2H+十H2O

当把氨施用于缺氧的渍涝土壤中时,由于氨不被被氧化,因而使土壤变为碱性。

25.多量施用NH4NO3肥料,对于翻耕情况良好且富有好氧细菌的土壤,酸度

会发生什么影响?

26. 为什么酶是生物催化剂?它与一般非酶催化剂比较,酶催化剂的特点是什么?

答: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活性中心和特殊结构的蛋白质。它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又叫做生物催化剂。

酶与一般非酶催化剂相比,酶催化剂的特点有以下三点:

(1)催化专一性强。即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物质或近似一类物质的代谢转化。

(2)催化效率高。如庶糖酶催化庶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率比强酸催化高2×1012倍。

(3)催化作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很多酶的催化作用要求近中性和室温条件,否则,催化效率减

低,乃致丧失。

27.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CFCs能破坏臭氧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10%)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生化需氧量电子活度氧垂曲线大气气溶胶温室效应

二次污染物生物富集被动输送(扩散)拮抗作用酸沉降

二.论述题:(84分)

1. 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6分)

2. 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怎样预防与治理?请举一实例加以说明。(6分)

3. 请叙述酸雨的形成机理(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及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10分)

4. 污染物在食物链中的积累有什么特点?在环境化学中有什么重要意义?(6分)

5. 结合日变化曲线,请叙述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机理(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及各污染物质的变化规律。(10分)

6. 根据汞在水体中的化学形态和性质,叙述汞在水体中的迁移与转化。(写出相关反应方程式)(10分)

7. 请叙述土壤吸附农药的机理,并讨论有哪些因素影响农药在土壤中的行为。(6分)

8. 根据铅的化学性质,叙述铅在水体中的分布情况及迁移形式。(6分)

9. 请叙述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迁移的主要途径。(6分)

10. 外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包括哪些途径?外来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主要包括哪几种反应?(6分)

11. 土壤具有抵抗土壤溶液H+或OH- 改变的能力,请指出土壤中存在的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并运用其缓冲机理说明酸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6分)

12. 什么是溶解氧下垂曲线并举例说明。(6分)

三.计算题:(36分)

1. 在容积为50m3、25℃的密封房间内,有一个盛有1L,浓度为1mg/L DDT的敞口容器,求达到平衡时房间内DDT浓度为多少?已知25℃时在水--气两相间的分配系数KD = 6.2×102。(6分)

2. 某水体pH = 7.00,碱度为1.00×10-3mol/L,计算水体中H2CO3、HCO3-、CO32-和OH- 的浓度。若水体pH = 10.00,碱度仍为1.00×10-3mol/L,上述各形态物质的浓度又是多少?假设其它各种形态对碱度的贡献可以忽略。已知碳酸的

Ka1 = 4.45×10-7, Ka2 = 4.69×10-11。(8分)

3. 某水体只含铁,溶解态铁的最大浓度为1.0×10-5mol/L,假设体系中只存在

Fe2+、Fe3+、Fe(OH)2、Fe(OH)3四种形态,并有以下平衡:

Fe3+ + e Fe2+ pE○ = 13.2

Fe(OH)2(s) + 2H+ Fe2+ + 2H2O K = 8.0×1012

Fe(OH)3(s) + 3 H+ Fe3+ + 3H2O K′= 9.1×103

求边界方程并画出铁的pE ~ pH图。(请将水的氧化还原限度考虑在内)

(12分)

4.氯化钙是完全可溶的,而氟化钙的溶度积仅为3.9×10-11,将1.00×10-3mol/L 废HCl注入到石灰岩中,在那里HCl与CaCO3达到平衡,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计算平衡时水的硬度和碱度。若用1.00×10-3mol/L HF废液做相同的实验,则结果又如何?(10分)

壤及土地资源学期末试题(B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2小时)

班级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错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 B. 正长石C. 角闪石 D. 方解石[ ]

2 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 水化

D. 水蚀[ ]

3.石英的硬度为

A. 5

B. 6

C. 7

D. 8 [ ]

4.云母的解理为

A. 极完全

B. 完全

C. 中等

D. 不完全[ ]

5. 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石英[ ]

6.不属于土壤矿质化过程的为

A.氨化作用

B. 硝化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腐殖质化[ ]

7.菌根菌属于

A.细菌

B. 真菌

C. 放线菌

D. 藻类[ ]

8.下列物质中不溶于水的为

A.胡敏酸

B. 胡敏酸钾

C. 富里酸

D. 富里酸钾[ ]

9.属1:1型粘土矿物的种类为

A. 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 蛭石[ ]

10.相同重量含水量时,有效水分含量最高的土壤质地类型为

A.砂壤 B. 轻壤 C. 中壤 D. 重壤[ ]

11.下列元素属于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 C

B. H

C. O

D. B [ ]

12. 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

13.. 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

A. NH4+

B. K+

C. Na+

D. H+[ ]

14.相对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下列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

A. O2

B. N2

C. CO2

D. CO [ ]

15.土壤有机质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为

A. O

B. H C N D.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土壤腐殖质可分为和两大组分。

2. 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3.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4.土壤腐殖质可分为和两组。

5.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6.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中的水势一般由势和势构成。

8.由同晶代换引起的电荷叫电荷。

9.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10.土壤热量的主要来源是。

11.近代形成的母质按其搬运方式和堆积特点,分为母质和母质。

12.土壤中的生物类型按大类可分为、土壤和土壤三类。

13. 从温度较高的土层向温度较低的土层传导热量的性能称为土壤的。

三、简答(每题5分,共3题15分)

1.土壤结构形成的机制.

2.土壤胶体的性质有哪些?

3.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有哪些?

四、综合题(共10分,请任选一题)

1.为什么不能在花盆中加入未腐熟的枯枝落叶?

2.试述不同质地的改良措施.

环境毒理学课后习题讲课稿

环境毒理学基础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环境毒理学?它是怎样产生的? 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2、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内容是什么?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主要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物。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和生物标志物,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有效防治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此外,根据环境污染物对其他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个体、种群及生态系统的危害,甚至在特定环境中对整个生物社会的危害,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环境毒理学的最终任务是保护包括人类在内的各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剂量与作用的关系,毒物化学结构和毒性以及影响毒作用的各种有关因素。 3、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 器官水平(包括器官灌流和组织培养,基本保持器官完整性,常用于毒物代谢的研究); 细胞水平(应用的细胞包括已建株的细胞系(株)和原代细胞(可用不同的器官进行制备),可用于外来化合物的毒性和致癌性的各种过筛试验,也可用来研究化合物的代谢和中毒机理的探讨); 亚细胞水平(研究中毒机理、毒物引起损伤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化合物代谢); 分子水平(如研究毒物对生物体内酶的影响)。 体外试验的优点:简单、快速、经济、条件易于控制。缺点:缺乏神经—体液调节因素等的控制,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状况下的生物学效应。 整体内实验(in vivo test): 急性毒性实验(acute toxicity test 指一次染毒或24h 内重复染毒的毒性实验研究); 亚急性毒性实验(subacute toxicity test 或称为亚慢性毒性实验subchronic toxicity test 一般认为1~3 个月为宜,但具体实验期限随实验要求而异); 慢性毒性实验(chronic toxicity test 一般指6 个月以上到终生染毒的毒性实验)。 流行病学调查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期末复习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图为我国沿32°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此图主要反映了我国东西方向上的(B) A.地形特征 B.地势特征 C.经度范围 D.海陆位置 2.下列山脉的走向大体一致的是(C) ①阴山山脉②太行山脉③天山山脉④贺兰山⑤南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3.下图是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图中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山脉是(A)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下图所表示的地形区中,相对位置排列不正确的是(A) 5.下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

A.①—秦岭—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B.②—太行山脉—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③—贺兰山—黄土高原的西部边界 D.④—长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6.玲玲通过QQ在网上和贝贝聊天时说:“我的家乡在石灰岩分布地区,那儿山美,溶洞多;水秀,江清水碧,四季如春。”玲玲的家乡所属的地形区与温度带正确的组合是(B) A.青藏高原、高原气候区 B.云贵高原、亚热带 C.黄土高原、暖温带 D.东北平原、中温带 7.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形成了两大农业区域,即以种植业为主的东部农业区域和以畜牧业为主的西部农业区域。这两大农业区域的分界线大致与下列哪些分界线相重合? (C)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②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③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秦岭—淮河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是我国三个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第8~9题。 8.比较三个城市气候资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漠河的气温变化最大 B.广州的年降水量最少 C.冬季气温都低于0 ℃ D.北京冬季降水量最丰富 9.广州的气候类型是(C)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附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检测 (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 班级:姓名:计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小题,共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 l. A.气温、气压B.气温、降水 C.降水、风向 D.风向、气压 2.下列关于南方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 B.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 D.水量小,水位小,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其根本原因是( ) A.纬度位置不同 B.地势高低不同 C.海陆位置不同 D.昼夜长短不同 4.有人说:“南县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偏少”,这种说法是指( ) A.降水的季节分配 B.降水的年际变化 C.降水的季节变化D.降水的周期性 5.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 ) A.蒸发量的多少 B.降水量的多少 C.径流量的多少 D.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多少 6.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是( ) 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用水多7.长江和黄河上游的共同的水文特点是( ) A.含沙量大B.水能丰富C.流量小D.落差小8.关于各地农作物耕作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湖北两年三熟 B.黑龙江一年两熟 C.四川一年一熟 D.湖南一年两到三熟 9.一天中,南县气温最高的时间应该是( )

10.下列不属于季风区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三江平原11.当我国北方地区出现洪涝时,说明该年份( ) A.夏季风弱B.冬季风强C.夏季风强D.冬季风弱12.我国棉花、水稻等作物的种植界线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明显偏北,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复杂多样B.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地形多种多样D.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13.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重庆以上 B.宜宾以上 C.湖口以上 D.武汉以上 14.关于我国盆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柴达木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B.我国唯一湿润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C.沙漠面积最广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纬度最低的盆地15.下列关于平原地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有面积广布的黑土分布区 B.华北平原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条河流冲积而成 C.华北平原西到贺兰山,东到海滨,北到阴山,南到淮河附近 D.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三大平原中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湖密布 16.下列山脉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一组是( ) A.冈底斯山和阴山 B.秦岭和太行山 C.大兴安岭和巫山 D.巫山和雪峰山17.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势 B.由于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每年夏季风强弱不同和进退时间的早晚 D.冬季风势力太强 18.巫山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B.汾渭平原和海河平原 C.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D.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19.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是( ) A.上游修建水电站B.裁弯取直疏通河道 C.下游修筑大堤D.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20.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淮河处在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附近 B.我国外流河的汛期,由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 C.冬季,北方河流水位下降,南方河流普遍形成枯水期,有些中小河流断流D.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在9、10月间普遍进入汛期 21.人工裁弯取直工程位于下列四省中的哪个( )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1(附答案)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环境心理学》复习题(一) (课程代码:05339)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A、触觉 B、感觉 C、知觉 D、认知 2.吉布森是下列理论的代表及创始人【】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3.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为【】 A、认知地图 B、评价地图 C、格式塔心理学 D、公共意象 4.下列哪项是由行为、心理变化和主观体验组成的非常复杂的概念。【】 A、情绪 B、激动 C 、唤醒行为 D、兴奋 5.测量声音响度级的仪器为声级计,读数称为声级,单位是【】 A、分贝 B、阈值 C、流明 D、赫兹 6.下列哪项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 A、私密性 B、个人空间 C、领域性 D、群体性 7.当人们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时,或是有目的的移动时,总会选择最短路程达到,这种人类行为习性称为【】 A、识途性 B、抄近路 C、左侧通行 D、聚集效应 8.在场所评价中,一般认为,所体验到的评价反应由两部分组成。【】 A、有意识的反应、无意识的反应 B、本能反应、有意识的反应 C、分类推理、理性分析 D、本能的反应、因认知引发的情绪反应 9.人和动物在受到危险时,一般会立即折回,即具有沿原来出入路线返回的行为习性,这称之为。 【】 A、依靠性 B、兜圈子 C、归巢性 D、探索性 10.社会学家把城市居民乐于助人方面的表现称为。【】 A、善良 B、助人方面 C、亲社会行为 D、反社会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20分) 11.知觉定势 12.噪音 13.行为场景 14. 五“W”法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及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解析】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D 2.“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 【解析】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平地)”的写照。 【答案】A 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 【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海拔在500米左右。

【答案】A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 【解析】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确如北朝民歌所写:“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D 5.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解析】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是指() A.冬季风B.夏季风C.偏北风D.偏东风 【解析】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题 一、用你的火眼金睛选出最中意的一个,选出后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山脉,属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的是() A.大兴安岭 B.天山 C.祁连山 D.雪峰山 2.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 A.柴达木盆地 B.成都平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 平原 3.右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是() A.①黄土高原②华北平原 B.①四川盆地②长江中下游平 原 C.①青藏高原②云贵高原 D.①内蒙古高原② 东北平原 4.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5.一人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 C.哈尔滨-广州 D.济南-西安 6.下列城市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北京、昆明、拉萨、乌鲁木齐 B.台北、武汉、乌鲁木齐、 兰州 C.昆明、广州、呼和浩特、哈尔滨 D.广州、上海、兰州、 乌鲁木齐 7.右面的乡村民居多出现在我国的地区,反映了该地区降水。() A.青藏地区,降水少 B.西北地区,降水少 C.北方地区,降水多 D.南方地区,降水多 8.天气预报说明天将有寒潮到来,你将做的准备是() A.带好防雨用具 B.多穿御寒的衣服 C.带好雨伞防冰雹 D.穿好皮靴以防暴雨 9.下列河流中,具有“水量丰富、含沙量小、结冰期长”的特征的河流是() A.珠江 B.长江 C.黄河 D.黑龙江 10.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②中下游地势低平③流域内降水丰沛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开动脑筋,相信你一定很出色。 11.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呈分布。 12,我国的三大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山东丘陵、。 13.冬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14.根据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划分为5个温度带,北京市应属于带。 15. 风能给我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降水;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16.请列举两种我国经常发生的灾害性天气:、。 17.我们把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请任意写出一条内流河的名称:。 18.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它自北而南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江 共五条河流。 三、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运用你所学的读图技能解答下列问题。 19.读“中国地形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数码代表的山脉名称是:①;③。 (2)⑥是高原,⑦是盆地。 (3)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平原是。 (4)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我国地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 20.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月份分配图”,回答问题:

环境心理学历年真题

责 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被John Platt称为() A. 社会矛盾 B. 社会问题 C. 社会两难 D. 个人两难 2. 据对美国中产阶级白人观察的结果,划分出人在社会交往中的四种距离() A. Hall B. Altman C. Seott D. Dean 3. 香与臭是一种() A. 客观评价 B. 一般评价 C. 主观评价 D. 适应 4. 座位排列方式适用于师生交往比较多的活动() A. 矩形 B. 马蹄形 C. 圆形 D. 秧田形 5. 办公室设计的核心问题是() A. 保护个体私密性 B. 成本低 C. 有利于员工相互监督 D. 方便沟通 二、多项选择题 1. 技术灾难的特点为() A. 持续时间不一定 B. 有最低点 C. 无法预测 D. 会增加社会凝聚力 2. 冒险式操场通常会提供给儿童() A. 泥土山 B. 单杠 C. 喷泉 D. 画笔和颜料 3. 是设计沟通中使用较多的方法,因为它们可以直接明了的说明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想() A. 参与 B. 模型 C. 草图 D. 交流 4. 颜色的心理特征是() A. 波长 B. 色调 C. 饱和度 D. 明度 5. 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收集数据的手段包括() A. 观察 B. 自我报告

责 C. 档案检查 D. 描述 三、填空题 1. 环境心理学中研究攻击的实验范式叫。 2. 一般认为,唤醒是影响行为的和。 3. 认知地图的成分和维度包括、、、结点和标志。 4. 光环境的设计应具有、和三个层次。 5. 现代环境设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切设计都要。 6. 根据泄露的场所区分,有两种有毒泄露,一种发生在,另一种发生在。 7. 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指出有四个因素决定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和。 8. 严重的空气污染至少影响三种社会行为:、。 四、名词解释 1. 环境心理学: 2. 环境负荷: 3. 危机效应: 4. 个人空间: 5. 先行策略: 五、简答题 1. 简述拥挤和密度的区别。 2. 简述如何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 3. 简述认知地图与指路地图的异同。 六、论述题 1. 什么是博物馆疲劳?试举例说明在设计中怎样避免? 2. 什么是噪音?哪些变量决定了噪音对人行为的影响。 200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命题 环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作为中介变量的() A. 拥挤 B. 情绪 C. 噪音 D. 空气污染

环境毒理学题库

一、填空题 1.接触频率与期限:分为三种,即。 2.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处置包括_____、_ ___、 _和_____四个过程。 3.毒物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有___、__、_____和__ _。 4.机体最重要是排泄器官是: 5.外来化合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6.有机酸主要在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被吸收。 34.凡是分子量小的()水溶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滤过 35.凡是逆浓度梯度而转运需要载体能量,脂溶性大分子量的化合物通过生物膜的 方式 36.凡是脂/水分配系数大,非离子性化合物通过生物膜方式 37.凡是水溶性的化合物,分子量大的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通过 生物膜方式 38.凡是液滴或大颗粒的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39.葡萄糖由胃肠道进入血液,由血浆进入红细胞再进入神经组织,一系列通过 生物膜的方式 40.铅、锰、镉、砷、铊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主要的体内屏障有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 营养物质通过的方式透过胎盘进入胎儿,而大部分环境化学物透过胎盘的方式是。 9.化学物危险度评价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四个部分组成。 外来化合物联合作用的类型有 5.化学致癌的三阶段论中的三阶段是指: 3.根据致癌物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方式可分为 与细胞恶性转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___和____。 大气污染物可分为两类:土壤污染的特点是隐蔽性、蓄积性、恢复难。 血液是金属元素在体内转运的主要介质。 体内的铅90%以上存在于骨骼内。 二、选择题 1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皮下注射B皮肤涂布C:经口摄入D:腹腔注射 2.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A:氟B:铅C:锶D:Hg 3.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4.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A.铅 B.铬 C.锰 D.铁 5.急性毒性实验的观察时间是:( ) A:7天B:14天C:30天 6.外来化合物的概念是()。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并非人体成分和营养物质 E.以上都是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知识点 1.地形是指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 2.地势是指陆地表面高低起伏的趋势。 3.地形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4.地形区:地名+地形类型 如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辽东丘陵 华北平原 5.中国地形总的特点:①山脉纵横交织 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③.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7.山脉的位置你能指出来吗,走向你能说出来吗

沿32°N线中国地形剖面 山脉两侧的地理事物

气候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3.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纬度因素: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的太阳光热少;季风因素: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4.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5.中国的温度带一共划分了哪些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6.我国热带的分布地区有哪些: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南部 7.温度带与作物熟制的一一对应关系: 8.你能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吗?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春播秋收;比如中国东北就是春小麦。 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末冬初播种春末夏初收,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春可以理解成春季播种;冬可以理解为冬季播种一般是秋末冬初 降水 1.关注三条等降水量线800mm等降水量线、400mm等降水量线、200mm等降水量线。 2.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相一致;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界线相一致;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与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相一致。 3.中国降水的地区(空间)分布和季节分配特征: 空间上: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时间上:季节分配不均,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 4.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台湾东北部的火烧寮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展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自我意识 2、同化与顺应 3、发展心理学 4、自我中心 5、依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语言相互作用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解释语言的发展,认为语言能力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发展是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的结果。 2、自我介于本我与_______________之间,它的作用是既满足基本需要,又要控制和压抑本我的过分冲动。 3、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道德发展,他将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_______________。 4、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两个加速期,第一个加速期为,第二个加速期为。 5、道德行为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_______________行为的发展方面。 6、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注意过程、_______________、运动复现过程、知觉过程。 7、婴儿的思维具有_____________特点,幼儿期的思维特点_____________,小学时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个体发展中,婴儿时期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幼儿期的主导活动_______________,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_______________,成年后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导活动。 9、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关系的理论,20世纪初的霍尔提出__________。 10、发展不仅有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_______的变化。 三、单项选择(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题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题 授课学时1学时 1、叫地势,叫地形。我国西部地形多为、和为主,东部则以和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山脉—山脉—山脉,二、三级分界线是 —山脉—山—山。第一级阶梯是高原,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号称,第二级阶梯海拔在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米以下,近海的大陆架水深一般不足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的影响:,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变,可以。河流自西向东流,有利于的交通往来。我国地形的特征是。四大高原特征(书P25图) 2、对照图P10,说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名称,找出主要山脉及走向,注意它们的位置。(结合书P27表格) 3、山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山区,包括,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4、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夏季。 冬季最冷的地方是,夏季是,原因是。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由此划分为 五个温度带,另外还有一个区,不同的温度带,生长着不同的果树,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在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5、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的,因为;最少的是吐鲁番盆地中的。一个地方与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我国可分为区、区、区、区,对应的植被为(湿润区)、(半湿润)、(半干旱)、 (干旱)。气候的干湿程度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东部地区(400mm以东)以为主,西北干旱区(400mm以西)以为主。在东部地区的南方湿润区,耕地以为主,北方半湿润区主要以为主。 6、线,是一月等温线、等降水量线、温度带中 、干湿区中的分界线。 7、我国气候的特征是: 除以外,习惯上以为界,把我国划分为 知识改变命运

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很好

中国的自然环境 1.我国地势特征是() A.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B.南高北低 C.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势地平 2.我国各省区之间往往有天然屏障,位于山东、山西两省名字中的“山”是()A.武夷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巫山 3.某同学根据如图对我国地势特点及影响进行总结,结论不正确的是()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众多大河顺势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C.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 D.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4.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的是()A.秦岭B.武夷山C.雪峰山D.太行山 5.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成为各大地形区间的分界。读图,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及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东北平原﹣﹣千沟万壑B.②﹣﹣黄土高原﹣﹣雪峰连绵 C.③﹣﹣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D.④﹣﹣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6.读图,关于我国冬季风说法正确的是() ①冬季盛行偏北风②冬季盛行偏南风 ③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④冬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温润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7.“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已成为城市居民一种新 的生活方式。从气候角度看,下列城市“共享雨 伞”使用率最高的是() A.乌鲁木齐B.西宁C.哈尔滨D.长沙

8.根据年等降水量线判断,图中①地可能属于() A.湿润地区B.半湿润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9.对下列描述地理规律或景观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南北方冬季温差大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了青藏高原的生态景观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纬度高低影响植物生长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印证了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特征10.如图,沿着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最符合我国哪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规律() A.人口密度逐渐增大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夏季风逐渐增强D.地势逐渐降低 1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如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 B.西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全部属于内流河 C.长江中下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有“黄金水道”之称 D.黄河下游河段可以看到“人在地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观 12.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A.松花江B.黄河C.海河D.雅鲁藏布江13.读图,图中有凌汛现象的河段是()

《环境心理学》复习题3(附答案)

贵大继续教育学院自学考试衔接课程作业题 (课程代码:05339)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是对身体运动及其位置状态的感觉,它与肌肉组织、肌腱和关节活动有关。【】 A、听觉 B、嗅觉 C、触觉 D、动觉 2. 由布伦斯维克提出的理论更重视在真实环境中的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更重视后天知识、经验和学习的作用。【】 A、格式塔知觉理论 B、生态知觉理论 C、环境知觉理论 D、概率知觉理论 3. 是研究人们怎样在头脑中凭记忆判断距离的长短,也有人称为“主观距离”。【】 A、认知地图 B、认知距离 C、实践距离 D、认知 4.当环境刺激不符合个人的适应水平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重新达到与环境的平衡。 【】 A、顺应和适应 B、学习和磨合 C、学习和唤醒 D、适应和改变 5.对居民威胁最大的噪声是。【】 A、工商业噪声 B、交通噪声 C、施工噪声 D、生活噪声 6.对接近自己或自己所在群体的选择性控制,即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我们称为 【】 A、个人空间 B、私密性 C、领域性 D、环境 7.影响认知成图的关键因素是【】 A、生理特点 B、个体身份 C、空间活动范围 D、群体性质 8.下面哪项是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产生的,是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某种具有固定倾向的、并受到主观歪曲的知觉。【】 A、幻觉 B、感觉 C、错觉 D、直觉 9.逆时针转向属于外部空间中的行为习性中的【】 A、动作性行为习性 B、体验性行为习性 C、认知性行为习性 10.为了理解城市生活对居民的影响,有关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设,其中,不包括。【】 A、超载假设 B、城市环境应激 C、行为约束和多场所分析 D、人员假设 二、名词解释题 11.声景 12.协同 13.旅游环境承载力 14.个人应激源 15.再认 三、填空题 16.每个人稳定而持久的情绪状态一半是由基因或秉性决定,一半是由决定。

环境毒理学选择题

1. 环境毒理学研究对象是 A A.有机污染物B.细菌 C.病毒 D.各种化学物质 2. 外源化学物的概念 D A.存在于人类生活和外界环境中 B.与人类接触并进入机体 C.具有生物活性,并有损害作用 D.以上都是 1.外源化学物经消化道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C A.通过营养物质作载体 B.滤过 C.简单扩散 D.载体扩散 2.影响化学物质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是 D A.肺泡的通气量与血流量之比 B.溶解度 C.气血分配系数 D.以上都是 3.pKa为 4.2的有机酸(苯甲酸)在消化道中吸收最好的部位是 A A.胃 B.十二指肠 C.小肠 D.结肠 4.血脑及胎盘屏障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D A.动物种属 B.年龄 C.生理状态 D.以上都是 5.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D A.肠道 B.唾液 C.汗液 D.肾脏 6.肾脏排泄主要的机理是 D A.肾小球简单扩散 B.肾小球主动转运 C.肾小球滤过 D.肾小管主动转运7.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两重性表现在 D A.N一氧化.苯胺 N羟基苯胺(毒性增强) B.脱硫反应,对硫磷对氧磷(水溶性增加,毒性增强) C.环氧化,苯并(α)芘 7,8-二醇-9,10环氧化物(致癌) D.以上都是生物转化两重性的典型例子 8.外来化合物代谢酶的诱导是指 D A.某些化合物可使某些代谢酶活力增强 B.酶的含量增加 C.生物转化速度增高 D.以上都是 9.对于呈气体状态或易挥发的化学毒物的排泄,下列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D A.通过主动转运的方式经肺泡壁排出气体 B.排出的速度与吸收的速度成正比C.血液中溶解度低可减缓其排除速度 D.肺通气量加大可加速其排除速度10.能沿浓度梯度扩散,需要载体参加但不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 C A.简单扩散 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 D.滤过 11.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是 A A.肝 B.肾 C.肺 D.小肠 12.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不包括下列哪一种反应 A A.甲基化 B.羟化 C.共氧化 D.环氧化 13.外源化学物在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最主要受哪项因素影响 A A.化学毒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血流量 C.特定部位的屏障作用 D.器官和组织所在部位 14.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的主要方式为 A

中国的自然环境复习检测题

中国的自然环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 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准噶尔盆地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2.根据如图1、图2两图的信息,结合所学知 识,即位于暖温带,又位于半湿润地区,且 冬小麦产量大的地形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四川盆地 D.D.华北平原 3.读图(我国某地区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所示地区主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②甲山脉是国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 ③乙山脉山麓的绿洲是当地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④图中所示地区以干旱为其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海南岛几乎不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较高,冷空气难以到达 B.纬度较低,远离冬季风源地 C.四面临海,受海洋影响较大 D.森林覆盖率高,降低风速 5.春节期间,小兰乘火车从广州出发,经京广线、京哈线,沿途旅游到哈尔滨,下面不可能 是她旅途经历的是() A.在天安门广场,观看了升旗仪式 B.登上黄鹤楼,眺望大江东去的美景 C.饱览了晶莹剔透的冰雕展 D.感受了由热带到寒带的气候巨变 6.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往往成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地区支离破碎、黄土广布 B.②地区有“紫色盆地”之称 C.③在福建省 D.④地区内有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7.长沙小明与哈尔冰小亮、北京小华、西宁小虎在朋友圈分享家乡6月天气情况,你认为正 确的是() A.长沙多阴雨天气 B.哈尔滨寒潮频繁 C.北京沙尘暴多发 D.西宁台风登陆过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卷1(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测试卷1(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四川盆地 D.东南丘陵2.山脉是地形的骨架,也是重要的地理界线,横断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C.云贵高原、青藏高原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3.青藏高原的地表特点为() A.地面崎岖不平 B.千沟万壑 C.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各题。 4.②③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气候差异显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水文 B.土壤 C.地形 D.植被 5.下列山脉中南北走向的是() A.秦岭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喜马拉雅山 6.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我国的外流河多数() A.向南流入印度洋 B.向北流入北冰洋 C.向东流入太平洋 D.向西流入大西洋 7.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的着陆点一般都选择在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的地区,下列的地形区符合这一条件的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四川盆地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9.以下各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一致的有() ①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②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③10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1 月份0 ℃等温线 ⑤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⑥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⑤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10.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D.地势西高东低 11.下列选项属于中国气候特点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性显著 C.特殊天气少 D.和欧洲相类似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上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A B.B C.C D.D 13.上图中字母所在的地形区为平原的是() A.A B.B C.C D.D 下图是我国沿32°N所作的垂直地形的剖面图,据此回答下列题。 14.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区正确的是() A.①——青藏高原B.②——塔里木盆地C.③——华北平原D.④——南海 15.此图反映了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环境心理学历年试题选择填空 02~10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将其它理论并入自己体系中的是( A )P33 A.应激理论 B.刺激负荷理论 C.行为局限理论 D.唤醒理论 2.基本气味有( B )P90 A.二种 B.四种 C.六种 D.八种 3.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得出交往有四种距离,其中公众距离指( D )P156 A.0 ~ 45厘米 B.45~120厘米 C.1.20~3.60米 D.3.60~7.60米 4.影响人们是否产生拥挤感的最主要因素是( B )P178 A.情境 B.密度 C.情绪 D.人格特点 5.个人即时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称为( D )P292 A.利益竞争 B.延时冲突 C.风险评价 D.社会两难 6.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出现在20世纪( B )P10 A.50年代初 B.60年代初 C.70年代初D.80年代初 7.环境心理学更多地强调( A )P5 A.物理环境 B.心理环境C.人文环境 D.社会环境 8.环境一行为理论中,可用来解释休闲、旅游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定向注意疲劳症状的一种理论是 ( B ) P30 A.唤醒理论 B.刺激负荷理论 C.行为局限理论 D.适应水平理论 9.引起季节性情感障碍的原因是( D) P85 A.光照过度 B.体重增加C.体重减轻 D.光照不足 10.为了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要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和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护士站最好设计成 ( C )P264 A.单走廊形 B.双走廊形C.环形 D.工字形 11.对聚会后的遗留物进行分析,以了解聚会的规模,持续时间,聚会形式,聚会的核心等行为内 容,这种方法为( A )P24 A.痕迹观察法 B.自我报告法 C.档案检索法 D.评定量表法 12.香与臭是一种( D )P90 A.客观评价 B.一般评价 C.生理评价 D.主观评价 13.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 B )P125 A.季节性情感障碍 B.创伤后应激障碍 C.危机效应 D.堤岸效应 14.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白人,得出社会交往有四种距离,其中社交距离指( C ) A.0-45厘米 B.45-120厘米 C.1.20-3.60米 D.3.60-7.60米

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环境毒理学》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一下那些物质不容易在骨骼中沉积:()( ) A.氟 B.铅 C.锶 D.Hg 2、生物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肾脏 C.肝脏 D.肠胃 3、以下可通过钙转运系统吸收的是()( ) A.铅 B.铬 C.锰 D.铁 4、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 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 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 D.DNA 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 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危险度评定的核心内容是()。() A.定性评定 B.定量评定 C.剂量反应关系确定 D.毒性评定 E.危害性评定 6、危险度是()。() A.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能力 B.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C.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性估计 D.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的定量估计 E.外来化合物损害机体的可能性 7、染色体断裂后不重接则不能形成下列哪种形态学改变()。() A.无着丝粒断片 B.染色体缺失 C.环状染色体 D.微核 E.微小体 8、动式染毒主要优点是()。() A.装置备有新鲜空气补充 B.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C.保证染毒柜内和二氧化碳分压恒定 D.温湿度恒定 E.以上都是 9、急性毒性试验选择动物的原则()。() A.对化合物毒性反应与人接近的动物 B.易于饲养管理 C.操作方便 D.易于获得,品系纯化,价格低廉 E.以上都是 10、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步测试

中国的自然环境同步测试 试题总体设计说明:本套试题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综合考查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这套试题难易程度比例为低:中:高= 3 : 5 : 2,便于学 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的知识整合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我国西北部 C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解析】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答案】 D 2. “远看 是山,近看成川” 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 A.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解析】 【解析】 黄土高原面积,不如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但以深厚的黄土层而得名,又 因植被条件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阴山在内蒙古高原内部。 【答案】 B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是指( ) A.冬季风 B .夏季风 C.偏北风 【解析】 玉门关地处我国甘肃省境内,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西北的非季风区内,受夏季风影响小或影响不到。 【答案】 B 7.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主要因为( A 季风气候显著 B .气候复杂多样 C.夏季普遍高温 【解析】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 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 D.约占全国面积的1/ 4 4000 米以上,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 平均海拔在 ) C 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由于青藏高原的海拔较高,因此高原上的山脉相对高度不大,所以有“远看 是山,近看成川(平地) ”的写照。 【答案】 A 3. 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解析】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上, 海 拔在 500 米左右。 【答案】 A 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A 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平均海拔 3000 米左右, D.准噶尔盆地 而其他盆地如四川盆地, 的景观是指( ) C 四川盆地 【解析】 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很多地方是一望无际的原野, 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繁荣景象。 【答案】 D 5.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世界最大的高原 C 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 D.内蒙古高原 确如北朝民歌所写: “天 ) 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 D.偏东风 巴颜喀 ) D.雨热同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